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屏山县外迁移民避险安置的做法与启示
屏山县外迁移民避险安置的做法与启示
屏山县政府办公室黄湘平
今年6月27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我县124名干部(其中县级干部4名)25天的艰辛努力,已成功完成全县首批外迁移民——新市镇寨子岩地灾影响区凤凰村二组移民25户102人的异地避险安置。目前,这批外迁移民在接安地江安县底蓬镇生活有序、情绪稳定。其基本的做法与启示如下:
一、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
自2006年溪洛渡水电站快速辅助通道进入我县新市镇寨子岩隧道施工,因施工单位爆破作业诱发频繁岩崩发生,特别是2007年8月25日,经百年罕见暴雨冲刷,造成重大地质灾害事件,多处垮塌,交通、通讯曾一度中断,直接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灾情发生后,省领导蒋巨峰、魏宏、张作哈、王宁和市领导杨冬生、吴光镭、游开余等高度重视,或及时签批指示或亲临一线指挥救灾,尔后,多次就地质灾害核心影响区新市镇凤凰村二组灾害治理、群众避险、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于2007年8月31日作出“提前启动移民搬迁安置与地灾避险结合推进”的总体部署,并要求屏山县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异地避险搬迁安置。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市科学决策和部署,迅速落实专人负责,先后10余次专题研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三峡公司、中南院等有关方面进行汇报与衔接近20次,在适用政策、操作程序等方面形成打破常规的一致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2008年6月初,汛期即将来临,面对凤凰村二组日益严峻的地灾形势,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地灾避险搬迁安置方案,由2名县领导牵头负责、2名县领导配合,抽调120名县、镇、村干部,按方案既定程序稳步有序地推进了相关工作。
二、成功组织实施避险搬迁安置
新市镇凤凰村二组异地避险外迁移民是我县第一批农村外迁移民,与常规移民搬迁安置相比,在动迁原因、实施方式、工作程序、适用政策、工作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做好此次搬迁安置工作极具开创性特殊意义。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集中力量,精心组织,成功实施了避险搬迁安置。其基本做法如下:
(一)打牢基础工作。在完成县级对接后,2007年11月中旬,迅速组织乡镇层次对接,确定凤凰村二组外迁移民到江安县底蓬镇底蓬村大屋基组、元通村人民组安置,同年12月组织移民户主对接到点。2008年1月,县移民局与各移民户签订《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安置合同》;2月,移民户与江安县底蓬镇政府签订《向家坝水电站屏山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安置协议》,同时,在移民户自愿协商基础上初步明确各自建房点和生产用地的地块位置。随即,中南院开始进行建房点基础设施与场平规划设计。
(二)强化组织领导。根据上级要求和地质灾情现状,6月2日,受县委书记李勇蔺委托,县委副书记、县长邱东林召开专题会研究,决定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凤凰村二组外迁移民异地避险安置,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赓即,新市镇移民工作队召集移民、公安、交通等部门迅速制定《搬迁倒排工期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组,下设七个工作组,统筹协调、有序推动避险搬迁安置相关工作。
(三)广泛宣传发动。宣传队12人进村入户,发放移民宣传资料,不厌其烦地进行宣传引导和思想说服,广泛宣传移民、避险政策及其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时解难释疑,让异地避险安置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有效营造了早搬快迁的良好氛围。
(四)落实责任到位。各部门按照县上《关于进一步明确农村外迁移民安置工作职责的通知》(屏移领[2008]4号)通知要求和倒排工期方案,认真落实各自职责,分工配合、齐抓共管。同时,建立县级对口联系单位和镇机关干部“一对一”包户责任制,对个别思想难通的移民户,由县领导亲自包户做动迁工作,实现各个击破。对所有倒排事项,由一名县领导任督查组长,进行蹲点督查、逐日交账。
(五)严守政策底线。为有序推动此次异地避险搬迁安置,县政府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及时制发《关于新市镇寨子岩地质灾害影响区凤凰村二组移民异地避险安置有关事项的通知》(屏府发[2008]18号),对组织实施、过渡补助政策、资金兑现、残值处理、搬迁补助予以明确规定。开展工作时,工作队坚决做到“两个严格”:一是严格确定对象,不乱开“口子”;二是严格程序,不乱表态。一切问题事宜,均按照现行政策和文件规定的程序和制度执行。
三、几点工作启示
(一)只要一心为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着想,移民工作就能得到移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这次移民根本上是为广大移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更好的保障,因此,把政策向移民群众宣传清楚,将情况向移民群众讲得透彻明白,即便是有一定困难,也能得到广大移民群众的真心理解、支持和拥护。
(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守住政策底线,这是移民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次移民虽然是在有些政策还不明朗的情况下组织实施的,但在具体工作时,严格执行既有政策,依照政策该解决的就及时解决,不拖不误;不该解决的坚决不乱开“口子”、不乱表态,一切问题均在政策框架内运作。
(三)将开放式理念引入移民工作,选好移民代表全过程参与,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次异地搬迁安置,实行开放式移民,选取了2名在当地公信度
高的移民作为代表,参与工作全过程,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了工作的公正性、合法性和透明度。有时在工作处于僵局时,派请移民代表或正面的重点户出面做群众工作会取得更好效果。
(四)坚持对口帮扶和部门联动配合的机制,可产生无坚不摧的效果。建立县级对口联系单位与镇干部包户责任制及县级部门共同配合参与搬迁运送的联动机制,做到任务未完成、责任不脱钩。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机制。
(五)加强与接安地政府的沟通和衔接,有利于各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做好移民外迁安置工作。这次外迁移民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事先与接安地江安县进行过多次的衔接和沟通,两县政府在相互理解基础上共同考虑了很多有利于搬迁安置好移民的细节,基本实现了迁出与接安工作的“无缝对接”。
总之,屏山县首次组织实施的外迁移民异地避险安置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不仅在实践工作中锤炼了一批移民干部,而且为全县今后大规模开展移民工作探索和积累了经验,闯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成功路子。
