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3 09:2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

第一篇: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

摘要:全球虚拟团队是一个分布在国际间的、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组群,该组群执行的是非例行的暂时性工作,组群依靠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在全球性组织中应用ICT却增加了团队协作的复杂性,并且可能对团队效能造成影响。

[xiexiebang.com文章-www.xiexiebang.com文

秘114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关键词:信息和通讯技术;全球虚拟团队;跨国公司

(一)全球虚拟团队的兴起

信息和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多元文化的劳动力以及各种正在急剧变化着的、旨在提高员工参与性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使得现代的组织机构正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在这些新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中,最为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团队结构(team-basedstructure)的实施。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Davidow&Malone,1992)就是新的有机组织结构方案的代表。虚拟组织的组成模块是虚拟团队(virtualteams)(Wong&Burton,2000)。在跨国组织中,这些全球虚拟团队(globalvirtualteams,GVTs)的成员一般分散在世界各地(Lipnack&Stamps,1997)。全球虚拟团队是一个分布在国际间的、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组群,该组群执行的是非例行的暂时性工作,组群依靠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

Gartner公司的研究表明,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参与到某种形式的远程电子工作中来(Solomon,2001)。一项由McDonough、Kannn&Barczak(2001)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虚拟团队的应用正在迅速增加。现代组织对GVTs日益广泛的应用,为传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既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一个组织中实施团队结构,特别是建立GVTs,所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借助于GVTs,各组织可以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最佳的专业技能结合起来,而不必顾忌地理位置或者交通运输的限制,也不必考虑成本费用问题(Kirkman、Rosen,Gibson、Tesluk&McPherson,2002)。这样,组织在应用GVTs的的同时就能接触到更多的技能,并且可以缩短开发时间。因此人们认为这些团队能提高组织绩效、增进平等交流、提高雇员的参与性。在研发部门,GVTs也被用于并行工程,后者有助于企业节省新产品的营销时间(Carletta、Anderson&McEwan,2000;Bal&Foster,2000;Bal&Gundry,1999;May&Carter,2001;May、Carter&Joyner,2000;Pawer&Sharifi,1997)。

(二)ICT应用和基础设施在全球虚拟组织中的应用

许多西方学者已经研究讨论过ICT基础设施(ICT’sinfrastructure)在GVTs中的作用(Malhotraetal.,2001;May&Carter,2001;Suchan&Hayzak,2001)。一般而言,GVTs在团队成员居住国家的限制下,以及技术基础设施能力制约下进行工作。Suchan&Hayzak(2001)强认为ICT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对于虚拟团队的成功与否极为关键。

系统的基础设施可以是一项像LotusNotes那样的合作技术(Suchan&Hayzak,2001),或者是一项像互联网笔记本项目库那种专门为团队开发的技术(Malhotraetal.,2001),或者是一个团队演示员(TEAMdemonstrator)(May&Carter,2001)。因此,对于任何特定的GVT来说,团队基础设施的性质决定了技术采用问题的重要性。当一个GVT依赖于标准的、已被广泛接受的技术时,技术采用问题就不再必要了。技术基础设施为GVT成员提供了多种沟通渠道,并制定了规范(Malhotraetal.,2001)。

(1)技术采用是许多全球虚拟团队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

技术采用(technologyappropriation),也就是虚拟团队对技术的采纳和使用,是许多全球虚拟团队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调适性结构化理论(DeSanctis&Poole,1994)也许是团体和组织背景下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采用理论。该模型在Majchrzaketal(2000)、Maznevski&Choduba(2000)以及Quareshi(1998;2000)的研究中随处可见。不过,他们的研究对上述理论进行了修正,或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改动,以描述虚拟团队对技术的采用。

技术采用模型的建立源于对一个成功的虚拟团队案例分析(Majchrzaketal.,2000b)。这个模型反映的是一种结构上的调整,在调整中,通过组群的技术应用,三种结构来源(技术、组群和组织环境)的结合过程从既

存结构演变为突现结构。这种结合过程并不是完全线性的,而是牵涉到许多无法予以论证的事件,这往往使失调现象暂时有所增加。但是,在这种的情况下,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技术采用模型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通过采用过程和三种结构的失调,致使团队增加对技术的使用。随着时间的增长,团队将适度地使用技术,在项目过程中,使用水平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是却从未显示出一贯的增长趋势(Majchrzaketal.,2000)。这种理论融合了另外两个采用模型:一致性模型和调适性结构化理论(DeSanctis&Poole,1994)。而Qureshi(1998)认为存在三种类型的适应过程:技术适应、工作适应和社会适应。技术适应是关于技术使用方法学习的。工作适应涉及到各种组织所接受的各种规范和观念,这些组织与新的行为方式一起进入电子社会空间,而这些新的行为方式是伴随着相比FTF环境下更加正式的相互影响,以及政治色彩更弱的非正式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当价值观念、规范和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出来,并且人们学会了依此而行动,社会适应就产生了。

(2)媒体选择是全球虚拟团队应用ICT涉及的另外一个问题。

媒体选择(mediaselection)是GVT成员应用ICT的另一个问题。如Pauleen&Yoong(2001)发现,电子邮件充当了虚拟团队的基础沟通方式,但是,为了方便起见,虚拟团队在更加非正式的沟通中使用聊天(ICQ)作为会话的一种方式。Suchan&Hayzak(2001)发现,声音邮件和Lotus数据库是团队用来进行沟通的主要技术。对视频会议的回避可以用缺少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来部分地予以解释,另外一部分的解释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团队成员感到“我们对彼此已经足够了解,以至于我们不再需要视频。当珍妮为某事而犹豫不决时,我没有必要看见她的脸”(Suchan&Hayzak,2001)。媒体选择在这个团队中被视为是一项工作;因此,在每一天开始时都要制定媒体战略。Majchrzaketal.(2000a)对不同任务下的技术使用作了研究,他假设“当一个分散的虚拟团队在执行高度模糊的任务时,成员们将更多地使用个人媒体而不是CT媒体(CT-basedMedia);但是当任务模糊程度降低时,成员们却将更多地使用CT”(Majchrzaketal.,2000)。他们发现,就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对于比较含糊的工作,团队成员倾向于使用面对面媒体和电话,而对于比较常规性的工作,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同步合作技术。然而,团队成员显然也有能力适应模糊任务所需要的技术,如在他们工作的第一阶段,头脑风暴是在FTF会议中进行的,而以后却是通过使用合作技术来实现的。Robeyetal.(2000)在一项对使用各种媒体(包括电话、声音邮件、传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和FTF会议)的虚拟团队的研究中,分析了虚拟团队内远程沟通媒体的选择,该研究并没有使用专用群件。媒体选择建立在紧急性强、个人偏好、文件管理以及使用便利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的选择并不相同。然而,FTF会议对团队成员的社会联系的影响更大。

