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

时间:2019-05-13 09:5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

第一篇: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通过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国情、把握国策,从而唤起他们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和报国之志。成为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国情教育应生活化,即“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是此次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品德要“从生活中来”,并最终要“到生活中去”,这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的最大亮点。而国情教育内容与学生和国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教材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国情教育应凸显时代特色。即关注社会热点。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创造条件,畅通电视、广播、报纸等时政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省、市的大事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思想品德教师平日要及时搜集最新时政,整理后印发给学生,并加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辩识。形式有: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时政主题班会、时政手抄报、时政知识竞赛、时政热点报告、时政点评课等方式及时传播时政,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的习惯。从而有利于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等。

三、国情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功能是践行,青少年要想进一步适应社会,就必须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方法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如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附近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通过帮忙老人整理内务,陪他们聊天,打扫卫生......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心及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总之,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必须让学生走向真实的、更加复杂的社会中去,通过观察、调查、研究,正确认识社会现状,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己已有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在践行中验证、完善、实践、强化观点、规范。总之,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让国情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凸显时代特色。坚持用事实说话,多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篇:形势教育大课堂国情教育新模式

形势教育大课堂国情教育新模式

2009.01.10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以“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为主题陆续推出“形势教育大课堂”。

为了通过这一国情教育的新模式,推进中小学校德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工作,幸福路社区天问小学把开展“形势教育大课堂”活动纳入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形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做好“形势教育大课堂”收看工作。

学期之初,学校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互联网等信息传输方式,按时收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启动仪式及形势教育课的第一课“生活新变化”,之后,将“社会新气象”、“农村新面貌”、“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的内容或组织收看,在思品课、谈话课和班队活动时间收看。

为了确保活动实效,学校能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分年级、有重点地在学生中开展活动。既考虑活动的参与面,又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为了设计活动方案,专门召开大队委员会议,大队委们你一言、我一语,给大队辅导员提出不少建议,最终确定学校活动方案。方案确立后,大队委向各中队辅导员和小干部布置活动内容,对中队活动进行指导。通过自下而上,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又通过学校、班队组织层层落实,使活动贴近学生,有良好的效果。1-6年级学生利用品德课和地方课程时间,每一个德育教育活动都确定一个主题。如一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爱我家”,二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是中国人”,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四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民族、民风知多少”,五年级的教育主题是“亲情树下我成长”,六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外面的世界怎么样”。

总之,“形势教育大课堂”让学生接受了深刻的形势教育,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并努力把远大志向化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为创造祖国美好未来作好准备。

第三篇:浅谈课堂辩论在思想品德中的作用

浅谈课堂辩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生辩论赛上,莘莘学子精彩们的对垒,往往让我们叹为观止。赞叹之余,我联想到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知识上面的“做什么”,而是在行动上“如何做”并且符合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的问题。在强调“教以德为先,德学并重”的新要求下,提高教学实效、改进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入“辩论”是一条很好的实现优效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辩论的功用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认识主体必须合用内部构建的基本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发展知识,从而认识世界。而不是被动地将客观世界的影响直接投射到头脑中”。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在有序的组织下、系统地指导下和适时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客观的世界。从而成就学生的学业和塑造学生的个性。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应用课堂辩论,具有显著的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1、课堂辩论的使用符合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生活环境的认知和理解特点

初中学生对自身和所处社会生活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而学生自身则是这个过程的主体。他们按照自己的先期或童心般的认知,建立起对自身和所处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当这种认识和理解与眼前的某些现象发生冲突时,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原则,去再组织、再发展、再建立新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学生自己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自觉地形成而且向前发展的。而课堂辩论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圈囿中走出,并勇敢地、诚恳地面对对方的新观点、新见解,从而延伸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更深刻的、更广泛的思考。其中辩论越激烈,越有利于学生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2、课堂辩论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在课堂辩论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甚至是主要因素,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了课堂的直接参与者、合作者,也是直接受益者。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和灵活激变能力、思维纵横拓展能力。通过辩论,使原本“填鸭式”的僵死的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动态的、有机的,闪烁着学生智慧之光的过程,实现了优效教学的目的。在课堂辩论中学生很容易实现“问题----思考----行动---问题解决”的良性循环,进而养成习惯,并不断被深化和强化,当再次分析问题时,会更深刻、更睿智!