第二篇: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安置资金管理办法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安置资金管理办法
【标题】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资金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颁布日期】20000131 【实施日期】20000131 【文号】国三峡委发办字〔2000〕03号
【题注】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制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资金使用的管理,做好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9〕5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关于做好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99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补偿和补助资金(以下简称移民外迁资金),系指用于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到重庆市以外地区安置的费用,包括政府组织的外迁和移民个人自找门路到重庆市以外地区安置的费用。
第三条 移民外迁资金是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的组成部分。其构成:(一)纳入重庆市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包干资金农村移民安置大类中补偿给农村移民的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费、搬迁运输费、过渡期生活补助费、零星果木补偿费。
(二)从基本预备费中安排的农村移民外迁补助费,包括基础设施补助费、过渡期生活补助费、生产资料购置补助费、困难户补助费、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助费以及迁入地管理补助费。
(三)从基本预备费中另外安排的出重庆市外迁长途运输补助费。(四)与移民外迁相关的规划费、科研费、培训费。
第四条 移民外迁资金按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以下简称三峡建委移民局)发布的规划测算标准执行(见附表)。
第五条 移民外迁坚持外迁任务与资金双包干的原则,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移民外迁资金的分配
第六条 迁入地政府(指接收重庆市外迁移民的有关省、市)管理的移民外迁资金包括: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过渡期生活补助费、生产资料购置补助费、困难户补助费及迁入地管理补助费。其中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由迁入地统筹用于外迁移民的生产安置、宅基地、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移民联建和自建住房可将部分基础设施费返还给外迁移民;过渡期生活补助费、生产资料购置补助费,由迁入地按标准分批发给外迁移民;困难户补助费根据实际情况,由迁入地统一调剂安排给困难移民户;管理补助费用于接收外迁移民的组织、考察、宣传等工作。
第七条 迁出地政府管理的移民外迁资金包括: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费、零星果木补偿费、搬迁运输费及出重庆市外迁长途运输补助费。其中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费、零星果木补偿费、农村移民安置大类中补偿给移民的搬迁运输费,由迁出地移民管理部门按户一次结清发给外迁移民;出重庆市外迁长途运输补助费,由迁出地移民管理部门统筹使用,同规划内搬迁运输费一起用于移民外迁运输开支。
第八条 迁入地政府使用外迁移民规划费、科研费、培训费的办法,由三峡建委移民局另行规定。
第九条 农村移民自找门路外迁的,根据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办理好迁入、迁出手续后,由迁出地移民管理部门将移民外迁资金按标准一次性结清并全额发放给移民个人,并办理移民安置和移民补偿资金销号手续。
第三章 移民外迁资金的管理
第十条 移民外迁资金纳入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严格按计划执行。在计划中,农村移民安置大类内安排的移民外迁资金实行单列。
第十一条 移民外迁补助费的审批:政府组织外迁的,由重庆市按照移民外迁安置实施规划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自找门路外迁的,由重庆市按照《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基本预备费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三峡建委移民局按批准文件列入重庆市移民计划。
第十二条 迁入地管理的移民外迁资金,由迁出地与迁入地政府按《通知》规定签定移民外迁安置协议,三峡建委移民局按计划代重庆市向有关省(市)拨付,年终统一与重庆市移民局结算,纳入重庆市包干基数。库区农村移民迁出县,每年应与重庆市移民局办理移民外迁资金结算。
第十三条 迁入地政府应加强对移民外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明确管理机构,在银行专户存储,并设专人负责。迁入地省(市)以下各级移民管理部门应按时向本省(市)政府负责外迁移民管理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经省(市)政府负责外迁移民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三峡建委移民局,并抄送重庆市移民局。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由三峡建委移民局按统一标准制发。
第十四条 规定应当发给移民个人的移民外迁资金,必须足额发给。属于各级政府统筹使用的资金,必须用于移民外迁生产、生活安置相关的项目建设,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克扣移民外迁资金或用于其他与移民无关的支出。
第十五条 迁出地与迁入地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移民资金个人使用部分的指导,宣传、教育群众艰苦创业,发展生产。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 移民外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必须接受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挪用移民外迁资金,或因失职、渎职而成严重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追究直接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重庆市以及接收重庆市外迁移民的有关省(市),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三峡建委移民局备案。
第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以来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已经出市外迁的移民。
