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化心灵重塑自我
感化心灵 重塑自我——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时下,不少教师感到班主任工作难做,特别是转化后进生,班主任在工作中出力不小,成效不大。如何同后进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感化他们心灵,既当他们尊敬的师长,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这是摆在我们每个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怎样感化后进生的心灵呢?下面谈几点浅见:
一、理解是感化的前提。
俗话说:理解万岁。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理解。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玩童就更需要理解。学生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拥有自己的感情世界。这是孩童时代学生的专利。特别是那些后进生,班主任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对学生的要求不要成人化。幼稚、单纯、活泼、天真而富于幻想,是他们的天性,也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这些天性,决定了他们容易异想天开,容易违反纪律,容易出错。一旦违反了纪律,出了错,办了荒唐事,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只有老师真诚理解,才能帮助学生找出犯错的原因,使其接受教训。也只有理解,才能抑制消除自己心中的焦躁和不冷静,心平气和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在吃一堑之后能长一智。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成长成熟起来,学生真正感到了您亲切的关爱,何患不能感化他们?理解才是感化的前提。
二、热爱学生是感化的根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与后进生沟通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心。有“爱心”,才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尊重、理解、关怀的过程就是施爱的过程。老师只有爱学生也才能更耐心细致地去了解学生,教育学生。老师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主动性,就有了教育成功的可能性。有了爱才能做到:当学生受到挫折、心灰意冷时,给他温暖与鼓励;当学生受到委屈时,给他安慰与关怀;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他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怎会不被感化呢?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习、让班主任头痛的学生,被安排坐在一个特殊的角落——前门靠墙的地方。后来了位新老师教数学,他仿佛特别喜爱这个坐在角落里的孩子,出去进来都会伸手摸摸孩子的,孩子开始喜欢数学老师,每天都渴望他来上课,成绩自然一天天好起来,许多年过去了,这孩子已是一位有成就的数学家。说起当年的老师依然泪光闪闪,饱含深情:“他是我的太阳,他让我的前方是一片光亮。”
三、激励学生是感化的关键。
“喜欢赞美”是人之天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的同学。赞美如枯木逢春,如雨后天晴的一缕阳光。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应善于捕捉后进生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亮点”:如一次正确流利的回答;一次书面作业的书写认真;一次阶段测试成绩的提高。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和鼓励,绝对不能座视而不见或漠不关心。在评价时要做到态度诚恳且发自内心,语言要恰如其分,绝不能有夸大其词的感觉。如在测试卷上可写上“你进步了,我真高兴!”、“你要再仔细些,相信会有更大的进步!”也可采用榜样激励法。如在和某个后进生进行谈话时,可以故意提到另外的一个或数个后进生,并对其在某个方面的优点进行表扬。当这个学生把谈话内容转达给相关同学时,就会对相关同学产生激励效果,从而产生使其更加努力的推动力。
四、树立学生信心和勇气,是感化的目的。
信心和勇气是进步的动力,它能使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要困难,实现所要追求的目标。作为班级后进生,因学业成绩差而常常受同学们的冷眼、父母不问根由的指责。久而久之,容易在心灵上留下一种创伤,不敢正视自己,失去进取的勇气,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既表现为自卑、逆反心理强烈,与学校、家庭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如何感化心灵,达成师生情感上的沟通,这是我们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事实说明,学生失去信心和勇气并不可怕,怕的是老师对学生失去信心。只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把那些后进生看成不可雕的“朽木”,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地、正确地认识自己,去塑造自己,改善自己,就一定能够在他们的心灵中重新点燃信心和勇气的火种。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爱护、信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意念支配下进步、向上。”让所有的班主任、所有的老师都坚信这一点。
