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寄宿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与成长
寄宿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与成长
我是北京寄宿学校的一名物理老师,从近三十年,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寄宿学校的教学模式,并且深深喜欢上了和学生共上课的氛围,我觉得物理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物理课上,有思维变化,也有正误辩论,同时有积极的合作探究。现代的学生个个使劲浑身解数,积极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呢?现在的我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的学生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创新,让他们在物理探索中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从中感受物理的奥妙和真谛。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点是现代高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体现。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
我发现同学们学会了课前预习,学会了相互尊重,这一点难能可贵。作为一名寄宿学校的老师既要爱学生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共同成长。
第二篇: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一起成长
第二年我做了班主任。高一的第二学期学校进行文理科分班,当我拿到名单时我先是了解这些学生都来自于哪些班级,然后找相应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当我找到小枫同学的班主任时得到了这样的评语“行为习惯差、懒散、我行我素、抄作业、最后一句是无可救药”。我带着满脑子的问好“怎么会这样?什么原因导致他这样?”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学生,我一定要搞定他。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幼稚啊!
开学第一周小枫的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先是连续迟到3次、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也很少与同学说话、还有一次早退跑去霸占篮球场、上课完全不在状态;按照班规罚他去跑步他也欣然接受,检讨书也写了两封。但是罚过后照样犯错误,仪容仪表也不合格,头发总是斜刘海遮着半边脸,找他谈话也不吭声批评教育全都不管用,将他在校表现校讯通给家长也没有反应。我已经算是个很厉害的班主任了,整个六班一切都很顺畅唯独小枫让我无可奈何。这可是我班级的组建阶段我不能因为小枫一个人而坏了班风;终于有一天我让小枫带着记录他在学校种种表现的“成长点滴本”回家理发,要家长看后“成长点滴本”反思签名并且给我打电话。我特别强调晚修前要准时回来。可是当我第二天早晨站在班级门口一看,小枫不在;舍长说他昨晚一夜没回。当我给家长打电话时接电话的是他叔叔。通过和小枫叔叔的沟通交流得知:在小枫初中时妈妈过世了;爸爸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最近也离家出走了;一个姐姐也嫁人了过得并不幸福;他现在寄于叔叔篱下,婶婶对他也很多责怪;责怪他不懂事,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不好好学习成绩下降等等。叔叔家要供养五个小孩读书,生活也不宽裕。
挂掉电话,我的心头涌起一阵酸楚心疼;我冷静下来想想现在小枫的问题似乎一切都水落石出了。一是家庭因素,这样的家庭直接影响了他的情绪,他的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甚至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说积极的情绪有益于人健康成长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效率,但是消极的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自控能力甚至做出一些让自己悔恨事情。二是老师的因素,没有人能懂他的痛苦他的挣扎纠结,而老师又只从他的表现对他进行进行定性,没有走近他心灵的深处去理解他。三是同学因素,宿舍班级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家庭情况,当周围同学在讨论爸爸妈妈时,当同学有家长送汤时这些幸福的事他都没有。所以他不愿意晚修后回宿舍,宁愿在校园里游荡到熄灯。
强势的我此刻心里再也无法平静,我知道那些常规的方法去惩罚他只会让他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雪上加霜。我要走进他的心灵让他克服掉这些坏习惯,战胜苦难从现在的颓废中站起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真心的希望自己“做他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人”;想告诉他“至少还有我”;想用心帮助他度过难关;
想倾听一下他的心声!可是我该怎么帮他呢?我怕自己一不小心又伤害了他。
我想到了在《班主任之友》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么,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圈圈里,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第二、当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诫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人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或许我先尝试着陪他做一只蘑菇更好,不提他的伤心之处不让痛苦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或许他就可以像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的成长,当他超越了自己的自卑甚至会比那些一帆风顺的学生更有作为。我叫他来办公室,他心理显然有些害怕,怕我又严厉的批评,但是又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想运用心理学中的“自我开放”和“共情”的技巧,以“相似点为前提和他展开交流”。我没有和他提起他的家境也没有去讲那些安慰劝解的大道理;我只是和他以拉家常的形式说我曾经的困难生活(陪她做一只蘑菇),说我曾经奋斗的经历尤其是高中和大学时的表现还让他上人民网上看我当年的报道向他展示了我当年积极乐观的一面(做一个能行动能吃饭的蘑菇),他一直在听我说还很感兴趣。最后我说这世上还真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你看老师现在不也挺好的么?其实现在想想挺感谢那些苦难!这一次谈话他没有和我说什么但显然他的态度有所转变。我们又聊了一些他开学以来的表现,我只是说你肯定也不想这样,这是情绪不好心里烦乱,不想学习造成的。他终于开口说话了,“老师你懂我,可是我就是学不进去!总是爱胡思乱想很烦,不知道怎么办?”我说当年遇到那么多困难,也有时会出现你这样的心情但我只允许这种情绪出现三分钟,过后要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当你充实的学习了一天以后,离开课室长舒一口气、仰望一下星空、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微笑、不要想太多、回宿舍后和同学聊聊天、熄灯后美美的睡一觉,早晨起床后也给自己一个微笑吃个早餐,早读就以一个饱满的状态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要么你尝试一下!
