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江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透明执法五条措施》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透明执法”五条措施》的通知
2007-9-20 17:29:06
各市、县公安局:
为维护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使交通违法行为人服从处罚,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管理执法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率,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省厅制定了《江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透明执法”五条措施》,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传达贯彻。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透明执法”五条措施是省厅在认真梳理当前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交通管理执法突出问题基础上研究制定的,是公安机关进一步提高执法服务水平,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改进和规范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维护公安机关良好执法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公安机关要迅速向全体民警传达,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纠正交通管理执法中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执行省厅“五条措施”,切实端正执法指导思想,健全执法程序和制度,确保每一项执法工作都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二、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执法环境。省厅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宣布“五条措施”,各地也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广泛知晓主要内容,进一步支持交通管理执法工作。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注重宣传交通管理中的优秀执法单位和先进民警,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规范执法的措施和交通执法存在的困难,进一步减少误解、增进理解,减少矛盾、增进和谐,营造良好的警民关系和执法环境。
三、强化执法监督,不断完善执法规范。要进一步健全交通管理执法监督机制,运用各种有效的监督方法和手段,加强执法的动态监督和过程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和执法
过错追究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法制服务队深入一线,研究执法问题,指导执法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公安交通管理执法质量考评,加强对一线执法单位的日常检查、动态评估、质量考核,及时发现和整改越权执法、只罚不纠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服务水平。
特此通知。
江苏省公安厅(印)
二00七年一月三十一日
江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交通管理“透明执法”五条措施
为维护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公安交通管理执法过程、执法效果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使交通违法行为人服从处罚,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管理执法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率,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严格执行道路测速公告提示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律不在高速公路匝道测速;在道路上安装固定电子警察进行测速的,一律在前方设立明显的测速告示牌;使用流动电子警察进行测速的,一律使用制式警车公开测速。
二、严格执行查纠超速处罚公开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超速不超过10%的机动车驾驶人,一律不罚款。除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以外,在限速60公里(含)以下道路不测速处罚。对同一车辆、同一次通行、同一执勤中队管控区域发生多次超速交通
违法行为的,择一处罚。
三、严格执行测速执法设备检定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测速设备必须定期送法定机构检定合格,用于执法时携带检定合格证书或复印件。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一律不得用于执法。
四、严格执行查纠超载违法称重取证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查处货车超载违法行为应当以公路收费站称重凭证为依据或者使用专门称重设备取证,对未消除违法状态的车辆不得罚款放行。
五、严格执行对运输鲜活农产品通行保障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运输蔬菜、瓜果、肉禽蛋等鲜活农产品的车辆,没有明显交通违法行为的,不得随意拦车检查。对有超载或一般交通违法行为的,登记、教育后放行,对严重超载的由当事人自行消除违法状态后放行。
第二篇:江苏省公安厅关于 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公安厅关于 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
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政府同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二00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省公安厅 二00二年十月)
近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目前,全省已有424.3万人通过户改在城市和城镇落户,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为增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发展目标,必须采取坚决有效措施,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市和城镇流动与集聚,促进城乡共同发展。根据国家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结合江苏实际,我们建议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地方城镇户口、蓝印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各种户口性质,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
二、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管理。取消“农转非”制度,废止非农业人口迁入许可证,实行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户口准入的基本条件是,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县级市市区、县城镇及其以下地区,凭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进行户口准入,不得附加任何其他条件。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具体准入条件由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报省政府备案。
