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化与产业化协调发展(新兴镇)
城镇化与产业化协调发展
大洼县新兴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从实际出发,不冒进,不贪大,稳步推进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实现了缩小城乡差别、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目前,全镇有1600户农民从村屯向中心镇迁移和集聚,形成4个农民生活小区,总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已达30%,小区入住率80%以上。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为了预防出现城市病和后遗症,坚持三个发展理念不动摇,实现了城镇化建设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
坚持“就地城镇化”的理念不动摇。新兴镇党委政府认为,城乡一体化不都是让农民进城,更多的是引导鼓励农民“就地城镇化”,即农村人口不局限于向市区、县城迁移,而是以小城镇和中心村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整治农村环境,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坚持稳中求进的理念不动摇。新兴镇城镇化不片面盲目地追求速度,不超越产业发展水平,而是按照“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以人的生产与生活是否实质城镇化为标准,积极稳妥地予以推进。新兴镇充分尊重农民自主选择进入城镇的意愿,通过引导、鼓励、规划、服务推进城镇化进程。
根据富裕起来农民的愿望,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丰富的镇中心规划建设了四个居住小区,积极打造“中心宜居区”环境,提高城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
坚持发展产业的理念不动摇。产业发展是实现城镇化的根本。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导致城镇化“后遗症”的重要原因。因此,新兴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
农业经济独具特色。新兴镇稻田养蟹规模达到4.5万亩,被评为2013年“中国河蟹之乡”。全镇以腰岗子河蟹、盘兴苹果梨、鑫叶蔬菜等主导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鼓励扶助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打造龙头企业集群,切实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在“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对生产基地的拉动力,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
工业经济异军突起,新兴镇工业规模在全市乡镇中名列前茅。全镇拥有62家工业企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和水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
三产融入市区。新兴镇毗邻市区,引导鼓励农民进城打工是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新兴镇常年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全镇有4500人进城打工,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80%。组建了200人瓦工合作社。
坚持发展产业,农民的腰包鼓了。于是,农民产生进城进镇居住、追求城里人一般美好生活的冲动和愿望。这是新兴镇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兴镇城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篇:没有产业化,何来城镇化?
没有产业化,何来城镇化?
记者 郭丽君
2013-2-26 6:35:55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6日 16 版)■城镇化发展要防止无限膨胀的“大城市病”,警惕小城镇不断衰落
■城镇化建设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三化”之间应协调共进,同步发展
■要注重绿色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的方式设计城镇化发展路径
每逢春节,包括2.5亿农民工在内的流动大军就开始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作“钟摆式”和“候鸟型”的往返,与流动人口相伴的还有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要想解决这一当前经济社会的突出问题,首要的就是促进经济结构布局的合理化、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异地就业的农业人口大量减少。
“近一段时期,中国社科院学术数据库跟踪显示,大家讨论最热烈的话题就是城镇化。”近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经济学部举办的2013年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的一些新的目标,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
城镇化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其重要性在于,城镇化不仅是引发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增长、推动经济服务化的重要途径,而且是集聚优势资源、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手段。
城镇化建设呈“两极化”态势
农村劳动力应加快向小城镇集中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日前在京发布报告称,县域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县域经济撑起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从2008年起,县域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水平。2010年,全国县域GDP总和占全国GDP总量的49.8%,近几年,增长态势仍在持续。
“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中不应缺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认为,县域经济作为过去的增长洼地,近年来在各种政策促进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已经开始了追赶式增长。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有效载体。2003年到2010年间,全国所有县域的平均城市化率从15.39%,提高到了18.7%。然而,与全国城镇化率处于51.3%的较高水平相比,我国县域不仅城镇化率较低,而且城镇化质量不高。
“城镇化是把双刃剑。”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说,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城市病,由于各种资源向大城市和行政中心高度集聚,带来了如环境污染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等诸多难题。
魏后凯表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呈现“两极化”态势:大城市患了“膨胀病”,有吸纳能力,无承载能力;小城镇则因“发育不良”不断衰落,有承载能力而无吸纳能力。近年来小城镇数量越来越少,城市规模结构有向“倒金字塔”型演变的趋势。
随着城镇化的深度发展,大城市的就业门槛、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这就使农民工难以长期在大城市集聚。相反,小城镇则在总体上承担生产职能,产业工人只需要一定的技术培训就能上岗。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表示,中国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重心向下,由发展大城市向发展县及县以下的小城镇转变,着力建设、改造农村地区,这其实亦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一条重要经验。
据调查,目前,全国省会城市中有农民工2000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20%。由于大城市产业升级和职能转变,及生活成本的大幅度提升,预计今后5至10年,这个比重将逐步下降。近2000个县城的农民工总数占30%,预计到2020年将升至65%。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村劳动力将会加快向小城镇集中。
十八大报告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在城镇化建设中,要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强吸纳能力,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的门槛。
防止“新城”成“睡城”、“空城”
夯实城镇经济基础是关键
