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物理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高一学生物理现状及对应措施初探
重庆市善兼中学------张代勇(***)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它是整个自然学科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在着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物理知识、研究方法、物理思想,在培养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中均在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物理教学的目的既在于传授科学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领悟到对人类文化产生极深影响的科学思想和基本观点,掌握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虽然国家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目标,高考也把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其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对遇到的新问题会独立分析和处理;“减负”是为了学生走出“题海”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锻炼,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有的学校、家长一味追求升学率应付考试,再加上初中物理简单,理论要求不高,思维简单,不少同学靠背诵取得了好的成绩,从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一学生物理现状:
1. 有上课认真听课,但缺乏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深入思考的习惯。许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会观察、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理解、不会领悟,更有甚者不敢问问题,各种能力普遍缺乏,似乎不具备初中毕业生应有的水平。而高中物理课要求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理解能力。
2. 有死套公式解题,但缺乏按程序分析问题的习惯,有死记结论,但缺乏归纳总结的习惯。许多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盲目做题、背题的这种学习方式只会增加学习负担,损害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学生难于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象、了解物理过程,更谈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为糟糕的是进入高一后许多学生思想仍没有转变过来,仍习惯于自己熟习的死记硬背,盲目做题的学习方法,不愿积极主动地去独立思考问题,希望老师讲细讲透甚至做完,自己背就行了,不愿去分析、去领会、去动手操作和掌握物理思想和方法。
4. 有对物理实验现象感兴趣,但缺乏对物理实验现象进一步探究的习惯。对观察生活中现象和动手操作小实验的作业,许多学生根本不把它视为作业,因为从小就认为不写在作业本的又不上交的就不是作业,这实在是太可怕了。由于长期不注意观察理解和分析,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现象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更谈不上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许多同学受性格内向、自卑、意志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有问题不敢问、不敢做,致使一些问题悬而未结,越积越多,不能解决,也不想去解决了,最终只有放弃。
总之,他们有对物理现象“知其然”的兴趣,却缺乏深入探究“知其所以然”的习惯。由于高中教材要求与初中教材相比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要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重视物理实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对每一个小实验都是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如:讲重心时要求学生用悬挂法确定重心;对某些难题能用实验模型展示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做出来或者老师做来演示,如:竖直圆运动中的“水流星” 问题,水平圆运动中的绕竖直轴“自转” 问题。不能做的实验或模型,也尽量用CAI课件展示出来给学生观看,以建立直观印象,如:火车转弯时“外内轨对火车的挤压”问题。
2. 坚持联系生活。注重演示实验外,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展开讨论、理解概念形成、规律得出、模型建立的依据,并学会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步骤,而不是死套公式,如:匀变速运动中的“汽车刹车问题”。
3. 狠抓课堂双基教学。在课堂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切忌不求甚解,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只有掌握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搞懂规律结论的推导过程、弄清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才能融会贯通,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4. 加强学生的“三心”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培养学生读书做题要细心;要求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拼搏,失败要敢于站起来,要有毅力恒心。认清自身学习的不足是学习方法的不对头,是不重视理解分析,而不是智力因素,并在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怕挫折、敢于拼搏、勇攀高峰。
5. 尤其重要的是课后布置作业,作业是巩固理论、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思维严密性的一个环节,因此要精心设计,我认为布置练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及时,能巩固知识,少而精,具有针对性。②要有利于能力的逐渐培养,培养能力的针对性和多样性。
通过上述措施,努力让学生不死记,少做题,多观察,多实践,多理解,多归纳,多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物理教学就达到目的了。这样,学生的学有趣了,有劲了,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也轻松了。
第二篇:高一物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高一物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刘艳明
通过分析我执教班级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学生平均成绩、学生的每题答分情况,本人认为在教学当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跟同行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物理知识体系构架、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研究不透;所以,出现系统性问题,辟如:创新班的平均分不高,前50名占比人数不多。
2、通过学生答卷每题答分分析,对学生实验题的教学研究存在短板,如:主观实验题答分不高。
3、对基本概念抓住的不够扎实,辟如:第一题的力学单位制的应用,第六题的超失重判断。
4、规范解题还不够重视,辟如:主观题答分不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想在现在的教学中,要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1、虚心向同行学习,不懂就问,多听课,多请教,多做练习。
2、不要一味地追求高难题目教学,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底层基础不打好,上层建筑就不牢固。要注重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点的教学与巩固工作。
3、努力研究实验教学;认真做好实验,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学会发现问题,多做实验题。
4、向同行请教解题规范,以便规范教学。
5、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积极备课上课;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做好每节课课件质量与效率。
第三篇: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与困惑之一:“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在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习惯于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要求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差异性兼顾不多,容易造成“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
应对策略: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兼顾班级中各不同层次的学生,物理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情感目标等不仅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恰当地划分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准确制定相同和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制定相同和不同的目标。其共同的教学目标为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上知道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其中两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在实验操作上会用已设计的电路进行测量;在总结归纳上可以从测量的数据中看出两个变量间简单的定性关系;在定律利用上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学困生:能协助完成电路的连接、基本完成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从测量数据知道两变量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等生:会按电路图进行线路连接、准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测量数据中分析两变量间的定性变化关系;优秀生:会进行测量电路的设计、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能从实验中归纳出正比与反比的变化关系。这种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困生能尽自己的努力学到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学有所得;使中等生有较高的学习要求,既不感到很困难,又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使优秀生有更高的学习追求,充分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避免因一个标准、一种要求而产生的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优秀生吃不饱的问题。
