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皇家园林造林手法
皇家园林造林手法
摘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帝王统治的皇朝,也是在此之间,中国皇家园林艺术发展到巅峰状态,“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等,这些都是在“康乾盛世”的基础上建立或完备的,而在现存的皇家园林中,乾隆皇帝于1750年主持并修建的颐和园又为皇家园林建筑群的瑰宝。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造技术的超高水准,以及历代以来(特别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造林手法。
关键字:造林 颐和园 乾隆帝 皇家 手法 因素 江南 威仪 正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曾没落,直至今日仍旧影响着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此之中,建筑艺术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艺术之一,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闪耀千载,是为华夏文化的骄傲。
在中国园林建筑的体系之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北方的皇家园林以其威仪与磅礴之势,集园林文化于大成,反映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高超水平,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帝王统治的皇朝,也是在此之间,中国皇家园林艺术发展到巅峰状态,“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等,这些都是在“康乾盛世”的基础上建立或完备的,而在现存的皇家园林中,乾隆皇帝于1750年主持并修建的颐和园又为皇家园林建筑群的瑰宝。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造技术的超高水准,以及历代以来(特别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造林手法。
一,水中花光与山色
曾有明代 文人对颐和园的地形独特赞道:“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观。”的确,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它的前身名为清漪园,从它原有的名字并可窥知此园与水的渊源之深。颐和园总占地面积295公顷,其中山地占三分之一,水面却占三分之二,实实在在的是一个以水面为主的大型山水园。
《道德经》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为万物之源,在皇家园林的造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可谓无水
不成园。颐和园有两大主景,万寿山和昆明湖。而昆明湖拥有清代皇家园林里最大的水域面积—湖长1930米,宽1600米,浩瀚宽广,极具磅礴之势,是万寿山的山前主要之景。在山后则为后溪河,河水弯弯,涓涓潺流,花团景簇,源源不绝的曲觞流水就如时光之河,倒映出世间的美景,使园中景色呈双重美感。
而“一池三山”这种古老的皇家园林的营建传统也体现在了颐和园的建造中。南湖岛的建成不仅使昆明湖的整体景色更添光彩,也与西面两块水域中心的治镜岛和藻鉴岛互相映照,形成了三岛鼎列的布局,体现了历代皇家园林所追求的”一池三山“的仙境模式,给人以和谐,统一的园林空间感受。
二,一线划开天家仪
民间楼台亭榭的建造向来以意境与独特造型而别具一格,但与素雅清致的江南民间园林不同,皇家园林中采用的多是宏达的宫殿或宗教建筑作为建筑主体,以此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讲究的是大气与巍峨的气势。
因此园中多是规整的左右对称式布局或突出轴线的形式,这样不仅突出了园林中主宫殿的气势,在那一片黄瓦红墙中高屋上昭显的更是傲视苍生的皇家龙气。从而在院中,大到院楼分布,小到树木栽种,无不以对称形式分布和建设。
颐和园中万寿山的景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突出佛香阁主轴线建筑的同时,西侧布置了罗汉堂与宝云阁,东侧为慈福堂与转轮藏,分别构成两条次轴线,更加加强了中央轴线的气势,突出表现出帝王世家唯我独尊的天家威仪气势,与江南园林的小巧玲珑秀美,形成了鲜明对比。
皇家园林的严谨统一就如“一”这一字一般,看似无所变幻奇特之处,但那起笔的雄迈,及落笔的千钧势下,正是天家气质所在。三,江南风景旧曾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香山居士的一首《忆江南》述尽了乾隆皇帝心中对江南的缠绵留恋。江南就如一位深闺的千金,清婉而妩媚。在一低头一回
眸里,一遇已是倾城色。北方固然有佳人,然始终是不如烟雨,朦胧中所触碰到的那一眼在帝皇的心中,来得深刻。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君王之手富握四海。而“康乾盛世”的富足给予了这位帝王极大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也是他能够修建颐和园和其他园林的经济基础所在。为了能时时看到江南风光,在修建过程中,乾隆皇帝就派遣大量能工巧匠去江南“采景”,绘制了众多实景地图,带回京城,于是在那将要大规模修建的北方园林里,江南风韵也成了皇家园林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而众多的大型皇家园林里面的许多景点,都是对江南园林的主体再现。在颐和园中,长岛小西泠一带,既是模仿扬州瘦西湖四桥烟雨,在南湖岛上望蟾阁,是仿照武昌的黄鹤楼。更著名的是颐和园内仿江南无锡寄畅园所修建的谐趣园,以及那富有江南民间乐趣的买卖街等。它们都是假山易水,在北方平原上画出的江南水墨画。但在那一笔一划的勾勒中,添进去的又是北方的水色,绘下的还是北方的风韵。
不得不承认,在园林建造的精巧之上,北方园林始终不如江南园林的那种追求极致之美,但是多元化的融合与南北山水景观的合一,却是江南风景远无法比及的一点。这怕也是帝王万里江山尽揽袖中之梦的一次较为圆满的实现罢。
四,千家院落不为赏
前面已经说到,乾隆在修建颐和园时,为满足自己的江南梦,因而将大量的江南景观复制在北方大地上,而除了江南风景之外,皇家园林的修建过程中还包容了众多其他因素,使得园林的建造不仅只是为了观赏而建,还多了其他多更复杂的意味。
首先,为表孝心而修楼建院。《清史稿》中记载道:“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国体。”由此可见乾隆对于其母钮祜禄氏的孝顺程度。颐和园中的佛香阁是仿造杭州六和塔筑造,不仅是全园的核心建筑,在整体气势和建造工艺上也具有代表性,是全园的点睛之笔。而此园的修建正是为了笃信佛教的太后所建。另一面,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留下无数逸事传说,其中就有太后的授意南巡。但因太后年事已高,无法领略江南秀美,乾隆帝为除母亲心中之憾,便在颐和园中以仿苏州一河两街的形式建筑了买卖街,让母亲能在遥远的北国体会到江南民间的乡风野趣,使其少些遗憾。而听鹂馆的搭建,则更是乾隆帝专门为母亲看戏所建。在其他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中的“嘉树