“城镇化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否则农民进了城无所事事,城市也留不住他们。新城没有产业发展,就成了‘睡城’和‘空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以北京的回龙观和天通苑为例,这两个超大社区由于没有产业发展,白天成了空城,晚上从城里回来的人很多,成了“卧城”和“睡城”,给交通带来很大压力,这是极大的教训。
金培表示,县域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工业化是县域产业升级的基本支柱;城镇化是县域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县域依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但农业现代化是县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之间应协调共进,同步发展。
从目前来看,“三化”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协调,比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脱节。突出表现为工业园区内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脱节,以及工业园与现有城镇的脱节。只有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齐头并进、交相辉映,确保城镇化有产业带动、工业化有城镇支撑,发挥优势资源聚集效应,有效防范有城无市的“超前城镇化”现象。
“产业兴城体现了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是如影随形、相互促进的关系。”张其仔表示,以北京天安门向南50公里的固安县和向东30公里的大厂县为例,在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原本排在河北中下游的县城,抓住北京、天津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出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带产的发展思路,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如今,固安县通过与北京产业的功能配套,逐步形成了以京东方、工方信联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航天振邦、诚田恒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等。
不能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
警惕“冒进式”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不能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肖金成认为,城镇化过程要有产业作支撑,但是,产业发展中“拼资源”、“拼排放”现象普遍,资源环境压力大,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现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工作对于化石能源的消费只有城市的1/5到1/8。”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能源消费也是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本要素。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是每年0.8个百分点,5年则增长4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将有1100万人口进入城市,而整个伦敦才有1000万人口。这么多人口进入城市,意味着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就业、社会服务、公共保障的增加,意味着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增加。这些都将加剧城镇的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表明我国实现低碳城镇化的艰巨性。
“当前,城市发展的另一个紧缺要素就是土地。”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表示,我国城镇化进程规模大、速度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因素的制约,以及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诉求,都决定了发展县域经济不能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而是要注重绿色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的方式设计城镇化发展路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报告中指出,近十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片面追求城镇化率,出现了“冒进式”城镇化现象。尤其是对于城镇布局相对分散和县域而言,这种现象比较突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工业园区、产业园、集中区等名义违规设立开发区、随意圈占土地、扩大开发区面积、擅自出台优惠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和倾向。
“冒进的城镇化导致大量农田侵占闲置。”张其仔介绍,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5月,全国共上报的土地闲置高达2815宗,面积达16.95万亩,其中闲置5年以下的地块占总数的48%。
第三篇: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摘要:牡丹江市站位全市发展全局,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新形势卜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 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具有 }一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城镇化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保护
牡丹江市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目前,生态 市建设具有了良好的基础,全市上卜已形成了以生态市建设促进发 展的共识,但是本市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仍较突出,生态市建设的任 务艰巨而繁重,在新形势卜更要兼顾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 重,如何协调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问的关系,选择 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城镇 建设之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具有}一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
1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1.1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生态环境形势严竣。城镇周边农 村及农业污染严重,突出表现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 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速度趋势加快,农 牧业生产的废弃物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
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2水质持续改善压力巨大,治理任务更加艰巨。农村地区沿 河滩堆放大量垃圾等污染地表水和地卜水,饮用水水源地虽然可以 达到III类标准,但工业、生活污染源仍对饮用水水质存在威胁。
1.3禽畜粪便和养殖业污染问题不断加大。调查发现农村分散 型家庭散养较普遍,个别规模养殖场建于村内,没有进行人畜分离。养殖业粪便处理不当引起的恶臭及所排放污水对所在农村环境影 响较大。
1.4基础能力建设滞后,环境管理手段不足。由于农村环境保 护监管能力薄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基础 能力建设总体仍然滞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低效率、低产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经 济增长方式和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 恶性循环的经济根源。
2.2环境意识淡薄。基层政府的注意力多用发展经济等方面,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和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大,农民环境意识 淡薄。
2.3环保投入不足。政府对环保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及 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投入相对较 少,乡镇环保机构不健全,农村环保管理相对薄弱。
