第一篇:安全管理需要“四舍五入”
安全管理需要“四舍五入”
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近年来,许多企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很大,安全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根据一般企业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应着力抓好“四舍五入”。“四舍”: 一是舍弃千篇一律的宣传形式。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围绕群众心理需求,着力创新安全宣传形式和内容,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安全宣传效果。二是舍弃脱离现实的标语警句。在企业员工中开展安全标语警句征集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标语警句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贴近员工自身。三是舍弃枯燥乏味的教育形式。结合工作实际,推行互动交流、现场观摩、分层施教、因人施教等人性化、延伸化的安全教育,使之生动活泼,易于群众接受。四是舍弃呆板单一的工作方法。以人为本,把亲情、温情和关爱融入到工作方法中,充分发动员工及家属参与到各种安全活动中来,让安全理念成为每一名职工的行为习惯。“五入”: 一是 “入心”。建立安全培训教育机制,通过经常抓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学习教育,让安全理念和安全责任植入员工心中,使员工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二是 “入岗”。通过与各岗位签订安全责任状,让员工进一步增强本职工作责任感,从而自觉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规范操作。三是“入环”。将安全管理工作渗透到业务流程各个环节,同时建立完善各类安全管理激励、考核机制,促进安全管理执行力提升。四是“入册”。建立健全企业安全工作台账和各种记录,将各种违反安全管理的现象记录入册,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五是“入家”。将安全管理渗透到员工家庭,采取召开家属座谈会和定期走访等形式,及时将员工生产工作情况反馈到员工家中,通过其家人帮助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第二篇:安全管理需要“五度”
安全管理需要“五度”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而“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则是对此方针的又一次态度重申和外延延伸。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牵一发而动全身。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各建设、监理、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要把“安全生产月”活动引向深入,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用“五度”抓好安全管理,保障工程建设安全。
认识上需要“高度”。抓安全要打好“观念战”。牢固树立“安全是天”、“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动摇。安全是人本的体现。“以人为本”,只有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才能追求至远价值,创造至大财富,实现至高利益;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工作要有如履薄冰之感,需破除“小安则满,偶幸则安”的狭隘思想,居安思危,把“我要安全”成为企业、项目的自觉追求;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安全就是速度,安全就是效益,发展需要安全,安全成就发展。
管理上需要“广度”。安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如人与物,体系制度与投入,教育培训与技术等。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全面的、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全视野、全网络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铺好“全球网”。安全工作不怜悯“一万”,却独钟“万一”,哪怕你只有那么丁点的疏漏、须臾的麻痹、偶存的侥幸,都可成隐患之因,事故之果。一次次生命的代价已反复印证了这个道理。因此,在安全工作中,要让管理触角伸入到所有领域,触及至各个层面,遍布于每个角落,确保无盲区,实现全覆盖,产生“蜘蛛”效应。
防控上需要“密度”。安全管理常识告诉我们,安全工作应筑好“防火墙”,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和厚实的链条。机体中任何一处或链条上任何一环的受损、缺失、断裂,都将埋下祸根,隐患就会潜伏其内,如不及时排除,易成恶患,殃及生命。所以,安全工作在铺下“满天之网”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防控的“细度”和“深度”。细看每根链条,实查每个环节,治理每处“鸡肋”,立补每一漏洞,建立严密而稳固的防范体系。要有一种“防范未牢心不宁,预控不稳食无味,漏洞没消寝难安”的精神,切不可“防而有疏,控而存虚,消而留漏”。
措施上需要“力度”。抓安全工作应当用好“措施牌”,做到“零容忍”。一是要“严”字当头。制度严,管理严,措施严;二是要“韧”字为先。隐患尚存,不言收兵。要把隐患消除在苗头之时,遏制于萌芽之中,泯灭在将发之际;三是要“狠”字立行。出实招,使好招。做到:
措施未落实不动工,危险未彻除不复工,场况未弄清不收工;四是要“恒”字始终。安全工作,不只凭一朝之力,一时之功,一夕之劳,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建长效之策。
氛围上需要“浓度”。要建好“文化园”,注重安全文化基础建设,确立企业良好的安全价值理念,把安全文化纳入到企业安全管理、项目安全管理之中,溶入到每个员工的心田,渗入到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无奈;多一些熏陶,少一些麻醉;多一点警醒,少一点沉睡。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符合工程建设项目特点的安全文化体系,营造一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烈”氛围。
为了“安全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地去认识安全,真切地去探究规律,努力地去编织一张“认识到位、管理科学、防控致密、措施有力、氛围浓烈”的安全“防范之网”,避免事故,远离事故。
