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时间:2019-05-15 14:5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第一篇:“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

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达的未来中国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应试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这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教研室从1999年9月开始进行了“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对推动我县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教学效率、教学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模式。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必须着眼于人的整体统一发展,而非片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教学相长,而非彼此消损。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必须把教学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多年来,基础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成了教师的仆人、知识的奴隶。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法单一,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手脚被束缚、头脑被禁锢,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效率不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发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二、“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在现代化教学中,通常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还应增加“教学环境”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简单组合,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谐振”,体现了“双主”教学的思想,即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导”是指“主导”即教师,“学”是指“主体”即学生,“谐振”是指教学双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与学生的心理需求、思维规律合拍、协调,形成共振,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探索”是主体的“主动探索”,“发展”是“主体”的“发展”。发展只有在学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必须是学生主动去追求的,主动去获得的。只有在不断地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三、“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之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国内外教学模式研究的共同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寻求如何落实这种主体地位的操作上的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发展具备一定条件。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理性思维能力等为制约条件。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正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于参与各项活动这种更直观、更具体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他们体会自身的主体地位及意义。只有这样,教学双方才能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并促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或学习欲望)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从而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双主”,提高效率。

理论依据之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过程,建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与参与行为看作既有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条主线,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面,即重点研究学生参与行为的特点和规律,进而研究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行为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其二,影响认知的各种因素。教学中的认知过程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主要的影响因素有4个:行为、情感、知识基础和环境。四个因素之间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创设外部环境(即教学步骤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行为来激活内因(学习情感),实现认知过程中的最大效能。

四、“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本着“以学为本,因学施教,尊重人格,启发自信,激励成功”的原则,在教学实践贯彻如下策略。

策略一:融洽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听从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促使教学质量提高;不良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均会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使师生关系融洽,必须做到:

1.正确认识教师威性。

教师的“威性”、“威严”、“权威”三者并非一回事。教师的威性是学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即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依赖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威性应该体现在有渊博的知识、有巧妙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威严”是教师做出一付“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是教师的心理状态。它使学生产生惧怕之情,敬而远之。教师的“权威”是教师可以组织指挥、安排学生的学习,可以批评、训斥学生的权力。它使学生被动地服从教师。如果误认为教师的“威严”、“权威”就是教师的“威性”,那就 难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威严”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的“权威”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之,若正确理解了“教师威性”的概念,就会自觉地与学生融洽感情,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尽量满足合理需要。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如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的结构与层次。对学生的合理需要,马上能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应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并做好解释工作;对不合理的需要,应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可融洽师生感情。

3.真心诚意热爱学生。

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关心、理解、体贴、尊重、信任学生,学生便尊敬、依赖、喜欢老师,从而融洽了师生感情。这样,不仅能培养、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喜欢学习老师所教的学科,而且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听从老师的教导,服从老师的安排与指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热爱学生方面,尤其要“厚爱”、“偏爱”差生。要坚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用“显微镜”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培养其自尊心、上进心;要为差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乘“喜悦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要用行为改变术消除差生的“惧书症”,即只要学生接近书本就表扬或奖励;只要读书就表扬或奖励;只要成绩有进步就表扬或奖励。

策略二:强化主体。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要求是:第一,平等的关系。从人与人的最本质的人际关系——人格关系上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二,民主的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乃至整个学校生活过程之中,营造民主、温暖、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愉悦、主动、积极地参与投入教学活动。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具体要求是:第一,引发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重要的是如何持久地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持续地给予强化,不断地满足需要,以增强学生由于过程的消耗而可能逐渐降低的学习兴趣、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两种兴趣,即参与的兴趣和认知的兴趣。并使两者相互促进,不断递进上升。其中,应更多地利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层次,去影响促进其认知兴趣的提高。

第二,点拨恰当。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十分重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学法指导的过程同样也是让学生学会参与、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它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应是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与学生主动尝试、积极参与训练相结合。

3.强化反馈,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具体要求是:第一,理智地热爱。教育是教学生具有理性,对教师的理性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教育也是教学生如何为人如何生活,教师也应是充满爱的感情的人。在教师身上,要求两者和谐统一,取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做到爱而有方,严而有度。第二,及时地激励。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积极性,操作上的主要抓手是激励反馈。重要的在于如何把握激励反馈。“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对此有3个要求。一是既要对学生的认知结果进行反馈,又要对其参与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二是既要有评价性反馈,又要有调整性反馈。前者旨在肯定或矫正学生的认知和参与;后者旨在补充、完善学生的认知和参与。三是反馈,可有3种方式:教师反馈,学生交流中的反馈,学生自我反馈。3种方式应交替进行。

