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心灵,做幸福的麦田守望者

时间:2019-05-15 15:0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归心灵,做幸福的麦田守望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归心灵,做幸福的麦田守望者》。

第一篇:回归心灵,做幸福的麦田守望者

回归心灵,做幸福的麦田守望者

教育学1班 41115029高梦心

近来,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则做法,将中国青少儿教育再次推至风口浪尖,这一争议皆因一条绿领巾而起。该小学为部分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佩戴。该校称是为这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以激励孩子们发奋努力,早日带上红领巾。但家长并不认可,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此后,媒体也一边倒地否定 了该校的做法。媒体这种单边的放大评论是否合理?家长的不赞同、社会的不理解是否正确?老师的行为又是否科学?

首先,我们先说媒体,作为媒体,其影响力不可忽略,所以在对某事件的评论需更加谨慎,而不是一边倒地给予否定!西安某小学的这一行为真的会给所有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吗?这先得看看人群的个性分布特征,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人群中每个人的特征都存在差异,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因。因此,某一事件对不同特征的人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该事件的作用也同样如此!该事件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学生采取一刀切,而并不能完全否定其方法给不同个体的不同作用。不可否定的是,这种方法对某些需要负面激将心理的个体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否则,为何要把教师分成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或初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这一分类难道与红绿领巾性质不同?看看现在的教师,足以看出名师工程的正反两方面作用,而非单一作用!当然,目前的名师工程与“红绿领巾一样,或许是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同样,在我国社会包括官员在内的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明显的等级制现象。试问媒体,产生红绿领巾这一现象的根源在哪里?若根源不是西安某小学,那么媒体的指向就不应该只停留于该校。

其次,家长的做法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任何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即使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他们也会站出来保护孩子,更何况这件事已经伤害到孩子的自尊以及家长的颜面。其实自尊颜面都无所谓,而就怕这样的做法会适得其反,不但没达到鼓励的效果,反而使孩子愈发颓废、愈发消极。孔子曾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教无类”,提倡的也是平等受教,既然古人都这样说了,那今人何不借鉴而行?而这就涉及到老师的教育问题。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老师的做法。这场红绿领巾**之战,本身就是教育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反映之一,是极端不平等社会在一个学校冰山一角的表现,用戴红绿领巾对学生分类,仅仅取消戴绿领巾就解决问题了吗?现在教育的问题更多不是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更多应该关注教育体制本身。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虽然说法片面,可也反映了一定的道理。在教育问题上,不但要注重管得好,更要注重如何管,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慢慢摸索、积累经验。

一、教师知识水平

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在知识层次上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但如何高效教学还是值得教师去探究的,在当代社会更看重的是你这个教师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综合修养。

二、现代德育问题

自从孟子首次提出教育,教师的目标就不仅仅是教书,更多的还要培育人;自从教育强调不能体罚,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开始,学生承受批评的能力也逐渐减弱,自杀事件也频繁出现。道德教育也逐步成为评价教师教育的因素之一,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今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又一新要求。

(1)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当今,逻辑化、系统化的教科书成为德育的主要中介,学科化的课堂教学成为德育的主要途径,强制的道德灌输成为德育的主要方法。德育本身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德育课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一门课,德育教师成为学生指责最多的教师也就是自然的了。此外,职能化的师生关系也阻碍了德育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受尊重的权利。比如:2011年10月31日上午8点左右,在慈溪市太阳希望小学里,三个男生因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要求脱下裤子在学校操场上跑步,旁边还让两个女生站着“监督”。

所以,我们在强调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也应重视德育回归生活。以生活为起点,在生活中进行,逐步引导人过有道德的生活,从师生关系到校园氛围,都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2)教师自身的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注意自身的建设,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教师德育的最佳诠释。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培育人,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交给学生如何生存与做人的本领。除了教师要构建自我的德育信仰和反思以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抛弃相构型(职能化)的师生关系转向建立意义关联型的师生关系,把实质的权威与心理上的权威统一起来,把理解和微笑献给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没准你会从学生的身上获得意想不到的东西。记住: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问题;没有问题行为学生,只有不会处理行为问题的老师。

