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美国高校经费监管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时间:2019-05-15 11: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美国高校经费监管的主要做法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美国高校经费监管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第一篇:6.美国高校经费监管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美国高校经费监管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教育部赴美教育经费监管培训团

摘 要:

为学习借鉴教育经费监管先进理念, 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经费监管体系, 规范和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强化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教育部教育经费监管培训团于2013年10月18日至11月7日, 赴美接受培训与访问。培训团围绕高校财务公开与问责体系、科研经费管理、债务风险管理、学费政策、经费报销与内部控制、投资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基础教育学校的财务管理等九个问题与美国17个教育单位或部门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咨询、交流与讨论。本文选取了本次培训活动部分成果, 包括美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美国高校经费监管及科研经费管理的做法与启示。关键词:

美国高校;财务管理;经费监管;科研经费管理;做法;启示;

一、美国高校财务管理的六个特点

美国各州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各具特色, 其共同点是都能围绕各自的办学需求设计最适合的管理体制。

(一)权责明晰的财务管理决策机制

在美国高校, 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 一般都设有学校董事会。董事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或治理机构, 也是一个民主管理的共同体。各校董事会人数及其构成不尽相同。一般主要包括校友、企业家、学校管理者、专业人士、本校教师和学生等。公立高校董事会成员中还有代表政府利益的州政府任命的人员。

当然, 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有所不同, 私立高校是高度自治的, 公立高校的决策会受到政府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任命学校董事会成员来实现的。

例如, 加州大学是公立高校, 董事会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下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委员会有财务委员会、投资委员会、监查与审计委员会、学术评议会等。在管理机构方面, 校长为学校最高行政长官, 另设有具体负责财务、后勤、设备等整个事业运营事务的常务副校长。校长、常务副校长代表董事会行使财务管理权力。在操作层面上, 常务副校长下又设2名副校长, 分别负责资本管理和预算制定, 前者分管若干财务管理业务处室, 后者分管预算办公室。这种设置使预算制定与执行在具体操作层分开, 但在学校领导决策层又集中起来。(二)以院系为重心、事权财权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制

美国高校不管规模大小、公立还是私立, 大多倾向于较为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哈佛大学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学和院系各有各的事权、也各有各相应的财权。大学集中收取的学费、科研经费等会相应拨给院系。院系还设有自己的捐赠基金, 其收益也是院系收入的重要构成。院系设有财务总监和财务人员, 与大学财务机构配合, 处理院系的财务事项。院系预算不能出现赤字, 出现赤字就停止使用经费, 或者院系用自己的捐赠基金进行补足。

哈佛大学的分权体制并非大学一级什么都不管。大学设有管理机构为各院系提供财务服务, 统一管理的事项主要有两个: 一是资金集中管理, 二是对外举债集中管理。大学一级的财政收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大学一级财政持有的校长基金(在大学捐赠基金中的一部分)的收益, 另一个是按照所管理各院系资金的一定比例收取各院系的管理费。学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保障正常运转。

(三)资源配置与事业规划紧密结合的预算管 理

美国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的预算管理既有不同点, 也有相同点。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预算程序方面, 私立高校校内完成即可;公立高校则须再报州政府审批。

相同点主要表现在预算目标方面, 学校预算编制必须结合学校长期规划来完成, 事业发展规划是预算编制的依据。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保证资源配置目标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的高度一致, 经费分配与学校运行发展的优先顺序高度一致, 保障资源配置不偏离学校的基本宗旨和目标, 服务于学校的重点工作和任务。

加州大学发展目标包括:(1)降低生师比;(2)为新教师提供启动资金;(3)缩小教师和职员的工薪差距;(4)增加研究生的经济资助;(5)加强本科生的教学指导。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在编制预算时做了以下努力:(1)争取州政府的拨款趋于稳定和可以预期;(2)尽可能推动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以保持主动;(3)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减支增效;(4)实行稳健的学费调整计划, 回应社会期望。

(四)规范公开、公私分明的经费使用及管理

美国高校有着较为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程序。

在经费报销方面, 财务部门的严格管理往往令教师“紧张”。如罗格斯大学, 会计审核人员在经费报销方面的询问往往是刨根问底的, 甚至让个别教授感觉有损尊严。一般情况下, 教师若要报销, 首先要将准备好的发票, 交院系行政秘书整理和审核;系主任签字后, 再到学校财务部门办理支付。报销经费时, 教师必须能够说明发票的真实性、相关性, 比如请人吃饭, 在不超标的情况下, 证明这顿饭与研究相关;如果开自己的车远途开会, 可以按照公里数领取折旧补贴, 报销汽油费, 但票据必须与参加的会议细节对得上, 其他人也要证明;如果请求报销通讯费, 要出具话费清单, 剔除非公务部分并证明确属因公通讯。

在经费使用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设备、基建等采购。其前期论证非常严肃, 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反复论证。考虑的重点是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学科方向的需求以及避免重复购置。一般来说, 公立大学采购活动受州政府关于采购程序和经费使用程序的影响;私立高校的采购会更市场化, 可以招标采购, 也可以由学校直接确定采购对象。但不论采用哪种采购方式, 其公开程度都很高。

