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消费信贷存在问题
汽服0802汪海涛16
车消费信贷存在问题
1.外部环境的不健全
(1)国家政策不完善???
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是融资渠道的限制,目前我国只允许汽车金融公司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同业拆借和向商业银行贷款,同业拆借最高期限仅为7天。并规定必须以10%的资本充足率为最低保证,这样随着贷款业务的增加,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将十分匮乏;其次是租赁及其他业务的限制,汽车租赁业务是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由于我国新车价格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汽车金融公司以租代售最后再把汽车卖给客户这项业务的开展。同时,目前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细则》对于旧车变现、汽车抵押融资等诸多问题未作详细的规定,这也都影响了汽车租赁业务的发展。
(2)信用体制的缺失
由于我国的信用立法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不完备,银行难以了解客户真实信用信息,无法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出客观与准确地判断。同时,社会对失信行为缺乏必要的惩戒机制,失信成本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随意拖欠贷款本息甚至赖帐不还的行为。
(3)汽车市场价格体系的不稳定及二手车市场不发达
由于我国承诺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汽车进口关税将由80%~100%降至25%,所以近几年来,我国的汽车价格一跌再跌,这促成了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的迅猛增加,但同时也是汽车信贷市场迅速萎缩的一个原因。在国外,借款人卖二手车的钱可以作为买下一辆车的首付款。而在我国,由于二手车市场的不发达,这一价值转移的过程无法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针对汽车销售的融资、担保、抵押与租赁业务的开展。
(4)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
根据有关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消费信贷的利率可在央行规定的法定利率基础上浮动10%~30%。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完全开放利率管制,这些规定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与商业银行竞争时毫无优势可言。同时,相对固定的利率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无法对于信用水平低的顾客征收较高的利息作为风险补
偿,从而增加了其风险。
2.“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汽车销售商”模式的不合理性
(1)保险公司缺乏内部控制
主要表现在:一是放松承保条件;二是抵押权设定混乱,对抵押物核实不严;三是核保程序不严,缺乏详细而严谨的业务流程和规程而草率承保。我国现阶段保证保险业务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该业务所涉及的各方均处于实验的磨合期,各方在业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的把握控制难以达成共识,无疑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2)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资信审查不严
商业银行作为被保险人应承担调查购车人资信的义务,这是其在车贷险合同中应当履行的责任。但目前的情况是商业银行只顾放贷,销售商只顾卖车,保险只是顺手代办的业务,为购车方提供按揭服务的风险全部转嫁到保险公司。由于保险公司承担了最终的风险,客户资信如何与银行和汽车经销商没有多大利害关系,因而商业银行缺乏对借款人资信进行核查的动力。
(3)汽车销售商违规操作
由于我国社会信用奖罚机制的不健全,一些汽车经销商为谋取私利而损害了银行和消费者的利益。一方面,一些汽车经销商与借款人勾结向银行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还有些经销商虚抬车价,为借款人骗取银行的“零首付”贷款等。另一方面,一些经销商经常利用贷款手续以及计算方式的复杂,赚取不义之财。当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要求经销商更换或者退车时常常得不到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消费者由于不满而不
归还贷款。
商业视角???
国汽车厂商和金融公司能够学习到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先进的管理、成熟的风险控制机制与充足的人才资源,这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信贷产业的发展。
2.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
尽快建立个人资信评估机构和登记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促进个人汽车金融业务发展的前提保证。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征信有两种模式:一是欧洲模式,即由央行与政府携手深度介入,征信机构多以银行同业工会、协会
或政府部门的背景出现,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政府政策目标,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局限于同业征信范围内;二是美国模式,即征信体系的运作充分体现高度市场化的原则。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于2006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但目前这一数据库数据所提供的信用报告信息仅有简单的借款人还款纪录, 而且借款人基本信息数据失真现象严重, 无法为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提供充足与有效的个人信息。鉴于目前的情况,应先由政府推动,建立欧洲模式个人信用体系,再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建立和完善美国模式的个人信用体系。
3.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逐步消除政策瓶颈
为了避免车贷险市场再度出现恶性竞争, 推动车贷险市场健康与协调发展, 保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车贷险市场的事后监管, 对违规经营、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险公司和直接责任人员加大处罚力度, 为车贷险业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要改革政策,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利率浮动范围,延长还款期限,以增强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4.逐步实现消费信贷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
消费信贷一般流动性较长,容易造成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差和短缺等问题。实行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风险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在我国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消费信贷资产按照不同地域、利率和期限等方式形成证券组合,出售给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SPV),由其将购买的贷款组合经担保和信用增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通过SPV对证券组合采取担保、保险和评级等信用手段,既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也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
修改!!
