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15:3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

第一篇: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

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从自己的所任教学科入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孝文化教育”,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又在课堂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孝文化教育德育价值观孝顺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中华民族是个文明的国度,是个有着灿烂文化的国度,孝顺长辈,尊老爱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本义是对父母,对老一辈的尊重和关爱。关心老人,为他们奉献爱心孝心,也是晚辈的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又曰:“百善孝为先”。而晚清曾国蕃甚至于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可见“孝文化”无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在人们心目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是,“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却无形之中被渐渐淡化,甚至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令人瞠目结舌、义愤填膺的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等事件。不孝在未成年人身上时有体现,各种有悖道德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有公开用语言顶撞父母的,有对父母不满甩门而去的,有不关心父母的生活的„„而小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接受教育的成长黄金期,可他们又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能给予正确地引导,不仅会造成“孝文化”的缺失,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更可能破坏社会的稳定,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从自己的所任教学科入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孝文化教育”,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又在课堂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1一、融“孝”于写字指导中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由此可见,新课标对汉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也突显了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汉字是我们辉煌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的时候充分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生识字写字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更要渗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教《汉字的演变》一文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还让学生去搜集汉字的造字方法,以及一些在造字上能便于理解的,有着浓厚的文化因素的汉字。其中,重点就对“孝”字进行了剖析:“孝”字上部与“老”相同,下部是个“子”,意指儿子背负着老人,即为“孝”。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书写“孝”,告诉学生:一撇要写长,犹如老人呵护着孩子;“子”要写正,要稳稳地托住老人。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练好了字,感受到了我们祖先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领略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受到了“孝”的教育。

二、融“孝”于课文研读中

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本身就是彼此交融,互相渗透的,几乎每一篇课文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中,都有德育目标。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但在语文教学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德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季羡林老先生的《怀念母亲》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与祖**亲的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字里行间都浸润着对两位母亲浓浓的眷念。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关键词来细细品味。“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那是因为作者失去了母亲后异常悲痛的体现。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频来入梦”一词正反映了作者每时每刻都在思念两位母亲。“凄凉”的是心境的孤寂,是失去母亲后的无助,是那萦绕心间的愁绪;而身处异国他乡时,在愁雨绵绵的夜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重温与母亲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又是浓浓的,甜甜的,温馨的,或如作者所说,有“说不出的味道”。与此同时,老师又利用多媒体穿插一些补充材料——季羡林小时候在母亲身边乖巧懂事,大学期间盼望工作后能好好赡养母亲等等。

当学生的感情得到充分激发,再不失时机地抛出问题:“你从本文的语言文字里,从课外的补充资料里,从作者融入的情感中,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的思绪就像喷涌的泉水,表达的欲望异常强烈,讨论交流积极主动。最后得出作者是个热爱祖国,尊敬长辈,孝顺母亲的人。此刻老师再及时总结引导:“是啊,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何等令人伤心悲痛!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又该怎样去做呢?”„„抛出的是一个问题,传播的却是一种文化,收获的将是笑靥与幸福,是和谐与文明,是祖国的美好明天。

三、融“孝”于习作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往往融入了许多有关德育内涵的相关内容。如关于“人间处处有真情”主题的关爱教育;有“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的爱国教育;有“只有一个地球”主题的环保教育„„当然也应该有以“孝”为主题的“孝文化”教育,使“孝”融入到习作之中,让“孝”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把“孝”落实到学生的实践中。

在教这一主题时,我先让学生看一个电视公益广告:一位可爱的小朋友,颤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向妈妈跑来,水洒了一地,大声喊着要为妈妈洗脚。

看完之后,我接着就问学生:“通过这个广告,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观点非常一致:“关爱妈妈,孝顺父母”。“是啊,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父母都是爱我们的,闭上眼睛,想想在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心我们的?”轻柔的音乐响起来,学生的思绪也浓起来,此时,他们的脑海里,已然浮现出父母慈祥的笑容,关切的眼神,亲切的爱抚,温柔的叮咛„„

“谁想来说说父母对你的爱,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幸福,感受你的快乐?”学生们的踊跃发言令我始料不及,没想到这些看似不谙世事的孩子说起父母的关爱时,竟然也这么饱含深情,有的学生说着说着却已是热泪盈眶了。“是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多,难道我们还能令他们伤心难过吗?那我们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我通过动情地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

