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县经营工业园区的做法与启示
近年来,**县通过资本运作方法,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县科技工业园,目前园区“七通一平”面积已达5300亩,完成管线铺设3平方公里,硬化、绿化、亮化道路8公里,兴建标准工业厂房10万平方米。
9000多万元的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对财政并不富裕的**而言,完全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为此,该县树立经营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园区理念,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发展”的方法,在县财政仅借资1000万元作为园区首期的征地、拆迁费用情况下,通过做好资本运作文章,巧解了园区建设筹资难题。
一是土地置换,一石双鸟。去年在县城锦园住宅小区划出一块120亩的土地,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根据市场行情分别评估、定价。对中标承包园区工程的建设单位,先付20%的工程款,剩余工程款从上述土地中划拨等值土地置换,共置换工程款2500万元。今年又在县城镜山大道以东新区划出一块200亩的土地,可置换工程款3000多万元。这样既筹集了园区建设资金,又开发建设了一块土地,起到了一石双鸟的功效。
二是包装项目,期货运作。**科技工业园区内**大道拓宽改造工程需1000多万元,该县对这一项目进行特色商贸一条街的环境、前景包装,以大道两侧3.5万平米土地为交换条件进行项目招商,香港客商马赐琛看好该项目的良好发展前景,毅然投资1120万元进行一公里多长的**大道的56米拓宽、亮化、绿化、排水等改造工程。通过这样包装出售,大道两边的3.5万平米土地实际上转化为每平米308元的投资,而未包装开发前该地价仅每平米100元左右。
三是利益联结,部门筹资。采取“分散筹资,集中使用”办法,支持和鼓励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资、挤压预算内外资金、动员干部职工入股等方法,筹措资金1309万元,集中兴建厂房4.45万平米。同时,动员和鼓励供水、供电、通讯、广电等部门,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园区的管网建设。对部门投资的,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如投资工业厂房的,每平米造价约330----360元,而厂房造好后由管委会对客商的统一出租价为每平米每年36元,投资回报率可达10%。
四是政府补贴,发动民资。**县采取免收各种规费、贴息扶持等措施,吸引、鼓励民间资金在园区内兴建标准厂房。对在园区内兴建标准厂房的,每平米厂房每年由财政补贴18元给投资人。这一政策的出台,调动了民间资金入园建厂房的积极性,据统计,通过此种方式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厂房3万平方米,而县财政一年只要补贴50万元,这样一元钱办成了二十元钱才能办成的事。
我省各地财政状况普遍不是太好,个别地方建设工业园区热情有余而经营工业园区的办法不多,一元钱只能办一元钱的事,有限的财政投入往往是一投就死,不能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更形成不了增值放大效应,**县通过资本运作方式经营工业园区的一些成功做法,对我省各地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工业园区建设不无启示借鉴意义。
启示之一:以提升品味为核心的科学合理规划,扩张了园区资本运作的潜力。
**县科技工业园位于县城规划区镜山地段,距县城仅1公里,320国道穿园而过,交通便捷。为在科学选址的基础上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县还请上海、南昌多家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原则,将县科技工业园划分为工业、仓储、商业、休闲、居住、教学六个区和中心、贸易两个广场,工业区内又按不同行业分为食品、轻纺、电子、化工、机电、医药等6个小区。颇具绿化、生态概念的现代园林式科技工业园区与县城建设有机融为一体,联动发展,成为**县城城市发展的新区,使园区的品位大为提高,为园区以地生财、资本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规划科学、土地升值潜力不断呈现,为储备园区建设的后续资本,增强发展后劲,**县科技工业园在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内储存了1100亩土地,目前这批地地价每亩在10万元以上,储备1100亩土地就相当于储备了1亿多元的后序开发建设资金。
启示之二:以服务客商为中心的招商引资环境,增强了园区资本运作的动力。
旺盛的人气、纷至沓来的客商是园区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保障。为吸引客商落户园区,尽快形成产业支撑,**县制定出台了《**县科技工业园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对入园企业免费“三通一平”,在用水、用电、用地、税费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和示范型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享受特别优惠。入园企业实行“一免、双规、三制”,即减免规费,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办完企业入园的各种手续,实行领导挂点、服务承诺、全程帮办制度,全县上下真正做到外面客商有人引,引来客商有人帮,落户客商有人管,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客商半点愁,该县县委书记刘东明同志在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今年大年三十的时候还亲自到园区看望客商,帮助解决问题。在优质环境的吸引下,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54家(在建项目41个,投产项目13 个),签约资金9.21亿元,实际进资3.03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5个,园区在企业不断进园中发展,土地在被不断开发中升值。
启示之三:以市场要素为取向的科学经营机制,增添了园区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本运作的活力。
对园外投资客商,**县真正做到解放思想,采取以市场为取向的资源配置方法,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形成“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投资具有可期收益性,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县内外客商和本县各部门、各单位主动投资园区的积极性,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管网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进展顺利,原本需三年完成的规划一年就顺利完成。
