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
浅谈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的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遵循的宗旨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情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学生是指接受教育的学习者,现多指学校的学习者,他们是教师知识的承受者,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而新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而良好的教学关系也有助于教学活动更加高质的开展,培养新型人才。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一名好演员应有的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完美的教态,把教材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一一展现出来。这种表演,要有高度的吸引力,紧扣学生的心绪,使之感到很有趣,听得懂而逐渐形成到愿意听,积极听这一目标。如果教师不注重表演艺术的魅力,只是把课本内容按部就班往下灌,或者是“教参所云我亦云”,成为一台教书机器,学生和机器之间不可能获得心灵沟通、情景交融的最佳教学效果。所以说: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之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好演员,这是每一位教师要成为好教师所必须迈好的第一步。当然还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情景。光靠教师的临场发挥和表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课前要像一名优秀导演一样,精心编导一部戏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周密的编导、方法的选择和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从而引导他们自觉参加到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由观众逐步成为演员。如此一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
师生关系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规定性。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的师生共同活动,受教育规律的制约。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领路人,提高觉悟的启迪者,他不可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住的那个思考能力。师生关系还是一种特
殊的人际关系,就构建师生关系的目的和影响作用而言,师生相互作用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师生关系是一种向学生一方倾斜的不平衡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付出的代价是换取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某种利益。师生关系是在承认这个不平衡的前提下,通过认知感情沟通和行为目标协调而形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位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老师还负责对学生教学活动的一些管理,但新型的教学模式取缔了曾经的打压式教学,采取了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各种活动的真正主人。一位成功的教师不仅仅是能够成为师长,让学生尊敬,还是能够和他们成为朋友,让他们能够对你倾诉,对你信任。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综上所述,想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气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课本体系、学生的智能发展、非智力因素方面入手,踏实认真、不遗余力、讲究方法的去工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把主动刻苦学习当成使命,不断获取有效知识和提高能力是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到学而有用,确有成效。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并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响。学生也会敬佩教师的奉献精神,学习教师的人格风范和学识。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要做有心人,是每一位教师成为好教师所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历管10级3班
郭雨
1003070314
第二篇:班会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班会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谈“道德门诊”班会 四中丁榕
1985 年 7 月,我接了一个初一新班,深感学生的思想障碍很多,社会、家庭等一系列问题反映到了学校中来。具体反映在班上的是:独生子女的拔尖,不吃亏;成绩好的学生自私骄傲;男生的散,女生的横;干部只能管别人,不能服人管;大部分同学的自尊心过强和隐伏的嫉妒心理等等。
班会是班主任利用集体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也是班主任充分发挥教育才能的一种极有说服力的教育形式。面对上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准备搞一个“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系列性教育活动。活动中设计了几个班会,其中之一是“道德门诊”。下面就班会“道德门诊”谈谈我对班会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点认识。
一、班会设计过程,使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但要充分估计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班会仅仅是动态教育过程中的一环,在设计班会之前,对于学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实际水平以及他们能接受教育的程度,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要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自理、自立,这是对的;但不等于教师可以不管,不闻不问。相反,它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班主任既会引,又善导;既敢放,又能收。其次,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此外,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班会设计中既要充分吸收以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所提供的各种半成品,进行加工;又要充分估计班会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定内容
