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业精于勤细在心细微之处总关情
业精于勤细在心细微之处总关情
-----浅谈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临高县多文中心小学庞基
回忆起我读小学的那段日子,当时我担任少先队大队长,辅导员在一次大队会上意味深长地解释了“学生”这个词语:把“学生”中的“生”字少写最后一笔,那么“学生”就变成了“学牛”,如果老师没有教育好学生说不准学生会变成学牛,变成畜生„„话还没说完,全场一片哗然。
一个词语折射出深奥的哲理——艺术家把作品当作生命、生活、精神之髓。假如老师是艺术家,那么学生就是一幅幅具有生命力的等待雕饰的作品。老师地默默无闻甘为人梯就是一心把这些作品雕塑成为利国利民的人民艺术家、人类工程师!我师范毕业后,在教学中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虽然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很浅薄,但早在学校就以优秀学生会干部的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加上自己具有勇于探索创新的实干精神,对“干一行奉献一行”和“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老师要有一桶水”等道理也有了较深地领悟。在一次“六·一”晚会上,我代表教师向学生致词:学生是一株幼稚的小苗/需要大地、阳光、雨露/需要一根拐杖来支撑与扶持/学生是一幅等待完善的作品/需要卓越的画师来装饰/而这根拐仗和这位画师/正是那些孜孜不倦为莘莘学子们/蚕丝吐尽呕心沥血的导师呀
在教学工作中,蕴含了我无尽地艰辛、智慧与付出,但我从不怨天忧人。如下是我多年负责高年级班主任的工作领悟,不恰之处恳请指点:
一、教学生“学会做人”
培养与教育学生做人是关键,但能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更是关键。孔子主张君王要“从政以德”;我国实行“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治国方针;我国教育宗旨是培养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新人。可见,一个社稷一所学校治理的方针制度都以“德”为首。同理,一位老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就必须先教给学生一个“德(这里一般指思想品德、修养道德及人生价值观)”字。只要学生懂得了“德”也就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那么,其它方面则迎刃而解,指日可待了。我个人郑重表明:教育学生怎样做人首先由老师懂得如何做人开始。在教学中我坚持做到:
(一)教导学生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学习为人处世之经典11、温。对人要客气温和,忌暴动浮燥。
2、良。对人要善解人意,忌奸诈诬蔑。
3、恭。对人要恭敬礼貌,忌目中无人。
4、俭。对己要省吃俭用,忌铺张浪费。
5、让。对人要谦逊忍让,忌横行霸道。
6、和。做人要团结互助,忌尔虞我诈。
7、尊。做人要自尊自爱,忌丧失人格。
8、强。做人要居难而上,忌随波逐流。
(二)德高为范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在教育学生做人这个问题上,我保持一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的作风。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模范榜样”,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教育批评或在学生面前的表率,我特别注意个人的仪表形象与言行弹指,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学习教师规范、标准的言行与做人方法,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加强与监督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在学生内部(特别是少先队员)实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监督,争取做合格优秀的小学生,初步启蒙培养自主自立自律自强的意识。
2、将在以后奖学金或评选各类优秀奖项中当作一个标准与参考,激励了学生有意识有定向地去遵循去实行。
3、在《小学生手册》“操行评语”这一项做实际性地小结,表扬与批评学生在本学期中的表现,有必要时我会做月评,争取有利于学生在每个阶段认识到自我成就感与摒弃自悲感。
二、教学生“学会读书”
读书为什么?为什么读书?我以书面测验调查(主要针对高年级),结果有的令我啧啧称赞,有的让我忧虑万分:读书为了报国占45。7%,为父母争光21。8%,为适应生存占16。1%、为走出农家占12%、为当老大老板占0。5%、其它占3。9%等答案不一。于是我抓住学生这些读书的目标,进行教育并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自我自发性教育。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科学的读书价值观和自我教育观。在班会课上举行具有意义性有主题性有社会性的演讲活动。比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谁读书”、“走出迷惘、走出愚味!”、“心系农村、走
向农村、建设农村!”、“路在何方”?等等。我很尊重学生的理想,只要学生有理想,不管是崇高的还是脱离实际的,我都及时表扬并因水挖源,多管齐下。经过这样的活动把一些学习懒惰、不思上进和学习勤奋、追求进步的学生作了反复性地对比,使学生集体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伟大领袖毛主席友善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于是,我把这种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来再实施到教育学生中去,效果非同一般。
(二)启迪教育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并且师生双向互动
1、在教学中我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系是:A、制定计划;B、课前预习;
C、专心上课;D、课后复习;E、独立完成作业;F、系统小结;H、课外学习(阅读、积累等)。
2、在新课程改革的这股春风中,我通过校本培训深有感触,在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优、中、差等)学生。我坚持四点:
(1)对优等生我主要采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法(即启发式教学法)。当学生不想知道或暂时不能理解的时候不把答案或者题意告诉他;当学生很想知道而又不能知道的情况下才把答案或题意告诉他。
(2)对中等生我主要采取“因材施教和目标式”的教学法。中等生是占整体的一个大比例,所以教师的重点恰恰是在这里。那么,在教学中我指导中等生要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上(与优等生相比)的某些不足并正确地更正和重新制定这个(学科)单元或者这个学期的学习计划与目标,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坚持朝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去努力。体会在学习中所获得的进步与快乐。
(3)我个人反对“填鸭式教学法”与“满堂灌式教学法”。因为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怠惰了创新意识,结果是有弊无益。