Maznevski&Chudoba(2000)对媒体选择行为的观测与媒体丰富性理论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讯息特征和媒体选择之间的确切的一致性,这意味着社会环境在媒体选择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团队结构特征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这些结构特征是决定组群过程的结构因素。案例分析中的三个团队显示出的结构特征是:技术(可得性、丰富性、社会存在性、可接受性)、任务(必要的互相依赖性、复杂性)、组织(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群(所跨界限、成员经历、成员背景)。他们强调,任务的相互依赖性越高,可能发生的沟通事件就越多。另外,他们认为,由于讯息的复杂性增加了边界、文化、组织和所跨专业的数量,在跨越上述界限时,需要运用更加丰富的媒体。有一项实证研究涉及到64个团队,其重点在于技术对于团队绩效的影响(Barker,2002)。四个团队使用不同的同步合作技术:仅文本(text-only)、仅音频(audio-only)、文本加视频(textwithvideo)以及音频加视频(audiowithvideo)。结果发现,文本组群和音频组群的任务完成质量不相上下,视频与音频的结合却提高了团队绩效。

(三)便于理解GVTs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ICT应用的理论

下面阐述以沟通和信息共享为目的的ICT应用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能更好地理解GVTs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团队成员间以沟通为目的的计算机使用的理论包括媒体丰富性理论(mediarichnesstheory)(Daft&Lengel1986;Daftetal.,1987;Lengel&Daft,1988)、社会影响理论(socialinfluencetheory)(Schmitz&Fulk,1991)、社会存在理论(socialpresencetheory)(Sproull&Keisler,1986)以及社会行为理论(socialactionframework)(Ngwenyama&Lyytinen1997)。Fulk&Boyd(1991)对个人和团体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沟通的理论作了研究。这些理论并不把ICTs看成是一种用于完成工作任务的任务技术,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沟通技术,这种技术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服务,并且是团队过程的一部分。因此,就像沟通一样,ICTs对于过程收益和过程损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团队效能也起着明显的作用。

(1)媒体丰富性理论

媒体丰富性理论认为,一个媒体传达的信息越多,沟通就将变得越丰富(Daft&Lengel1986;Daftetal.,1987;Lengel&Daft,1988)。该理论还认为,从本质上讲,媒体具有从最贫乏的到最丰富的等级性质:面对面、电话、书面的有特定对象的文件、无特定对象的文件(Daft&Lengel1986;Daftetal.,1987;Lengel&Daft,1988)。信息渠道容量受四个标准的影响:(1)同时处理多种信号的能力,包括实体存在、声音的感染力、肢体手势、语言、数字和图表符号;(2)建立双向沟通和接收即时反馈的能力;(3)建立个人焦点的能力;(4)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Daft&Lengel(1986)以及Daftetal.(1987)在传统媒体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这一理论,并且他们没有将ICTs包括进媒体渠道。但是,他们声称,运用相同的标准,根据渠道的丰富性,视频会议、电视会议以及电子邮件都是可替代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们在模糊沟通中偏好丰富型媒体,但是倾向于使用贫瘠型媒体来传达明确信息(Daftetal.,1987),不过一些实证研究的结果与这一理论却并不完全一致(Hollingsheadetal.,1993;Ngwenyama&Lyytinen1997;Suh,1999)。

Hollingsheadetal.(1993)修正了该理论框架,并且对任务-技术适配性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他们的任务技术适配性矩阵有两条轴:第一条代表任务类型;第二条代表媒体渠道类型。在媒体的信息丰富型和任务需求的信息丰富型之间存在多种类型。如果媒体对于眼下的任务来说过于丰富或者过于贫瘠,团体的效率就会降低。这一理论已经部分地经受了实证检验,但是修正后的媒体丰富性理论和任务适配性理论却并没有得到实证支持(Suh,1999)。

媒体丰富性理论是个体层面上的理性选择行为的解释,但是一些实证研究结果与媒体丰富性理论却并不相符(Ngwenyama&Lyytinen1997)。Lee(1994)认为,丰富性和贫瘠性并不是电子邮件媒体的内在属性。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并不赞同媒体丰富性理论,但是媒体丰富性理论还是为人们所广泛接受。

(2)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模型

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模型的提出,是为了纠正媒体丰富性理论的研究结果偏差(Schmitz&Fulk,1991)。该模型认为,媒体观念部分是由社会形成,除渠道自身的特点以外,媒体渠道观念也影响着媒体选择。该理论预测,媒体选择将被个人偏好所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仍然被限制在在社会进程的一定范围之内。如媒体选择可能与团体或者组织的类型相一致,就可能被合作者的声明,以及组织和团队的技术使用标准所影响。因此,媒体选择可能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的决策,相反,要受到社会准则和进程的影响(Fulk&Boyd,1991)。该模型将主要在特定的团队成员中间得到高度同质的应用,在各种团队中间也会得到多种不同的应用。新成员将被社会化,并适应团队的技术使用规范,这是社会化进程的一部分。

(3)社会存在理论

社会存在理论是对媒体丰富性理论进行扩展的又一理论。该理论认为,媒体传达视觉和非语言讯号的能力越强,个人的社会存在性就越高(Sproull&Keisler,1986)。社会存在指的是在沟通事件中人们相互影响的真实性,它是个人对于沟通渠道的主观感受。根据每种渠道传达的社会存在性,各种沟通渠道联系成一个闭联集。这里,类似媒体丰富性理论,闭联集的一边是FTF,另外一边是书信。

Sproull&Keisler(1986)着重强调了情景线索的缺乏,尤其是在沟通过程中使用电子邮件的时候。社会存在性理论认为,电子媒介渠道相比传统的FTF和电话渠道来说更为狭窄。社会情景线索的缺乏、背景(自然环境)的缺乏以及非语言行为的缺乏将同时减少沟通的静态线索和动态线索。使用电子邮件时,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非个性化,更加以任务为导向。为了缓和这种非个性化特征,运用字符图释可以帮助表达感觉和感情,并且有助于增加动态线索。Sproull&Keisler(1986)还发现,减弱社会讯号对于沟通会起到一种解除管制的作用。确切地说,研究对象高估了它们的作用,也高估了它们所接受的信息的数量。减弱社会讯号带来的另外一个效应是地位平等化。不过,该研究中也出现了恣意行为(如欺骗、传达坏消息和违反社会传统等)。