.策略三:鼓励参与。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具体要求是:第一,为每个个体提供成功的机会。在“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中,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参与,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成功的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有效投入学习的根本动因。学生的学习成功是一个多次完成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阶段性自我调整,重新自我激发内部动力。而自我功效感的获得,是这种自我调整、自我激发的良性手段。自我功效感即对自己学习成功的体验和肯定。而这又有赖于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现自己成功的机会,并体验这种成功所带来的教师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肯定,从而强化积极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第二,形成持久活跃的群体参与氛围,是增强个体参与意识的良好环境动因。长期处于具有积极参与习惯和传统的群体之中的个体,自然会形成较之其它群体之中的个体更强的参与意识。

2.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具休要求是:第一,面向全体。自觉而非盲目的参与,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每个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因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出发点和标准是不同的。所谓面向全体,是面向存在诸多差异的个体所组成的全体。“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要重视两种学生的参与,一是性格内向的,二是成绩特别差的。他们是最易成为“局外人”的一部分学生。如果长期使他们充当旁观者,不能与其他同学协同共鸣,则与“双主”教学宗旨是相违背的。第二,设置坡度。这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由其自主选择合适台阶的阶梯。阶梯构筑的特点,基于教师对学生特别的了解。它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是教师应予随时调整变化的。

五、“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目标导学

问题探究

交流归纳

反馈迁移

步骤一:目标导学。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这样学生就有义务感、责任感,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完成课前散发的导学提纲的情况来制定。制定的学习目标要适当,以学生通过最大努力即能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为宜,这样利于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在“目标→成功→新目标”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学习动机。

在课堂学习目标确定后,教师接着就创设情境,诱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个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则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导”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

步骤二:问题探究。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当老师和学生共同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下一个环节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中应注意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计划、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教师的学法指导一般分两部分进行:其一是利用媒体将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展示给学生,包括学什么(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怎么学(或读书、或讨论、或做题、或搜集资料,以及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等等)、学习时间(即多长时间完成任务)。其二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巡回进行个别指导,并适时调整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这样,既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恰当调控,也就是“双主”教学的思想。

步骤三:交流归纳。

这一步骤分两步走。首先是课堂交流。课堂交流包括“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以及“生——机”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为了检验学习成果,从而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教师适时组织课堂交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学习成果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全体同学,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质疑、评判,进而完成对学习成果的修改、完善,并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全班同学共同认可的学习成果。

其次是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果,形成学科能力。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才艺(书法、演讲)”展示的过程。因此,教师尽可能在课上少讲甚至不讲,而把全部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上。有人提出课堂教学“二八率”的理论,指出80%的学生对80%的教学内容能够通过自学解决,教师要集中精力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20%的问题。看来,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做到少讲、精讲,完全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步骤四:反馈迁移。

及时地反馈强化,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这一步骤要完成两项任务:其一是完成课堂作业,以体现减轻学习负担,从而实现学习任务“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以利于下一步教学任务的完成。其二是进行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锻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是否理想,不在于实施模式时的局部操作和个别方法运用得如何,而取决于对这一教学模式核心思想的完整把握,以及在操作中的一以贯之的全面彻底的体现。可以肯定,运用“目标导学——问题探究——交流归纳——反馈迁移”这四大环节构成的“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促进我县课堂教学创新创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进而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指南》

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是指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该模式的流程环节是:第一环节:形成问题——第二环节:自主学习——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第四环节:展示交流——第五环节:总结梳理——第六环节:巩固升华

认识:我校的“学悟展验双螺旋发展”学习模式也属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2.山西省“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步骤: 第一步是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新模式。第二步是中级阶段:主要任务是优化模式 第三步是高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去除模式

第四步是发展阶段:改革从课堂到学校教育的全部 认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处于第二阶段 3.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需要不断地创新?

不要在模式翻新方面做文章,重要的是在模式内涵的提高、模式中每一个环节执行力的提高。在该模式下学习导航(学道或学案)的形式要追求简洁、形式稳定。认识:明确了我校当前生本工程推进的方向

4.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这一模式时会出现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虚增、简单重复” 认识:目前我们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也恰是如此 5.这种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哪些变化?