(五)富有弹性、充满理性的债务与风险管理

在美国, 不管是公立高校还是私立高校, 一般都有权利举债。美国高等教育举债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州政府举债, 募集资金后拨付给高校专项使用, 还本付息的责任由州政府承担;还有一种方式是学校举债, 还本付息的责任在学校。学校举债也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学校直接找券商发行债券;二是由州政府代为发行债券。

以哈佛大学为例, 2003行为-结果”这一逻辑出发, 首先研究各方面的“动机”, 发挥资助部门、高校、项目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性, 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特别是课题负责制与学校法人责任制各有分工, 不能相互替代, 不能混淆。只有经费负责人和经办人员负有首要责任, 学校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这样才能落实责任制。2.合理补偿高校科研间接费用, 推动学校管理 责任的落实

“十二五”期间, 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已开始安排间接费用, 但间接费用的力度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逐步提高间接费用的力度, 可以逐步改变高校科研活动越多、财政补贴越大、财务状况越紧张的状况, 使严格管理科研经费的学校受益、而疏于管理科研经费的学校可能造成损失。同时, 高校也应加强间接费用的核算, 建立一套间接费用的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评价制度, 做到“管得清楚、说得明白”, 增强科研资助部门投入信心, 增强监督管理部门的基本信任。

3.把握经济业务真实性、合法性尺度, 加大经费 使用人的直接责任

科研过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科研活动的行为者、资助者和监督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使得外部监管很难有效实施。因此, 科研经费监管应从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管理责任向接近业务源头的环节下移, 通过院系负责人审核签字制度加大“同事”监督力度;二是监督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 通过科研项目财务公开制度增加“同行”监督的可能性, 使监督更加常态化、更具严密性、更加全方位, 惩戒刻意造假作弊者, 落实经费使用者的直接责任。

4.稳步推进高校教师薪酬体系改革, 允许科研 人员在项目中开支薪酬并设置合理限度

高校应该结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规律, 考虑市场因素和人才流动机制, 推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形成较为规范的教师薪酬体系。在这种情况下, 对科研人员的取酬进行合理管控, 既要承认科研人员付出的劳动, 也要兼顾教学科研的关系;既要调动教师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也要抑制过分的个人收入驱动, 缩小个人收入间的不合理差距。

第二篇:美国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做法与启示

美国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做法与启示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小企业面广量大、管理欠规范、信息不透明,且缺乏正式的统计口径,要想采集其准确的统计数据非常困难。美国是较早进行中小企业研究的国家,其在中小企业调查方面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经验做法

1、明确开展调查的主要目的。美国中小企业调查是由美国联邦储备局、中小企业管理局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实施的,其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调查委托方与受托方对调查目标认识清晰。如不久前美国开展的小企业融资调查(SSBF)主要目的是收集小企业融资行为及其金融服务提供商的信息,旨在为研究者和决策机构提供以下信息:小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小企业金融服务来源;小企业使用金融服务的类型;企业近期获得信贷的经验;这些企业的负债水平及获得信贷的渠道;等等。

2、研制高质量的调查问卷。美国中小企业调查问卷研制过程缜密科学,采用焦点小组和认知性面访两种方法来采集问卷信息,以便尽可能在设计阶段暴露被试者可能的报告误差,并尽量通过问卷文本设计提高数据质量。其中认知性面谈用来确定问卷内容以保证内容效度,而焦点小组用来预测问卷调查的可能结果。为保证调查的信度,研究人员进行两次预调查,主要调查样本取自邓白氏企业名录,通过计算

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另外,研究人员为保证数据质量,还进行其他的调查前准备,包括组织专业人士(包括注册会计师等)对问卷进行评审、准备培训教材、开发调查网站、准备介绍信、建立问卷回收系统、开发沟通规则、以及招募培训调查人员等工作。

3、采用科学的数据收集方法。调查对象选择营利性、非农、非政府部门、员工人数500人以下,且调查在美国经营的企业。数据收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研究人员发函至被调查者征求其合作意愿,对无合作意愿者进行筛选处理;第二个阶段将筛选出的被调查对象实施以CATI为主的电话调查,具体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依据邓白氏企业名录进行抽样,总样本为40000个。

4、严格控制数据整理质量。在数据收集的最后环节,美国采用了大量的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建立编码薄和数据字典,在数据使用前将变量进行最终分解,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编码和清理,形成了最终通用的研究数据库。

二、启示与借鉴

美国的中小企业调查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原则,在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工作质量,对于我们今后的问卷调查有以下借鉴之处:首先,调查应具有周密的计划和明晰的目的,避免调查目标宽泛、调查面过广、深度信息不足等问题出现;其次,在方法研究上,对测量工具的研制要精益求精,通过焦点小组和预调查对研究问卷进行精细化,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做好调查质量的事前控

