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性课堂个性飞扬
灵性课堂个性飞扬
鹿寨县江口乡中心校覃丽娟
【摘要】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数学课堂也应注重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数学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充满快乐,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成为舒展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尽情挥洒飞扬的个性,迸发潜有的灵性,使他们在数学课堂里快乐成长。
【关键词】发掘灵性捕获灵性彰显个性张扬个性
教育家叶澜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更为精彩纷呈的新天地。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和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数学课堂也应注重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数学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充满快乐,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成为舒展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
一、课堂对话,发现挖掘学生的灵性
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舞台,在情境中交流对话是暴露学生思维过程、思想灵性的良好途径,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欲望与热情的重要手段。课堂上,师生间应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碰撞,融合学生间所思所想,及时发现与挖掘学生原生态的思维灵性。
如 “年、月、日” 教学对话片断:
师:我们已学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谁能计算:学校放暑假,从7月5日开始,到8月31日止,一共放假多少天?
生1:31+(31-5)=57(天)
生2:31+(31-5)+1=58(天)
生3:应该是58天,不是57天。
师:为什么是58天,你怎么算的?
生3:因为7月、8月都是大月,均为31天,7月份放假27天,8月份放假31天,所以是58天。
师:7月份放假27天,你是怎么算的?
生3:因为7月5日开始放假,也就是说1-4日在校学习,正好 4天,7月份总天数是31天,减去在校学习4天,正好是27天。
显然生3的回答很宝贵,因为多数学生在计算起讫日经过时间时往往少算一天,生3计算放假时间思维灵性很有价值,同学听他的回答,一下子就明白。
师又问:公元年份“平年”与“闰年”的判断常出错,我们能否有什么更 容易记忆的方法呢?大家交流一下后汇报。汇报中我发现有一学生方法值得推广:“记少不记多”——整百、整千年份是400倍数的才是闰年。如:400年、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其他能被4整除的整百整千年份就不是闰年,如: 1900年、2100年等年份就不是闰年。
在课堂对话中学生的灵性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捕捉,及时概括提炼,利用好这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创设情境,催生鲜活的思想灵性
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求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热情。在课堂上,师生间平等的应该是心与心的碰撞,思与思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教学不应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师生的思想在与文本不断对话中发生的碰撞,从而催生鲜活的思想灵性。没有情境的教学是枯燥的、生硬的、苍白的、乏味的。学生不能从中参与什么,不能获得什么,就更难说是创造什么了。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要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能激活灵性的情境,让学生切身实际地体验、感受。不仅有益于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唤起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激发灵性,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让课堂焕发活力。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头:“谁愿意和老师做一个用掌声表示得数的游戏呢?”学生一听说要做游戏,立刻兴奋起来,一个个都特别来劲。“把8朵花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啪!啪!
啪!啪!”教室里响起了四声清脆整齐的掌声。“把4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又是两下掌声。“把2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啪!”学生十分得意地拍了一下。此时,教师看着学生神秘地说:“把一朵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朵?”同学们正准备拍手,听到这个问题一下子给懵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学生用手指尖在另一个手掌上轻轻拍了一下,我笑着问:“拍了一下,表示一个吗?”学生纷纷摇头大喊:“不是!我们拍的是半下,半下,表示半个!”既然不能用掌声来表示,那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半个呢?学生这一下子可真被难住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由好奇而引发求知欲。这时的学习则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获取的知识往往根深蒂固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
数学课应该是充满挑战的,让每一个孩子在挑战中度过美好的时光;同时应该是富有情趣的,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燃起无限的精彩。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灵活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当好向导,给予学生心灵的自由,捕获灵性的闪光,使课堂教学达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发掘潜能彰显学生的个性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造,儿童潜力无限,应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应创设各种平台,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掘,个性得以彰显。我们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行动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与学生交流起来就会充满感情,就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生也会充满信心地去探索,去交流、去创造。