(4)社会行为理论

社会行为理论是Ngwenyama&Lyytinen(1997)提出的,他们对群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群件所支持的四种行为;通过ICTs进行沟通仅仅是群件的应用之一。他们认为,在群件中存在下述四种社会行为:工具行为、沟通行为、论证行为以及战略行为。工具行为通过控制、操纵和改造实物造物(如在共享数据库中生成新的文件),作用于最后结果。沟通行为对成员间共识的达成和维持提供支持,计算机媒介沟通(CMC)为该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论证行为通过诸如投票系统或者匿名投诉的方式,对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评估,使团队在价值观念和规范上达成共识。战略行为通过影响组群行为来达到共同目标,例如对共享数据空间设置准入限制。在工作过程中,群件在上述社会行为中发挥功用。

(四)ICT应用和基础设施在全球虚拟组织中的地位

虽然组建GVTs能带来明显的收益,然而这些团队在沟通中却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具体而言,传统的交流机制将会消失或者遭至扭曲,有声的或者非语言的交流讯号也将被改变(Kayworth&Leidner,2001)。另外,由于团队成员分布在多个时区,后勤工作将更加繁杂;会议和行程的安排将非常困难,这使得GVT成员之间信任感的建立(Jarvenpaa、Knoll&Leidner,1998),以及由虚拟的团队协作所带来的孤独感与冷漠感的克服,成为了GVTs面临的又一难题(Kirkmanetal.,2002)。比较而言,虚拟团队的另外一个中心问题是互知(mutualknowledge)的建立(Cramton,2001)。与保持互知相联系的问题包括:交流失败和情景信息保存失败;团队成员间经常性的信息分配不均,这种不均给认识信息重要性和理解信息价值制造了困难。另外一些困难还包括:过程收益最大化和过程损耗最小化,以确保团队成员同时掌握技术上的和人际沟通的技巧,以及虚拟团队绩效的评估与确认(Kirmanetal.,2002)。在组织背景下,应用ICTs所带来的好处之一是产生更为强大的跨地域和跨组织边界的合作能力,不过在全球性组织中应用ICT却增加了团队协作的复杂性,并且可能对团队效能造成影响。

《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

第二篇: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

摘要:全球虚拟团队是一个分布在国际间的、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组群,该组群执行的是非例行的暂时性工作,组群依靠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在全球性组织中应用ICT却增加了团队协作的复杂性,并且可能对团队效能造成影响。,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关键词:信息和通讯技术;全球虚拟团队;跨国公司

(一)全球虚拟团队的兴起

信息和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多元文化的劳动力以及各种正在急剧变化着的、旨在提高员工参与性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使得现代的组织机构正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在这些新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中,最为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团队结构(teambased structure)的实施。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Davidow & Malone, 1992)就是新的有机组织结构方案的代表。虚拟组织的组成模块是虚拟团队(virtual teams)(Wong & Burton, 2000)。在跨国组织中,这些全球虚拟团队(global virtual teams, GVTs)的成员一般分散在世界各地(Lipnack & Stamps, 1997)。全球虚拟团队是一个分布在国际间的、为共同目标而工作的组群,该组群执行的是非例行的暂时性工作,组群依靠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

Gartner公司的研究表明,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参与到某种形式的远程电子工作中来(Solomon, 2001)。一项由McDonough、Kannn & Barczak(2001)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虚拟团队的应用正在迅速增加。现代组织对GVTs日益广泛的应用,为传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既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一个组织中实施团队结构,特别是建立GVTs,所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借助于GVTs,各组织可以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最佳的专业技能结合起来,而不必顾忌地理位置或者交通运输的限制,也不必考虑成本费用问题(Kirkman、Rosen, Gibson、Tesluk & Mcpherson, 2002)。这样,组织在应用GVTs的的同时就能接触到更多的技能,并且可以缩短开发时间。因此人们认为这些团队能提高组织绩效、增进平等交流、提高雇员的参与性。在研发部门,GVTs也被用于并行工程,后者有助于企业节省新产品的营销时间(Carletta、Anderson & McEwan, 2000;Bal & Foster, 2000;Bal & Gundry, 1999;May & Carter, 2001;May、Carter & Joyner, 2000;pawer & Sharifi, 1997)。

(二)ICT应用和基础设施在全球虚拟组织中的应用

许多西方学者已经研究讨论过ICT基础设施(ICT’s infrastructure)在GVTs中的作用(Malhotra et al., 2001;May & Carter, 2001;Suchan & Hayzak, 2001)。一般而言,GVTs在团队成员居住国家的限制下,以及技术基础设施能力制约下进行工作。Suchan & Hayzak(2001)强认为ICT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对于虚拟团队的成功与否极为关键。

系统的基础设施可以是一项像Lotus Notes那样的合作技术(Suchan & Hayzak, 2001),或者是一项像互联网笔记本项目库那种专门为团队开发的技术(Malhotra et al., 2001),或者是一个团队演示员(TEAM demonstrator)(May & Carter, 2001)。因此,对于任何特定的GVT来说,团队基础设施的性质决定了技术采用问题的重要性。当一个GVT依赖于标准的、已被广泛接受的技术时,技术采用问题就不再必要了。技术基础设施为GVT成员提供了多种沟通渠道,并制定了规范(Malhotra et al., 2001)。

(1)技术采用是许多全球虚拟团队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

技术采用(technology appropriation),也就是虚拟团队对技术的采纳和使用,是许多全球虚拟团队研究关心的主要问题。调适性结构化理论(DeSanctis & poole, 1994)也许是团体和组织背景下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采用理论。该模型在Majchrzak et al(2000)、Maznevski & Choduba(2000)以及Quareshi(1998;2000)的研究中随处可见。不过,他们的研究对上述理论进行了修正,或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改动,以描述虚拟团队对技术的采用。

技术采用模型的建立源于对一个成功的虚拟团队案例分析(Majchrzak et al., 2000b)。这个模型反映的是一种结构上的调整,在调整中,通过组群的技术应用,三种结构来源(技术、组群和组织环境)的结合过程从既存结构演变为突现结构。这种结合过程并不是完全线性的,而是牵涉到许多无法予以论证的事件,这往往使失调现象暂时有所增加。但是,在这种的情况下,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技术采用模型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通过采用过程和三种结构的失调,致使团队增加对技术的使用。随着时间的增长,团队将适度地使用技术,在项目过程中,使用水平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是却从未显示出一贯的增长趋势(Majchrzak et al., 2000)。这种理论融合了另外两个采用模型:一致性模型和调适性结构化理论(DeSanctis & poole, 1994)。而Qureshi(1998)认为存在三种类型的适应过程:技术适应、工作适应和社会适应。技术适应是关于技术使用方法学习的。工作适应涉及到各种组织所接受的各种规范和观念,这些组织与新的行为方式一起进入电子社会空间,而这些新的行为方式是伴随着相比FTF环境下更加正式的相互影响,以及政治色彩更弱的非正式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当价值观念、规范和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产生出来,并且人们学会了依此而行动,社会适应就产生了。