三、实行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城市在引进人才、投资、购房落户等方面的条件限制,鼓励智力移民、投资移民,降低进入城市的门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可以在城市先落户后就业,大中专院校和技校毕业生在城市工作满2年的,以及进入城市投资兴业的,可在城市落户。
四、取消对申请迁入城市投靠亲属的条件限制。属投靠配偶的,不受年龄、婚龄限制;属父母投靠子女的,不受身边有无子女的限制;属子女投靠父母的,未婚子女不受年龄限制,均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color] [/b]
五、改革大、中专院校学生户口迁移办法。凡考取我省大、中专院校的本省籍学生,入学时根据本人自愿,可以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待毕业后直接将户口迁至其工作单位所在地
或实际居住地;学生本人要求迁移户口的,准予办理迁移手续。
六、进一步下放户口审批权限。为简化户口迁移审批程序和手续,今后户口迁移中需要审批的事项,由县级公安机关负责审批。省辖市公安机关加强对各类户口审批办理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指导。积极推行网上办理省辖市市区户口迁移,不再使用《户口迁移证》。
有关农民进入城市和城镇后的土地使用、流转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按原有规定办理。户口迁移办理
夫妻投靠户口,需要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提供本人申请、夫妻双方户籍证明、结婚证明、住房证明。父母投靠子女户口,父亲年满60周岁或母亲年满55周岁,需要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提供本人申请、父母双方户籍证明、家庭成员关系证明、子女户籍证明、住房证明(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经济收入证明(人均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子女投靠父母户口,必须是未婚子女投靠。需要申请人提供本人申请或父母申请、父母及本人的户籍证明、父母住房证明、相关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
离休或退休后需要返回原工作单位所在地户口办理,需要申请人向迁入地派出所提供本人申请、单位证明、户籍证明、离休证或退休证、房屋产权证明。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户籍制度造成的藩篱将在江苏被彻底打破。记者昨日从政府召开的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省政府正式批准的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将从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b]不设户口性质统称居民户口[/b]
]从2003年5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新的户口簿中不再有农业、非农业等人口性质的区别。
新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行后,将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地方城镇户口、蓝印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户口性质,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统称“居民户口”。新制发的居民户口簿和常住人口登记表中不再加注户口性质。原有的居民户口簿内页、常住人口登记表在办理户口迁移变动时逐步取消户口性质标注。打印户口簿、常住人口登记时,“户别”不再区分农业、非农业,一律按规定打印为“家庭户”或“集体户”。
符合准入条件即可迁户进城
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将全面建立户口条件迁移准入制,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管理,只要符合准入条件即可迁户进城。原有的“农转非”制度将被取消,废止非农业人口迁入许可证,实行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户口准入的基本条件是,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合法固定住所是指购买、自建或租赁的合法住房,购买、自建的房屋应有合法有效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租赁的住房应有与单位签订的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稳定职业(生活来源)是指被当地机关、团体、企业(含民营)、事业等单位正式聘用并办理社会保险,以及经商、兴办产业,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县级市市区(含县级市城区和县城镇),依据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条件进行户口准入,不得附加任何其他条件。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具体准入条件由各省辖市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自行确定。县以下地区合法固定住所的面积不作限制,城市合法固定住所包含二手房。
人才落户手续更为简单
实行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城市在引进人才、投资、购房落户等方面的条件限制,鼓励智力移民、投资移民,降低进入城市的门槛。凡城市引进的人才,可在政府主管部门设立的人才交流中心或职业介绍中心,以及单位集体户口或亲友家落户。申请入户时应提供相应的法定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或技术证明以及劳动合同,经公安机关批准后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优先办理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国家“211”工程确定的全国100所重点高校毕业生在城市落户,对其中到农村或省内艰苦地区工作的,可以由本人选择一个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业的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等落户对象、标准由各市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投靠亲属取消条件限制
新规定取消对申请迁入城市投靠亲属的条件限制。属投靠配偶的,不受年龄、婚龄限制;属父母投靠子女的,不受身边有无子女的限制;属子女投靠父母的,未婚子女不受年龄限制,均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院校新生入户省内省外有别
凡考取江苏省大、中专院校的本省籍学生,入学时根据本人自愿,可以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由学校统一造册,经省、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核定,凭《录取新生名册》和《新生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登记,不发《暂住证》。毕业后,凭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注销暂住登记。工作单位在外省、市的,按非农业户口性质迁出。本人自愿将户口迁入学校所在地的学生,考取省外大、中专院校的本省籍学生,以及考取江苏省大、中专(含技校)院校的外省籍学生,入学时仍按国家现行规定,将户口迁往(入)学校所在地,按原办法管理。
市区迁户口一所全“搞定”
城市市区实现网上迁移户口一所办理制,市区范围内户口迁移不再使用《户口迁移证》。市外迁入户口、市内户口迁移在迁入地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注销户口、恢复户口、户口迁往市外、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在户口登记地派出所办理。
户口审批权限下放县公安
为简化户口迁移审批程序和手续,今后户口迁移中需要审批的事项,除疑难复杂户口可由省辖市公安机关审批外,其余一律由县级公安机关负责审批。辖市公安机关加强对各类户口审批办理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指导。
户口申办时间更明确