(4)对差等生我采取“培养兴趣、假设反思与谈心式”教学法和赏识教学法。差等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育差生不仅需要智慧耐心,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其对读书学习的目的与兴趣,当其在进步时我总给予鼓励、微笑与掌声。在教育时我不断地运用“头悬梁、锥刺股;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等等勤奋读书的例子来教诲与激励差生。教育差生敢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不为吾愚;坚持就有机会的自我鼓励意识。
(三)另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
在班集体形成“百花齐放、朵朵耀眼”的景象,这将对学生的业余活动和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生“学会做事”
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个系列化的社会教育系统及走向路线。所以,为了学生将来涉入充满竞争的社会做好奠基,老师更应该教学生学会做事,做好事。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做大事先从身边的小事开始”。那么,这一点我主要是对班干部的培养与指导(也许会有人指责我偏心)。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民主选举班干部制度”、“班干部责任制度”、“班干部‘下岗’制度”及“本班班规制度”等具有社会性质的“分工不分家、各司所职”的管理。这些管理体制明确要求学生干部在执勤时要严格、团结、合作和自律。同时要提倡班干部培创新能力的精神。一个学期选举两次班干部,实行“简能而任之”的竞争观念,一个学期下来就有30—50%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管理班内事务。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做事能力有很大地补裨。当然,有时候效果不尽人意,但至少启蒙了学生对自己在为人处世中的利与弊有了较多的发现与纠正。
四、教学生“学会生活”
“快乐着学习着、学习着生活着”、“保持良好心态、享受美好生活”等是我教育学生的口头常言。
1、我鼓励要经常反复思考、检讨自己,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自知者智”。
2、怀着感恩之心去生活,做到“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
3、积极看待生活,更好地原谅别人,做到“以德报怨”。
4、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因为“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奉献就没有快乐”等等。
在教学中我反复教导学生要把生活中的困难当作一种机会、一种磨练、一种财富,应鼓起勇气去搏击它、战胜它、拥有它,做一个生活的佼佼者。那么,以后面对困难时才临危不惧,更不会谈“苦”色变了。
从师授道以来,自己总在用心的以新的理论去踩踏新的路,有过失败,有过成功,也有过无奈,但更多的还是喜悦与欣慰!
第二篇:关爱在细微之处
关爱在细微之处
葛淑霞
这一学期,我看着三年级的孩子们吃午饭。因为是安排在第二轮就餐。为了尽快让孩子们吃完,有充分休息的时间,每次给学生点完名,我都会进教室帮助师傅给孩子们分饭。
一天,伙房做了肉卷,还没有进教室他们的小鼻子就闻到了浓浓的香味。孩子们高兴地不得了,第一次吃,也是出于新鲜,他们吃的特别欢。四五个下肚之后,“老师,我还想吃。”“老师,我还要。”“我也要”„„有的孩子已经吃到了第七个,还在要。我们忙得是不可开交。这时,我看到三班的苏华健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桌上的肉卷一个也没动。我走到他的身边,惊奇地问“苏华健,你为什么不吃呀?”他摇了摇头说:“老师,我不吃肉,一吃肉就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种情况的,尤其是小孩子。看来是对肉过敏。怎么办呢?今天只有肉卷,没有其他的饭。“要不这样吧,我把里面的肉馅拨出来,你只吃皮,行吗?说着,我就动手给他拨馅。”我想只有这样了。可苏华健厥起了小嘴巴,默不作声。“你总不能不吃饭吧,还有一下午呢。”服务人员也在一旁劝说着。他点了点头。我们又去忙着给其他孩子拿肉卷、盛汤了。待到最后收拾餐盘的时候,师傅说他一个也没吃。后来,我找了点零食给他。
这天中午,我们又吃肉卷。就在我领孩子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前面的一个小盆里有十来个小包子。这是什么?有什么新花样?我好奇地看着。一位师傅说:“这是专门给那个不吃肉的小孩做的。上
次他不是没吃饭吗。”哦!我恍然大悟。他们竟然记得给苏华健单独做些小糖包。看着这些圆圆的精致的小糖包,我的心里感到甜甜的,暖暖的。
他们只是伙房的服务人员,然而,他们俨然就是孩子们的妈妈,天天给孩子们分饭,孩子们的情绪和反应让他们牵挂在心。”他们能做到如此,我们做老师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倍加关爱我们的孩子呢。
第三篇:一字一句总关情
一字一句总关情
山东成武第二中学翟文姗
新版《红楼梦》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圆满的大结局总让人觉得有些缺憾,感觉是对纯情的一种亵渎。
老版《红楼梦》的结局虽是以悲剧收场,虽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但总觉得很完满,断臂的维纳斯也是别样的美,因为它自然、真实。
一字一句总关情,猎奇只能满足某些人的刺激追求,只有真情实感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打动观众。
一部《世上只有妈妈好》可谓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声嘶力竭的呼唤不知喊哭了多少母亲的心,不知喊酸了多少观众的心,因为它是发自内心的流露,与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天下子女的孝心,父母的盼归吟唱得淋漓尽致,因为它唱出了人之常情,唱出了人埋在心底的萌动。
小说《唢呐》吹得荡气回肠,令围观的人为之动容。
作文也是如此,它也要求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方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记得一次评讲作文,学生的一篇习作《爷爷,我们下辈子还去晒太阳》,读后让人潸然泪下。它讲述的是爷爷生前的事,爷爷在世时,喜欢和我这个孙女在冬天晴天时去晒太阳,爷孙那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感动。后来爷爷病重,还一直想与我去晒太阳,可直到病逝都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变成了永远的遗憾,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爷爷,我们下辈子还去晒太阳”的呼喊。
我当时读得眼圈发红,同学们听得是一片唏嘘。
生活中有太多的感动,出门前的一声叮嘱,回家后的一杯热茶,胆怯时的一句鼓励,失意时的一阵安慰,种种的场景足以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记得有一次,母亲躺在床上扇着风扇,我躺在沙发上,蚊虫叮咬的我辗转反侧,这时母亲关上了风扇,我感到很疑惑,母亲只是很平淡地说了句“关上风扇,蚊子就不向你那儿飞了”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却使我哽咽良久。
可见,话在真,而不在多。写作文不要只注重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实在的内容。要做到“文质彬彬”,才能称为上乘之作。