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笔者认为,在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同时更应加大生态环 境保护的治理力度,突出抓好生态建设项目,针对本市特点,具体提 出以卜几点建议:
3.1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对牡丹江 辖区内未划分保护区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建立农 村饮用水源地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 执法检查,坚决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建立和完 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将重要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纳 入监测范围。建立水源地管理档案,制订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突发环 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
3.2加大乡镇污水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乡镇污 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应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 一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合理选择处理工艺,保障污水的处理 率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负荷率。推进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将污 水统一收集入农户自家化粪池,并定期进行转运和处置。探索适于 高寒地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的处理方法,并进行试点 示范。
3.3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和处置。提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收集,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市(影处理的模式。城市
和县城周边的村庄统筹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运系统。在经济欠 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屯,要积极探索就地处理模式。加强粪便无害化
处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无水堆肥卫生厕所。加强农村地区电子 废弃物、医疗废物、有毒及有害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与处置。重点加 强牡丹江流域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上游温春、渤海、长汀等敏感乡 镇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牡丹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村屯 实施连片集中整治,清运垃圾,恢复河道。
3.4防治农村工业污染,严把审批关。对现有工业企业,要严格 执行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推 行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标准。对污染严重 的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进行整治,开展农村地区化工、电镀等企业 搬迁和关停之后的污染治理。新项目要严把环境准入条件,将乡镇 工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优化工业发展布局,适当集中工业 企业。
对牡丹江市辖内的铁岭镇、北安乡等5个乡镇,林口镇、古城镇 等11个乡镇进行工矿治理,开展生态修复,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农 村矿山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比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城 市污水污染农村环境。
3.5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农村分散养殖户,推广畜禽粪便 农户收集、专业处理、综合利用模式。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放 养区,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改扩建的集约化和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 强畜禽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监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执法检
查。
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调整优化养殖场布局,适度集中、规模化发 展。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散养密集区为重点,大力推行清洁养 殖,通过生物发酵床、垫草垫料养殖等改进养殖方式。加快建设养殖 场沼气工程、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 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
3.6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落实农药、化肥使用的环境安全技术 导则的有关要求,积极调整农药、化肥使用结构。大力推广和普及测 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农民大量使用农家肥、新 型有机肥料以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快建立农 药、化肥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定期监测粮食主产 区和重点流域有毒有害农药的使用情况。
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建立培 肥制度,鼓励农民田问堆沤肥,随时处置分散的农业废弃物,严格控 制农业而源污染厂
第四篇: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考
城镇化进程 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考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的保护
摘要: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由于环境法制不健全,环境投入不是等原因,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积极促进城镇化进程,有必要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出发,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 ; 农村环境问题 ; 农村环境保护
一、农村城镇化的理念
(一)城镇化的意义
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缩小城乡差距,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路线和政策的选择极为密切,也与对城镇化的认识密切相关。以改革开放为界限,可以把我国城镇化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中国城镇化的加快,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且这种石头人在加强,但是随着城镇
化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环境问题开始明显凸显出来,(一)土壤污染问题
在为城镇化提供农副产品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有机农药污染、化肥污染较为突出,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和土质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二)水污染
水资源的用水紧张,水资源紧缺矛盾在我国比较突出。例如娄底市境内水资源量较
少,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随着娄底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谁污染严重问题越来越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且这种状况在娄底市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许多河段水体已基本不能饮用,全区水质性缺水的局面加剧
(三)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组成成分日趋复杂,以往分散式的就地消纳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已对农村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张。
(四)工矿企业的污染问题
