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郑州八中刘正峰优质课有感
数学----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听郑州八中刘正峰优质课有感
郭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时永生
11月3日有幸在苑陵中学听到郑州市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中郑州八中刘正峰老师讲的复习专题课——《趣谈运动巧解题》,没听课之前心想怎么讲这个问题?这个很不好讲呀,这不是自找难看吗?看看到底有什么绝招。终于等到了上课的时间,一节课下来使我感受颇深,特别是刘老师熟练的运用几何画版把抽象的、需要想像的运动图形变成直观的、便于观察的、便于理解的图形让我也深受启发,把复杂的数学“运动难题”简化成“三秒钟”就可以写出答案的题,使我对刘老师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学生的兴趣也充分给激发了起来,就像在课堂小结中有个学生说的“数学——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通过听刘老师的这节数学课也使我认识到,学生学数学没兴趣,更多的责任还在于我们老师没有发掘数学的兴趣呀。那么,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经过不断的深入教室听课后探索、反思,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认真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可让学生直接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数学难学吗?数学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基础弱的同学能不能学好?然后让学生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要在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用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它是以丰富的内容为教学提供诱发学生的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镶边与剪纸”时,一开始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剪好的一些优美的图案,提问:“这些图案是怎样得到的?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剪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3.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
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式”、“等腰三角形”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不能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变化的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2.培养反思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每次单元测试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反思,反思错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时还要反思有些题目的思路是怎么破的?然后让学生写出本次考试的收获和今后的打算。
3.培养互帮互助的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人与环境产生交互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鸣。而我们现行的北师大版的新教材,它的特点是知识内容采用螺旋上升,留给学生的空间大,尽管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整合教材,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不同参层的学生,但一些基础差,思维迟钝的学生还是跟不上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对此,可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即一优生帮一学有障碍生,要求每一帮扶小组中的优生必须认真帮助学有障碍的学生理解性完成每天的作业。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即可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数学成绩,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
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习数学就得像《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二篇:听数学优质课有感
关于“数学优质课”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关于听课。
听课前应当先熟悉本课内容及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带着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去听课,并和个人的认识进行对比,边听,边想,边记。听课记录上不光要有教学实录,还要有听课随感。将讲课者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整理,把自己的看法及建议随时记下来,用以自己教学参考借鉴。
一、关于备课。
不是教师手里有一本教参和一本教材就可以进行备课、写教案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比如:角平分线这节,课标上明确要求掌握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所以再进行对折探索性质之后,还要进行验证,可让学生思考验证的方法,可以是测量、对折、轴对称、逻辑推理证明等;我们习惯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当作性质,把“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看作是角平分线的判定,并且也是这样教学生的,但是在课标中指出,这是角平分线的性质2.在备课中,不光要“知其然”,更要注重如何传授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角平分线或等腰三角形这两堂课中,都有一个尺规作图,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模仿着课本上画法进行作图,那这并没有起到教学的目的,所以老师应提前备好课,备如何引导出学生画图的思路,备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作图的原因。数学课堂中要多设置追问环节,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关于讲课。
1、学习目标。首先,在编写学习目标时,老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程度,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多用“会”“能”等词语,少用“了解”“掌握”“理解”等使学生模糊不清的词语。
其次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目标。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读一遍目标,那目标对学生的作用不大,甚至目标只是学生在学生眼前一过,学生什么也没留下。所以要让学习目标“活起来”,可以在导学案上或黑板上留下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回扣学习目标,比如:每一个学习目标完成后教师可点一下是哪个目标,在课堂小结时也可让学生根据目标回顾本堂课的内容。
2、激情导入。一节课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知。一个好的导入不一定要特别花哨,而是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熟备教材,不仅仅备要讲的这节课,还要备前后知识与本节之间的联系,理解编者意图。例如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的导入,都可让学生去类比垂直平分线引入新课,尤其是等腰三角形这节课,课本上第一段话就是“前面我们利用对折的方法探索了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并分别得到它们的对称轴的一些重要性质。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呢?”,课本上给的这段话就很好,类比于前面的知识,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有效地进入本节课堂。