梁辉小学蒋波
第二篇:重塑心灵有感
《重塑心灵》读后感
你曾经为了学习的枯燥而烦恼吗?你曾经在生活的难题面前迟疑过吗?你是否觉得生活过得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说实话,我也曾经有过上述的感受,但是如果你读过读完《重塑心灵》这本书你就不会如此困惑。
《重塑心灵》是一本心理方面的书,由著名的心理学家李中莹所著。这本书主要写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带来怎样全新的改变。
这本书中一个实用的观点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一观点主要应用与人际关系的改善,但我认为同样也适用于亲子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唠叨自己孩子的一些不良生活或者学习的习惯,可是日复一日的唠叨,孩子的表现并未见好转,而且孩子对此还非常抗拒,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每天重复同样的说教当然会给孩子带来同样的结果。所以建议广大的父母对于这种情况尽早改变方法。对此,书中有些建议,对于沟通之前的父母首先要做好准备,就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孩子处于被训斥氛围中,他能感受的只是父母对自己的不认可,不论你说的话多么的正确,多么的有道理,在这种沟通的氛围里孩子会本能地抗拒,他会找到各种理由来支持他的行为以换取父母对他的认可。所以如果您当时的情绪状态不好,不论你在公司里发生了什么让你窝火的事情,还是你孩子的表现多么让你难以接受,你都得先暂时把你的不良情绪剔除出去,做到心平气柔地去跟孩子沟通。当孩子处于一个快乐愉悦的状态时,他才会可能认真的思考你所说的话,这样的沟通才有效果。
这本书还介绍了另外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改变先从自己开始,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改变是一种灵活能力的体现,在一个家庭里,谁拥有了灵活变通的能力,谁就有更大的掌控力。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性情平和的母亲胜过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衷心希望每位家长在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之前能够放下不良情绪,努力找到有效地沟通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一步一步成长为他自己。相信我们家长的改变会带来孩子的改变。
第三篇:《重塑心灵》读后感
《重塑心灵》读后感
《重塑心灵》读后感1
读《重塑心灵》,又恰巧,读到了关于压力,关于时间线,关于选择、焦虑、风险和时间的处理技巧,读到这些,我不禁微笑了,自己的问题有解了,真是及时雨!内感官,是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就是人的外部感觉器官接收到信息后传入脑内,由内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处理,称为内感官,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感受型三种,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内感官,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表情特征、行为模式及语言特征等加以判断。
经验元素是所有记忆神经元所储存的数据,并且经过内感官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所有的经验元素,都可以由本人随意改变,而所有经验记忆带来的情绪感受,都因此可以凭改变经验元素而改善。我对于此的理解是有点类似于ABC理论,即通过对事情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情绪。
事情在脑里的位置即时间线,右利手的人,一般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那么通过调节事情在脑海里的不同位置,远近,高低,颜色,大小等,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缓解压力或者增强推动力。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在用的手账,我立马拿出手账,开始计划,首先是把事情分类,工作,家庭,个人成长等,然后再按照重要及紧急程度,把每一类事情排序,不仅是在脑海里,而且是落实到笔头和纸上,再接下来,给每一类事情分配时间,哪些是需要马上做的,哪些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时间计划,可用资源等。仅仅是如此,
计划了当天的事情,已经让我感到心轻目明,压力和紧迫感随之消失。然后,翻翻自己以前的计划,一周的,一月的,一年的……这些是年初写下的,原本走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迷失了呢?看来,再怎么忙碌,也不要忘记时时检视自己才行!