自由表达:有的说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有的说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尽自己的责任;有的说处处都要关心父母,为父母着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千言万语表真情。

“那么,你能把父母对你的爱,以及你想对父母说的,想为父母做的用你的笔写下来吗?”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感染,想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写起文章来也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了。这样,学生不但习作水平得到提升,还在习作中接受了“孝”的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融“孝”于综合实践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小学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健康人格。

那如何把“孝文化教育”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呢?我认为还是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孩子构筑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案,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

我在“孝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是这样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搜集关于“孝”的名人名言、格言、俗语、诗句等(如:“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些学生搜集整理自古至今的关于“孝”的故事(如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席”);另一些学生搜集身边的孝顺父母与长辈的真人真事;还建议学生去看电视找“孝顺广告”„„

等学生搜集了资料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更深入地活动:首先在班里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个崇尚孝道的民族,激发起民族自豪感;接着让学生把资料整理好出一期手抄报、黑板报,汇报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或让学生向全校师生,向社会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大家崇尚孝道,切实推进孝文化建设;最后,再让我班荣获市区两级 “小孝星”称号的王洋同学来说说他的孝顺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把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变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1年第十期

单位: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邮编:324016

电话:***(675543)E-mail:ywz7495@163.com 杨文忠

第二篇: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中

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中

摘要: 在基础英语教育阶段,只有融入文化教学,才能把语言教学落到实处。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意识薄弱的特点,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农村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文化常识的传授时刻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文化常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阐述融西方文化常识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融入; 西方文化常识; 农村初中生; 英语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的试行,英语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也进入了重要时期。目前的外研版新标准英语课程,强调英语学习内容中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东西方文化教育的结合逐步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但是,如何把相关文化知识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怎样加强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预期的语言目标,这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再者,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一系列原因对西方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英语学习的效果。

一、农村初中生英语文化意识薄弱的原因

1.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对生产力和社会方式的关系精湛见解。农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意识淡薄,根本上来说就是农村的经济基础薄弱,在文化需求上并不如城市般有那样的多元化、深层次、多角度,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如何促进经济上的富裕、生活上的满足以及空闲时刻通俗易懂、简单有趣的娱乐活动。

2.农村的部分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文化功底薄弱。大部分的农村英语教师整天忙于课程的教授以及作业的批改,尤其作为班主任的英语教师更加把大

部分精力用于调皮学生的管理上,根本无心顾暇于文化的摄入,教了多年的书,可脑子里的文化素养仍旧是以前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多年的“教学磨砺”后也所剩无几。根本跟不上快步向前的教学改革步伐。

3.农村信息闭塞。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中外文化的交流也变得频繁,如圣诞节、万圣节、足球运动、肯德基麦当劳饮食文化等传入中国并流传开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背景差异正在逐渐被缩小,但这仅仅是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尤其是大城市的学生。在农村,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相关的节假日,到目前为止,笔者的学生听说过圣诞节,但不知道圣诞节是个什么节日,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圣诞节意味着什么等等诸多因素,在农村孩子们的心中只有模糊的概念。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应用新标准英语的失败,因为它强调把生活融入学习,而事实上农村学生没有这种生活体验。

4.难以营造一个语言氛围。经验表明,整节课纯英语教学在农村初中很少见,那么农村初中的西方文化氛围更是难以营造,让学生体验西方文化的活动不多。

学习语言,需要不断的聆听、揣摩、学习、练习。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熏陶、学习、体验和使用过程,仅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那要求学生能做到流畅的听、说、读、写是不现实的。

二、如何把西方文化常识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中

(一)充分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

由于上级加大了对教育投资的力度,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物尽其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的使用,使原本单一的讲解变得图文并茂,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声情并茂、寓教于乐。

