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对《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的意见与建议
敬启者:
经认真阅读新津县送交的《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特提出如下意见与建议,请批评指正。
1、建议在《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中提出工业化的“新津速度”这个概念,并放在重点位置加以说明。主要理由是:(1)新津工业基础过去相对薄弱,如果没有速度,就无法进行跨越式发展;(2)工业发展速度是表现工业生产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主要反映工业生产的物量动态变化情况。如果没有速度,就无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主导产业。新津在强调工业发展速度方面的主要经验是:(1)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重点放在了以化工、新能源、新型材料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发展方面,2007年重点引进了华通集团、天威硅业、中蓝晨光等重大项目。全县工业集中度达到了62%;(2)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与重点项目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例如,2007年将华通集团引入到新津工业园B区,使其下属的腾中机械项目从立项、规划、基建到生产开工,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5月20日签约,7月2日动工,年底就形成9万平方米的17栋工业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和1.5万平方米的中心测试楼;(3)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与创造工业增加值紧密结合起来,2007年全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2.49亿元,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成都各区县第二名。
2、建议在《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中强调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理由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制度创新是根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决消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和引导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攻坚,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实现了新的突破。2007年新津工业园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新津工业园设立了一办三局,使企业入园从项目论证、项目签约、立项、规划、建设投产、技术改造扩能到后期服务,形成了一条龙的服务体系。这样,减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政府权力,降低行政成本,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快了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的建设。
3、建议在《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中强调重点项目的储备,以推进项目的“五个一批”作为实现的抓手。这“五个一批”是:引进一批,落户一批,建成一批,投产达效一批和储备重点项目一批。
4、建议在《以工业化带动新津跨越式发展》一文中强调探索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主导、以商招商、成片开发、规模经营、物流配套、金融担保”的模式进行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政府探索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和服务三大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公司作为实施平台。
以上意见与建议,仅供参考。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罗珉
2008年2月1日
第二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期数: 第十三期
总期刊数: 总第七十六期
成文日期: 2004-8-12
编号: 青政办发[2004]63号
标题: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创现代化名牌企业的步伐,增加企业及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信息化为主体,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根本,以信息人才和政策环境为依托,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和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青岛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自主发展、开放竞争,应用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引进、强化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联动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企业和信息环境六大要素,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2010年目标
1.全市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软件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2.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取得明显实效,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
3.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形成100个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运用示范企业。
4.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实效,重点企业的内联网建成率达到100%,外网应用率达95%以上,1000家企业电子商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5.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新产品的电子技术应用比重达50%以上。
6.构建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开发基地、专用集成电路开发基地,形成一批市级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行业及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
(二)任务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十一五”期间,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6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7%,产业整体水平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主要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根据全市确定的六大产业集群战略,实施一批有发展前景、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对全市经济发展能产生倍增器和孵化器作用的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
(2)软件业。软件产业作为我市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争取在3—5年内,把高新区软件园和市南软件园建成国内一流软件园和重要软件出口基地。两个软件园中的软件企业达到400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60%以上;软件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占全市80%以上。对一些实力较强的软件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发挥各自业务专长,努力开拓市场空间,力争3—5个软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确保5年内至少有1家企业突破10亿元。
(3)信息服务业。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化环境,加快区域性信息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网络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等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其向网络化、社会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引导信息需求,培育信息市场,实现信息产品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发展。
2.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我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橡胶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四大传统产业。