3、课堂辩论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改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能够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体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课堂辩论的各个过程的有机的联接能够准确有效地锻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实践应用。初中的《思想品德》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在《思想品德》中表现为对“理想人”的认识而且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更趋向于“理想人”。但是“理想人”并不在思考中,也不想相中,而是在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中。生活中的各色人、各种现象是学生必须直接面对且必须了解、必须认识的。在有关初中《思想品德》的相关辩论中的各个方面,都会涉及到学生自身所处社会生活环境。虽然课堂辩论要以必要的理论作为支点,但是撬动辩论成功的杠杆必须要用身边的事实。事实从哪里来呢,就是学生所在社会生活环境。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辩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而且加强林学生与社会生活环境的联系。同时,加速了学生由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因此,课堂辩论可以把传统上的教师和学生单方向的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学习,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课堂辩论的应用

课堂辩论的应用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也是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涵。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听取别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后做出一定的有效的反应。因此,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选择好适合辩论的章节

课堂辩论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各个单元各个课题由于内容的不同必须选择相应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能迷信课堂辩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理论内容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学内容符合辩论的要求和条件时才可以使用课堂辩论,否则事倍功半。

(二)选择合适的辩论话题

由于初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认识的动态性、发展性、盲目性,在选择辩论话题是要让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所选择的话题与课程理论内容紧密联系。依据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由争论性的问题。有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争议。此时辩论总比一方压倒一方更让另一方心服口服,而且更容易使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开诚布公、讲真话,相互批评,达到谅解、信任和交流。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真诚做人到永远》第二框题《真诚做人》,因为关系到每一个人在个人素质方面的建立以及真实地认识生活中的相关的一些现象,一位教师提取里面的内容让学生以正反两方就“老实人吃亏与老实人不吃亏”进行辩论。学生们通过所及资料和社会生活经验及见闻,在辩论中又了解到了对方的见解,辩论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对“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反省。

2、学生大都关切的问题。因为学生关切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感悟和深刻的了解自己与他人,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的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老师结合当前有些学生沉迷虚幻的网络的现象,决定对学生进行有关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的教育,让学生就“网络上与人交往有利与网络上与人交往有弊”进行辩论。学生的见解可谓精彩纷呈,但是学生在精彩的辩论背后却闪耀着独立思考和客观地认识社会生活的火花!学生在可后兴奋地向老师反馈说,他不仅了解了在虚拟的网络上与人交往的一些问题,而且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与交流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有个性的人生观。

三、组织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不同于辩论赛,只是目的上的不同,但是形式和内容上还是相似的。作为实现教学目的手段,课堂辩论有自己的组织特点。

(1)课堂辩论要强调以“学”为本。启发学生自己学习、相互学习,是课堂辩论的出发点,运用课堂辩论要保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一片浮华。(2)课堂辩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辩论应突出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在辩论中,要能够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学习,学生多演绎、少归纳,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组织课堂辩论时要做到“大处放手,小处着手”,保证课堂辩论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在自己的亲身实践和观摩中总结出以下三种课堂辩论的组织方法,以供商榷!