这一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应该走向信息化和个性化。即基于网络和课堂双平台的学生学习环境和努力创造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认识:需要进一步保障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多元化。开全开足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等。6.成功教学模式案例及优秀做点汇总: 泽州一中:

学道导学——自主学习——学道点评——学簇展示——学室展示——评价反馈——小结检测

认识:

(1)自主课后和展示课后对学道(学案)点评和检查:是了解学情、合理设计展示、进行知识落实、督促学生提高展示课听课效率等的有力有效的做法。

(2)学簇(小组)展示能使全员参与、能聚焦出每个小组的展示重点,是避免“内容虚增、简单重复”的重要做法。

(3)评价反馈,对学生实行“积分晋级制度”是持续性保持学生合作探究热情和展示热情的根本做法。

(4)当堂小结、检测,是化整为零地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巩固的有效做法,也逆向地起到了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展示倾听效率的作用。

(5)学簇展示的有效管理:D生展示A题,C生展示B题,B生展示C题,A生展示D题,保证全员参与、人人收获,使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新绛中学“1324”教学模式:

“1”指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2”指两种课堂:自主课和展示课

“3”指三大前提: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延长学习时间,不牺牲应开课程

“4”指四个环节:集体编写学案,自主合作交流,展示互动感悟,归纳反思提升 重要做点:(1)验收学习报告

(2)展示课上对学生的要求:不在自主课上提出问题就在展示课上解决问题。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指“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每种课型均设置“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三个工具”即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怀仁一中“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五”课堂教学模式概括为:目标引领“三步骤”,学案导学“三功能”,学习行为“五体验” 目标引领三步骤:出示学习目标、围绕目标教学、当堂目标检测

学案导学三功能:导读、导思、导练

学习行为五体验:学生自己观察、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自己表述、学生自己总结 “三三五”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上节课解读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课前学生自主——课上小组讨论解决组内问题——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并解决组间质疑问题——当堂检测——课上老师点评——课上解读下节课学习目标,指导下节自主学习。重要做点:

目标引领三步骤,解读学习目标能使学生自主的任务更加明确,能使老师的展示设计重点更加突出,能使小结、练习检测针对性更强。其实质就是整个学习的过程目标化,学生在预习时了解目标,在自主学习时结合目标,在合作研讨时要抓住重点目标,在展示讲解时要突破难点目标,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目标达成的过程。

衡水中学“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点:(1)优化学案设计:

目标具体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过程目标化、问题知识化(2)细化教学过程:

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讲解

六个学会:展示讲解时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九让原则:实验让学生做、情境让学生想、图形让学生画、问题让学生题、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辩、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 7.学习导航(学案):

(1)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教案化、作业化、共性化

(2)类型:比如理科可以分为概念课、定理课、习题课、实验课、小结课等;语文课:阅读课、复习课、作文导学课等

(3)量和难度的把握:量以一课时学生能学完为宜;难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基础知识为主,顾及大多数学生,最好分层优化任务。

6(4)学习目标的确定需要注意的问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分解,依据学生认知基础和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既不能不到位,又不能要求过高。(5)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如何体现?

第一要使用合适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第二要细化到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第三要量化(6)学习导航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知识问题化、创作化原则、学科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整合化原则、个性化原则(7)学习导航中问题的设计原则:

学科本源性原则:即问题设计要围绕核心知识和知识的核心,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

最近发展区原则:问题应该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把握好“度”达到“挑一挑摘桃子”的效果。

启发性原则:问题设计应该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任务驱动性原则:为题设计要体现任务驱动性,能促进学生主动的、自动化的思考,要“大器”不要太琐碎,以免形成学生对老师“亦步亦趋”的依赖。

关联性原则:问题串之间有内在的逻辑线索将之串联,这个线索就是:学科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科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

引申性原则:完成问题之后要有提炼、概括、引申及发簪,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学科思想的点拨。目标引领性原则

(8)学习导航中问题的分类:

预设的问题、生成的问题、再现性问题、探究性问题、主线问题、辅助问题(9)学生在使用学习导航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课堂探究占用时间过长,导致巩固提升时间不够;学社工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解决。

解决办法:把握合作交流和展示讲解的时间、内容,对学生进行关于讨论的指导:合作交流时只讨论不会的或有歧义的问题;展示讲解时,小组合作交流后已掌握的不展示,只展示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生成的问题小组内能解决的不必提出,只解决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8.自主学习:

8(1)概念: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习导航的引领下,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析、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或途径来获取新知识,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2)特征:

学生实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学习的开放性 学习的合作性 学习的创造性(3)形式:

课内自主学习:一般包括自足性阅读、自主性理解、自主性训练(作业)、自主性评价

课外自主学习:自主性实验;到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等处搜索查找资料;走出校园到街道、社区、工厂、农村等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进行调查访问,开展实践活动。(4)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学习任务是如何确定的?

第一层次:是教师在备课中,根据对应科目的《课程标准》要求、班级学生的学习习近平均水平、教材内容、教学用书中的相关建议等制定出相应的完成课题学习需要的课时数和每个课时中具体对应的学习9 目标、学习内容、相关一些学习方法、技巧的建议,对课题进行“课题解读”。并且教师作一定量的试题解析,以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最后完成学习导航的设计,并且将以上内容明确体现出来。第二层次:在发放学习导航后教师应对学生研读文本提出具体要求,对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包括学习目标的解读和具体问题的分层,以及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

第三层次: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则要借助于各种学习工具、图书阅览室、网络等各种渠道,认真完成学习导航设定的问题及相关联系,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对所学内容的框架式理解。(5)学生怎样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带着目标,自读课本;研读目标,解决问题;检测目标,完成练习;再生目标,探究合作(6)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做什么?