制。在数据收集方面,在慎重选择抽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被试筛选、激励、沟通等措施以及调查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措施,保证数据收集的事中质量;最后是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保证数据质量得到严格的事后控制。

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二

第三篇: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变化分析

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变化分析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对学校的性质、学校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公立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并认为公立高校似乎出现民营化倾向。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公立高校;经费结构

一、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原因

1.现实压力

公共经费不足迫使公立高校走民营化之路。在美国,由供应学派主导下的减税政策已导致州和联邦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公共部门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却在日益增加。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政府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向需要优先考虑的医疗补助、监狱管理、初等和中等教育等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在政府预算方案中并不具优先性,财政对其的支持力度在下降,加之通货膨胀和学生规模的扩大,公立高校的正常运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其中有些学校不得不采用私立高校的方式筹措经费。

2.意识形态舆论压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界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州政府减少对公立高校的拨款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卡尔森(Carlson)的话颇具代表性:“学费可合理地提高到生均培养成本的25%-35%,当然,在这样高的学费条件下,政府、高校和社会必须为60%的学生

[2] 提供货款计划,为20%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3.商业推动力

教育资源的市场竞争推动公立高校的民营化。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国,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同等实力的大学在师资和生源上的竞争一直不断。对学校而言,必须满足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工资、劳动量和其他资源方面的需求,必须能有效地招收最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师在计算机服务、图书馆资源、试验设备、辅助人员和相关的开支如旅游等方面的需求,都

[3]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因素的驱使。

由于大部分美国联邦经费和部分州政府经费是直接资助学生的,所以,学生的学杂费扣除按公式计算的家庭贡献后,基本上都能够从各项无偿的助学金或贴息的贷学金项目中得到资助。联邦财政资助政策对学费不作限制,因此学费越高,通过学生从政府那里间接获得的资金就越多。受州法律限制,州立大学不能随意提高学费,因此从联邦直接性学生资助项目中获得更多财政资金也受到限制。而私立高校既可不断提高学费,又可从联邦财政获取更多的资金,还可以采取精确的差异定价体系,提供高额的奖学金吸引优质学生,确保在优质生源和提高学费间取得平衡。私立高校还能利用资金优势,从公立高校挖走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而这些人又能帮助私立高校在科研市场上争夺资源。

可见,公立高校需要的资源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市场竞争引发的资源价格上涨必然推动成本上升,除非付出降低教育质量的代价,公立高校对资金的需求必然持续上涨。因此公立高校突破学费限制走向民营化是应对严峻的高等教育资源竞争的必然选择。

4.经济推动力

高等教育需求的刚性增长给公立高校民营化提供了空间。虽然公私立高校的学费均持续上涨,但是美国民众对高等教育消费的需求并未下降。这一方面由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显著,另一方面是随着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及第二次现代化的深化,产业界对于工作人员的学历要求在不断提高。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1975年学士学位获得者的收入比

高中毕业生平均高出57%,到2005年这一比例又上升到86%。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GAO)于2007年11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一个大学毕业生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将比高中毕业生多出100万美元,而知识经济中增长最多的工作岗位中,其中90%需要接受过中学后教育的劳动

[5]者。

薪资差距的扩大激发了美国民众的热情,成为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内在动力,知识经济对工作岗位要求的提高又成为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在压力,因此美国民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居高不下。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2002年所作的调查,十年级学生中80%期望至少获得学士学位,其中的一半又期望获得研究生学位或专业学位;剩下的学生中,大部分期望接受某种中学后教育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只有8%的学生完全放弃中学后教育。调

[6]查发现,超过60%的高中毕业生在高中毕业后立即注册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因此,美国高

等教育的注册人数稳定增加,2006-2007学年与1995-1996学年相比,美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注册人数大约增加了220万人,增幅为19%,这期间全日制学生所占比例从58%增加到62%。

5.平民主义的影响

平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公众对公共服务应拥有更大的选择权;他们应有权界定并处理共同的需求,而不是对官僚机构过分依赖。

在美国,家庭平均的年收入在5万美元左右,在学费持续上涨的过程中,年收入在4-10万美元的中产阶级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其家庭收入达不到享受联邦学生资助的要求。如果孩子学习特别优异,可以通过高额奖学金就读一流私立大学,否则只能选择进入较好的州立高校。针对这一问题,美国立法机构已经相继出台多部法律和相关政策减轻中产阶级子女的学费负担。如1978年的《中等收入学生资助法》、1992年《高等教育法》的(修订),都放松了对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贷款和资助条件,1997年克林顿签署的《减税法》中“希望奖学金”和“终身学习税收扣除”也是针对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税收减免。一方面政府减税,并减少对高校的无偿拨款,一方面高校提高学费,实质上是将原来由政府分配到公立高校的部分资金交还给学生家长,由学生和家长将资金投向他们选择的高校,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选择权增加,正符合“赋权于民”的平民主义思想的主张。

[4]