三、教育公平问题

我国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一般为:教育平等,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强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拥有、感受到机会均等。众所周知,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人生态度,所以,公平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基点也是终点。以下是两点做法:第一,教师不能以家庭背景区别对待学生;第二,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区分学生(红绿领巾)。应该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与教育公平相关的另一问题就是择校问题,这不仅与学生、家长密切相关,也与我们息息相关。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数量公平还没有完全实现(尚未完全普及义务教育),而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平等(质量公平)也同时为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所需求。所以,当人们面临选择学校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十分看重大城市。而当我们四年毕业后,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四、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热诚和期望感动了少女雕像,她竟然变成了真人与他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1968年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各布森教授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

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她们在1~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可见,教师的期望效应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既然如此,教师对学生抱有怎样的期望才具有最大的激励作用呢?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期望目标也应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即教师建立的期望目标应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激励学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只有合理的期望,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推动其行为。此外,教师的期望还需具备动态的发展,即在对学生设置期望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不断变化。

总而言之,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期望效应”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搭建充分发展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的欣赏与喝彩,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我们这一代人总说我们是中国教育体制下的验失(实验失败)品,或许真的如此,但谁又能改变呢?是教育部部长、胡锦涛总书记?还是我们自己?既然无力改变,那就不要抱怨,学着去适应,但这种适应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需要我们强大自己的内心、充实自己的头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求变,不断创新。就像我们的专业,既然选择了教师行业(小学教育方向),我们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莫把教师当副业,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

“红绿领巾”现象仅是众多教育问题之一,但它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位即将成为老师的学生的思考。在教育问题上,无论是来自校方还是家长,都要认真思考、琢磨,共同寻找一些好的方法、渠道,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交流,共同改进教育方法,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会对建立良性的教育模式有所帮助。

总而言之,我们接下来的时间里与教育事业不可分离,只要我们能够坚信,生命会有所获得;只要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不是神马都是浮云;只要你付出自己的努力,最后你的努力将会改变你的生命,你的人生也因为你的努力,将会与众不同。请记住:回归心灵,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做幸福的麦田守望者。

参考文献:

李菲.学校德育的意义关怀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张彩云.学生行为问题与教育方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第二篇:让心灵回归大自然

让心灵回归大自然

轻轻品一口茶,慢慢看一本书,让心灵回归清秀的大自然。

——题记

城市的喧闹与繁华早已把清静掩埋了下去。人们纯净的心灵已被叫声叫得支离破碎了。以前的山不见了,换来的是房子;以前小河里的鱼不见了,换来的是工业废水里的垃圾……

我从不曾厌烦看那草原上奔驰的马群,也

听不厌那瀑布从山上直直落下的声音,也闻不厌那绽开在清晨沾满着露珠的芳香,也感受不厌大自然那神秘的魅力!

把心灵放在嫩芽里,去感受感受春天!风等布满的天空,投下一丝阳光,照在刚暖了的湖面,照在花朵上,照在人们欢快的笑声里。温和的春风吹醒了柳树,也吹绿了草坪,一切都染上了绿色。

把心灵放在荷花上,去感受夏天!在一朵朵荷花里,人们迎来了夏。当光秃秃的山变得茂盛,当徐徐的微风掺和着热气,当下雨的时候伴着雷电,心虽炎热,但却平静。

把心灵放在落叶上,去感受秋天!在一堆堆落叶里寻找秋高气爽。红彤彤的苹果迎来了农民的笑脸,金灿灿的麦子迎来了人们的关注,这便构造了一幅金色的秋。

把心灵放在白雪里,去感受冬天!一片白茫茫中矗立着雪人,孤单地站在那里。旁边,几朵梅花点缀着,营造出了一种奇异的景象。

大自然的美不是只有春、夏、秋、冬这几个,而是数不胜数。

山——高高直直的的挺立着,远远望去像是与天吻合一样,偶尔几只鸟飞过,掉落的羽毛飘呀飘呀的。

夕阳——染红的半边的天,让人觉得慵懒墙角的花仿佛也想看,把头伸得很长很长,这一切不过只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吧。当天边的夕阳落下,换上群星,又有谁会记得?