做完这些,不仅感叹一句:啊,我的世界终于清静了!哈哈——感谢《重塑心灵》这本书,感谢李中莹老师,更感谢炎风团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好的书籍!书的内容很多,方法也很多,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吸收和运用,但就仅只是这一点皮毛,却让我找回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受益匪浅!其中,关于与潜意识沟通,系统与理解层次,关于目标,关于人生计划,更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高屋建瓴,让我们在追求成功快乐的道路上可以事半功倍。
本文编辑晨曦老师炎风风信子月芽,女,七零后,出生在东北松花江上,闯荡在祖国大江南北。家有萌宝一枚,从此与娃一起阅读,玩乐,喜好研究娃的吃喝拉撒,发展,教育,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豪爽大气,敏感细腻,陪伴新的生命,孕育新的自己,愿在炎风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重塑心灵》读后感2
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是:要想重塑心灵,必须重塑信念。在此,我想从沟通和情绪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过去每当我碰到沟通问题即沟通没有效果时我便会停止沟通,心里会产生“没有办法”的念头,于是这个问题就真的无法解决了。李中莹先生在《重塑心灵》一书中告诉我们:“没有办法”的念头是我们停步不前的根源。其实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案,若已知的办法不管用,可以再找别的办法。以沟通为例,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必须准备以下前提条件:第一,有效的表达自己的信息;第二,建立和谐的气氛;第三,给别人一些空间;第四,学会倾听。当我们沟通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也许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情绪也是如此,关于情绪我们过去也有许多错误的看法:比如认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认为情绪是无可奈何、无法控制的、认为情绪的原因是外在的人、事、物引起的;情绪有好坏之分,愉快、满足、安静就是好的、愤怒、悲哀、焦虑就是修养不够;认为不好的情绪只有两个处理办法,要么埋在心里,要么爆发出来等等。但李中莹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情绪有7点不为人知的意义:1、情绪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情绪绝对忠诚可靠。3、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4、情绪的出现,给了我们学习的动力。5、情绪如能妥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6、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7、情绪是我们的能力。当我们改变对情绪尤其是坏情绪的信念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对情绪有很多的偏见。当我们改变这些偏见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处理情绪的方法。当我们找到处理情绪的方法之后,我们才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呢?治标的方法有:消除、淡化、运用、配合;治本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比如,有些女孩结婚之后认为丈夫必须时时处处照顾自己,如果丈夫没有做到这一点,她就非常愤怒,认为男孩欺骗了自己。如果女孩改变信念,认为无论男人女人婚前婚后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照顾自己的义务,那么同样的事情发生她就不会生气,她会认为理所应当。
我们如何处理他人的情绪呢?处理他人的情绪分为四步:即接受、分享、肯定和策划。接受就是注意到对方的情绪并如实告诉对方:如“我看到你有点怒气,什么事使你生气呀?",分享帮助对方描述情绪的内心感受;肯定就是对不适当的行为设立规范,策划就是帮助对方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对方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重塑心灵》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本书,它不仅有深刻的理论论述,而且有非常实用的方法技巧,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提供许多启示,非常值得一读。
《重塑心灵》读后感3
读《重塑心灵》,又恰巧,读到了关于压力,关于时间线,关于选择、焦虑、风险和时间的处理技巧,读到这些,我不禁微笑了,自己的问题有解了,真是及时雨!
内感官,是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就是人的外部感觉器官接收到信息后传入脑内,由内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处理,称为内感官,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感受型三种,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内感官,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表情特征、行为模式及语言特征等加以判断。
经验元素是所有记忆神经元所储存的数据,并且经过内感官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所有的经验元素,都可以由本人随意改变,而所有经验记忆带来的情绪感受,都因此可以凭改变经验元素而改善。我对于此的理解是有点类似于ABC理论,即通过对事情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情绪。
事情在脑里的位置即时间线,右利手的人,一般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那么通过调节事情在脑海里的不同位置,远近,高低,颜色,大小等,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缓解压力或者增强推动力。
想到之前自己一直在用的手账,我立马拿出手账,开始计划,首先是把事情分类,工作,家庭,个人成长等,然后再按照重要及紧急程度,把每一类事情排序,不仅是在脑海里,而且是落实到笔头和纸上,再接下来,给每一类事情分配时间,哪些是需要马上做的,哪些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时间计划,可用资源等。仅仅是如此,计划了当天的事情,已经让我感到心轻目明,压力和紧迫感随之消失。然后,翻翻自己以前的计划,一周的,一月的,一年的……这些是年初写下的,原本走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迷失了呢?看来,再怎么忙碌,也不要忘记时时检视自己才行!
