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时间:2019-05-13 01:0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国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国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第一篇:建国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建国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

建国以后,我们党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执政党,党的地位、自身状况和所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怎样建设执政党,怎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新课题,必须进行新的探索。

我们党对执政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1949年,毛泽东明确提出,因为胜利,党内可能产生骄傲、以功臣自居、不求进步、贪图享乐等情绪;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党的主要考验;要求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论述表明,党重视执政条件下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标志着党在把握执政党规律的问题上,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从1949年建国到1956年党的八大,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这一阶段是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也是党的执政理论得到重要发展时期。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由于党在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成功地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党的组织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绝大多数党员朝气蓬勃,努力工作,党风很好,党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很高,这是后来能够战胜“文化大革命”那场大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诚然,当时党内也发生了不少问题,有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而腐化堕落,一些党员干部滋生了官僚主义作风。但是,这些问题一经察觉,一般都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并能从中引出必要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这一时期开展了整党整风、三反五反,以及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行为的斗争,在这些运动和斗争中,毛泽东等同志提出的一些意见,党中央发出的一些文件、指示,都及时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至今仍然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原则。到八大时,党在如何领导国家,如何处理党群关系,如何进行组织建设,如何防止和克服不良思想和作风等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执政经验。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虽然还有阶级斗争,但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还把加强民主集中制

与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纪律,使党不犯与少犯错误联系起来。这一时期,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可以说是我们党执政初期的经验总结。

1956年到1966年,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在这一阶段,党的建设成绩是主要的,缺点错误也不少,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执政理论在曲折中前进。一方面,毛泽东曾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另一方面,政治上、组织上“左”的错误也逐步发展。1957年以后,毛泽东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错误不断发展,给党的建设和党执政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从1966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是党的建设遭受空前破坏的时期,也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和党的建设理论出现许多混乱和迷误的时期。

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以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二大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正确道路。历史的代价是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的,“八大”以后20多年的曲折发展,深刻教育了全党。和八大时相比,十二大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刻得多了。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理论成果主要有:进一步明确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从而正确解决了党的领导的含义和领导方式。提出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重要原则。还明确指出,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坚持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原则。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改革干部制度,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必须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等。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这一阶段,我们党领导全国人

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我们党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的经验和教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断探索执政经验、方法和规律。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党进行自身建设和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概括。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的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4年9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执政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具体部署。同时,为了使全体党员保持先进性,中央决定自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3月4日,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总结党执政60年建设和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应当充分认识和把握以下执政经验和规律: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过去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从而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在新世纪,党要巩固执政地位,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仍然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二)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生产力不断发展,才有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教育科学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政权和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才能不断增强。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体现。纵观人类历史,进步阶级及其政党的奋斗目标之所以能够实现,根本原因是它的理论和实践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强有力的支持;反动阶级及其政党的行径和目的之所以失败、流产,根本原因是它的理论和实践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在新世纪,党要避免脱离人民群众,避免失去政权,就必须时时刻刻像自己在过去80年奋斗历史中已经做到的那样,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四)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消除腐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党是对客观世界不断进行改造和对自身不断进行改革的工人阶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不仅要领导各方面的改革,而且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要有领导、有步骤、积极稳妥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健全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整顿党的作风,惩治腐败,纯洁党的队伍,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党的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切入点。在作风建设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反腐倡廉,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的要求。

(五)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的实现;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纲领的实现;才能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保障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纲领的实现。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执政方略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篇:在探索规律中提高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和党的执政能力之间的关系,更科学、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能力,是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是指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表示具备某种本领以及能够达到的程度和效率。能力既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鲜明实践性,是在实践中造就和积累的,并运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这说明,规律与能力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遵循规律,就能提升能力,就能进步,就能成功;违背规律,就会削弱能力,就会倒退,就会失败。因此,只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特别是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出色地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我们应当科学把握尊重党的执政规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共产党的执政同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执政环境和目标任务出发,从新的视野和新的高度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真谛: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归根到底,就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既阐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集中概括了我们党治党治国的战略思路和战略方向,又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长期执政对执政主体的客观要求;既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明确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又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标准,明确了保持党的活力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遵循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关键是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自觉地把遵循客观规律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真正当好“三个代表”,就必须正确认识、努力把握和善于运用生产力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执政能力的提高真正建立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

其次,一切工作都应讲求科学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明确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主要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上,集中精力解决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从体制和机制上实现党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再次,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我们党执政已经55年。在这55年里,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但是,实践没有止境,探索也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在继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将碰到许多新的课题,还有许多规律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三篇: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教材中主要是鼓励学生探索数与数之间蕴涵的规律、实际生活中蕴涵的规律等,对于规律的探索,不仅能加深对所学的数的理解,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发研究提供了基础。下面我结合六年级找规律一节课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环节:引入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认知特点,创设了适合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情境,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数,计算100与这个数的和,乘以100与这个数差的积。你只要告诉我,你写出的个位数,我就能说出计算结果,信吗?”让学生带着好奇的疑问去学习数学,自始自终,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保持了旺盛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探索活动,发现规律。第二环节的“九九乘法表”是数学体现数字规律的篇章,通过找乘法表中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去观察,大脑去思考、归纳,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第三环节:探索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数学,而这个现实不是成人眼中的现实,应该是学生眼中的现实,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数学是有用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合作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揭示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生活中的变化规律,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第四篇:加强基层工会工作 夯实我党执政基础