去竹林里寻找清新,去山顶探索真理,去花丛感受淡雅,去草原上探寻豁达……

在这脱俗的大自然里,远离吵闹,心,又怎么会不平静呢?对被污染的心也是一种解放。

第三篇:心灵:幸福

幸福:心灵之感悟

有人说,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种:一种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力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没有登上顶,未看到头,留下的只是后悔和遗憾;另一种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走走停停,欣赏沿路风光,虽无大悦,却也满足,可谓逍遥自在、怡然自乐。

对于幸福,世人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虽锦衣玉食、纸醉金迷,但还觉得生活如嚼腊,毫无兴致;有人布衣粗茶、箪食瓢饮,却也过得欢愉舒心。于是觉得:幸福,其实是藏在每个人内心的秘密,不是设身处地,很难体味;幸福既是一种经历,更是一个人心灵的感悟,有时与外物和悲喜无关,只有以平凡淡定的心态,才能体会出幸福的真谛。

苏东坡虽是古今旷世奇才,但他前半生功成名就,后半生却仕途坎坷。当他被贬至湖北黄州江边穷僻小镇后,心情豁达,处变不惊,躬耕东坡,自得桑田之乐。每有所获,常常手舞足蹈,以酒添醉,逍遥自在。所居之处有赤壁,他兴趣盎然地携友引舟夜游,以诗酒邀月,慷慨仰天长吟,写下了许多传世佳文。原因何在,也许在苏东坡心中,自己那种与天地水乳交融的幸福感,是别人永远无法感悟获取的。

恰恰相反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常年食不果腹,衣不济身,无家可归,17岁那年被迫到黄觉寺当了个小和尚,以图有口饭吃,保全性命。谁知寺庙里和尚等级森严,他除了有干活的份,仍是受饥挨饿,只好到寺外化缘维生。又一次他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饿又气在街上昏倒,后被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将家里仅有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红根绿叶放在一起浇上一碗剩粥一煮,给朱元璋吃下。朱元璋一顿狼吃虎咽之后,唇舌之上还残留着美味余香,回味无穷,问婆婆是什么菜,老婆婆答道:“珍珠翡翠白玉汤”。日后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整天吃的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时间一长觉得没滋没味,就常思念起那位老婆婆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美妙之味,于是他命御膳厨师傅来做。结果一连杀了七八个御膳师傅,那“珍珠翡翠白玉汤”也没人能做的出来。后叫人把那位老婆婆请到京城,让她再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给他吃。朱元璋吃后,觉得平淡无味,没有以前那么鲜美爽口,便问道:“你做的汤怎么没有从前那么鲜美好吃了?”婆笑着说:“当时你正处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无论我给你什么吃,你感觉都是香的;现在你已经当上了皇帝,吃遍了三珍海味,这白菜叶子和白面疙瘩调制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又怎么能满足你的口味呢?”,这才使朱元璋恍然大悟。

如此看来,幸福不仅是一种经历,还有经历后的一种递减感悟。它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较差状态时,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喜悦;而当我们所处的环境渐渐变好时,我们的需求、观念、欲望等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样的事物再也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使我们在其中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幸福感了。这也许就是幸福明明在我们的身边,你却依然活在一片阴影当中原因吧。所以,难怪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两半”的世界,但不管是黑还是白,关键是你看那一半。

诚然,幸福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心灵去感悟到的。譬如,目前我们的生活与环境,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都比以前幸福多了。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还有“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自我感觉很不幸福。为什么?剔除体制因素和追求标准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阈值”提高了,生活的“经历”忘却了,对幸福的感觉也就平淡乏味了。但是,美味不只有我们都喜欢的甜,还有咸酸苦辣,才构成各具特色珍馐佳肴,人生也要经历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人生。我们应增强自己的感性体验能力,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幸福的真谛。从工作的一项项成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一次次正义战胜邪恶中感受胜利的快慰,从一次次困难、打击、挫折、失败中体验顽强、坚韧的力量。