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教师所提问题的本身具有不同的层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教学提问;其二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设置的教学提问。
教学提问本身的层次性应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这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处理的要求。如关于力的有关知识就有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1.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3.为什么必须有两个力才能产生力的作用?4.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影响?5.力对物体的形状改变有什么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的学习与讨论,就能层层深入地认识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
针对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原理。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学困生尽可能提出较基本、较浅显、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则提出适当思考即可回答、通过对比即可判断的问题;对优秀生可提出较难或较深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思、有所答、有所得。如<<二力平衡>>一节,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二力平衡?让中等生回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让优秀生回答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这种按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
3巩固练习的层次性: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的继续与延伸,一定量的作业是学生应完成的任务与应履行的义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的要求,表现在练习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上。对学困生应限制数量、控制难度;对中等生应调节数量、把握难度;对优秀生则不限数量,放开难度。其不同的作业要求:对学困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层次上;对中等生重点放在“双基”和能力训练上;对优秀生重点放在方法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上。体现出下有底,上无顶的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原则。
4作业批改的层次性:作业批改的层次性包括批改的内容、要求、对象的层次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题全批全改:基本题是物理知识层次上的较低教学要求,是每一位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属于保底的下限,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批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重点题细批细改: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还要求在练习中突出,更要求在批改中突出,这就是要细批细改,从批改过程中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进而才能提出补缺补差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教学要求的层次性。
学困生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是学困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情激励;其次对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帮助是教学层次性的重要体现,是面向全体的教学要求;其三学困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个性问题适宜在面批面改过程中得以悄然解决,体现出教学对象的层次性。
问题与困惑之二: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而现在,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在物理课堂上看到的学习方式几乎都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但是同时,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实验桌前,只等老师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合作”,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几个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有的却是个别在动,有的甚至还没弄清楚合作干什么,老师已叫“停止”,学生立马恢复原状;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个学生马上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很是热闹,可谁也没听清谁的发言,等到推选代表发言时,又总是学习好的成了“权威”,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害怕说不好丢人,于是袖手旁观,不参与合作,出现了“优生表现,众人旁观”的现象;同时,在合作时为了取胜,有的同学将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一旦失败,又互相指责埋怨;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往往着眼于某个群体,对个体评价相对减少,从而削弱了某些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应对策略: 1应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很难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与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探讨、相互请教、相互学习。这样才能消除优生瞧不起差生,差生不敢在优生面前表现的现象,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能一味的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由组合,并推选组长。这样,小组成员定是兴趣相投、彼此信任的,在合作时也就没有优劣之差别的感觉了。
3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尤其要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与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与指导,让他们融入活动中去。合作中,教师尤其还要培养优生学会聆听差生发言的习惯。对于发言不太准确的,组内要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发挥好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成果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好每个学生的每一次的参与情况,展示他们在合作中的最优成果,汇集小组成员对他们的综合评价,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记录袋里发现自己在合作中的成长轨迹,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合作动机,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
问题与困惑之三 : 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
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
应对策略:
1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2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八年级的学生较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3通过师生间的多向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的“差异资源”,达到共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大量成功的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教师能否与学生密切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制约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层次的提高。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能带出十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成功之处在于合作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主动与学生合作,还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由于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现行的教学体系是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师不可能对其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而学生具有相近的年龄、相近的认识水准及认识方式,交流起来较自然,也少有保留,并且能得到许多有启发性的不同见解,因而学生间的互帮互教其效果有时胜于教师。教师也可从学生间的交流与切磋时所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控、改变教法或学习指导的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
问题与困惑之四: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相对滞后。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明显增多,所以学校实验室的配备标准也要相应提高,但现行的实验室配置标准仍不能“与时俱进”地做相应的调整;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实验室中缺少这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想买也不一定能买到;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
应对策略:
1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多,探究实验和迷你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对传统实验室带来新的压力,对实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有部分学校的物理备课组每周一次的例会在物理实验室进行,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制作有关的实验器材。我们准备组织骨干教师分工进行研究和改进实验,而后汇编成册供全体教师共享,这样,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逐步完善学校的实验设施,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
2争取得到电教部门的支持,力争提高实验设备的配备标准,多方联系购买实验仪器设备。
