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时间:2019-05-13 00:5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篇:《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情况简介

《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课题于2012年1月被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项目,课题批准号:11JXN066。课题主持人为闫延河老师;课题主要研究成员为启聪部语文、数学科组长及中学、小学级组长。

该课题针对当前我国聋校课堂上师生间使用手语沟通出现的信息交流不顺畅、答非所问、传播信息错漏、传播效果异化等问题,试图从教育信息传播的角度对手语这个信息传播媒介的传播方法、通道、过程、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提高聋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探索;在提高聋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当前我国聋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课题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聋校课堂上师生间使用手语信息进行传播的现状调查;手语作为一种聋校课堂教学主要信息传播符号系统的优缺点;聋生和聋校教师对自然手语、文法手语编码、译码过程;对已有的一些研究结论进行细化,用数据来验证和阐述。

课题主要研究方法为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即以某节课、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行为、甚至某个手语的信息传播过程为案例,进行集体分析并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最后,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目前,该课题处于前期准备和调查研究阶段,小组成员正在收集资料和制定问卷调查表及设计实验案例。已取得以下初步研究成果:1.《文法手语在聋校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播局限性解析》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第5期;2.撰写了和课题相关的论文《“数指法”在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实施方式》(约5000字)。

二、课题研究计划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9-2011.11)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申报课题立项。

(二)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11.11-2012.7)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学习和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聋校课堂中手语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聋生目前学习现状、聋校教师教学的现状;为进行实验分析和案例分析做前期准备。

(三)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2.7-2013.12)

在本阶段,将主要采用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

析。

(四)第四阶段:评估总结阶段(2013.12-2014.7)

对获得的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接受上级领导部门验收,准备结题。

附件:课题相关资料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传递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或媒介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选定一定的信息,采用适当、有效的媒介,彼此进行平等互动、充分交流的信息传播过程。在课堂上,语言信息能否进行充分、有效地传播,是评价一节课优劣的基本条件。

聋校课堂语言可分为以下几类:手势语、手指语(二者合称手语)、口语、书面语等。在当前我国聋校课堂上,师生之间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是手语。因聋生的生理、认知特点、手语的局限性致使手语教学在聋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交流不顺畅、答非所问、传播信息错漏、传播效果异化等现象。

据XX省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一份调查研究显示。在校67名聋生中有58名表示:在课堂上老师的手语有些地方看不懂。只有9名聋生表示能完 全看懂老师的手语。该校4位语文老师中有3位表示,学生的手语不能完全看懂,有时需要用书面语补充。只有1名老师表示能完全看懂学生的手语(这名教师出生在聋人家庭)。因学科的特点及需要,一般情况下,聋校语文老师的手语水平会好于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如连聋校语文老师和聋生用手语沟通都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其他学科的聋校任课教师和聋生间的沟通存在的问题只会更多。这样的情况笔者也深有感触。有时,看到聋生之间用手语飞快的交谈,连工作多年的聋校教师都不能完全看懂;同样,也有一些聋生反映看不懂电视手语新闻。而电视台的手语翻译往往由聋校教师选拔而来,这些老师都有从事多年聋校教育教学的经历,手语非常娴熟、规范。

一般地,我们会把这种情况简单归因于聋生的听力损伤、教师的手语水平较低、地方手语的影响、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差异等因素。而甚少从教育信息传播的角度对手语这个信息传播媒介的传播方法、通道、过程、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本研究旨在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提高聋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实践和理论探索。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柯克曾说过“儿童的听觉损伤对聋教育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困难问题,其中,尤以沟通问题为甚”;台湾学者林宝贵认为“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语言沟通与语文教育发展史”。两位不同国籍的著名学者不约而同地指出了聋教育发展中关键问题——沟通问题,也就是语言信息传播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聋教育同行们认为:与他人交流、沟通时听障儿童缺乏与人沟通的共同语言,缺乏早期的、有意义的交流沟通,丧失了交流沟通的自然性;同时,教学语言的使用不规范、教学语言的接受效率低也是造成沟通不充分的重要原因。

