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0920 问答:新加坡为何能有效反腐?
问答:新加坡为何能有效反腐?
路透新加坡9月20日电(记者 Nopporn Wong-Anan)---亚洲邻国各个腐败问题严重,但新加坡却被国际公认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以下是有关新加坡反腐经验的一些问答:
新加坡向来没有贪污问题吗?
错误。1959年实现自治时,新加坡仍然腐败问题猖獗且普遍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反腐败法律法规薄弱乏力,反贪工作者权力不足,无法有效执行任务。
政府公职人员薪资比不上私营部门人员,他们中的有些人因为存钱太少而无法度过经济困难时期,从而负债累累。
新加坡人当时受教育程度有限,对公民的权利不了解,为了办事不得不贿赂公职人员。
何事引发变革?
1965年新加坡独立後,新的政治领导人主动摆脱与金融及商界的瓜葛,为官僚人员树立了榜样。
相关反腐败法律也得以大幅修订,反贪工作者获得更多权力,对贪污行为的惩治力度得到加强。
公职人员薪资水平上调到可与私营部门相媲美的水平。官僚程序大大简化,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公职人员索贿的可能。
反腐败法律有多严苛?
新加坡定期审议并修订反腐败法。
一般贪污犯最高可被罚10万坡元(7.46万美元),或判刑最长五年。但如果案件涉及政府合同、议员或公共机构官员,刑期可长达七年。
法院还会勒令贪污犯返还赃款,且如果贪污犯无法对其财产来源给出满意解释,法院有权予以没收。
公职人员犯下贪污腐败罪还将丢掉工作、养老金及其他福利。
为何新加坡就行得通?
分析人士称,新加坡国家小,行政梯度较短,这对反腐工作帮助很大。
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更容易营造廉政氛围,人们也容易被反复提醒腐败的危害与後果。
公众对腐败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新加坡与香港的法律均以英国法律体系为基础,这有利于维护国际商务人士在遇到欺诈或腐败案件时对新加坡司法体系的信心。(完)
编译:张敏 发稿:段晓冬
路透全新邮件产品服务——“每日财经荟萃”,让您在每日清晨收到路透全球财经资讯精华和最新投资动向。请点击此处(here)开通此服务。
第二篇:《新加坡为什么能》读后感
《新加坡为什么能》作为一部从国人视角较为全面介绍新加坡建党治国战略的书籍,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贯穿全书,分别从新加坡行动党在独立治理国家的五十五年间所秉持的执政哲学、执政战略、执政举措此三方面对新加坡政府及政党发展历程进行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回顾,也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下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提供了一个模板。
人民行动党作为新加坡的执政党,以在选举中连续几十年的绝对性优势成为政府的合法组织者掌舵整个国家,在自主性较强的国内政治环境中,充分发挥了政党在治国中的主动性和团队优势,依靠李光耀领导下的行动党人的卓越才能,成功地改变了新加坡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并以输入型发展的模式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二十世纪中期的十年间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对上世纪中叶新加坡发展成就的研究已不是近年来新晋的显学,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以新加坡为鉴,提出了多项与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具备一个稳定团结高效的政府是新加坡模式成功的核心,行动党多年来平稳的执政历程与整个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新世纪伊始,我党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随之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系列目标,因此也再一次将党建工作提到了更高的层面。如何解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建设和施政方略,从而提炼出有益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与发展规划与具体措施,这都有赖于我们每一位党员更为深入地思索。
治乱催生向心力——对新加坡社会秩序得以快速重构的分析
新加坡在1945年结束日据时代殖民占领后的十八年间始终处于社会秩序动荡的状态。宗主国英国虽对这一地区恢复了军事管制,但其控制力相比其十九世纪以来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已明显降低。以泛马来西亚地区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矛盾的激化以及各政治团体间的持续角力,逐步成为这一时期新加坡主动寻求除“殖民地”和“联邦”以外第三种途径来满足自身政治诉求的推动力,地区间孱弱的民主政治体系夹杂在民族冲突之中,加速了新加坡独立的进程,同时也逐步形成了现有新加坡族群的基本建构以及特有的类民主式多元政治文化。
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的成立无法消除多年来国内政局动荡的局面,由于下辖新加坡、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四邦党派治理模式以及族群分布的差异,国会与地方政权产生了激烈的利益冲突,联邦制松散的约束机制在由党派纷争引发的不间断的内乱面前无法有效制衡争议各方,此种中央权力对地方有限的管控也使得**频发的新加坡不断被边缘化。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占绝大多数地方议会议席的情况下,被动独立后主动寻求国际认可和支持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一个由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为主要人口构成的蕞尔小国,世界各国对于独立后土地和资源短缺的新加坡能否继续存在表示了怀疑。彼时最大的反对党社会主义阵线也在不断以策划游行和煽动**等方式抵制人民行动党组成的议会和政府,社会动荡的阴霾长期困扰亟待变革的新加坡。以李光耀为总理的内阁有效把握了本国人民在多年的动荡之后对和平与安宁的诉求,将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重建经济体系和社会秩序上来,借助二战后新工业革命的大潮,新政府准确抓住本国劳动力供给充足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同时将教育、医疗、住房等与民众福祉相关的公共事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争取到了全国不同族群的政治支持。1980年开始,新加坡又将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刚刚兴起的芯片制造业以及其它高科技产业,以产业结构的升级来与邻国廉价的劳动力抗衡,最终保证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维持8%的增速,失业率降低至3%,成功跻身亚洲经济发达国家行列。
历史证明,国家秩序由乱转治的过程必将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大工业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选择何种路径作为国内经济社会重建的依托,决定了未来一国长远的发展。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建国之初虽处于社会秩序动荡的环境之中,但国内族群
间矛盾远未达到激化的程度,政党间的斗争也限定在了与社阵在治国理念上的冲突,人民对提升生存质量的需求成为了当时新加坡社会较为突出的矛盾,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做法也迎合了大多数群众对政府的客观要求与预期,较为统一的社会态度逐步形成,有效地支撑起行动党的执政基础。
实践理性——跳出经典窠臼的执政哲学
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将儒家文化的性格特征定义为一种实用理性,是一套实际和理性的原则,并强调珍惜经过历史考验的本土价值观念,尊重在历史中自然形成的风俗习惯。他认为应从有限理性的事实出发,人们在进行复杂的社会变革的时候,就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渐进态度,视方案的制定为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视目标的实现为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他“反对用死的定义来束缚实践,而强调用活的实践来创新定义”,测试一个理论和计划的方法是:“它是否行得通。”