例如:“有50个小朋友去划船,大船每条坐6人,小船每条坐4人,大船每条8元,小船每条6元。要几条大的、几条小船?”面对这样一道生活实践题,一开始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插了一句:“看了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能说多少就说多少。”然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各自的意见尽情讨论,再开展全班交流。一开始学生只抓住表面现象:租大船与小船是一样贵的,理由很充足:大船比小船多坐2人,价格多2元。然后一个学生马上反驳:小船6元4人,说明每人1元5角,如果照这样计算大船6人要9元,而题目说只要8元,所以租大船便宜。于是学生提出要尽可能租大船。我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要几条船共需多少钱。于是有的学生都用了大船,马上又有学生反对:租8条大的,1条小的比9条大的便宜。于是我问:“为什么会便宜?”经过观察、分析原来空的位置少了,就便宜了。于是再次得出结论:
1、尽可能用大船,2、尽可能坐满,不空位置。于是题目得到了圆满的解答,然后我又问了一句:“学了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又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以后去游玩时要算算、怎样最省钱,要做到合理安排、节约开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尽情谈论着,享受着数学,尽情挥洒飞扬的个性,迸发潜有的灵性,使他们在数学课堂里快乐成长。
四、实践操作,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主动性是产生灵性的温床,是产生灵性的基础。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将这种知识掌握得最牢固。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被教师“填”得太死,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将会丧失生命灵性,学生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学生怎会喜欢这样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放手”,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块饼的一半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学生用手比划,有的学生拿粉笔情不自禁地跑到黑板前画圆,还有同学用他们平时玩的圆形卡片跑到讲台前演示卡片的一半给同学们看。(我站在旁边微笑着,并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再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你们能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吗?你们一定能行的!(同学们高兴的折着)
师:谁愿意把它贴到黑板上,并在下面写出分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将作品贴上黑板上,并在下面写出了分数)
师:你们还能利用手中的图形创造出其它一些分数吗?试试看。(一会儿工夫,同学们折出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
师:还有吗?(随后,同学们又折出了三分之一、六分之一„„)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
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使课堂上生成了多种表示“一半”的方法,创造了多个不同的分数,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教师只有很少的字迹,几乎全是学生的作品和并不工整的字迹。然而,正是这样看起来“乱糟糟”的板书,才真正赋予了黑板新的生命力,黑板不应当完全属于老师的,有时也应该有学生的一番天地,让他们在这块小天地里尽情地歌唱。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学力的发挥上、在创造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学好数学的天赋,只要给他们创造机会,提供舞台,数学课堂将时时处处闪现智慧、充满灵性,创新的火花必使课堂熠熠生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他们的个性飞扬在数学课堂中!
2011年7月
参赛论文
灵性课堂个性飞扬
单位:鹿寨县江口乡中心校姓名:覃丽娟电话:6721060
邮政编码:545621
第二篇:道德课堂—让个性飞扬
让个性飞扬
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其中有愿意画画的,有喜欢看课外书的。刚发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说实话,我挺生气的,但是我没有在课堂批评他们,而是在课下自己进行了一番思考,是不是我讲课的方式学生不喜欢、不精彩,还是出于其他原因?后来,我又把这几位学生找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我也和其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老师进行了沟通,我才知道,原来这几位学生是非常喜欢绘画和写作,他们经常在课堂上做这些事情。
我想:即便如此喜欢,也不能耽误了课上的学习呀!这让我陷入了焦虑之中,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后来我考虑到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个性,大家的喜好不同罢了,为什么不能利用他们的优势来进行学习呢?于是我便想了一个办法,让喜欢画画的学生经常画地图、涂色等等,后来这位学生还独自绘制出了一本地图小册子。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他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既提高了他的地理读图识图能力,又不耽误他的个性发展,让个性融入到其学习当中。对于喜欢写作的同学,我经常让他去图书馆和机房查阅一些地理课外资料,引导他学着自己总结,并且尝试着写一些小论文进行发表。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利用自己的写作长处来创作了地理小论文、地理小专刊,使得自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并且也为大家提供了众多的地理课外资料。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学生们渐渐喜欢上了地理,爱上了地理课。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发现学生在课上没有认真听讲,我们应以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定要让它发光,而不是去抑制它,真正做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学会以道德的方式,创建“道德课堂”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
第三篇:尊重个性 发展个性 培养灵性
尊重个性 发展个性 培养灵性 第二届教务主任巡回展评体会 龙岗学校
赵曙利