观察了两周周他果然各方面表现好多了。这一次我又叫他来谈话,显然他也不那么抵触我了,心情也好了很多。我这次谈话采用了一个心理法则“好人有好的行为、坏人才有坏的做法”。我没有直接说“你很棒”、“你表现不错”这些类似整体夸赞但又没有实际效果的话,而是具体的夸赞了他的优点他最近的进步,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慢慢的让他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不应该这样做,只有那种坏学生才会做哪些事情。通过我的夸赞,他明显的有些开心甚至不敢相信老师是这样看待它的。我还清楚的记得他和我说过的一句话:“老师其实我很讨厌现在的自己,我也不想有这些坏习惯”。我深知坏习惯是养成起来很容易但改起来非常难的一件事,我不能再让他继续犯这些小错误了。他也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了,我开始给他提一些小要求“这周将迟到减少到1次,这周尽量不抄作业,这周不再早退心情不好你可以放学后去跑步等等”。我不断的告诉自己绝不能急,要争取“提出小要求,促进大改变”。同时我也给他合适的承诺,多元化的鼓励。通过我们的交流发现他很向往军营,很想当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很想摆脱婶婶的唠叨,特别不想让同学知道他的家庭情况。每当他有了小小的进步我都给他合适的鼓励,比方说作业表现好了我不会简单的写一句“很棒!优!很好!不错!”这类评语;我会给他这样的具体评语“第三题你做对了说明你课堂听课效率很高知识迁移能力很强”。上学期我给他承诺如果期中考试在班级进步5名年级进步50名我就带她去武警支队感受一下军营生活,但是他的考试在年级进步不大,没有达到我们的约定。我还是在合唱比赛中给我们全班的男生穿上了军装扛上了枪,到现在为止我还记得我们班男生雄赳赳气昂昂的激情。小枫特别的兴奋,第一次见到他如此灿烂的笑容。我力争做到言而有信,合适的承诺和鼓励真的带起了他的兴趣,都说“亲其师信其道”通过这种“先跟后带”的办法,现在慢慢的我发现他信任我了。
上学期我听刘利主任说他有一个朋友想赞助一些我们学校需要帮助的学生,我和小枫说有这样的机会可以给叔叔婶婶减轻负担,他很开心;我为小枫申请了一个名额。去年过年时我让小枫给叔叔婶婶写一封信,把他和叔叔婶婶的坚冰打破,这封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意外的是小枫过年时也给我发来了祝福短信。今年的教师节我和小枫一起给赞助他生活费的黄先生写了一封感谢信汇报了学习生活情况。现在的小枫很懂得感恩就连他的英语作文都是这样写的我们应该心存感恩因为周围有很多人在帮助我们。
现在的小枫和刚入班时相比有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常规方面:这学期只有三次迟到,从没有早退逃课,且宿舍扣分大大减少,每天都很早去学校学习,遗憾的是话很多。学习方面:课堂上听课特别专注效率很高我们班学生都很佩服他,再也没有了抄作业的行为。成绩进步很大,刚分班时班级排名19年级排名474,现在进步到班级第7名年级排名254;英语成绩提高特别大,从年级732
名提高到101名。在人际交往方面:班干部改选中主动要求做心理委员,小枫很聪明做题反应很快,乐于给同学们讲题,也经常和科任老师沟通问老师题。我的下一步想法是如何让小枫面对现实,坦然的和大家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记得有一次和张博老师说起我的这个学生时他说过一句话:“教育需要等待,等待中会为他的进步而欣喜;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挽救一个心灵不是这么容易的”。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枫不断的长大他会敢于面对一切的,我现在也在做铺垫工作。
小枫的这些成长过程也点滴中见证了我毕业后走上讲台为人师为班主任的成长过程。
第三篇:和学生一起成长
“庆祝教师节
30周年”征文
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的教育故事
霍城中心小学杨慧兰何忠孝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参加工作已经五年多了,回首在学校的教学工作,我的身边也发生过许多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太多太多了,多得不计其数,这些小故事也是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插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困惑、有激动、有伤心、有愤怒、有无奈、更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这些日子,我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健康成长,我也在他们的陪伴下日渐成熟,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故事一孩子眼中的世界末日