二、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现状

在美国,随着民营化的发展,公立研究型高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学费、联邦资助与合同收入、私人捐赠和附属机构等,而不是州政府的直接拨款,而且经费来源结构越来越接近私立高校。

1.公立高校学费

由于州财政经费的紧缩,美国各州的公立高校都将提高学费作为经费保障的有效手段,其中研究型大学学费涨幅最大。从1995-1996学年至2006-2007学年,在研究型大学中,本州学生学费从平均3952美元上涨到6197美元,涨幅57%;在一般高校中,本州学生学费从平均3218美元上涨到4730美元,涨幅47%;在社区学院中,本州学生学费从2960美元上涨到4125美元,涨幅20%。州外学生的学费一般三倍于本州学生,也同步上涨。同期私立高校的学费虽然也呈上涨趋势,但涨幅小于公立高校,同类型私立高校的涨幅分别为

[7]38%、37%和14%。公立研究型大学中的一些名校如科内尔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宾夕法

尼亚州立大学、普度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德州奥斯汀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等上涨幅度更是超过100%。

2.州拨款比例逐年下降

在2004-2005学年公立研究性高校经费来源中,净学费收入近25%,州政府的拨款收入占31%,政府合同收入占26%,其它收入包括联邦拨款、私人捐赠、投资收入等占17%。其中,属于精英部分的研究型公立大学由于研究合同收入多、捐赠基金数额巨大、每年的投资收益很可观、有的还有来自附属医院的巨大收入,所以州政府拨款占的比例显然较小。美国公立大学每年的收入中能够用于(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支出的有以下项目:医疗系统的收入、教育性服务与销售、非政府赞助项目、各级政府合同收入、净学费、学生住宿和其它辅助性收入、州教育拨款、私人馈赠、投资收益。其中州教育拨款、私人馈赠、投资收益被视为非营运性收入,其它项目被视为营运性收入。每年的营运支出先从前八项收入中支付,不足部分再由投资收益贡献。

以2007年综合排名全美第25名,公立大学排名第三的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为例,1990-1991学年州拨款为2.3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3.51%;1995-1996学年州拨款为2.9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2.71%;2000-2001年州拨款为3.6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1%。十年间由于经济复苏,州财政比较宽松,对大学的拨款额有了大幅增加,但是由于同期学费涨幅更高,因此州拨款所占比重呈缓慢下降态势。到了本世纪初,由于美国经济疲软,州财政对于高等教育的拨款不升反降,如2004-2005学年,州拨款减少到3.28亿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和学生数量的小幅上涨,州拨款的实际降幅更大,该学年州拨款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更是降为6.61%。收入来源结构中比重变化比较大的还有投资收益和医疗系统收入两项: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行情看好,学校投资基金收益颇丰,投资收益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上涨,从2003年的2.34亿美元、2005年的8.76亿美元上涨到2007年的15.7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17.1%和25.9%,医疗系统的收入虽然一直保持上涨,但占总收入的比例还是从2003年的39.4%降到2005年的35.9%和2007年的32.6%。

以上营运收入中医疗系统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性活动,其中的大部分又用于医疗系统的费用支出,其收支皆相对独立于学校的日常教育运作(教学、科研管理)经费体系,因此需要扣除医疗系统的收入和支出来考察学校日常教育运作的收入来源构成。在这种计算口径的收入来源中,2005年州政府拨款占16%,投资收入占8%,私人赠款占4%;净学费占26%,来自各级政府的合同收入占29%,非政府赞助项目占5%,学生住宿及其它辅助收入占7%,服务销售收入占5%。2007年州政府拨款占总来源比例降为13%,而学生净学费收

①入升为29%,各级政府的合同收入占28%,投资收益的贡献与私人赠款所占比例不变。

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短期内很难扭转。由于住房市场的萎缩,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险以及一路飘升的能源价格,高等教育拨款面临再次紧缩。密歇根大学的财

[8]务部门预计2008年州内和州外学生的学费均将提高7.4%。

三、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变化的影响

所谓公立高校民营化并不是学校的所有权发生改变,而是指学校的办学经费中私人资金

[1]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资金(指联邦和州财政拨款)的投入相对减少,学费却不断上涨。

同时要求大学通过商业安排、销售服务等方式开拓财源,更多地承担办学成本,以取代政府的财政资助。这种民营化对于教育机构性质、资金筹集、管理及组织精神已产生重要影响。

[11]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变化,涉及到效率、入学机会和扩大自主权。下面分别探讨这

三方面的影响。

1.效率

高等教育的效率主要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中产出可以注册人数来衡量。

2006-2007学年与1995-1996学年相比,美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注册人数大约增加了220万,达到1400多万,其中83%就读于公立高校,只有17%就读于私立高校。私立高校的增长率为15%,公立高校的增长率为19%。从各类型学校注册人数看,社区学院增长最快为24%,其次为研究性高校增长达到21%,其它四年制高校只增长11%,专业院校反而下降了11%。两年制社区学院是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2006-2007学年有46%的学生在两年制社区学院注册。

