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门管理与企业发展(2004)
浅议如何进一步发挥公司部门的作用
部门作为企业组织机构的中间层次,承担着公司战略执行、职能战略制订及沟通基层与高层等项职能,在公司组织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公司各部门的作用,是我司提高组织效率、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下文就从几个侧面谈谈我部对此问题的理解,谨作抛砖引玉之举,供领导参考。
一、部门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按照常规的思路,战略既然定了,就应该立即进入“执行阶段”,而且是越快越好。这看似正确的决定其实就隐藏着危机,它忽略了组织的重要性。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曾经总结了三句话:“定战略,搭班子,打市场”。诚然,柳传志很清楚组织结构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作为战略与执行之间的衔接环节,组织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战略的执行情况。
一般来说,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管理三个层次。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的重点是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职能战略一般可分为品牌战略、人事战略、财务战略、业务战略及公关战略等。
二、我司部门管理的现状
我司是厦门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区域大中型桥梁、中高等级公(道)路及配套工程的投资建设及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工作。在我司路桥投总成立的几年中,承建了一批深受厦门人民欢迎甚至为厦门人民所骄傲的路桥精品工程,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积累了丰富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管理经验,这是我司部门管理模式成功的集中体现。但是,随着政府基建投资体制的逐步改变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的部门管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机构设置稍嫌臃肿,部门职责还有交叉,人员膨胀过快;第二,部门工作主动性悬殊较大,有的部门工作较为被动;第三,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大锅饭思想还比较严重;第四,信息流通仍有不畅现象,沟通渠道不宽;第五,管理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第六,部门个别岗位设置有欠科学,因人设岗现象仍然存在。
总而言之,我司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集团化运作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流程,但
1该套体系的市场性和商业性还不足。为此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发展的良好时机,大力推行组织流程再造,实施管理创新,切实提高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真正建立起适合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提高部门作用的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较为发达的层级组织,以防止由于行政协调机制无效而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的组织管理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权宜应变,灵活掌握。权变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究竟应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应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不可能有普遍适用的结构模式。赫里格尔和斯洛坎姆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选择两方面因素,将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分为高度集权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组织制、多分部制(又称事业部制)四种类型。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传统组织结构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也同样来自于管理的实践。结合我司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如要进一步发挥公司各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能量,必须做好如下几件工作:
1、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企业的神经系统,是决定企业组织效率的重要因素。组织变革的理论表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形式的变化实质上就是为了增加信息处理的能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组织的扁平化、柔性化、分立化及网络化建设。诚然,网络经济为企业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整合企业经营流程能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财务会计电算化及工程信息系统化。然而,由于公司现有的各系统在开发时是相互独立的,公司各系统之间、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及公司与外部之间并未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依然存在一定的屏障和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迅速建立起与公司发展和当今信息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资源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公司系统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使决策者及各职能部门能够随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及时的经营管理决策,已是我司信息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2、沟通渠道建设
信息沟通广泛存在于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有效的沟通既可以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也可以解决组织冲突、协调组织行动,还可以促进公司效率提高和组织变革及创新。应该说,我司的沟通渠道总体还是比较顺畅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门间的横向沟通较少,特别是口与口之间的沟通;第二,纵向沟通的方式较少;第三,非组织的沟通形式也比较缺乏。
沟通渠道要顺畅,组织形式必须充满活力,也就是说组织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要求的快速重组的能力,而矩阵型组织无疑就是这种充满活力的组织。当然,目前就进行彻底的组织形式改革、建立完善的矩阵结构,与我司的实际情况不符。但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整个组织的横向沟通能力,提高整个部门体系的活力。第一,适当引进委员会制。我们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一些专业委员会,如投资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战略委员会、钟宅湾建设委员会等,各委员会都可以融进不同口子,不同部门的人员;第二,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工作团队,如下属公司改制工作团队、考核团队、融资团队、决算团队、投资前期工作团队、项目开发团队等,这些团队的成员来自公司各部门,它暂时打破了公司的部门设置和岗位设置,将有效提高横向沟通能力;第三,通过建立研讨小组、兴趣小组等,大力发展非组织沟通。