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片,让学生更深切真实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例如在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八年级下册Module6 Entertainment中学的内容是关于一部叫做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的电影评论,老师单纯的讲解授课,学生感到非常枯燥乏味,因为这部西方电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太远,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在给第二个班上这节课的时候索性安排在当日的晚自修时安排看这部电影,后来发现学生对电影里面的有些人物非常感兴趣,比如他们认为主演Jack的演员演的太精彩了,简直出神入化,是一位英雄,进而对该节课也来了兴趣。后来再回头上这节评论课时也表现的异常活跃,似乎亲身经历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上课的效果。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查阅资料。例如在七年级下册Module8 My past life Unit1的Activity1中出现三个名人,袁隆平大家都知道,Bill Gates部分学生也听说过, 至于Stephen Hawking无人知晓。当看到对比尔盖茨的描述中有这么一句话:He was born in Seattle ,USA.看着学生一脸的茫然,我知道学生们肯定对Seattle没概念,不知道在美国的什么位置,甚至没听说过这个地方。这时班里的捣蛋鬼叫了一声“老师,百度一下”。大家也都满怀希望得看着我,与其浪费大家的表情不如遂了大家的心愿。于是我适时打开教室中电脑的百度页面立即搜索到美国地图,指出Seattle在美国的所在的位置,这时孩子在认真追随我搜索的同时感到一片释然。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使学生感受到上网查阅资料带来的方便,可谓一举两得。

(一)农村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文化导入的目的在于消除英语学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以便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文化知识又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习俗、礼仪等多个方面。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教师不断的学习,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机会来补充在文化意识方面的缺失,相关课程可以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等,在对比中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学习英语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有利于英语教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灯。

(二)将文化常识的传授时刻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

长期以来,学生往往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把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转移到英语表达中去。他们误以为文化的基本方面是共同的,因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这就是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高、英语产出自觉性不强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以便提高文化素质,能够准确的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例如:在七年级下册Module5的练习中出现了一篇有关Solomon的阅读理解,在分析题目时我告诉学生

Solomon中文翻作所罗门大帝,这时有个男生觉得很兴奋,嚷嚷着“老师我知道所罗门大帝”。当我邀请他给同学们介绍一下Solomon时,他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就觉得这个名字耳熟,具体我也说不上„„”这时我就趁热打铁,给同学们介绍这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其实孩子们都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我们老师在讲解枯燥的习题中何不穿插些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把文化常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中可以出英文黑板报,张贴英文海报、英文名言警句或者激励语,教室内留有“英语角”,方便粘贴英语国家名人的,并且顺带英文介绍或者外国某国的风俗介绍等 ;每学期可举行一次英语节活动,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或者组织“英语角”口语交流活动等 ;遇到重要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学校可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这几年,本人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记得在八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中,学校在开学初要求班主任自己布置教室。如果用几张对联式的写有中文字样的卡纸往墙上一贴,似乎不能突出英语老师的特色。于是我决定,用具有西方文化风韵,西方文化特色的英文来装扮我的教室。说干就干。在教室前黑板上方贴上复印店制作的Times New Roman字体的几个英文字“One Class, One Family”(一个班级,一个家)。在教室两边的墙上分别挂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和美国演员卓别林的画像,并且分别在两张画像下面附有该名人的名言。如富兰克林下面的英语文字是:Never leave that until tomorrow , which you can do today.---Benjamin Franklin , American president(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B.);卓别林下面的英语文字是: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Charles Chaplin(你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关键。---美国演员卓别林)。在教室前门进门处的墙上附了“English Corner”的字样,并且在该栏目下贴着一些西方各个节日的图片并附有相关的英文介绍,并且该介绍都是本班同学手抄的,让中国本土的同学也感受西方节日的氛围。在我们的精心布置下,整个教室焕然一新,而且具有浓郁的英语氛围,使学生有了置身其中,不由自主就想用

语言和文化的唇齿相依关系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而且课堂中穿插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农村中学的条件虽没有城市中学那么优越,但我们也要尽全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使学生得心应手地开展交际活动,进入一种像使用母语一样熟练、自然、自如应用英语的境界,为培养和造就一流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国家骨干英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2012.[2]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J],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4]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M],国外外语教学,2009(2).[5]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1995.