加强基层工会工作 夯实我党执政基础

工会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其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5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组织和带领工人与反动统治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掀起了多次大罢工。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组织工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法的和地下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带领工人参加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共产常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总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致力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和丰富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支持,工会的发展壮大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正确引导,刘少奇、陈 云、尉建行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任主要领导职务。在《三代领导人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其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关系时提出“三个任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必须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我们乡镇的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是我们基层党委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正确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大事。所以抓好基层工会工作,是事关夯实我党执政基础的大事。工会如何贯彻落实这“三个任何”,特别是在我们乡镇企事单位不多、工会组织都是以干部职工为主、只有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没有下属工会组织这一情况下,党员干部、工会干部更应认真履行好职责,既要当好指挥员,指导各机关单位抓好党建带动工建,又要当好战斗员,切实落实好“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充分发挥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工作联系和互相支持,是推动“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党的工作和工会工作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工作联动机制。

一是依靠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党建带动工建”这既是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也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需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关键是“建”。一方面,基层党委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县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党组织、加大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每一个具备条件的单位,都要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关注已经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更要关注那些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要根据各单位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各机关单位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建立工会组织,积极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在机关单位中工会组织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需要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加强领导,引导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所以,党组织就要认真履行好“领导、支持、引导”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工会工作,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工会组织按照法律和章程积极开展工作,支持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切实维护工会组织负责人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

二是依靠工会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能动作用。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依靠力量。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有许多特殊性,工会组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以群众性组织的身份开展工作,有利于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党组织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工会要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帮助做好党的工作,坚持“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通过尽可能多的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打篮球、拔河、歌咏等集体文娱、联欢活动,开展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多种活动,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工会组织“职工之家”的作用。

三是双向促进,充分发挥党组织与工会组织的互动作用。要在广大行政、企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进“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需要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活动结合上下功夫,在优势互补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双向联动,相互促进。将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与创建合格职工之家相结合,把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相结合起来,并把这一优势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促进党建、工建共同推进,促进基层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浪洞乡党委副书记 谭贵方)

第五篇:我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论文

我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论文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艰难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这一探索和实践大致发端于党成立的初期,于土地革命前中期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194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表述为重要标志,完成于抗日战争中期。然而,这一探索和实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两种趋向。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面对的是一个“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的旧中国”。实践证明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其他种种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因此,历史在党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责任,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使命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提出了寻找一条能够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大众悲惨命运的革命道路的任务。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艰难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这一探索和实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两种趋向。错误的趋向以当时居于领导地位的一些中央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为代表,导致在中国革命中发生一次右倾和三次“左倾”错误。几乎陷中国革命于绝境。中国革命所遭受的这些严重挫折无情地证明了,在苏

俄成功的“城市中心”革命道路,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一探索和实践的正确趋向,则是以身处革命斗争前沿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他们活跃于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残酷险恶的斗争环境,促使他们能够更直接和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国情,也因此而能够比较自觉地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力求以马列的革命学说,对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分析,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予以结合。毛 泽 东作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以此为重要标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 泽 东思想初步形成。然而,在遵义会议以前,毛 泽东 屡次受到非难和排挤,毛 泽 东等人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和理论,也还没有转化为全党的共识而被普遍接受,“左”倾错误仍然在全党占据着统治的地位。遵义会议,坚决结束了王 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 泽 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次由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成为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一具有决定意义的转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此后,全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引下,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逐步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以此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短短14年,党领导渴望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求了百余年的梦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可争辩地证明了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于中国革命的真理性,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

所以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党的领导,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在近代社会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雄起,人民生活才能富裕,所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下载建国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国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执政规律的追求

    执政规律的追求——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为视角黄海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0日16 版)执政规律是反映执政要求内在的、本质的普遍现象。把握......

    〈探索规律〉教学探索

    〈探索规律〉教学探索 晋江磁灶张林中心小学张秀霞 2012年3月28日,有幸能再次聆听以前的老同事阿育老师的一节〈探索规律〉,感触颇深,感动的是阿育老师现在虽然身为校长,却还是雄......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数与运算之间的规律,探索图形中的规律,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2.经历探索数与运算,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神奇的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圆的过程,体验画圆的要领,掌握画圆的方法,提高作图的能力。 2.进一步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会画出两个圆的对称轴。 3.探索当对称轴条......

    探索规律 教案

    《探索规律》说课稿 xx学校 xxx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熟......

    探索规律说课稿

    《探索规律》说课稿 孔滩镇白龙小学:蒋凤 一、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的《探索规律》的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

    国外执政党应对政治压力的方略对我党执政的启示

    国外执政党应对政治压力的方略对我党执政的启示 放射治疗中心党支部秦继勇 柏晗 经济全球化日益纵深发展,社会信息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民众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经济......

    贫困地区乡镇党委执政规律探析

    执政规律,是指执政党在掌握和行使政治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乡镇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