李光耀曾经对新加坡发展中所坚持的渐进发展表述为“演化而成的制度比设计而成的制度更优秀”,一项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也是在不断地试错与及时调整间趋于成熟。行动党坚持以现实生活和国内客观实际作为各项政策制定的依据,并按照“做法正确”的标准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对政策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最优的效果,确保在获得实效的前提下上升至制度层面得以更好地推广。这种尊重实际又不拘泥于已有制度的做法是符合新加坡社会发展特点的,也符合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历史发展规律。
人民行动党的建党宗旨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在建党初期也是以民主社会主义为信仰,但在国家运行的过程中,盲目追求结果的平等必然使得有限的社会资源捉襟见肘。行动党人对治国理念有了更切合实际的认识,李光耀坚持强调机会平等下实事求是的社会主义,放弃强求结果平等的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在新加坡主动开放吸引西方发达国家优秀资本进入国内的同时,李光耀避开了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类敏感意识形态无谓的争论,只是客观地按照“新加坡没有原料可资剥削,只有劳力”的实际,提出了建设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政策,并着力培养国民的“技能和工业生产能力”。存而不论的务实主义特点也确保了新加坡经济发展有一个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
国富民强的终极目标——避免党争内耗的强人执政战略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其执政模式定义为“托管式民主”,党内一致认为:由政党间充分的竞争式选举可能出现的联合政府或轮流执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不利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政策保持连续稳定性,政党间争夺合法执政权的过程会直接消耗政府在组织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中应有功能的发挥。
新加坡一党优势与多党并存的格局正是该国稳定的政治生态的一个突出表现。托管式民主政治建立在与选民紧密联系的基础之上,以为民服务为日常工作的切入点。在系列制度的规范下,政府内行动党各级官员能悉心听取选民的诉求,及时按照法规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行动党以其公正亲民的作风,有效地在人民中建立起了不可企及的威信,历年大选中压倒性地胜出也完全符合各方的预期。
新加坡几十年来一党优势政治格局是公民主动选择的必然结果,在这背后有太多以李光耀为代表的第一代人民行动党人强人政治的色彩。依赖优秀领导人的卓越才华以及将建国为己任的高尚意志,李光耀以近乎理想化的建党治国理念,运用各项严格的管控措施,构筑起一个强大的执政党,并成功带领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令世人称道的成就。强人掌舵国家是新加坡这个社会构成复杂、国土面积狭小的沿海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乱转至的关键。按照组织行为学对领导特质的分类,李光耀应当符合权威型领导的各项指标,长于乱世、留学西方,其个人成长经历和复杂的教育背景都为其日后在领导人民行动党中的理论与实务提供了较充分的支撑。不管是在隶属马来西亚时期为新加坡权利的据理力争,还是建国后与反对党开展的全方位的政治角逐,他都能清醒地判断局势,切合时机地提出不同的应对措施。怀着对新加坡高度的忠诚与依恋,李光耀在治国中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以东方人特有的视角将对中华儒学和西方民主的解读融入到治理新加坡的每一个阶段。
以保持政府执政活力为导向——积极主动的执政策略
人才策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人着力倡导“君子执政”、“能人执政”,坚持“有好领袖才会有好政府”的人才观,并将其上升为与“好的制度”同等重要的执政理念。李光耀在对二战后亚洲多数独立的新兴国家进行研究后,提出“人民仍然以族群领袖为效忠的国家中,优秀强悍的领袖党争是这类国家得以迅速发展的秘诀” ,“新加坡最关键的发展因素在于部长能力高强,并拥有一群素质高的公务员做后盾”, “年轻的领袖和干部掌管行动党,他们继续坚信通过廉洁和有效的政府,来改善全体新加坡人们的生活”。以此为基础,李光耀在多年执政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具有新加坡特点的人才观理论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如领导应具备的六大品质、先天素质优于后天养成、主动争取社会各界人才加入行动党、领导岗位的及时更新等,在保证执政党队伍稳定前提下不断提升党员的素质和政党的执政能力,确保了后强人政治时代精英政治体系持续的完善与发展。
法治策略——“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权威借助法制得以确立,并重视在治国的过程中依照上述法律规范维护职位权威,着力于塑造“对政府的服从就是服从法理权威”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国内各项治理政策的研究过程,行动党坚持保留与民协商国策和接受舆论的政治作风,执政党尽量让国人针对影响生活的课题发表意见,但总理必须在提取意见,考虑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作出决定,不能被少数人和反对派所左右。政府“明确地设下„超越范围‟的记号”,其用意鲜明的将自身开明和协商的限度公之于众,运用法律的武器,依法处理各界对政府不实的批评,在依法管理的前提下,将保护民众的言论自由权利统一起来,较好地实现了对社会的有效控制,确保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
廉政策略——国际透明度组织连年对新加坡政府的廉洁程度评为“亚洲第一,直接前茅”这一骄人成绩,也再一次验证了保持执政党活力与清廉是防范一党长期执政可能陷入腐败、衰落怪圈的不二法门。李光耀在行动党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将本人对国家的高度忠诚和高尚的品行注入到每个党员的意识之中,并营造“君子执政”文化氛围且身体力行,突出“置个人利益于社会之上是小人行径”的观念,将优秀的廉政文化和高尚的执政理念以制度化的方式加以固定,借助强大的思想攻势促进党员队伍高度自我约束观念的形成。同时,行动党大胆创新政府公职人员的薪金制度,将不同级别的政府领导人员与相应的企业高管的功能进行类比,肯定公职人员个人贡献的重要意义,制定系统的收入换算标准,大幅提升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在高薪的保障下,廉政工作效果显著,保持并不断提升政府效率。
谈新加坡的文化认同
新加坡国内不同族群的构成特点以及殖民文化的背景使得同一文化的认同度较低,人民行动党有效避开了关于国家文化层面的争论,坚持“存而不论”的处理策略,有效缓解了多元文化的冲突。民众对政府托管式民主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于多年来人民行动党领导国家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其根源是一种对维持社会稳定以持续保有个人资产的利益选择。正如李光耀常表述的观点:“要让人民保卫新加坡,就必须让新加坡有值得人民去保护的东西,政府所捍卫的不只是有钱人的财产……如果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住房,社会也不会发生动荡,国家将会更稳定,人民也会更佳感激、支持实行这项政策的政党”。
在政治制度层面,李光耀领导的行动党不接受“在自由企业之外还一定要有民主制度后自由市场才会成功”这一过分简单的判断。坚持有限民主和精英政治下的一党优势格局,行动党在自身党建和国家事务管理中通过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措施表现出了优秀的领导素质,民众对这一政治文化也通过每届政府的选举表示了充分的认同。在广受发达国家诟病的新加坡式民主政体之所以保持长久的稳定,完全取决于新加坡民众对这一政治文化的高度认同。