做完这些,不仅感叹一句:啊,我的世界终于清静了!哈哈——
感谢《重塑心灵》这本书,感谢李中莹老师,更感谢炎风团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好的书籍!书的内容很多,方法也很多,虽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吸收和运用,但就仅只是这一点皮毛,却让我找回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受益匪浅!其中,关于与潜意识沟通,系统与理解层次,关于目标,关于人生计划,更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高屋建瓴,让我们在追求成功快乐的道路上可以事半功倍。本文编辑晨曦老师
炎风风信子月芽,女,七零后,出生在东北松花江上,闯荡在祖国大江南北。家有萌宝一枚,从此与娃一起阅读,玩乐,喜好研究娃的吃喝拉撒,发展,教育,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豪爽大气,敏感细腻,陪伴新的生命,孕育新的自己,愿在炎风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重塑心灵》读后感4
近期,有幸拜读李中莹老师的《重塑心灵》,且不谈其中论述的颇为高深的理论,仅关于人生,我有了以下两点体会。
1、人生的目标与意义。
一幅画:一个人、出生、身份、期望、信仰、人生轨迹、人生终点。
一个人出生伴随着一个身份,长大懂事,有了期望、信仰,各种经历交织在一起,走到人生的终点,在临别前,回首自己的整个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这是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命的意义。如此伟大的事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做的。我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李老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在于系统,做对系统向好发展有意义的事。具体由小到大,则是:对个人有益,对家庭有益,对家族有益,对公司有益,对社会有益,对人类有益,全赢才是好。这样,整个人生的价值就取决于如何去实现这些方面的全赢。
2、人生需要开放的态度,而改变态度有方法。
态度决定一切,打鸡血的书如是说。可是怎么才能有各种好态度面对眼前的一切去达到
未来的'一切呢?不知道大家尝试过改变态度没有,是不是改变对待某事的态度不是轻而易举的呢?
《重塑心灵》提到态度包括:信念、价值观、规条。态度不容易改变,一定是这三个里面的一个或几个出了问题,我们不断挖掘,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
暂不究其信念、价值观、规条三者含义,以态度为例进行说明。
初高中学习的时候,语文成绩平平,久而久之,对待语文的态度就是,老师讲课,我就学习,课后基本不怎么在语文上面花时间。若干次考试下来,对语文我产生了挫败感,变得无助(习得性无助)。又听到父母对此事的评论,产生了一个限定性的信念,我数学好,语文不好是天生的,是遗传。哈哈,我解放了,不再背负语文不好是自己责任的罪名了。从此,学习语文不再努力,成绩自然也提高不上去。现在看来,只是当时不肯努力多花时间在语文上,没有正确的处理此事罢了。
人生有了目标、意义,能有开放的态度,及时找到方法调节自己,那么要完成目标,剩下的也只有努力了。如果用旅行和旅游作比,那么人生是拿着地图的旅行而不是跟导游走的旅游,人生中该有对自己的苛刻,也有对自己满意的赞赏。
我欣赏奋斗的人生历程,人生,加油!