创设学习环境;指导学习活动;巡视发现问题,进行个性指导;梳理共性问题。(7)自主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要自己独立思考;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来解决;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请教老师帮助解决。(8)学生自主学习时仅限于对教材的理解,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给予怎样的引导和帮助?

第一,在学习导航编制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第二,指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文本和学习导航,进而找到学习中的疑惑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三,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第四,鼓励学生及时记录困惑问题,敢于提出和交流问题

第五,建立激励机制,对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适时、公开的鼓励(9)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哪些好的方法和习惯?

专心阅读文本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细节习惯养成。(10)学生自主学到的知识浅,但高考的考试难度却增加,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

第一,要在学习导航编制上下功夫。学习导航中既要有知识巩固方面的简单、浅层次的问题,也要有知识拓展,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

第二,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和理解教材,在展示环节中可以适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第三,布置一定量的配套练习题进行巩固,特别是要选取一些典型习题对学生惊醒清华训练,达到熟能生巧。

第四,通过对学和群学进一步提升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第五,加强方法的归纳、知识规律的总结、易错点的归类与解题技巧的概括,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11)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怎样检查才能做到科学、高效? 第一,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巡视和检查,充分了解学情。第二,在自主学习后,教师要及时地将学生完成的学习导航收起进行批改

第三,教师要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机制。教师可采用“同伴互评、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的四级评价机制。9.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的条件:

必须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合作主题;必须经过充分的自主学习以后进行。

12(2)如何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合作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灵魂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深入小组中,了解学情、发现问题、做好调控。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有没有价值,能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合作的饿有效性取决于组内明确明确、科学、河里的分工;取决于小组中每一位成员能否真正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3)合作探究的问题从哪里来?

从课堂教材的学习中提出问题;从解决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实例中提出问题;以触类旁通的方式,通过类比借鉴的方式提出问题;以逆向思维提出问题;从别人的探究中提出质疑作为问题。(4)教师应该给学生哪些合作探究的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分享

(5)如何解决课程紧、教学任务重,而探究又占用时间的矛盾?

第一,培养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第二,教师要合理安排探究任务和探究实践,适时点拨集中突破重难点问题 第三,教师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安排学生探究

第四,改变观念。探究虽然用时多,但是学生能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这将大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0.展示交流:(1)展示的形式:

从课堂形式上分有:讲解、朗诵、歌曲、绘画、小品、演讲、相声、辩论、实验、情景剧、小组汇报、个人发言、黑板板演、课本剧、游戏、生活模拟等。

从课堂工具上分有:口头表述展示、板书展示、课件展示、投影展示、提问展示、质疑展示、补充展示、演讲式展示、实验室实际操作展示、教师提问及个人展示与小组展示相结合。从展示手段上分:板演、谈话、表演、表述、分析、归纳、图表、媒介、实验(2)展示内容的确定:

第一,普遍性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出错率高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重点展示。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

第二,要重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小组展示的内容:要做到个人展示单题化、小组展示覆盖化

全班展示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疑难问日和争辩不清的问题,展示内容做到专题化。第三,课堂展示以展示知识重点、难点、疑点为主

展示小组认为是重点的学习内容;展示小组认为最容易混淆的内容;展示小组认为讨论最成功的内容,最独特的观点;能生成新的问题或能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的内容。

还要做到:大家都会的不展示,书本上有的不展示,学生能口头解决的不展示。(3)展示任务如何分配?何时分配?

任务分配:小组自愿原则,喜欢讲哪道题就讲哪道题;临时随机地分配展示任务;小组“抢”展示任务,同一个问题,想展示的几个组抢展示机会,哪个组先板演完哪个组展示;以上方法各有优劣。

分配时机:课前分配;课后分配;课中分配;上课把全部任务让各个小组都合作完成,然后再随机展示;上课把全部任务让各个小组都合作完成,然后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临时分配任务;展示任务的分配由各学习小组申报或抽签决定。(4)展示交流环节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倾听者——倾听学生展示过程 引导者——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 指导者——指导学生展示难点知识 支持者——支持学生自主探究 倡导者——倡导学生课外探究 判断者——判断学生展示内容(5)如何区分有效展示和假展示

有效展示:有问题的展示、有争论的饿展示、有评价的展示、有落实的展示。有效展示要看三点:一看这节课有多少学生展示;二看这节课解决了多少学生存在的问题;三看这节课新生成了多少问题。假展示:学生为展示而展示,没有本着帮助其他同学解决疑难的想法;从教师一言堂到学生一言堂的展示;完美的展示、一团和气的展示、只有掌声的展示、没有落实的展示。看起来很热闹,但是没有学到东西,展示的内容是学生以前就会的,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16(6)如何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克服展示疲劳症?