昨天阶段性的期末测试结束,今天,该孩子们发他们期盼试卷,从前一阶段的学习到短短几天的囫囵吞枣式的复习后,迎来了又一次换了名字的,其实还是以分数论成败的所谓测试。就我自己从他们每一天的学习成长中我觉得他们考的很好,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我从内心深处感动于他们的点点滴滴。我打过,我骂过,我自责过,我深思,我反思过,我该怎样面对他们,怎
样教育他们才是最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尤其对于这些生长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看到他们的努力及努力之后的结果,说实在的我是倍感欣慰。当铃声响过,我走进教室,我告诉他们,我感谢大家,感谢你们这次考得很好,在这里我最最想感谢的一个同学就是杨雨露同学,感谢他对我付出的回报(他是一个学习及做任何事情都很慢的学生,任何作业都不能及时交上甚至就干脆交不了,而这次考了90分,考80分我就很满意了)。因为我终于心平气和的面对他们了,对我而言是不小的进步,前几天刚看了一本书《种在心田》,里面看到一段话,说的意思大概就是老师应该每天带着好心情走进教室,面对自己的学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我想我今天迈出了一步,所以心情很好。在结束的一天的教学工作,要送他们走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今天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他们回答很好,我说,为什么,他们回答,因为没有挨打,我说,我也没有打过你们呀(是个好学生),他回答我说,陈麒说,今天发卷子,老师要打要骂,是我们的世界末日。我被他们的话震惊了,所以在这儿记录下并深深的反思我走过的教学之路及我还要继续进行的教学之路。
故事二我没胡画的:
我们有个孩子叫王思恩,他认真好学,什么事情都想争到最前面去,但是他的字写的很不好,我不知道他本身就写不好,还是因为急着想赶到前面去,所以草草了事,反正从我的角度想,他属于后者,所以在一次改作业时,我说:你怎么又给我胡画上来了。他低下头小声的说:“我没有胡画”。我一愣,深知自己犯了很严重的一个错误,从此,改他的作业时,我更加的认真和小心,并换了一种教育方式,我说:“你能写的更好一些吗?”之后的日子里,他的字每天都在进步,还买了字帖一有空就自己主动拿出来练习。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从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出发。人的天性是脆弱的,不管一个人怎样坚强,怎样倔强,怎样不可一世,内心深处都是脆弱的,本来怀疑自己不行,周围人再说他不行,就好比一个脸上长了麻子,天天说他,感觉就没了,感觉没了,自尊心也就不强了。学生需要尊重,因为他们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所以需要细心地呵护,这样他才会特别卖力地做事情,去学习,发挥潜能。孩子比大人更为珍惜来自他人的尊重,从而变得更为自尊。故事三我在想题着呢
自习课上,我在批改配套,布置了一些题让学生自己在做,但是教室里一直都安静不下来,我终于忍不住了,抬起头,正好看到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在定定的坐着,然后我就大声的说:“陈麒,你在做什么,是做完了,还是不会,还是在干什么?”一连串的问话,问的孩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然后那个孩子告诉我:“我在想题呢?”惭愧,无言。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冲动呀!更不能想当然的去处理问题。学生也有自己的空间,我不能看到他们
不爬着写字,就认为是在玩。我应该给他们自己的个性发展空间。
与孩子们在一起发生的点点滴滴,是我从教五年多年来最大的财富。是我终生难忘的,也将会鼓舞我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并且走好每一步……
第四篇:与学生一起成长
与学生一起成长
知道孔子已经是好多年的事了,可是了解他并且崇拜他却是在暑假前与儿
子一起看动画片《孔子》时才开始的。我非常敬佩他的博学以及为人,我认为那
是无人能及的。其中他提出的“教学相长”的理论,在近几年中我也有了更加深
切的体会,不过,很惭愧由于这几年没有参与过教学所以这种体会不是在教学中
感受到的,而是来自于我对自己孩子的管理中。
有孩子之前,我对小孩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可当和自己的孩子一路走
来,我教会了他走路、说话的同时,我发现自己也从中慢慢学会了做母亲,我知
道了在孩子发育的每个阶段所应掌握的技能或应吃什么、穿什么等,当孩子上了
幼儿园后他又教会了我唱儿歌、折折纸、玩他们的游戏,由此也就更加深刻的体
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面对几岁的孩子如此,我想面对十几岁的中学生的教学更应如此吧!
