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情促教——语文教学的生命
以情促教——语文教学的生命
灵宝市焦村镇东村小学 王啦啦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程,它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乏味的,不可思议的,甚至是徒劳无益的,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环节注重情感的投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一、导入新课必以情激情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前若能结合新课内容巧妙的设计导语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定能受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教《长城行》一文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
这篇优美的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颂歌!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脑际,奔涌欲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有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一泻千里滚滚滔滔的长江,还有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各族人民。每当想起这些,心中就会激荡起热爱祖国之情。可是,要我们加以表达时,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如果描绘了雄伟奇丽的黄山,那庐山呢?(要求学生齐背苏轼的《题西林壁》),如果画庐山的瀑布,(齐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那杭州的西湖呢?(齐背苏轼的《饮湖上初请后雨》)。祖国风光绮丽多姿,无
限美好。如果要让学生们描绘祖国的新貌,你如何下笔呢?
通过动情的导语,深深震撼了学生纯真的心灵,激起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点燃了他们思想智慧的火花。在这种情境下组织他们学习课文,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再如学习《为人民服务》中的诗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历史上的人物,有的光耀千古,像民族英雄岳飞、郑成功、林则徐、杨靖宇,他们把毕生精力和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有的人死的比鸿毛还轻,遗臭万年,例如古代的赵高、秦桧,近代的袁世凯、汪精卫,他们卖国求荣,遭到人民的唾弃,是活着的僵尸走肉,这样的人虽生犹死!
在导语中通过鲜明的对比,激起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达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文道结合的目的。
二、范读课文做到声情并茂
文章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传达某种信息的,大多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某一特定感情的产物,特别是进入课本的文章更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无不涌现着情,流淌着爱,透露着憎。因此,教师富于感情的朗读尤为重要。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人物心态来设计不同的范读情感基调,该激扬时应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
愤时应侃侃滔滔,为之动容;该温婉时应细雨霏霏,使人感怀。通过范读,将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有声有情的语言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置身于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乐文中人之所乐,悲文中人之所悲,想文中人之所想,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样,远胜于枯燥的讲解,干瘪的说教。
读《穷人》是,要用低沉的语调读“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使学生感受到桑娜当时那种矛盾不安的心理,仿佛学生也为桑娜担忧。读《凡卡》时,先用轻快后用缓慢的语调读“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她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也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使学生体会出欢快、充满希望的心情。用痛苦恳求的语气读“带我离开这里,要不我就要死了!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凡卡离开这里的迫切心情,进一步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
三、解惑释疑要倾情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写进了我们的课文,一篇篇情文并茂的古今中外名著编入了我们的课本。这些文章有的表达老一辈革命家的深情厚谊,有的表达海外游子的恋国思乡情怀,有的表达师生之间的依恋,有的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有的表达对恶人恶事的憎恶……可以设想,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如果教师本身麻木不仁,不受感染,不动感情,这样的课堂肯定是风平浪静、枯燥无味、平淡无奇的。因此,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时时想着情,处处注意情,篇篇抓住情,堂堂见真情。学习《台北雨中情》时要设身处地的体味海外游子在异国他乡的苦闷和落叶归根的情怀,学习《西门豹》要表现对恶人恶事的憎恶和鞭笞,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要体会那浓浓的舔犊之情。动情之处教师可颜笑,可怒视,可低语,可呼号,可举手,可投足,可慷慨激昂,可哽咽悲愤……这样,让学生随你喜而喜,随你怒而怒,随你悲而悲,随你乐而乐。
总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情感也会在语文教学中升华。我们只有注重情、挖掘情、注入情,才能是语文教学在涓涓的情感滋润下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篇:以情促学 提高教学效果(定稿)
以情促学
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善学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情感的角度去学习数学,把客观的认知活动转化为浓厚情感色彩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一、以情求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恰当的思维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我在数学教学中努力用生动、形象、直观、带有强烈情感又富有激情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先布置家庭作业,让每一位学生任意写分子、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进行笔算,得出分数值,并记录下计算的结果。上课时,师生打擂台,由学生报分数,老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作出迅速准确地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老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有了渴望获得新知识的需要,这样,以情导知,知情交替,情知交融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再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上课开始,我问哪些学生家里是2个小孩的,请站起来。让他们说说平常家里有好吃的东西,是怎么分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接着我告诉学生今天来了2位小朋友,小明和小东,他们是两兄弟,小明是哥哥,小东是弟弟,妈妈给他们买了一个披萨饼,要分给他们两个吃,你认为怎么分合理?生:要平均分才合理。师:他们分别得到了整块披萨饼的多少?生:一半。师:“一半”,你能不能用一个数表示出来呢?这样,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并很快投入到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境之中。
二、以情探索
学习是一种意识活动。学生的意识强弱往往依赖于情感,有了情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教师如何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等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自主探索,“跳一跳,摘果子”,维持学习的情感。例如: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我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了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然后设问:“这些图形的家安在哪里?”“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帮它们把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设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沾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学习积极性提高,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这种喜悦又会转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情启趣