方法层次:关爱学生,以情引趣;直观教学,启迪兴趣;巧设悬念,激发兴趣;精心设问,引发兴趣。制度层次:需要研究和推行更多更好更有吸引力的展示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学生展示的热情,来刺激学生展示;用一些奖励性的比赛来调动气氛,激发、激励学生的兴趣;制定出比较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体系。

(7)展示不是个别优秀学生独有的平台,如何兼顾每一位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定期进行角色轮换;小组长适时为学困生和潜力生创造展示机会;按照学生的学习力展示层次性问题等。(8)展示环节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合作展示;要在展示技巧和展示内容方面下功夫。

展示技巧:板书内容的有选择性;教师要合理引领,精炼展示,多样展示等

展示内容:要突出重点;整合教学环节;取舍展示内容;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展示内容。(9)展示交流中如何解决学生只跟着附和,不思考,不记笔记的问题?

课中督促、课后严查、及时通报、课下沟通。11.学生管理之小组建设

(1)划分小组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2)小组长的产生于小组长的职责:

产生:“指定组长,双向选择”和“由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选举产生”

职责:小组长是组织者,要组织和带领全组同学开展课内外合作学习,并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长是协调者,协调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小组长是示范者,是小组内各项任务、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带头参与者。例如:太谷二中小组长的权利:

日常的评价权;学期末对学生的德育考核权;组内位置的变动权;本组的外事代表权;组内工作的安排权;每周组员的评价权。(3)小组内成员分工与职责:

组长:组织本族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体人员有序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组内管理工作,特别是当组长工作较多时,要承担部分组织工作。

记录员: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自主、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等。汇报员: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再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展示。

作业组长:负责各学科作业的收交、发放、检查,并将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学科代表。卫生组长:爱拍监督本组的值日,小组内的个人卫生及小组的环境保持。备注:必要时小组成员的角色可以互换。

(4)如何对小组进行动态管理以促进班级不断进步?

第一,确定小组长是前提(在全班选出几名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的学生为组长)

第二,制度建设是基础(通过创设个性化组名,制定组规,确立小组警言,构建课堂文化等措施形成强烈的文化感召力。)

第三,团队合作是关键(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以保证小组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应。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既反馈信息又了解其意见和想法。)

第四,教师引领是动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制度、舆论,使学生主体行为方向和教师希望的方向尽可能一致。尤其是在成果展示时,生生之间、组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探索思路、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环节)

第五,导向评价是保障(评价过程的公开比评价结果的公布更重要)(5)为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在小组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

创设组名;形成组训;制作组徽;制定小组共约;制作组花;确定目标;制作小组展示园地等。(6)如何对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以促进小组的和谐发展?

组内评价——小组长周评价制,对组员进行学情、展示、纪律、卫生的评价,并利用班会时间集中点评。

组间评价——实施小组积分制。由班委会负责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考核,每天根据特定的考核内容公布分数,每周一排队,每周一颁奖。

班级建立“荣誉栏”——设有周冠军、月冠军,每月表彰一次优胜小组,发喜报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分享学生成长的喜悦。

第三篇:“导、学、探、练、清”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卢氏县教体局教研室

卢教研字„2008‟4号

“导、学、探、练、清”教学模式

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一、导:目标导学(2分钟左右)。

(1)导入新课: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板书课题。(2)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

(4)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二、学:自主学习(8分钟左右)。学生要求:

(1)按自学提纲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做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巡回时举动和言行以不

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3)适度调整自学时间:要给学生适度的自学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自学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

三、探:合作探究(15分钟)。

(1)组内互探(7分钟)。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8分钟)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其方式可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演板等方式进行。展示和纠错采取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既按“永威中学”的六种讲: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

四、练:达标训练(12分钟)。训练题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

⑴出示训练题、拓展题:必作题(课后练习题)、选作题和思考题。

⑵完成拓展训练题(展示和做课后练习及同步训练)。文科可采取学生记忆、自查、互查、组长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查等办法,使学生必须记住理解的有关基本知识。

理科采取展示和书面练习同步训练进行,可让学困生展示(展

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进行点拨。

此环节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已编题,互问互答。基本技能,可通过学生实验操作,组长检查等方式进行。⑶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收到死记活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4)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的收获。

五、清:堂清检测(8分钟左右)。

对本节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评。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测评,要准确掌握“堂清”的对象,要把没有“堂清”的学生转为“日清”对象。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把学生按学习基础搭配排好座位(一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及格生为一组)。将学习小组成员分成若干层、便于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堂清内容应以一本一册上的基础题和重点题为主。对各类学生在量上和难度上要求不同,堂清题要提前做好准备(小黑板、纸质、媒体等方式呈现)。