所以,我们作文时要做到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不要做刻意的无病呻吟,是情不自禁的真情,而不是虚假的矫情。
一字一句总关情,我辈一定要切记,切记!
第四篇:初中优秀作文细微之处见真情
细微之处见真情
中坪中学八(4)班
陈丹
放学回家后母亲的一声嘘寒问暖,尽管细微却盈满母亲淳淳的爱。
讲完题后老师投来一个询问是否听懂的眼神,尽管细微却饱含老师殷殷的关爱。
大雨中,朋友与你共享一把小小的伞。她悄悄推向我这边,自己肩膀却湿了一大半。尽管细微却传递了纯洁的友爱。
双休日,帮母亲做家务给父亲捶捶背。尽管细微却体现了浓浓的感恩。
细微处闪耀的是真情的光芒。细微处见真情。
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临行前母亲缝衣的细节让无数游子为之落泪;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朋友离别殷勤劝酒,这细微之处体现的是友情的可贵。许多细微的水珠都折射出太阳般温暖的情愫。
细微之处见真情。
一滴水中看世界,半瓣花瓣说人情。一个眼神一句话,传递一份细节一份真情。
真正的温暖,在细微处默默传递;无数细微的细节,汇成人间大爱。
教师(甘保丽)评语:文章虽然简短,但能从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到真情。
第五篇:一草一木总关情教案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回顾以某一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瀑布联句(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蝉(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白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竹石画(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明确咏物诗的相关概念
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事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重点)
3.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4.其它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有关咏物诗的鉴赏。
三、明确鉴赏咏物诗的基本步骤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环境特点
外在特征
内在品性 【试一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思考: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天气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不畏严寒、性格顽强。(环境特点+外在特征+内在品性)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思考:诗中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
答:春天到来,柳枝倚仗东风吹拂飘忽摇摆、气势猖狂。(环境特点+外在特征+内在品性)
(二)联系诗人身世 社会环境
自身经历
个人性情 【试一试】
蝉 虞世南①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②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答:生活在树上,蝉“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高官)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答:蝉因露水太重而不能飞起,因风声太多而鸣唱声被淹没。虽高洁却无人相信。(囚徒)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年轻时以文才受令狐楚赏识,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远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远则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掌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
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答:栖于高树之蝉吸风饮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落拓士人)
(三)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物与人的契合点 物-------------人
环境特点---------社会环境
外在特征---------自身经历
内在品性---------个人性情
【试一试】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 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物(梅)的特点: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冷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人的身世:
遭遇不幸,前途坎坷
寄托的感情:
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 的斗争精神。(物与人的契合点)
四、总结归纳
(一)读懂诗歌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环境特点、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4.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什么物,有什么特征;什么人,有什么身世;寄托什么感情。
(二)规范答题
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内在品性
所言之志:所托之物+形象特点+所言之志(所抒之情)
五、直击高考
(一)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2012天津卷)
野菊 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野菊生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新。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旨趣?
答: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山泉”这一艺术形象。
答:这首诗表现山泉在寂静的深山里,不为人知,映照天地,填满溪涧池塘,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杏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春水环绕,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
揣摩这首诗的寓意。
答: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十一 2、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