对园区管委会,**县委、县政府给了一个有利于增强园区发展后劲的好政策,即按照“财政返哺、滚动发展”的思路实行税收提成。从去年开始5年内,县本级入园企业按完成财政收入的40%、乡镇入园企业按完成财政收入的10%(后5年,县本级按10%、乡镇按5%)提成给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将税收提成资金除用于支付管委会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外,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偿还财政和银行的信贷资金,支付租赁补差和收购民间资金兴建的厂房。以市场为取向的科学经营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县科技工业园的健康快速发展。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主要经验做法和启示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主要经验做法和启示
园区合作共建已经成为引导产业转移的新形式,在一定的利益共享机制下,园区共建有利于共建双方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创新优势,提升竞争力。
一、园区合作共建背景
跨区域共建开发区最早起于2003年江苏设立江阴—靖江工业园区,06年江苏出台《关于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的通知》,全面推进苏南苏北共建开发区,截至09年已形成14个共建开发区,每年带动400-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向苏北转移。2008年,开发区共建进入跨省区发展的新阶段,1月,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区开工建设,规划面积达到8000亩,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11月,江苏盐城出台了《关于推进盐沪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政策意见》,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园区、市北工业园区等重点开发区与盐城相关开发区签订了11对园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签约3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
园区共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苏南苏北模式(江阴靖江合作模式)。即在苏北地区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苏南开发区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区中园建设不固定统一模式。共建区中园内新增增值税、所得税省、市、县留成部分,全部由省、市、县财政补贴给区中园,用于区中园滚动发展。省财政对用于园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进行适当贴息。
对共建区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的企业生产用电,自投产之日起连续3年给予补贴。
二是盐城上海模式。即在现有开发区中设立区中园,由上海或双方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5年内,对共建区中园内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由地方财政补贴给区中园。5年后,区中园形成的收益由双方另行商定分配方案。由上海有关开发区推荐、引进落户的项目,在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对引进项目投产后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盐城方和上海方按6:4的比例分成。
三是外高桥启东模式。由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和启东滨海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双方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上海、启东各占股本60%和40%,包括税收等收益在内按照合同6:4分成。产业园以高端机械、电子产业为目标定位,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知名大企业,采取“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分期建设”的开发建设模式。通过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这一平台,启东分别在日本名古屋市、大阪市举办启东滨海工业园、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招商说明会,直接与日本的住友化学、三菱东京UFJ银行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直接对接,招商的产业档次明显提高。
二、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是江阴、靖江两市跨市跨江联合投资开发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2月15日正式启动,地处靖江市南侧,总体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区面积8.6平方公里,09年实际开发面积达13平方公里。园区依托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建设以船业、机电、冶金、能源、物流、研发、商贸
为主导产业的具有临江产业特色的重要国际制造业基地,打造集工业园、生态园、新港区、新城区“两园两区”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09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商销售125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工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工业投入11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8570万美元,完成到帐外资5438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2.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分别增长20%和55%。