李光耀以务实的态度充分吸收不同地区文化的优势,重点将中华传统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 的核心价值观灵活运用到建党和治国之中,强调执政党应具备儒家“五常”的基本素养,以严格的标准规范党员的言行,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精诚所至,取信于民”的施政理念也在多年的国家治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加坡社会的文化认同有其客观的局限性,管制型政府对国家强有力的控制约束了社会文化的自然发展,也限制了外来文化的输入。随着国家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民众的文化自觉进而上升为政治权益的觉醒必然会对现有文化体制和政治体制带来挑战,这也是未来新加坡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结语
“成功的程度取决于能够预料到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和本领,对变化开始做出变革调整和适应。” 新加坡的成功在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加强对自身建设的自觉,对党和国家忠诚的要求已经超越舆论宣讲的范畴,真正融入到每一位行动党领导人和党员的心中,并通过制度化的刚性要求在组织内部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行动党通过多年来的发展与完善成功地将党的规范植入到新加坡社会运行的每一个层面,其科学的党建理论与务实的作风在维护国内政权稳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突出作用是值得我党深入学习和借鉴的。
李光耀曾感慨:“将来改变中国的是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随着我党在新时期所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方针不断得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应在研究近现代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中,认真总结各国政党发展的经验教训,归纳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体重要组成的客观规律,以对我党自身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应深入学习现代各国政党制度不同模式的得与失,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建党治国经验,因地制宜地创新我党党建工作的各项体制机制,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提高党员队伍,以有效保持我党各级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第三篇:新加坡留学为何如此受欢迎
新加坡留学为何如此受欢迎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的花园国家,以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高安全度、高福利、易移民、教育体制完善等优势深受大家的青睐,成为亚洲留学首选国家之一。由于1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有母系亲属陪读,赴新加坡留学生的年龄段逐年递减,就读幼儿园、政府中小学的人数逐年递增。新加坡留学究竟魅力何在?近年来,随着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留学成本、入学难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学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一些亚洲国家。作为亚洲的教育强国,新加坡首当其冲成为众多学生的选择。新加坡留学悄然升温,原因何在?
1、公立大学受追捧,私立学校吸引人。三所大学和五所理工学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让众多家长紧追不舍,虽然考试难,要求高,但也有非常多的家长跃跃欲试。一旦入学,政府将为留学生提供高至80%的贷款,并允许学生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三年,以便申请新加坡绿卡。而私立大学容易攻读,文凭也是被国外所认可,因此也有很多的追随者。
2、新加坡也是唯一一个鼓励外国中小学去读书的国家,同时允许17周岁以下的母亲去陪读。除了小六和中四不接受插班,其他年级都允许外国学生去读。
3、开放的移民政策。新加坡会鼓励学生去留学,同时也放宽移民政策,无论公立私立,都鼓励学生毕业后留在新加坡。
去新加坡留学,毕业后新加坡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潜在的人才,同时选择一个好专业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不管是打算回国发展还是留在新加坡,新加坡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都十分值得中国学生学习。
来源:扬格剑桥国际高中学校
第四篇:0三项工程问答
三项工程问答
1、什么是“三项工程”
2009年6年29日,吉林省委召开了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工程”、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简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
2、实施“三项工程”要完成哪些目标和任务?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和项目建设思维,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通过3年的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明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农村党员队伍致富带富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促进农村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到2011年底,力争全县90%乡村党组织达到“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标准,有5个乡镇党委达到全市“五好”乡镇党委标兵标准,50个村党组织达到全市“五好”村党组织标兵标准行列。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的民意调查均达到85%以上。
3、农村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工程”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让要包括组织保障体系、投入保障体系、人才保障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四个方面。
4、村级组“1带X”运行模式是什么?
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配的村级组织
运行模式,提倡村党组织委员和农村党员通过选举等办法兼任其他组织负责人,鼓励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建设带动其他村级组织建设。
5、如何使联建党组织发挥推动发展作用?
要坚持“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行村村联建和村企联建党组织工作;要选用思想观念新、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和优秀党员担任联建党组织书记;要坚持发展思路共商、经营管理同抓工作互帮互助,真联实、共同发展。
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哪些形式?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
着眼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组建产业聚集式、龙头企业式、专业市场式、乡村园区式、区域协会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此基础上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在发展规模较大、效益较好、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及时成立党组织、并围生产经营开展党组织活动,促进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到2011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达到200年,其中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力的要超过20个。
7、组织保障方面要实现哪些目标?
