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旅游发展调研建议

时间:2019-05-13 08:4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俗风情旅游发展调研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俗风情旅游发展调研建议》。

第一篇:民俗风情旅游发展调研建议

**作为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回族花儿、回族民间器乐、回族服饰、回族医药已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回族清真小吃美名远扬,有中国“回族之乡”的美称。在当前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按照边学边干边查的学习实践要求,我局结合从群众中征求到的意见,对**回乡园民俗风情旅游发展的情况进行了

调研,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道堂现状

**道堂,**道堂位于**市区**乡境内,是伊斯兰教苏菲教门导师与门徒弟子修功办道的场所,也是也门乃格什板顶耶道堂在中国的延续,该道堂在伊斯兰世界是最为广泛发展的正统派苏菲教团之一,其影响扩及阿拉伯世界各国。哲赫忍耶**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斯兰哲学思想上也占重要地位,是最具代表的一个苏菲教团,为弘扬中外伊斯兰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道堂建于1918年,文革中遭破坏,1988年重建,在经过2005年、2006年的修建,已经形成一座风格独特、民俗气息浓厚的传统宫殿式建筑,占地30余亩,四周围墙用水泥砖混筑成,围墙四角设有四个高房,内又修道厅、待客堂、内宅等约百余座房屋。现已形成独特的人文资源。哲赫忍耶教派、**门宦、“尔麦里”活动、传统节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文化艺术(如语言、音乐、舞蹈、书法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回族民间演艺(民间器乐、回族体育、刺绣艺术、剪纸艺术、面花艺术、雕刻艺术、编织与制镜艺术等)。作为苏菲教团的代表者,哲赫忍耶**道堂每年几次大的“尔麦里”活动和传统节日都有来自新疆、江苏、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的数万名穆斯林群众和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参加。场面宏大,影响力大。**道堂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回族之乡”增加了很大的魅力。同时还吸引了不少来自东南亚如日本、马来西亚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二、发展回乡风情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但是,目前**回乡园发展旅游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区,**道堂没有基本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也没有标志景区形象的大门,各类标识导向牌也没有,极大地制约了旅游接待活动正常开展。同时,从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看,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项目单调,仅停留在观光阶段,连文化传播的功能也不完善。

二是配套服务不完善。作为展示回族文化的一个核心项目,**道堂在带动回族饮食、文化、回族服饰、回族歌舞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与之配套的清真饮食、回族购物、回族文化展示等各个服务也比较滞后,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

三是旅游软件建设滞后。缺乏熟悉管理、经营、营销等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导游人员服务水平不高。加之区内的中华回乡园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一定程度上说,对其发展有同质化削弱吸引力的影响。

三、**道堂发展回乡风情旅游的优势

一是作为回族文化的一部分,**道堂对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有其自身的优势。**市区回乡风情浓郁,回族文化特色鲜明,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特色所在。发展回乡风情旅游不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使旅游者感受到其中独特的文化,增进交流,促进和谐,使之成为外界了解**的一个窗口,这对弘扬回族文化,加快**旅游业发展,提高**整体知名度都很有必要。在**目前尚缺乏一个集中展示回族生活场景、弘扬回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场所,**道堂无疑成为促进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品牌。

二是**大文化环境为**道堂发展回乡风情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区是一个极具伊斯兰风情的旅游胜地。回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清真寺等回族建筑、清真美食、回族传统三大节日和回族民间文化体育活动等绘制成了一幅浓郁的回乡风情画卷。回族的“花儿”高亢婉转,口弦弹奏方便、随心所欲;回族舞蹈《踏脚舞》、《汤瓶舞》、《盖碗舞》等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回族是强健、勇武、不畏强暴的民族,有习武的习惯,以何家棍、张家枪为代表的武术更是中华一绝,曾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何棍张枪,盖世无双”,便是它的真实写照;回族居室装饰、起居习俗、服饰、婚庆习俗、丧葬习俗等等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所有这些在**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有些还能不加任何修饰的、原汁原味的展现在游客面前。

回族建筑特色鲜明,已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回族建筑文化之乡”。市内有风格独特的宗教活动场所1200多处,**道堂、四旗梁子拱北、鸿乐府、马月坡寨子等堪称回族建筑艺术的典范。

回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清真美食之乡,清真餐饮业在全市饮食中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餐饮店遍及全国,地方小吃自成体系、独为一派,令食客们

流连忘返。清真菜肴、清真名小吃等7大类280多个花色品种,有12道清真菜肴获“中华名小吃”称号,20多道菜肴被评为 “宁夏名小吃”,有60多道菜肴获“**名小吃”称号,有3家餐馆获“中华餐饮名店”称号。独具特色的手抓羊肉、白水鸡、炒糊饽(炒饼),是**有名的三大传统风味小吃。馓子、油香、八宝盖碗茶地道且饮誉中外。焖肚饭、粉汤饺子、烩小吃、羊杂碎等为广大游客所称道和青睐。

**2006年还被国家确定的“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中国(**)清真食品基地”。以“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休闲食品”、“夏进乳品”、“哈里德食品”、“中桦雪面粉”、“万绨旎服饰”和“伊梦特服饰”等**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优秀品牌为代表,大部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游客所喜爱。