1、海辩,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都发表意见。一般以座位左右分开各自选题,展开辩论。但是要选择一个主辩手,以进行提起话题和主题,同时选择一个总结辩手,以深化主题。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参与和积极性,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得到锻炼,能够分享更多的成就.但是,这种方法容易离题、偏题,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善于调控和把握.2、直辩,象辩论赛一样的方式.但是先不选择辩手,首先让观点相左的两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进行准备材料,在材料汇总后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让小组自己选出代表辩手进行辩论.这样有利于控制辩论的过程,挖掘观点的深层含义,锻炼个别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样使大部分学生在辩论时沦为旁观者,不利于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培养.3、席位式辩论.正反两方都有四个辩手席位,辩论过程中辩手席位上的学生可以从他的团队中获取支持,也可以中途更换辩手,只要能有力回击对方的观点的都可以去说.这样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情绪,但是显得有些混乱.当然一堂好的辩论课也不一定采取一定的方法但是只要能够服务于课堂教学就行

四、课堂辩论中的教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传承是单方面的、由上至下的、固定的、没有生机的。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不平等的,抹杀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但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应该处于的位置。在课堂辩论中教师要有自觉的角色变位思想。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辩论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角色。在课堂辩论组织中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学生进行合作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从大的方向上让学生自己去亲自操作,教师考虑的是哪些细节问题学生会出现误差,并能及时地给以提醒和帮助。教师本人要非常熟悉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信息和材料,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设法在组织的过程中建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关系,以便为展开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2、教师的任务。在课堂辩论中教师可以做辩论的主席,有力地监督和调控辩论朝向预期的结果进行。可以做一名旁观者,充分让学生自我展示。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时刻注意那些少数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学生的动态,及时地向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鼓励他们进行实践,并适时地为他们创造这个机会。

3、教师的评价。在结束辩论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发言。因为学生看到的有时只是表面,并不一定把问题看得非常透彻。教师在总结时应该做出公正的评价,但不要明确点名哪一方是胜利者。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自己心里也明白各方的优劣。力争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的思想。

总之,课堂辩论有它的优越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怎样去选择,怎样去实施,怎样去反思,怎样去总结。

参考文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演讲与口才》

第四篇:“翻转课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翻转课堂;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0―0062―01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目前,翻转课堂在中学课堂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应采用适时、合理的方式,融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

一、翻转课堂简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具体地说,翻转课堂主要是对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进行合理的调整,来实现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进行转化,进而实现教学课堂内容与形式上的转变,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突出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可以用课外看视频替代教师的课堂讲解;在课堂上,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和同伴互动交流上。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教学“课堂内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

1.翻转课堂打破了教学常规,重建学习流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导,学生课前依据预习提纲或者相关视频自学,课堂内主要解决疑难问题。

2.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大量的课外延伸学习资源,这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3.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录制视频之前通过集体备课,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内容和难度、课型设计更完美,一个人讲解可以让整个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共同享用。

4.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可以供学生随时查阅、复习,录制的短小而精悍的教学视频可以暂停、回放,有利于学生保存和利用学习资源。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思想品德课的具体对策

翻转课堂不需要一刀切,符合学习规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就可以“翻”,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没有必要“翻”,也不需要千课一面。

1.不是所有的思想品德课都需要“翻转”。翻转课堂中对于内容的讲解并不是全部采用问题探究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翻转”哪些内容要根据学情而定。对于一些基础性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模式由学生解决;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采用翻转和传统相结合的模式,建立起科学的问题探究方式。目前就思想品德课而言,新授课中的教学难点、复习课中的教学重点比较适合“翻转”。从反馈看,毕业班的学生更需要专题复习课的“翻转”,初

一、初二学生则更希望较难理解的重点问题的“翻转”。只有把握这些,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并发挥其优势。

2.为学生提供的微课要达到要求。“翻转课堂”得以实现,最基础的保障是学生要拥有适合学习的微课。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校、家庭的教育环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微课。所录制的微课,教师既要将知识点讲述明白,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使书本上的那些概念和理论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

3.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但这种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考虑到一部分学生由于在知识能力和人格方面实际存在着缺失,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有可能更加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真正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比如,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具体的帮助,使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又如,对于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外作业可以有不同的“层次”,等等。