(2)媒体选择是全球虚拟团队应用ICT涉及的另外一个问题。

媒体选择(media selection)是GVT成员应用ICT的另一个问题。如pauleen & Yoong(2001)发现,电子邮件充当了虚拟团队的基础沟通方式,但是,为了方便起见,虚拟团队在更加非正式的沟通中使用聊天(ICQ)作为会话的一种方式。Suchan & Hayzak(2001)发现,声音邮件和Lotus数据库是团队用来进行沟通的主要技术。对视频会议的回避可以用缺少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来部分地予以解释,另外一部分的解释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团队成员感到“我们对彼此已经足够了解,以至于我们不再需要视频。当珍妮为某事而犹豫不决时,我没有必要看见她的脸”(Suchan & Hayzak, 2001)。媒体选择在这个团队中被视为是一项工作;因此,在每一天开始时都要制定媒体战略。Majchrzak et al.(2000a)对不同任务下的技术使用作了研究,他假设“当一个分散的虚拟团队在执行高度模糊的任务时,成员们将更多地使用个人媒体而不是CT媒体(CTbased Media);但是当任务模糊程度降低时,成员们却将更多地使用CT”(Majchrzak et al., 2000)。他们发现,就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对于比较含糊的工作,团队成员倾向于使用面对面媒体和电话,而对于比较常规性的工作,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同步合作技术。然而,团队成员显然也有能力适应模糊任务所需要的技术,如在他们工作的第一阶段,头脑风暴是在FTF会议中进行的,而以后却是通过使用合作技术来实现的。Robey et al.(2000)在一项对使用各种媒体(包括电话、声音邮件、传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和FTF会议)的虚拟团队的研究中,分析了虚拟团队内远程沟通媒体的选择,该研究并没有使用专用群件。媒体选择建立在紧急性强、个人偏好、文件管理以及使用便利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的选择并不相同。然而,FTF会议对团队成员的社会联系的影响更大。

Maznevski & Chudoba(2000)对媒体选择行为的观测与媒体丰富性理论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讯息特征和媒体选择之间的确切的一致性,这意味着社会环境在媒体选择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团队结构特征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这些结构特征是决定组群过程的结构因素。案例分析中的三个团队显示出的结构特征是:技术(可得性、丰富性、社会存在性、可接受性)、任务(必要的互相依赖性、复杂性)、组织(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群(所跨界限、成员经历、成员背景)。他们强调,任务的相互依赖性越高,可能发生的沟通事件就越多。另外,他们认为,由于讯息的复杂性增加了边界、文化、组织和所跨专业的数量,在跨越上述界限时,需要运用更加丰富的媒体。有一项实证研究涉及到64个团队,其重点在于技术对于团队绩效的影响(Barker, 2002)。四个团队使用不同的同步合作技术:仅文本(textonly)、仅音频(audioonly)、文本加视频(text with video)以及音频加视频(audio with video)。结果发现,文本组群和音频组群的任务完成质量不相上下,视频与音频的结合却提高了团队绩效。

(三)便于理解GVTs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ICT应用的理论

下面阐述以沟通和信息共享为目的的ICT应用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能更好地理解GVTs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团队成员间以沟通为目的的计算机使用的理论包括媒体丰富性理论(media richness theory)(Daft & Lengel 1986;Daft et al., 1987;Lengel & Daft, 1988)、社会影响理论(social influence theory)(Schmitz & Fulk, 1991)、社会存在理论(social presence theory)(Sproull & Keisler, 1986)以及社会行为理论(social action framework)(Ngwenyama & Lyytinen 1997)。Fulk & Boyd(1991)对个人和团体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沟通的理论作了研究。这些理论并不把ICTs看成是一种用于完成工作任务的任务技术,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沟通技术,这种技术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服务,并且是团队过程的一部分。因此,就像沟通一样,ICTs对于过程收益和过程损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团队效能也起着明显的作用。

(1)媒体丰富性理论

媒体丰富性理论认为,一个媒体传达的信息越多,沟通就将变得越丰富(Daft & Lengel 1986;Daft et al., 1987;Lengel & Daft, 1988)。该理论还认为,从本质上讲,媒体具有从最贫乏的到最丰富的等级性质:面对面、电话、书面的有特定对象的文件、无特定对象的文件(Daft & Lengel 1986;Daft et al., 1987;Lengel & Daft, 1988)。信息渠道容量受四个标准的影响:(1)同时处理多种信号的能力,包括实体存在、声音的感染力、肢体手势、语言、数字和图表符号;(2)建立双向沟通和接收即时反馈的能力;(3)建立个人焦点的能力;(4)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Daft & Lengel(1986)以及Daft et al.(1987)在传统媒体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这一理论,并且他们没有将ICTs包括进媒体渠道。但是,他们声称,运用相同的标准,根据渠道的丰富性,视频会议、电视会议以及电子邮件都是可替代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们在模糊沟通中偏好丰富型媒体,但是倾向于使用贫瘠型媒体来传达明确信息(Daft et al., 1987),不过一些实证研究的结果与这一理论却并不完全一致(Hollingshead et al., 1993;Ngwenyama & Lyytinen 1997;Suh, 1999)。

Hollingshead et al.(1993)修正了该理论框架,并且对任务-技术适配性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他们的任务技术适配性矩阵有两条轴:第一条代表任务类型;第二条代表媒体渠道类型。在媒体的信息丰富型和任务需求的信息丰富型之间存在多种类型。如果媒体对于眼下的任务来说过于丰富或者过于贫瘠,团体的效率就会降低。这一理论已经部分地经受了实证检验,但是修正后的媒体丰富性理论和任务适配性理论却并没有得到实证支持(Suh, 1999)。

媒体丰富性理论是个体层面上的理性选择行为的解释,但是一些实证研究结果与媒体丰富性理论却并不相符(Ngwenyama & Lyytinen 1997)。Lee(1994)认为,丰富性和贫瘠性并不是电子邮件媒体的内在属性。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并不赞同媒体丰富性理论,但是媒体丰富性理论还是为人们所广泛接受。

