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华研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血肉筑长城》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学习目标】
1、识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2、明确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难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1、台儿庄战役;
2、百团大战;
3、中共七大的召开。
【难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快速阅读教材,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勾画在课本上。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
(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1937年9月,八路军()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在()同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为了粉碎敌人的()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摧毁()。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最大规模战役。
4、抗战胜利前夕,()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的重要问题。
5、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年()月()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朱慧是无穷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庆。在一次欢庆晚会上,有一则谜语引起大家的关注。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位历史人物)。”谜底争议较大,有以下几种答案:①“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②“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③“蒋干”(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进行抗日);④“毛遂”(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⑤“共工”(一个神话人物,1
“共工”二字理解为“共同”“工作努力”,“工”作动词用)。
你认为哪一谜底最符合谜面?试联系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谈谈你选择此谜底的理由。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1、八路军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
2、讨论解决“动脑筋”(第81页):你能试一试,从目标、规模和战绩三方面来评价百团大战吗?
3、讨论解决:为什么说“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讨论解决:抗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三、巩固训练:
1.、945年10月,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之久,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东北三省B.辽东半岛C.香港D.台湾
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3、抗战期间对华北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实施大规模破袭战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卢沟桥抗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4、下列史实,从时间上看,距今最近的一项是()
A.黄埔军校创办B.中共七大召开C.抗日战争开始D.北伐战争结束5、1945年《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指¬¬()
A.8月15日B.9月2日C.9月9日D.10月25日
6.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八一三战役
7.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A.山西B.河北C.山东D.河南
8.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太平洋战争
9.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胜利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0、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① 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③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④ 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1)以上材料是谁在所作的什么报告中阐述的内容?
(2)这个报告是哪次会议通过的?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
(3)此次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6、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7、中共七大制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松花江上》有条件的可以现场唱,展示抗日图片)
一曲《松花江上》,唱尽了东北人民的血和泪,九一八、九一八,日军开始侵华,侵略者铁蹄踏过之处,山河破碎,被烧毁的村庄,被炸毁的城市,被抢走的资源,被杀害的无辜百姓、被俘军人,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一页……构成了当年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但中华民族是不肯屈服的,也是不可战胜的。你看,东北抗联站起来了,二十九军站起来了,佟麟阁、赵登禹虽然倒下去了,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却站起来了,用他们的血和肉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
2、讲授新课:
第一篇
浴血奋战现曙光──三次战役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出示三次战役
(让一名学生说前面所学的某个战役作为“范例”,学生根据“范例”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学习三次战役的相关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出示三次战役基本知识对比表,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平型关大捷
[学生回答]平型关大捷的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出示对“平型关大捷”的评价材料。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平型关大捷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提出问题]根据课本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你能想到些什么或者说这次战役在当时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台儿庄战役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台儿庄战役的基础知识。[教师活动]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 讲解 让学生说出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生1:中国军人的英勇作战。生2:还有李宗仁的正确指挥。
[教师活动]虽说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但是国民党军队在整体上却是大面积的持续溃败,加上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英美等国家以及国内的亲日派何应钦等“逼蒋投降”,使蒋介石集团对抗战更加消极,投降的可能性空前增加;蒋介石对中共及其所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发展更加恐惧和仇视,因而对中共及其领导的军民进行大肆攻击,公开诬蔑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企图影响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为其投降反共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开明人士和一部分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势力的抗日信心更加动摇,进步势力中的一部分人对抗日形势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妥协投降的情绪在国统区不断地弥漫开来,全国的抗战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此时日军也改变了侵华方针,把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百团大战
[学生活动]说出百团大战的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 展示幻灯片──彭德怀指挥图及毛泽东的评价。[提出问题] 1.百团大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蒋介石于1940年9月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让学生结合材料,及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来理解说明其历史意义)[提出问题]根据上面所学知识,总结归纳三次战役所起到的共同影响。
第二篇
黎明之前做抉择──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黎明之前做抉择──中共“七大”的召开 1.名称:中共“七大”(全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3.时间:1945年4月 4.地点:延安
5.讨论的主要问题: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6.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让学生结合刚才教师的过渡,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找部分同学起来说明基础知识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问题,小组交流] 1.中共七大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决定把中国引向一种怎么样的前途,在这次会议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2.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并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或结束的时间是什么?