(1)纺织服装行业。以产品设计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纺机设备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为优化升级目标,重点提高纺织、印染、化纤、家纺和服装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对纺织服装行业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工艺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十一五”期间,服装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100%,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智能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2)食品饮料行业。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重点提高食品饮料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十一五”期间,80%以上企业的主要生产线和关键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食品饮料机械的主要产品基本实现机电一体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支持几家名牌企业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生产工艺的改进,改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预测(CAT)、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销售、采购、库存、配送、物料等管理,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3)化工橡胶行业。以研究开发和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化工流程工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以及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主要目标,重点搞好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轮胎、化肥等领域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工程设计技术等的应用。以提高企业自动控制水平为突破口,推进全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选择重点企业开展分子设计技术、仿真技术试点。建立和完善各行业的专业信息网,扶持满足化工橡胶行业特点的中介网络。
(4)机械装备制造行业。重点提高汽车等工程机械和机床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其中,汽车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汽车传动和行驶控制、汽车安全及故障诊断、车身控制、汽车信息系统及种类汽车音响、汽车制造信息标识和维修服务电子设备、汽车用IC和各类元器件。“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率达到9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应用率达到80%以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率达到50%以上;数控车床、数控锻压机床和成套数控生产线等产品的产量和国
产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应用先进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和管理的科学化;开发和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并行工程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提升生产过程柔性化、自动化水平;应用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开发和应用网络化制造技术,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改造优化的机电产品,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投入
1.增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投入。有关部门在安排计划时,应在基建、技改、科技三项费用等方面,适当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倾斜,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各级政府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应用示范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3.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充分发挥银行在资金筹措中的主渠道作用,金融机构要简化贷款程序,积极安排贷款,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各级担保机构要对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积极提供贷款担保。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参与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设示范工程,实行分类指导
1.建设行业示范工程。在不同的行业、重点领域树立信息化建设典型,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效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2.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对重点行业信息化工作进行调研、评估,加强分类指导。
(三)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企业推行管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人员,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年薪制、一次性奖励、项目承包、利润提成,在工资和奖金上向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倾斜,以及建立技术要素股份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依托组建股份制公司,采取政府、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多元投资的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鼓励、引导工程技术研究机构、生产力促进机构等各类技术开发和中介服务组织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国内外优秀的软件供应商联合,围绕优秀软件产品、系统的推介、咨询、培训、二次开发、集成、监理等各环节,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风险,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择优选择服务机构给予重点支持。
(五)改革投融资体制,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1.优化政府资金的投入方式。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吸纳带动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的投入。政府用于软件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持软件园区骨干企业的发展和对获得国家、省、市创新基金的软件企业进行资金配套。
2.实施资金倾斜政策。市计划、财政等部门在安排计划时,适当把基建、技改、科技三项费用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倾斜。政府要在资金上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示范项目进行大力支持,每年拿出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六)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环境
1.落实好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政策。在“双软认定”、产业基地建设、税收优惠政策、软件政府采购、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建立、软件出口以及软件市场监管等方面要下大力气,力争取得实效。在2003年完成软件企业及软件产品退税总额4000万的基础上,保证每年的应退税款及时足额返还。
2.支持公共技术开发,构建面向工业信息化的支撑服务体系。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方面的服务,降低软件企业在新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风险和技术门槛,带动我市更多的软件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为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成立专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机构,组织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
建立开放式的青岛市企业和产品数据库,树立青岛经济网上形象;以企业商务在线为基础,联合各大信息网络服务商和“窗口”网络单位,构建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全市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年内,选择100家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试点。
3.完善技术交易市场,营造企业利用外部信息技术的社会环境。在全市树立技术商品的新观念,形成尊重技术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交易市场。政府要积极引导,规范技术交易市场,提供信息发布,让软件企业和应用企业相互了解,各取所需。
4.搭建青岛软件出口核心平台,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服务。走软件国际化道路,是我市引进国际尖端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捷径。要利用政府形象和政策支持帮
助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快速发展我市的软件出口;以政府支持为依托,骨干企业为支撑,组建市软件出口联盟,建立面向国际的核心运营平台,形成我市软件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和窗口,进而推动我市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充分利用政府城市间交往和国际合作机会,推介宣传本地企业,帮助促进企业向外发展。
5.启动“数字青岛”工程。借“奥帆赛”东风,迅速启动“数字青岛”工程,尽快实施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城市一卡通、“诚信青岛”、“平安青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海洋资源信息化等一批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组织,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协调作用和资源优势,通过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支持,给企业以市场机会,提高行业竞争力,借此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完善青岛市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青岛市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功能