天气渐渐凉爽起来了,悄然而至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硕果累累的金色的秋天。在这硕果累累,丰收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第二届县局组织的教务主任巡回展评活动。真的很感激局领导组织的这次活动,这次活动不像去年上一届是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落实考察,是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小试牛刀”。而这一届却是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拨云见日”,使我们收获很大。特别是第四天到金华中学后,姜校长更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大胆尝试。不要让“三疑三探”束缚住我们。我们要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内化于胸,运用自如。故而在后来出现了于润照主任,郭庆春主任,陈勇利主任大胆尝试后的精彩展示。总之,虽然很辛苦很劳累,但累有所值:因为有了太多的收获,有了太多的感受,更有太多的思想火花的冲撞„„。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了各位教务主任的“积极向上,求真务实,低调大气,踏实能干”的可贵品质,也使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压力来源于动力,我会进一步努力。下面我就从三点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一、总体感受
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我们这一路共经历了13所学校,听了26节课。每到一所学校给 我们的整体感觉从校长到教师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践行与变改。特别是金中的夏军主任,宝中的于润照主任,八中的郭庆春主任,新中的陈勇利主任,给我们诠释了怎样解放思想的展示课。另外其他兄弟学校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力度大。本次活动中从语、数、外三大科延伸到生物、地理、化学、思想品德、汉语、地方等课程可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已全面铺开。其次,各兄弟学校力度大:有实施力度,检查力度,评比力度,奖励力度,捆绑力度等,从各种材料可看出,给我们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从点到面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层次。总之,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2.对于教师、学生的培养
(1)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都离不开对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掌握了,才能很好地运用到课堂当中。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各学校对教师的培养都有各自的方法,像金华中学从三方面进行培养
(一)榜样激励:①领导示范②长者熏陶③首席引领
(二)责任到心:①责任②放手③督励
(三)夯实务功:①读书功②写文功③写字功④演说功⑤实践功。十四中的新老教师的结对子。“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星级评选,特别是星级教师的待遇;十二中的教师“三疑三探”集体备课记录表;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质量与效率实施方案;实验中学重点落实在常态课上:有量化、管理方法、各中层领导的推门听课和平时的巡课等方式,从各方面加大促进了教师的培养。
(2)对于学生的培养 主要在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方面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改善学生对学校、同伴、自己和学习的看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知识和能力的平台,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些能力我们在马中、金中等学校可以看出他们的展示,评价太好了。可见兄弟学校在对学生培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3.对于课堂展示
在这次巡回展评活动中,各位主任各显神通展示自己的才学。一中张金波主任的课自然流畅,收放有度,教师专业功底深厚,课堂温馨和谐;马中卢惊华主任的课实用有效,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学生训练有素,展示点评精彩连连;实验中学张之瑕主任的课扎实、平实、充实、真实,做到领头大校的风范,充满着张主任的机智、坦诚、果断;金中夏军主任的课沉稳大气、苟同存异,活学活用,不受模式束缚,学练结合有实效;十四中王洪建主任的课干净利落、教态自然,但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够熟练;十二中李世福主任的课,教师色彩太浓,学生展示评价多一些会更好;宝中于润照主任的课大胆创新、取舍有度、敢于突破;十一中朱长林主任的课要加强基本功,不要心急,步子要稳;八中郭庆春主任的课是一堂实用的高效英语课;新中陈勇利主任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总之我们一路在课堂中不断争执不断探讨,不断实践创新。
二、困惑与反思
我们在此次活动中有很多困惑与问题都在进行中不断解惑与践行着。姜华校长告诉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跳出束缚,提高课堂时效,打造高效课堂。对于高效课堂,我想有三个环节是必备的:
1.情境的创设
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有效地教”和“怎样有效地学”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则成为一堂课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优秀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提问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解读文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我们合探的关键,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协同合探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也能为教师提高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机会。
3.展示与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知识与能力的平台,展示可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信,教师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给学生机会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了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去展示自己,在展示中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评与互评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评价能力,可以培养和锻炼他们修改自己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措施