汽服0802
汪海涛
05530080216
第二篇: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信贷即对申请购买轿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证机构为购车者提供保险和公证。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只有显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起始阶段、发展阶段、竞争阶段和有序竞争阶段。
1、起始阶段(1995年----1998年9月)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起步较晚,也就是在1995年,当美国福特汽车财务公司派专人来到中国进行汽车信贷市场研究的时候,中国才刚刚开展了汽车消赞信贷理论上的探讨和业务上的初步实践。这一阶段,恰逢国内汽车消费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为了刺激汽车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联合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利规模之内,尝试性地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缺少相应经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逐渐暴露和产生出一些问题,以致于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96年9月,下令停办汽车信贷业务。
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1998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为止其主要特点为:
汽车生产厂商是这一时期汽车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汽车信贷尚未为国人所广泛接受和认可。汽车信贷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对汽车信贷业务的意义、作用以及风险水平尚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2、发展阶段(1998年10月-2002年末)
央行继1998年9月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之后,1999年4月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至此,汽车信贷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国内私人汽车消费逐步升温,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50%。面对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需求,保险公司出于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考虑,适时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保证)保险。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方合作的模式,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高速发展的主流作法。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为:
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大幅提高,由1999年的1%左右,迅速升至2002年的15%;
汽车消费信贷主体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扩展到股份制商业银行;
保险公司在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巅峰,甚至一些地区汽车信贷能否开展,取决于保险公司是否参与。
3、竞争阶段(2002年末至2003年)
从2002年末开始,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开始进入竞争阶段,其最明显的表现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已经由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上升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各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划分市场份额,银行的经营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过去片面强调资金的绝对安全,转变为追求基于总体规模效益之下的相对资金安全。一些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步较晚的银行,迫于竞争压力,不得已采取“直客模式”另辟蹊径。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银行“直客模式”与“间客模式”并存。
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范围。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风险控制环节趋于弱化,潜在风险不断积聚。
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继续攀升,由2002年的15%提高至2003年上半年的20%左右。
保险公司在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4、有序竞争阶段(2003年、2004年及以后)
目前,长期以来积聚的信贷风险在一些地区已表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纵观整个中国汽车信贷市场,正在逐步由竞争阶段向有序竞争阶段发展,衡量标准为:
汽车信贷市场实现分工分业,专业经营,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己成为整个市场发展的主导者利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者及风险控制的主要力量。银行成为上游资金提供者,汽车经销商利汽车生产厂商成为汽车产品及服务的提供者。
产业趋于成熟,平均年增长率稳定为5%--8%
产品设计更具有市场适应,风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的可能性。但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汽车金融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要加快发展和扩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有条件的汽车供应商建立面向全行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引导汽车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使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如果说2003年与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分别是“井喷”和“低迷”的一年,那么2005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可以说是平稳发展的一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在这一年创下历史新高,总量达到57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295.84万辆,年增长26.9%。
尽管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增幅较大,但是汽车消费主要还是靠现款支付的,仍有巨大的购车需求由于得不到信贷支持而不能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的可能性,并最终影响到我国汽车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银行对消费者汽车信贷支持的现状
2005年,对于不少准备买车的消费者而言,贷款购车越来越难了,这并不是因为银行贷款压力小,而是由于如果投放不当则可能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两三年前盛极一时的“零首付”提车,导致的是接踵而来的车贷大面积呆账、坏账。但是,在丰厚利润的诱惑下,商业银行并没有由于巨大的信用风险而彻底放弃这项业务,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他们也知道杯弓蛇影并不足取,从而在采取手段控制违约风险的前提下,他们恢复了汽车信贷业务。目前各家银行都提高了贷款审核力度,从而有效加强对贷款人的信用监察力度。相比以前,现在从银行直接贷款购车的手续要繁琐的多。
其次,有些商业银行既想在汽车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又想有效控制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他们选择了与国外汽车金融巨头合作或者直接入股筹建汽车金融公司的做法,同时还有一些商业银行选择了与某个汽车生产商合作。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目前的主要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尚短,且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没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外经验供我们参考,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信用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在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很多人由于其短期行为而违约,致使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汽车金融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在存在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各方面为改善这些问题作出的努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2005年11月表示,我国现有的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3500万人的信息,涉及贷款金额2.14万亿元,目前2.14万亿元这个数据和我国相关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基本相当,意味着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已经相当完全,将来这样个人信息系统涵盖的人群有望达到3亿人口,同时,农信社、外资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也将逐步加入这一系统。