以“中国·青岛”综合城市门户网站为依托,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应用服务托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全面宣传青岛、推介青岛的同时,通过搭建企业门户、网上招商、电子商务等全市统一的应用平台,进一步吸纳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信息网络入网互联,形成区域性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八)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组织领导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全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切实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放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与全球经济融合步伐的战略高度,放在重振传统产业雄风的突出地位,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在规划、组织、投入、人员和措施等方面,认真加以落实。
第三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研究与分析
【法规名称】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颁布部门】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青政办发[2004]63号
【颁布时间】 2004-08-12
【实施时间】 2004-08-1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创现代化名牌企业的步伐,增加企业及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信息化为主体,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根本,以信息人才和政策环境为依托,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和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青岛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自主发展、开放竞争,应用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引进、强化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联动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企业和信息环境六大要素,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2010年目标
1.全市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软件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2.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取得明显实效,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
3.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形成100个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运用示范企业。
4.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实效,重点企业的内联网建成率达到100%,外网应用率达95%以上,1000家企业电子商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5.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新产品的电子技术应用比重达50%以上。
6.构建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开发基地、专用集成电路开发基地,形成一批市级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行业及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
(二)任务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十一五”期间,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6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7%,产业整体水平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主要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根据全市确定的六大产业集群战略,实施一批有发展前景、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对全市经济发展能产生倍增器和孵化器作用的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
(2)软件业。软件产业作为我市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争取在3—5年内,把高新区软件园和市南软件园建成国内一流软件园和重要软件出口基地。两个软件园中的软件企业达到400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60%以上;软件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占全市80%以上。对一些实力较强的软件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发挥各自业务专长,努力开拓市场空间,力争3—5个软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确保5年内至少有1家企业突破10亿元。
(3)信息服务业。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化环境,加快区域性信息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网络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等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其向网络化、社会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引导信息需求,培育信息市场,实现信息产品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发展。
2.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我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橡胶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四大传统产业。
(1)纺织服装行业。以产品设计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纺机设备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为优化升级目标,重点提高纺织、印染、化纤、家纺和服装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对纺织服装行业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工艺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十一五”期间,服装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100%,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智能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第四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航空工业发展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航空工业发展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航空工业发展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状况和应该采取的对策,论述了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做法,最后对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加速航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
息化工业化航空工业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1996年美国gdp增幅中的1/3来自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纷纷以应用信息技术和发展信息产业为突破口,采用跨越式发展战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自身的信息产业(如日本和韩国的微电子业、印度的软件业、台湾的电脑及外设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信息技术革命和国家信息化
1.信息技术
信息是有关事物现象的记录和说明。而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与处理的有关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主要有三项:
(1)微电子技术。它是微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主要的就是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就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目前正向着高度集成、高速、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它是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及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2)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加工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就是有关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研制及使用的技术。目前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方向是:以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并行处理、多媒体技术为主,软件和网络相应发展。