(2)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模型

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模型的提出,是为了纠正媒体丰富性理论的研究结果偏差(Schmitz & Fulk, 1991)。该模型认为,媒体观念部分是由社会形成,除渠道自身的特点以外,媒体渠道观念也影响着媒体选择。该理论预测,媒体选择将被个人偏好所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仍然被限制在在社会进程的一定范围之内。如媒体选择可能与团体或者组织的类型相一致,就可能被合作者的声明,以及组织和团队的技术使用标准所影响。因此,媒体选择可能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的决策,相反,要受到社会准则和进程的影响(Fulk & Boyd, 1991)。该模型将主要在特定的团队成员中间得到高度同质的应用,在各种团队中间也会得到多种不同的应用。新成员将被社会化,并适应团队的技术使用规范,这是社会化进程的一部分。

(3)社会存在理论

社会存在理论是对媒体丰富性理论进行扩展的又一理论。该理论认为,媒体传达视觉和非语言讯号的能力越强,个人的社会存在性就越高(Sproull & Keisler, 1986)。社会存在指的是在沟通事件中人们相互影响的真实性,它是个人对于沟通渠道的主观感受。根据每种渠道传达的社会存在性,各种沟通渠道联系成一个闭联集。这里,类似媒体丰富性理论,闭联集的一边是FTF,另外一边是书信。

Sproull & Keisler(1986)着重强调了情景线索的缺乏,尤其是在沟通过程中使用电子邮件的时候。社会存在性理论认为,电子媒介渠道相比传统的FTF和电话渠道来说更为狭窄。社会情景线索的缺乏、背景(自然环境)的缺乏以及非语言行为的缺乏将同时减少沟通的静态线索和动态线索。使用电子邮件时,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非个性化,更加以任务为导向。为了缓和这种非个性化特征,运用字符图释可以帮助表达感觉和感情,并且有助于增加动态线索。Sproull & Keisler(1986)还发现,减弱社会讯号对于沟通会起到一种解除管制的作用。确切地说,研究对象高估了它们的作用,也高估了它们所接受的信息的数量。减弱社会讯号带来的另外一个效应是地位平等化。不过,该研究中也出现了恣意行为(如欺骗、传达坏消息和违反社会传统等)。

(4)社会行为理论

社会行为理论是Ngwenyama & Lyytinen(1997)提出的,他们对群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群件所支持的四种行为;通过ICTs进行沟通仅仅是群件的应用之一。他们认为,在群件中存在下述四种社会行为:工具行为、沟通行为、论证行为以及战略行为。工具行为通过控制、操纵和改造实物造物(如在共享数据库中生成新的文件),作用于最后结果。沟通行为对成员间共识的达成和维持提供支持,计算机媒介沟通(CMC)为该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论证行为通过诸如投票系统或者匿名投诉的方式,对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评估,使团队在价值观念和规范上达成共识。战略行为通过影响组群行为来达到共同目标,例如对共享数据空间设置准入限制。在工作过程中,群件在上述社会行为中发挥功用。

(四)ICT应用和基础设施在全球虚拟组织中的地位

虽然组建GVTs能带来明显的收益,然而这些团队在沟通中却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具体而言,传统的交流机制将会消失或者遭至扭曲,有声的或者非语言的交流讯号也将被改变(Kayworth &Leidner, 2001)。另外,由于团队成员分布在多个时区,后勤工作将更加繁杂;会议和行程的安排将非常困难,这使得GVT成员之间信任感的建立(Jarvenpaa、Knoll & Leidner, 1998),以及由虚拟的团队协作所带来的孤独感与冷漠感的克服,成为了GVTs面临的又一难题(Kirkman et al., 2002)。比较而言,虚拟团队的另外一个中心问题是互知(mutual knowledge)的建立(Cramton, 2001)。与保持互知相联系的问题包括:交流失败和情景信息保存失败;团队成员间经常性的信息分配不均,这种不均给认识信息重要性和理解信息价值制造了困难。另外一些困难还包括:过程收益最大化和过程损耗最小化,以确保团队成员同时掌握技术上的和人际沟通的技巧,以及虚拟团队绩效的评估与确认(Kirman et al., 2002)。在组织背景下,应用ICTs所带来的好处之一是产生更为强大的跨地域和跨组织边界的合作能力,不过在全球性组织中应用ICT却增加了团队协作的复杂性,并且可能对团队效能造成影响。

第三篇:论创业团队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中地位和作用

论创业团队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中地位和作用

——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环宇创业团队为例

孟艳辉

周伟 曾晓宇

摘要:随着国家对大学生的大力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为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中脱颖而出,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应对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革,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以创业团队为载体将工程任务引入实际教学中,以达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的环宇创业团队为例,探讨了创业团队在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关键词:创业团队 课程改革 市场营销专业

随着市场营销环境的日益变化,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以知识体系为中心、注重理论的传授,忽略了服务企业的宗旨,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难以实现市场营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贴近社会需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以学生职业职业发展为主线,进行了以创业团队为载体的整体课程改革与实验。

一、创业团队的概念及环宇创业团队简介

(一)创业团队的概念

团队是指由一些具有共同目标和不同角色分工、技能互补的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创业团队就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和角色分工的创业者组成的团队,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的创业目标,共同为达成高品质的结果而努力工作。

(二)环宇创业团队简介

环宇创业团队是依托于齐工商贸有限公司,由营销专业、财会专业等多名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他们在公司日常运营中参与公司的策划、管理工作。创业团队的成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互补性。他们不但要完成一定的利润指标,还要辅助专业教师完成各种教学任务的实施与管理。

(三)创业团队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是以社情为依据、学情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和完整的学校文化,具有动态性、对话性、情境性、生长性的特征。创业团队与教学团队相同,都可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组织载体。

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由“从理论到实践”向“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程化”的方向转变,以职业领域和项目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无论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还是课程的改革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业团队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一)创业团队是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

市场营销专业成立创业团队,让所有团队成员都有机会成为项目负责人、电话营销人员、柜台推销人员、会议营销人员、业务人员。在创业团队成立初期,可初步依据上述几个岗位进行课程整合,在课程之外开设实践学时较大的的课程,由学生拉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定的岗位上实践。

(二)创业团队促进教师教学与教辅水平的提高

为把学生培养成“懂管理、善经营”和高技能的营销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成立的环宇创业团队以专业公司为依托,拉项目、促教学、谋发展。教师在创业团队的管理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以开发校本教材、创业计划书和销售手册为课程改革的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工程任务开发与实施的引导者,校本教材、创业计划书及销售手册编写的指导者,课程的建设者。在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青逐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与教辅水平、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责任感。