第三篇: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

学中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段话的精髓是语文课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同时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寓德育教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利用名人故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让学生讲故事,而讲故事是一种形象而生动的讲解方法。尤其名人的故事,学习了许多名人的传记,比如《“布衣总统”孙中山》,孙中山虽是总统身份,却过着平民的生活,他的“布衣”特点恰恰符合了他的“民 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思想,他的故事教会我们生活要懂得节俭,在为人处事方面还要注意对人民主平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爱国英雄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名垂千古,学习诗句的同时还感受他的爱国魂,让学生懂得做人不要忘本,学会感恩,学会爱家,爱学校,爱故乡,爱祖国,通过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并付之于行动。

二、通过作文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写作文,内容多样,读后感就是其中之一。读 后感,“感”是重点、是关键。因此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读后感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思想行为谈谈读了文章后的感受,篇幅可长可短。如阅读了《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后,学生能抓住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乐观主义精神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很深入地谈了乐观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学生们谈到了现实生活中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父

亲的勤劳、坚强、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亲严厉,这 次学习让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感谢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在背景和人物介绍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讲授每篇课文都有必要对写作背景和主要的人物作介绍,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补充。如我讲老舍《济南的冬天》,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作者开头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 静。”可见,作者内心郁闷,郁结之深且难以释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一时迷惑不解。这时需要插入一些写作背景作解释。由于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 地,因而朱自清陷入苦闷彷徨当中。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革命者要走出他们的革命道路确实不简单,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刚刚建立在他们的无私奉献的基础上,我们应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应该向学习他们,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还要求学生明白这些思想品德,并付之于行动中去。通过自我实践 自我完善。

实践出真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乃至一时难以收效的东西,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到社会上体验。为此,我利用自己身为班主任,负责班级思想德育教育工作之便,利用节假日,倡导学生到敬老院送温暖,唱歌,打扫卫生;教师节向老师送贺卡;向贫困学生献爱心,„„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写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馈到教学中,通过评比表彰,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作用。

五、通过朗读,进行思想情操教育

叶圣陶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以激昂,委婉处还他以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收获。名家的看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少了语音这个重要的表情要素,再好的文字表达功能也是静止有限的,只有好的文字再加上恰当的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字加上这些情态才能活起来。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情操感染,一种精神享受,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会真正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我试图不断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不过想象与实际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我还是努力地去探索,尝试。

六、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深化思想。

通 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是一条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品 德。课外阅读是学生吸收社会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方式,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高尚的品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外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名著。如华罗 庚、罗曼·罗兰等名人的传记和著作。《约翰.克利斯朵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文学名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订阅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书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以便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思想境界。除了开展课外阅读外,还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走进社会”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都离不开智慧,德育也是一样.被重视、被尊重、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对成长期的孩子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用爱去感染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能在教坛上能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五里甸子学校 付祖奎 2012-11-5

第四篇:融经典诵读于音乐教学中

融经典诵读于音乐教学中

平果县第一小学 唐凤兰

【内容摘要】“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应用到音乐课堂,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还可以让学生逐渐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乐感,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课上,恰当介入经典就能形象地表现音乐,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身心健康 兴趣 感受能力 难度 情感

【正文】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倡导诵读传统经典,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而音乐则是人类共有的语言,真正走进心灵的是音乐,这是无可否认的。我们通常认为:音乐代表的是文化,但是也不尽然,音乐更多地代表着精神和情感,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感动。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儿童的文化积累,提高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效果,研究音乐与经典诵读如何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典融入音乐教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吟诵歌唱唐诗宋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感悟,而且更能从中体会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教学实践证明,把唐诗宋词谱以优美的旋律,让儿童歌唱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和延长对古诗词的记忆,让儿童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喜爱读诗和唱诗,令学习效率大增,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语言文字记忆在左脑,音乐记忆在右脑。我们每天左脑接受的新的语言文字信息量太大,这些干扰促成了语言文字记忆信息的迅速遗忘;而我们每天接受的新的音乐信息却很少,所以,右脑中的音乐记忆不易遗忘。

2、独特的右脑潜能开发功能,使孩子们的记忆力得到跨越式提升:经典融入音乐教学具有独特的右脑潜能开发功能。现行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体制,使孩子们得到训练、开发更多的是左脑,他们很少获得训练、开发右脑的机会。但是,右脑的记忆能力与运转速度要远远超过左脑:左脑记忆是通过语言词汇一个一个地处理信息,速度相当慢。而右脑记忆则是通过将看到、听到的事物图形化处理后全方位地记忆,速度快得多。

3、孩子们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并且更富有创造力 :这些短小精悍的百首唐诗,虽每首只有几十个字,但人文容量却是巨大的。这些内容被广泛储存在大脑的各个神经元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孩子们在唐诗演唱过程中,不仅联系左、右脑的胼胝体中的连合纤维得到了锻炼与活化,而且联系大脑皮层中各个神经元间的大量突触也得到了锻炼与活化。