善于运用情感迁移原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愉快的数学游戏、动态教学图片、生动的数学故事、有趣的数学实验、欢乐的数学比赛、形象的电教演示等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例如:一年级《统计》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拿一个盒子,晃动几下,问:大家从听见的声音中,猜一猜盒子里会是什么东西”,学生猜了很多,有的说是皮球,有的说是乒乓球……教师把盒子打开给学生看,盒子里只有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教师接着说:我们来做个摸球游戏,请4个小朋友上来,每人摸5次,看谁摸得黄球多?(4个小朋友上台),教师问下面的同学,在这些小朋友摸球时,我们该有什么要求呢?七嘴八舌,得出共同要求,把摸到的黄球数分别记在纸上或黑板上。教师小结,为了记住4人摸黄、白球的个数,我们要认真作好记录,记录的过程就叫统计。这一片断,教师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新课学习酝酿良好的情绪。再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在教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教师用幽默的语气说:有一个法宝,能使不会画画的小朋友马上成为小画家。这一法宝是什么呢?是放大尺,它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制作的,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是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以情激情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当教师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教师必须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一次“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的口答练习时,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一辆卡车重2千克,引起哄堂大笑,自己也觉得很难为情。当时,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说:“今天你能第一个站起来发言,是很大的进步,虽然没说对,但相信你会说对的。”当这位学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我又一次表扬了他,使他体面地坐了下去。教师情感的天平,不能只向优生倾斜,关爱差生比关爱优生更重要,更宝贵。例如有一位学生数学成绩较差,家长也认为她不是学习数学的料。我劝慰家长:“学生不喜欢数学责任在我,请家长给予配合。”我努力帮助她改进学习方法,尽可能让她体面地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并通过语言艺术,增强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当她站起来发言后,我总是鼓励她说:“听了你今天的发言,老师很高兴,这次讲得比前一次进步多了,相信今后会更好。”当她作业做错时,我会说:“不要急,慢慢能学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数学教学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要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就能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无意间就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那么富有情感的教师才善于运用情感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第三篇:管理以人为本 教学以研促教
管理以人为本
教学以研兴教
——校长岗位培训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高陂小学
李颂航
在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学习期间,主办单位——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培训班全体学员分别到了大麻中心小学、大埔二小和河源市光明学校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中我留心观察,细心体会,仔细思考,反复斟酌,推敲理解,不断地对我以前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真是不虚此行,受益匪浅。当我走进这几所学校,看到了美观洁净的校容校貌、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听了几位校长经验介绍之后,我颇受感染,感触甚深,让我从思想深处受到很大启发。我感到他在管理中的人文性氛围很浓,视角上能与社会同步,工作方法的指导性很强。
一、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师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作为校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应“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做伯乐型校长,赏识师资,培训师资,提高师资,重用师资。学校环境再美,硬件再好,若不把眼光聚焦在人的身上,就如同单腿走钢丝,寸步难行。因此,在管理中应积极营造合作与竞争,民主与个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文氛围。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理念,积极关注民情、民意和民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广大师生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创设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使教职工安教乐教应为管理中的一贯宗旨。校长要善于分析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多站在教职工的立场上想问题,多为教职工谋利益、办实事,对教职工的工作失误要宽容大度,切忌简单粗暴,激化与教职工之间的矛盾。要做到“五心”,即善心、公心、爱心、恒心和细心。要主动与教职工进行感情交流,以心换心,以诚感人。
二、科研兴教,办出特色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的领导艺术有其特殊的作用,但必须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和创新,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管理中,要坚持“两个结合,四个落实”。教育科研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相结合。教育科研和教改做到“四个落实”——研究实验人员落实、研究实验对象落实、研究实验场所落实、研究实验经费落实。
作为一校之长,应坚持自己带头参与并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坚持科教领先,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题研究,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全员参与科研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教育理论家朱永新先生曾指出:“中国教育缺乏特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每一所学校要想有影响,必须有特色,也只有特色鲜明,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特别是目前,我们山区县教育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只能靠办出学校特色来弥补。
第四篇:以教带研 以研促教(教学)(最终版)
以教带研 以研促教
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狠抓常规教学管理,以教研促教学;要求教学行为和专业化、规范化、优质化方向迈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加大校本教学研究的力度,校本教学培训和校本教学研究“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和谐四步教学法”等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课改培训、“青蓝工程”、教学竞赛、继续教育培训、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骨教师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普通话培训讲、黑板板书比赛„„这一切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优化了教师整体水平,为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教研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蓝工程”的师徒们在进行教学研究。
[青年教师在参加教学竞赛。
[参加教学竞赛获奖的教师。
[教师们“走出去”参观学习。
[教研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
第五篇:学风促教风
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正可谓“名不顺,言不顺”,我们需要明白,何为“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从狭义上讲,学风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广义上讲,是指学校师生员工治学的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大学校园,洋洋洒洒几千学生,整个学习氛围,都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学生的学习风气的不断升华,便不断要求与之匹配的教风,进而进一步提高教风,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学风促进教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
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孟子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教师岂能无惑也?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充电来迎合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的载体,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和教育水平,进而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风。
2、大学校园是一个文化杂糅的小社会,每个人的文化底蕴都不在像从前那样浅薄。大学生这个群体本身就很特殊,他要求学生有自主创新、自主探索、自问自答的精神。大学不应再是中学时代被老师耳提面命、教什么,就学什么;教多少,就学多少的填鸭教育的延续了。大学要求大学生们要贪学、肯学勤学,要学而知不足。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学生们不断学习,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校园学习风气。有那间大学的学风不是从学生群体的积极向学中迸发出来的。大学生以学生为主导,一大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而学风的营造同样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的作用仅仅应该是“师傅进门”,而修行还是要考学生自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学风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风。
3、教风的提高是多方面的,而学风的提高则主要是靠学生,教风具有教师主观色彩,即使有再好的老师,如果遇到一个无心向学、思想涣散的学生,无非只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理无处说的结果。只有学生的心态得到了提升,治学的态度才能有所改善,教育的力量才能得以凸显,不可不谓是“学风促进了教风”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