随着企业发展到跨区域或跨国经营阶段,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配合,以适应这时产品多元化、市场更加分散以及分权管理等复杂条件。矩阵结构有利于分布在不同地域并且分权管理的下属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和小型的但是业务复杂的服务业公司经常采用矩阵组织结构。
3、做好战略分解
前文述及,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包括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管理三个层次,其中职能战略是贯彻和实施公司战略及竞争战略的中间保证。通俗地说,职能战略就是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在公司各部门的分解。我司现已制定了五年规划等战略文件,下属公司的发展战略也在筹划过程中,但迄今为止,我司并未制定职能战略,这使公司各部门在公司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理解程度与贯彻力度的偏差。因此,各部门应在公司战略制订后,相应拟订职能战略,做好公司战略的分解,以确保公司战略的贯彻实施。我司的职能战略可分为工程战略、开发战略、融资战略、人事战略、投资战略等。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部门工作主动性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次:在观念层次上,是形成企业经营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即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MI);在制度和行为层次上是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风气、企业风俗,完善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BI);在物质管理层次上,是设计企业标识、企业标准字、标准色,美化环境,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等,使它们成为企业理念的物质载体,形成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VI)。
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人本管理思想不仅仅表现重视人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表现为发展人、为人谋福利。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思想的重大更新与突破,并赋予人本管理思想以新的时代精神。以企业精神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人本管理思想体系中的最新管理模式。鉴此,为了调动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必须做好如下三件事:第一,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建立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切实统一和加强各部门组织思想和精神;第二,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梳理,建立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柔性制度框架;第三,加强企业激励机制建设,使各部门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主动朝向公司所期望的目标方向前进。
5、授权梳理
职能部门只是一个场所而已,即使规定了它的功能边界,也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实现其功能。实现它功能的还是企业的员工,因此,企业全体员工的任务分配是否恰当、集分权是否合理就成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司的授权体系对财权的规定比较清晰,但对事权、职权及人事权的规定比较模糊,也相对比较集中。有关部门对自己能决定什么事,拥有什么样的职权不是太清楚,一定造成了事事要上报,项项要审批的结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组织效率低下。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第一,梳理管理系统,实施流程再造,完善公司制度;第二,在逐渐规范的基础上,适当向下授权;第三,授权的目标是事权逐渐下放,财权适当集中。
6、中层队伍建设人力资本化
由于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大都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网络经济时代人才不再被视为“成本”,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能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本”。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主要体现为对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的争夺,即对“人力资本”的争夺。因此,从营建持久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构建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本体系、留住人才,对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许多跨国公司把人才作为公司竞争战略的一个部分,实行员工持股,采取以优厚的福利加竞争性的工资为基础的分配体系,不断投入巨资为员工进行培训,并致力于为员工提供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国际化空间。这种战略不仅提高了公司吸引力,而且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骨干的流失率长期保持在较低的良性水平。
7、提高部门的学习创新能力
企业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进行组织变革的基础。学习有多种方式,既可以是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自学、教育深造,也可以是向别人的一流实践学习。通过学习突破僵化的教条束缚,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就能产生许多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部门要拥有持续的学习创新机会。公司可通过如下方式提高部门的学习创新能力:第一,定期举办跨部门的“脑力激荡会议”来寻求实现现有工作目标的更好途径;第二,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鼓励创新;第三,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里借鉴最佳实践做法。
总经济师办公室罗尔生
2004年10月20日
第二篇:企业发展与管理要求
公司的突破式发展
客观上有阶段性的基本要求
2011.09.10
新企业好比一张白纸,此时是最好画新美图画、书新美文字的时候,基础奠定好了,企业才有发展后劲。现阶段
1.董事会要明确企业未来的成建制样式
1.1按公众公司的建制,为今后上市提前做准备?
1.2按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建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
1.3按有限责任公司建制,寻求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实现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大事董事会定,日常工作总经理负责。
2.管理层要有清晰的工作路线和思路
2.1管理体制的选择和定位: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2.2管理方式的选择和定位:制度型?老板型?制度-老板型?