三、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无锡、泰州两市之间成立了联动开发协调小组,江阴、靖江两岸市政府也成立了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作为联动开发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共建园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单位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严格按照相关具体目标和责任要求,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处处想园区之所想,时时解园区之所忧,事事急园区之所急,“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支持共建园区建设。园区共建也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政府在项目审批、工商登记、财政扶持、用地政策、收费减免、公路建设、金融扶持、外事审批等8个政策方面均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运行机制健全。科学运行机制是提升共建园区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园区成立了以江阴为主、靖江参加的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的投资、建设、管理和招商;靖江市政府在园区设办事处(办事处主任同时兼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正科级建制),负责园区范围内的社会事务和开发建设的协调工作。园区内经济事务由江阴负责,社会事务、拆迁由办事处负责。靖江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江阴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园区工商、地税由省局在园区建立直属分局,国税、技术监督、口岸查验由江阴派驻,国土、消防等管理工作由靖江相关部门负责。园区成立了项目审批服务中心,中心由招商部门牵头,将规划、建设、环保、国土、税务、工商、港口、消防等多个部门的服务优势进行优化整合,努力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务。
三是高起点进行规划。坚持高起点有序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封闭运行、滚动开发”的原则,在园区管委会内设立规划建设分局,在城市整体规划的指导下由园区编制规划,按“两园两区”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共建园区工业区整体规划、商业与居民区规划以及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特别强化道路两边、沿江两岸、城市边缘这“三边”的规划控制,留足了发展空间。分局对所有进园区项目报批材料负责前期准备工作,按控制规划审批,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规划要求“不走样”的进行实施。市主管局尊重园区意见,在审核后没发现有重大问题的前提下见章盖章。
四是市场化运作。江阴、靖江两市合作成立投资公司,用市场运作手段进行园区开发建设。由江阴经济开发区在靖江注册成立投资公司为平台操作,江阴、靖江两市按9:1的比例共同出资1亿元用于建设。10年内,两市都不从园区提取投资收益,收益全部留在园区内滚动发展;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对半分成。在园区招商引资上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市场运作、各得其所”的原则,建立了两市和开发区、沿江办的合作机制,在客商介绍、项目推介、人员往来、信息交流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五是注重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江阴的机制与资本优势;靖江的土地与劳动力优势,走双赢之路。共建园区实施口岸统一管理,以国家一类口岸江阴口岸管理靖江二级口岸,带动靖江的对外开放;开通了全省首条“城际公交”,连接两市公交线路以汇聚人流;
两地建立了定期交流协商制度,进行干部人事的“跨江联动”(园区管委会主任挂靖江市委常委),双方各派干部到对方任职。
四、启示
一是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是推进园区共建的力量源泉。江阴、靖江合作共建园区打破了地区分割,行政分割,形成以利益为纽带的共同发展繁荣,江阴得到了迫切想要的发展空间,靖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引资契机和提升潜力。我们一定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理念,积极与东部地区的园区进行洽谈,牢固确立引入园区共建方就是“引入先进的园区管理经验、宝贵的重大项目资源、充裕的园区建设资金”的观念,推动我县园区建设取得突变式的进展,迅速做大园区规模、做优园区形象。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是推进园区共建的根本导向。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建设之初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并严格按规划要求执行。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展园区共建,一定要立足自身的产业特色和园区发展定位,与共建方形成错位竞争、共同发展。当前,我县应在现有规划基础上,全面细化园区规划,以规划引领园区共建工作,着力寻找产业对接、优势互补的园区共建方。
三是政策扶持,机制创新是推进园区共建的重要保证。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大力创新政府管理、园区财政管理体制,赋予园区更大的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权限,他们的经验做法告诉我们,发展园区要有先“舍”后“得”的魄力和勇气,出台有利于园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园区一级财政,加大税收返还力度,留给园区更多的滚动发展空间。要形成收益共享机制,对园区共建方有适当的利益补偿机制,允许其享受合理的利益分成。在资源分配上,要全力以赴,凡是政府能够调控的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要优先给园区。在园区的管理上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对于园区管委会赋予当地的最高管理权限,有适当的审批权。
四是强化保障,全力招商是推进园区共建的关键之举。要利用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政策,以万顷良田为突破,加大土地拆迁整理力度,做好土地要素的保障,为共建园区储备充裕的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在基础设施上,我们一定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注重功能配套,与园区共建方共同推动高标准“九通一平”建设到位,尽快拉开园区发展大框架。注重与共建方产业的全面对接,积极承接其转移出的项目,做好产业链招商的文章,全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做强特色园区品牌。