张宁生认为:对于先天聋儿和听力损失在91dB以上的重度聋儿来说,手语是唯一伴随着儿童语言关键期发展起来的自然语言。借助语言,人类可以用抽象的词语来概括外界事物,并进行思维活动;可以用语言把人类感官所不能及、人力所不能至的领域里的事物描绘出来。手语的形象性是其一大特点,但和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相比,具有先天的劣势。手语的形象性多半基于模拟事物外形或动作,这样就会使手语的表现力受到种种限制。在把有声语言转换为手语的过程中,有声语言的很多信息就会丢失和异化,因为手势、手指符号不能完整地诠释这个汉语词汇的本义。

聋人群体之间可以利用自然手语进行沟通和交往。但在聋校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在向聋生讲解知识时使用的并非自然手语,而是手势汉语。聋生习惯了使用自然手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聋校教师交流时往往把所要表达的信息用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来混合编码表达,而聋校教师又不能完全熟悉和掌握聋人间交流时所用的自然手语,所以导致聋校教师往往不能完全看懂学生的手语。

三.概念界定。

(一)手语

手语是手势语和手指语的合称。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是聋人语言交流和进行思维主要工具。

(二)信息传播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教育信息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香农认为信息传播遵循的过程是: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

(三)有效性

有效的信息传播应具备以下特点:信源明确、简洁;编码方式选择准确有效;信道通畅,不受时空限制;能准确译码和反馈。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者们的实验分析和理论研究,以提高聋校课堂教学中手语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在提高聋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当前我国聋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二)研究内容

1.聋校课堂上师生手语信息传播的现状调查;

2.手语作为一种聋校课堂教学主要信息传播符号系统的优缺点;

3.聋生和聋校教师对自然手语、文法手语编码、译码过程;

4.对已有的一些研究结论进行细化,用数据来验证和阐述。

五.研究方法及实施方式

(一)文献法

通过阅读和课题研究有关的一些书籍和论文,使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及实施办法有一个全面了解。相关书籍有:传播学概论、语言学纲要、教育传播学、手语概论、教育实验方法等相关论文。

(二)调查法

用调查法了解目前聋校课堂上师生间使用手语进行信息传播的现状。

(三)实验法

设计一系列的小实验来分析手语的信息传播过程有效性、准确性、编码方式、译码方式、干扰因素等,并得出一些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四)访谈法

在研究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分别对聋生、聋校任课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为定性研究积累研究素材。

(五)案例分析法

以某节课、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行为、甚至某个手语的信息传播过程为案例,进行集体分析并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最后,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六.研究计划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9-2011.11)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申报课题立项。

(二)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11.11-2012.7)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学习和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聋校课堂中手语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聋生目前学习现状、聋校教师教学的现状;为进行实验分析和案例分析做前期准备。

(三)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2.7-2013.12)

在本阶段,将主要采用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四)第四阶段:评估总结阶段(2013.12-2014.7)

对获得的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接受上级领导部门验收,准备结题。

七.创新之处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从教育信息传播的角度对手语这个传播媒介的传播方法、通道、过程、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提高聋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实践和理论探索。

第二篇: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提高学校德育德育有效性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任县旧周学区 朱屯小学课题组

为了促进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既定研究成果,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 重要方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从我校实际出发,结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整体构建我校德育体系,培养一支理论、业务素质均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即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

2、突出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3、采用生活化的德育方式,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将心理咨询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4、以活动贯穿德育全过程,构建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突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重点

1、构建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的德育课程;

2、创新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途径:心理咨询;

四、课题研究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较高水准的理论支撑实验研究的开展。

1、加强实验方案和本期课题计划学习,明确实验要求和方法、研究方向和任务。全体老师要把课题开展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和相关工作的开展互相促进。

2、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课题研究中去,加强课题相关知识学习,写好读书笔记,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通过学习,对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他育与自育、活动德育、学生自我体验等有更准确的把握,对德育课题研究有更透彻的理解。