回来后我和鞠校长分别向尹校长做了汇报:把这次活动的主旨“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跳出束缚”、“提高课堂时效、打造高效课堂”及各位主任的亮点、弊端、不足等情况逐一做了汇报。汇报后我们一致认为我们应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内化于胸,做好从“三疑三探入模”到“三疑三探出模”的衔接。具体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教师由“教学”到“教学生学”的思想转变,突出学生由被动接受到发现创造的根本转变,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切实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和超越自我的幸福。
2.逐步完善改进课堂评价标准。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学生释放潜能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在教师中营造潜心教学,不断进取、勇于竞争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另外还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基本功训练。促进教师文化的传承者走向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由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走向先进教改思想的建构者,由个人发展走向团队成长。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钻研的转变,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总之,此次活动受益匪浅。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多,让我们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发现了不足,提高了评课能力。另外,让我们互相切磋,借鉴到了兄弟学校的好的管理方式、好的经验。但只学不行,只有把学到的经验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合理内化才能不虚此行。再次,感谢局里给我们创造的第二次交流的机会,让我们畅所欲言,直触利弊:说亮点、谈不足、提建议,加深了兄弟之间的情谊。一句话“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停泊,破浪的船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第四篇: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
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是使学生作文灵性飞扬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使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那就必须使他们在写作时激情荡漾。如何使学生写作时激情荡漾?教师就应该使学生燃起创作激情,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使之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
一、抓住三“点”,创设佳境。
最佳写作状态,莫过于灵感降临之际。而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对周围事物的长期思考和对眼前情景的一时触动。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真正产生创作灵感,是相当困难的;但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使之进入理想的写作状态。第一,抓住关注“点”。要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用我文,抒我情”,注意学生在关注什么。如果抓得巧,就会“一石击破水中天”,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写出理想的作品。如学校冬季运动会期间,学生看比赛,谈比赛,神采飞扬,欲罢不能。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关注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写运动会畅想。结果学生的创作热情异常高涨,写出的文章异彩纷呈。又如,在学校举行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我再一次抓住契机,让学生写新闻报告。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会儿工夫就大功告成。第二,把握情感“点”。创作是认识的深化,是情感的升华,它需要创作者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和输出需求。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要写出文情并茂的作品,作者必须倾注感情。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写作欲望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达到启迪智慧,激活思维之目的。为此,教师首先把学生带入创作的情景中,让他们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再现生活……使之激情荡漾,1
热切地投入到写作实践之中。文章要想感动读者,首先必须感动自己。而教师要想使学生激情荡漾,自己必须充满激情。在母亲节那天,我用诗向学生倾诉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生们被我的真情深深的感动。我及时抓住这一“情感点”,让学生写有关感恩的诗,学生个个热切投入,热情高涨,不一会儿,一首首充满真情的诗就完成了。第三,采集精彩“点”。生活无处不飞花,如果老师注意采集生活中的小浪花,把它化作情景引入课堂,以此开启学生灵感之窗,让学生领悟生活的美,扩展想象的空间,就会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创作意境,用饱含真情的笔,抒写生活的美。如教师把自己看到的生活情景,及时讲给学生,并告诉学生如何构思、生发,如何成文,学生也能受到启发,写起作文来也能得心应手。如一次学生刚做完操,我和学生都还在操场上,这时,我突然抬头看到了天空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我立刻引领学生去观察、欣赏,孩子们一个个都惊呆了。于是,我抓住锲机,让他们以此为素材,独立构思,写成文章,达到理想的效果。只要教师长期引发,学生也就注意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生,关注社会,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素材。
二、及时引导,激活思维。
心灵是一口永不枯竭的水井,只要激情荡漾,智慧的清泉就会时时涌出。当学生的创作欲望来临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良机,及时启发,使学生步入成功的殿堂,饱尝创作的快感。
1、及时点拨。为使进入输出状态的学生写出佳作,教师还要对进入这一状态的学生及时点拨,使之向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当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要给学生送上“一杖之助”,让他们及时看到希望之光,才不会使刚刚燃起的智慧之火熄灭。这就要求我们注重作文的写法指导,最好是系列指导。如学生写“未来的学校”可能设计了半天还不如现在最好的学校先进,这就要求教
师及时提醒学生,并教给他们创新的基本方法:改造法,以现在最先进的学校为基础,增加、修补使之更加理想;集优法,把现在几处学校的优点集中起来,重新布局形成新校;独创法,所有的设施,布局,功能等完全与现代的学校不同,在每个点上都求“新”。在介绍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介绍要注意条理清晰而又具体生动,如此一指导学生就会少走弯路。