第四篇:高一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一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会出现吃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但来自于学生自身,同时也来自于教师。如何改变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笔者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一物理;思想;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28-01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会发现高中物理不在向初中物理学习那样轻松,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吃力,因此会产生一中无力感,如果在这个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心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问题,而要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要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学生及教师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思想还未转变过来,对于高中物理知识及学习方式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思想还停留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
1.1初中教材中,许多物理知识都只是理论性的概念,即使有计算也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知识中大部分都要求进行深入的学习理解,还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因此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是理论知识到实际运用的跨越。
1.2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一般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能通过简单的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或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主要是建立在对实验的总结以及结论的延伸推理上,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1.3学习方法未能调整过来,初中物理以概念性知识为主,学生只需要听老师讲,自己记忆,不需要进行分析计算;而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要求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还要求学生在课后加强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学生还在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会觉得学习很吃力。
2.教师上课方法不够灵活,同时还停留在课堂以老师为主的思想上,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够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1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后,老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尽快的转变过来。对学生的了解要变被动为主动,找到问题后,要及时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的解决问题。只有当教师能够随时的注意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2.2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有兴趣才会去认真学,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科学的、有效的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们需要长期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功率》时,可以联系生活现象:为什么白炽灯泡灯丝断掉后再接起来,接到电路中要比原来亮的多?简单地介绍这种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再通过分析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再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2.3上课不能只是按照课程安排来,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顺序,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的教材依旧是理论多于实践,但是老师不能只是按照课本知识来讲解,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教材内容,尽可能的用实践的方式使知识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只是。例如:在学习《磁体》时,关于磁体周围存在磁感线的知识,按教材的内容:理论讲解--看图分析--做题巩固。这样一开始就直接学习固定的概念性理论知识,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难理解并运用知识;如果进行一个适当的调整:磁铁实验――观察现象――画出实验现象――理论讲解,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记住这种物理现象,并且在以后做题时能够进行记忆延伸。
2.4理论知识的学习时,不能只是一味的去讲解,而是要将理论运用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方式讲出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运用。
很多学生对于纯理论学习普遍不感兴趣,那么就应该通过实验让学生去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示范,演示实验在课前必须亲自动手演练,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
3.不同的课堂,教师要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同,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3.1实验课。从物理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每次在上实验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因为高中生在亲自动手来操作一个实验,并得出结论后往往会有一中成就感。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及利用这种学生容易产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器材、步骤,还要学生以探究的形式来理解学习的物理知识,达到开拓思路的目的。
3.2复习课。在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时,已经不在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问及引导的方式为主,充分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理解不是很透彻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详细讲解,让他们对不懂的地方能够及时的明白。同时在复习时要复习相近的知识点,并及时进行学习总结和归纳,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3习题课。在以练习为主课堂上,不再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做题,而是要以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根本目标。在进行选题时,要设计形式多样的题目,一点多题,一题多问,一问多解,突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讲解题目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分析,展现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解题书写分规范化。
以上是笔者对高一物理教学中的一点看法,学生思想的及时转变,以及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高中物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物理教学质量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方修培《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7期
[4]续佩君 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第五篇: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兴安盟教研室/布和
摘自:《兴安盟教学研究网 》
今年九月份开始全区全面实施高中新课改,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应该说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靠一线教师自己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机遇是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老教师间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方面更不能突显。当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为了解情况,根据教研室安排,乌兰浩特地区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经验交流会(物理学科)于11月20日下午在实验高中举行。来自乌兰浩特地区七所高中高一任课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座谈会,通过一下午的座谈讨论,了解了实施实施新课程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教育教学提供了经验,积累了教育教学资源。本人也有不少感受和体会,下面就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教师方面:
(1)有些教师末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负担重等,加上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观摩学习的机会,因而还有一部分教师观念没有改变,穿新鞋走老路,还是回到教师“满堂灌”的老路上。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的深、广度把握不一定准确。
(3)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对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自由度把握感觉比较难。
(4)教师的备课还停留在研究如何教上,还没有落实到研究学生的如何学上。教学设计没有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考虑的少,还是以教师的表演为主。
学生方面:
教学的主体――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学习状态中,要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换句话说学生还没完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主动地探究学习。