2.3对企业运营“规律”和“内在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2.4对人才的认识和人才战略的思考:
2.5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渐进性、操控性的理解:
2.6对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应用和执行力的理解:
2.7对拓展经营领域和延伸产业链的认识及调研和建议
第三篇:人性化管理与企业发展
人性化管理与电力企业发展
摘要:在现代企业讨论对员工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最有效的话题时,人性化管理一词的被提及率越来越高,人性化管理,作为结合制度与人之间的一种管理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所推崇,并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电力企业文化、亲情感
一、人性化管理
1、人性的自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越来越觉悟,人的个性越来越解放,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封建、落后的思想意识中走出来。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又没能得到足够得提高,因而又导致了思想认识中的新问题。如当前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尚未完善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许多人正变得自私,并认为“人就是自私的”。我以前也认为我们人本性就是很自私的,这个问题从来都存在着,只是我们由于他太平常太过多见而未能真正承认这一点。但看了那么多书和资料,上过课了我也有点我的感悟吧。
2、人性化管理提出
在现代企业讨论对员工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最有效的话题时,人性化管理一词的被提及率越来越高,人性化管理,作为结合制度与人之间的一种管理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所推崇,并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把人当人看”,从而使得员工愿意怀着这种满意或者是满足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人性化的管理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它以强调拓展人的未来创造能量、重视人的心灵潜移默化、培养人的前瞻开阔思维为手段,通过激发员工工作中的生命意义来达到实现组织共同愿望的最终目的。人性化文化的特征是创新,文化的归宿体现在将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活出生命的意义,作为其首要的追求和真正的核心。
现代西方企业管理学家近期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认为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另一个是员工。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提出了
1“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并将其确定为企业的宗旨付诸实践,使该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便跻身于世界三大旅游公司的行列。通常我们就想着顾客是产品的购买者,能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所以只承认顾客是上帝。在很多企业看来,员工算什么?不就是一个雇佣者吗?我出钱,你干活,天经地义,互不相关。可是,西方人却已经意识到了员工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创造性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凝聚力的强弱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摆正了企业与员工的位置,才有人性化管理可言。人性化管理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将人当人看。
3、人性化管理管理者综合素质的要求
人性化管理的实现,对管理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一个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品德素质始终是首位的。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其品德必须超过被领导的下属,越是高层,品德要求越高。这是因为:
首先,一个人的品德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一个人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他的才智,而且取决于他的品德。
其次,管理者的品德会直接影响下属在工作中的心理和行为。管理者的高层次的品德,是无声的命令,比有声的行政命令要起更大的作用。中国的许多领导都是从生产技术第一线提拔上来的,不少人都能在技术上服众,这点虽然也对领导工作有一定帮助,但即使在继续学习了管理知识以后,还是感觉到除了行政命令外要想影响别人很难,因为他们所缺乏的是最重要的人格魅力,它能使领导富有艺术效果,主要来源于之一是一个人的高尚品德。显然,一个管理者不具备高尚的品德,就不可能进行人性化管理,更谈不上什么人格魅力了。但是,一个管理者具备了超人的品德,要想进行人性化管理,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对人的理解力和自我控制力,这也就是目前最流行的、与智商相提并论的“情商”,它们是人格魅力的另一主要来源。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电力企业文化应坚持领导倡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治理者文化。企业领导班子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倡导者,但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群众性,员工群众是企业文化设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需要广大员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生动实践。只有抓住这些原则,才能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本质,才能建设好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坚持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在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不是完全包含,又
不是完全重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互为补充。
1、强化创建意识的原则。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综合反映。当代的企业管理是文化型的管理,通过“文化力”来协调、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以弥补企业制度管理的不足,促进企业技术、经济、精神、物质的深刻变化,达到人和物的同步发展。电力企业的领导应当借助当代企业管理新思想来推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加,同步运转、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创建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环境,以促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育人原则。电力企业具有生产的严密性、技术的复杂性、产品的公益性等特点,它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于一体,拥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职工教育,以提高电力职工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培育企业精神的形式,融合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电力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最大限度地激励电力职工敬业爱岗,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格局。
3、服务原则。电力企业公益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其他行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电力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实践中,应增强责任感,塑造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用户的行业形象。
4、民主原则。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全体职工感情的凝聚和升华,坚持民主原则是建设电力企业文化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民主管理可以增进职工以及干群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宽容,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充满民主、和谐、诚挚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结构