可见,虽然公立高校学费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大于私立高校,但是并没有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规模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并未削减美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公立高校依然是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力量。

2.入学机会

从总量看,在近十年中,少数族裔学生的入学增长幅度高于白人学生。2006-2007学年与2000-2001学年相比,西班牙裔学生增长幅度最大,达到25%,黑人和亚州及太平洋岛国学生增长幅度相当,大约为15%,白人学生增长率只有3%。

虽然从总量来看,不同族裔学生入学机会趋于平等,但是不同族裔学生就读学校层次出现差异扩大的趋势。2006-2007学年与1995-1996学年对比,西班牙裔学生在两年制社区学院注册的人数增加了4个百分点,在公立和私立非研究型四年制高校的注册人数各减少了2个百分点;黑人在两年制社区学院注册人数增加了3个百分点,在公立非研究型四年制高校的注册人数减少了3个百分点。2006-2007学年,60%的西班牙裔学生、50%的黑人、亚裔太平洋岛国、阿拉斯加土著在两年制社区学院注册,与此相对应的,只有43%的非西班牙裔白人在社区学院注册。

学生选择不同层次高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在美国,研究型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种族结构的均衡,将多样性作为学校招生和资助政策的重要目标,在学费快速增长的同时为吸引优秀的少数族裔学生提供巨额的奖学金,因此在这类学校各种族学生所占的比例大体稳定。除了资质优异的少数族裔学生之外,大多数的少数族裔学生在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时不得不考虑经济负担能力,由于近十年间社区学院的学费增长最缓慢,且社区学院学生一般走读不需要承担同样逐年上涨的住宿费用,因此经济能力较差的少数族裔更加趋向于选择就读社区学院。而学费涨幅居中的普通四年制高校的少数族裔学生显著减少。

3.扩大自主权

美国传统的公立大学主要依靠州政府拨款运作,因此尽管有大学自治的传统,但是州政府往往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公立大学提出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公立大学获得的自治权很有限。如大部分州都立法对高校学费的上限标准进行控制,公立大学要提高学费标准必须先获得州政府的许可,否则不得随意提高学费标准。由于州财政收入来自州居民的税费,州立大学在招生工作上也受到州政府的制约,如大多数州都规定了州立大学录取本州学生的最低比例,一般都要求在80%以上,而本州居民的学费远远低于州外学生的学费,因此州立大学谋求更高学费收入的空间非常有限。大学在州拨款的使用上也常常根据不同的拨款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要求。

既然州政府对于公立高校的管理是基于其出资人的身份,那么在州财政拨款无法维持日益增加的高等教育资金需求的情况下,高校自然会寻求突破州立法的限制,提高学费来弥补资金缺口;同时,既然高校将更多地在市场上竞争资源,而不是靠州政府的拨款,那么他们要求对这些资源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也就是情理之中。因此,美国高水平的州立大学率先发起了一场要求“企业地位”的运动,要求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学校不仅要求学费自主定价和确定招生人数及专业设置的权利,还谋求行政、财务和教学等管理权力。2004年6月,科罗拉多大学校长伊丽莎白·霍夫曼宣布,经过多年的游说,他

们终于赢得了“企业地位”,校方在提高学费标准等管理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同年7月,北达科他州给予其11所州立大学更多的灵活性及自主权,在学费标准和日常学校管理等方面放松了管制,校方可以自行决定及设立更大的目标范围。同年10月,俄亥俄州的迈阿密大学被批准为该州第一个可以提高收费标准的公立大学。同时,在2004年提出要求获得“企业地位”的大学还有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三所旗舰公立大学,即弗吉尼亚大学、威廉与玛利学院、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它们联合向弗吉尼亚州议会申请“特许权”,要求自定学费标准、自我运营,成为“特许大学”,从州立法中解脱出来。

公立高校还试图突破为本州居民服务的传统职责范围。传统的州立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由本州纳税人提供,因此以提供本州居民接受高等教育为本职,各州一般要求州立高校招收本州学生占80%以上,另一方面实行歧视性的收费政策,公立高校对本州学生的收费远远低于对州外学生的收费,往往只有州外学生收费的一半到三分之一。这样州立高校招生时的选择性比较差,就使得研究型的州立高校在与同类型的私立高校进行生源质量的竞争时处于劣势,因此公立大学非常希望能降低本州学生所占比例,多招收州外学生或国际学生,但是相差近三倍的学费标准影响了公立大学对州外学生的吸引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州外学生就读,以获得更多的学费总收入和招生上更大的选择性,各州的公立高校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降低州外学生的实际费用。如2007年开始,阿肯色州、肯塔基州和密苏里州的公立大学规定,如果州外学生SAT或ACT成绩达到一定要求,需要缴纳的学费就比较低。田纳西大学对来自阿拉巴马州和乔治亚州的大部分学生只收取高于本州学生25%的学费。有些州之间还达成了某种协议,如有15个州的多所学院参加了西部本科生交换计划。以加州州立大学东湾校区为例,2008-2009学年本州学生学费为3345美元,州外学生学费为11481美元,参加交换计划的州的学生只需要4731美元。虽然这一做法遭到各种批评,但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

