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课有感
观摩课有感
我看的是语文,历史课,观后体会如下: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用在体育教学上,我的想法是:高一入学时,先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80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米,实心球的原始成绩,然后第一种方式是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8——10人或6——8人一组,每组各项平均成绩接近,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每次课都抽出固定时间对其中的个别项目进行测试,成绩最高的每组加响应的分值,每2个月进行一次分数评比,另外每次课如果老师找师范动作的学生也给每组加分,评比结果出来后,对分数高的组进行奖励(方法还没策划好),分数低的组进行惩罚,(方法还没策划好),对进步幅度大的组进行适当鼓励。开始这项工作由老师总结,等把如何评价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后,由学生来评价,对评价学生如何给分也由学生来进行。在体育课上老师讲解完技术动作后,每组练习都由各组自行安排,目标由老师来确定。然后各组再出一名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建议学生展示时不要用固定的学生,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第二种方式是在分组时把学生按体能强弱进行分组,每组教师给确定教学目标,能力强目标也高,相对能力弱的目标也低一点,其他评价方式同第一种方式。
由于体育学科是在室外进行,对于室内课我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借鉴他这种方式可以用在体育课上,我想效果可能会很好,具体的作法在教学时间中在进行更深的感悟,期待这种方法给我的体育教学带来收获。下学期我准备尝试。
第二篇:观摩课有感
观摩课有感
学校组织数学教师参加了优质课的观摩活动,几节优质课听下来,各有特色,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各位老师教学语言精炼,不管是老师的导入语还是提问语都十分的准确到位。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尤其老师的评价用语更是各具特色,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点已经得到了各位专家的充分肯定。而这点正是我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刘景莹老师的《折扣》,老师只是在折扣和百分率之间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就将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同时紧密结合了学生身边的折扣现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
这几节课都有一个清晰的经历过程。实现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如魏七秀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就很好体现了这一过程。
通过观摩课,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应该怎样上课?怎样上好课?我要教给孩子什么?孩子应该学到什么?”通过观摩还让我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在观摩他人的教育方式的同时,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我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理念。这次观摩活动使我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今后,我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充实自己,使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篇:观摩课有感
教师技能观摩活动有感
润城中学 梁聪梅
2016年12月2日-5日,有幸赴太原参加了山西省首届教师技能大赛暨观摩活动。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无论是19位作课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才艺展示还是评委老师的点评、专家的报告都让我受益匪浅:原来,我们的化学也可以是生动的、活泼的。每一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都令人如醉如痴,对于正在化学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化学课程标准。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有一个新的展示面:每个教师都要回答评委老师围绕课标、课堂活动设计的一个问题,比如:浅谈21世纪化学的前瞻性;组织小组活动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等等。这些都在引导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站高望远,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化学的魅力。
第二:学会用教材教。在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深深地明白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有个老师在讲“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时,在课本安排内容之前加了一个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是这样设计的:在氢氧化铜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反应依据是什么?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才引入课本实验探究。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我们平时在练习巩固中遇到的问题:中和反应都是没有现象的吗?这样的设计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第三、课堂设计精心独到。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第四、创设的情景服务教学。用化学史、生活现象、化学扑克牌等等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导入使学生带着对化学的好奇走入化学课堂,从而对化学产生兴趣,从而喜欢化学。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是咱们班的化学小博士”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也会试着去使用这些充满激励的语言。
第五、努力突显学科素养为教学服务。尧都教研室的张玉虎老师的讲座从理论和教学实际两个方面指导了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课程改革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向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联系实践的道路,要让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两天半的教学观摩活动结束了,我将以这次观摩活动为契机,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四篇:观摩课有感[模版]
观摩创新课有感
区创新课大赛在我校举行,给我们观摩高水平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方便,老师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也听了其中的12节课,尽管授课教师教学风格千差万别,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每节课都有闪光的亮点,每节课都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几节语文课,一篇朱自清的《春》,五位老师五堂课风格迥异,殊途同归,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诗情画意的春天。杨艳军老师的课更是赢得满堂彩,浸满诗情的语言,全新的教学理念,富有创意的教学环节,梦幻般的情境渲染,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把《春》蕴含的美诠释得酣畅淋漓,杨老师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语文老师如何能上出这样的精品课?我认为:
第一,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镇教委吴主任的肺腑之言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普通话不如学生标准,字比学生写的难看,写的文章毫无文采可言„ „学生跟我们语文老师能学到什么?”我颇有同感。展示课堂教学的几位老师大多能做到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像杨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巧用修辞、典故,唐诗宋词、好词佳句信手拈来,使人如沐春风,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是她多读书、勤积累而厚积薄发的体现。其次,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再者,三笔字工整规范,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在本次大赛中,一位女老师南腔北调的范读,引发了诸多老师的热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新课标倡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大多数教师执教的课中得到体现。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的味道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根本所在,主要体现在师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习得与生成上。课堂上,语文教师紧扣语文要义,彰显语文个性,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认真地阅读,反复地品味,入情入境地感悟,在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动态的语言交流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语文智慧。这样的课堂就弥漫着语文的味道。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杨老师引领学生与作者、文本心灵对话,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无处不散发醇正芳香的语文课的味道。但也有的老师的课,或为视频、图片欣赏课,或为自然科学课。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欣喜之余,也有许多困惑期盼得到指点释疑。
困惑一:气氛活跃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课堂上学生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大组内交流,一会儿南北阵营唇枪舌剑大辩论,时而掌声如雷,时而哄堂大笑,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课堂高潮迭起。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有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堂课下来,学生常常是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知之甚少,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得搞笑(往往多是很低俗的、廉价的笑)的地方,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表面的热闹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热闹和热烈好象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作深入的思考,思维深处仍然是一潭死水,常是买椟还珠,舍本求末,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
困惑二:好课必有多媒体助阵吗?
这二十多节课,让我们领略了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静止的图像动起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益,带给学生的是一个立体的、多感官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全新的世界。但是,在我们现实的教学条件下,这样的课是超现实的,每一口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也只有城区学校能做到。更多的时候,我们农村教师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以及几件传统的教具来组织教学。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上出优质,如何体现创新,更值得我们关注,更符合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和现状,也应该是现阶段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五篇:听观摩课有感
听观摩课有感
——李芳芳
这学期,我有幸听在福田小学听了几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受益匪浅。这些教师的课,设计精美,朴实自然,我被有经验的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听了之后有以下-体会:
一、把自己当成学生,看这节课能否完全听懂。不要以为自己是教师,去听课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要认真聆听该教师的长处。我们常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回想自己以前上小学的数学课。现在上初中的课,真是不听不害怕,听了才更怕。原来这些骨干教师上课是那么生动,让人听了思路很清楚。才发现自己上课的若干不足。
二、听课后要说真话,不要说瞎话。我们去听老师的课,不要都说老师的好处,还要听到一些不足之处。看自己以后能在课堂上发挥得更好。才不失去听这节课的意义。这些老师的课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我想该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强调-教学反思,就像写一篇文章。多读几遍,才发现里面的许多毛病,如果要仔细追究,可能标点符号上的一个问号或者一个句号都值得研究。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强调言传身教。但也要注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丰富自己课堂教学能力。课后回味评价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回忆。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给与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给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加油的妙方。
五、授课者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六、授课者教态自然,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七、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对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又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活动,并且老师能提出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讨论有目的,说话有依据。用一个老师的话讲,向45钟要效率。课堂上老师们的应对能力强,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排除解决。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镜子,自己 在时间的把握上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学习。
此次听课,使自己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探索!
这学期,学校开展了人人公开课,我也有幸听了几位教师的公开课,受益匪浅。这些教师的课,设计精美,朴实自然,我被有经验的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
一、上课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上课教师在教学中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五、授课者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六、授课者教态自然,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完善思维。听几位教师的数学公开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让我看到老教师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一点感悟。
1、课前精心预设,老师们在课前都以与本节课有联系有情趣的故事与学生非常和-谐的交流,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内心有一种亲切感。课前准备得充足,学生的水平,实际经验等都能做到充分的估计预料。
2、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对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又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活动,并且老师能提出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讨论有目的,说话有依据。整个课堂上,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上老师们的应对能力强,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排除解决。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镜子,自己在时间上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学习。
3、课后回味评价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回忆。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给与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给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加油的妙方。
此次听课,使自己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探索,树立一种去学习,去长期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