3、自主学习。设置好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问题时,教师应当安静,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教师要有信心和耐心,该放手的就放心让他们去尝试。自主学习完就应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展示的有问题,可让其他学生提出质疑,提供新的方法,教师及时进行引导评价,而不是学生自学完,老师直接又带着学生讲一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有点困难的问题,可让学生先同桌交流,解决不了的在进行小组交流,合作交流不是形式,不是为了使课堂特别热闹,而是要让它真正的发挥作用。也不要随随便便有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交流,交流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是学生真正需要交流的问题。
4、例题的示范作用。例题具有示范、导向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例题,在进行引导思路,最后教师板书或学生板书,以便规范学生书写。
5、课堂小结。可根据目标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也可利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让板书“动起来”,化成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不要象征性的提问,这个学生说一条,那个学生说一点,像一盘散沙,不利于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整体把握。
6、达标检测。达标检测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能一味追求公开课的效果,就把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要针对本节的目标,要有层次性,有梯度。
总之:
1、时刻关注学情,调整节奏,快慢缓急有序;
2、适时把握合作事宜;
3、时刻关注学习效果;
4、及时作出教学评价。
第三篇:听优质课有感
听优质课有感
南京四方小学廖建洲
2013年10月22日上午在五老村小学了陈微老师的《认识线段》、沈科教研员微型讲座《我就是一名教师》和杨梅芳老师的《认识比》。课和讲座都很精彩,让我收获很多。现在谈谈听后的感想。
一、陈微老师的《认识线段》,老师首先给学生们准备了感兴趣的积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得知识。有了上面的基础,教师通过猜一猜、画一画、折一折、数一数、找一找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还通过点的故事巩固,再一次揭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敢于放手,充分的把握教材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习的。
二、沈科《我是一名老师》的微型讲座,从有趣的青蛙的反思入手,让我身受启发,他的“青蛙”请不要把“蝌蚪”赶到岸上,让我明白了,要多给孩子一点自由,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空间,并且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常给孩子讲:“别急,慢慢来”;“青蛙”不要忘记你曾经也是“蝌蚪”让我看到了,他的谦虚,多老师的包容。不做“井底之蛙”告诉我们老师要多学习,多读书,新课改需要爱读书的教师,同时也让我们时刻准备着,多把握机会。
三、杨梅芳老师的《认识比》,她的这一课起点很高,但他们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这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杨老师这节课上的很实在,从学生自己收集的数据入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杨老师也比较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杨老师这节课让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实实在在才是真。
第四篇:听省地理优质课有感
听省地理优质课有感
9月18日至9月20日,我有幸到洛阳外国语学校参加了2011年河南省中学地理优质课评比暨新课标教学研讨会,聆听了22位教师的说课和六位老师的讲课以及张东玉专家的点评,感受颇多。参加此次大会的有省基础教研室的曲忠厚主任、洛阳教研室的李玉峰主任和洛阳外国语学校的胡伟民校长、杨慧茹老师以及参赛的22位选手和各个地市的教研员、一线老师。在大会的开幕式上,省教研室曲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他对说课、讲课、评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要求说课说出水平、说出特色、说出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评课时优点要说透,缺点要补漏,更要说出你的建议和看法。同时也透露了下一步新教材修订的基本原则。
接下来的说课大赛中,来自各个省辖市的老师们各显神通,将他们的课程精彩的展现出来他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精细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给了我很多启迪,对以后如何上好地理课有了很多的启示。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课堂上时时处处洋溢出的种种“新”。
一、新的地理教材观。参赛选手使用的教材版本总共有四种:大象版、人教版、湘教版、商务星球版。许多参赛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整合教材资源,不局限于教材,尤其是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这种变化为地理课堂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准绳,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途
径和手段。我们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整体结构,认真研究教材,吸收各种教材的精华,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去选择、开发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性的课堂活动,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师个人特色的教材资源。比如:漯河市第二中学的张冲老师(她使用的是湘教版教材)干脆把“祖国心脏”北京市这节课的标题改成了歌曲的名字“北京欢迎你”,我觉得很大胆,很有创新性,而且她自己用美妙的歌声唱出来并向同学们展开怀抱,让同学们个个都有想了解北京的冲动。濮阳市三中的李喜燕老师(她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讲的是34个省级行政区,她在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了湘教版教材第9页活动2的内容,是关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征,让学生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掌握省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形式新
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地理学习方式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调,实施开放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树立正确的地理思想观念。本次展示课上,各种形式的活动异彩纷呈。如洛阳外国语学校秦鑫鑫讲的《地形和地势>》一课,就设置了 “快乐登山”、“地形探索”、“智勇闯关”三个学生活动。这种有趣的活动比单纯的说教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安阳市实验中学梁彦星《长江一课》设置了游长江、赞长江、忧长江。巩义市芝田镇第二初中赵丽娜的《宝岛台湾》一课,设置了走进宝岛、慧眼识宝、合理用宝、悉心护宝四个环节,在教师 的引导下,以探宝为主线,在探宝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学习完本节课,学生更加关注台湾了,更加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了。以上这些做法可操作性强,我们不妨拿来一试