第四篇:交流情感,感化心灵
促使留守生与父母多交流的教育个案
交 流 情 感感 化 心 灵
广西宾阳县武陵镇初级中学吴兴伟
广西宾阳县武陵中心小学施月慧
留守生黄永生,五年级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哥妹均由母亲在家照顾,该生缺乏竞争意识,无上进心,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还常影响其他同学,热衷上网聊天或打游戏,常迟到、旷课,纪律散漫,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当父亲在家时,黄永生稍有不对,父亲就非打即骂,原本就已疏远的父子之情更加淡薄,甚至敌对,致使黄永生性格非常孤僻、冷漠、暴躁;而母亲为了补偿孩子,反其道而行,对黄永生一味溺爱,在物质上全力满足,对于学习品行却一概不提。然而,孩子们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需要,他们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上学期段考,上午考语文时黄永生还很认真,而且是最后一个交卷,可到下午考数学时,监考老师发现黄永生还没到,立即向我们报告,我们没感到有什么特别意外,只是快步走出校门去找,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找第一个网吧就看到了黄永生。一问就知道是考完语文就去上网,因过于沉迷于网络,连午餐都没吃,也忘了考试时间。我们当时没说什么,只让黄永生飞快跑回教室考试。考完试后找到黄永生,黄永生却倔强地说:“我爸都不管我,你凭什么管我?”黄永生是一个物质丰富却长期缺少父爱的孩子,在成长中缺少爱,这是一个很严重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①1963年就任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哈洛曾经用恒河猴做实验研究。哈洛的实验告诉我们: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充分的食物,而是爱与关怀,得到充分的爱与关怀的孩子,其身心都更加健康,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增强,虽得到充分食物,但得不到爱与关怀的孩子,则会产生焦虑与不安的情绪,更容易哭泣和生病。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指出: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爱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留守生来说更为重要。可见爱是不能缺少的心理营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多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多给予他们爱,使孩子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我们认真分析了问题的根源,发现黄永生主要是缺乏心灵沟通和父亲的爱护,他只能在网络上寻找安慰和快乐。长时间以来,黄永生的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关心儿子,父子之间缺少沟通,而她的母亲只顾下地干活,很少有时间管孩子,偶尔想管也管不听,才会导致黄永生沉迷网络的严重后果。我们决定,为黄永生争取爱。
我们首先直接与黄永生的母亲交流,与其父母通电话,要求他们每天都要有一定时间花在孩子身上,与孩子交流情感,督促其学习,并要求他们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尤其对今天的事,要立即打电话与自己的孩子交流、进行教育。当我们让黄永生接过他父亲电话时,他父亲却马上开始破口大骂:“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总是这么让人操心,我„„”还没等父亲把话说完,“啪”一声,黄永生挂了电话,没过一分钟,电话再次响起,这次父子俩谁都不愿意先开口,过了许久,只听见他父亲“唉”一声长叹:“儿子啊,在外打工不容易,不但辛苦,还经常被工头骂,爸爸小的时候,你爷爷很穷,所以没钱供我念书,才会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才会这样背井离乡到这么远的地方打工。”此时黄永生的脸色有了明显的变化。接着他父亲还说:“老师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你好,假如你不听课,不做作业,老师也对你不闻不问的话,那么这样的老师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你真的有骨气不认输,那你就应该更加认真,把难题都解答出来,这样就会使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你刮目相看。相反,如果你一味地放弃,一蹶不振,那就没有人会瞧得起你,这是一个懦夫的行为。爸爸知道,以前对你的态度是严厉了一些,爸爸答应你以后一定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振作起来吧,在学校做个遵守纪律、尊重老师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听了父亲的话,黄永生竟然流出了眼泪,我们知道这个电话已起了一定效果。