(3)要保障堂清的时间,每节课要留出8分钟左右时间进行“堂清”。

(4)“堂清”的学科是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生学科,尤其是政、史、地、生学科必须完成堂清。

(5)清的方式可多样,在完成堂清题时,要求学生像竞赛、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老师不辅导,学生之间不讨论,不看书,不查资料,更不得抄袭。小组长检查组员,组长由课代表或教师检查;也可以同桌互查或互改,最后由任课教师复查,复查的重点是中差

生,标准是人人过关。但教师每组必须抽1人亲自批改,改的结果确定小组是否过关,负连带责任;也可以由教师有针对性地抽查班内学困生,不达标的学生就转化为“日清”对象;如果课堂内完不成任务,组长或教师没有时间检查和抽查,教师必须把堂清内容按学生类别收交,利用课下时间批改,但必须在课外活动前改出,确定好“日清”对象。

(6)做好堂清记录、堂清公示,将堂清内容、方式、堂清结果、日清对象记在教师堂清记录本上,并及时进行通报(黑板、堂清表)。便于及早进行“日清”。

注:“导、学、探、练、清”五环是我县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各学科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不一定每节课都体现这五个环节。我们提倡模式,但不是要教师死套模式,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导、学、探、练、清”评价标准

一、教师部分(100分)

1、准备充分(28分)。

教具(4分):准备充分、齐全,课前进行实验,课堂效果明显。自学提纲(8分):体现教学目标、具体明了、有层次、启发性。以小黑板、纸质、媒体等方式呈现。

训练题、测试题(16分):有梯度、分层次、重基础、量适度。以小黑板、纸质、媒体等方式呈现。

2、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感染力强(6分)。

3、环节明显、时间把握好(10分)。

4、引导学生探究能动性强,展示面大,课堂紧张、高效(10分)。

5、点拨、总结规律、拓展延伸、课堂升华等精辟(10分)。

6、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及时、准确、科学,尊重、关爱学生(学困生)(6分)。

7、语言规范、准确,板书精练(6分)。

8、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4分)。

9、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10分)。

10、当堂完成教学任务(10分)。

二、学生部分(100分)

1、准备扎实(8分):学具齐全(4分)、进入状态、提前候课(4分)。

2、精神面貌好、能动性强(6分)。

3、自主学习(16分):明确目标、精力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随笔。把自学过程中遇到疑点画出或写出来。

4、和谐合作(16分):乐意接受分工(有记录员、操作员、中心发言人等),倾听他人发言、善于提出问题,积极解答问题、谦让和蔼。

5、勇于展示(16分):声音洪亮、敢于讲述自己观点,积极演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强。

6、独立完成训练题,步骤完整,正确率高(16分)。

7、诚信测试,批改公正,当堂完成学习任务(18分)。

8、做好“堂清”记录和随笔(4分)。

自习要做到“三布置、一检查、二公示”

三布置:

一布置任务要具体。二布置完成任务的准确时间。

三布置检查任务的方式。一检查: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二公示:

一要公示完成任务的结果。二要公示二次过关名单及时间。

以上各项内容要认真规划且在备课本上显示,前三项自习前写在黑板上,后两项内容自习结束时公示。

卢氏县教体育局教研室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学案导学”是尝试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课前以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为依据设计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那么,如何设计学案,通过有效的导学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呈现一份“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依案自学的方案),这一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方案设计

一、明确目标(默读并记住要点)体会正、反比例问题的产生和结构特征。能准确判断问题所涉及的两个相关量的比例关系,明确关系式,并用正、反比例的思路根据关系式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对应”、“不变”等数学思想并能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应用。

二、知识回忆 判断下列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写出关系式并判断)。

A 总页数一定,每本本子的页数和本数。

B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一定,植树人数和植树棵数。

C 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表中x与y的关系填表,并思考你是怎样算的。(表略。)