(三)促使创业实践纳入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国向产业链中高端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营销人才,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机制、师资、管理和教学环节的种种问题,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偏向于教、学、做分离,使得学生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因此,难以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创业团队的成立,可实现“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程化”的转变。为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齐工程市场营销专业以创业团队为依托,对外承揽销售、调研、策划等具体的工程任务后,专业教师将任务分解,下发工程任务单,结合课程开展的学科与进度编写《工程项目指导书》,实现“工程任务课程化”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创业团队承揽的工程任务促使教师将学生的创业实践与课程改革结合到一起,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小结

综上所述,创业团队是“工程任务课程化”和“教学任务工程化”的有效载体。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所有专业搭建平台,倡导“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建设一个会所,创一个品牌”。环宇创业团队正是依托于齐工商贸有限公司才能对外承揽大量的工程任务,为培养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提供大量的机会。也正是有了创业团队,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才能在分科课程之间进行即时性的整合与调整,最终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的学习氛围。[1] 赵玲.工程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J],2012.3 [2] 张承龙.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经营管理者,2008.12 作者简介:孟艳辉、1983年3月、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讲师、市场营销,高等教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依托“创业型学习团队”创新民办创业型大学教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GJZ201301067

第四篇:论现代光影技术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现代光影技术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作者:普元红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林业发展滞后的国家,未来的植树造林主要靠,人工来实现,走经济林的道路。当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植树技术,导致树木经济效益低,也影响了农民植树的积极性。现代光影技术的发展为林业科技的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农技推广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光影技术;林业科技;推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平原少、山地多,适合种植经济林木的地区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大部分农民是盲目种植或者依存传统的一些落后的技术,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其明显的劣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光影技术逐步走进了我们生活,并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会议宣传等场合。

一、现代光影技术的优势

现代光影技术包括电脑多媒体、投影、摄像技术等,这些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为一体,并能进行加工处理。它具有多种优势。

1、光影技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对比与传统的培训方式,光影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得培训更加精彩、生动,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尤其对于一些落后山区的林农来说,这种技术以及这种技术展示的方式会对他们形成强力性吸引力。从而能吸引很多林农来进行培训学习。

2、现代光影技术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传统的培训无外乎这样几种:技术人员到林问现场讲解,这样的方式直接解决问题,但是缺少系统性与普遍性。一种是讲座,纯粹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没有吸引力,尤其对于农民来讲是难以接受这种几个小时的枯燥讲解的,而且其中一些费解的原理无法直观地表示出来,林农不理解。而现代光影技术能综合处理多种形式的媒体,能处理数字、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信息,使得培训的展示方式极富直观性,非常逼真地模仿了实际操作的现场,而且还具有现场手工难以达到的效果。如:核桃常见病虫害的生长过程演示等。

3、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机对话的功能,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而是可以主动地选择性学习。例如现代光影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用户可以向系统提出查询,由系统做出回应,解决林农想处理的问题。这样,在自主学习引导下的学习,可增加林农对信息的注意力,延长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时间。同时,还减少培训人员的负担,引导农民走向自主培训的道路。

4、具有集成性、大容量特点。现代光影技术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通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系统等,把声音、图片、视频、颜色等等结合起来,具有集成性的特点,使得展示更加富有冲击力,增强感官刺激的效应。

二、光影技术在林业技术推广领域的途径

1、录像光盘播放系统

这是光影技术中最简单、最基础、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手段。通过投影可以播放当前拥有量非常大的林业科技知识光盘。

2、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

专家无法到每一个林农家里去实地咨询,林农也无法都到专家处去诊断问题。软件工程师开发出来的电脑专家咨询系统软件,可以完成与专家水平相当的咨询工作,为林农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咨询服务。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针对不同的林木种类,不同的生长环节,不同的病虫害防治,建立三到四级的子系统内容,让林农通过知识检索,获得专家的建议。例如:核桃栽培、竹子培育等专家系统等。

3、林业问题诊断系统

对于林农来讲,每一个问题都请技术人员上门成本太大,效率不高。我们可以在特定地点放置计算机,安装问题诊断系统,就像windows帮助系统一样。让林农输入关键词,自主寻找自己在林业种植中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一些常见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予以解决。如:核桃的病虫害类型及其用药指南等。

4、实用林业技术教学系统

对于集中进行的林业技术推广教学来说,传统的讲解模式往往效果不佳。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的CAI课件和光盘能将课程内容系统化、形象化,能降低知识难度,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可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现在这样的教学光盘很多,例如:果树修剪多媒CAI课件、《园林树木学》CAI课件等。

5、林业技术推广网站

近年来,各类科技推广专业网站不断涌现,地方林业科技部门可以根据地方林业种植的特色,建立自己的科技推广网站。

三、在运用光影技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1、要进行光影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一些地区的农民对基本的DVD播放等知识都欠缺,甚至连光盘中的普通话都听不懂。所以,技术培训应该立足于新生代的农民群体,逐步引导其掌握新的光影使用知识。可以适当加强这些方面的知识引导与宣传。

2、要立足当地实际使用光影技术

有的技术如一些计算机交互系统等,如果缺少网络的支持,缺少农民一定的电脑知识为背景,这样的系统是排不上用途的,所以一定要根据农民及地域特点,采用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3、要发挥林农在学习中的自主作用

当前,林业科技人员人数少,农民居住分散,进行个别指导以及集中指导的难度较大。所以这些光影技术的使用,除了要采取一定的集中方式以外,主要要靠农民进行自主学习。林业技术部门主要是要提供学习的平台,如:软件、光盘、网站等。

第五篇:团队合作在企业中的作用 浅谈团队合作在企业中的作用(定稿)

团队合作在企业中的作用

浅谈团队合作在企业中的作用

【摘要】团队合作是职工主体地位的一种整体体现,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态度。积极的团队合作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和协作精神,为团队设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搭建高效企业的管理组织。

【关键词】 团队合作

主人翁

协作

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丰田公司开始把团队合作引入治理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诺基亚、通用电气、惠普、波音、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等许多知名企业都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把团队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团队合作?企业为什么如此重视团队合作呢?我们又该怎样去培养团队合作呢?