(并展示幻灯片,出示日本投降和台湾回归祖国的文字与图片。)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一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并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给学生提示:可以从战争的性质、共产党、国民党、世界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热烈的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1.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2.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支援,包括(1)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出兵攻打中国东北的日军。
3.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国际友人和爱国华侨对抗日的援助。
[知识补充]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课堂小结】(让学生根据对本课知识的学习自行总结,在学生总结完毕后出示一组数据,再次证明中华儿好用血肉之躯铸就了钢铁长城,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堂检测】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习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
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
1、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本课内容分成3大板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使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
2、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松花江上》背景音乐,展示抗日图片)
一曲《松花江上》,唱尽了东北人民的血和泪,九一八、九一八,日军开始侵华,侵略者铁蹄踏过之处,山河破碎,被烧毁的村庄,被炸毁的城市,被抢走的资源,被杀害的无辜百姓、被俘军人,南京大屠杀中的血腥一页……构成了当年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但中华民族是不肯屈服的,也是不可战胜的。你看,东北抗联站起来了,二十九军站起来了,佟麟阁、赵登禹虽然倒下去了,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却站起来了,用他们的血和肉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讲授新课:
进入课题: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背景音乐:《国歌》进入)展示学习板块:
第一乐章 《怒吼吧,黄河》
第二乐章 历史道路的抉择──中共七大 第三乐章 胜利之歌
师:第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这一乐章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发出抗战的吼声。(播放音乐:《怒吼吧,黄河》),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一共有几次重要战役?分别是哪几次?
生:一共有3次,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师:请同学们分别介绍一下这3次战役,介绍的同时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乐章第一重音符──平型关大捷
生:出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平型关战斗示意图》,以八路军一一五师指战员的身份,介绍了发生在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师:补充指出这同时也是正面战场的胜利。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一乐章第二个重音符──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台儿庄战役”。
生: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简单介绍了台儿庄战役概况。生:小组表演课本剧《台儿庄敢死队》
旁白:台儿庄地区的战斗越来越激烈,对阵地的争夺战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日军为了攻下这一地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射了密集的炮弹,每日达六七千发之多,炮轰之后,日军又以坦克为先导,向庄内猛冲。而我军既无坦克,又无对付坦克的平射炮,我们凭什么和他们战斗,守卫台儿庄城的三十一师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是日午后,日军凭借炮火优势,已攻入台儿庄城内,台儿庄形势危急。)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面对着他的士兵:兄弟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小鬼子已经攻进来了,我们怎么办?作为一名军人,面对入室豺狼,此刻我们就应该用手中武器来回答!
士兵一起高呼:保家卫国,拼死也要夺回阵地。把小日本打回老家去。
池师长:不怕死的,有骨气的跟我冲。(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仍踊跃报名)池峰城:好样的,不愧是我池峰城的兵,每名敢死队员赏大洋30块。战士1: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做日本人的奴隶!
战士2:要钱干什么?去了就没想着回来,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能让小日本在我们国家猖狂!