[9]则认为,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

目前有关各州公立高校体制和机制问题正引起美国一些学者的思考和探讨。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的财产所有权属于州,但管理与责任则归属独立的董事会,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建立特许学院或特许大学的方式,让这种独立的大学承诺具体的行动目标而获得州政府的资助。还有学者认为,民营化发展的最终点是建立学费券体系,使公共资金主要流向学生,学

[10]生可以自由地从公立的私立的甚至营利性的大学的竞争市场中获得教育服务。通过学生的选择决定使公共资金的配置,利用竞争机制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美国小政府大社会的背景下,民营化是公立高校必经的道路,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选择;民营化必然导致公立高校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公立高校将出现企业式大学的特征;如果民营化的公立高校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式调整资金结构,并不会导致质量的下降;民营化有可能正是提高公共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注释

①投资收益的数额与其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增长迅猛,但是日常运作需要用到投资收益的部分增加不多,2005年为1.98亿美元,2007年为2.12亿美元。一方面投资收益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产增值,另一方面说明学校有大量的财政结余。

参考文献

[1]张玉,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私营化原因、影响及对策[J].比较高等教育研究2006

(12).[2]杨明.论美国高等学校收费偏高的现状、成因和后果[J]外国教育研究,2006,(2).[3][美]詹姆斯〃杜德斯达,弗瑞斯〃沃马克.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4]The State Higher Education Executive Officers[J].The 21st Century Agenda for State Planning and Policy in Higher Education,?pagewanted=1&_r=1.[11][美]Philip G.Altbach,etc.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45.

第四篇:美国数字电视发展与启示

美国数字电视发展与启示

2008-05-26 11:30:21来源:

2007年3月1日起,美国全面禁售模拟电视机,要求今后所销售的25英寸以上电视必须集数字接收和显示于一体,内置符合美国ATSC电视制式的调谐和解码组件。它使美国政府主导的强制数字转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模拟电视机的退场是所有向数字转换的国家迟早都会面临的问题,美国的先行将为随后进入数字转换的国家积累一些可供参考或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美国数字电视进程

美国发展数字电视受两大动因驱动,一是频率危机,二是财政赤字。美国电视数字化的政策方向是通过数字转换释放更多的频率资源,通过拍卖频率获取的收入弥补财政上的亏空。

美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2年。当时的美国广播联盟为阻止广播电视频率的重新分配,防止这些频率落到移动通信运营商等机构手中,以需要为今后发展高清电视预留频率资源为由,提出了发展数字电视的口号。这一阶段主要从事了大量的前期调研、论证和启动工作。

第二阶段是建设阶段。1992年,克林顿政府为促进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把数字电视作为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内容。这个阶段,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信法》,确立了数字电视标准,制定时间进度表,拉开地面电视、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序幕。

第三阶段是推广阶段,从1998年至2001年。这个阶段美国的频率危机再次爆发。一方面市场产生了对新的商业无线数据服务的迫切需求,这需要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为增强国土安全,也需要为消防、医疗和警方等公务紧急部门提供频率资源。这两个因素直接推动了美国紧锣密鼓的数字化进程。

第四阶段是普及阶段,从2001年至2006年。这一阶段,由于电视提供了更多的新服务,如交互电视、视频点播、高速互联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远程教育和提供天气预报等各种信息服务,数字电视渗透率开始上涨,数字家庭比例开始上升,多数播出机构开始数字化运作,数字电视市场接近成熟。

第五阶段是转换阶段,从2007年开始,一直将持续到2009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按照日程表,按部就班地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强制转换。

为强制实施数字转换,美国政府综合各方反映制定了日程表并不断调整。有关法案规定:2005年7月1日后,美国市场上36寸以上的电视机均需内置解码器;2006年7月1日后,25-35英寸的电视机也须内置解码器;2007年3月1日,所有大于25英寸的电视机必须内置解码器,7月1日后,13英寸以上的电视机必须全部内置解码器。2009年2月17日,美国将停止模拟电视信号的播出。

美国发展数字电视的思路和策略

1.做好宣传推介活动,消除用户疑虑,提高数字电视的家庭拥有率

对于数字电视,美国人看法不一。虽然多数公民都购买数字机顶盒,或更换电视机,或升级天线,但仍有不少人不愿意被迫掏钱参与政府主导的数字革命。

为了消除用户疑惑,美国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美国全国有线与电信协会、美国邦联通信委员会和国家广

播协会等机构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宣传美国的数字政策和转换中的费用补贴政策,并建立了三个介绍数字电视的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配合宣传。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也在户外广告牌、公交广告和各大电视台上播放数字教育公益广告,制作供学校使用的专题教育课件,并广泛散发介绍数字电视的多语种小册子,以使消费者早日接受DTV。这些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说服许多人更换了电视机,从而提高了数字电视机的家庭拥有率。