以前,认为当教师只注重为人师表,而忘了与学生一起成长,总是认为当老
师的高贵在上,久处于师之高位,只靠过去的老经验,而忽略了向学生学习,向
年青人学习,久而久之成了迂腐的老学究,毫无生机,学生见了也敬而远之,有
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悄然生长,没过多久,变得老气横秋,这就是
没有注意到从学生身上汲取青春的养分,使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我觉得在教学
生涯中不仅要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永
远保持年轻的心态,让我们一起来真正把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运用到
我们的教学中吧!哪怕是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的。
我想竞聘初一年级数学,说实话在谷玉真老师昨天说出那个形象的比喻的时
候,我就想如果她是那个封闭的清王朝的话,那么我呢?我感觉到自己还停留在那古老的原始社会中,用着最笨拙的工具、最简单的思维过着最原始的生活,还
是在去年的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孩子,我的儿子正兴高采烈的和一个小朋友说话,我走近一点想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我听到那个小朋友说:“我爸爸是个医生,你
感冒了找我爸爸吧,我爸爸会把你看好的!”我听到儿子马上自豪的说:“我爸
爸妈妈都是老师,咱们长大了让我爸爸妈妈教咱们吧!”儿子看到我来了,不无
骄傲的说“是吧,妈妈?”我说是。儿子随即问我:“妈妈,我爸爸教什么呀?”
我说物理,儿子说:“那我长大了要我爸爸教我物理,那妈妈你教什么呀?”那
一刹那间我是多么难堪呀!真的有那种恨不得找个缝隙钻下去的感觉。所以,今
天在这里真诚的请领导们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与学生共同成长。我一定努力进
取,虚心学习,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第五篇:与学生一起成长
与学生一起成长
初中部
石小玲
走进学校,繁忙的工作减弱了创作的激情,我一度写不出文章来。婚后,各种琐事烦扰,读书的日子越来越少,读的书少之又少。这样的现状,让我苦闷至极。
暑假里,我向我的教师诉苦,告诉他我现在活得很失败很失败,很辜负他当年的栽培和厚望。
老师含笑不语。良久,他说:你可以和学生一起成长啊!和学生一起成长?怎样和学生一起成长? “学生作文时,你有没有一起写?”
有,但写作质量不高。做了教师,很大的感触就是自己不会教作文,不会改作文,也不会写作文了。有时候看到现时的高考题,我都在问自己,作文要怎样写,大脑真的是一片茫然。我在想,虽然我做了语文教师,但让我重返高考考场,说不定我的语文会不及格,甚至考不到一半的分数。有的时候看自己写出来的东西,真的很可笑。
“教师的论文,学校布置的一些写作要求,你有没有认真在实践?”
有。刚开始,学校征文或要求上交论文时,我也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有时候工作计划还从网上复制。但一想到自己做着育人的工作,却成天做着自欺欺人心口不一的事情就很惭愧。于是我开始自己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无论好坏,我都自己实事求是地写,不应付差事。虽然写的很是艰难,也是在认真写,没有敷衍。
“现在的初中有名著阅读这一项,你要求学生读的时候,有没有自己先读,有没有读完原著,读完有没有新的发现认识?”