二、利用音乐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情感,以情激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美动听的音乐总是能激起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情绪。在诵读经典诗文时,如果能选择符合作品主题的恰当的音乐,让学生在悠悠的乐曲声中投入地诵读,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增加学生诵读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更加深切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经典音乐作品是情感传播的途径,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黄河大合唱》中那悲壮浓郁又鼓舞人心的爱国情,《白毛女》中那催人泪下的父女情,《静夜思》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情;还有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音乐作品《命运》;宁静柔和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欢娱优美的音乐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委婉细腻的音乐作品《鳟鱼》等。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作品的情感因素,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每天不同内容的诵读,都有不同的音乐与之相配,学生在诵读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更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这样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学生怎么能不喜欢呢?

三、经典音乐配乐诵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中小学音乐教学绝对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而是给予学生音乐的启蒙教育的,那么,音乐家由谁来培育?学生音乐学习的归宿在哪?我们是满足于学生的唱唱跳跳,调节学习气氛,还是立足于让学生生成艺术的品位,成就艺术的深厚积淀?当学生都会哼《大长今》《披着羊皮的狼》,而不知《将军令》《流水》为何物时,可以说,音乐教学正在失去它的作用,已经被学生所抛弃。音乐理应带给学生古典的气质与艺术的情怀,给予学生最真实的天真和自由,给予学生幸福人生的积淀。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作品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讲授者口中,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响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欣赏经典作品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学生理解诗文的大门,又似一只温柔的手撩拨着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经典作品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四、音乐可以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诵读效果。

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的相关工作部署,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此举标志着全国各地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迈出新的步伐,掀起新的高潮,推向新的高度。音乐可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理论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例如,在传统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多次分声部指导演唱,学生在演唱中则往往只顾及单个声部而忽略整体和声感,各声部喊唱,或低声部跟唱高声部旋律。教师可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二声部合唱的效果来突破这一难点。根据音色不同,也可以模仿经典作品选取不同动物来表现不同的演唱效果,高声部选用清脆的小鸟叫声,低声部则用低沉的老牛叫声,让学生通过对小鸟的歌声和老牛的叫声来理解高、低声部所代表的不同音乐形象。从而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形象地感知高、低声部的特点,并对合唱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对于欣赏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由不同音乐要素构成的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情绪以及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通过优秀音乐作品的渲染,学生将逐渐感受经典诗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鉴赏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例如,诵读《百家姓》,是比较难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的,因此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配上优美的音乐,把诵读内容变成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就能大大提高诵读的效果。还可以把《百家姓》里的一些内容改编成一个故事、一个小品、一段相声、一段快板等等,如此开放的诵读形式,如此有趣的诵读活动,如此丰富的诵读内容,当然会增加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增强诵读活动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诵读的效果。

五、倾听经典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用心倾听,没有比倾听更好的方式了,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比如在欣赏《鳟鱼》时,我说:“我们都渴望自由,望着天空飞翔的鸟儿,看着水中游动的鱼儿,我们好羡慕啊!那么鱼儿真的无忧无虑吗?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音乐是如何告诉我们的?”当我以悲痛、低沉、哀婉、缓慢的语调和着音乐引导着学生倾听时,作品情、教师情、学生情完全共鸣了。鳟鱼的悲惨遭遇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获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思想性很强,有强烈的爱国情《示儿》、《满江红》,有深厚的友情《赠汪伦》、《送元三史安西》,有浓浓的亲情《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充满哲理的《登鹳鹊楼》、《小池》,有深刻道理的《长歌行》、《锄禾》等等,在诵读这些经典诗文时,教师如能播放相关的曲子,让音乐引领学生进入优美的境界中,学生就能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就会深切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音乐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还能启迪人的心智,在诵读活动中,教师运用音乐渲染气氛,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用音乐陶冶学生性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真正与文本对话,与经典对话,与圣贤对话,以达到培养学生崇高品质和高尚人格的目的。

总之,经典音乐作品以潺潺细流浸润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效率,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进而达到他们热爱祖国的伟大目标。“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音乐教师以敬业的姿态,积极投入到“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双文素养”的课题研究中,努力探索,充分利用音乐的优势,辅助诵读活动,丰富诵读活动,发展诵读活动,与经典诵读活动有机结合,使经典诵读更加有趣,就一定能提高诵读活动的效果。