其实,幸福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不要认为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结在自己内心;孤独的人以为有人说话就没有烦恼,忙碌的人以为无所事事就是幸福。结果呢,有烦恼的依旧难消,不幸福的仍旧悲伤。怀念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感悟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是心灵的感受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时常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幸福吗?”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许,你认为反正一样都是要讨生活,幸福还是不幸福日子一天一天还不是要照样过。……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想必你的生活一定是枯燥单调的。首先应该想清楚,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相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我们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就算你的身体很健康,能活100岁,可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也不过是电光石火眨眼之间。古人说得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未来的每一分、每一秒很快就会成为过去,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当你蓦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过去一大半的时候,回首往事,你的心里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金钱?名誉?还是权力?这些东西固然可以使你得意,可是最终能被你永留在心中的,还不是这些吧。

真正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来自于心灵的幸福。

虽然,生活是忙碌的、是无奈的、是周而复始甚至单调乏味的,可同时,生活也是可以享受的。可是现在的人们,你真的懂得享受生活吗?享受生活要靠心灵的体验。幸福来自于心灵,这是因为,心灵更接近于“道”,更接近那个“真理”。真理是人生路上点点滴滴的收获,是一个人内心宁静祥和的基础,它是能够感悟却又难以表达的一种信念。正因为心中的那个“道”、那个“真理”始终存在,所以,我们的灵魂才能真正属于我们自己,才能远离或抛却恐惧,见到本真。

同样,因为心灵感悟到了真理的存在,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和喜悦。可是,当今的人们,却是心灵退化,头脑发达。头脑是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要知道,我们的幸福感都是由心而生的,不是由大脑而生的。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会不幸福了。现在的社会的确是发达了,物质愈加丰富,生活指标上升了,可以说,现在的人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对于过去来说,显然是大大的进步。可是,我们在吃饱了、穿暖了、玩足了之后,我们的心灵却更空虚了,幸福指数下降了。

当今社会,人们重视头脑的培养已经到了一个极致,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层出不穷。遗憾的是,头脑培养并没有“培养”出我们的幸福感,反而使我们的心灵物化、感受力降低。人们变得越来越务实了,把一切问题都用大脑的理性和逻辑来处理,不再用心灵去感受了。现在流行“快餐文化”,头脑就是“快餐文化”,不再需要用心去感觉,心灵也不需要那么敏感,只要用头脑思考、用逻辑判断就行了。我们在电视里看到很多“速配”节目,一台节目几十分钟,互相不认识的男男女女就配了对,甚至还有“十分钟恋爱”、“五分钟约会”等等,用极短的时间来决定一场恋爱,这种“秀”,其实就是一种快餐文化。想想看,当你连爱情都要用头脑来决定的时候,你的心灵哪儿去了?你能从中感受到幸福吗?或许,你会从中感受到刺激,获取一种快感,可是那并不是你心灵最真实的感受,而是感官上的一种满足。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人总是要“找刺激”,这都是因为心灵已经麻痹了,只能靠感官上的新奇体验来获取快感。然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又怎么能永远留在心灵深处呢?

所以说,幸福不是来自于外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感受。那么,我们要怎样去感受呢?这就需要我们心中充满爱,充满情。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要有一种欣赏、赞美的心态。今天的天气很好,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让我舒服,此时,我很幸福;女儿给我画了一幅肖像,虽然不太像我,但是在她心中是如此的完美,所以,我很幸福;早晨出门,晨练回家的邻居对我点头微笑,这让我觉得很亲切,这也让我幸福……生活中有太多可以让我们幸福的点点滴滴,就看我们是不是能把他们一一拾起,用心灵去感受。

————节选自释果宁法师《拈花智慧》一书。

用心灵去感知幸福

如果说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在生命的动感中才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真正理解;那么,心灵则是一个人的灵魂,人的行为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美国伟大的作家棱罗.H.D一句充满睿智的格言写尽了人类与生俱来追求幸福的本能。

的确,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从小到在再到老,好像都在为追寻幸福而努力着。然而,又有多少人能说清幸福是什么呢?人生追求的幸福到底在哪里?也许我们很小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当我们一生将尽,可能也没发现自己一辈子到底追求什么,忙碌终身不知其味。

