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薄弱学校实验室建设和教仪配备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设备配置基本情况本校水槎中心小学,坐落在泰和县的边远山区,地处农村,经济较为薄弱,校舍较破旧,教学仪器配备率小于60%。在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装备计划申报中,县教育体育局确定把本校作为重点改造学校。我们根据本次计划的部署,认真做好薄弱学校的常规仪器配备工作调查,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我校有多媒体普通教室一个,计算机台数14台,拥有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但还未建立校园网,理科教学仪器也不达标。在实验室装备建设方面,我校拥有实验室及功能教室共2个,其中科学方面1个,多媒体教室1个。另外还有1个占用面积共50平方米的藏书室,藏书室目前的藏书现状为:图书总量8722册,电子图书120册。藏书室管理人员数为1人。当年图书购置经费合计3000元,而图书总金额为38000元,电子图书金额为1100元。在这些款项中,通过自筹和其他方式共筹到3000元,无财政拨款。这些装备用房面积合计1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占78平方米。这些设备原价合计11000元。其中,仪器方面9000元,科学设备方面8000元,数学设备方面1000元,科学实验室设备方面1000元,我校计算机原价总金额为28000元,其中包括5000元的网络及外部设备,13000元的多媒体设备。当年的3000元教育技术装备购置经费全由财政拨款。在实验教学人员方面,共合计8人,8人全为兼职人员,其中3人已取得中级职称,2人已取得初级职称,剩下3人还未取得任何职称。
二、设备管理现状。我校的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动手能力 ,概括、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以及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我校实验室的开出情况比较乐观。在56个应做的演示实验中,我校实做了56个演示实验,应做的18个分组实验中,我校也实做了18个分组实验。计算机的课时也达到了生均40课时/学年,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但当前我校的实验室管理也存在着若干问题,这直接制约着我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主要表现为实验室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合班教学主科和副科出现的问题。我校基本实现了仪器配备类标准,但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落实 ,农村生源越来越少 ,合班并用已是大势所趋 ,这就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各班的教学的进度情况不一,主副科教学时间与重点的不一。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就会造成仪器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更重要的是影响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设备管理问题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及主管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 ,在抓好学校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 ,将需要合班教学主科的平行班级规定合适的教学进度,再统一使用,至于副科便可交由每年级一位老师负责进行合班教学副科,但这必须由校领导及各学科备课组长管理实施。这样既不影响教学 ,又能使学学校的仪器配备可达标准使用。同时避免了仪器流失和浪费,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我校在规范性和信息化管理设备管理中采取了以下手段:
1、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化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在筹建电教装备中心的多次调研和精心设计下,立足于高起点,使得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网络线路及应用软件,都是比较先进的,也是很实用的。一是实验室及附属用房内部设施已基本达到《江西省学校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实验教学仪器的配备也严格按照《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中的要求,配备了满足现行教材所需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有8名兼职实验人员。二是图书馆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在综合楼有一层专门用于藏书,并有计划地购置了新书及电子图书,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料;图书馆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三是为了满足学校教师的需要,在学校电子备课室设置了12台电脑,同时还在每个教师房间购置网线,这样为教师的工作到来很大的方便
四、发挥教育技术装备效益的实践。本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县教育行政部门及
校有关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发展。全面加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是推进教
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各种设备、器材、图书、场馆的效益,为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服务,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树立以服务求支
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点,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遵照把各种设备、图书、器材“宁可用烂,不可放烂”的要求,在“使用”二字上狠下功夫,在“深入课改、走进课堂、面向师生、服务教学、提高质量”上做文章,努力提高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最
大的效益。
第二篇:2009关于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
柳府发„2009‟16号
东柳乡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
各村(社区)委员会、乡域各单位:
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和乡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我乡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学校管理日趋规范,但全乡中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结合我乡薄弱学校建设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以“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为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基本措施
(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薄弱学校底数,按照省教育厅划分薄弱学校标准,即“薄弱学校主要指区域内条件差,缺少基本的教学用房,没有达到中小学建设标准的学校;领导班子亟待加强的学校;城区学校学区内新生报到率不足80%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专职教师不到四分之一以上,不能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教育质量相对较差的学校”。分类摸清各薄弱学校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制定改造措施和规划。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时,要坚持“五个结合”,即: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与我乡“十一五”教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结合起来,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结合起来,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分阶段、有步骤地撤并、改造一些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布局不合理的中小学。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在切实保证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增加危房改造专项经费,安排危改项目工程资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资金、和其他捐赠资金,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中,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机遇,整合教育资源,盘活闲置的校产资源,把撤掉的校产拍卖或置换,用于薄弱学校建设。
(三)建立机制,提高质量
1、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每年对中心学校和乡属中小学中层以上的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核,根据工作表现和实绩选拔、调整、任用。注重选派综合素质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到薄弱学校任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学校领导必须代课,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职务;对无正当理由,拒不代课的学校班子成员,将报财政部门停发其工资;对办学差或群众反映多的学校,领导班子要及时调整。