1、企业价值观。它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是一种企业人格化的产物。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人的共同信念,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
2、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在独立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在继承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要求,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职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代表企业信念、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信念化了的群体意识,它包括企业的个性精神、团体精神、现代意识和自觉的群体意识,通过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
3、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反映企业文化个性的外在表现。电力企业的形象应体现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负责精神;体现优良的电力质量、服务质量;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收费合理;作风严谨朴实、内部团结等。
4、企业文化网络。它是指企业中非建制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常常与非正式组织相互联系
在一起。从企业岗位责任制来看,每个人都只能在一个岗位上扮演一个角色,但同时,几乎所有的人又都在扮演着另一个或几个角色,如传播小道消息、小集团成员等。它独立于企业正式建制之外,不分地位、工作特点,把企业中的各种人员联系在一起,影响着企业各种决策和协调。
5、企业习俗、礼仪。它是企业有系统、有计划的日常例行事务,其实质是要培植基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行为准则,追求更深层次的价值观,赋予企业内部浓厚的人情味,使企业与职工之间、企业与公众之间充满友情。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1、要发挥党组织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其对企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政治领导。这种政治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通过政治导向作用、关系协调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和政工优势作用来实现。
2、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问题。提高电力企业文化的创新含量,除了要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机制等方面努力外,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运行数百年的管理文化,包括他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原则、管理标准、管理机制等。
3、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与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层及精神层的内容,如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都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其中间层次及制度层的形成和贯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和促进作用。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其大部分内容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这些内容都可以划入企业文化的范围。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立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形式。
4、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因为人是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企业存在的核心和发展的动力、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要注重在管理上造就一种亲密、友善、信任的组织氛围,有效地避免从政治视角或从经济视角实施企业管理的负效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重视沟通,沟通是建立共同价值理念的基础,与员工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要作出决策就必须从员工那里得到相关信息,而信息只能通过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才能获得。同时,决策要得到实施,又要与员工进行沟通。
为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渠道,使员工对共同价值的思想在精神层面得到充分交流,把内心情感尽可能多且真实地表现出来,在工作中摆正位置、端正行为、调整心态,努力在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感情,增强员工自信心和对企业的自豪感
与责任感。
5.尊重员工。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也要以德治人。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用以保证员工完成工作。但是企业不可能通过制度来保证员工没有怨气。制度尽管详细与严厉,奖罚也很得当,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有赏必有罚,难免会影响一部人的个人利益。所以,员工常会通过消极怠工来表现,而消极怠工等表现被压抑,极端的事情就可能出现。
构建员工的“亲情”感受。(1)归属感——树立“员工是财富”的理念,让员工感觉企业就是自己的家。为此,企业要建立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给员工弹性工作时间,只要能完成规定的工时和任务即可。(2)成长感——摒弃把员工视为单纯获利手段的思想,把员工发展视为目的。最优秀的人才加上最好的发展空间以及开放的工作环境,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成就感——成就感来自于员工的内心。若员工的付出得到了肯定,那么他就非常有成就感。员工作出了业绩,企业要让他享受成长、成就的喜悦,他的聪明才智就会开发出来。笔者认为,富士康在激发员工成就感这方面是很欠缺的。(4)使命感——使命感是企业文化升华的最高表现。员工有了使命感,会让员工以解决企业大事为己任,尽心尽忠。员工也绝不会在企业困难的时候为了保全自己而背弃企业,使命感也更容易让员工在工作里得到快乐。
三种力量中,制度和管理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制度是基础是硬件,文化是动力是软件,管理是桥梁,制度和文化透过管理发挥作用。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低层次,制度化的管理绝不是好的管理;管理的中级形式是管理人员所实施的管理;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高级形式,因为企业文化靠管理者发起,是管理者的责任。
因此,管理靠企业文化来维系。企业要做到让员工有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这样才能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使员工产生最终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徐二明,王智慧.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刘冀生.企业和谐管理的现实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2007(5):53-54.[3]中国学术期刊网:浅淡提升电力企业特色文化重要手段
[4]胡蛟捋,崔树娥.论企业和谐管理[J].经济论坛.2007(12):82-84.5学术期刊网关于企业文化,员工素养的思考
6电力企业文化浅谈
第四篇:ERP管理系统与企业发展
伴随着IT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新经济时代,Internet/Intranet 技术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推广,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均构成了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竞争和变化。
一:顾客
顾客重在客户关系管理。“一对一”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在网络化、集成化和客户信息分析等方面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为了提高客户访问能力和客户响应能力,把海量、分散的客户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从中挖掘分析出客户知识,据此制定客户策略以提升客户满意度,需要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进行协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ERP管理软件也是相当关键的。