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复杂的问题,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常常认为;一个人只要拥有更多的财富,或者功成名就,他就拥有了幸福。为此,我们每天含辛茹苦,拼命挣扎,过着尘埃喧嚣、世态炎凉的生活。从没想过哪怕透过一扇小小的窗,去望望宁静的星空,倾听心灵的细小声音,就这样欲望总在膨胀,可目标总在前面……我们因此在世俗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心灵被欲望占据久了,有太多的负累,从而感到有些麻木,因为一个贪婪的灵魂,也就失去了满足的喜悦。

人生虽然有无穷无尽的苦难,可是我们的心灵不能仅仅只感受苦难,不能让苦难把我们的心灵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心灵去包裹起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心灵去包裹苦难,在包裹和消化苦难中体验活着的尊严与幸福。体验幸福,体验爱,这是一个需要修炼和学习的漫长过程,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素质。同时还可以说这是一种状态,一种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态度,一种盈满爱和幸福体验的自由境界,最确切的说法也许是这样的:这是一种源于信任、源于爱、源于生命的完整与健全的放松。体验不到苦难的心灵是肤浅的,体验不到幸福的心灵是猥琐的,体验不到放松的心灵是残缺的。

一个人的心灵是不是残缺,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世界的冷与暖,同时还取决于你是不是能够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一个人如果能够用心灵去包裹这个世界。用爱获得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明,都会永驻他的心中。

正如书中一则故事所言,一个迟暮之年的富翁,在冬日的暖阳中到海边散步时看到一个渔夫在晒太阳,就问道:“你为什么不去打鱼呢?那样,你就会成为富翁。之后,你就不用打鱼了,可以幸福自在地晒太阳。”“我不正在晒太阳吗?”渔夫反问道。富翁顿时哑然。

原来,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标准。金盆银匙、锦衣美食的人,未见得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不幸。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珍惜全部的拥有,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不贪得无厌、知足常乐,就会从内心感觉到幸福,因为幸福与金钱、权力、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如果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富翁不见得就比晒太阳的渔夫更幸福。

同样,幸福也是简单的,拥有幸福并不难,许多时候她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于平凡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包含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小故事里面!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用心活着,用心去感受,很多时刻都是你的开心时刻;只要你有感知的心去看,用平和的态度去触摸生活,那么幸福就会无处不在地包围着你,她可以大至一份爱情、一笔财富,小至清晨的一缕阳光,一滴从草叶垂下的露水…….但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得到,因为幸福,需要用心灵去捕捉,还需要这颗心灵柔软,敏感,宽阔,怀有爱…….一颗懂得欣赏,充满感激的,安宁的心。

让我们用一颗平常的心去感受每一天,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并使之竭尽所爱。

让我们在心灵最微妙的地方一起体味幸福吧!希望你能感觉得到,就在今天,在此时此刻。

第四篇:心灵的回归哲理故事

“在一个人的心灵升华中有三种境界,”大师说,“也就是物质境界、精神境界、智慧境界。”

“什么是物质境界?”弟子们赶忙问。

“在物质境界中,你看到树是树、山是山。”大师回答。

“那么精神境界呢?”

“在这一境界中,一个人就会看到事物更深层次的东西——此时树不再是树,山也不再是山了。”

“那么智慧境界呢?”

“这就是一个人觉悟的时候,”大师微笑着说,“到了这一境界,树又成了树、山又成了山。”

第五篇:心灵的幸福

心灵的幸福

为什么有人本来生活在幸福中,却总是让心灵在痛苦中煎熬?这是因为,许多人往往习惯了首先盯住生活中的“黑点”:一个困难,一次挫折,一回失败,一点缺憾,甚至一点小小的不如意,而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和已经获得的成功,看不到自己本已拥有的幸福生活。正如叔本华所说:“我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很难得去想它,但对所缺乏的东西却总是念念不忘。”