(3)通信技术。就是信息的采集、存储及传输技术。如果说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大脑”,那么由程控交换机、大容量光纤、通信卫星及其它现代化通信装备交织而成覆盖全球的电信网络就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现代通信网络就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2.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指现代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储存、传递、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狭义的信息产业是指电子信息工业,广义的信息产业是指信息设备业(包括硬件和软件)、信息网络业和信息服务业。目前在发达国家新兴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并将进而发展为主导产业。
3.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
就是在农业、工业、科技、国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全面信息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步推进、交互发展的。首先是信息产业化,然后是产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再后是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国家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框架由信息源(各种数据库、信息库)、数据传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各种信息应用系统所构成。
信息化不仅在物质领域,同时在精神文化领域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形成了全社会的信息网络和知识库,信息知识和智慧成为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必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人们之间交往的发展、精神生活的丰富、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道德水平的提高、选择空间的扩大、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世界上多种文化的交融和共生等都反映了信息社会新的文明形态。因此,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将可能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二、我国社会现状分析及应采取的对策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建立了比较庞大的工业体系,信息产业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技术装备落后,高消耗、低效益,粗放经营,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1999年我国信息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3.4,对全国gdp增长量的直接贡献率只有10左右。在我国,工业和农业等传统的物质生产经济仍居主导地位,工业化和现代化远远没有完成,仍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工业农业国,属于尚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能不能跨越工业化直接驶入信息化的快车道?或者等完全实现了工业化再来推进信息化呢?不行,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第一,工业经济时代是不能跨越的。因为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是最基本的人类活动,任何经济形态都要围绕物质产品实体来
进行资源配置。工业生产技术是人手的延伸,而信息化生产技术是人脑的延伸。“脑”的发达可以导致生产过程的知识密集和智慧化,但物质产品实体的最终完成还要借助于“手”。因此,加工制造工具在信息经济中仍然是一线“劳动大军”。虽然信息经济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但生产过程的展开必须配以相应的自然资源,信息经济的运转要以工业经济的一定水平为基础。
这就是说,尽管人类社会正迈向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但物质生产仍将是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而工业化特别是提高制造业的科技水平,仍然是现在和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
第二,不能消极等待。要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在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首先,从基础资源的形式看,我们可以避免以大量消耗能源等自然资源为代价,而转向以知识为资源基础来实现工业化。其次,从主导性生产工具的换代来看,我们可以减少那些以大量应用加工制造工具为特点的传统产业,转而发展以信息化生产工具为特点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快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外,从现代化发展的时序来看,既然人类已经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那么“后发现代化”就可能发挥其“后发优势”,不去经历那些不再必要的传统现代化历程。例如,近年来我国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产业方面跨越模拟化阶段而一步进到数字化阶段,农业上更多地依靠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就是证明。
所以,采取的对策应该是:既要加速工业化、又要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抓住机遇、迎头追赶、局部突破、跨越式发展。
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这要从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两方面来做。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信息产业化
最近十年,我国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电子、邮电、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很快,信息装备提供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我国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计算机硬件产业,平均每年以45以上的速率增长。从1993年开始实施的“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取得成效。国家公共经济信息网工程、计算机互联网工程、公用数据网等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启动和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和网民已经覆盖了中国的重要城市。世界上最长的京、汉、广光纤通信干线已经开通,七横八纵的光纤通信网络正在建设。国家及许多省市和部门都制定了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1)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抓好宏观经济决策、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
(2)要加强国家信息网络特别是高速宽带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3)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加快发展信息设备制造和软件产业,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
(4)集中力量加快“金”字工程的建设;
(5)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改善电子信息产业内部结构,服务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6)促进科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广大劳动者信息化技能,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
(7)加快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8)与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结合,抓紧制定信息化立法规划,逐步形成信息化法制体系。
2.用信息技术武装传统工业,推动产业信息化
(1)用信息技术武装、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变革。例如,在机械制造业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运用各种先进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把企业的技术、经营和人员集成起来,把机制的改革、机构的改组、技术的改造和科学管理集成起来,这是加速传统制造业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切入点和必由之路。
(2)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
(3)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
(4)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管理。突出全球化的“现代意识管理”,突出知识化的“智能资本管理”,突出网络化的“模块组织管理”,突出产销一体化的“生态营销管理”,突出创新化的“技术开发管理”,突出竞争化的“人才激励管理”。从而盘活存量资本,提高生产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应用信息技术,加速航空工业发展