第二十条 重庆市不出市安置的农村移民外迁资金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农村移民外迁资金管理办法,由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参照此办法制定,报三峡建委移民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二OOO年一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全面推进移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移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建设
齐心协力 齐抓共管
(XX年7月28日)
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涉及资兴市15个乡镇75个村253个地质灾害点5627户17283人,是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常务副总理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亲笔批示的重大民生工程。郴州市委、市政府和资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温家宝总理关于“迅速妥善解决东江水库移民安全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采取就近易地搬迁、进城购房搬迁、跨乡集中外迁、跨乡自主外迁、投亲靠友等方式抓好移民避险搬迁,取得了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的初步成效。截至6月底,资兴市已有4865户14828人启动了搬迁工作,启动率为98.2%;有3955户12179人开始了建房工作,动工率为80.6%;有2331户7661人完成建房,完成率为50.7%。
一、以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抓好项目建设。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郴州市委书记戴道晋多次带领郴州市移民、国土、水利、林业、规划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到移民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资兴市委、市政府把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郴州 市委常委、资兴市委书记李评多次召集市委主要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的主要负责人专题研究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负总责,分管副市长具体抓,30多个部门单位和15个移民乡镇为工作主体的东江移民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指挥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健全制度,强化责任。建立健全了市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安排、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核”的目标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定项目、定领导、定班子、定责任、定奖惩”的项目建设责任制,使搬迁安置工作“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三是派驻工作队,攻坚克难。围绕“XX年底全市基本完成建房任务”的总体目标,市委、市政府从移民、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21个移民避险搬迁驻村工作队,对工作队实行“三个优先”,即在人员上优先考虑,在物资上优先保障,在资金上优先落实,集中力量解决移民避险搬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抓好宣传引导。层层召开了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动员大会,深入开展移民避险搬迁安置政策宣传进村入户活动,充分利用文件、简报、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发放“便民服务卡”17000多张,印发政策一览表和 操作流程图17000多份,做到人手“一卡一表一图”,确保宣传发动全覆盖,让惠民的政策成为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的第一推力。二是成立理事会。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办”,让移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由安置点的群众选出代表组成移民群众建房工作理事会,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在建房选址、房屋户型设计、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最大限度的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满足民需,减少了矛盾纠纷,确保了安定和谐。三是坚持民主公开。把移民避险搬迁政策、搬迁人口核定、规划设计、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事关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公开,实行“阳光操作”,以公开取信于民,以公开确保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项目建设。一是严把规划关。把科学规划作为推动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的“龙头”来抓,坚持把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编制了《资兴市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并委托中南设计院和郴州市水利设计院编制了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具体实施规划和实施计划,以及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建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移民产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规划,确保移民避险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二是严把工程质量关。把“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意识贯穿到移 民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始终,做到“三不放过”,即选址不科学不放过,不按设计要求施工不放过,质量不达标不放过。对10户以上集中搬迁的,建房地址由市避险搬迁领导小组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认定,通过采取地勘、测绘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手段,选定了62个地质条件好、基础设施优、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地方作为移民集中安置点。对10户以下散迁的,各乡镇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驻村工作队与乡国土、水利、移民、城管等部门为成员的散迁户安全选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建房质量监管员,专门对散迁户的建房质量进行监管与督促。