轩”,则是乾隆帝为纪念祖父康熙帝培育之恩而建筑。不可不说,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世人都对乾隆帝对长辈的孝顺表现大加赞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汉族百姓对满族皇家的认同感,有利于满汉融合与清朝统治。
再二,众多佛楼的修建,尽管与乾隆帝尽孝有关联,但更大程度是乾隆帝为巩固与西藏地区的统治而大规模修建。在颐和园的后山后湖的主要景区,即有以须弥灵境为主构成的一组庞大的具有宗教功能的佛寺建筑群。在须弥灵境南部高起10米处事一组“藏式”建筑,中心建筑是高约25米,象征须弥山的“香岩宗印之阁”,内供铜体像大悲菩萨,四十二臂菩萨各一尊,在阁的周围有许多造型丰富的藏式建筑物和喇嘛塔,具有浓厚的藏族色彩。须弥灵境的汉族和藏族两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设计上吸取藏区山地寺庙和内地汉式寺庙的传统手法,又把宗教的功能和园林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以园林的手法来烘托出佛国理想境界,显示了清朝政府坚定的宗教理念,这是王朝统治阶级以标榜自己尊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为目的而实行的政治手段之一,由此可以团结各少数民族达到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以及,凡与皇家帝王有着直接联系的建筑无不利用其形象和布局功能作为一种象征的艺术手段,如宫殿,坛庙,陵墓等。位于昆明湖东南岸的廊如亭,是乾隆帝有感于清朝以马背夺天下,为不忘传统的生活方式,所以在皇家园林里,建起了这种木结构的大亭子,就像一个大帐篷的形状。
因而,皇家园林尽管是换地居住游玩的场所,是归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但在皇家园林的发展史中,尤至清代,皇家园林在注重建筑美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理念的融入和文化政治的传达功能,使得那千家院落也不只为观赏而建了。
结论
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历史的发展过程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其造林手法和艺术特色上而言,可总结概括为:独具壮观的建筑规模和磅礴大气的气势,精致非凡的审美理念,江南构林理念与北方风情的结合,丰富多样的建筑形象及象征寓意。这些是清建筑颐和园的构林手法,也是皇家园林共有的特色所在。正是因为这种种因素的糅合,使得皇家园林焕发出独特的艺术之美,绽放出千古光芒,仍让今日的我们为它们的辉煌与壮丽而倾倒。
第二篇: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兴造特点】
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则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加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清代所建避暑山庄,其围墙周长10千米,内有564公顷的湖光山色;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33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比以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驳杂。例如圆明园后湖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的全园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全国版图,从而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北方园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北京西北郊海淀镇一带,湖泊罗布,泉眼特多,官僚贵戚们纷纷在这里买地造园,其中不少即有意识的模仿江南水乡的园林风貌。这种风气自然也影响到了皇家的造园。康熙年间,江南著名造园家张然奉诏为西苑的瀛台、玉泉山静明园堆叠假山,稍后又与江南画家叶洮共同主持畅春园的规划设计,江南造园技艺开始引入皇家园林,而对江南造园技艺更完全、更广泛的吸收,则是乾隆时期,乾隆在位60余年,六下江南,由于他“艳羡江南,乘兴南游”,凡他所中意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摹绘成粉本,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从而促成了自康熙以来皇家造园之摹拟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们把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来一个大融汇,使其造园技艺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篇:皇家园林酒店知识竞赛
皇家园林酒店知识竞赛
——餐饮部应知应会及酒水知识竞赛 为了促进我餐饮部员工对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强化酒店意识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凝聚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大家积极学习酒店知识,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进而达到提升酒店的整体服务水平,以便为客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满意服务。我餐饮部与2011年3月19日上午在酒店四楼国际会议中心多功能厅举办了酒店应知应会及酒水知识竞赛。
通过我餐饮部管理干部的精心策划,严格选题,我部门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通过参赛员工们的激烈角逐,日前,我部门的酒店知识竞赛圆满落幕。
这是酒店自开业以来,我部门举办的第十次知识竞赛,是对之前举办的服务技能大赛的延续和提高,要求酒店员工不光要掌握部门的业务知识,更要通晓酒店整体的知识甚至是酒店行业知识。