三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为建设有浓郁回乡风情的滨河生态水韵城市为**道堂发展回乡风情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城市西移东扩战略的实施和自治区沿黄带城市建设及“黄河金岸”的打造,都为**道堂发展回乡风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四是**道堂地理位置优势确保了良好的可进入性。黄河灌溉之便利,紧邻建设中的“两馆一中心”和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秦渠,土地肥沃,稻香鱼肥,瓜果飘香,农业发达,呈现出一派迷人的塞上江南田园美景。距离市区仅5公里,京藏高速横穿其境,形成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所有这些资源都为发展回族风情旅游奠定了积极条件,看回族建筑、品清真小吃、揽回乡风情是来宁游客的一道文化大餐。**道堂作为回族群众的一个文化活动较为集中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所,完全有条件成为集中宣传推介展示回族文化的平台和窗口。

四、发展对策

(一)科学规划,确定基本框架的发展蓝图。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回乡风情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首先,从名称上对**道堂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把一个过分强调宗教色彩的场所转化成一个可供各地游客参与其中,感受伊斯兰文化的旅游场所。其次,从规划编制入手,在定位明确的情况下,科学分区,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划分,从游客旅游观光的游线设计入手,因地制宜,科学划分不同区域。再次,注意从功能互补的角度进行设计,最大化地使之成为展示**旅游乃至宁夏旅游的一个新景区。

(二)突出特色,彰显回乡风情旅游的最大魅力。在规划落地后,就是项目的实施。因此,我们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中,按照规划思路,集中突出**回乡园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使之同区内已经成形的中华回乡园有所区别,更加注重民族宗教方面的旅游功能开发。在主体道堂、清真寺等基本保留不动的前提下,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乌麦提馆、阿斯麦广场(中心广场)、多斯提坊(餐饮住宿中心)、回族风情商业街(清真美食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区、回族艺术区)等项目,力求使之发挥出应有的带动作用,成为**乃至宁夏回乡风情旅游的一颗闪亮明珠。

(三)加大力度,确保项目能够得以落实。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要积极上争资金,尽快启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园区规划面积251亩,总投资16457万元,申请国家和自治区资金补助6480万元,地方政府筹集2769万元,自筹和招商引资6968万元。资金缺口非常大,特别是要先期建设的建设入口大门、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文化展示馆等项目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用于上下水、路灯、道路、民居改造和水冲式厕所建设补助也要靠财政资金补助。同时,配套规划的**人家、农耕圃(农耕体验区、生态棚区)、滨水垂钓带、亲水活动区(网鱼、摸鱼、戏水、光脚汲水等)、都塞上会馆、炫舞绿茵(篮球场、绿茵运动场)和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完成的回族风情文化一条街也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来带动。近期,我们已经完成了**回乡园项目建议书、选址意见、环评、土地预审等前期准备工作,正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还加紧项目设计工作,主动利用各类机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作。

(四)坚持几个原则。

一是文化促进原则——文化为魂。文化是项目流芳百世的源泉,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已成为目前旅游发展最大特征之一,满足了游客既猎奇、求新,又体验异地风情、增进知识的需求。本项目区生态观光旅游为基础,融合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和虔诚的宗教信仰,集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的主题,赋予了景区鲜活的生命,体现了其浓郁的回乡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融宗教、民俗等文化于生态休闲之中,推出一系列高品位的回乡文化、民俗体验产品。

二是适度超前原则——超前为战略。在挖掘项目民俗风情、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其项目建设既要与其主题内涵相一致,又必须适度超前,按照社会发展趋势与旅游需求的变化方向进行功能规划和项目策划,把握游客消费心理,紧跟休闲时尚,适度超前,把握主题的前提下,大胆创造新的休闲体验项目。将现阶段的规划建立在高标准、高品味的起点上,放宽视野,设施设备、项目设置带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游客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是保护和开发原则——保护为基、开发为计。**道堂的资源主体是文化底蕴深厚的**道堂主体建筑和虔诚的穆民社区居民。因此,规划应坚持以保护为基础,开发为手段,在不破坏原有道堂、清真寺、拱北的前提下,适度开发,以资源的保护促进体验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旅游业的适度发展促进资源的保护,形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同时,应把规划纳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中,从功能分区、项目设置到开发时序的安排,都须经过仔细勘探和反复论证,力求达到最大程度的可操作性和尊重穆民生活的原则。

四是尊重宗教文化原则——尊重为旅游之德。在伊斯兰教世界里,清真寺是穆斯林聚礼、礼拜的惟一场所,道堂是穆斯林接受伊斯兰宗教高境界的理学的口头传授的惟一场所,拱北是穆斯林参悟穆斯林生死玑理的惟一场所。回族就是借助清真寺、拱北与道堂来看守住自己的一切——信仰、情感、财富、历史,借助道堂、拱北、清真寺来不断加深自己对民族历史的心灵记忆与性灵参悟。而**道堂其特色资源,是道堂、清真寺和拱北,该道堂在伊斯兰世界是最为广泛发展的正统派苏菲教团之一,其影响扩及阿拉伯世界各国,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功能的划分、项目的设置,应秉持尊重宗教文化原则。处理好宗教的严肃性与休闲的娱乐性、当地穆民与游客的关系。宗教信仰神圣而不可侵犯,在外来非信教游客进入社区前,其言辞、行为、态度、礼仪等应有规范和教导,不应再有不当之处,避免当地穆民群众发生冲突。