旁白:(配《大刀进行曲》):乘着夜色,敢死队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有11人活着回来……
而这只不过是台儿庄战役这幕大剧中的普通一幕。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台儿庄战役的惨烈,中国军人的英勇杀敌,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来之不易。(简要归纳台儿庄战役)
师: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乐章最后一个重音符──鼓舞中国人民抗战信心的“百团大战”。(学生以一个亲历“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老战士李彦谟的身份讲故事)
旁白:(背景音乐:班得瑞《初雪》)美国将领麦克阿瑟说过一句话:“老兵不会死去,他们只是渐渐淡出记忆。”今天,我们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亲历“百团大战”的82岁老兵来说,再也恰当不过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脸堂黝黑、皱纹密布的老兵李彦谟,独自一人踏上火车,从河南起程,重返山西武乡砖壁村,寻找当年抗战的痕迹。这么多年过去了,已转业到地方的他对发生在这里的细节依旧清晰,生:那是60多年以前,八路军总部机关就设在我们砖壁村,我当时还是个儿童团团长,主要任务是喂军马、放哨什么的,还不是真正的八路军战士。后来,我爷爷在一次小日本的扫荡中,被他们用枪托给活活打死了。为了给惨死的爷爷报仇,我16岁就参了军,这样才有机会参加了“百团大战”。像我一样,在当时全国抗日最激烈的太行山区,有无数青年就这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而“百团大战”的帷幕就这样也拉开了。从1939年的夏天开始,小日本仗着交通线,对咱们华北地区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大肆挖沟筑堡,建立了“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妄图困死咱们华北的抗日军民。为了打破小日本的“囚笼政策”,改善华北态势,咱们八路军决定抓住1940年夏季扫荡后华北日军兵力分散、呼应困难的时机,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也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在1940年7月22日,战斗打响了,我们在彭德怀指挥下,主要以正太铁路为重点对敌人的交通实施总破坏。一般都是在凌晨的时候,趁敌人疏于防范之机,潜伏在路边的我们就用铁锹、洋镐等工具将敌人的铁轨拧成麻花状,连日军主要的运输公路,我们也不放过,被我们挖得像蜂窝一样。记得当时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就是关家瑙战役,这也是“百团大战”最后一战。当时,我们隐藏在关家瑙周围,日本刚崎大队长带着700多鬼子向八路军总部赶来时被我们迅速包围,小日本很快从长治调来两架飞机企图对地轰炸,好制造逃跑的机会,战斗从中午开始。小日本连着三次反扑,子弹像下雨一样,在我们头上飞,但每次小日本都没挪动几步,就被我们给打回去,像缩头乌龟一样。为了防止日军援军赶来,我们受令开始歼灭负隅顽的抗小日本。冲锋号一吹,我们尖兵排的战士端着刺刀,踩着遍地日军的尸体冲杀过去。……
师:好,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以一个亲历“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老战士--李彦谟的身份,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他流利、生动的讲述,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了百团大战那段鼓舞全国人民抗战士气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通过该同学的讲述,结合书中相关部分,谁能概述一下百团大战的主要内容。生:简单明确的回答。(时间、地点、人物、主要目标、意义)师:出示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师生共同总结三次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军人、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抗日长城),并完成“三次重要战役比较表”
师:课前同学们查阅了很多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各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生:展示交流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抗日故事,请谈一谈你的感受。生:感受(略)
1945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将何去何从,让我们一起到中共七大的会场去看一看。进入第二乐章:中共七大,历史道路的抉择。
师:展示《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到1945年,抗战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一下。生:抗战形势向着有利于中国的形势发展,中国即将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师:抗战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一个政府?它的统治是否让人民大众满意?中国共产党此时做出了什么样的抉择?它的相关内容是什么?
生:抗战时,代表中国的是国民党政府,它领导中国军民进行正面战场的抵抗,做出了很大贡献,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爱国将领,比如: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还有一批为国家独立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普通士兵。
生: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同时发现国民党在四大家族的统治下,越来越腐败。四大家族聚敛财富,民怨沸腾,已经逐渐失去了民心。与此相反,共产党在抗战中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发动老百姓,打日本鬼子,开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生:国民党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召开了国民党六大,共产党此时也迅速做出了反映,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生: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重要报告,指出: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我们在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即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生:这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师:同学们对中共七大的介绍非常全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和它的对内统治政策一分为二的看,并且指出了民心向背的转化问题。说明同学们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用心去思考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初步具有了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发扬这种学习方法和精神。
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渴盼已久的胜利。进入第三乐章:胜利之歌。
师: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阐述更好)
(学生讨论的积极而热烈)
生: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生: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生: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朱德总司令发布战略大反攻的命令,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
生:……
师:同学们从人心向背、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的斗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国际友人的支援、美苏的对日作战等方面阐述了抗战胜利的原因。与此同时,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小结: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经空前灾难考验和战火的洗礼,浴后重生,实现了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课后延伸:写一份历史小论文,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学案(无答案)范文
石榴教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难点: 2.本文立意深刻,时代特征鲜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奇崛()安普剌()
皓()齿 唾()津绣()彩 潜()溢(xī)利()枯(jí)()柔mèi()àng然()丰yú()玛nǎo()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堂小组讨论并总结答案)(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画石榴的?(3)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4)石榴的“最可爱”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5)石榴枝干和叶片具有什么特征?(6)石榴精神美主要有哪些?