本次知识竞赛的内容包括集团产业、酒店产品、员工手册内容、专业技能知识、酒店酒水知识、酒店行业知识、对客服务知识、公共知识等。在我餐饮部经理刘维的带领、指导下以及各管理干部的严格监督,比赛过程中,我部门员工积极认真的答题,默默地思考,每个人都胸有成竹,不甘失败,相信冠军必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最后我餐饮部二楼服务员鄂晓楠一路过关斩将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冠军的宝座,二楼服务员方圆以一分之差获得亚军,迎宾接待员关雪获得季军。
此次竞赛在员工中掀起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不仅是员工一种生存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需求,培训将成为员工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学习中不断寻找适宜于自己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社会发展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酒店培训正在因时因地因人而不断发生变化,酒店和员工都将对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餐饮部经理刘维在赛后总结中说,随着客人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服务水平也要不断提升,只有全面掌握酒店应知应会知识,才能配合好其他部门的工作,为客人做好更优质的服务。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酒店必将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迎来新的挑战和飞跃。
2011年3月22日
餐饮部孙威
第四篇: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摘要: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关键词:皇家园林、苏州园林
(一)建筑的概念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要成功地完成每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以致完成整个建筑项目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建立建筑日程安排表、财政上的安排、建筑安全、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运用、工程上的延误、准备投标文件等等。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整体概述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
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3、移天缩地。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壬土的思想。
4、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对称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照自然的山水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感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6、造园手法高超。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接下来就是运用惜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懦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如苏州网园,所谓 “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住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魅力穷的。
(三)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
(1)皇家园林的特点是:l,规模都很大,气势雄伟,以真山真水做 造园要素;2,景点更多,景区范围更大,景观也更丰富,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3,功能内容和活动规模都比私家园林丰富和盛大得多,它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4,风格侧重富丽华采,色彩鲜艳强烈,尽显雍容华贵,一片皇家气象。
例:著名的颐和园。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这座巨大的园林占地293公顷,水域面积(昆明湖)占全园的3/4。湖四周有各种建筑。湖中有岛,由十七孔桥与岸相连。湖的西部有仿杭州西湖的西堤,堤上有六座造型优美的石桥。与昆明湖相对应的是著名的的万寿山,山水相连,自成一色。万寿山的前山正中,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中轴线,山下便是有“世界第一廊”之称的“长廊”。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东北面是一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玉澜堂等,是帝王们勤政、居住的地方。万寿山后山与前山的景色迥然不同。前山的风格是宏伟气派,而后山则是幽静清闲。后山景区原来是庙宇林立,建筑富丽堂皇。现在颐和园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之一。
(2)而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效果。游览者不管站在何处,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精巧秀丽,色调素雅,一般是灰色屋瓦,白色墙壁,褐色的门窗,不施彩绘,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显得朴素清雅,玲珑精致;有独特的叠石造山手法,园林中往往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众多假山,给人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感觉;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
例:著名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
名园。从总体上说,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四)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相同点