为在2007年进一步做好教育活动,美国国会拨付500万美元专款用于数字电视的专项教育。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也在其2008年预算草案中划拨150万美元用于数字电视教育。

2.政府积极主导数字过渡计划,建立对数字电视的新兴治理体制

美国政府在法律保障、财政支持、技术标准、资源分配、设备设计、转换时间、电视内容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政策,放松了行为管制、结构规制,采取多种产业政策,通过媒介企业的巨型化、市场结构的多层化、服务模式的多样化、收益结构的混合化、内容流通的多渠道化、公共服务的分担化来解决数字化转换过程中的巨额投入以及潜在的市场风险,抑制垄断、促进竞争。这些措施积极地推动了美国的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3.以高清电视和多频道服务为切入点,激发受众的有效视听需求

美国的数字电视进程长期以来一直与高清电视和多频道服务的发展并轨进行。目前,美国90%的电视台都制作高清节目,播出节目中也有55%是高清电视节目,其中黄金时段播出的高清电视节目占到85%。位居前列的高清电视频道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探索频道、娱乐体育频道、福克斯广播公司、家庭影院、全国广播公司、表演时代和时代华纳TNT电视网。日渐增多的高清节目有效激发了受众的视听需求。2006年高清晰电视机在美国电视机市场的销售超过模拟信号电视的发货量。高清晰电视的发货量超过了1200万部,在美国数字电视市场的比例上升到了85%。

4.以有线和卫星电视的数字化来带动地面电视的数字化

美国电视产业结构由地面、卫星和有线三大块组成,美国法律规定,卫星和有线必须转播地面电视,因此,美国70%的视听者是通过有线电视网或卫星电视网收看地面电视节目的。美国选择以有线和卫星电视的数字化来带动地面电视的数字化策略。

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利益集团掣肘政策出台

电视数字化牵扯到通信业和广播业为数众多的内容产业、平台产业、网络产业集团。虽然美国国会在1997年就设定了地面电视的数字化目标,但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各个利益集团、共和民主两党、参众两院都在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互不相让。利益集团与政府部门的博弈严重阻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致使许多政策、法律和法规难以出台,即便出台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2.弱势群体获得的政府补贴偏少

尽管近年来数字电视机价格已经降至原来的一半,但仍高出模拟电视机许多。这打消了许多人更换电视机的念头,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和低工资者。虽然美国也曾设想动用国库补贴这部分人群,但由于遭遇严重的预算危机,财力不足。为此,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2月8日签署了《2005年赤字削减法案》,其中一项规定将地面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的期限从《1996年电信法》原定的2006年12月31日推迟到2009年2月17日。该法案还规定为机顶盒的补贴费总额只有15亿美元,按申请先后处理,发完为止,预计只能补贴1600万户,远不能满足美国地面电视

家庭(2000万)和有线电视家庭(6500万)的需要。如果美国不采取措施改善杯水车薪的补贴局面,在2009年,美国的数字转换期限仍可能推迟。

3.数字电视节目匮乏

目前全美还没有几家数字电视节目库,可供播出的数字式节目仍然少之又少。其次,采用数字技术需要花大力气对所有员工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再培训,而目前这项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再次,由于多次翻录导致损害录像效果,偷录盗版者猖狂行动,以致影视节目制作机构不愿意向地面数字电视台供应优质节目。这些都导致美国公众没有积极性将模拟电视机升级换代,致使数字电视机普及率长期停步不前。

经验和启示

1.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平衡各方利益

在推动电视数字化过程中,政府不仅要面对消费者,还要面向经营者。政府的角色在于根据本国的社会价值取向,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通过制订各项法律和政策,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调动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帮助各平台运营商根据各自优势和特点,找准市场定位,采取最适合自身的经营策略和收费体系,最终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目的。

2.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对观众来说,模拟或者数字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看到赏心悦目的节目和丰富的内容。因此,发展内容产业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逐步放松行为管制、结构规制,继续鼓励系统内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制作更多的精品节目;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外的内容创作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多渠道多层次节目流通市场的形成和跨媒体、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宽松环境。为此,应当对目前的制播体制进行改革,降低节目制作的门槛,限制播出机构节目制作的比例,鼓励节目制作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数字内容产业还要注意加强对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数字内容的网络化使用、著作权信息的保护、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等一系列新问题纳入监管。

3.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促成三网融合美国的实践表明,数字化造成了通信业与广播电视业在内容生产、传输方式、信息终端、服务模式、运营主体几个层面上出现的纵向融合。与这一融合趋势相伴随的是,以内容产业、平台产业、网络产业为核心而出现的横向分离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就陆续放松了多个方面的限制,有力地促进了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业的整体转型,为广播电视数字化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这对我国通信和广电的条块分隔管理的现状而言,尤为重要。电视数字化必然要求通信和广电的三网融合,以此培育一个全新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使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和发行商、传输平台运营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这条产业链上都能找到适当的位置,为数字电视转换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数据