航空工业是典型的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对航空工业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航空产业信息化,就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实现研究、设计、制造、试验、生产、经营、采购、维护、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具体包括研究设计的信息化、加工制造的信息化、试验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经营贸易的信息化和保障服务的信息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抓紧三个方面的基本建设:
(1)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全行业通讯网络和各单位的园区网;
(2)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各种数据库和资料库;
(3)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的应用系统。这是信息技术与各应用领域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互相渗透的复合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难点。
产业信息化是涉及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具体情况,建议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笔者以为,研究设计信息化和加工制造信息化是最影响全局的重要关键,应集中力量首先加以突破。
研究设计信息化,核心是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结构力学、计算材料学和数值仿真等。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仿真,可在加工制造之前提前进行航空产品部件、系统和整机的性能、耐久性、可靠性及重量的计算、评估和优化,减少或省去“设计——加工——试验——再设计”的多次循环,使航空产品从“传统设计”转向“预测设计”的新阶段。
加工制造信息化,核心是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质量控制(caq)、制造资源管理系统(mrpⅱ)等及其集成。cims工程的目标,就是实现多个厂所异地协同无纸设计制造航空产品。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大大缩短航空产品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研制质量,从而加速航空工业的振兴发展和现代化。
第五篇:跨越式发展与环境保护
跨越式发展与环境保护
玉门市环境保护局邢会军
玉门市环境保护工作在短短的二十余年中已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这是从西方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得到的深刻教训而提出的;
第二阶段,确定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玉门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玉门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人口承载力有限。近几年来,玉门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物资源减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生态环境建设将是重中之重。由于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任何形式的开发都有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甚至不可逆转。因此,当地的开发工程必须从区划和规划入手,按照生态规律组织经济活动,全面分析和掌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编制应对措施和生态恢复计划。
当地由于工业企业比较分散,且工业设备陈旧、人员环保意识不强、三废治理率较低,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源分布广。加之,工业污染“西移”的步伐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当地环境污染不断加重;昌马、黄花营北滩的矿山开发及露天采砂对地形、地貌进行了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和严重的空气污染。污染已给当地开发留下了较小的环境容量空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当地必然会大力发展企业,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西部的环境污染。这就必须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业,推动清洁生产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减少环境代价。另外,应当特别注意农业对环境的污染,解决大中型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节水农业,超越粗放型农业和大规模面源污染的阶段,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环保教育和环保机构建设。在当地开发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尤其是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培养他们新的资源观。同时,要高度重视地方环境保护机构的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生态保护机构的建设,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手段,以适应当地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编制环保规划。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考虑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对开发项目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明确当地开发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做到在开发建设工程中保护一些地区、恢复一些地区、建设一些地区。
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要加强当地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力度,做到科学指导与生态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针对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同时,为了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工合作,有必要建设协调管理机制,统一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规划与实施方案,监督工程实施进程,评估实施效果,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有重点、分步骤、科学地推进地方的生态建设。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地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是由于农业过度开发,水土失衡所造成的,因此要在发展节水农业的同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生物产业、有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新建项目均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环保局“三同时”验收,但现在的情况,玉门市尤其是下属各乡镇一级的小企业,保守估计在50%以上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更没有无法通过“三同时”验收。但工商和税务登记却是齐备的,在“合法”的进行生产。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发》的要求,应该责令起停止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对于这样大量的企业进行查处,一方面环保局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查处大量的企业也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社会音响,查处难度相当大。
大批企业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原因,企业人士讲不知道要办理环保手续,以为只要办了工商税务手续就可以了。他们在工商税务办理手续时也未被告知要办理环保手续,更不用说要把环保手续作为工商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了。另外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认为做“环评”收费太高,小企业创业之初,经费困难,难以承担这笔费用,故不愿办理环保手续。还有一部分企业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办不了
“环评”手续的,当然也没有办理环保手续。
对于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如果工商局不严格把环保审批作为前置条件,那么大批的企业将迈过“环评”这一关而直接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审批,不配套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直接投入生产,环保局对这批企业的管理将失控,新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各个审批单位都应该要求企业把“环评”作为前置条件,如果没有通过“环评”则不予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头问题。
事实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条、第6条规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条例第9条进一步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因此,根据上述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为企业登记注册和申领《营业执照》程序的前置审批内容的环境影响审批事项,其主要使用范围应为“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如果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并将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作为工商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的前置性审批事项。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玉门市的城乡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