召开班会之前,我除了接触了解同学之外,还搞了问卷调查、谈心、读日记等项活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归类,对班内诸多矛盾进行筛选。我认为班内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思想认识,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弄清几个道德观念上的是与非。因此,决定召开一个道德分析会。研究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有了内容,必须有能吸引人的、不落俗套的形式来达到要求。开始,我考虑把班上几件典型事件拿出来,以讨论、辩论会的形式把问题辨明;但觉得形式太一般了,不容易收到成效。后来,又考虑把几个典型的事例变成小剧,演出来让大家评析;可这样做不仅费时多,而且容易产生反作用,是反面的东西占了上风。之后,考虑搞了一个道德法庭。在准备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的接受水平,找了两个学生实验。学生认为这种形式很有意思,学着法官的样子,表演着:“把某某押上来!”我听后感到学生由于年龄小,很容易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可能起反作用。我又将整个计划推翻。我想,学生这些问题都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教师对犯错误和身上有缺点的同学应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去帮助他,亲近他。基于这种想法,我很自然的把“法庭”改成了“门诊”。这样的形式从心理上、态度上与学生更接近了。我体会,根据学生年龄等特点决定形式是班会成功的重要因素。全面组织
一个班会组织的好坏,能否把全体同学发动起来,能否使活动深入人心,这是关键。如欲收到最真实的效果,最好不要预演,让同学们带着求知的欲望,去获取第一印象较好。不预演,就更需要教师对班会的整个过程作周密的考虑和安排。“道德门诊”班会是按以下顺序进行的:、入场(因会场布置市秘密进行的,开会地点也没设在原教室,因此组织了一个特殊的入场仪式)。2、开会
中队长讲本次门诊的目的要求院长、医生、询问处处长、挂号员、叫号员入场。有院长介绍内科、外科、脑神经科、针灸科、化验科的治疗范围,介绍各科主治大夫的姓名,主治大夫穿衣戴帽,各就各位,等待病人看病。3 就诊
①填写病历(事前好病历本,每人一册,病历本中,有给每位患者提出的就诊要求;有“周总理修养要则”;有王若飞同志的一张时间表;毛泽东同志的一副自学对联;有我中队委员会给横病、懒病、散病、傲病、妒病患者开的药方,小册后面还附上几页,有要求自己添学的“我的修养要则”“我的时间表”;还有病历记录,如挂——科——大夫诊断,发病时间,发病情况,引起的后果和诊断记录等等)。每个同学在挂号之前要填写病历,认真考虑,针对自己的问题对症挂号。
②排队挂号、填写病历之后,就去挂号处挂号,有挂号员发号,安排医生(在此期间,有不明白的问题可去询问处询问)。③准备就医
④叫号员叫号(采取抽叫方法)。
⑤就诊(被叫患者,找到大夫开始看病,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取药(凡没有看上病的患者,都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去取药处领处方,还可以自由向大夫提问)。自由发言(当场启发同学谈看病收获和体会)。6 尾声(院长通过一幅图画总结这些疾病对集体及个人的危害,鼓励同学人人要学会当医生,开展互相治病自己治病的活动,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自我修养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养成及时填写病历治疗疾病的好习惯)。
以上过程安排好后,还要考虑会场的设置。“道德门诊”的设置,从挂号处、问讯处窗口,挂号条,病历本到隔扇屏风,从雪白的桌布到医生的白大褂,完全是医院的效果。一进“道德门诊”的门,就如同进了医院一样。
在整个活动中,要注意紧紧围绕班会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时代特点,采用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但是,能否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看在筹划过程中是否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和一个老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一样。只有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二、召开班会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
班会从开始到结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不要包办代。即使出现差错,也没关系,学生是在受到充分信任的心理状态下去接受教育的,这个教育是愉快的,是自觉自愿的,这也是班会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我引导他们实现几个“变”。
(一)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思索
“道德门诊”班会前的一次班会是发动全班同学每个人找病情,选大夫,以进行自我认识的教育贯穿始终。每个人的毛病是在自己教育自己的情况下认识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他们选出了自己信任的大夫,当然,是渴望着看病了。大夫们是大家选出来的,他担负着“救死扶伤”的任务,这也是对他责任心得考验,他自己感觉是光荣的、自豪的,因此也是积极、热情的。他就会针对同学们的各种病情去认真研究病历、找病因。如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下,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开诊前,老师既要帮助患者查病因,又要帮助医生找诊断、处方的材料,这时的班主任虽然仍在主导,但是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起辅助作用。门诊开始了,每个人首先要填写病历,要挂号。这个过程是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过程。他要仔细思考,“我的病属于哪一科?”“挂什么号?”“请哪个大夫?”这些,都在启发他独立思索。当他填写完病历,急于治病的愿望促使他争先恐后地跑向挂号处,这时,他的心情是舒畅的。他为自己可以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而产生着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
(二)变消极的注入为积极的探究
怎样把“知、情、意、行”的全过程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掌握运用这些进行道德修养的工具呢?在“门诊”班会中,我尽量注意发挥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挂号后,他就要准备去看病了,他要当着同学的面,说出自己身上的缺点,这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但因为大夫是他的同龄人,是他自己选出的可以信赖的同学,从心理上讲,他是无拘无束的。听,这就是看病过程中的一段对话:
大夫:你是我的第一位病人,我欢迎你。患者:谢谢。
大夫:你感觉哪儿不舒服?