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等这些建筑都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布,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大致都体现了中国的治世境界、神仙境界和自然境。园林总体布局、组合合乎自然,与自然相融。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都合乎自然规律。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和杰出代表,他们其中深深地蕴涵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同时他们也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的观点。
(五)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的原因
(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
第五篇: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的兴造特点】
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则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加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清代所建避暑山庄,其围墙周长10千米,内有564公顷的湖光山色;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50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比以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驳杂。例如圆明园后湖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的全园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全国版图,从而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北方园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北京西北郊海淀镇一带,湖泊罗布,泉眼特多,官僚贵戚们纷纷在这里买地造园,其中不少即有意识的模仿江南水乡的园林风貌。这种风气自然也影响到了皇家的造园。康熙年间,江南著名造园家张然奉诏为西苑的瀛台、玉泉山静明园堆叠假山,稍后又与江南画家叶洮共同主持畅春园的规划设计,江南造园技艺开始引入皇家园林,而对江南造园技艺更完全、更广泛的吸收,则是乾隆时期,乾隆在位60余年,六下江南,由于他“艳羡江南,乘兴南游”,凡他所中意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摹绘成粉本,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从而促成了自康熙以来皇家造园之摹拟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们把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来一个大融汇,使其造园技艺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
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园转而要向私园学习了。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但是因主人生活内容的差别和对园林要求的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差异。私家园林多附属于住宅,所以在园林中必然包括有主人居住、待客、读书、游乐等功能。而在皇家园林,除了有这些功能以外,往往还有供帝王祭祖、拜佛的寺庙部分;在离宫型园林中,因为帝王久住其中,所以又增加了供帝王上朝听政的宫廷部分。另外,同为游乐部分,皇家园林里的大戏楼、买卖街、观看放焰火的亭台、供耕种的田地、植桑养蚕等部分是私家园林不大有的。
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造景手段上,二者都采用模拟象征等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出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林环境。但是由于园林占地大小的差别和二者追求园林意境的不同,其景观效果也各不相同。私家园林大的几公顷,小的几十亩,有的甚至只有几亩地,通常采取小中见大的手段,道路求曲折,景点求隐蔽,充分利用假山、空廊、小墙分隔出多变的空间,大至一轩一亭,小至一石一竹皆可成景,以便在微观中体验宏观的意境。
但皇家园林则不同,除了宫城内部的御园,面积至少在几十公顷以上,西苑约110公顷,清漪园290公顷,圆明园350公顷,避暑山庄564公顷,在这样大的范围内营造环境需用大手笔,有的利用已有的真山真水,有的大规模挖湖堆土筑堤,创造出具有不同特征的大景区。在这里,皇家园林与多数私家园林表现出的那种自然、雅致、淡泊的意境不同,景观多开阔而畅朗,建筑多宏伟,充分体现出皇家园林的雍容大度。
在上面介绍的皇家园林里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不少景点模仿江南名胜或者某一处著名私家园林而建。作为皇家建筑,它吸取或采用各地的建筑技艺并不足怪,因为皇家建筑必然要集中全国最好的技术和人才来为它服务,博取众家之长。明永乐皇帝为建造紫禁城曾征集10万工匠,其中就包括许多南方召来的能工巧匠;清朝廷在紫禁城中专门设立造办处,负责宫殿的装修、制作家具和御用品,其中也有不少技艺精湛的各地工匠。园林自然也是如此。康熙在北京西北郊建造清廷的第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时,就有江南山水画家叶洮参加规划,江南叠山名家张然主持园内的叠山工程。正是通过这些匠师,江南一带的建筑与造园技艺传至北方,并与北方技艺相互融合。但是在皇家园林里出现完整地模仿江南某一园林景点,就不是普通工匠所能做到的了,这需要了解园主或园林规划者的刻意追求。在这方面,不能不看到清朝康熙与乾隆这两位酷爱园林艺术的皇帝的作用。尤其是乾隆,正是在这位皇帝主持圆明园、避暑山庄增建、扩建工程时,出现了大批模仿杭州和苏州名胜、名园的景点,也正是在他主持兴建的清漪园中,出现了模仿无锡寄畅园的谐趣园。皇家园林与皇家宫殿建筑一样,正因为它们有条件吸取融合全国各地的精湛技艺,征召多方面的能工巧匠,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作品,在技术和艺术上达到一个时代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