①到2011年底,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比例要达到70%,团组织、妇代会和民兵连负责人普遍由村党组织委员兼任。
②到2011年底,全县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总娄要超过10个。
③到2011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达到200个,其中全市有较大影响力的要超过20个。
8、什么是“一好双强”村党组织书记?
“一好双强”村党组织书记是指具备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到2011年底,全县“一好双强”村党组织书记要达到70%.9、选拔村干部的方式有哪几种?
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党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对本村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探索实行“公聘公选”,打破身价,地域限制,只要符合选任标准和条作的均可参加竞聘。
10、培养村干部要坚持什么理念?具体内容有哪些?
培养村干部要坚持人才兴村的理念。一方面要认真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发展计划”,把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作为村干部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要认真抓“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制定激励办法,引导毕业学员回村工作,并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到2011年底,每个村至少要储备2名大学生作为村干部后备人才。
11、用什么措施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
①认真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党组织书记激励办法(试行)》,不断完善激励措施和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发全县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②深入实施“村干部任职承诺和责任追究制”,着重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双诺双评”,促进村干部更好地干事创业。
12、什么是“双培四带”活动?
“双培四带”活动是指把创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创业、带民创业、带动就业、带领致富作用。每个村每年至少培养3名“双型”入党积极分子,至少发展1名35岁以下“双型”农民党员。至2011年底,力争全县35岁以下农民党员比例达到20%。
13、村干部薪酬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全面推行“基本报酬+奖励报酬”的村干部薪酬制度,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两委”负责人,经乡镇党委审核后,可按当年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从村集体经营性收益中支出。
14、在村“两委”负责人社会养老保险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积极探索村“两委”负责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2010年底前,通过财政补助、个人缴费相结合等办法,解决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养老保险问题。
15、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四化四统一”标准是什么?
村级活动场所“四化四统一”标准是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交通最大化、统一门牌标识、统一图板专栏、统一悬挂旗帜、统一制度簿册的标准。
16、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要达到什么目标?
到2011年底,力争实现“村部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村村有活动广场”目标,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都达到“四化四统一”标准,真正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
17、什么是“牵手行动”?
“牵手行动”是把在部门、企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之间开展的一次活动,通过发挥部门、企业的党建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优势,推动包联村“三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18、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如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实施“项目支书”计划、实践培训计划、学历培训计划三方面内容。
19、“项目支书”计划中的“三个一批”是指什么?
“三个一批”是指挂职锻炼一批、扶持培育一批、巩固提高一批。20、如何实施挂职锻炼一批?
每年选派10%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县内医药企业、农产品加工厂、规模化养殖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挂职锻炼、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抓项目本领。
21、如何实施扶持培育一批?
每年选择20%有发展项目意愿、项目发展前景较好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给予农村党员创业贷款扶持,并在土地调整、技术信息、销量渠道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22、如何实施巩固提高一批?
选择30%已领班创办致富项目的村党组织书记,指定包联单位,进一步帮助搞好项目规划,争取专项扶助资金,扩大发展规模,更好地发挥带富作用。
23、“项目支书”计划要达到什么目标?
到2011年底,力争全县所有村党组织书记都能够带头领班创办致富项目,其中百名村党组织书记年收入超过5万元,党员群众创办致富项目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各乡镇党委和聚鑫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要与村党组织书记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建立“项目支书”档案,使“项目支书”计划扎实推进。
24、实践培训计划有哪些具体内容?
县委组织部每年举办1至2期乡村干部实用技术培训班,各乡镇党委和聚鑫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每年至少要对村干部进行2次实用技术培训。在此基础上,集中组织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党组织书记到域外学习培训,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到标兵村学习,达标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或标兵村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抓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发展项目的能力。
25、学历培训计划要达到什么目标?
认真组织乡村干部参学历培训,到2011年末,全县乡镇领导干部基本达到本科学历,每个村至少有1名在职村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26、什么是“185计划”?
“185计划”是指到2011年,全县有1000名农村党员参加创业培训,实现成功创业800人,带富农民5000户,通过实施此项计划推进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扎实开展。
27、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主要有哪几方面内容?
主要包括党员创业项目、党员带富项目、党内帮扶项目三方面内容。
28、怎样开展党员创业培训活动?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每年组织300名以上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农村党员参加“SIYB”项目培训、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党员创业本领。
29、党员创业贷款按照何种模式运行?
根据《关于扶持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实施方案》(通县组联【2009】2号)要求,按照“党组织推荐,农信社审查、授信式放贷、小额度发放、半利率贴息”的模式运行。30、为创业党员提供哪些资金扶持?
全县三年计划发放贷款9000万元,扶持农村党员创业。并建立120万元的党员创业引导基金,用于党员创业贷款贴息或担保。
31、“三级示范”体系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三级示范”体系内容包括:建立乡镇示范基地、村级示范区、党员示范户。目标是:到2011年底,每个乡镇(开发区)至少建立1个示范基地,每个村至少建立1个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至少有4个党员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至少带动5户农民创业致富。
32、党内帮扶项目有哪些具体措施?
①扎实开展“联系困难群众、帮助解决难题、促进和谐发展”活动,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贫困党员工作责任制,每名县级领导干部和乡(局)级领导干部包保1名贫困党员,要通过开发时扶贫、救助式扶贫等各种措施,确保3年内包保对象脱贫致富。
②同等条件下,贫困党员优先纳入低保和大病救助对象。将无固定收入的50年党龄党员生活补贴金由每人每年1100元提高到1500元,使50年党龄党员命名表彰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活待遇进一步提高。
33、哪些人符合农村党员创业贷款条件?
①“创先争优”、“三创两建”活动中收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具备创业带富能力且有较好创业项目。
②家庭劳动力经营管理能力较强、有较稳定收入来源、具有按期偿还本息能力、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的党员或党员直系亲属。
③参加县委党校组织的创业能力培训,编写创业投资计划书,并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
④没有违法乱纪行为,无不良信用记录。
34、贷款授信额度和贴息比例是怎么样的?