截至2007年2月20日,全美获得数字电视建设许可或播出执照的地面电视台总数为1702家,占电视台总数的98.8%。实现数字播出的有1601家,其中正式播出的有1195家,试验播出的有406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2006年报告显示,美国现有1.116亿电视家庭,2005年数字电视家庭总数为2200万户。有研究表明,2008年美国的数字电视家庭将达到6900万。(数据来源:marketresearch研究报告《US Market Forecast: DTV and iTV,2003-2008》)

第五篇: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做法

严格规范从严控制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做法

为有效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在保证正常工作开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节约潜力,从源头上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每年“三公”经费支出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近三年该市系统“三公”经费的开支情况来看,“三公”经费开支总数在公用和业务费用支出中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公务用车购置费、出国(境)费用近两来的支出下降更为明显。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各单位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认识到“三公”经费公开是机关事务的法定项目,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对于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打造廉洁、阳光、节俭型政府和促进民主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把“三公”经费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三公”经费管理工作为契机,统筹兼顾,加快推进**事业全面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勤俭节约意识,以身作则,认真维护消费纪律,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制定“三公”经费控制办法或措施,杜绝奢侈浪费行为。

二、健全制度。一是严格控制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干部职工外出学习考察严格执行《》要求,实行事前审批、事后报告和相应的经费报销制度。因工作需要出国(境)的,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要求。严格出国(境)报批制度,财务部门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报销规定,按照批准的人数、天数、路线、公务活动情况、经费计划等进行核销,未按要求审批报备的或与公务无关的开支和计划外发生因公出国(境)费用一律不予报销。严格规定和落实机关干部职工因公出国(境)不得以任何形式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不得向下属单位、企业和地方摊派、转嫁出国(境)费用,如有违规者,除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外,公款出国(境)费用,一律由个人承担。二是严格公务接待管理。各单位公务接待坚持本着热情、必要、周到,坚持节约简朴、严禁奢侈浪费的原则,加强对本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列支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审批制度,明确公务接待范围、严格遵守接待事前审批制度和接待标准。需要接待的客人,由办公室负责接待人员(或对口业务经办人员)填写《公务接待审批单》报单位领导审批。财务部门加强对财政性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办公室接待部门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凡超出审批标准的接待费,不得报销,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

为。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提倡对口接待,食堂就餐,控制陪客人数。三是严格公车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和配备标准规定。公务用车的配备和更新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列入预算且不得超编,未纳入当预算的或超编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对特殊情况确需追加的,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机关车辆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的规定,强化对车辆维修、加油、保险等环节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杜绝公务用车使用中的浪费现象。车辆定点加油点应选择“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并推行“一车一卡”制。在车辆定点维修店的选择上,各单位根据在用车辆的品牌、数量,维修地点、维修费用等综合因素选择多家定点维修企业;公务车辆平时的维护保养,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上,全部选择信誉良好、售后服务有保证的“4S”店维护。

三、落实责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对落实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工作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做到“三公”管理人人有责。各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细化“三公”经费使用用途、经费限额、使用权限、违规问责等规定,将“三公”经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规定对不按规定程序执行的,将追究责任。严格要求各单位应根据经费预算制定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

费支出计划,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三公”支出。

下一步,该**将继续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将通过削减公用经费指标、量化“三公经费”指标、加强接待费管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等措施,切实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各项工作,为推进**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下载6.美国高校经费监管的主要做法与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6.美国高校经费监管的主要做法与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特点和启示

    一、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实施的是全面主义的道德教育方式,也就是不专门开设一门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育之中,其途径主要有四条:......

    美国高校管理制度

    一、美国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1.美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背景 美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总体有这样的特点:属级管理层次少、管理自主权大、社会监督及高校竞争力度大。......

    绍兴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与启示

    (未经同意 请勿转载) 调 查 与 思 考 第十六期(总第268期)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研 究 室 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基金会━━━━━━━━━━━━━━━━━━━━━━━━......

    某县经营工业园区的做法与启示

    近年来,**县通过资本运作方法,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县科技工业园,目前园区“七通一平”面积已达5300亩,完成管线铺设3平方公里,硬化、绿化、亮化道路8公里,兴建标准工......

    华为员工持股的做法与启示

    华为员工持股的做法与启示 2013-07-18 11:44 中国航空报 张敬峰 我要评论0 字号: 华为公司是成功的,但也有几分神秘。《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以其全面系统的“揭秘”而......

    美国堪萨斯州地下水管理特点与启示

    美国堪萨斯州地下水管理特点与启示 薛云鹏 约翰.派克 伯克.格瑞格斯 (1. 黄委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 郑州 中国 450003 2.美国堪萨斯大学 劳伦斯 美国 KS 66045-7535 3.美国堪萨......

    美国城市化的启示与思考(推荐)

    美国城市化的启示与思考简介: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美国的城市化过程同美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其他因素息息......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与启示.[五篇模版]

    2008年第3期总第141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 N STI T UTE OF F I N ANC I A L MANAGE MENT No .3 2008 Serial NO.141 收稿日期:2008-04-15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