一、导学模式设计说明 明确目标:让学生在新授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探究方向,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订学习目标,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水平。各项目标的表述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并引导学生认真默读,记住要点。知识回忆。任何新知的习得都是对原有知识同化和顺应的结果,因此,设计由旧转新的知识回忆环节,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起点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两种相关联量的比例关系是重点。为此,在知识回忆环节设计了三道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关系式再判断,这一写一判断是为列等式做准备的。自学思考。“学案导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决不代替。因此应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数学中的许多规定性的知识适合于意义接受性学习,通过有效的学案让学生自学,可以使老师少费口舌。把“用比例解决问题”纳入方程解法的系统中,让学生仔细比较、理解,沟通二者的关系。为此设计了三张表格(四层意义):(1)通过选择填空渗透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2)加深对两种相关联量之间比例关系判断方法的理解。(3)沟通各种不同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把握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使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多样。(4)渗透函数和对应思想。从现实看,使学生理解x与y的对应关系,为列等式做好准备;从长远看,为中学学习函数做些渗透。让学生边阅读(三张表)、边思考、边填空,学会解题思路和书写格式。通过三张表格的学习与思考,使学生领悟用比例解与用方程解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自主解答。把课本的例题作为“尝试题”让学生自己解答,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强化自学思路,巩固自学成果,并进行基础训练,在练习中内化,同时提供与同伴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老师可以收集学生自学、交流的信息,促进课堂生成,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点拨,帮助其达成目标。总结反思。在学生自学交流、理解各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领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回忆建模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用比例解决问题应该怎样思考。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对照学案中的“判断、寻找、解答、检验”四个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使学困生获得启发。自我检测。“学案导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它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如何精选练习就成了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因为练习是当堂完成的,其目的是检验学生本课时学习的成果,因此,练习的难度不宜太大,应以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的程度为准。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由于使用学案,很多同学已将课堂学习内容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失去了挑战性。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学生通过现场检测自己本次的学习情况,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反馈订正。本环节分为下列几个步骤。(1)出示正确答案供学生对照,找错误。(2)学生(用红笔)自由更正并各抒己见。(3)引导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4)引导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指导应用。这一环节的原则是:凡是学生能自主订正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找出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并做上记号,教师请学生发表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错。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促进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导学模式策略总结 导学时机——课内与课外结合。学生在课外进行先期学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结合“学案导学”课题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所以我们设计的“学案”,不仅可以在课内分发,也可以在课前分发,让学生根据学案的引导进行先期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先期学习的情况在课内有针对性地引导,实现更高层次的导学。导学氛围——静态与动态结合。小学生的学案导学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静态的学案导学与动态的师生互动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课堂的沉闷状态。例如,在“用比例解决问题”中,我在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之后,提出问题:“第一、二题各用什么思路解答,为什么?第三题为什么不能用比例的思路来解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比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接着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通过猜一猜、编一编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动静有序,既有冷静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导学方式——自学与思考结合。在依案自学的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思路,又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边自学、边思考、边动笔,做到学习活动既有一定的接受性,又有一定的理解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既虚心接纳又勇于创新的良好心态。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解题思路时,我提供解题结构的提示性答案,又留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边思考,边填写;在自主解答反馈交流时,我让学生解读同学板演的展示答案,让学生对照思路与等式思考学会了什么方法。老师通过导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学的能力。导思策略——正例与反例结合。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但是学生依案自学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能够初步理解正确答案。此时再收集一些典型错例与正确答案让学生深入比较、辨析,效果就大不相同。学生会想尽办法来说明错误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会提醒同伴应注意的问题,个个都会成为“小老师”,学习热情高涨。所以学案导学之后的交流展示要注意正例与反例的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导学延伸——导思与导疑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案导学的一大亮点。每个环节学习之后都应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还存在什么问题,接着还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学会什么方法等。如,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时候用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什么时候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比例解是不是一定要列出比例式。有的还提出,我们过去可以用简便的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用复杂的比例解法。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将加深学生对比例解决问题的认识。因此,学案导学的“导”不仅要“导学”,学会知识,还要“导思”,思考方法,更要“导疑”,不断生疑,使学习活动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提高。

“学案导学”始终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上,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人人参与做数学的活动。为使学生的学习更扎实,学案设计要照顾差异,注意创新和分层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克服“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弊端。

第五篇:高中物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物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建构物理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有教师引导、学生高度自主参与的探究性物理教学过程,是达成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开放式

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探索发现法、问题学习法、开放性学习法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法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也可以说物理知识是探索、实验得出的。一个学生没有探索、没有实验,就不会形成学习。物理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是实现“探索”的有效途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标地探索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良好的认识结构的基础。以学为主

近代的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课堂的主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主地自学、探索、解决问题。教师的“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使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获得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法”,把教与学融为一体。由他律向自律发展

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学生只有自己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导学”的最终目标。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有能力形成学会、学好的自信心,而只有使学生具备这种自信心,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成功与挫折的环境,这种体验对学生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是很有益处的。

二、“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基本表现形式如图1:设置问题或构建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方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微型课题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也不一定是按部就班的程序作业,应是围绕教材或本课待解决的问题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正确思维。激发探索的导学问题,它的目标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该做什么?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提出:研究力、质量、加速度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而提出:(1)如何减小系统误差?(2)如何进行实验操作?(3)图像法与列表法比较,有哪些优点?当F一定时,研究a与m的关系,作a-m图像还是作a-1/m图像。通过探索实验或探索讨论,形成猜想或分解成有目标的小任务