患者:心理烦闷,总不痛快,有时头昏脑涨。
大夫:看来病还很严重。不过,你不要着急,慢慢回答我的问题。你都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烦、不痛快? 患者:(想)在上课时,考完试后,或老师表扬批评的时候。大夫:是所有这些时候都不舒服吗?
患者:不是。上课老师提出问题,我回答不出来,可有的同学回答出来;考完试后,我的成绩不如别人,尤其是不如和我好的同学;老师表扬了别人而没有我,我的血就往头上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大夫:噢,这些不服输过后,给你带来过力量吗?这种病要延续多长时间呢?
患者:没有,给我带来的是无穷尽的烦恼,可我还是不甘落后的。我总想:你别美,我会追上你的。我也曾多次拼搏,不相信自己赶不上他人。可是,不知为什么,越下决心越不行。大夫:在下决心刻苦学习的同时,你还想些什么呢?
患者:我一边读书一边想,我一定要超过他。可又总是害怕,万一超不过多丢人,好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压得我透不过气来。结果我的成绩总也上不去,总不如别人,我真着急,长期这样下去,我觉得一切全没意义,看谁都不顺眼。
大夫:你的叙述很真实,你不讳疾忌医,把真话和大夫讲,这很好。你放心,你的病一定很快会治愈的,你患的属于情感范畴的狭窄病,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妒嫉病。这也是我们同学中的一种流行病。这种病传染很厉害,如不迅速治疗,会使整个班级人心涣散,关系紧张,使得谁也不敢进步。如不及时根治,这种病会越来越严重。患者:哎呀,这么可怕,我该怎么治疗呢? 大夫:别着急„„(分析、举例、危害等从略)患者:哦,我明白多了,请您给我开个药方吧。
大夫:好,只要你和大夫配合好,按时吃药,按几个疗程治疗(疗程从略),在集体的帮助下,您的病会很快痊愈的。(开药方)
大夫:这张药方回去贴在床头,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一次,如果这一天又犯了病,赶快把病情记录在病历本上。患者:(举起药方)“心底无私天地宽”。谢谢大夫。
大夫:同学们,看来,妒忌病害人不浅呀!今天,我们虽然给 XX 一个同学治了病,但同他的处境和想法一样的,可能不是一个、两个。我们都痛恨这种病,希望你不要忘记,你本身是一个妒忌者,反过来也会是一个被妒忌者。我们要一起帮助妒忌者,关心保护被妒忌者,把我们的集体建成一个既团结友爱,又相互竞争、充满生机的先进集体。(长时间热烈鼓掌)
每个医生都是这样循循善诱地把同学们领入道德认识的大门,并且灵活、巧妙地提出问题,用生动、浅显的例子说明病的危害,带领同学一步步向共产主义道德的思想境界迈进。在每一名大夫与患者的问答中都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探究精神,从而引导同学们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可喜的一步,这比我们生硬地关注大道理,学生爱听多了。
(三)变厌烦的说教为精神的享受
这种问答式的讲理方法,给同学,尤其给“患病者”以说话、申诉的机会,允许他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体现了民主。在整个看病过程中,还不是地插进一些小插曲,使会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个思考的问题。请听下段对话:
大夫:你哪儿难受呀?