矿山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对资源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未加以重视,只顾眼前
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破坏、浪费资源现象依然存在,水土流失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对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对水质的污染值得高度重视。
(五)禽兽粪便和养殖业污染问题
亲手养殖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农村分散性家庭养殖比较普遍,而其多数是散养。也存在规模养殖厂建于农村,没有进行人畜分离,有的养殖场建于水源地附近,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养殖业粪便处理不当引起的恶臭对所在农村环境影响较大。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低效率、低产出、高耗能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型掠夺式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化循环的经济根源,这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关键因素。
(二)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环境保护法没有落到实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虽已成体系,但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不严,没有引入刑事责任,基层环保部门监管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的偷排、漏排何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加上地方保护主义以,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良现象。而且没有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不明确。
(三)环境意识淡薄,社会制度缺失
首先是环保跟不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政府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增加短期经济收入是硬道理,看不到环境恶化将会带来的恶果,甚至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其次是政府的宣传教育没有重点关注农村,政府只注意到大量重点企业的显性环境问题,忽视了农村的宣传教育。
(四)环保投入不足
政府对环保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及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投入极少,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对政府的税收直接影响不大,政府目前不愿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治理农村环境。基层环保管理网络没有真正形成,乡镇环保机构不健全,农村环保管理不少地方处于失控状态,造成农村缺乏可靠地社会保障机制。
(五)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乡村企业污染加剧
随着国家对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视,污染重的化工、造纸等企业,利用农村环境管理力量微薄和农民致富心切,纷纷进驻农村。重污染行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无人监管,没有污染防治设施。
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环保教育与环保法治相结合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是农村环保工作的基础。目前一些农民和一些农村干部对环保还存有模糊认识,环保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因此,在广大农村必须加大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村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治村的能力,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目标。
(二)环境制度安排与环境法治相呼应
环境制度安排上可考虑以下几项:一是建立和强化农村环境监测、信息披露制度,追究谎报、瞒报者的法律责任处罚;二是规范行政程序,严格农村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防止污染源从农村生成或向农村转移;三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建立农村环保考核指标体系和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将其纳入了政府目标责任书。四是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农村环境补偿机制,强化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五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推行规划和政策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如对土地利用、区域开发、能源、水利、交通、旅游、资源利用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三)加大法律监督
在我国环境法律监督体系中,权力机关的监督和行政机关的监督在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出现,但我国舆论监督程度很低,作用很有限。司法监督主要是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在环境监督领域这块基本上是空白。人民群众的监督主要表现为以环境评价制度等为内容的公众参与,这要求在加强公众宣传的同时,培植一批环境监督员,并给予必要的保障。农村环保执法监督机制应由二个监督层面组成:一是上下级政府监督关系,即上级政府把下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政绩量化考核一项依据;二是环保机关形成上下级的垂直监督关系。国家环保总局要从法律和行政上对各级环保机关各部门加大稽查力度。对个别环保机构环保不力或不作为进行严格查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及行政责任,这二种监督制度的实施既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的发生,又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威,保证农村环保法制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马力宏、邵峰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
[2] 郭振、陈柳青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3] 苏扬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污染治理
[4] 吴上进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5] 黄凯城镇规划
[6] 郑强可持续发展战略
[7] 杨艳城镇化进程
[8] 赵群城镇发展初探
[9] 韩玉林美国城镇进程发展讨论
[10] 李强城镇化进程问题研究
第五篇:城镇化与产业化洗礼下的独生子女户
城镇化与产业化洗礼下的独生子女户
建阳市童游街道南林村,在城镇化与产业化交替递嬗中渐变的新农村,从实际情况来看已经不再是农村了。2006年,闽北经济开发区与海西林产工贸城的建设,征走了南林村的主要生产耕地,失去土地,农民靠什么生活?独生子女户徐慧就首先搭上了“武夷新区”建设的顺风车,在计生部门的帮助下获得了“第一桶金”。
武夷新区建设号角的吹响,南林村失地农民在餐饮、运输等行业迅速发展。徐慧,职业中专财会专业毕业,原在当地一家电站工作。看到乡亲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她想到武夷新区建设,机砖的需求肯定需求很多,她便于丈夫协商办一家砖厂。可办厂那是那么容易的事?市计生部门得知他们夫妻俩为钱与办证烦恼时,及时为他们办理小额贴息贷款与协助办理相关证件。砖厂生产的第一批砖,还没有出炉就被附近的工厂定了。建阳市2010年“6.20”洪灾后,灾区重建中对砖的需求激增,徐慧特意交代丈夫,“千万要注意质量,不要乱抬价格,先供应受灾最严重的”。“我们现在年收入达10万,日子充实富裕了,应该感谢计生部门的帮扶”,徐慧充满感激的说。笔者走进砖厂,工人们如火如荼地工作,一辆辆农用车正等待着装货,好一个生意红火的风景。走进徐慧家,三层的小洋楼,装修得格外漂亮,不得不让人羡慕。
2009年下半年,在南林村妇女们的推荐、推选下,徐慧在南林村妇代会上以高票当选了妇女主任。繁忙的农村妇女事务,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放下了自家砖厂。“妇女工作一年四季都没有淡季,计生检查、协助妇女申请小额创业贷款、组织妇女就业培训,忙起来都是连轴转但很幸福”,徐慧自豪说。在徐慧手上计生户推荐就业的有25人,平均每人月收入达1800元。
在这些经历过城镇化与产业化洗礼的计生户手中,相信有更多的“徐慧”在描绘着一幅幅幸福的画卷。
福建省建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陈新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