2、建设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加大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从完善制度、措施入手,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现代教育理论素养,逐步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形成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切实改进职称评定工作,严肃对待职评工作。除要求参评对象提供有关评审资料外,还要安排人员对照标准,深入到评审对象所在
(四)改革招生制度,规范办学行为。采取切实措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努力实现各校生源的均衡。各中心校要认真核定公办学校的办学规模,科学合理地划分学区,保证每名儿童、少年都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坚决取缔非法办学。把“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落到实处。要坚定不移地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入学考试。严格控制“大班额”。
(五)政策倾斜,保障弱势群体。认真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认真做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的发放和使用。建立有效机制,切实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免除杂费和提供必要的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之中,提倡实行随班就读,贯彻执行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薄弱学校 建设 通知
东柳乡人民政府 2009年1月27日印
(共印15份)
第三篇: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工作总结
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汇报
xxx小学现有9个教学班,25名教师,256名学生,计算机21台,学校根据现有条件设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器材室等特种室。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的领导下,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如下成效:
一、信息化教学方面
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硬件建设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建设每年都增加了投入。我们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为我校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规划,并逐步落实。
1、组织保障,制度管理。
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学校建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形成由校长主管,班主任主抓的领导小组,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贯彻实施网络管理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到了保证和支持。
学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微机室管理制度》《微机室学生守则》《电子备课室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信息技术课程计划的落实,开足开齐上课与上机操作两课时。
2、有限经费,有效投入。
学校对原有的网络进行了改造,顺利接通了教育专网,对微机教室的可用微机进行了检查重装,并在室内加装了监控摄像头和报警器,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3、发挥专长,全员提高
学校把加强对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主要分二步走:一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使用率和覆盖率,我们组织本校教师进行校内的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学校骨干教师及信息技术教师为老师做信息化示范教学应用培训,并随时为教师答疑解难。
4、联网建库,共享资源 学校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东港区教育网为抓手,学校以网络为基础,积极搭建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的桥梁,充分利用市、区教育网,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促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
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方面:
1、按照“普实”工作的相关要求,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在教学中,能做的实验必须做,条件不具备的实验,教师通过自制简易教具也尽可能做,使学校的实验实充分发挥了其自身作用。
2、仪器室管理方面,定期对实验器材进行清理,出现损坏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赔偿。对损坏的物品及时报损并入帐,做到帐上日清月结,使教学仪器的使用监督常规化。对所缺物品及时和学校及相关部门联系,通过匹配和购进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按省检查验收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促进了实验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也为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依据。
3、仪器借用是保证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仪器资源。在借用过程中,对教师借出的仪器及时进行登记,根据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督促教师及时归还。完善相关的借用手续,对于人为损坏的,及时报告学校并按规定进行赔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信息化培训中的自我培训意识有待加强。
2、实验仪器利用率有待提高,是相关器材还需购进,以保证课内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3、让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不足,存在着为研而研,实践不足的弊病。
4、信息化教学需加强与其它学科进行优化整合,让其它学科促进信息化教学,也让信息化教学促进其它学科的教学。
总之,在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室工作中,我校应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积极宣传,规范管理,查缺补漏,提高教师的自身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让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Xxx 2011年11
第四篇:关于薄弱学校建设改建计划的通知
**教育局
关于实施薄弱学校建设提升工程的通知
各学校: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充实,教育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但是也存在县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一些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学校生源萎缩,教育质量下降,甚至有的学校面临着生存危机。为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全面提高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从2014年开始,有计划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提升工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薄弱学校建设的意义
从2012年开始,省政府已对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开展验收,我县形势严峻,需提前做好谋划,未雨绸缪。各学校要站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紧抓好薄弱学校提升工作。
二、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薄弱学校提升工程是我县今后几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各薄弱学校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周密部署。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薄弱学校要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落实。
县教科局薄弱学校提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抓好薄弱学校建设提升的主要工作
通过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使学校环境和条件更加完善,技术装备全面达标;教师队伍配备整齐合理,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教育内涵得以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校园更加平安和谐,力求达到以下标准:
1、领导班子建设
配齐领导班子,机构健全,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业务能力强,廉洁自律,作风正派。班子内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运转高效。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治校方案、任期目标及实施措施。