我迟疑了。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只是隐约记得是谁写的,却没读过原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没读过原著,《水浒传》我只读过前几十回,但这些小说却是教育部规定的初中生必读书目,同时也是中考大纲要求的书籍,也是初中课本要求的名著阅读。
其实如果只是应付考试,好好把课本中的节选搞清楚也差不多,但断章取义,摸不着头脑的死记确实让人不怎么舒服。于是在上课前我都加班加点地把原著看完,力求课能上得更生动更全面。其实我是不爱看外国名著的,因为那些人名太难记,我往往理不清头绪,但为了教学,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去看。
一旦深入下去,其实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教学应付自如,还做了不少的阅读笔记。说来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与时代同步,我又买了十几本高中生必读书。《匹克威克外传》《巴黎圣母院》等,虽然我学生时代也看过,但让我叙述故事情节,我还真是想不起来,于是乎一口气硬着头皮也读了,虽然没感到自己有多么大的提升,但讲起故事来至少不是大脑空白了。有时,我疑惑,这些书不都是我知道的吗?不都是我学生时代常挂在口边的书名吗?为什么对内容模糊到如此地步?看来书还真是常读常新。其实很感谢教书的生活,如果不是大脑空洞的刺激,我可能一辈子也再读不了这么多的名著。
“初中语文教学里,有一些诗词和文章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在讲解前你有没有钻研教材?在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前,你会不会背诵和默写?”
我自己写教案,反复地琢磨和写,上每次课前都会查阅很多的资料。刚开始看着教参教书,没有自己的新东西,感觉自己不会思考,大脑变得越来越笨,越来越钝。后来为了不误人子弟,为了我的课生动些,浅显些,我不得不在备课时查找大量的资料,不得不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进行更多的思考,不得不在作文讲评时多出一些花样,力争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那些需要背诵和默写的诗词和文章,我也是先做好,以求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学生手里有的阅读书籍,你有没有利用好?”
我沉默了很长时间。这样的书每个年级都有的,这几册书在我案头放了一两年,我都没仔细的翻一翻。
初中是有阅读课的,我一直主张阅读由语文教师来上,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阅读课我一直都没有被排上。所以这样的书也就被我放置案头。我要求学生阅读,但没有时间保证,阅读落实不到位。于是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学生把此书束之高阁,扔来丢去。这样一本能极大提高人文素养,文学功底的书就这样丧失了它最基本的功能,成了一本不中用的废书。
后来课本教学的间隙,闲来无事,我翻了翻近两年的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阅读与欣赏》。一翻不要紧,真的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教材编写形式是按周进行的。每周一到周五的阅读板块由“凝望大师”“好书快读”“鉴赏课堂”“探究天地”“时文快递”组成。在这些每周每天的课堂里,读者可以与大师共语,可以鉴赏经典美文,可以质疑探究,也可以时刻感受时代跳动脉搏。阅读它并深深的思考,真的会受益匪浅。
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所以会时常读一读。读到好的节选,会去买原著来看。读到余秋雨,我买来了他的《山居笔记》《文化苦旅》等,重温了阮籍与嵇康的故事,重回了魏晋那个**的年代;我与郁秀对话,重温10几年前我读《花季雨季》的激动;与都梁对话,重温他的亮剑精神,把荧屏上的《亮剑》与原著《亮剑》进行比较,重温李云龙“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言。有时我在想:我们的教学不也需要亮剑精神吗?在人才济济的今天,我们不也是需要奋勇争先,厚积厚发,勇于亮出我们的风采,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吗?
谈到这里,我的教师笑了:你已经在成长了,在和你的学生一起成长。虽然你感觉不出自己的进步,但你已经在成熟了。越感觉腹中空空,越感觉大脑空空,越说明你的知识面已经在拓宽:知道的越多求知欲也越强。虽然你的文章还很稚嫩,但比起你以前那些小资的爱发小牢骚小抱怨的文章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了。加油吧!
最后我的教师告诉我:教师要和学生共进步,要下水。要求学生看的书,自己要先看,要求学生写的文章,自己要先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
教师的话我会遵循着也会努力实践着。我告诉自己: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曾是一名意义风发的中文系学生,我必须进步,必须前进,必须行走在路上。前行的脚步是慢的,是艰难的,但毕竟在前行。我愿与学生一起成长,不辜负学生的青春,也不辜负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