对需要上报审批的户口事项,派出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时间内完成或调查核实等工作,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公安机关,其中需要发函调查的,应当在接到回函后的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派出所接到县(市)、区公安机关审批结果,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到申请人,县(市)、区公安机关接到派出所上报材料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审批工作。
新户籍管理政策的实施时间
对取消户口性质、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管理、取消居民亲属投靠条件限制、改革大中专院校学生户口迁移办法等改革措施,全省于2003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对建立大中城市户口条件准入制度等其他改革措施,最迟于2003年7月1日前组织实施。为确保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民政、土地管理、计生等有关部门将尽快研究配套改革措施,抓紧组织实施。
第三篇: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的通知
苏农法[2008]11号
各市农林(农业、林牧渔业、畜牧兽医)局:
为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我厅制定了《江苏省农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现予印发,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江苏省农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九日
江苏省农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农业执法行为,防止和杜绝违法或者不当的行为,树立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
合江苏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应当遵循依法行政原则,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行农业部《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三条执法人员必须是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正式在编人员,须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使用临时聘用人员或者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第四条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农业部规范执法行为“六条禁令”,即禁止执法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禁止执法人员接受吃请和收受好处;禁止借办案之机为自己和亲友谋利;禁止违反程序办案;禁止下达罚款指标;禁止作风粗暴。
第五条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公正廉洁,举止端庄,言行文明,自觉维护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声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与管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公平、公正对待管理相对人。
第六条执法人员不得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不得为当事人通风报信、开脱责任;不得向当事人推销物品等。
第七条现场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
执法证件;检查中发现当事人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或者依法立案。
第八条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过罚相当原则,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不得偏重偏轻、显失公正;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由处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九条登记保存、查封(扣押)物品必须向当事人出具查封、暂扣凭证或者文书;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处置(包括销毁、拆解、变卖等)查封(扣押)物品。
第十条对查封(扣押)物品要妥善保管,不得造成查封(扣押)物品丢失或者损坏;不得私分、非法占有或者使用查封(扣押)物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保管费用。
查封(扣押)物品除依法应当予以没收外,其他在查封(扣押)期满后应及时交还当事人,不得超期扣押查封(扣押)物品。
第十一条收缴罚没款必须以罚没款名目收缴,不得以其他收费名目替代。
收缴罚没款、没收违法物品,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或者凭证;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执法人员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应当按规定制作相关执法文书,包括调查询问笔录、检查(勘验)
笔录、听证笔录、处罚决定书等。
执法文书应当内容完整、表述清楚、用语规范。
第十三条执法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及其他监督。
第十四条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
第十五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印发《天元区消防执法便民利民措施》的通知
株天公消〔2009〕027号
印发《天元区消防执法便民利民措施》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派出所:
为切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大队根据新《消防法》制定了《天元区消防执法便民利民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株洲市天元区公安消防大队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综合消防执法便民利民措施通知承办单位:天元区公安消防大队(共印:80份)
天元区消防执法便民利民措施
1、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除涉及警务秘密的信息外,重大工作部署、工作信息和执法依据、办事程序等,及时在天元区消防大队政务公开网(http://hn119.net/dadui/index.asp?SiteID=11&DaduiID=69)公开。同时在区消防大队设立“举报箱”,向群众提供消防法律和技术咨询服务,受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
2、及时提供消防安全预警服务。健全完善和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重大火灾事故等信息。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及时发布消防警示、火灾情况及防火灭火知识等消防信息,有效预警。
3、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每周一至每周五为领导信访接待日,大队一名负责人在群众来访接待室接待来访群众,对群众来信来访或举报投诉反映的消防安全问题及时查处,并做到件件有回音。
4、改进消防行政许可服务。在公务接待窗口公示消防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同时免费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及申请书填写示范文本。通过湖南消
防政务公开网受理消防行政许可,并在天元区消防大队政务公开网公示行政许可办理结果。
5、改进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取消建筑工程“整装打包”验收的限制性规定,对特定建筑工程项目可视情进行分步审核;同一建筑工程同时申请竣工消防验收、开业或使用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可以根据需要依法同时进行;对符合安全条件的建筑工程局部申请开业、投入使用的,可以根据需要予以局部验收;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单项工程验收;重点工程项目,可提前介入,跟踪服务。