2、互相启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教学资源,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激活创新思维。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成功率,使学生在愉悦中热切地投入写作之中。如当学生热情澎湃的要写讴歌老师的诗时,思路却不甚开阔,于是我就及时组织学生打开思路,让他们说一说,老师像什么?这样以来学生心中的老师形象丰富了,视野也开阔了,写出的作文质量自然就高了。写作之前,通过学生之间的各抒己见,使之互相启发,不仅能够使学生拓宽思路,而且能够培养协作精神。70多名同学每人一种知识,大家互相交换就会产生无数知识;每人一种思想,大家相互交换就会有无数的思想。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向着无数个方向扩展,所得的知识就是立体的、多维的、而且是灵活的。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能力,每天辛辛苦苦的自己为学生“开拓思路”,而挖空心思的设计文章的几种写法。让学生天天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作文创作变成邯郸学步,一步一趋;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让他们之间互相激励着,扶持着一道前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作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前进。
3、交流评改。鲁迅先生说得好,“好文章是修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可见,修改文章是好文章形成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前作文往往是学生写完抄到作文本上由老师修改,其后再返还给学生。待学生再次看到自己的作文,已是时过境迁,写作的兴致早已荡然无存。因此出现了学生只看批语,不作修改的现象。教师见状,抱怨不休,怪学生草草从事无视教师的劳动,于是作文批改无用的思想便
在教师心中潜滋暗长,致使作文批改的质量日趋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作文交流和修改纳入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会评价作文,养成认真思索、积极修改的习惯。待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作文,在交流中评价优劣,在交流中提出修改任务。待学生评价结束之后,及时组织学生对作文进行再修改。修改的形式一般包括:同等水平的学生之间的互批互改,优秀学生给差一些的学生修改,学生根据评价独立修改等。这样学生作文不等到教师手中,已经作过多次精心修改。
三、创造机会,展示才华。
以往学生作文缺乏热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学生存在应付老师作业的心理。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老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性创作活动中。这样,他们的责任心就会大大加强,创作的激情就会常胜不衰。实践应用。有人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教育的空间就有多大。”为了改变过去作文教学纸上谈兵的现象,我们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性活动连接起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求实文风。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写作决不是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展示。为此,我们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时时把作文教学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为了进一步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我们还将各种场景、事件纳入写作规划当中,使学生养成处处留心,处处写作的习惯。当台上学生进行精彩演讲时,安排听的同学思索、记录,学写会议记录;当学生开展辩论时布置其他同学留心观察,写好观察记录……这样就把作文训练纳入了实践的范畴,让学生处处练笔,时时写作。教师节到了,让学生给老师写封祝贺信,并亲自送给老师作节日礼物;运动会上让学生当一回记者,作一次报道;要举行活动了,让学生出个通知,发个海报,学到写倡议书时,让学生写
份倡议书,贴到学校,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学写建议书了,让学生自由给领导和老师提建议,看谁的建议能够得到对方的采纳。结果许多学生给市政府提建议,让他们解决学校大门口拥堵的问题,结果有关部门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很快学校门前的马路上就实行了车辆单向行驶,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缓解。学生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给大家带来了好处,于是一封封感谢信又像雪片似的飞到了对方手中。学生简直把作文当作了一种交际工具,不在把它示为负担。我们让学生作文与实践接轨,使每篇文章都派上用场,不仅改变了虚假文风,而且使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日俱增。
多姿多彩的作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了写作内容,而且培养了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乐此不疲。
【教学小论文】
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
第五篇:让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个性飞扬
让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个性飞扬
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价值取向包括人的发展标准呈现多元,个性化教育才成为必然走势。追求个性化是生命生长的本然回归,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个性化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意识到人才标准是多元的,同时还必须竭力为学生的生长提供开放的平台,并容忍和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其次要倡导独特,力求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等等。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包容“特殊”学生的“异常”,慧眼识“真”,让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个性飞扬的舞台。
一、激发兴趣,体验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在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学生无不表现为兴奋、投入、思维敏捷,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智力潜能和创新潜能。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变兴趣为动力,让群文阅读课堂活起来。