第五篇:把写作融于阅读中

把作文教学融于阅读中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地位,它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现今的作文教学状态令人担忧,教师懒于教,学生不愿写,教师疲于批改,学生进步甚微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只有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作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作文现状。

当前许多学生怕作文,在有些学生中还流传着“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却值得深思,怎样教作文,怎样才能教好作文,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写好作文。这是所有教者所探讨的问题。我也曾就此想过各种办法,做过各种尝试,但收效不大,最近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弊端,老师往往只重视课本内容,阅读讲解重难点,积累文字、文学知识,而忽略了在阅读中的作文教学。只有在每单元的表达中来讲解作文,目的明确,孩子们也是为了作文而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为了达到目的而作;缺少探索与发现,缺少兴趣与推敲,更是缺少创新与融会贯通;所写的作文要么枯燥无味,要么生搬硬套,要么只是语言华丽而经不起推敲;读了也很难找到共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更有甚者通篇照抄资料,然后背下来。这样的作文又有何意义?

我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每课必练法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练习也应如此,因此,我每堂课都要进行一下作文训练,但这样做需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影响到正常教学。我通常的做法是:把练习安排到正式上课前或快下课时,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词语串联成一个片断作文,教学当场点评。课下让学生二次练笔,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创作的兴趣,同时通过自己文章与课文比较,会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二)经典品味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文章具有相似之处,有的是选材,有的是立意,有的是情感,有的是场景等等。这时,我们如能把这些材料归类一下,让学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后去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综合指导法

我在上完一单元或一学期课后,往往会带着学生把这些课整理一下,按照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进行分类、比较,赏析这些名家如何去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编排中间,从中感受到名家在审题、立意、选材等良苦用心,在此基础上来分析自己的习作,进一步去加工文章,通过定期的作文综合指导,使得学生在一系列分类训练之后,能够很好地把这些技法综合起来,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写作的任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篇章,老师可以合理利用他们来进行作文教学,在讲解课文的同时遇到优秀的句段,详细讲解分析后,让学生试着仿写,这样不仅达到了理解的目的,也达到了利用的效果。例如:在《秋天的味道》、《三峡之秋》这样的文章中让学生进行句与段的仿写,然后再进行写景作文的教学就轻松多了;在有些文章中,进行想象教学,我在教学《腊八粥》这一课时,在讲到语言描写“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通过这段语言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八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说这话时他的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了,可看法不一,那就把你心中的八儿样子写出来。这样学生乐于写,也达到了练笔的作用。

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阅读和写作这两大板块。因此,语文教学的研究尤其是探究阅读教学与作文练笔的内在联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都有很大帮助。

由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内容组成了语文教学,一般的老师对讲读教学感到比较顺当,或者说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作文教学常常难以下手,离开学生的写作实际谈课文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而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感到困难重重。据我的观察和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读教学 重在“读”,作文教学重在“写”,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努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 合起来。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必将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诚然,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好的方法,但我认为,立足课本,立足课堂,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

下载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融孝文化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讲稿孝于亲

    孝于亲,所当执贵州遵义仁怀市 大坝小学校本部熊伟尊敬的评委、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我们买在手中的每一瓶矿泉水、衔在......

    融创新教育于数学教学中(精选5篇)

    数学论文 融创新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中 卧龙区谢庄乡中心学校 王 蕾 融创新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模式 健全评价......

    上海国画课程将写实融于笔墨中

    http://www.xiexiebang.com 上海国画课程将写实融于笔墨中 大多数人学习国画,是出于一种爱好,也是一种对于文化的鉴赏,上海国画课程在学习国画的同时更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艺......

    中融信托

    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信托投资公司整顿工作的通知》(银发[2000]389号)的要求完成整顿任务并提出重新登记申请。 2002 年5 月中国......

    融音乐教育于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有益尝试

    融音乐教育于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有益尝试 数学比较抽象、枯燥、严谨,显示着法则的严密和逻辑;而音乐则比较丰富、有趣、活泼,充满着激情及想象。然而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

    中融宝-自我介绍

    中融宝小编分享自我介绍技巧毕业季刚刚过去,很多大学生开始踏入社会,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面试,成为这个季节不可避免的一项经历,在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自我介绍了。 很......

    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精选合集)

    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电教课中 _美术论文 西安小学王鸿芳 低年级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