二:竞争
ERP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
1、ERP系统便于统一管理企业成本、生产、销售、人员等要素,管理直观方便,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公司经营思路;
2、ERP系统,如果进一步深层次对数据做一些挖掘和分析应用,对管理者决策可以起到更佳的效果;
3、根据公司指定的指导方针实施的一体化ERP,比如按照合同指导生产/按库存指导生产,等方式,都可以得到比较快的信息支持,做到敏捷反应。便于贯彻和实施;
4、ERP系统的MES生产管理可以做到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做到监控生产、压低成本的效果;
所以,ERP不仅在生产控制、成本控制和透明化管理上具备优势,更加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在现在市场激烈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企业生产。从而使得企业具备比较高的竞争优势。VERSUGW
三:变化
实施ERP管理系统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与效益?
1、ERP支持企业的集成化管理;
2、ERP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3、ERP实现集成化市场营销战略;
4、ERP实现敏捷供应链管理;
5、ERP支持企业经营决策;
6、ERP在物料管理方面经济效益;
7、ERP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管理;
8、ERP加强了对资金流的控制;
9、应用ERP系统可为企业带来可喜的变化。
第五篇:论企业战略管理与中国企业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本科课程论文
论企业战略管理与中国企业发展
[内容摘要] 企业战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纲要,战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可以不断成长,是否可以基业长青。战略的制定受企业外部环境、企业资源与能力状况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国内外企业发展情况为战略背景、企业战略为研究对象,讨论企业战略层次,指出企业战略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来指导公司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战略管理
正文
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定义为一门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它主要研究企业作为整体的功能与责任、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跨越如营销、技术、组织、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们首先看一下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情况:
1、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战略管理理论阶段;第二阶段是竞争战略管理理论阶段;第三阶段是现代战略管理理论。(1)传统战略管理理论阶段是从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在此阶段,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初步形成,涌现了很多思想学派。如20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1938年,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他提出的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19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他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是企业内部因素,他主张企业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身的内在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明茨伯格将这一时期出现的不同战略管理理论学派细分为十大学派。(2)竞争战略管理理论企业经营实践的发展,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重点逐步转移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方面,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1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三大主要学派:行业结构学派、核心能力学派和战略资源学派。尽管行业结构分析、核心能力和资源观在企业战略研究的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鉴于它们都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经济特征,将市场竞争作为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谋求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为战略目标,因此,将它们统称为竞争战略。(3)现代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竞争和竞争优势,以及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新的环境下,企业逐渐认识到,竞争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应当超越这种以竞争对手为中心的战略管理思想。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新焦点。围绕这个新焦点,出现了顾客价值中心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和系列研究企业战略的理论。
2、我国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战略管理的,目前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高度重视环境因素的理论、战略柔性理论、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战略管理理论受到高度的重视。如王毅等人对于企业战略发展所强调的归核化问题展开了一定研究,将核心能力具体化,设计了相应的测量指标,并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实证分析,其研究指标以及样品的选取还有待于进一步精确,但已开辟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新起点;席酉民1989年提出了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和谐管理理论,在其后的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中,他及其带领的研究群体形成了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该理论下的战略分析框架即和谐机制的要义是:“和则”用于在不确定环境下的人的不确定性的削减,“谐则”用于确定性环境下物化要素的优化;赵国杰等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发展战略是由企业的整体进步和企业中人的全面发展体系构成的;姜振寰、刘艳梅等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从系统论角度研究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领域,其主流理论基本上发端于西方尤其是美国,而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背景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国战略管理问题的选择与研究结果的解释方面不完全类同于西方。
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在理论研究基本朝着跟踪国际研究前沿问题、与国际研究接轨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走的更高更远需要与国际接轨需要总结各国企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所以中国企业的领导人要认识到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必要性:
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