我们早知道,只有在一定的动力支配下,兴趣盎然地参与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愉快”的教学目的。所以,如果在教学中内容不够新颖,教学不够生动,不注意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学生就会把群文阅读当做枯燥乏味的负担,效果会大打折扣。在组织学生阅读时,必须给学生以真正“读者”的地位,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体验情景,从而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
1、要善于运用资料性课程资源
资料性课程资源是指与解读文本相关的图片、文字、音像、实物等资料。适时、适度、适量地添加资料性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加深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资料性课程资源可以在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受阻时运用,也可以在情感蓄势待发时运用,资料性课程资源能导火索般让学生进入情境。如我在执教《军神》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手术中”那一段,然后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中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的片段,最后再让学生读手术中的那段文字,学生的情感如滔滔江水一泻而下。恰到好处地运用资料性课程资源,精彩就会不期而至。
2、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点,对于他们欣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感受作品的内涵,培养语感、学好语文具有积极的作用。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积极参与,积极体验,积极模仿,达到想读的目的。有朗读还要有听众,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还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重视学生读书感悟。
二、尊重个性,诱导求异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无时无刻地不在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就是鼓励对群文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需要出发,以学习者的个性体验为出发点,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例如:学完一篇课文后一位教师出了一道填空题,“雪水化了变成()”。大多数孩子填的都是“水”,只有一个孩子的答案是“春天”。我们的老师在肯定了大多数人的答案后,对“雪化了变成了春天”这个答案批驳了一番,她认为“雪化了自然会变成水,怎么会变成春天?”
否定学生超常规的思维,往往是一些教师僵化、愚钝或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个性的飞扬,没有思维的碰撞,又怎么会有闪光的让人惊喜的火花呢?
如果把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仅仅孤立地记住老师、课本呈现的知识或事实细节,顺着教师设置好的线路机械的思维,这样的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体验、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全班朗读一个腔”、“百人作文一个面”等严重后果。因此,教师应尽快从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上,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
三、允许质疑,鼓励批判
教育专家说:“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课堂是最好生长个性的土壤!”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的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鼓励学生独立见解、鼓励他们敢于说“不”的课堂。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要为孩子与众不同的发言喝彩,因为敢于说“不”的学生往往具有创新精神,课堂是他们个性飞扬的舞台。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具备了创造思维品质,带给我们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例如:我曾看到一幅教育漫画:画面上,教师正在给三个学生讲课。他左手端着一个玻璃杯,右手指着杯中的水对学生说:“这是水。”只见其中两名学生脑海中同时浮现玻璃杯盛水的图像,与教师所指的一模一样。画面上另一个学生却别出心裁,脑海中竟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远山如黛,天空飘着白云,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上波光粼粼,远处帆影依稀,近处群鸥翔集。在接下来的画面中,教师一手反背,一手猛指那个浮想联翩的学生,呵斥道:“不许乱想!”于是,画面上少了一道海上风景线,却多了一个盛水的杯子。这少的究竟是什么?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再也不应该只是会培养那些仅仅会说标准答案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想象力丰富,敢提问题、会提问题、敢向权威挑战、向习惯挑战的人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自己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甚至批判的勇气,只要学生说的答案有道理,不妨给他们一片彰显个性的空间。只有在一个个问题的生成中,我们才可能掀起思维的高潮,闪现学生的智慧。
四、放飞思维,激发想象
群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一方面,学生从文本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丰富的语言世界中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获得个性精神的丰富。另一方面,学生以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予文本新的意义、新的形象、新的价值。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所以,群文阅读教学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进入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感。
在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青年教师,应迅速转变观念,使语文课不再照本宣科,不再咬文嚼字,不再只知其然,应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孩子的阅读量,提升孩子的视野。我们要学会走进学生,倾听他们心灵的跃动,感受他们情感的起伏。我们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应成为美与和谐的向导、爱与感悟的舞台,应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这样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个性飞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