第三篇:安全管理需要常升级
安全管理需要常升级
时下,升级一词广为流行。杀毒软件常升级能起到防范病毒的作用,网络游戏常升级能使游戏越来越精彩…。由此,使我联想到企业的安全管理。随着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深入,设备结构逐渐更新,给传统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一.要在安全理念上常升级。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我们在安全管理上依旧采取原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思维模式,必然会跟不上节拍。定要树立超前防范意识,善于在精细化管理中分析和发现带有倾向性、规律性的问题,找出安全管理中潜在的隐患和危机,并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其二.要在技能素养上常升级。目前,公司引进了许多新设备,这也给我们的设备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精通设备结构、原理和必须的安全操作规程,摸不透其性能、脾气,温顺的机械就可能变为肆虐的烈马无法驾驭,给人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上岗前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培训,筑牢安全防范的“铁网”。
其三.要在管理制度上常升级。制度是安全管理基础,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深化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摘自《际华》
第四篇:安全管理更需要精细化
安全管理更需要精细化
学习王村先进管理经验论文
王方彤
王村经验有着许多的可取之处,通过学习,我觉得王村的安全管理至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样的一个理念,那就是精细化管理。王村可以说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典型。
从安全隐患的总结到安全知识的学习,从安全理念的提出到安全理念的宣贯,从安全制度的修订到安全制度的执行,从安全管理重奖重罚举措的推出到考核执行,从小改小革的实行到鼓励推广,无一处不体现着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可以说,小改小革的推广更是精细化管理延伸的结果。
而我们企业,目前还在为改变粗犷式管理努力,这本来就是极大的落后。因此,集团公司在紧收管理权限的同时,在出台各种政策方针的同时,应该在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上下功夫。
首先是要搞清楚安全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将建筑行业的容易存在的安全隐患按照大小级别分门别类,详细总结,将理论和现场实际相结合,让施工现场的人员知道他们面对的隐患是什么。其次是真正健全安全管理队伍,让真正懂安全的人去管安全,安全知识不是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安全人员不是只是有证的人就可以充当。再次便是要修订制度,使整个建设集团的制度统一起来,并真正和实际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简单的借鉴。最后是要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完成安全管理的检查、整改、验证这一闭合环节。只有这样加上有效的贯彻落实机制,我们的安全管理才能真正进入一个良好发展的势头。
第五篇:安全管理需要常态化
安全管理需要常态化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耐心而又持之以恒的工作,既来不得半点虚假、浮躁和骄傲自满,又不能急功近利、心血来潮和放松管理,稍有怠慢就会发生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人身伤害,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笔者发现不少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出现时紧时松、有轻有重、侥幸麻痹的现象,造成安全管理出现漏点,使事故屡屡发生。所以,安全管理需要常态化。
安全管理常态化,一是要常思安全管理责任之重。我们每个安全管理部门,每个生产岗位,肩负着企业稳定发展,社会和谐安康的重任,稍有疏忽或大意,就会让事故钻空子,一害企业二害自己三害他人。所以每时每刻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履行职责,严格把关,通过众人严防死守,确保安全生产的大堤坚如磐石。二是要常抓生产隐患之整治。连续生产和施工作业,生产隐患不可避免,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按时巡查,监管到位,发现问题坚持做到处理不过夜,防微杜渐,把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隐患扩大诱发大事故。
三是要常念安全教育之“经”。安全生产教育先行,要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使每个职工脑中安全生产的弦时刻绷的紧紧的,安全生产的警钟敲得响响的,使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人心,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切实把我的岗位我负责、“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必须安全落实在行动中。
四是要常想事故之危害。生产中的粗心、麻痹、侥幸、松懈和骄傲自满,是诱发事故的温床,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出了事故,那惨不忍睹的现场,那撕心裂腹的哭声,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所以,我们要经常把其它行业、其它企业、其它单位发生的生产事故进行讨论反思,对照自己查改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达到不吃堑也长智的效果。
五是要常练安全生产之基本功。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员工生产操作技能素质的高低,发现判断处理突发生产问题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与否。所以,各个企业要经常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反事故预案演练、师带徒传帮带等技术培训活动,提升全员的技术素质,提高全员发现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实现企业安全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