①贷款授信总额度3年9000万元,每个村每年贷给3-5名优秀党员,每人3-5万元,信用等级高的村可适当扩大贷款规模。
②2009年年利率为7.965%,贴息比例为50%。
35、贷款需要什么样的程序?
①由党员本人向村党组织提出贷款申请。
②由村党组织对提出贷款申请的党员,统一组织审核、公示,无异议的报所在乡镇党委把关。
③由乡镇党委确定贷款人选,并列出明细表,报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通过后,送贷款经办机构审批。
④由贷款经办机构审定贷款人信用,审批、发放贷款。
⑤贷款经办机构将审批的贷款人、发放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及利息等情况报县委组织部、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36、贷款如何管理和使用?
①党员创业贷款可采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模式,实行“一次核定、授信三年、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简化贷款手续。
②党员创业贷款只适用于生产创业项目,用以发展经济,不得用于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非生产项目。
③贷款的管理、责任及处罚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相关规定执行。
37、乡村两级党组织在贷款过程中应履行什么职责?
①乡村两级党组织负责推动实施农信社提供的贷款模式,协助监督贷款使用及按时归还,并协助贷款经办机构搞好贴息资金的使用。
②乡镇党委对各村贷款对象进行审核、把关、并确定贷款人员名单,提交贷款经办机构。
③村党组织负责宣传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实施方案,对党员申请创业贷款的在初审和公示的基础上进行确定。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镇作为政府基层架构的基石,乡镇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近些年,政府对乡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一定成效,但勿庸讳言,乡镇依然不很“景气”,原因何在?各种理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或认为乡镇财源缺乏;或认为乡镇人员过多;或认为区域设置不合理,而鲜有笔端触及其实质,业外人事或许不识庐山真面目,业内人事或有“在江湖为江湖”之嫌,不愿透露家底,现在乡镇行政的运转已是异常的艰难,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日渐趋下。这并非危言耸听,许多人纷纷下海自谋生路,一部分人另谋第二职业,鲜有安心在岗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境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财政不是民主管理,而是“个人垄断”。现在有种流行的叫法:乡镇主要领导叫做“老板”,凡事都是老板们说了算,其余的人只是听命行事,谁敢有异议,就被穿“小鞋”,就马上有被“驱逐出境”的危险。一个乡镇一年究竟有多少收入,有多少开支,这些开支是怎样支配的?往往只有几个主要领导知道,其余稍稍知情的,自然也就是“皇亲国戚”了,涉及财务的人员,自然也就是“带刀侍卫”。许多领导为了维护自己的这种独裁,不惜极力排除异己,甚至不惜把班子成员置换成自己的“嫡系部队”。由于拥有了特权,个别领导或大吃,或乱用,或谋取私利。谁都没有规定一个乡镇只能用多少钱,只要你手上有钱,这些钱就都是你的,就都可以随意支配。财务的有效管理,“民主”与“监督”是双刃剑,问题在于,执这把双刃剑的人是被民主监督的对象,谁愿意自己执这把剑自己伤自己。
二.乡镇经济不是实质发展,而是“泡沫经济”。翻翻每个乡镇的经济年报,每个乡镇的人均纯收入都是年年增长,事实上,大部分地方的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乡镇领导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有关数据不“科学”申报,就意味着没有政绩,就意味着乌纱不保。有一个乡镇,统计部门统计规模企业收入时,乡长大笔一挥:年收入八百万。后来有关部门觉得这个企业规模够大,准备作为典型来视察,乡长怕露馅,只好再次“技术操作”,改为四百万了,其实这个所谓的“企业”,仅是一个几个人的小作坊而已。谁来对这些上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责?由于数据年年报大,上面的税收任务也就年年增大,实际上大多数乡镇根本没有税源,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从农民身上收取一分钱,但乡镇办公需要经费,各种公益建设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为了保位子,保运转,乡镇领导只好各显神通,不惜一切代价弄钱。而上级政府也不管你的钱来源何处,只要你能弄到钱,就是有能力,就是有政绩,许多没有企业,没有税收的乡镇,开辟财源靠的是四
个字:挖,集。引,亏。“挖”就是利用个人与上级各部门的关系争取拨款,谁的关系广,谁就能搞到钱,谁就能彰显政绩,谁就能提拔得快。“集”就是鼓励干部集资,集资垫税,集资支付其他费用。某些乡镇领导搞典型的短期效应,用高息吸引或强行摊派干部集资,收上来的钱用光了,调任后留个尾巴由下任摆平。即使继续在任,到年底干部们集资款也是血本无归,年终结帐换张即不做用也不做费的白条。现在几乎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欠了每个干部一笔钱,埋下一个很大的隐患。“引”就是引税,说白了,就是利用政府的职能异地贩卖税票。“小政府”与纳税人按所上缴的税额比例分成,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亏了国库,肥了个人。“亏”就是借贷,赊欠。能借贷到钱的地方利用一切手段借贷,甚至不惜重金贿洛,在某些领导心中,假设借一万元,送礼支付两千元,不叫损失两千元,而是赚了八千元,因为借贷到的钱“还”还是“不还”说不定已不是自己任内的事,许多乡镇领导尽量想办法去借贷和赊欠,这也是乡镇负债原因之一。
三.乡镇人事不是任人唯贤,而是“特别照顾”。可以说,现在群众对乡镇干部的印象并不好,干群关系不畅,主要是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不高,许多干部占位不作为。一位业内人事剖析过其原因:一些人想不到,难作为;一些人能想到,懒作为。出现这一现象,除了物质待遇因素外,与现行的干部任用体制存在很大的关系。在乡镇,干部的提拔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公式:一般干部当久了,照顾解决个党委委员,党委委员当久了,照顾解决个副乡长或副书记,副职当久了,比较特殊或有一定背景的当上正职,其余的照顾个主任科员退线,当上党委书记,就可以进城。。。如此的论资排辈,使乡镇难以留住真正的能人,也难以给真正的能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远古年代,平民百姓尚可以考高官,而现行的干部任用体制,却很难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干部职位缺乏竞争,难以打破终身制,使一些个别无能之辈混上去了,总是雄居高位瞎指挥,不仅干不好事,有时还乱事。有限的职位被长期占据,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另外,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的原因,还与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本土化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绝大多数县乡主要领导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虽然对管辖当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容易形成关系网,容易形成派系。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后,公务员入口把关严,一般人难进来,但一些事业单位,比如乡镇的七站八所〈还有一些县属部门〉,却成了许多“皇亲国戚”的后花园,成了某些主要领导亲属安排的最佳出处。现在有句民谣:“当管的父亲崽当官,当官的儿子孙当官”,有的爬到一定的位置后,照顾大批亲属,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实。某些事业单位人员虽不是正规的公务员,但因为他们是“皇亲国戚”,所以他们的隐形待遇甚至比公务员高得多。乡镇队伍天天喊人满为患,其实公务员并没有多少,就是这些“皇亲国戚”,进来了,就难出去。乡镇减员长期喊,结果许多地方人越“减”越多,有的即使“减了”,不是带薪离岗,就是另安别处。