接了这个电话后,黄永生的确比以前进步了一点,上课不会再影响别人了,但并不代表他已经完全改变。对于留守生来说,电话是他们与父母对话的最直接也最简单的途径,一些粗浅层次的问题,如:“学习怎么样啊?”“要听老师的话,要听爷爷奶奶的话。”“这样爸爸妈妈就爱你。”最后还要来句:“乖,一定要听话啊!拜拜!”这样就结束了电话。这样在孩子眼里,只要听话就可以,不需要讲话。我们走到哪里只要带耳朵就行了,嘴巴不用动。慢慢地压抑了孩子的情绪,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没有自主性、独立性,不喜欢动脑思考问题,也不会喜欢学习。孩子想说话,谁来听他们说呢?问题都隐藏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机会发泄。这样的电话交流对孩子有怎样的不良影响?并且由于他们长期和父母分隔两地,容易生疏,常常发生孩子不愿意接父母电话的情况,或者孩子没有什么话可以跟父母说。像黄永生父亲这种一通电话就破口大骂的做法,孩子怎么能接受。通电话这种方
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时候孩子是否跟你撒谎,当家长的都无法分辨。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以致于留守生有话没人诉说、心理空虚,而去上网打游戏、上网聊天,在虚拟情境里寻找情感的归宿,成了网瘾,从而荒废学业,无心向学,成绩急速下降。果然,电话交流两周后,我们发现黄永生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上课还是会开小差,作业不完成,心事还是很重,还是没有多大变化。于是我们又寻思对策,电话交流不一定每天都能进行,而且通电话时彼此都见不到对方,父亲与孩子没能面对面交流,孩子说的话是否属实他父亲也不知道。而我们也不能陪在黄永生身边,至于黄永生与他父亲说什么,怎么说,我们无从知道,自然教育效果就较小。
而QQ视频正好弥补了这种缺陷,网络视频聊天既可以听到对方声音又看到对方,同时满足视觉和听觉的需求,能促使人放松心情,平抚烦躁。特别是留守生与亲人视频时能获得巨大的安全感。②华东师范的陈永明教授说过: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和一个手势都可以使孩子感到亲切温暖,可以化解孩子心里的疙瘩。面对面地交流,彼此都能见到对方,面对自己长时间没见的孩子,即使孩子再不听话,家长也很难再生气,而孩子面对家长的提问,他的回答也更真实。孩子经常与父亲视频聊天,他要想不受到父亲的责骂,要想不让父亲失望,就必须处处约束自己,提醒自己少犯错误,将自己真实的情况向父亲汇报。于是我们决定通过视频聊天来教育他,我们每隔一天就陪在黄永生身边,通过QQ频聊,让黄永生与父亲面对面交流,或汇报自己当天学习、生活情况,或是心里所想等,这样一来,黄永生自己汇报且有老师在旁,说的句句均为实话,为避免父母的批评,每天所作所为都较以前有了更多的约束,纪律比以前大有好转。
可见,对留守生来说,视频聊天是他们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可此策也有一定的不妥,有老师在,很多心里话黄永生不敢与父亲直接说,而且受父亲工作时间的约制,电话和视频聊大多数时间都不能如期进行,这就会造成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缺失。众所周知,留守生因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意志情感和品格的发展。
据很多调查显示,留守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亲情缺失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育。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只要建立了美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会把父母作为最亲密的倾诉对象,孩子会把自身的好事、坏事、难事、易事、能讲的不能讲的事全向父母倾诉。让孩子相信父母是最亲密的,最值得信赖的,永远爱他的人。有些孩子心里有什么话一般不喜欢说,一方面是报喜不报忧,另一负面是怕负面批评指责。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都不表露出来,我们会错过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机,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心灵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为了点燃黄永生的希望,让他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我们再次决定为黄永生建立一本“亲情本”,让他把不能、不敢直接与父亲说的话都写在这本“亲情本”上,以前很多当面无法表达的关心与说出的要求,他都能通过“亲情本”来向父亲倾诉,这给了他很大的表达情感的空间。每当发现他在“亲情本”中的正当需求和渴望,我们会把黄永生的心里所想
及时用电话转告其父亲。有一天他这样写道:“今天早上,天下着大雨,很多同学的父母都送他们来学校,可我却自己提着鞋,光着脚丫,披着雨衣走来学校,我好羡慕他们,我多希望像他们一样时刻拥有父母的爱„„”看到这,我们也十分感动,立即把黄永生的想法转告其父母,其父母深感自己失职,在以后天气恶劣的时候,黄永生也得到了母亲的接送,这让黄永生不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孤独。