五是旅游发展空间规划力求合理的原则。根据项目地资源的空间布局、性质、数量和质量,以及项目地其神圣的宗教文化背景特征,为方便游客出游和旅游线路组织,便于景区的管理,有助于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和规范化经营,对项目地进行合理规划。

总之,**道堂具有代表性的回族宗教文化特色为主调的回族宗教旅游有别于宁夏已经建成的中华回乡文化园,在**浓郁的回乡风情大环境下,**回乡风情园同已经开工建设的“两馆一中心”相辅相成,其建成后必将成为宣传**、弘扬回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其积极的带动作用。

第二篇:民俗风情与旅游

一、民族与民族风情

1、民族与民族风情概念

2、民族风情的特点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4、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与民族风情的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民族风情:

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的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乡土工艺,甚至到需要细心观察和体会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2、民族风情的特点

(1)民族性和地方性

(2)丰富性和多样性

(3)大众性和传播性

(4)时代性和稳定性

 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 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

时间上的传承 空间上的扩布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1)民族风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旅游有助于民族风情的交融与发展

(3)了解民族风情是体验旅游和搞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民族风情旅游概念

民族风情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民族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中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4、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

(1)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2)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

(3)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二、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表现

1、民族服饰

5、民族节庆

2、民族建筑

6、民族歌舞

3、民族饮食

7、民族宗教

4、民族婚恋

1、民族服饰

服饰的作用与功能

适应自然环境的防护性功能 

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 

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

表示民间信仰、多神崇拜的功能 

美化生活的审美性功能

2、民族建筑

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形成原因: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

文化的差异性 

民族审美心理 

民族文化交流

3、民族饮食

我国少数民族饮食特征:

悠久的饮食文化 

多元的饮食结构 

独特的饮食习俗 

多样的美学特征

4、民族婚恋

我国少数民族婚恋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社交自由 

择偶方式多种多样 

婚礼各具特色 

婚俗古老悠久

5、民族节庆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 

民族节日起源于祭祀 

民族节日的传承与演化

民族节日类型:

岁首节日:泼水节、十月节、春节 

祭祀节日:跳弓节、蚂拐节、盘王节 

农事节日:开秧米、新米节 

娱乐节日:壮族三月

三、绕三灵 

商贸节日:三月街、七月骡马会

宗教节日:木脑纵戈、格东节、火把节

6、民族歌舞

我国少数民族歌舞特点:

古朴性:原生性的“史前艺术” 

交融性:相互影响 

民俗性:民俗活动

复合性:与酒、服饰等关联

7、民族宗教

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特征:

多元并存、相互兼容 

民族宗教的世界性 

外来宗教的民族化与本土化

三、我国民族风情旅游的分区

1、西南民族风情区

2、中南民族风情区

3、东南民族风情区

4、东北内蒙民族风情区

5、西北民族风情区

1、西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藏族、彝族、白族、傣族、佤族、纳西族、水族、哈尼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独龙族、基诺族、布依族和侗族等民族。

项目:云南民族村、云南博物馆、司岗里佤族村庄、新平花腰傣风情、楚雄彝族“火把节”等。

2、中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壮族、瑶族、毛南族、苗族等民族.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惠州龙门瑶族风情园、毛南族风情园(广西、贵州)、湖南凤凰苗族博物馆等

3、东南民族风情区

包括: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等民族。

项目:广西防城港京族风情园、张家界土家风情园、罗源福湖畲族园(福建)、三亚黎族风情园等;

4、东北内蒙民族风情区

包括: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鄂温克等。

项目:黑龙江中俄民族风情园、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集中展示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俄罗斯在内的五个少数民族风情)

5、西北民族风情区

包括:回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

项目:宁夏博物馆、中华回族风情园(宁夏)、恰尔巴格风情园(新疆)、喀什西山民俗风情园(新疆)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民族风情: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的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建筑、服饰、乡土工艺,甚至到需要细心观察和体会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

民族风情旅游: 民族风情旅游,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民族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中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要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动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能力,会保护自己,并且可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娃图腾:就是以其娃及其衍生物,如蟾蜍为其崇拜的古老图腾。

民族风情的特点(1)民族性和地方性(2)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3)大众性和传播性(时间上的传承

空间上的扩布(4)时代性和稳定性

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1)民族风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旅游有助于民族风情的交融与发展(3)了解民族风情是体验旅游和搞好旅游接待的重要前提

民族风情的旅游价值(1)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2)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3)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表现(一个民族阐述)

1、民族服饰

2、民族建筑

3、民族饮食

4、民族婚恋

5、民族节庆

6、民族歌舞

7、民族宗教

民族服饰的作用与功能(举1-2例子):

1、适应自然环境的防护性功能

2、确定社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年轻姑娘—绿色、清新秀丽

中年已婚—黑色、清雅庄重

老年妇女—白色、清净洁白)

3、恪守礼仪伦常的规范性功能

4、表示民间信仰、多神崇拜的功能

5、美化生活的审美性功能

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形成原因:

1、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2、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文化的差异性

4、民族审美心理

5、民族文化交流 东巴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藏族民族风情

一、藏族的源流与分布

1、‘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藏族自称‘博’‘博巴’。

2、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从而得名‘博’,‘博巴’意思就是居住在‘博’地区的人。

神山——冈仁波齐

佛教著名的标志:万字格

圣湖——玛旁雍措(西天的瑶池)

雪域江南——林芝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

二、藏族民居:

1、黑色帐篷(牧区)

牦牛毛织成

2、平顶碉式建筑(农区)二至三层,楼层一顶楼为尊

三、服饰民俗:“勒规”(劳动服饰)藏族叫楚巴。

“赘规”(礼服),节庆盛装 “扎规”(武士服)水袖

“帮典”汉语称围腰或围裙

七色丝绒发辫(天珠“思怡”:美好,威德,财富之意)

(嘎乌:随身佩戴的护身佛盒)男子:腰间系挂“四青”:刀

锤子

火镰等。女子:腰间多挂“雪纪”:刀、针线盒、火镰、珞松

四、饮食民俗: 粑为主食,嗜饮青稞酒和酥油茶(酒倒满 茶不)祝酒

迎客礼俗

五、婚恋嫁娶:

1、情卦

2、抢帽子

3、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制,抢婚)

丧葬习俗:天葬、火葬(僧人或高贵之人)、塔葬、水葬、土葬(有传染病的人)

六、宗教信仰:全民信仰 喇嘛教

喇嘛教分为四个教派:(1)宁玛教(江教)(2)举派(白教)(3)格鲁派(黄教)

(4)萨迎派(花教)

藏族宗教建筑:嘛呢堆、风马旗

七、岁时节令:藏历新年、传诏大法、望果节、赛马节

八、礼仪禁忌:礼仪:献哈达、磕头、敬酒敬茶、铺彩绸路

禁忌:(人)忌食马肉、驴肉和狗肉,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

纳西族民俗风情——以殉情为荣

一、源流与分布:纳西族史称“婆娑”、“磨些”等,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1954年,以“纳西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源流:8世纪以后集居在丽江一带

(玉龙雪山)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等县,以及四川的盐边,盐源,木里县。纳西族有它自己的文字。

二、东巴文化:以东巴文化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东巴画、东巴舞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1、东巴象形文字:属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个单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东巴文”:纳西语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的标记”。

由象形符号,音标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

2、东巴经:是用东巴文字学成经书,是东巴文化的核心,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内容,是纳西族传世的百科全书。

3、东巴画:以其古朴、拙雅、粗犷而不失流畅、舒展的风格取胜。

东巴画艺术的主要形式有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

4、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乐器,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纳西古乐:纳西族的稀世“三宝”:纳西古乐汇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

传承方式:师带徒或夫带子的方式。《白沙细乐》:是一部大型的风俗性古典套曲,形成于清末民初。“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已经失传的“黄经音乐”三部分组成。

5、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乐舞。

“东巴经”中有一部令人惊叹的舞蹈教程,即《蹉姆》舞谱。

三、民居民俗:“三坊-照壁”(庭中的花园)

“四合五天井”

典型居民:木氏土司衙署

丽江古城:即大研镇,位于丽江坝中部。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楼房,穿斗结构。木坯墙,瓦屋顶。

木楞房:是摩梭人最常用的房屋形式。

四、服饰民俗:纳西族的服饰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丽江,维西县服饰(“披星戴月”羊皮披肩)

二是香格里拉县白地和丽江奉科服饰。

三是宁蒗摩梭人服饰。

五、饮食民俗:丽江粑粑,鸡豆凉粉、糯米血肠、“三叠水席”

六、婚恋嫁娶:

1、“殉情”:是纳西族西部方言区的一种特殊的习俗,纳西族称为“游无”。

云龙雪山云杉坪——殉情之都

女儿国——美丽的泸沽湖

2、摩梭人的“阿注”婚是摩梭人婚姻制度。“阿注”意为“朋友、伴侣”。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男不娶,女不嫁。

八、岁时节令:纳西族传统节目:丽江棒棒会(农历正月十五)棒棒会的举行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

2、三朵节:“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每年农历二月初八)

3、七月会:(农历七月中旬)又称“七月骡马会”

九、礼仪禁忌:忌食猴、猫、狗、青蛙肉;忌在门槛上坐不能闯入产妇房间。

成年礼:女孩举行穿裙礼,男子举行穿裤礼。

白族民族风情 崇圣寺三塔、蝴蝶泉

一、白族的源流:白族史称“白子”、“僰子”,自称“白子”、“白人”等,1956年统一称为白族

二、白族的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区及丽江、碧江、昆明等地。

三、民族服饰:白族崇尚白色,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

总体特征: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称,对比强烈,挑绣精美,装饰繁而不杂。越往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素雅饰简。

风花雪月帽:下关的风,上关的花,仓山的雪,洱海的明月。

四、白族的民居民俗:

1、白族的民居形式:一正两耳,走马转角楼,三坊一照壁,四分五天井(坐西朝东)

2、白族民居典范:大理古城、喜洲民居 大理有三宝,鹅卵石砌墙不会倒。(三宝:大理石、药材、白羊帽)

五、独特婚俗:掐姑娘:第一天“踩棚日”,第二天“正喜日”第三天下厨做鱼羹

背新娘

六、民族特色节日:

1、三月街

2、白族火把节

3、绕三灵;

4、蝴蝶会

七、饮食习俗:白族三道茶:第一道茶:苦茶;第二道茶:甜茶;第三道茶:回味茶

特色小吃:大理石砂锅鱼、小锅饵丝

苗族民族风情

一、源流与分布:苗族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九黎”,“三苗”。

苗族和瑶族有着共同关于盘瓠的传说和崇拜,一“盘瓠之后”相称。2000年:894万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