四.乡镇干部不是一心为公,而是“自谋生路”。乡镇干部现在处境艰难,工资待遇极低,事实上,乡镇干部不是在一心为“公”。而大多数人都在想尽办法自谋生路。我们不防来看看一个三十三岁刚进公务员队伍的公务员的年收入:年薪9310〈月薪778〉,乡镇补贴约3500元,此人的合计年酬为12812元。扣除社保,医保,就只剩下一万余元了,而乡镇工作环境比较特殊,正常工作需要话费每年至少需1000元,还有交通费,误餐费。。如果还需要养家糊口就更加异常艰难。作为一个公务员,如果连自身的生计都无法保障,又何谈一心为政?乡镇干部政治地位低下,往往易成为众矢之的。有人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乡镇干部的处境:“群众没事不理你;遇到麻烦要找你;处理不好要骂你”乡镇干部面对群众的辱骂和人身攻击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遇事只能苦口婆心做群众工作,遇到刁蛮不讲理的,更是束手无策。许多群众稍不如愿就上访,就闹事,而个别领导往往只顾“眼前太平”,不论青红皂白,谁的地盘闹事,就打谁的板子。由于各种待遇极低,乡镇干部大多不安心本职工作,何去何从,面临着新的挑战。
五.乡镇监督不是铁面无私,而是“权钱交易”。乡镇领导是个“小媳妇”,随便算算,上面管事的“婆婆”就有十几家,“小媳妇”为了好做人,上面的大大小小“婆婆”个个不敢怠慢,个别“个性古怪”的“婆婆”,还得经常去“孝敬”“孝敬”。才能确保“平安”。有些“婆婆”往往比较苛派,巧立各种名目收钱,有的直接开口索要“赡养费”,乡镇工作涉及面广,容易留下死角,任何一个管事的“婆婆”,只要刻意去挑小媳妇的毛病,就保证能找到一个理由,乡镇领导就只能在没事的时候“出钱保灾”,在出了事的时候“出钱消灾”。否则就乌纱不保。而上面大大小小的职能部门又大多责权难分,好象什么事谁都可以管,什么事谁都可以不管,就变成了好事谁都来管,难事相互踢皮球。许多乡镇领导由于“保灾”工作做得好,把有关部门“摆平”了,就可以大肆为所欲为,而上面许多职能部门,只要你是个“孝敬”媳妇,大多睁只眼闭只眼,即使出了事,谁出事谁倒霉,鲜有人去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的稳定,事关社会大局的稳定,改变乡镇工作在的问题,迫在眉睫。要改变乡镇这些混乱局面,笔者认为应该健全以下几种 机制:
一.健全财务监管机制。在乡镇,大家都习惯把书记,乡长,财政所长叫做“三把叉”,意思就是财务管理的“当家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乡镇的财务应该怎样管理?应该是民主理财,领导把关,上级监督。岂容几个人说了算?在乡镇,涉及财务的几个主要领导一般都有相互扯不清理不顺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一个责,权,利的问题,也就是一个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乡镇一般都有一套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严肃的监管程序。乡镇财务要规范,除了专业的财务人员外,更重要的是班子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而班子成员却在书记乡长的领导之下,基本上很难做到行使监督权。只有主要领导自行倡议启动这一监督程序时,他们才有可能发挥作用。财政部门一般以业务往来为主,没有完全的监督职能,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又鞭长莫及,实际上,乡镇的财政监管存在一定的真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现行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应该由负责干部多人讨论审批,主管人再“一支笔”签署。这样可以做到相互透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现在虽然在试行乡账县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但如果不改变现行的审批制度,监管作用依然甚微。
二.健全干部任用机制。公务员制度推行许多年了,公务员的入口算是有了个标准。但公务员的提拔任用却没有一个实用性的细则标准。所以干部的任用操作灵活性太大,容易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现在的干部任用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为主。难以有好的程序发现真正的能人;难以有好的标准衡量真正的能人。因为没有好的标准衡量真正的能人,导致许多人跑官,卖官。即使有的人跑到官,卖到官,偏偏这些人还是不服气,因为他认为还有比他能力差的人坐上了比他更大的官位;因为没有好的程序发现真正的能人,致使许多人才资源浪费,致使许多被领导熟知,或迎合了领导口味,在领导眼皮底下的人就出现“官大三级”怪象。不是“坐上了直升飞机”,就是放下去都至少是“京城高官”。由于民主推荐与组
织考察难以保证干部任用的严密性,因此,合理的任用机制应该是这样三个程序:民主推荐,能力测试,组织考察。真正做到“逢进必考”,象考公务员一样进行笔试,面试。杜绝干部任用之中的不正之风。同时打破现行的干部任用论资排辈弊端,不拘一格选人才。导入竞争机制,打破干部终身制。
三.健全干部激励机制。一是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乡镇干部工作在一线,条件最苦,待遇最低,应逐步改善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干部的工资福利发放制度,工资福利不应该只按工龄,级别计算。应该制定科学的工资福利发放制度偏重于个人的工作业绩,让那些多做事的多拿钱,少做事的少拿钱;干得事好的多拿钱,干事不好的少拿钱。奖优罚劣,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干部的薪酬应该改革为这样三大块:基本工资,福利补助,奖励。二是提升乡镇干部的政治待遇。现在有这样一个怪现象:无论是新闻媒介还是政界,但倘若一个干部受到不法侵害,总会有点所见不惊。乡镇干部在执行公务时,有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实际上,乡镇干部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往往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有关部门的制裁。致使乡镇干部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另外,还应缩小各乡镇待遇的差异。各乡镇财政状况不同,干部待遇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职位,同样的工作,不同乡镇之间待遇大不相同,许多干部不安心本职,为谋求一个好的单位四处奔波。个别领导更是别出心裁,把干部当做橡皮泥,借用调动契机,大谋私利。四.健全科学评估机制。合理的评估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干部工作的指南针。合理的评估机制应该科学化,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搞一棒子打死人。现在对乡镇“一票否决”越来越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财政税收等,上级领导为了能强调某一方面,随意便来个“一票否决”。致使乡镇工作如履薄冰,乡镇干部惶惶不安,有人言:乡镇干部工作,好比是从一只打盹的老虎前路过,一不小心,就被其所伤。为什么乡镇乱摊派,乱收费屡禁不止?为什么计划生育总出现恶性事件?这与这种一棒子打死人的评估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合理的评估还应该法制化。业内人士常说,什么法都能犯,就是不能犯“看法”,言下之意,就是权还是大于法。只要领导对你有看法,你就别想安享太平。现在的公务员法已经出台,对公务员的行为规范,已有了法律制度。但仍有可灵活操作的空间,供主管部门定夺。许多地方领导们可以随意讨论一个处分决定来处分干部,这是造成法权大于法的主要原因。
一、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任务
1、全面落实党对“三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长期以来,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具有通常所说的“千条线”和“一根针”的职能特点,其工作的策划谋略也是在党的大政方针指导下进行的,是沟通中央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对维护党的形象和体现上层建筑的管理意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执行政策方面如何做到正确宣传、有力贯彻和全面落实,应该从四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重点落实党的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如家庭承包、土地延包、“两免一补”等,都要严格执行,积极兑现,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正确诠释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做到准确运用、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挖掘政策潜力,使乡镇政府的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更加顺民心合民意,有效解决盲干和蛮干的不良行为;三是搞好政策服务,让老百姓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断增强政策和法规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四是把政策法规作为规范执政的经纬,使长期以来被老百姓视为的“人治政府”向“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缩小城乡差距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依然表现得十分突出。