黄永生果然有了改变,可是他的言行稳定性还是较差,时而还是犯一些错误,如迟到、去网吧看别人打游戏、乱花钱等,对母亲的苦口婆心也不予理会。③陈永明教授说: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有怎能爱事业、爱国家?为了让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邀请了在外出务工的家长给学生们上了一节专题课,专门讲述在外打工的艰辛,让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变幻及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留守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社会课堂。通过邀请留守家长上专题课,使学生了解了在外打工的艰难和父母的苦心,进一步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次专题课,我们还特别安排了黄永生在家长讲完后进行了一次留守生代表发言:“„„通过今天的课,我知道父母在外是多么不容易,是如此的辛苦,从今天起,我不会让父母的汗水白流,绝不再乱花一分钱,我要像XX同学一样,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为父母着想„„”这样专题课,这样的教育确实深深触动了每个留守生,黄永生启发更大,感情触动更深。在一次以“我的父母”为题的作文比赛中,黄永生这样写道:“每当我要违反纪律,学习想偷懒,走过网吧时,我就会想起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为了能让我上学如何拼命挣钱,于是我就会向好同学看齐„„”思想认识能达
到这种境界,正是我们期盼的。
此后,黄永生自律、自学、自理等各方面能力都不断提高。他能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
2008年秋学期伊始,黄永生画了两幅了。一幅画了烛光下的老师,取名“感谢您们,老师!”说是教师节送给我们,另一幅画了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子的手在路上走,取名“牵手”,说是中秋节送给他爸爸看到这一切,我会意地笑了。
以上一系列对策并施,使黄永生果然变了一个人,作业认真了,课堂纪律好了,不再迷恋网吧。黄永生的改变告诉我们:再冰冷顽固的心都会被温暖、被融化,再难教的学生都可以教好,再疏远的亲情都可以弥补,只要我们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④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提出,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而我们的“电话、QQ视频、亲情本、在外务工家长专题课、专题作文比赛”这些情感交流平台,已经做到了这点。正是它们拯救了黄永生,也拯救了许许多多像黄永生这样的留守生。
参考文献:
1、卢秀安陈俊《教与学心理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23、陈永明《基础教育改革案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
第五篇:重塑心灵读后感
看完李中莹先生的《重塑心灵》一书之后,对其中一个概念的印象颇为深刻,那就是--NLP。查找了一下资料,NLP,英文全称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译作“神经语言程序学”,是一种沟通以及个人发展的技术和方法,它从破解成功人士的语言及思维模式入手,独创性地将他们的思维模式进行解码后,发现了人类思想、情绪和行为背后的规律,并将其归结为一套可复制可模仿的程式。
要形成这样一套程式,首先,书中给我们的建议是,遵循12条前提假设,来培养自己处事的态度。当然首先要学会使用这些前提假设,也就是培养自己的处事方法,当这些方法内化于心的时候,我们做到的不是简单的方法,而是我们与他人相处时的正确态度。其中之一“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让我感触颇深,我很注重自己的内心感觉,但很多内心感受都是自己对理想状态的需求,是自己营造出来的。而我又对技巧性的处事,颇为排斥。自认为心的导向会让我做出正确的事情,但现在发现缺少历练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心灵成长的部分缺失。所以在以往的生活中,我的心和我的行为方式总匹配的不够和谐,以至于影响了我的部分人际关系。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应该有新的心灵接受方式,来成长自己,那就是一种“内化于心的成长选择”也就是“重塑心灵”这是我现在读这本书的体会,也许多读几次还会有新的提升空间!
另外,自我价值也是书中的另一个亮点。自我价值就是身份所治理的“我是谁”和“我的人生是怎么的”这两件事的推能源,因而自我价值的核心是自信、自爱、自尊。
自信的基础是才能,能力的基本是尝试和得到肯定,自信就是信任自己可能获得所寻求的价值;因为自己信任自己,自己也通过尽力取得了所需要的价值,天然而然的就会自爱了,首先自己爱护自己,才会去爱护别人,;进而培育出了自尊和尊敬别人,策略形式的力量,所以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自我力量也就强盛起来了。当一个人的自我力量不足时,会请求人和物按其必定的划定存在,而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时,无惧事物的不稳固或变迁。李中莹老师提及了三个提升自我价值的措施:
一、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二、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三、接受自己、确定自己。一个人不能用任何借口来回避成长、谢绝成长,成长的过程是有一定的苦楚,但成长起来之后会有一个胜利快活的人生,所以,我们可以遵循李老师的意见,英勇地剖开黑暗的心灵,吸受光的能量,好好的信赖自己、爱护自己和做一些有意思的事件来晋升和健全自我价值。
一本书的价值对于我来说,是在阅读过程中带给我的一种提升性改变,不仅让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发现,也燃起了我对人际关系深入的好奇心。从自身感受来说,《重塑心灵》是适合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看的一本关于心理学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