第三篇:工业园区建设的参考做法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为彻底打破工业“低、小、乱”的结构性矛盾,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全速推进优势资源、优秀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促进工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循环园区、生态园区、节能园区”的理念,明确定位、拓展空间、优化布局、集约发展,园区规划为“一园两片”,即工业园区规划建设30.95平方公里,定位为集煤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以及其他新型产业为一体的资源循环型和生态环保型示范园区,其中,大同片区规划建设32.83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轻工区,主要发展新型建材、林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农特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烟叶复烤等产业;小河片区规划建设20.12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重工区,主要发展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和其他加工制造业。二是实体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积极借鉴其他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大胆推进管理机制创新,采取“BT”、“BOT”模式,按照“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运营,跳出单纯依靠财政投入,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以园养园”的发展路子,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进一步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综合配套服务水平。目前,已注册成立了师宗县天源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支持,探索融资、投入、退出的资本运营新路子,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三是多元化融资,配套化建设。通过信贷、吸纳社会资金和争取省市补助等方式筹措资金,扎实推进园区水网、电网、路网和通讯网络等基础配套工程设施建设。目前,已融资27056万元建设和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其中在小河片区建成长4.2公里的一期市政二级道路、一期供水设施、一期供电系统,建设县城至小河片区二级公路和通讯等其他工程。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解决园区供电供水问题,由电力部门投资1470万元建成工业园区小河片区110千伏变电站。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在工业园区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以促使中小及非公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区进行生产。目前,进入园区建设标准厂房的企业项目共有12个,计划总投资47884万元,建设标准厂房16.75万平方米。计划融资55100万元,建设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办事,切实做好对企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008亩,其中小河片区765.45亩,大同片区242.55亩,总建筑面积299560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园区行政商务区、加油站、物流运输区、汽车修理服务区、金融商贸服务区、员工生产配套区等设施。四是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注重从引进一般性项目向优势大项目转变,从发展传统粗放型向新型产业体系化转变,从调整轻重工业比重向延伸精深加工转变,从外延式扩张向创新内涵式发展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转变,以确保大项目的顺利进驻为第一要务,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以项目推进拉动县域经济持续增长。注重产业定位与项目选择,加快新项目和优质项目入园,把组建、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作为工业化和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突破口,积极引进一批有基础、有规模、有潜力、有市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引导其向规模化发展。目前,园区内累计引进企业(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851183万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2865万元,其中:建成及在建规模以上企业35个,已建成投产企业13个,今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8966万元,增长80.2%,工业增加值73496万元,增长79.3%。2011年园区GDP预计可达450000万元。
第四篇: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一是制定方案。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突出特色、个性兼容经济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明确责任,把企业文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就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宣传者、第一推动者、第一责任人。二是广泛宣传。利用企业内部的简报、宣传板等,为员工介绍企业文化理念知识、行业特点及企业发展历程,在办公楼内醒目位置制作“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栏,宣传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员工重视度、增强参与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园区80%的企业树立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高飞数码科技、宏通饲料等工作拥有厂歌,园区规模以上企业都建立了宣传栏,高飞、宏通、正邦、诚志等企业每月出一期报刊,高飞公司拥有公司杂志。