三、师生角色新
新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实施了多年,但在不少教师的课堂上仍不乏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教师还占据着课堂的主角,一讲就是三四十分中,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很少。而这次优质课展示的课堂上,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肯定、被激励之中,时时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教者、述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学者、思者、听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时而高歌一曲,时而表演一番,既展示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又有了新的了解,萌生崇拜感。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了出来,充当了论者、思者。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师生的相互合作是那么地和谐。
最后的评课阶段,评委老师肯定了他们这些老师的课程设计与新课标相符合,遵循课程标准,创意新颖,设问层层递进,说课环节完整,也指出一些不足,如要注意说课标,注重三板技能的应用等。评委老师的评课让我明白了说课讲课的评价机制,使我能够更加清楚的明白说课讲课要注意的事项,同时也教给我如何对别的老师的课进行评价。
政史地组:潘鸿飞 听省地理优质课有感
第五篇: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2008年10月13日至15日,我有幸被单位安排外出学习——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中,我感受很深,虽然专家们评论今年的省优质课,从总体上看不如往年,但依然有精英的影子时时出现。因此,学习结束后,我将自己的感受略作总结,以期和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一、教师形象,先入为主
教师形象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因为一位老师自然的亲和力往往会使学生主动的活跃起来,一点也不生硬。山东师大附中的韩春燕老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那柔和的声音,浅浅的微笑和对学生轻轻的鼓励,让人很难忘记,尽管从课的设计上并不占优势,但她的课依然让人很愿意上,我想这种亲和力源自于老师在心底对学生的真诚吧。
二、课件制作,至关重要
“课件并不是万能的”,“课件有时是华而不实的”,尽管人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认识不一,但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说,尤其是自然地理的教学,课件的制作非常关键。课件可以演示和模拟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规律与原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走到野外考察,可以在课堂上遨游太空,让学生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临沂罗庄一中的刘娟老师和泰山中学的陈明果老师在课件中将无法在黑板上演示的大气空间立体运动状况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即而自主总结规律,既实用又形象,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从知识铺垫到难点处理,让学生在课件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效果颇佳。
三、板书设计,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都不够好。”这是专家的评价,也是大家的同感,虽然有的课让人耳目一新,但总觉得有点缺憾,有点美中不足,那就是板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这几个方面:
1、无板书,整堂课没有一个字,完全依赖于课件;
2、板书内容太多,面面俱到;
3、随意性强,画几幅图,无针对性;
4、不能突出重、难点,或主干知识。
板书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颖而简洁的板书,会让学生系统而完整的掌握本书所学的知识脉络。这一点对于高中的学生尤为重要,所以,课堂教学的中的板书设计这一环节必须要仔细斟酌。
四、学案设计,关乎教学效果。
1、学案的内容与课件协调。这样既利于学生及时总结,也利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德州一中的王浩然老师在学案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知识结构—跟踪训练,这样既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便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学案的设计需下苦功。不仅在内容上需要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威海一位教师的学案中有这样的话语“想一想,相信你能行。”“小试身手”、“成功体验”等。这样针对每一环节的特色,在括号填注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高昂情绪。由此,学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可见一斑。
五、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值得探讨
分组讨论法
这是最好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在教学中能否运用得当,来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应该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及时的关注。以便给予点拨和鼓励,不可使其懈怠,并在点评中让学生有所收获。
2、物质激励法
这种方法可偶尔使用,但物的选择需与本节所学知识相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刘娟老师利用孔明灯的放飞录像让学生充满好奇,进而提出问题,并吧孔明灯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体验所学知识和原理,深化了学生认识。同时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传染给学生。
3、语言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集体都不够活跃的情况下,往往会“冷场”,这就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较灵活的课堂应急能力,以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渐“入套”以活跃课堂。这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只是需要我们能够把握学生心理,对症下药,或“正面”引导启发,或反面“激将”,调动。
六 不虚此行,需下苦功
1、苦练书写,字是门面。
2、板书设计,定要精心。
3、课件制作,要有技巧。
4、学案导学,效果良好。
5、驾驭课堂,平时练起。
6、教态自然,需要有爱。
7、探究学习,助于提高。
8、教师下台,学生上台。
9、丰富自我,深练内功。
10、改变观念,勇于实践。题后记:
学习归来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亲身实践了“分组教学法”的使用,具体方式有二:
一: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前五组),后五组分别对前五组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质疑和监督。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各组学生讨论激烈,而且学生能够提出较深一点的问题。不足是:一组完成任务,其他小组跟不上,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对知识掌握不系统。(各小组都存在这一问题)
二:依旧将学生分成这几组,每小组完成同样的问题,看哪个小组表现好。
这种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是:学生能够对所提问题进行研究,但积极性较差,并且课堂效率较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