4.“翻转课堂”不代表可以忽视课后的作业。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思考的过程,是理解、运用、在交互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学习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经验、不断反思、提高认知水平。在教学形式上,“翻转课堂”主要采取的是“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形式,没有对课后作业环节进行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忽视课后的作业,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作业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知识点在课后必须进行巩固。

编辑:王金梅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走入学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小学思想品德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日益注重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走入学校,为教师展开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趣味,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带来的便利。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新奇的事物往往充满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学生进入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大自然与人类》时,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关于“自然与人类”主题的课件,然后在课上先给学生展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中,图片放映完后教师就可以讲解有关教材的基础知识: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大自然与人类如何和谐相处、当前存在着哪些大自然与人类不和谐的现象等知识。教师对基础知识讲授大约25分钟后就可以给学生放映一段关于“大自然与人类”的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提到最高点,视频播放完后由于学生此时的情绪处于高度的喜悦,大脑也处于高度的激活状态,教师可以在此时展开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讲解,为学生讲述大自然与人类相处不和谐的原因和影响,并要求学生根据视频中看到的内容设想:如何才能实现大自然与人类相处和谐,让人类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合理开发大自然让自然为人类造福。最后,教师可以利用PPT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并让学生一一阐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你今后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有何启示?这样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的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教材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福利,从而让学生对大自然充满敬畏,树立保护大自然地意识,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耐力不足,对枯燥的课堂往往会产生厌倦心理。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具体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创设的具体情境中,通过表演、与教师同学交流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情境教学法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堂创造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上灵感可以得到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得到提高。开展情境教学需要联系教材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求逐步展开。

例如:教师在讲解《国庆节大观》时先要了解本课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个人性命的革命烈士充满敬畏,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教师在对本课教学目标有所了解后就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激昂的国歌声中体验英雄的悲壮或者教师也可以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国家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从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充满自豪感。总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可以深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会更加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感谢那些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失去性命的革命先烈。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对所学知识产生的浓厚兴趣以及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交流。信息技术既可以分析复杂的数据也可以辅助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互动性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功能,将学生每日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以量化的形式将数据输入电脑,并由电脑进行数据分析。教师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表扬,周期为一个月。将一个月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数据汇总,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他们小礼品;对于还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课下找他们私聊,帮助这些学生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合适的方法改善,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辅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思想道德知识竞赛,以PPT的形式将竞赛题目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游戏,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背景游戏音乐,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主动性。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上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便利,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景教学,在具体的情景中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切身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主动性。

下载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握国情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数学课堂中设问“度”的把握

    浅谈数学课堂中设问“度”的把握 摘要:“设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用得最多,最熟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问,来设置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然而,在课堂教学中......

    把握青春,在转变中前行

    把握青春,在转变中前行 望昨日,历史由青春书写;看今朝,发展涌动着青春。 遥想当年那段动荡岁月,北京街头那群学生装的青年,不畏强权,挥舞着手臂,呼喊着口号,引领着时代走入了新民主主......

    如何精准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目标?(范文)

    “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何精准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目标? 石门寨中学 戴春艳 确定教学目标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读教材,知道教材这一课讲什么内容;第二步看课标,尤其是课......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反思: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郑延鹏 在新课程改革中,丰富多彩的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何运用好这些案例,使思想品德课生动起来,成为学生思想的一......

    让感恩之花绽放在思想品德课堂

    让感恩之花绽放在思想品德课堂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一首《感恩的心》唱遍大江南北,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探究翻转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性5篇

    探究翻转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性威海七中 张颖近几年,翻转课堂在中国慢慢崭露头角,重庆和上海很多学校开始尝试这种新式教学,进行了有效尝试。我们威海也开始进行......

    探讨如何把握课堂提问设计中的“序”(大全五篇)

    新大纲强凋: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这里的引导,是指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提问或指点,围......

    课堂时间把握不好

    课堂时间把握不好我知道一节高质、有效的课,应该是这样的:在活动前考虑完成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同样是小组合作活动,因为内容不一样,难度不一样,形式不一样,活动参与者的年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