二、民居民俗:以高山为主,以天然的地势来划定同其他民族居住地域。

三、服饰民俗:“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 传统形式的大领和大襟衣,百褶裙,头上包头帕,大襟衣配长裤

苗族服饰特点: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艳亮丽,图案充盈对称,目点蜡和绣花均不用描图打底,图案以几何图为主。“骏马飞渡”是苗族服饰和头冠上的珍品图案,由一排马和马背...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可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和海南型五大类和各个款式。

锦鸡舞:(贵州)排调镇

白苗、黑苗、小花苗、汉苗(蒙刷)青水苗(蒙刹)

苗族服饰反映来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

四、节日习俗:苗年(农历9月或11月)、跳花场(踩花山)、姊妹节(农历3月5至17日),牯脏节

苗族银饰的特点:以多为美,以重为美,以大为美。

五、饮食民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以糯米为贵,丰收与喜庆的象征。

腌鱼、腌肉、腊肉

”无辣不成菜”

六、民族工艺:银饰、织锦

瑶族民族风情

一、瑶族有几十种不同自称和他称,多数自称“勉”(或棉)

二、饮食民俗:瑶族饮食嗜吃酸、辣。

腊肉:瑶族民间肉类存储方式

打油茶

民间有“一杯苦、二杯甲(涩)、三杯才是好油茶”之说。(常年饮用起健脾养胃,提神醒脑之功效)

三、服饰民俗:素以丰富多彩著称,“好五色衣服”

传统服饰,尚黑、蓝、青、白等色。

盘头头饰:老年妇女戴着青色的三角帽;中年妇女戴着蓝色的三角帽;年轻姑娘戴花布蒙成的三角帽。

多姿多彩的头饰靛瑶头饰

艳丽妩媚的红瑶服饰(红瑶被誉为“桃花林中的民族”)

四、节日习俗:盘王节(农历10月16日)(十年或十二年一次)祝著节(达努节,农历5月29日)红瑶晒衣节(农历6月6)

瑶族是民风较为强悍的民族。赤足爬刀梯,过火海是其中两项惊险的绝技。

壮族(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名族)

一、源流与分布

壮族源于瓯越来(西欧骆越)

“ 块壮字”亦称“土俗字”

壮族共有1700万人,主要聚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分布于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及四川等省。

民间俗语:“汉人住街头,壮人住水头,苗瑶住山头”

南宁——中山路

柳州(被贬官员)

二、依“那”而居的居住习惯(那即田)

村落的分布与稻作密切相关;村落的名称具有鲜明的稻作气息

“依田而居,据田而作,以田为本,因田名村” 三、五彩斑斓的民俗服饰习俗

按服饰可分为:斑衣壮,红,花,黑衣壮

四、赖“那”而食的饮食习俗:

“饭羹稻鱼”

以食用糯米为中心的饮食习俗 宁明壮粽

五、倚“那”而乐的节日习俗:

三月三歌节,蚂拐节,牛魂节

现代节日:布罗陀文化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动、植物或者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

蛙图腾:就是以蛙及其衍生物,如蟾蜍,为其崇拜的古老图腾。蚂拐节(蛙婆节):找蚂拐、游蚂拐、孝蚂拐、葬蚂拐。广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敢壮山

六、绚丽多彩的传统工艺:

花山壁画、铜楼艺术、壮锦艺术

壮锦:以素色细纱为经,以多种颜色的丝绒为纬而织成。以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驰名中外。

壮锦色彩:红配绿,看不俗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印象刘三姐:漓江山水+名族风情+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

黎族——一个古老又美丽的名族(海南)

五指山

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白茶村——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

一、黎族名族源流与分布:黎族是中国岭南名族之一。

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黎族是壮侗名族后裔。译音“俚”“里”“李”“黎”,在壮语中的意思是“蛇”的称呼。主要聚焦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好绣面纹身。

二、黎族建筑——船形屋

三、黎族饮食: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

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有“鱼茶”和“肉茶”两种。常吃摈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黎族特有节日:“三月三”。海南传统的知名小吃:“加积鸭”,俗称“番鸭”。

文昌鸡是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一。

四、黎族服饰:妇女穿对襟后扣上衣和绣有花纹的筒裙,裙子分为长、中、短裙三种,戴绣花头巾,项圈和手镯。男子服饰比较简单。

最著名的黎族纺织品,有黎锦、黎幕、黎裙、挂包、头巾、花带等。

五、黎族婚俗:“放寮”结亲,槟榔为是婚礼品,咬臂示爱,断竹离婚。

六、海南的特色文化节庆:“三月三节”,换花节,洗夫人文化节,儋州民间歌节,七仙温泉嬉水节,南山长寿文化节,中国海南欢乐节,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

朝鲜民族风情(虎)

一、源流与分布:从朝鲜半岛迁入,300多年历史,共有192·38万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省。善于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之乡。延边“秋时到处悬美果”,著名的苹果梨远销国外。

二、服饰民俗:

男性:上袄下裤,加穿带纽扣有色坎肩。

女性:上襦下裙,襦短裙长。喜穿白色衣服,素有“白衣同胞”之称。男女上袄皆为斜襟,无纽扣。

三、饮食习俗:泡菜(辣、甜、酸)、冷面、打糕、三伏狗肉酱汤。

狗肉汤:“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

四、居住习俗:传统居民: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坐落在依山平地上,四斜坡式屋顶,分瓦房与草房两种。