2、学校硬件建设
学校建有足够的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有各种功能室,小学有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含仪器库),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少先队活动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室。初中有满足教学需要数量的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含仪器库),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械室,科技活动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有寄宿生的学校有卫生保健室。有足够用的体育活动场所。
3、教师队伍建设
配齐各科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各学科教师专业对口,音、体、美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培养一定比例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学校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进修计划,教师要接受继续教育和在职学习。大力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全员培训。有计划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学新理念和业务水平。教师能自觉履行教师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
4、学校常规管理
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全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业务考核档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列入教育工作重要内容,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年实施方案。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区明晰。校园、校舍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进行硬化、绿化。有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重视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5、课堂教学及教学质量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国家各学科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并转化为教学行为,认真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进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专用教室建设及使用
专用教室全面达标。每年有计划新增仪器、设备、图书、药品。按课程计划开展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积极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提高图书借阅量。
7、学生活动及素质培养
保证每天两操、体育课(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能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创设学生“特色活动”。
8、办学规模及招生
提高办学吸引力,确保招生范围内学生不流失,入学率80%,巩固率100%。
各薄弱学校对照项目内容,认真剖析目前学校现状,立足自身实际查找差距,提出翔实可行的建设措施,教科局对薄弱学校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力争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将《**县薄弱学校建设计划表》(见附件)于12月6日前报教育督导室。
四、第一批薄弱学校建设名单
******************************************************
**县教育局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
工 作 总 结
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结合睢县城乡教育的现状与实情,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启动了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的试点工作并一举成功。几年来,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2010年市局文件和会议要求,成立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和目标,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2010-2011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共安排19名教师到比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从事支教工作,现已进行了三批轮岗支教达17人次。由于我县范围较小,校数较少,所以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其意义有了外延,范围有了扩大,不仅城区中小学校要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农村完中、初中、乡(办)中心学校及区级农村示范小学也要开展结对帮扶村级
薄弱小学,不仅要从师资和教学管理上予以帮扶,而且要从资金和物质上予以帮扶,因此有些农村中小学既是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又是结对帮扶的支援学校。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早在2011年3月12日上午,睢县回高门前彩旗飘扬,鼓乐阵阵。学校选派17名教师赴皇台中学支教的欢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教体局负责同志、学校领导及教辅组成员参加了欢送会。支教教师代表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局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希望选派支教的教师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加强两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董店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欢迎会结束后,17名支教教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下,乘坐支教专车开赴董店乡,沿途所经学校,受到师生的夹道欢迎。此举促进了全县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过去那种乡镇之间教师派不动、调不出、分不进的局面,为今后的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必将对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教体局始终把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作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我们多次召开了全校支教工作动员会及支援、受援学校协调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积极鼓
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把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要求城区学校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理解支持,各校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受援学校支教。开展结对帮扶的各校非常重视和关心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如台南中学在本校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加一点,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压一点,支教教师兼一点的办法,为支教教师提供方便。实验学校支教教师在活工资分配上,将受援学校工作量作为本校实际工作量计算,所需经费由本校支付,其他方面的津贴也仍然正常发放。
三、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与受援学校台南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为台南中学争示创办市级综合示范中学提供软件设施帮助;选派省级“教坛新星”宋爱华同志到台南中学为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受益匪浅。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薄
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市、区级示范学校进行每月一周的教学培训,以提高其教学业务素质。四是学生互访。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有始有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结对帮扶工作一年一总结,每年支教学校、受援学校和支教人员都要写出支教工作总结,支教教师还要写出自我鉴定,参与受援学校教职工考核,经派出学校签署意见,报县教育主管部门支教办公室核定。
六、感受与启发
虽然我校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支教和受援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支教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