对设置问题通过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形成抽象的问题,或者形成引人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或者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地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解为绳子对小车拉力不等于砂和砂桶重力,小车受摩擦力作用等因素造成。鼓励学生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各自为战”、“分组分群”、“实验检验”、“集体辩论”。对学生不要马上给方向,而是给“指南针”,让学生试着定向,对“走错”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尽可能肯定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争取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当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时,教师的“导”可以具体一点。如可以从较低层次的目标做起:“你能找出书中的新物理量吗?”“有几个?是什么?”以后再逐步“导出”一些有用的学习技术,如写一段内容的关键词,压缩或展开教材的局部内容,完成到一个知识链的方框图。引导评价,总结巩固成果

引导学生对探索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如探索发现是否充分?问题解决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又有何应用价值?让学生说得更多些,老师不要把事做“满”。对学生的评价和小结,教师或让学生作评价,也可让学生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求异探新,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继课程

课的结尾,通过引导学生改变问题的维度、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地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这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发问、想问题的习惯,能否最终解决问题已不是最重要的(受多种条件限制,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可按三个层次布置三类作业:A类,不限定模式、方式的作业,如阅读参考书的相关章节,预习或在教科书空白处写批注、作略解等;B类,有指定要求的常规书面作业、课外小实验;C类,选做的作业、探索性作业(包括实验)、微科研小课题等。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做好后,让学生思考:(1)从a-F图上求出m,误差如何?(2)从a-1/m图上求出F,误差如何?(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以下6个图,试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实施上述教学模式,时间上不一定受单一课时的限制,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也可以是一节课的局部环节,甚至可延伸到课外活动。从形式上也可以通过调整各框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一系列的子模式。

三、“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中问题环境的设计

“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问题环境”的设计。问题环境设计不仅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应包括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

问题的方式等。设计好问题环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延展、开拓问题链

在问题环境的设计中,教师不能自己总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能尽早成为“导游”。要注意鼓励学生发展、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教师经常做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会养成提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疑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正确的解答为满足。同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要总是正确的化身。教师应注意做好每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把学生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在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介绍给其他同学。在作业讲评中,教师不要总是“拨乱反正”,把自己认为正确、理想的解法“奉送”给学生。有时教师可以有意漏个破绽,让学生攻击;有时教师也可以面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无能为力的样子,激发其他学生来解决;有时教师可以说看不懂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他的杰作;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他的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方法,让大家来鉴赏、评论。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所提问题的合理、有效和可挖掘成分,引导这些学生学会提问题、想问题。重视并利用物理实验和物理学史的思想

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物理学家为了探求世界的奥秘,曾经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规律,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在于实验结果,更在于实验本身,在于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思考研究源头,让学生自行设计。而现在的学生实验的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在课本或实验册中都有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学生长期地按课本或实验册的安排被动地实验,思维显得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作用,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直接兴趣转入操作兴趣,进而通过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意外现象和异常现象,体会物理的逻辑兴趣。兴趣层次的升迁,可促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者的状态变为主动的实验设计和研究者。创设“微科研”的问题环境

学生碰到的问题,往往是已被教师加工、抽象好的问题,条件不多不少,结论恰当合适。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却常常不是这样。实践需要我们把生活中模糊的问题提炼成比较明确的物理问题,需要自己选择解题策略,有时得到的结果也不一定符合实际,需要进一步取舍。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体验用物理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表述、条件、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去做实验,去求解。新课程明确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落实课题研究,要给学生创设课题。课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的问题、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探究性物理实验、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等。教师在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上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解决。由于课题研究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必须查找相关的材料,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达到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环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磨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责任编辑 杨子)

下载“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为:学为首要,化教为导,调动主体,学会学习。“学为首要”——我们强调教法服从于学法,所有教学管理手......

    谈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论文

    正向我们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科学院系统已经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教育系统也提出了创新教育及培养具有高......

    导学卡四环节教学模式操作亡羊补牢

    导学卡四环节教学模式操作卡 课题:《亡羊补牢 》 备课教师: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情节中蕴涵的道理。......

    学案导学模式设计及操作要求(共五则)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学案导学模式及要求 ———— 北极镇中心校 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在总结以往的传统教学后一致认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学导结合,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灵宝市朱阳镇第一小学 胡立军 自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我校以“学导结合,自主探究,构建师生共同成长课堂”为课改理念,以培养......

    思维学导式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思维学导式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林伟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2013年第02期 摘 要:数学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

    初中英语“导学 探究 运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英语“导学 探究 运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罗峰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中学摘要:初中英语“导学 探究 运用”教学模式是初中英语课堂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模......

    “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

    “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人心,促使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追求高效课堂,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