采取政府监管、专业监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办法,构建了由市质监站、湘怡监理公司、鸿兴监理公司和移民群众建房工作理事会为格局的质量监管体系,落实工程旁站、巡查等各项措施,确保综合监理、专项监理履行职责,到岗到位。在工程招投标和建设过程中,实行“三个严格”,即严格实行资格准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严格操作规程。组织省湘怡监理公司和移民、规划、质监等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移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在全市进行通报,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坚持标准、从快整改,把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力争把移民建房打造成“百年工程”。三是严把资金管理关。资兴市委、市政府结合《郴州市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资金使 用管理暂行办法》,制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严格界定资金使用范围,严格资金审批程序,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责任,并开设资金专户,对资金实行封闭式运行和管理,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市项目指挥部、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纪检监察等部门组织人员每月对项目资金进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项目建设上。
四、以完备的防汛抗灾机制助推项目建设。资兴市委、市政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项目进度,一手抓防汛抗灾,在又好又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防汛抗灾,确保移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提高库区防汛抗灾能力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库区移民防汛抗灾预案,建立健全防汛工作责任体系,大量添置防汛器材和物资,加强防汛设施的维修和管理,组建了防汛抗灾常备队,聘请了一批有责任心、有丰富抗灾救灾经验的村民作为地质灾害监测员、铜锣员和口哨员,并组织移民开展防汛避灾实地演练,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抓好防汛抗灾工作。我市今年屡遭山洪暴雨袭击,但未发生移民因灾伤亡事件。
第四篇:郴州市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办法(范文)
郴州市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办法
郴州市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有序实施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以下简称避险搬迁安置)项目,确保库区移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避险搬迁安置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稳定和谐的原则;
(二)充分尊重移民意愿,跨乡镇外迁和就近易地搬迁相结合的原则;
(三)整体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
(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五)属地管理的原则;
(六)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 避险搬迁安置对象为居住在东江水库库区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或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勘测认定的地质灾害点范围内因地质灾害威胁而需要避险搬迁安置的移民。
第四条 避险搬迁安置应当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按照协议进行安置。
避险搬迁安置协议中应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一)当事人名称或姓名;
(二)避险搬迁安置方式、安置地点;
(三)避险搬迁安置补助标准、补助人口数量、补助费总金额;
(四)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的发放方式;
(五)完成避险搬迁安置的进度要求;
(六)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原有房产及宅基地的处置方式。
在本村(居)民委员会区域范围内避险搬迁安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与移民户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在本乡镇区域范围内跨村(居)民委员会避险搬迁安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迁出地村(居)民委员会、安置地村(居)民委员会与移民户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跨乡镇避险搬迁安置的,由迁出地乡镇人民政府、迁出地村(居)民委员会、安置地乡镇人民政府、安置地村(居)民委员会与移民户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
第五条 需避险搬迁安置的移民可以选择以下一种安置方式进行避险搬迁安置:
(一)跨乡镇集中搬迁安置;
(二)跨乡镇自主择址搬迁安置;
(三)就近易地搬迁安置;
(四)进城(镇)购房搬迁安置;
(五)投亲靠友搬迁安置。
第六条 移民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包括建房搬迁补助费、土地调剂补助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建房搬迁补助费支付给搬迁移民户,土地调剂补助费支付给调剂出土地的村、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用于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跨乡镇集中搬迁安置的,建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9000元,土地调剂补助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按规划单列;
(二)跨乡镇自主择址搬迁安置的,建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9000元,土地调剂补助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为每人14000元;
(三)就近易地搬迁安置的,必须避开地质灾害点,建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7500元。在本村民小组内就近易地搬迁安置的,宅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为每人500元。在本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跨村民小组就近易地搬迁安置的,宅基地土地调剂补助费为每人500元,宅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为每人500元;