患者:浑身难受,没有不难受的地方。上课我想说话不许我说;上课吃块泡泡糖还给我记到了班日志上;回家走前门太远,我跳了楼梯受到全校批评;做操那么冷,还非把手生出来„„这一切对我太不自由,太不习惯了,条条框框这么多,我实在受不了。
大夫:同学们听一听,上课说话是“我”想说;课堂上吃东西是“我”馋了;跳楼梯是“我”想早回家„„这里面都有一个什么字呀? 同学们:“我”字。大夫:是什么问题呢? 同学们:“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 “作风散漫”
大夫:哪位同学帮助他分析分析,谁能讲讲邱少云的故事?(从略)
在整个求医过程中是以理服人的,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是通过身边的、熟知的、无名的榜样贯穿始终的。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丝毫不觉得厌烦,而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精神的满足。
(四)变表面的检查为自我认识上的提高 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际上是自我认识的过程。这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式通过解剖一个人一件事,而使在座的五十几个人同时受益。这是通过病人问病,大幅分析病情,同学共同思考的方式来提高全班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水平的。
每个病号看完病,都可以得到一张药方。没有看上病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领取药方。药方是针对病情对症下药的。如对“横病”患者的处方是制怒;对散病患者的处方是心有天下人,胸怀天下事;对骄病患者的处方是“满招损谦受益”等等。小小的处方和大夫与患者共同研究的治疗程序引导同学们有了持久的自我教育的欲望,认识到了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意义。
班会最后一项是自由发言,发言虽只由两个人,但它使班会达到了高潮 我班前几天丢了一辆自行车,一直是未解之谜,大家万万没想到把车子弄走的人竟是班上都丢车人的好友。当他勇敢的站在台前,惭愧的说出事情的经过是,全班哗然,丢车人,几个同学,大夫纷纷跑上前去拥抱他,祝贺他在自我教育的激发下放下了沉重的包袱,获得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生活委员也站起来发言了,他说,通过今天的班会,他完全相信同学们会有自责自强自尊的行动,他建议废除开学以来班委会制定的一系列惩罚制度,期待着同学们的自觉行动。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心灵深处的话语点燃了每个学生生命之火。整个会场——诊室浴于化雨春风、和煦阳光中,大夫病人老师学生都深深沉浸在集体的温暖中。
第三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郭英 有人说所谓“爱”,就是一个人为他人燃烧自己的心,所谓“情”,是他人因而产生心理空间的共鸣。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教师的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所谓的“动情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学生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老师合作,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后,随着“亲其师”而来的就“信其道”,教师的教育影响,很容易被学生所同比,教师的要求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在这个双向交流过程中实现的。爱心的双向交流更重要的效应是它能使师生人格升华,激发起巨大的能量和潜能,使人变得伟大,完善。世界上所有的爱都应当使爱者和被爱者更加幸福、快乐,更加趋向人性的自我完善,使人格得以提升,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绚丽美好。
教师的爱是心理互动的过程。教师的爱要被学生所感受才会体现其价值,发挥其教育功效。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并非如通常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教师从理念到行为技能有一套相应的要求。
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它们的爱呢?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其中奥秘:“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可见,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由于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因此,可以实现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的效果。
教师不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来到办公室,老师真诚笑脸相迎,学生被叫来谈话,请学生坐下,师生促膝交谈;师生交谈中,教师不是一味的训话,而是注意倾听,合理下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争论一些国际事情„„,就在这些点点滴滴爱的双向交流中,编织出师生之间爱的网络。
只有“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尊严,虚心向学生学习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教师,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地沟通。
第四篇:浅谈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浅谈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郭志军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打破,出现了旨在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过分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忽视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致使合作学习有其形而无其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 对策1: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喜欢与他人合作,把合作当作是一种有效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时,能主动找同学讨论,与同学在面对面的交往中互相学习。但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的任务布置得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学生不理解究竟要做些什么。这样就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欲望,不能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改变这种表热实冷的状况,我认为事先做好统筹安排是关键。我们必须在合作学习前让所有的学生都清楚合作规则,明确小组各成员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对策2: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内容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什么内容适合于学生合作学习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动辄就是“同学们讨论一下”、“同学交流一下”、“分小组学习”,可能会导致问题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而其价值没有被学生真正理解,长期还 会造成学生的“懈怠”。我们的教材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如概念教学,因其抽象性与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概念教学的复杂性、多样性。有的并不能单靠学生的交流、探讨能研究出来的,徒增学生的学习难度,得不到真切的效果。又如遇到难度较大的内容时,不经过一番“扶”的过程就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那可真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了。如何选择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则是:在你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后,选择一个最适合本班学生的内容!以学生的实际定合作交流内容,我想是最恰当的。如在我执教的班级中,在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产生多种不同的结论后,我给他们定的内容就是:“请你说服你的同学接受你的结论或找一个自认为最好的结论并说服朋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循,尽量减少“仰视”、从属心理的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策3:如何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所有学生的舞台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而学习困难或性格内向者,往往只是充当“听众”,有的甚至游离于小组学习的内容。而在班级交流时,代表小组汇报的还是那一两个频频发言的学生。如此就形成了那一两个学生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配角”。