团队是指企业的某项关联工作而使各成员联合起来,在行为上彼此影响、交互作用,在心理上能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并有彼此相互归属感受和工作精神的集团。团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团队,它存在于企业中,因工作关系而关联起来,同时又超乎于个人、领导和组织之外。团队合作就是企业中各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真诚合作,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 团队合作是职工主体地位的一种整体体现,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态度。团队合作为企业职工的一种基本意识,意味着职工对于本部门,对本企业职工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意味着职工将自己命运与群体命运紧密相联,与群体同兴衰、共荣辱的自我选择;意味着职工主动与群体内部其他成员的协同,共同创造团结和谐气氛的自觉意向;意味着职工愿意为群体的目标努力奋斗,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的战斗精神。

在当今社会里,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他所能实现的仅仅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个小部分。就拿一个中型企业来说,简单的分一下就可分成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部门,如行政部、开发部、业务部、生产部、后勤部、财务部等,而每个部门又由不同的个体所组成,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正因为企业的分工如此之细,所以它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必须紧密的合作,任何一个环节、工序出现了差错,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可能是次品。在做业务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可能会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各成员之间发扬群策能力、相互帮助的团体精神了,由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从企业文化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共同的信念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组织管理的总和,即从企业的价值观入手,构建一种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全体意识。企业文化溯本追源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使命,它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更以企业员工的身体力行为根本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一家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体系是效率公平,则必定以团队协作为企业“动力系统”,每一个团队在这种特定选择中,彼此的最佳选择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团队合作能使团队每个成员的行为能够集聚团队的整体优势,形成合力,解决问题,向企业目标迈进,更快更好的完成团队目标,其结果是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使团队的每一个员工都有好的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念,通过构建使市场净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体系能完整有效的运用,同时团队也就有一定的精神武装。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讲究的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其本事仍然是合作均衡和纳什均衡的问题。如果员工以合作协同的团队为单位,成员会在假定其他成员的特定能力、时间和劳动量及利益分配收获的情况下的工作态度、道德水准和努力程度。如果一成员认为其他成员在同样岗位上选择职责过多,劳动强度过大,而利益收获不足的认识,那么该成员也会选择同样的看法和认识,最终会导致职责缺失,管理漏洞和工作缺位而妨害团队优势的形成甚至团队目标的完成;相反如果某成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职责,而且在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给团队其他岗位或人员以有益的帮助或指导,而且不以利益获得

为前提的认识选择,则该成员也会做出类似选择,其结果所有团队成员会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尽职尽责,分工协作,实现团队优势最大化。

员工的团队精神是企业的无价之宝。它所迸发的巨大力量是企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既然团队合作这么重要,那么,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培养这种精神呢?

第一,要培养企业成员的主人翁精神。要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结合,因为个人的利益来源于企业的利益,只有企业的利益得到维护,自己的利益才能有可能保障。多为企业创造财富,就等于间接的为自己创造财富,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只有从这样的角度看,你的工作才会有动力、冲劲,而不会把分配的工作当成是任务和苦差事。第二,要培养企业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任何人都不可能是独行侠,要学会积极与人沟通,凡事采取与人合作的态度。正因为我们的分工精细,每个人的工作才有所不同。所以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和其他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同成员之间有所接触,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和操作都会有所不同,而不同的个人,其性格、处世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如果对这些不熟悉,那我们工作起来就可能处处阻滞,无法顺畅快捷的把事情办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平时要尽量多了解、熟悉其他部门,其他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和工作中还必须多做些沟通交流,抱着合作的态度,多理解别人的苦衷,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

第三,要设计团队共同目标。要吸引住现代员工的心智,就需要追求者更伟大的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推动力,让团队成员觉得为它贡献力量。共同目标一旦被团队所接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目标可以使个体提高绩效水平,使群体布满活力,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从而有助于团队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努力实现预期目标上。企业的高远目标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安稳的氛围和动力框架,以使员工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第四,要有高校灵活的企业组织。企业内部要有良好的组织治理制度,不要设置复杂的组织结构。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治理层次,产生授权感,使成员不会产生等级差别感觉。把权力交给员工的结果,是公司获得了员工忠诚,人们对工作有了新的热情,也愿意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能使员工协同工作,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企业绩效。而在我国,通常企业规模越大,组织结构就越复杂,官僚作风也越突出。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大部分企业仍然采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组织结果,极大的束缚了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因此,对我国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打破不合理的部门设置,建立高效灵活的团队组织,通过培养企业内部的团队精神,来凝聚团队成员,实现企业目标。

综上所述,崇尚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企业稳步发展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国家发展强大需要民族团结。企业也一样,企业要稳步发展必需有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员工的力量,发掘企业员工的最大潜能,才能保障企业稳步发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当团队合作是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简而言之,团队合作就是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不懈奋斗到底的合作精神。我们出租车分公司的领导经常强调和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公司领导班子

就是我们全体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他们之间不仅相互协助,相互支持,而且领导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分工合作,努力奋斗,使工作做得忙而不乱。

今年以来,除了日常工作外,117台车翻新,234位驾驶员续签合同,从创文工作的市检、省检、到国检,从“三打两建”到行风评比等等,工作繁锁、量大,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员工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工作,有的同志一天工作了十五、六个小时也毫无怨言,一呼百应,体现出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各项工顺利地完成,在行业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每当遇到困难时,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分担。我们在基层一线工作,天天面对的是素质不高的出租车驾驶员,有的驾驶员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以不合常理的强硬手段与我们管理人员对着干,无理取闹,甚至漫骂、动手打人;但是,我们管理人员既没有毫无原则地迁就,也没有以暴制暴地来应付,更没有单独一人去应对;而是一个分队、一个车队、甚至公司领导出面,团结各部门,带领全体员工依照公司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耐心、细致地做好驾驶员教育工作,以理服人,感化驾驶员。这样,也有力地震慑了个别想以不法手段获取利益的驾驶员。

我们深刻体会到,团结不只是一个口号、一篇文章、一首诗......;团结是同事之间改善关系的一种手段,更是我们工作能力提升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一个集体必须要团结协作才能存在,一个企业要稳步发展,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让团队精神在企业中发挥作用(2001年08月09日 17:03)

现代的管理制度中,“团队(Workteam)”建设常常被人们当作一个典型的、无可替代 的管理模式,因为它代表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是工业经济时代的线性分级制向新经济时代 的环形结构转变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都需要团队建设来完成,如果在一项工作中,个人的贡献最具价值,比如走访客户的维修工程师,就无需过于强调团队的作用,相反,在

一个个人贡献的价值相对较弱的工作中,特别需要强调团队的作用,团队表现的价值高于一

切。

团队的特征 大多数企业的高层都提倡团队工作,但团队并不是指任何在一起工作 的集团、行动小组,团队是一些才能互补、密切合作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目标而奉献的少数

人员的集合。因此它有这样的特征: 1. 核心是共同奉献 没有共同奉献的原则,团队就不成为团队,只是松散的个人集合。对于团队来说,个人的奉献微不足道,团队的奉献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个人来说,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是为了团队的奉献能够最大化。