(四)进城(镇)购房搬迁安置的,建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11000元;
(五)进城(镇)投亲靠友搬迁安置的,建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11000元。在本乡镇内投亲靠友搬迁安置的,建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7500元。跨乡镇投亲靠友搬迁安置的,建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9000元,土地调剂补助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为每人14000元;
(六)对独生子女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户按照增加1人的标准发放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对违法生育家庭没有缴清社会抚养费的人口,不予发放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
(七)淹地不淹房涉及人口,按享受后扶政策人口折算比例计算补助费用,低于50%的按50%计算,高于50%的按实际比例计算。避险搬迁安置后原有身份不变。
第七条 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采取以下方式发放:
(一)建新房的,新房基础完工后发放建房搬迁补助费的30%,住房封顶后再发放40%,在拆除旧房并向旧房所在地村民小组移交旧房宅基地后发放剩余的30%。购置新房的,凭房屋买卖合同、购房发票发放建房搬迁补助费的40%,待取得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后再发放30%,在拆除旧房并向旧房所在地村民小组移交旧房宅基地后发放剩余的30%。购置二手房的,凭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契证,经县市人民政府认定后发放建房搬迁补助费的70%,在拆除旧房并向旧房所在地村民小组移交旧房宅基地后发放剩余的30%。
(二)2006年“7·15”洪灾以后已经搬迁安置的,依据本办法同类补助标准,扣除已经发放的政府建房补贴后给予补助。“7·15”洪灾以前搬迁的,不予补助。
(三)跨乡镇自主择址搬迁安置和跨乡镇投亲靠友搬迁安置的,土地调剂补助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根据其避险搬迁安置协议,在办理完有关手续后,由县市人民政府一次性直接拨付给安置地村、组,用于土地调剂和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分配比例由当事人在安置协议中约定。
第八条 10户以下分散避险搬迁安置的建房用地,应当按有关规定签订宅基地使用协议,并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10户(含10户)以上集中避险搬迁安置的建房用地,由县市人民政府统一安排。
第九条 在本村民小组区域范围内避险搬迁安置的,宅基地由所在地村组进行调剂;在本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跨村民小组避险搬迁安置的,宅基地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调剂;跨乡镇避险搬迁安置的,宅基地由县市人民政府组织调剂。
第十条 避险搬迁安置建房用地的有关事项,应当符合《湖南省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08〕32号)的有关规定,并与所在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十一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房的,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二条 跨乡镇集中搬迁安置的移民按生产用地人均1亩,宅基地、道路、水利、绿化等公共用地人均0.5亩的标准配置生产生活资源。调剂用于避险搬迁安置的土地,由移民所在地村组集体所有,分配给移民户承包经营。对独生子女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户建房,按增加1人的标准划分宅基地。
第十三条 跨乡镇自主择址搬迁安置和投亲靠友搬迁安置的移民,应当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在土地承包经营、宅基地分配、就医、就学、就业、生产开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安置地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移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业股权等生产资源可以依法自行流转,也可以由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依法组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林业股权等生产资源流转应当由承包方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或协议。第十五条 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户应当根据其签订的避险搬迁安置协议的约定,在领取建房搬迁补助费的70%后3个月内自行拆除原有房屋,宅基地由房屋所在地的村民小组依法予以收回。逾期不予拆除的,由房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十六条 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点,工程项目由县市人民政府依据设计规划和有关规程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规费。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所涉及的房屋初始登记费、房屋转移登记费、广播电视安装开通费、广播电视端口迁移费、自来水入户表安装费等费用,相关单位应当减半收取。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办理建房土地使用证、户口迁移登记等手续,相关单位只收取工本费。
第十八条 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免收耕地占用税。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户自建自用房屋免征各税。避险搬迁安置移民进城(镇)购房,免征契税、印花税。集中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免征防洪保安基金。集中避险搬迁安置点公路建设应纳入县乡公路建设项目范围,并享受通村公路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 林业部门应为避险搬迁安置新建住房的移民户优先安排民用材采伐指标,并按规定减免相关费用。跨乡镇避险搬迁安置的,凭避险搬迁安置审批手续,允许其采伐的民用材由迁出地向迁入地运输流通。
第二十条 水利部门在安排人畜饮水等水利建设项目时,应当重点向集中避险搬迁安置点倾斜;电力部门应当将集中避险搬迁安置点纳入农村电网改造范围。
第二十一条 县市人民政府对避险搬迁安置所需生产生活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采取调剂用地的方式予以安排。有关避险搬迁安置用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有关“抢险救灾用地”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避险搬迁安置点用地按有关规定组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林业部门应当依法采取简易程序处理避险搬迁安置用地涉林事项。规划、建设部门应当优先为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进行规划及建筑设计。