朝鲜第一村——红旗村。

五、人生礼仪:百日宴,周岁生日宴,祝寿礼仪,花甲宴,人甲宴,回婚礼

六、婚姻习俗:男主外,女主内

六次礼节: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迎亲 奠雁礼,交拜礼,合卺礼,席宴礼

七、文化艺术: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等。男子摔跤、踢足球,女子荡秋千、跳跳板。朝鲜族能歌善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以“歌舞之乡”著称于世。传统舞蹈:长鼓舞,象帽舞,扇子舞。

民族歌曲:《阿里郎》《道拉基》(桔梗花——花语:永远的爱)等。民间体育:摔跤,荡秋千,跳跳板,足球,拔河(500多斤)

八、传统节日:春节、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

上元节: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吃“五谷饭”

回族——一个把信仰融入灵魂的民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默罕默德

清真寺

一、民族概况:回族自称“回回”或“回民”。广泛分布与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宁夏回族自治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5%,素有“回族之乡”之称。语言:回族的通用语言为华语,第二语言阿拉伯语。

阿訇: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

二、回族的服饰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回族特点的穆斯林服饰。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1、回族男子服饰:回回帽: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

戴斯达尔: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

2、回族女子服饰:一般头戴盖头(也叫搭盖头)

三、饮食特点:伊斯兰饮食规定以佳美为原则。

最大的饮食禁忌是吃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

宁夏五宝: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山石),白(滩羊皮),黑(发菜或煤炭)为何不吃猪肉:

1、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

2、喜污秽;

3、性恶无常;

4、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经,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

宁夏回族饮食特点:

1、面食多于米食;2.喜欢吃甜食;

3、喜欢吃羊肉

四、伊斯兰建筑:特点:

1、穹隆;

2、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

3、纹样

清真寺是举行礼拜之地

五、特色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葬礼:实行土葬,忌火葬;主张速葬。

第三篇:云南民俗风情与旅游论文

云南的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

学号:2012060001 人文学院 应用英语 姓名:朱怡霞

摘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中”的美誉。26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使得云南的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这些丰富多彩而富有内涵的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关键词:云南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资源;资源开发

云南民俗风情

1、傣族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睑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占祥、幸福、健康。青年男女手中相 互泼出晶莹明亮的水珠,还混合甜蜜的爱情。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空中朵朵水花四溅,大地一片欢声笑语,“泼水节”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景洪市的泼水节期间,还举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斗鸡、跳孔雀舞、傣族青年男女掷彩绣荷包、放高升以及在澜沧江里进行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娱乐活动。

2、彝族火把节

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节日--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古代又称”星回节”。关于星回节的起源,其说法各不相同:纳西族是为纪念一位保护人间五谷丰收而牺牲的天将;傈僳族是为欢迎诸葛亮南征而点燃火把前去驱散前进路上的瘴气,赶走猛兽;彝族是为除虫害、庆丰收;彝族支系撒尼人则是为庆贺撒尼英雄用羊角火烧死欺压撒尼人的魔王。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参加火把节。火把节的内容程序是:白天人们饮酒祝贺节日并进行摔跤、斗牛活动。武定县、禄劝告县等地的彝族还开展射箭、赛马、打秋千等活动。到了晚上日落夜黑,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就把事先做好的长约2米、直径约20-30公分的干松柱火把点燃。人们高举火把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上,然后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丰收幸福。每年逢火把节的晚上,从昆明到路南县石林风景区的中外游客有数万人至十几万人,每个人手持火把,与彝族人民汇集在石林风景区,把整个大地照得通红,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为给旅游者助兴,当地政府还在石林风景区组织放礼花,整个夜空五彩缤纷,使观者目不暇接。

3、白族三月街

云南大理三月街,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历时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盛会,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时在苍山东麓、大理城西举行。这期间'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都要把好的工艺品、土特产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三月街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几十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参加这一盛会,在全国或云南亦属少见。

4、哈尼族长街宴

每年农历12月初(阳历10月10日左右),是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哈尼族的春节--昂玛突节。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每当节日的头天,村中龙头就到村头的龙树林中央摆设祭桌,宰杀无杂色毛的龙猪,敬请龙来和大家共度佳节。请龙完毕,龙头就把龙猪肉切成与全村户数相等的块数分给各家各户吃。昂玛突节的第二天,家家户户要做黄糯米、三色蛋、猪、鸡、鱼、鸭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摆起来,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摆成一条700米多长的街心宴(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这是中国最长的宴席。除此之外,云南各民族的节日还有:景颇族目脑纵歌、傈僳族刀杆节、彝族插花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三朵节等等。

5、佤族婚俗

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都选择在农闲季节:一是在农历四月,即佤族举行砍牛尾巴祭祀活动到盖木鼓房前这个月内;二是九月至十二月之间,从修完房屋晒台到祭祀水鬼这段时间内。佤族姑娘出嫁,父母要为她准备嫁妆。嫁妆主械有衣服、被盖、纺织工具和生产工具。姑娘出嫁时所戴的银器饰品一律不陪嫁,而是采取借戴的形式,借戴一两年后归还娘家,要不就由新郎家出钱购买。佤族的结婚仪式比较简单,婚期共三天。第一天,男女双方各自请本寨的乡亲们来吃一餐酒饭。第二天,男方给女方家送去聘礼,聘礼中含有部分现金、部分结婚用品和送给女方家的礼物。第三天,父母牵着姑娘的手欢欢喜喜同迎亲队伍一起送到男方家。新娘来到男方家后,由魔巴杀鸡看卦,并对新婚夫妇祝福。