(二)加强企业文化制度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是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团队合作的原则、创新性的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透明性的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园区9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要求企业形成一种核心管理理念。如江西高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倡导“时间管理、有效沟通、不断创新、努力奋斗、振翅高飞”的管理理念,信丰包钢新利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奉行“诚实做人,认真做事,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江西磊源永磁材料有限公司秉承“诚信立足,创新致远”的核心理念。二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把企业文化渗透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即把文化“装进”制度,再从制度倡导文化,形成企业文化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 工业园区组织企业开展了“集友杯”篮球赛和“高飞杯”拔河赛、“可立克杯”“唱红歌、颂党恩”歌咏比赛比赛活动,充分展现新时期园区企业职工新风采,增强企业职工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在高飞、圣塔、聚声泰等规模企业开展“生产技能大比武”比赛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展现了企业“争创一流”的风采。
(四)加强硬件建设,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
在企业文化建设硬件上,要求企业采取措施,做好厂区绿化、净化、美化,保持生产车间、食堂及厂区的环境卫生,划分卫生区域,责任明确到人。同时,要求企业加强娱乐场所的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园区20多个企业办起了阅览室和康乐室,有23个企业建了篮球场,园区建有3个羽毛球场,90%的企业每年会开展一次全厂性大型文体或联欢会活动。
(五)强化企业文化培训,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通过企业文化培训,为员工树立四种意识,即敬业意
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是调整了产品营销策略高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拓了南美、中东市场,改变美国单一市场格局带来的不利影响,弥补了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失去的20%的市场份额。二是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集友日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多年来良好的品质、信誉和管理赢得了耐克、沃尔玛、阿迪达斯等众多国际品牌商的信任,品牌商发给该公司今年的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几成。三是促进了技术创新。绿萌农业公司为加快采后处理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单位广泛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旨在充分利用科研院校技术优势和力量,提升企业系统创新能力,申请专利16项,授权专利14项,不断丰富了自主产品的技术内涵。磊源永磁材料公司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2011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先后申报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开发生产的N52、50M、48H、48SH、40UH、35EH、30AH等牌号以下产品,其钕铁硼毛坯可加工性、一致性获得客户好评,钕铁硼辐射环及空芯杯产品填补了江西省空白,深受市场青睐。
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企业文化硬件设施落后、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度不高等问题制约园区企业文化的发展。今后,工业园区要克服各种难题,进一
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园区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五篇:华为员工持股的做法与启示
华为员工持股的做法与启示
2013-07-18 11:44 中国航空报 张敬峰 我要评论0
字号:
华为公司是成功的,但也有几分神秘。《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以其全面系统的“揭秘”而备受关注。因工作岗位,我对其中关于华为上市及员工持股等内容更感兴趣。任正非说:“谁拥有华为?我不知道怎么说,我反正只有百分之一点几的股份”。从法律上说,华为公司的股东有两个(截至2012年年底):一个是华为公司工会,代表65596名员工持股98.58%;另一个是任正非,持股1.42%。这些持有股份的员工不同于公司法上的股东,因为从2001年起,他们持有公司的股份就改为虚拟受限股。简单来说,员工并不是公司直接的股东,但享有分红权和股份增值权。历史地辨证来看,大规模员工持股是华为成功的一种公司治理模式,事实上,除了员工激励,这也是华为的内部融资行为。
历史回顾:
华为公司员工持股的起源
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当时注册资本2万元,任正非只有3000多元,不得不拉一些人集资以满足营业审批的要求,后来这些人以法律诉讼的方式,获得了高额补偿。任正非在其《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文中道出了华为员工持股制度的产生过程:“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要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此时并非是国际意义上的员工持股(Esop),主要在于两点:首先,内部持股员工只有分红权,没有公司法上股东所享有的其他权利;其次,员工所持股份在退出公司时价格是按照购股之初的原始价格回购,员工也不享有股东对股票的溢价权。