中国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贸和吸引投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外贸和投资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2001~2005年,中国外贸总额、利用外资总额已达到377256.83亿元,占5年来国民生产总值总值的53.44%。从数字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因而进一步深化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要。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企业曾经一度处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之下,导致了国内一些企业效率低下。虽然政府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但是仍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问题没有解决,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行业在国内市场上缺少竞争机制的作用,因而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化,迎接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让其不断地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三)中国经济更快融入世界的需要
中国入世较晚,对于WTO的一些规则了解尚不完全,因而在与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来往时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样有碍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所以推动国内企业走向国际,逐步熟悉WTO规则,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宏观上更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企业制订国际化战略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世界其它国家都相继融入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浪潮中,中国企业若不做出相应反应,那么就无法真正地参与国际分工,无法提高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而且还会面临国内市场被侵占的危险。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更好地壮大和发展自己,由此可见:走出去是唯一的选择。
为了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企业领导人应该以一个战略的眼光发展自己的企业:
(一)培养企业竞争力
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竞争力,因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发展途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确立发展战略关键性的一步。
培养企业竞争力,是中国的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现在科技发达,各种商品的替代品层出不穷,只有掌握完全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和品牌,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因而企业首先就要做到科技创新,唯有始终领先的核心产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创新还包括制度的创新,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要注重对企业精神文化的塑造,创出鲜明的企业文化,在精神上团结广大员工,增强组织的精神凝聚力。对于人才问题,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高高级管理人员待遇则是必用方法。
(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一、管理理念创新。树立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准,是实现管理突破和创新的关键。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科学的高度来看,必须摒弃越来越不合时宜的经营管理思想,完成以下转变: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要从单一指标型转变为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型;管控的内容要从粗放型转向涵盖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方方面面的精细控制型;管理方式要摆脱传统管理习惯和方式,尽可能减少“人治”成分和随意性,转向规范决策程序、运行机制,强化执行,按章办事,形成权责明晰、奖罚分明、责利统一的层级管理;管理机制要从对企业职工的形式化约束转向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管理目的要从目标相对单一型转向综合成长型,发展企业、造福职工、回报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管理心态也要从固守其成、循规蹈矩转向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二、战略管理的创新。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战略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
三、企业文化创新。从一定意义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涵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不能作狭义理解。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精神文化决定并主导着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这四个层面组成有机的统一体,构成了企业文化系统。要把培育和弘扬企业精
神作为灵魂来抓,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远大的目标追求、强烈的命运共同意识、崇高的企业使命感。要通过实施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树立先进典型、抓好制度建设、提高装备水平、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宣传企业标志标识等措施,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坚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引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旗帜。在企业设备、资源、工艺等硬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竞争比的是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要做到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按照建设现代企业的要求,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建立文化管理的系统平台,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真正融为一体,以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总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发展,就要以一个战略的眼光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方案,使企业不断地创新不断的前进,并与世界接轨,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钦.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EB/OL].中国企业战略策划网,2004-12-21.[2]、苏源泉.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8).[3] 《中外管理》2006年11月刊 作者: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CEO 周伟焜.[4]杨文士,李晓光 《管理学原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5]蒋波.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M].现代管理科学,2007:103-104.[6]张文昌.现代管理学(原理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7]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汪洋: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战略的调整[J].商业经济,2005(1).[9]孙伯良:企业战略管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10]孙延海.透视企业发展战略[ED/OL].中国营销传播网.福建农林大学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中外管理思想
论文题目: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日期:
论企业战略管理与中国企业发展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 李霏071433009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