过去,佤族也有转房的习俗。丈夫去世妻子可以转房给弟弟,如弟弟已婚,经嫂嫂和弟媳同意,亦可转为弟的小老婆。如女方不愿意转房,也可另嫁,但必须由新夫家付聘礼给亡夫之弟或同姓家族。夫妻不和,也可以离婚,但若为男方主动提出,则不退聘礼;若女方提出,则要退回聘礼。

云南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 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1、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构成和优势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有待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各地方政府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在民俗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独特的相对优势,如果说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那么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云南民族地区不仅有最古老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对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优势,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源流,这种个性上的独特性必然构成总体上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云南广袤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内容。

云南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较好的搭配和合理的组合,形成了云南民族地区一种“人无我有”的独特旅游资源。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颇具开发优势。体现在:

第一: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多样化和独特性的特点,有利于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云南的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条件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只要合理开发,注意保护,将具有很大的优势,必然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既分散于全省各地,又相对集中,有利于联合开发和集中开发的结合。

云南行政区划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多山、海拔悬殊大、气候差异大的状况;二是一个行政区划中具有多个民族;三是同级行政区划间的面积悬殊很大;四是民族自治地方多;五是市的建制偏少。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容易沟通,形成中华民族中的特殊民族团体。各个民族又是相对集中分布的,形成各自的民俗文化。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相对集中与分散的局面,容易进行单个民族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又有利于多民族的联合开发。

第三: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旅游资源不同类型的有机组合可增强资源的吸引功能,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效应。

第四: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正与现有成熟的旅游线路相结合,极易开发。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几乎是到处都有,现在而且一般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又与东盟接壤,可以发展国内旅游,也可以发展国际旅游。中国大陆居民到东盟旅游的主要路线之一就是以云南为基础向东盟延伸。

第五:云南民俗旅游资源中民间节日较多,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休闲性。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节日也很多,大大小小约有四百个,有的民族除了大的共同的节日外,不同的支系又有不同的节日。有的节日不仅一个民族过,其他民族也过,只是在时间、方式、传说等又有一些不同。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也正是了解少数民族风情习俗,到少数民族地区观光旅游的好时机。

2、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除昆明旅游区外,其他地州市的旅游设施较差。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程度低,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旅游管理差

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相当的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

4、开发资金不足

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因为缺乏资金,很多旅游项目搁浅,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市场需求相适应。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结束语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曾是荒芜野蛮的代名词,甚至少数东部地区的人说起云南还会惊恐地问:你们的毒品放在街上卖的吗?这未免夸张,但云南的发展的确比较落后。云南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却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云南的民俗旅游业未能得到有力地发展。如此丰富的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云南26个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充满内涵,岂止是个蛮荒地? 参考文献:

1、欧阳国斌云南优势资源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年

2、杨桂华突出特色,深化云南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云南大学旅游经济重点学科研究文集1996年

3、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第四篇:发展旅游调研报告

发展旅游调研报告

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绿色朝阳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繁荣发展,而且对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群众增收、缓解就业压力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乡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打造“旅游新乡”战略目标,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投入,分别聘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整体描绘了旅游发展蓝图,邀请市国土资源局对洪流村荷叶塘地热资源进行勘探与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成功引进广州粤旺农业有限公司投入11550万元整体开发蔬菜产业,高标准建成了集生产、科研、销售、观光、教学于一体的蔬菜基地,已成功搭建2000亩的钢架塑料大棚、5000平方米的玻璃观赏大棚;计划新建500亩的樱花观赏园。全力开发农家乐,在上塘村建成集垂钓、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万福山庄。全力推介**旅游资源,广泛招商引资,分别吸引广东、浙江及长沙等地5个投资商实地考察江背山大峡谷、平顶山及红色旅游资源。

二、**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乡位于**县北部,与桂东接壤。境内有沤江与**江交汇流入东江,是东江湖的源头,距东江湖仅10公里。交通便利,距县城21公里,国道106线及湘深高速贯穿全境,并设有湘深高速**互通。

2、生态气候优良。**乡属典型的山区乡镇,山峦起伏,沿**江两侧地势较平,山地呈多种形状,山林面积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是湖南省环境优美乡、全国生态乡。**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8.2℃左右,年平均日照

1560个小时,全年无霜期287天,年平均降雨量1538.5毫米,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和东南风,无工业污染,是天然的氧吧。

3、自然资源富足。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特色乡镇,蔬菜、茶叶、杨梅等三大优势产业成为我乡特色农业的支柱与主导,其中蔬菜基地6000亩、茶叶基地1200亩、杨梅基地600亩。尤其是已建成的有机蔬菜基地及温室观光大棚更是前景喜人。

4、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华南神奇大峡谷——江背山大峡谷,风光秀美、石奇水秀,是湖南省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其他还有海拔1492米的平巅山