直到2001年改为虚拟受限股以前,这一阶段华为员工持股的基本做法是:凡是工作1年以上的员工均可以购买公司的股份;购买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员工的级别(13—23级)、绩效、可持续贡献等,一般是公司在年底通知员工可以购买的股份数;员工以工资、年底奖金出资购买股份,资金不够的,公司协助贷款(“个人助业贷款”);购买价格为1元/股,与公司净资产不挂钩员工购买股份后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公司分红,分红情况与公司效益挂钩。员工离职时,公司按照员工原来的购买价格即1元/股回购;除1995年和1996年公司曾给员工持股证明外,其他年份就不再给员工持股证明,但员工可以在公司查询并记录自己持股量的多少;工会(下面有持股委员会)代表员工管理持有的股份,是公司真正的股东,员工自身并没有公司法上股东完整的权利。
虚拟受限股:
具有华为特色的持股方式
2001年底,在总裁任正非的强力推行下,华为公司实行员工持股改革:新员工不再派发长期不变一元一股的股票,而老员工的股票也逐渐转化为期股,即所谓的“虚拟受限股”。虚拟受限股(下称虚拟股),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授予员工的一种特殊股票。每年,华为根据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对公司的贡献,决定其获得的股份数。员工按照公司当年净资产价格购买虚拟股。拥有虚拟股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以及虚拟股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但没有所有权、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在员工离开企业时,股票只能由华为控股工会回购。
华为认为虚拟股比原来的持股方式更为合理。公司规定:根据内部的评价体系,员工的虚拟股每年可兑现1/4,价格是最新的每股净资产价格。但是,对中高层的兑现额度则作了另外规定,只能每年兑现1/10,除非离职。并且在离开后,还要经历公司严格的6个月审核,确认不出现创业公司的产品与华为构成同业竞争、没有从华为内部挖过墙角等等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后,方可全额兑现。
每个持股员工都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股东代表,这些持股员工选出51人作为代表。这51名代表中轮流选出13人作为董事会成员,5人担任监事会的成员。
华为通过不断调整股票的分配方式来维系整个组织的活力。2008年,华为微调了虚拟股制度,实行饱和配股制,即规定员工的配股上限,每个级别达到上限后,就不再参与新的配股。这一规定使得手中持股数量巨大的华为老员工们配股受到了限制,但是有利于激励华为公司的新员工。
员工持股: 公司与员工的双赢
华为推行大面积员工持股,对华为从一个2万元起步、没有任何创新能力的微小企业成长为拥有14万多名员工、在150个国家设有分公司、代表处或研究所,年销售收入超过3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机制和制度,吸引、团结、粘合住了大批人才,包括国际化员工。用任正非的话说,正是这种制度,形成并沉淀了公司“利益分享,以奋斗者为中心的文化。”
经过10年的连续增发,华为虚拟股的总规模已达到惊人的98.61亿股,在华为公司内部,超过6.55万人持有股票,收益相当丰厚。比如,2010年,股票购买价格为5.42元,每股分红2.98元,收益率超过50%。2011年,分红为每股1.46元,对比前一年大幅下滑,但收益仍然可观。2008年至2011年,华为的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21%、42%、40%和17%。因为华为是根据净资产作价配股,所以华为员工在华为公司的虚拟股的年回报率与上述股东权益回报率应当基本一致,这个回报率确实不可谓不高。同时,员工还可以享受到公司净资产增加而带来的股份增值。2012年华为公司回购员工虚拟股的价格已经涨到5.42元/股。
从公司角度看,员工持股也有效解决了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自2004年开始至2011年,华为控股工会和任正非两家股东新增持股63.74亿股,总计增资275.447亿元。其中,2011年一年,华为控股创纪录地向两家股东增发17.35亿股,任正非和控股工会总计出资达到了94.037亿元。反观华为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中兴通讯,其在A股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不过24亿元。2004年在香港上市,融资不过21亿港元,融资力度高下立判。
总结一句话,华为员工持股既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也为公司渡过一次又一次寒冬,融得了大量资金,支撑了公司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对于融资环境处于劣势的民营企业而言,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问题与坚守: 华为员工持股的未来
华为公司员工持股走到今天,也带来新的问题:一是部分拥有较多虚拟股的员工因为财富的增加而失去了奋斗精神,用任正非的话说,本来员工持股是为了吸引奋斗者,但到了一定程度,股份却让部分员工不再奋斗,他们“那么年轻,却那么有钱”;二是因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华为联合金融机构为员工购买虚拟股提供贷款的做法被叫停。2012年3月31日,华为董事会秘书处向华为员工发布《关于2011年虚拟受限股收益分配操作及有关还款等资金安排的通知》,明确2012年虚拟受限股只能通过自筹资金购买,银行将不会再提供购买股票所需的贷款。三是超过6.55万名员工拥有股份,远远超过了境内A股上市发起人股东不得超过200人的限制,并且曾经合法的工会持股现如今也变得不合法,这成了华为在境内上市难以解决的硬伤。不过,最近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接受《财富》采访时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宁可不上市,也要走下去。正如《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所说:“华为文化的本质是„以奋斗者为本‟,其具体体现是„工者有其股‟。6万多员工集体持股,从根本上决定了华为的利益格局”。华为员工持股的形式可能会变化,但作为公司成长历程中的动力引擎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员工持股本身未来不可能有根本性变化,除非,华为不再是当初和现在的华为。
整体来看,华为员工持股的历程和做法值得高科技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研究和借鉴。但因体制和政策约束差异较大,华为的虚拟受限股方式在国有企业基本不具备实施条件。但其做法背后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价值观是值得在国有资产监管政策范围内应用的。特别是对于中航工业的非航空民品企业而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核心人才活力是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一。华为的做法显然是值得剖析的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