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问的句子各一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归纳中心思想:
【当堂反馈】 阅读语段,答6-14题。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6.用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1)石榴的枝干:(2)石榴的叶片:(3)石榴的花:(4)石榴的骨朵: 7.在夏天很多花都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石榴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这表现了石榴的性格?下列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独树一帜,另类脱俗 B.为秋天的果实不惧炎热 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
D.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
8.作者将石榴比喻为夏天的心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9.本文写于1942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皓齿“指的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1.课文第一段除了交代石榴花的时令外,在结构上还有什么作用?
12.第二段将石榴与海柳相比,“梅柳之长”是指 ;“梅柳之短”是指。
13.文章第三段对石榴花进行了概括描写,既写了花的形态也写了花的精神,写花的精神的一句话是: 14.选文语段的语言十分精彩,试摘录一句并进行分析。
中考链接一
2.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006年5月28日,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带妹求学12年的大学生洪战辉来到南京,①参加新书《当苦难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签名售书。据洪战辉讲,出名之后他有一段时间很不能适应,经常失眠,②这是因为当名人压力太大的原因。现在的洪战辉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设计,那就是多做实事,多学点知识。③很有经商头脑的洪战辉已经用他自己的名字开发了一个文具商标。他说,④当他有钱的时候,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1)第()句有误,应改为。(2)第()句有误,应改为。(3)第()句有误,应改为。3.仿照例句的思路以及句式将后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例句: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仿句: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4.下面是某箱包公司的一条广告语,耐人寻味。请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他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
5.为下列事物,写一句咏物寓意的话。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二、阅读下文,回答15——19题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2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3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4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5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6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7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8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9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10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11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5.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
16.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
(2)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17.第6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
18.谈谈你对第10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19.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 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 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新课学习
一、“史实”--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战况 1、1894年黄海海战中
与全舰将士壮烈牺牲。2、1895年威海卫之战,_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1、______年4月,_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______________。
2、内容:①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两;
③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____________。
3、影响:___________
二、“史识”--体验探究,深入理解。
问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问题二:
光绪帝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__________,他壮烈牺牲于__________中(填战役名称)。你能讲一个他的故事吗? 他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问题三: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又失败了?
问题四:
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割地有什么变化?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2页
三、“史感”--走进历史,感悟反思。
1、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A、林则徐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孙中山
2、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慈禧太后 D、林则徐
3、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A、《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5、《马关条约》中,对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6、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阅读下面材料:
1894年4月,在“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泞”的京城马路上,人们既无花可赏,也没有赏花的心情。在街头巷尾,只见人们面带焦虑,行色匆匆。几个关心时局的人们在低声议论着: “听说李中堂(李鸿章)到日本求和,在马关遇刺了?” “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的儿子李经方已授命继续同东洋人谈判。我看要签的这个条约一定比过去在用心
爱心
专心 3
南京、北京的危害更大啊!” “你说得对。我听说中堂已经在条约上签了字,可是皇上(光绪)还没有用宝(盖章)呢?”“皇上哪有权呢?还不是太后(慈禧)说了算。太后甲午(1894)年60大寿,花了国库多少银子,可是偏偏日本人又打了过来,好不扫兴啊!”“是啊,怪不得我看到有人在城门上贴了对联:'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真是国难当头啊!” 请回答:
(1)材料中人们议论的是什么条约的签订?
(2)文中所说的《南京条约》签订于哪一年?李中堂指的是谁?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个条约一定比过去在南京、北京的危害更大啊!”
感悟反思:
------------------------------
拓展视野: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第4页 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在龙须岛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主人沉入海中。邓世昌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把狗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海中。狗见主人溺水,不忍心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岸边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复投大海,亦随之。
邓世昌阵亡黄海,震惊中外。其“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注1。光绪皇帝撰挽联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千克的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诗人称赞他: “高密后裔宾英雄,气贯日月怀精忠。炮石攻击乱如雨,血肉激射波涛红。……宁为玉碎毋瓦全,誓与士卒共生死。”注2他的壮烈殉国,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限的怀念。“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
邓世昌纪念馆于1994年9月17日经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属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广州市海珠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坐落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邓氏宗祠内,这里原为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之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