(又名平头山)、长2公里的新复溶洞、洪流鸡嘴洞水库、荷叶塘地热资源、桃洞林场的原始次森林、新联的道仙庙、渔夫石。

5、文化底蕴深厚。**是块红色热土,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先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策源地。现有**墟戏台、指头春药店、红军标语等红色遗迹及朱德、陈毅、唐天河、何翊奎、刘光明等革命先辈故居。同时,还有保存完好的洪流村古民居、古祠堂以及富有特色的香火龙、布龙等。

6、城镇功能日趋完善。乡党委、政府抢抓市级示范镇建设的良好机遇,大力组织实施城镇建设体质扩容工程,先后启动了镇区风貌改造、“两纵三横”的路网改造、生态游园、休闲广场、浮雕墙、集镇集中供水工程、镇区污水处理中心、蔬菜交易市场、邮电大楼、农村客运站、计生服务大楼、工商所、商业步行街等20个城镇建设项目,城镇面貌焕然一新,集镇功能不断完善,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缺少科学的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缓慢、文物古迹损毁严重、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旅游服务意识欠缺等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亟需解决。

三、发展旅游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拉动投资和消费双重效应,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突破口和结合点,因此我们要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要高规格成立由县领导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实施**旅游产业开发。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大力配合支持,营造“一盘棋”抓旅游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氛围,从而有效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结合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主题定位、基本思路、开发重点、产业政策等重点内容,聘请有资质的专家因地制宜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保**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旅游景区的详细开发规划,重点突出江背山探险观光旅游、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并要深入挖掘景区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及神话传说等文化内涵。同时,将乡村旅游建设纳入到城镇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当中去,统筹考虑,搞好“点面结合”。要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景区开发之间的关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国内外投资商参与我乡旅游产业开发。做好旅游资源宣传文章,组织编制旅游项目策划书,广泛对外进行招商引资,以江背山大峡谷开发为重点,以此带动农业观光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力度。运用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方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二是加大争资立项力度。要抢抓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带建设的良好机遇,整合包装好一批项目,积极争取项目配套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水电

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尽快改变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提高旅游景点景区的可进入性。三是积极争取金融资金及民间资本。要主动争取金融机构的信用支持,筹备必要急需的资金投资旅游业,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民间资金发展第三产业,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优良的服务条件。

第五篇:旅游服务业发展调研

XXX旅游和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XXX局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扶持支持旅游服务业发展,围绕XXX推进XXX活动和服务业,增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业在GDP的比重三大目标;全力做好XXX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酒店宾馆建设,服务业项目建设,旅游和服务业内涵不断丰富,全区旅游和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我区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现状

XXX总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位置优越,位于XXX,地处XX交界,东连X,西濒X,南临交通枢纽X,北接XX,历来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交通运输直达扬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为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我区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为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对扩大内需、扩大就业、扩大财源,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把XX建设成为XX服务业中心城市,根据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XXX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我区服务业经济总 1

量逐步提高,行业结构渐趋优化,竞争能力逐步增强,为今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运用财政政策,大力支持旅游服务业发展

发展旅游业,与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一致,与扩大内需的战略一致,在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丰富人民生活、发展地方经济、培育新的财源、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确定。目前,旅游业机遇和压力并存。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加大资金和政策双重投入的力度。发展旅游业应该成为财政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1、以XX为龙头,财政通过促进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区旅游服务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大财政对旅游促销活动的支持力度,增强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充分利用财政政策,积极鼓励社会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有效扩大内需,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发挥优惠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筹集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充分利用各级财政预算内安

排的旅游事业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并争取扩大预算内资金的来源和规模,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信息网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2012年区级财政预算设立了XXX万元旅游推介专项经费。(2)加大旅游服务业的资金调度,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旅游发展后劲的大好机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把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点建设范围,把旅游业真正作为经济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来培育。(3)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同时要加强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参与、事中监督和事后跟踪问效工作,切实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4)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无偿性,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优惠财税政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例如资金支持政策、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优惠政策、加快旅游改革和发展的财政政策、吸引外资政策等等,促进旅游企业良性、快速地发展;同时要借鉴旅游业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了解旅游业发达地区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投资发展政策、政府资金投资方向政策等等,加速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4、做好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繁荣可持续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范围,进一步搞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使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使旅游与环境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目前旅游和服务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区旅游和服务业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我区还没有整体旅游规划,全区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统筹;

二是我区现有景区景点隶属关系复杂,由于多头管理,体制机制不活,不利于统一打造;

三是接待水平低是制约旅游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旅游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吃、住、行、游、购、娱仍缺乏配套,旅游和服务业产业链不长,产品结构单一;

四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乏力。服务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传统型服务行业,总体素质较低,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稀缺,成为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五是旅游推介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

六是旅游和服务业扶持政策有待建立和完善;

七是旅游和服务业的行业监管需建机制、建队伍。

八是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服务业缺乏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竞争乏力、行业内部集聚度低,亟需做强做大。外向型企业队伍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对重点企业依赖程度高,缺乏发展后劲。

二O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下载民俗风情旅游发展调研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俗风情旅游发展调研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办教育发展调研建议

    **市民办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726所,在校学生共11万余人投入到民办学校资产达到6.8亿多元。民办教育使我市教育逐步向投资主体......

    全县旅游发展情况汇报(市政协调研)

    渭源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县城距省会兰州市174公里,距......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4-2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目前,*县正在积极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发展正如......

    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

    2016年度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2016年度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

    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所属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姓名:王林霄准考证号:012610501748 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