2.为二手车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的问题
我国二手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但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风险的存在,导致至少目前来看银行并没有把二手车市场的发展视作商机,因此在二手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并没有看到商业银行的身影。在国外,二手车业务是汽车售后服务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重要的利润点,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市场风险,在风险与利润的权衡中找到最优点,将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的首要问题。
由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政策允许汽车经销商直接进行二手车交易,这为二手车融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为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提供更多的途径。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体系,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二手车市场发展的运作模式仍是政府、商业银行、汽车制造商以及汽车金融公司等要考虑的问题。
3.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问题
银监会在出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时,出于稳健性的考虑,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和经营范围作出了较大限制,而这在相当程度上束缚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也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只能进行汽车消费信贷以及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因此,如何适时的放开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约束也是监管当局当前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汽车消费贷款前景乐观:
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汽车信贷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进而由盛至衰的痛苦历程。汽车消费信贷一直不能持续发展下去,制约国内汽车信贷业务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大多数消费者都是钱攒够了一次性付款购车,而真正愿意采取贷款购车的还是少数,特别是当前贷款利率高且处于上升通道,加之手续繁杂更是限制了消费者贷款购车的热情。亚市总经理苏晖明确向记者表示,他认为北京的消费者对汽车信贷没有多大积极性。
第二,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的透明度低。记者的调查表明,虽然五环信元声称其具有超低的首付比例、较长的贷款年限及优惠利率等优势,但其提供给消费者的价格并不是市场上的最优惠价格,最终算来,消费者得不到什么实惠,甚至还要付出更多。
第三篇:汽车消费信贷论文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面临问题与对策大纲 一:关于对汽车消费信贷的论述
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分析
三: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针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提出对策与建议
第四篇:汽车消费信贷常识
汽车贷款已经成为都市生活常见的事情。可是还是有许多人感到迷糊,究竟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呢?什么贷款才属于汽车消费贷款呢?在此,有几个解释,希望让有些人明白一点。
1、什么是汽车消费信贷
即对申请购买轿车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是银行与汽车销售商向购车者一次性支付车款所需的资金提供担保贷款,并联合保险、公证机构为购车者提供保险和公证。
2、什么是共同购车人?共同购车人负什么责任
答:共同购车人指与购车人具有配偶关系或直系亲属关系的自然人,其愿意在购车人的消费信贷购车活动中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共同认可合同条款,共同偿付欠款。在购车人出现问题不能偿还车款时,其具有不可推卸的偿付欠款的责任。
3、款未付清期间,车辆发生质量问题怎么办
答:如车辆出现质量问题,用户自行到厂家特约维修服务中心进行交涉处理。此期间,用户不得以此为借口停止或延期支付每期应偿还的钱款和其他所欠费用。
4、分期付款购车是否可以当场提车
分期付款购车,经销商和银行需要有个信用调查的过程,因此,一般不能当场提国。再者,汽车不同于其他商品,尚需办理保险,出证及验车上牌等手续,比较复杂,一般在提出申请后需要7个工作日可完成。
5、消费信贷采用何种计算方法
采用每月等额还本付息办法,计算公式为: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总期数
6、什么是保证贷款,保证人负什么责任
保证贷款指垡人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本息时,按规定承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保证人为借款提供的贷款担保为不可撤销的全额连带责任保证,也就是指贷款合同内规定的贷款本息和由贷款合同引起的相关费用。保证人还必须承担由垡合同引发的所有连带民事责任。
第五篇:汽车消费信贷
一、汽车消费贷款申请条件
1.申请汽车消费贷款除了必须在银行所认可的特约经销
商处买限定范围内的汽车外,申请汽车消费贷款的购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2)
(3)
(4)购车者必须年满18周岁,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购车者必须有一份交稳定的职业和比较稳定的晋级收入或拥有易于变现的资产,这样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在申请贷款期间,购车者在经办银行储蓄专柜的账户内存入低于银行规定购车首期款 向银行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如果购车者的个人户口簿在本地的,还应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银行不接受购车者以贷款所购车辆设定的抵押。
购车者愿意接受银行提出的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5)
2.如果申请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则应具备以下
条件;
(1)具有偿还银行贷款能力
(2)在申请贷款期间有不低于银行规定的购车首期款存入银行的惠及部门
(3)向银行提供被认可的担保
(4)愿意接受银行提供的其他必要条件
3.贷款中所指的特约经销商是指在汽车生产厂家推荐的基础
上,由银行各级分行根据经销商的资金实力、市场占有率和信誉度进行初选,然后报到总行,经总行确认后,与各分行签订《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书》的汽车经销商。
二、申请流程
1、客户申请。客户向银行提出申请,书面填写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资料;
2、签订合同。银行对借款人提交的申请资料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视情况办理相关公证、抵押登记手续等;
3、发放贷款。经银行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办妥所有手续后,银行按合同约定以转账方式直接划入汽车经销商的账户;
4、按期还款。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
5、贷款结清。贷款结清包括正常结清和提前结清两种。
①正常结清: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类)或贷款最后一期(分期偿还类)结清贷款;
②提前结清:在贷款到期日前,借款人如提前部分或全部结清贷款,须按借款合同约定,提前向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审批后到指定会计柜台进行还款。贷款结清后,借款人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银行出具的贷款结清凭证领回由银行收押的法律凭证和有关证明文件,并持贷款结清凭证到原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注销手续。
贷款买车手续
贷款买车手续都有哪些?贷款买车手续分为主要手续和次要手续
贷款买车主要手续:
个人有效身份证件;
户籍证明或长期居住证明(居住证明可以提供如水电、电话账单等);
个人收入证明,必要时须提供家庭收入或财产证明;
现单位工作证明。
贷款买车次要手续:
婚姻证明和配偶身份证(未婚不用提供配偶的材料和结婚证,但是离异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协议书)
与经销商签订的购车协议、合同或者购车意向书(新车和二手车都可以出具)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