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就应该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一是尽快学会运用经济和市场规律办事,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交给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重点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精心创造环境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要组织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合理制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划,谋划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确定重点,培育试点,推广普及实用性科学技术,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变为引导服务;三是要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拓宽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最终达到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3、为农村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社会公共及集体公益事业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农业税费改革后乡镇的实际,确定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最终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牵涉到农村的社会公共事务非常繁多,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公益方面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养老、医疗、救济和社会保障等等。因此,在履行服务职责方面应坚持五点:一是进一步将政府职能范围转向公共领域,大力提高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意识;二是积极探索、推进部分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将一些专业性、技术性、事务性工作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给行业协会或其它中介组织承担;三是由过去偏重于经济发展转向与社会管理并重的整体协调发展;四是及时推行与农民对话沟通制度,通过介绍和通报相关情况,全面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五是为农民和属地企业提供便利服务,通过不同形式的服务窗口,直接提供咨询、代办、指导、督办及投诉受理等全方位服务,用实实在在的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水平。
4、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力推进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在历史演变的不同时期,都会受特殊环境条件影响而形成具有某种社会属性的共类矛盾。具体到现阶段的农村方面,由于日常中的村级换届、农村财务、干群关系、两级分化等,从而引发的上访事件逐年呈上升趋势,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就必须把本区域的社会稳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须做到以下六点:一是进行依法行政和普法教育,紧紧围绕建立法制政府和责任政府的目标,严格规范政府的从政行为,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不断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二是建立健全调解防范体制,完善村、乡两级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调解民事纠纷,调查社情民意,扶持弱势群体,加强重点监管,开展综合治理。三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把涉及“三农”工作的力、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结果、收费标准及时向群众和社会公开,让老百姓依法享有对乡镇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不断强化社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及有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必须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评议监督。五是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类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快捷处理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六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推动本辖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二、政府职能转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县乡政府事权不是很明确,相互间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凡法规明确由县级政府部门承担的责任,不能随意转交给乡镇承担。上级有关部门需要乡镇配合的工作,应赋予相应的权限并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
2、强化乡镇干部的转型培训。乡镇干部是政府职责履行的载体,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但目前多数干部在履行职责方面习惯于上级的指令和传统的思维方式,普遍处于“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彷徨期,这就需要围绕新的职能对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先从思想上认识转变职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顺工作思路,明确职责任务,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某个部门和干部的工作考核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衡量其政绩的一种评价手段。随着职能的变化、要及时调整对乡镇政府工作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督促乡镇政府的职责按照既定的方向加快伸展和转移。
4、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一是在乡镇领导干部的配置时必须进行“精选”,要综合考虑相互之间的性格特点、能力专业结构等因素,切实把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选到乡镇领导岗位,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二是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的定岗定编要考虑到服务的专业性,把具有专业技术作为主要定岗条件,切实增强服务的功能和实力。
5、彻底制止乱收费行为。这次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更多地加大了服务功能的比重,这种服务是责任和义务的体现,不存在任何附加条件的等价交换,更不准当作砝码变相地向农民乱收费用,彻底杜绝免除农业税后的额外负担。
第五篇:中国反腐能从新加坡学些什么?