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我们在分配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层次性,让弱势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和参与,特别关注差生,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帮助。在小组汇报时也可以建议各小组将“杀手锏”留在最后,先由其它小组成员作汇报。最后,教师在评价时要讲究评价策略,强调整体的进步,做到指导与激励相结合。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标准,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对策4:要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组织、倾听、挑战、帮助、捕捉资源、激励和评价、引发质疑、总结和引起反思等方面。营造小组合作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组织小组活动的进行;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们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同学学会从别的小组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这样,在今天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教师才能不迷失自己,学生才能不放纵自己。构建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教学关系。
第五篇:教师与学生
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尊师和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3、教学相长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虚心的教师也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于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所学各门课是有不同感情的,它影响着学生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导致学生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情感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教学中会出现师生心理障碍,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性,提高教学效果,应着重在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二,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第三,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三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教师既要把学生
当做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第四、发扬教育民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以“权威”自居
第五、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
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
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
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追求独特,这是因为:
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轰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职业角色具有多样性,1 学者和学习者 2 知识传授者 3 示范者 4管理者 5 朋友 61
研究者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学记》中又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学生。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采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对于学习动机的认识越明确,学习兴趣就越高,注意力就越集中,学习效果就好教师的讲授应抓重难点和关键点。教师应精讲,少讲,抓住重难点,把握关键点,这样,可以收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构建这样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4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教师爱学生,是毫无异议的,但是也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向结合的爱。这是需要弄清楚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不是爱学生身上的一切东西,而要在向学生倾注爱的同时又必须严字当头,做到宽严有度。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是绝对不能姑息迁就的,该批评就要批评,该处理就要处理。民主型是师生关系的理想类型,要建立这种领导方式,需要以教师的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放任或者与学生成为同伴式朋友。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较强的能力,树立较高的威信,班级管理就无从谈起,正常的教学次序就无法维持。
如何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1进行职前培训
2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观摩可以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一般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3 开展微格教学
如果有条件,可以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通常是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它的特点是训练单元小进行专门训练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来实现,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新教师在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5 多开公开课
开公开课是教师成长最迅速的一个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有句话说,写三年反思录就会成为优秀的教师。教师可以写反思日记,可以和同行一起交流讨论,检讨我国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偏见。勤学苦练是我国教育孩子学习的传统方法,但若不讲究学习方法,一味强调死读书,读
死书,就会压制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泯灭学生的创造力。高考是获得知识和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手段,但是也不能把人逼上片面追求狭隘的仕途的道路。受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将孩子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来体味生活的多彩,增长多方面的人生智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熔铸自己的个性特长。
依法执教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教师的违法(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A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指公民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因民族、种族、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或者差别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B 侵犯学生的入学权
C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时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D随意开除学生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A侵犯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在学校教育中,这类侵害主要是由体罚或变相体罚
B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C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侵犯学生的著作权
一个人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作为一个教师不管他有多么坚实宽厚的业务知识,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能,如果政治不合格,师德低下,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就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园丁,这种种比喻都形象地概括出教师职业的伟大,深刻地揭示出教师人格的高尚,也道出了人类社会对教师角色所形成的共识和对教师道德品质的期待。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着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由教育关系的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由教育活动的领导者、控制着、权威者转变为服务者、管理者、指导者。然而,在这种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有一点没有变,即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人格的楷模,心灵的镜子,也就是说教师的“榜样”角色没有变。
教师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