3、教师不断总结,在总结中查找不足,在总结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二)加强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拟定实验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树立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创新

内容,创新方法。力争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和品牌的突破口。

2、发挥“宣传栏”、“学习园地”的窗口作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学习园地”是学校和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渠道。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办好“宣传栏”、“学习园地”,让学生在“窗口”下,耳闻目染的受到教育。

学校应该利用广播高举表扬的大旗,以正面教育为主,树正气压邪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要使其成为师生展示才情的平台,又要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培养。

除品德课外,可以在其他课堂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比如:

语文---热爱祖国,热爱党,爱护公物,明辩是非、善恶及道德品质教育; 美术和音乐---参与文化艺术的传统弘扬,体现审美、享受成功的喜悦和鉴赏能力;

英语---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困难、乐观开朗、磨砺意志、热爱集体的思想;

4、校园文化坏境的创设。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进行行为修养培养。

德育工作任重道远,自主德育研究还有非常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脚踏实地地探索,我们坚信,有合作、进取的精神为支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会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开拓自主德育研究的新天地!

第三篇: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课题计划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课题计划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合称为“信息素养”.因此,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这一实验课题。现将计划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

我校从4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应掌握以下操作:

1、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Windows和IE浏览器等的操作;知道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使用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初步学会简单的制作FrontPage;能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知道网络安全,做到绿色上网。了解知识版权的有关知识,尊重知识版权。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①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②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问题)收集信息。

二、建立多种学习途径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基础下,建立多种学习途径也是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所以对学生提出各项要求的同时,教师本身就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多搞一些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也可把自己的课向老师们展示,以此得到同行的批评与指正,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设置一个情景,并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终去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信息的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和交流等信息素养。

总之,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全体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道路,大力营造信息技术环境,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最终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2015年9月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它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从课前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课后借助录像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分析三方面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有研究者发现: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了课堂提问。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1]。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效率或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运用了不断的提问,最多可达到每分钟10个问题,而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属于一些识记型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思维作用甚微。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受到我们极大的关注。

二、国内外关于提问的研究综述

在国内,最早研究提问的人是古代教育家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要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设置疑问,调动学生的

求知欲望。随后又出现了许多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来研究的教育教学著作。近年来,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师生间的“对话”上。如瞿保奎等编写的《教学理论》、钟启泉译的《教学原理》等。第二,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在实践的层面上对课堂提问作实证研究。[2]

在国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斯蒂文思(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时隔54年以后,弗洛伊德(1966)的重复研究发现,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

[3]77%的答案要求是具体的事实。对课堂提问研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是心理学家瑞格(Wragg)。瑞格从提问的概念、提问的原因、提问的类型及其出现的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学意义上较为全面的研究。韦伦(w.w.Wi1en)对大量研究发问技巧的论述进行综合。另外,在《全纳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也提出了几种课堂教学准确的有效的提问技巧和策略:。[4]

三、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结合以上专家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借助录像、录音等媒体来进行课堂观察,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入手(如下图),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提出问题的层次性、发问的技巧、学生候答的时间等方面情况,为教师课后反思、改进教学提供直观、有效的载体,以此来逐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探索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在真实、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们主要以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层次性、发问技巧和增加学生候答时间三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录像在课后进行课堂观察,开展有效的反思活动。

1、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层次性,形成问题链。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紧靠教学目标,要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题要少而精,具有思考的价值。为了提高问题的层次性,我们参考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

我们要多设计一些层次性较高的问题,比如理解型、应用型、评价型问题,尽量减少一些低效问题。同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要有梯度,形成问题链。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问题应该能有机结合,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具有梯度的问题链,这条问题链应该能很

好地体现我们的教学思路。

2、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合理安排候答时间。

教师在发问时要抓准时机,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巧妙发问,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链的功能。另外,候答时间的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候答是指教师提问后停顿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韦伦(w.w.Wi1en)对研究发问的技巧中论述到: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发问后等待3——5秒或更长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相反,让学生马上问答问题会明显减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6]有效使用候答时间将增加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参与度,以及主动提问的可能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并产生答案。[7]