第二十二条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发改委批准的可研报告、总体规划方案和本办法编制项目实施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移民开发局、市规划局依法进行审核、审批。
第二十三条 项目单项工程实施完毕,根据工程的审批权限,由批准单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避险搬迁安置项目整体实施完毕,由县市人民政府初步验收后,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由市人民政府组织验收,验收报告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四条 县市人民政府和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做好各项目实施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项目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第二十五条 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依照市政府办公室《郴州市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郴政办发〔2009〕4号)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郴州市移民开发局负责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资金财务管理办法
国峡移发外迁字[2000]71号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资金财务管理办法 为提高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资金(以下简称外迁移民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迁入地县级以上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移民管理机构)和安置移民的乡镇,必须建立健全财务机构或专人、专账管理外迁移民资金。迁出地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由现行财务机构管理外迁移民资金。财务人员应具备从事财务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财务会计业务水平。
第二条 迁出、迁入地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三峡建委)的有关政策和管理制度,结合本地区外迁移民安置的实际,制定有利管理、便于操作的财务管理规定。
第三条 外迁移民资金是三峡工程移民补偿资金的组成部分。迁入地的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及安置移民的乡、村,必须按照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外迁移民安置试点方案和总体规划正确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三峡建委关于外迁移民资金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第四条 迁入地各级移民管理机构的会计核算,按《三峡工程移民资金会计制度》及《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资金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章 资金拨付的管理
第五条 外迁移民资金专项用于外迁移民的安置。在管理与核算上,迁出地移民管理机构必须将外迁移民资金与库区移民资金分开,迁入地移民管理机构必须将外迁移民资金与地方补助资金分开,管理补助费与移民安置项目资金分开,集体掌握使用的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与支付给移民个人的各项补偿、补助费分开。
第六条 迁入地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应在所在地国有商业银行开设外迁移民资金基本账户,并与经办银行签订移民资金管理责任书,确保外迁移民资金专户存款,不得购买各种有价证券。
第七条 外迁移民资金的拨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安置计划,将由迁入地管理的移民资金,代重庆市拨付各省(市)移民管理机构。然后根据拨款凭证与重庆市移民局办理结算手续。
迁出地移民管理机构按经批准的移民计划、迁出地与迁入地人民政府签订的外迁移民安置协议、外迁移民户与迁出地人民政府签订的销号安置合同,及时向移民支付各项补偿、补助费。
迁入地省(市)移民管理机构按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局批准的外迁移民安置计划和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外迁移民安置实施计划,及时向迁入地县、乡逐级拨付移民资金。
第八条 外迁移民资金在各级移民管理机构暂存期间内形成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按本金渠道用于相应的移民安置任务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章 资金支出的管理
第九条迁入地人民政府安置外迁移民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有关单位,应当与集体经济组织或单位签订外迁移民安置协议,并按协议拨付移民资金。
第十条 迁入地移民管理机构或安置移民的乡、村,为安置外迁移民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按合同、进度、质量、预算结算资金,并确定质量保证金。第十一条 由迁入地管理的应补助给移民的经费,由迁入地县级移民管理机构或安置移民的乡、镇按照《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分期或一次性支付给移民个人。困难户补助费由县级移民管理机构或安置移民的乡、镇人民政府统一掌握,按当地生活标准和移民实际情况统筹发放。
第十二条 管理补助费是专项安排用于迁入地各级移民管理机构从事移民安置工作的补助费。主要用于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差旅、调研、小型会议、办公等项费用的补助。人员工资、福利、办公设施等项支出,由迁入地负责解决。培训费、规划费、科研费的具体使用,按《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农村移民出市外迁安置三项费用使用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检查及监督
第十三条 迁入地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并主动接受国家审计部门和本省(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十四条 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监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外迁移民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外迁移民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