中国反腐能从新加坡学些什么?
摘要:刚不久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将反腐廉政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新加坡作为“全球清廉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而且是亚洲极少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国家。因此新加坡的反腐制度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反腐,法律制度,预算制度,媒体监督,高薪养廉。事实上,新加坡建国初期,其贪污现象十分猖獗,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新加坡已经转变为一个廉洁的政府。中国政府每年也派官员、研究员去新加坡学习反腐经验,但是往往学不到什么成了一趟公费旅游。究其原因就是管中窥豹。那我们就来看是哪些措施让新加坡有了如此迅速、彻底的转变?
健全廉政法律制度,实现有法可依 新加坡政府认为,“易于发生贪污的部门或机构往往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廉政建设的根本在于从制度上设防”。为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致力于建立和完善有关立法。而且新加坡对腐败的定义非常宽泛,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包括“性贿赂”。新加坡法律把公务员收受礼品也列入涉嫌贪污范围,并有严苛的规定。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新加坡已建立起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反腐防腐法律和制度。
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的廉政法律制度,来进一步压缩腐败的空间和增加腐败成本。
贪污调查局掌大权,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光靠法律不足以震慑贪腐行为,因为现实中可能存在“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行为。为此,新加坡成立了贪污调查局,其廉政由此得到保证。同时反贪污调查局的一把手直接对总理负责,但总理不能干预贪污调查局的工作。反贪污调查局从而成为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避免其他政府机构的干预。另外反贪污调查局的权利非常之大,其中它可以不经许可可以进行逮捕、审讯甚至可以调查个人的银行户口,几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此外,新加坡还特别强调贪污调查局查案的行动效率。对于署名的投诉和举报,贪污调查局必须在一个星期内给予正式答复;一旦决定调查的案件,必须在确定查案官员后48小时内展开调查;除非案情复杂,所有的贪污案件必须在3个月内调查完毕。
因此,我国政府可通过法治养廉,成立反贪局或者反贪机构。对于有腐败的官员真正做到严厉惩处,而不是简单的开除党籍、坐几年牢就完事。
依托强力监管下的预算制度,通过钱袋子约束权把子 新加坡建立了完善的预算制度,通过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证政府运作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较好地遏制腐败。新加坡对政府各部门全部实现财政统一管理,任何政府部门或法定机构都没有在银行自行设立账户的权力,各部门的运行经费都由财政部统一拨付。各部门的预算中鲜有“追加预算”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贪污腐败的机会。另一项常规监督措施是加强对政府各部门的审计。在新加坡,审计署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构,总审计长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但向国会报告工作。审计署不仅对政府工作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进行审计,而且对浪费和挥霍行为也进行审计。一旦发现有此行为,审计署会和贪污调查局开展密切合作。(摘自:中国网络新闻联播网“新加坡反腐篇:政府紧握钱袋子高薪养廉是误读”)
经济学家郎咸平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指出,根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是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根据他的观点,在中国,完善的预算制度可以杜绝40%以上的腐败问题。例如通过预算制度可以极大程度上的减少无谓的三公支出。同时三公支出在政府支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健全的预算制度不仅可以减少贪污腐败而且能使纳税人的钱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媒体监督也是反腐必不可缺的手段 新加坡给予媒体极大地自由权,要绝对尊重媒体的自由报道权。例如一个新加坡狱警接受囚犯15元新币被媒体曝光而被抓。另外绝大部分贪污案件的信息来源都是来自民众投诉、媒体曝光。同时新加坡法律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都有严格的保护,防止不实举报对双方造成的伤害。在新加坡法律不及一把手。所以对一把手的监督就成了重中之重。而媒体和民众就是扮演独立的第三方,对一把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在中国媒体监督在反腐中更是扮演重要角色。往往很多高官贪污腐败都是先被媒体曝光而后被双规。例如雷政富,“表哥”等。就像网上段子所说的:中国反腐几大途径:家中被盗,情妇举报,记者拍
照,内讧晒发票。由此看来媒体监督已经成为反腐的利机器。因为一个纪检委,一个公检法的人加起来再乘于十都不如千千万万双眼睛。因此政府可以尽可能大地对媒体监督给予支持。
关于“高薪养廉”的误读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新加坡的“高薪养廉”的反腐的有效措施之一。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官员的工资够高就不会冒险去腐败。然而高薪养廉是被误读的。首先时间上的不对,新加坡是先有廉政后有高薪。高薪养廉新加坡1994年才开始,其中高薪养廉只针对30个高官。其它公务员平均月薪4000新币,新加坡一个建筑工人月薪4980新币。公务员的薪水是整个新加坡平均的90%而已。由此看来所谓的 “高薪”也不高。同时李光耀说“我们采取高薪养廉不是为了反腐而是为了吸引人才。”(新加坡是精英治国)所以新加坡高薪养廉是个伪命题。此外,新加坡还建立了全面的财产申报制度。一旦成为公务员,必须详细申报财产。任职后如果财产有变动,应主动填写财产申报清单并说明变动原因。公务员在每年一月份直接向上司申报财产,由反腐调查局审查核实情况。不申报或作虚假申报都是犯罪。如果公务员对申报财产说不清来源,则被推定为贪污所得。(摘自:中国网络新闻联播网“新加坡反腐篇:政府紧握钱袋子高薪养廉是误读”)
近期国内关于官员公布个人财产的决议也在讨论中。如果真能实现无疑将是反腐又一大好消息。而高薪养廉在新加坡就是一个伪命题,因此就没有什么可以借鉴意义了。
中国政府反腐决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由此可见,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也将出台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新措施,从而唱响反腐倡腐时代最强音。
反腐这条路可谓是任重道远,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像新加坡那样的廉洁。
参考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讲义主编:顾海良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中国网络新闻联播网“新加坡反腐篇:政府紧握钱袋子高薪养廉是误读”
百度百科“高薪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