如果我们的眼光总是集中在困难、挫折、烦恼和痛苦上,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被一种渗透性的消极因素所左右,就会把“黑点”看成大片阴影,甚至是天昏地暗。其实,这种倒霉透顶的感觉并不真实,而是一种含有严重夸大和歪曲的消极意识和心理错觉。这种习以为常却又十分荒谬的心理倾向,也许正是我们心灵在地狱中煎熬,我们的人生走向最终失败的心理渊源。

为什么有人似乎生活已经山穷水尽,却能让自己走向柳暗花明?这是因为,有的人善于看到生活中的“白点”:善于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哪怕似乎无望的生活中,也总能看到希望的阳光。心怀希望的阳光,就会给我们的人生注入强大而神奇的精神力量,就会让我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困境,把困境带来的压力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人生成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收获了心灵的幸福。

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一片绿叶、一首音乐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一本书籍、一本画册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幸福不仅在于物质的丰裕,幸福更在于精神的追求与心灵的充实。幸福是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的过程。

幸福是一种心情,它是懂得珍惜、是一种内心的知足、是一种随遇而安、幸福是一颗感恩的心。幸福是早春里的一缕阳光、盛夏里的一泓清泉,初秋里的一习凉风、严冬里的一堆篝火。

清晨,一睁开眼看到爱人在忙碌是一种幸福;夜晚,回家看到爱人的等候是一种幸福;在你起床时能喝上一杯热茶是幸福的;生日时爱人送你礼物是一种幸福;酷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凉开水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幸福就在你身边。

坐在电脑旁,轻轻地敲击键盘,和朋友述说情感也是一种幸福;想起曾经在万籁寂静的夜晚和心爱的人相视而坐,喝着咖啡欣赏着萨克斯音乐是一种幸福;外出归来,有惦念自己爱人在灯下等你归来是一种幸福;空闲时和亲密的朋友,背上行囊踏着青山绿水融入山水间,放飞着心情,陶醉着灵魂是一种幸福;幸福是夜晚一杯香茗,一首轻歌恋曲„„

只要你感受着,幸福在你左右,幸福不会走远。它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工作能使人幸福快乐,对一个喜欢自己工作并认为它很有价值的人来讲,工作便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十分愉快的部分。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生就是幸福的。

下载回归心灵,做幸福的麦田守望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归心灵,做幸福的麦田守望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归教师的幸福读后感

    读《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有感 回想自己走过的教学生涯,也有二十多个年头。每天教室——办公室两点一线的循环往复,磨钝了当年的激情,消减了当年的锐气,和大多数教师一样,职业倦......

    叙事探究,滋养教师回归心灵

    叙事探究,滋养教师回归心灵 一位年轻教师问询:班上学生纷纷表示受不了新调来的一位老教师,我作为这么年轻的班主任,怎么去和这位教师沟通呢?直觉回应:不用说你这么年轻,即使是校长......

    回归心灵的选择(最终五篇)

    回归心灵的选择——《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看完《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后,我感触颇多,回味良久。这部震撼心灵的影片带给了我很多感动,也不禁让我深思。如同影片中沃森老师对艺......

    幸福——心灵的家园

    家,幸福的本源 家是什么。也许有人说,家是在地图上横经竖纬的一个点,位于某一个城市,某一个社区,某一栋楼房,某一个单元,某一个门牌号下的一个具体空间;也有人会说,家是包括父母亲人,......

    幸福——心灵的家园

    滴水生活,涌泉幸福 很多人都会问:“何谓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毫不起眼罢了。那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对婴儿来说,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对情侣来说,是......

    让心灵回归纯净的唯美句子

    让心灵回归纯净的唯美句子 1.爱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奋斗让自己优秀起来。2.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3.别总怪谁,如果你足够好,......

    梦想的超越与心灵的回归大全

    梦想的超越与心灵的回归 刚踏入大学,自己定下的一系列大目标,抱着在大学大展拳脚实现自己梦想,这是人生思想的一次超越,当在大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发现自己还是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

    做心灵的守望者

    做心灵的守望者 ——听《郑州市第二届师德报告会》有感 今年在张校长的领导下,我有幸观看了《郑州市第二届师德报告会》。知道并了解了许多优秀的师德高尚的老师的事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