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本张综合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对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中能够查缺补漏,提高教学质量,现针对此张试卷做对我班的成绩做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全班6人,最高分96分,90分1人,80——89分1人,60分——79分3人,不及格1人。
本单元是《比例》,大多数学生掌握得较好,从答题情况看,判断题和解决问题做得比较好,但学生对于判断比较复杂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还掌握得不够好,有待以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典型错误分析:
本次测试丢分最多的是以下各题:
(一)填空题
1、第4题从0.4、4/5、5、1.5、8/3五个数中选取其中四个数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共有6人次错误,原因一是没有写原数,写了转化后的数,如4/5写成0.8。
2、第8题,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其中一个内项是5,求另一个内项,有6人次错,可能是不理解题意,不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二)判断题
做得比较好,有3人第三题错误,两个齿轮咬合转动时,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
(三)选择题
第5题,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有6个学生选择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
第6题,3/x=2y,则x和y(),成什么比例,有7个学生选择不成比例,1人选择成正比例,主要是学生不会根据这个写比例式。
(四)填表、画图,主要是第二题,要求同学填写两种量成()关系,学生判断都正确,主要是由于前面的第一题要求填X和Y成()比例这个思维的定势,填成()关系,也只填一个字,只有2人审题认真,每人扣了2分。
(五)解比例:共有3人错,显然计算的正确率还有待提高。
(六)解决问题
1、第4题第2小题,用同样的砖去铺甲乙两个会场的地面。甲会场长90米,宽40米,需要400块砖。乙会场需500块砖,乙会场的面积是多少?有2人用了反比例解,1人数字抄错,1人计算错误,充分说明学生不会找等量关系。
三、改进措施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分分配好新授与练习的时间,当堂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改正。
2、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仔细审题、答题、检查、书写端正,学会倾听等。
3、在继续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口算能力、笔算书写习惯,结合班中的计算章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4、辅优补差,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
汪向阳
3.18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卷共有六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基础知识、计算题、解决问题三部分,试题注重基础性知识,涉及了分数除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等知识点。
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难易程度适中。试题的设计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及格率为86.17 ℅,优秀率为19.14℅。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易错题较多,如第3、4题;判断第1、4题;选择第1、5题,灵活性强,出错率较高;计算中的解方程;解决问题第3、4题失分率也比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如分数除法的意义、单位“1”)等掌握的不牢固,运算能力还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生不会找单位“ 1”,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
四、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结果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由已知条件怎样推导出问题。解决应用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画线段示意图。学生能很熟练的运用。
3、针对单位“1”的问题进行强化。学会找单位“1”。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郑文柏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计十大题,涵盖了本单元的所学的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学生的技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试卷内容全面,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知识内容。试题又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
二、学生答卷情况:
参考人:39人及格人:36人良好人:13人优秀人:2人
二、试卷分析及提高措施:
这张试卷主要考查图形与变换,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答得还是可以,只有少数同学答得不好。
第 1、2题:按要求归类和算一算,学生对锐角、直角、钝角的区分掌握的比较好,还有对简单的除法和乘法做得很好,所以这一题没什么失分。
第3题:填一填,错题有“红领巾有()个角,其中有()个锐角和()个钝角”,由于个别学生平时缺乏观察身边的物体导致填错。
第4题用实物的图形来判断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由于学生对实物现象认识能力较强,这题失分很少。
第5题:判断题,错题有:第1题“角有大有小,边越长的角越大,边越短的角越小。”()第2题“跷跷板是平移现象。”()这两题学生做错的比较多,要进行着重讲解,同时还要进行实际的观察一下,加强学生的理解。
第 6题:观察图形,对于后进生来说难度较大,有错误,需着重新讲解,并出有关的习题进行训练。
第7题:主要考查锐角、直角、钝角的辨认和实际应用,难度不大。是以钟面出现的,学生很容易断定是什么角。
第8题:数图形里面有几个角,这一题难度很大,学生做错比较严重。针对这类题要进行着重讲解,加强辅导,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的形式来加深理解,达到学而致用的效果。
第9题:学生做得比较好,大部分都得分。
第10题:按要求做一做共24分(含4小题),分别画出平移几个格后的图形。有的学生方法不对,应该是先在原来的图形上找出几个关键的点,把这些点按题目要求进行平移,最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有的生学是理解题意出错,“分别”要求两次都是从原图开始移动,不是“先”、“再”连续的移动。
由于本张试卷难度较大,学生答的并不是很好,在以后学习中还要多多练习巩固。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本卷有五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应用五部分,主要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考情分析:本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平均分为56.8分,最高分86分,最低分46分。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第3、7、8、10、11、12,判断第1、2、4,选择第3、5,计算中简便计算与文字题,应用第3、4、5、6、失分率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如倒数、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等掌握得不牢固,运算能力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18分=()秒,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分不清,第3题()× = ÷()=()-= +(),此题比较灵活,但有许多学生不理解,导致出错,第7题一根绳子长 米,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 米。第()次用去的多。这道题有单位和和无单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第11题反映出学生对“比的知识”这块内容掌握得不好,第12题考查了对质数,倒数的概念不清,判断题第1题,这类题目学生还是不能理解。选择题第5题,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理解不到位。
2、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尤其是能运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对一些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在教学中应注意,尤其是乘法分配率,学生容易混淆,不会灵活运用。文字题的题意学生也难理解,都导致失分严重。
3、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生不会找单位“ 1”,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分数除法应用题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乘,什么用除。在工程问题,以及按比例分配这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
四、教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公式、法则,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做题时要说题目的算理,明确计算方法,能口算的就一定要口算,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运算。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学生的过失性失分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上课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消化。
5、加强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师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解答问题、弥补课堂缺陷的课外教学方式。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汪向阳
05.12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测试内容为数学第四单元正反比例知识,包括: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图像及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试题较容易,题量适中,测试时间70分钟。
本单元以学习了两周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大量的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考试成绩还较为理想。
一、试题分析:
(一)精彩补白。这一大题注重基础知识,其中1、2、3、4、6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努力做到不失分,但第5小题有些学生忘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没有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个小题失分较多。
(二)明辨是非。这一大题是全班同学失分最少,学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正确应用。
(三)择优录取。第1小题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学生们做的不是太好,原因在:判断“利息一定,利率和本金”时,很多同学忘记了还有时间这个因素。其他题还可以。
(四)我会填表。这一题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判断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学生答得不好,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二是不认真读题、审题,没有弄清题目的意思,三是一些细节问题没有注意。
(六)解决问题。如:先算每行驶一公里需要用多少升汽油,再算全程用多少升汽油,最后算司机赚了多少钱;还可以先算每升汽油可以行驶多少公里,再算全程用多少汽油,最后算司机赚了多少钱。该题失分很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既要以教材为本,扎实地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解决问题到喜欢解决问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