3、课后——对课堂提问开展有效的反思。

课后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的反思方式。无可否认,我们以前的反思都是课后凭印象进行的反思活动,虽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是教者本人内心感受不深,到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种不足之处往往一犯再犯。通过对课堂进行自我反思时,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和细节实现“再现”或“回放”,[8]这样,我们在反思时就能做到有据可依,给我们反思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直观的教学案例。这样的反思效果是深刻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反思,这大大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通过反思,填写观察记录表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以及统计各种层次问题的占有率;还可以看出教师发问的情况和是否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比如上表中的序号1表示教师提出的第1个问题,A中选了1表示这个问题属于识记型问题;B选了1表示教

师在发问时语言简洁、表达清晰;C中选了3表示教师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第2个问题中的2—2—1表示教师提的第2个问题是理解型问题,教师提问时有重复表述的现象,提问后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记录分析能形象地体现出这节课教师提问的整过程,为教师课后反思、改进下一步教学提供一个直观有效的载体,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五、研究反思

1、本研究参考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把问题的类型分为识记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和低效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提倡教师多提一些层次性较高的问题,比如理解型、应用型、评价型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体现问题的价值所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说问题的层次性越高越好、越多越好,这里有一个“度”与“量”的控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才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候答时间这一环节上,我们究竟要留多少时间给学生思考较为合适呢?这一问题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对于一些低效问题或者识记型问题并不需要候答的时间,学生基本能很快地说出答案。但对于一些理解型、应用型或评价型的问题则需要合理安排候答时间,具体候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现场反应情况而定。

六、结语

在半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认为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下功夫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即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作答;课后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分析,改进下一步的教学。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不断反思,逐步改进,课堂提问的效率一定会提高,真正实现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第五篇: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王明华

我校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全校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课题研究已经小有成效,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下去,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仅仅围绕课程改革,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策略。

2、根据制定的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有序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边收集成果,形成数学学科特色。

3、逐步提高本组教师课题研究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和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的能力。

4、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

三、主要工作:

1、本学年首先集中课题组成员学习本学期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向。

2、紧扣课题研究,定期开展理论学习。

3、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由该组教师在课题组织的协调下,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主持活动。课题组长收集整理一系列活动材料。

4、期末每位课题组教师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组长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并召开会议,逐步形成一套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3月——2013年8月)

1、制订本学期课题计划。

2、准备资料。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0月)

1、课题组理论学习。

2、公开课活动。

3、教学常规交流。

第三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

1、实验教师优秀教案评比。

第四阶段(2013年2月-2013年5月)

阶段交流小结

第五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1、本学年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反思,组员完成工作小结、组长完成阶段性总结。

2、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3、做好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收交课例、案例、论文及获奖证书。

下载《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语的信息传播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个人研究计划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个人研究计划一、实施目的和意义: 1、落实新课改理念。即落实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

    研究课题计划

    美术教育对培养3~6岁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 蜡笔水粉画对幼儿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研究 一、 指导思想: 当前美术教育有两种模式:一是重技巧训练,一是重创造性......

    信息传播方式

    信息传播方式 因特网是一个具有交流特性的网络,它不仅可以作为个人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企业间传递信息的媒体。与传统的印刷出版物相比,网上出版有着不可比拟的特点。首先,网上......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研究阶段性计划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指导思想: 小学英语课堂操练有效性进行切合实地的研究。使其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段,如何在......

    中年级有效性习作课题研究计划

    中年级有效性习作课题研究计划 研究人员:杨海春 郭宝 郝少红 杨继军 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长期以来困扰着语文教师,并制约了语......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计划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阶段计划 白城市洮北区明仁小学刘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数学课堂......

    手语社总结及计划

    手语社总结及计划 2011-2012年工作总结 一、开展的活动 1、举办大课3次,小课1次 2、每周到海淀残联的支援活动 3、10次以上的校内表演活动 4、与北体进行简单的活动交流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