. 工作的目标明确 每个团队的成员都必然信奉同一个目标,否则共同奉献将是空中楼

阁,无法实现。同时共同的目标,才能使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各司其职,获得明确的

工作目

标和方向,而工作的目标,也是考核团队价值的核心标准。如果一个团队不能确定一个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或者具体工作目标和整体目标毫无关系,那么整个团队成员会因此变得

困惑、涣散、表现平3. 凝聚力强 团队有着明确的分工和紧密的协作,每个团队的成员都必然将团队的工 作目标放在首位,团队的荣誉作为个人的荣誉,因此,团队将比传统的线性层级结构更能将

员工团结在企业周围。

4. 以企业组织为中心 在高效率和高产出的企业中,团队将成为主要的工作单位。但是

并不意味着团队将取代个人努力或是正规的企业层级结构和体系。相反,团队将加强现有的企

业结构,在层级结构限制了发挥最佳功效的地方,团队都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团队的构成将是以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为核心,依照原有的组织结构推进工作。5. 团队成员的专业性 每个团队都需要每个成员具有明确的分工,而在完成具体工作目

标的过程中,需要多种专业人才的相互配合和协作。比如,建立医生诊断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当然需要计算机的专业人才,并在医生的协助下才能完 团队的组织智商 在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信息时代,所有的经理人明显地感觉到时钟越

走越快,太多的信息令人无暇顾及。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光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是不够的,企

业还必须具备飞快的决策速度,但同时,也不能因为快速而牺牲决策的质量,因此,组织智商

这个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人的智商不同,人的智商是难以提高的,但是团队的智商是可以

通过实践来提高的,并以此改善经营的业绩

在组织智商低下的企业中,决策都由高层经理作出,尽管他们并不是最了解当前问题的人

。高组织智商的企业将决策权下放给拥有信息的人员,信息和决策权是一致的,并不分离,因

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团队是整个企业的运转核心,因此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让团队能够具备相应的决策权相当重要。团队不仅需要识别问题的性质、评估各种可选择的方案及参与方式,还要就采取行动的最佳方式以及应该如何行动作出决策。

团队建设 团队无疑是现代企业需要采取的一种组织手段,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率的团队是

每一个企业经营者关心的话题。建设团队大致需要几个步骤:

1. 理顺公司的业务流程 每一个或几个关键流程可以组建一个团队,同时要定义出团队

中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以及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和标准。

2. 建立起团队内部信息沟通的方法和标准 团队内部分工不同,在工作中需要相互协作,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没有歧义的沟通方式和标准,从而建立良好沟通的团队,这是

高效率团队的基础3. 每个员工都要了解团队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了解团队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依据团队的

要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才能使团队具有战斗力,才能够发挥团队的价值,否则团队只能是

一个空壳。4. 建设一个高质量的高层管理团队 高质量的高层管理团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高层管理

者都是高手,许多企业喜欢强手林立的高层管理队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优秀的团队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真正的高质量高层管理团队,在工作中将企业的目标和行动的目标完

全统一起来,其核心因素是行为的协调和统一。

小 结

1. 在你的企业中,是否有明确的团队概念? 2在你的公司中,有无明确的团队建设?

3. 在你的公司中,团队的运转效率如何,作用怎样? 经销案例

团队的作用

在许多企业的招聘说明中,都会强调应聘人需要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团队的建设已然成为一

个企业在建立,发展过程中必然选择的一种组织模式。事实上也是这样,举例来说,经销商的日常

工作也是多个环节构成的,比如商务人员和厂家及上级分销商沟通;销售人员和客户沟通;库管人

员与商务人员、销售人员沟建立团队的基础是团队中的成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他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团队的成员一般来说是企

业的骨干力量,甚至直接是企业经营的管理者和参与

州华粤电脑公司是一个讲究团队协作的Acer代理商,华粤的核心团队是中层部门经理构成的,总经理罗理彬是这个团队的最高协调人,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着明确的分工,比如销售经

理负责公司的销售业务的发展,商务经理负责与Acer广州分公司协调,以及与当地代理商之间的合

作,客服经理负责完成客户服务方面的工作,而罗理彬的任务是走访客户,了解客户

对公司的需求

和看法,以及作为总协调人,协调各个部门和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决策。这是一个小而精炼的团队,也是一个高效率的团队,每天下班,这个团队总是要集体开一个短会,讨论当天的工作,以及每项

工作的进展,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楚各个协作部门的工作状况,清楚第二天的工作重点。在华

粤电脑公司中,这个团队总是下班后最后一批离开公司的员工,有时候经?br>

影嗟酵砩?0点以

后,但是这个团队的成员从来没有任何的抱怨,相反,加班都是自愿和积极的行为,这个团队的凝

聚力非同一般不仅华粤在采用团队模式中取得了成功,尝到了甜头,大多数经销商经营状况较好的公司也都

是这样的模式。广州的力之新是某企业集团下属的一家公司,该集团涉及业务广泛,作为主要负责

人的陈震寰负责整个公司在行业客户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在整个集团的管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权

利都很大,具有较高的决策权,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内,具有绝对的决策权,用广州人喜欢的说法,称这些人是“操盘手”。陈震寰就是行业客户市场的“操盘手”。他可以决定在行业市场的发展方

向和操作方法,它可以调配相应的资源来支持行业市场的开拓,而集团的总裁作为总协调人,不断

地给这些“操盘手”提供操作的舞台,协调他们在这个舞台中的表演。团队并不是在一起办公的一

些人,每个“操盘手”都在自己的专长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甚至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总裁不

定时地召集大家开会,会议的目的是协调各个“操盘手”的工作,各个“操盘手”能够了解其他领

域的状况,思考怎样借用其他的资源,同时了解到整个集团的变化和发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下载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虚拟团队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执行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在合资企业,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的战略得以实现,战术得到有效的实施的关键。企业的各个组织(团......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提升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经营、生产环境,实施有效的管理,......

    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唐河一高 李静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普及化,本文通过对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实践考察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多媒......

    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电教媒体创建逼真的英语语言交际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提供和创设直观的语言交际环境。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以课......

    论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目录引言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论团委在企业中的作用

    论团委在企业中的作用 摘要:团委的工作是企业工作中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团委的组织和工作如何,直接影响了团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经济文化建设......

    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柯坪县民政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及贯彻落实两个“《决定》”实施意见后,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

    论网络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论网络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内容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逐渐增多,位置日益突显,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发表言论的一个重要渠道,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