6、优化消防安全服务。根据公民个人申请,对住宅装修消防设计进行义务咨询和指导。为单位解决消防设计疑难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对企业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整改重大火灾隐患,提供技术指导等上门服务。对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人组织的大型群众性公益性活动并申请消防保卫的,可提供消防安全现场保护服务。
7、做好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服务。对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单位可以依据消防安全等级评估的结果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火灾类保险的优惠费率。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为Ⅰ级、Ⅱ级的,可减少监督抽查次数。
8、禁止指定消防工程施工安装队伍、消防产品品牌和企业,禁止向社会单位、个人摊派消防报刊杂志。
第五篇:江苏省劳动厅、江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国人在江苏就业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江苏省劳动厅、江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国人在江苏就业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苏劳就[1998]6号(有效)各市、县(市)劳动局、公安局:
自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以下简称《规定》)颁布实施以来,我省各级劳动、公安等部门按照《规定》及省劳动厅、省公安厅、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转发〈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通知》(苏劳就[1996]11号)要求,密切配合,共同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外国人在江苏就业的管理工作,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保障用人单位和在江苏就业外国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规定》的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加之外国人入境就业情况较为复杂,各地在执行《规定》和省有关实施意见中,理解不一,执行上有差异。为进一步做好外国人在江苏就业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外国人在江苏就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为改革开放服务,为来江苏就业的外国人服务;坚持保护中国公民的就业岗位,实行与境内劳动者的就业管理,职业介绍紧密结合、联合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二、各地劳动、公安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和省实施意见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紧密配合、各司其责,为来我省任职、就业的外国人办理就业、居留审批手续。要严格掌握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具备的条件,用人单位聘用任职、就业的外国人所要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急需、在职业介绍机构公开招聘不到的,所聘外国人必须提供有效的专业技能资格证明和有关文件材料,并按照规定认真履行申请与审批手续,经省辖市劳动局会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外国人就业管理处向用人单位签发《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用人单位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省外国人就业管理处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并向当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申办居留证件。对已申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由于特殊原因而未能办妥“Z”签证入境的外国人,可径向省外国人就业管理处申办《外国人就业证》后,到当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申办变更签证类别和居留证件。
三、根据《规定》精神和公安部六局《关于执行〈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境外[1997]414号)的要求,各地公安部门对临时来华的外国人申办变更“Z”签证来华的下列人员,可先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经省辖市劳动、公安局审核报省外国人就业管理处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外国人就业证》后,再到当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申办变更签证类别和居留证件: 1.外国企业驻华常驻机构的首席代表、代表备有《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工作证》的;
2.三资企业外方投资者、法定代表人或高级管理人员(指营业执照登记确认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厂长和副厂长),备有企业的批准证明、营业执照副本的,以及聘用《规定》的第八条第二款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外国人。
四、持“Z”签证入境或在国内变更签证类别的外国人,均应按《规定》持相关文件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和居留证件。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不超过《外国人就业证》的有效期限。《外国人就业证》有效期与《外国人居留证》有效期目前暂不统一的,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办理居留证件延期的,应一次延至就业证有效期内。在两证时间一致后,凡需续用外国人的单位,均必须在证件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内,按规定程序,为所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或居留延期手续。不按规定申请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延期或年检和居留证延期的外国人,不得在我省继续就业。
五、凡在外省市已办理就业和居留证件,在有效期内来我省任职、就业的外国人,可免办就业许可证审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凭持有的护照和原《外国人就业证》和居留证件及其它规定的文件材料,直接申办《外国人就业证》后申办居留证件或居留证件变更手续。
六、外国人申办就业和居留手续时,须提供原始证件及复印件。所提供的各种文件材料必须统一规范,字迹清楚,打印成文,外文材料须附译文。复印件要求规格统一为16开纸(除营业执照、批准证书外),相片为正面2寸免冠半身近照。
七、对已领取《外国人就业证》和居留证的外国人,因违法犯罪或其它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被依法处理并需立即出境的,公安部门要及时将处理情况通报劳动部门,提请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终止劳动合同,缴销《外国人就业证》;对用人单位或外国人不执行我国劳动就业法律、法规,被劳动部门缴销了《外国有就业证》或超过《外国人就业证》有效时间的外国人,劳动部门应主动与公安部门沟通情况,由公安部门及时收缴其外国人居留证件,并为其办理出境手续。
八、劳动、公安部门应加强联系和配合,共同做好来江苏的外国人就业管理。凡在我省任何单位任职、就业的外国人均须同时持有“Z”字签证、《外国人就业证》和居留证件,否则均视为非法就业。劳动、公安部门要对非法就业的外国人和非法聘用的外国人的单位及非法介绍外国人就业的中介机构,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严肃处理。
附:外国人在江苏就业呈批表(式样)(略)
发布日期:19980220 执行日期:199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