(1)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学生的实验素质差,对物理没兴趣,思维简单化,学习方法多为死记硬背,独立思考能力差,依赖性强,看课本不耐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把信心建立在分数上,有碍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2)由于学生程度不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只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呆坐,坐久了就会开小差,学习时间久了,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就会拉大造成两极分化。蒙授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初中,在初中做的实验少,探究能力与新课程要求相差甚远。
(3)不少学生还习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的前提下是不会学习的,只有当有外来压力的时候才会被动地学习。
2、教材不完善,教材与配套的练习脱钩问题
(1)高一新教材,是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对教材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但是教材由于编辑匆忙,难免会出现些问题,有些不够科学严谨。如必修1中P28练习题第3题中利用火车站中的列车时刻表求列车在某段间运行时的平均速度大小,其实只能求平均速率,而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两者是有区别的,还有P72实验与探究部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压力间的关系”中教材介绍的方法根本无法做到物块能匀速滑动,因为钩码的质量无法连续变化的,实际实验做不到。因此新教材有必要做进一步修订。
(2)教材与配套的练习有些脱钩,教材讲授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有些概念、方法介绍得不一定到位,特别是物理方法介绍得不是很系统。可是配套的练习却很难,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比较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要求也很高,综合性强,学生感觉难度很大。
3、课堂管理的问题
(1)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以往的安静的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讨论教师就处于较为尴尬、被动、孤立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许多教师则觉得课堂纪律被破坏了,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堂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
(2)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给学生机会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旧的经验结合,产生新的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能否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如果遇到教师本人也一时无法对答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3)课堂上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键是教师,但大部分教师还欠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4)新课标较适合小班制的教学管理,但由于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学校还是大班制的教学管理。
4、如何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问题
(1)新课标既是试行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实施中不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么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应如何来评价教师。以往传统教学中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考试。新课标是否也是一考定“终身”?
(2)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考试的权威性长期存在,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实施中则不敢放开手脚。因此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则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而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于是,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5、探究课的时间问题:探究课时间严重不足,基本上要花两节课才能完成
6、模块课时问题:练习和评讲没时间,造成学得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巩固和应用,考试没时间,纠错机会少。
7、教学资源问题:按现在网络上公布的新课程教案格式来备课,书写教案,教师的教学负担将很重,多媒体资源也较缺乏,设备也跟不上,种种客观原因也大大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8、高考与新课程教学是否兼容的问题:由于注重了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的难度适应性相对降低,再加没有充分的时间解决练习评讲,学生的考试水平相应降低。
二、教学建议
1、改变学习方式
(1)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尽快让更多的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如学习方式、教师的要求等。在高中,需要学生钻研课本、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开拓途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对于这些学习方式上的转变,高一学生根本未能改变过来。因此,就需要多向他们强调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并给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让他们课后相互讨论,共同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信息,并在下一节课中,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查阅到的内容,然后全班同学都共同分享每一位同学的成果。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或解决问题,旨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并增强处理和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友谊。教师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学习信息,如网络学习物理知识、讨论物理问题、探索物理新知、拓展物理视野、开拓物理思维的网址;介绍好的参考资料、科普刊物、科学名著、科幻读物、科学小发明启蒙读物等等。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做统治者,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甚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3)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在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和掌握知识而取得成功。同时不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结论的认识,启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悟、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进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就像赵保钢教授说的一句话:“传统的教学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新课标的教学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训练成有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才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4)尽量创造条件,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能够自动探究,真正有所得。
2、转变教学方式
(1)倡导民主平等教学。
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民主。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的语气,目光等不经意的方面,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会体验到学习是种乐趣,才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去进一步感受学习。实施活动式、讨论式教学,只要我们教师放得开,相信学生,给予他们一个可以自由创作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式教学模式,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是愉快的。
(2)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上实验活动课和习题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创新设计新的实验。不要局限于一般的常规常法,不拘泥于形式,不墨守成规,要求新求异,以敢于批判的头脑,广开思路。
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我们都应及时用言语赞扬,用行动热情地扶持,并积极引导。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那怕是小发现、小制作、小发明,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甚至升华。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不能只凭教材的课时数来设置模块学习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知识、方法所需的时间,阶段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所需的时间,还有探究教学过程因不同水平学生完成课程所需的不同时间。
(4)建议采取同一备课组教师分工备课,资源共享,以解决教师的过重负担。
(5)高
一、高二的教学过程应为高考的能力要求铺设一定的基础,不宜将教学要求和能力要求定位过低,因为能力的发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应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当然,高中新课改的成功,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高考指挥棒的明确指向,社会评价的正确导向。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放开手脚,勇于创新,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实施新课程教学,加强理论学习,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这样,在课改的道路中就能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