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新区管理体制分析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0:3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大新区管理体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大新区管理体制分析》。

第一篇:三大新区管理体制分析

三大新区管理体制分析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随后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正式批复了重庆“两江新区”总体方案,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区域,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50余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用地400平方公里左右。大致的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的范围包括江北区的江北中心区、江溉片区、唐家沱-寸滩片区与鱼嘴-复胜片区;渝北区的北部新区、龙溪片区、两路地区、木耳-古路片区以及龙兴-石船片区;北碚区的蔡家片区与水土-复兴片区。“两江新区”计划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要达到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的1/4;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据测算,“两江新区”成立后,对西部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和矿产等能源产业发展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可促使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与西部市场协作加强,50%左右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通过“两江新区”走向西部市场,预计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两江新区将对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将重庆建设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甚至于国家战略层面的经济第四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的两江新区一切准备工作业已就绪,唯独行政管理体制久未敲定,然而这股东风却面临重重困难久久没有到来,原因有多方面的:有利于发展为出发点的考量、利益关系调整的思考、行政区域划分的考虑甚至于对原有干部的去向安排等等。因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之前的两个新区管理体制的设计和沿革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吸取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以便在新区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少走弯路。

一、上海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浦东新区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万。1990年4月,中国 1

政府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经过近二十年开发开放,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所谓通过现象看实质,在这一过程中,浦东让世界震惊的经济发展奇迹不过是一种外在表现,其内在实质却是管理体制的科学设计、行政的高效以及自身体系的创新变革,浦东的管理体制通过不断自适应性的改变优化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浦东新区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行政管理体制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年至1992年底,是全市性开发体制阶段,设立了浦东开发办进行协调;1993年建区,设立党工委、管委会;2000年8月建政,完善了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四套班子。

(二)浦东新区现行管理体制

1、率先探索按职能模块化综合设置政府机构,建立精干的组织机构。目前,浦东新区区委共有工作部门9个(包括合署办公的5个部门),政府部门19个,功能区7个(含川沙新镇),乡镇街道37个,整个政府内设机构设置不到其它区的一半,工作人员数量约为其它城区的三分之一。

2、建立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一是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了功能区域管理体制。二是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对集中行使过去分属不同机构的绿化、水务、环保、市政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同时,新区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在六个功能区域成立城管执法大队,全面启动了城市管理网络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城市管理的快速发现和处理机制。三是推进“区镇合一、镇管社区”的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四是推进建立四项制度。出台了《浦东新区行政效能投诉暂行办法》、《浦东新区行政效能评估暂行办法》、《浦东新区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和《浦东新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暂行办法》,探索建立体制内的监察制、体制外的投诉制、自上而下的问责制及社会化的评估制。五是进行财政绩效预算改革。

3、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改革。一是建立简便快捷的“一门式”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并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区级市民中心。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三是着力推进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在主体、机构、职能、资产、住所、人员方面的“六分开”,大力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四是在街道探索剥离经

济管理职能的改革。长期以来,街道作为基层政府派出机构,承担了较多的招商引资等经济职能,导致社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较弱。针对这个问题,浦东在两个街道进行剥离经济管理职能试点。街道剥离招商引资职能后,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功能区域统筹”的财政保障机制,使街道集中精力做好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02万。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滨海新区在近几年时间内通过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更大作用,凸显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然而,滨海新区在探索行政体制改革突破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

(一)滨海新区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1994年,设立滨海新区领导小组并成立专职办公室;2000年,成立了滨海新区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2006年,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7年成立了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2009年11月,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建政。

(二)滨海新区现行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了统一的行政架构,撤销了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以及塘沽、汉沽、大港现行建制,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辖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全境。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不划入滨海新区行政区范围,仍为滨海新区产业规划区域。

二是构建了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建立了滨海新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同级机构比原有三个行政区大幅度精简。

三是组建了两类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一类是城区管理机构,成立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工委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保留经济管理职能;一类是功能区管理机构,成立九个功能区党组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经济发展职能。

四是形成了新区的事在新区办的运行机制,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

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

三、重庆两江新区管理体制设计

两江新区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困难:行政体制复杂,大区夹小区,行政区夹功能区。新区既包括传统行政区,也包括寸滩内陆首个水港加空港保税港区、北部新区、江北嘴金融核心区等以经济形态为主的功能区;既有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北中心商圈,也有大量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虽然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仍未确定公布,很多方面的关系也正在理顺过程中,但笔者认为体制改革基本框架的方向应是:政府职责由社会、经济管理到提供公共服务进行转变;政府管理范围和方式向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行转变;政府组织结构按照“小政府、大部制”与权力制衡进行优化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运行,特点是组织机构高度浓缩,管理权限高度集中,机构设置突出经济管理职能为主。

1、对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简要分析

两江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近来各方面人士都曾提出过种种设想和建议,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案:第一,以新区规划范围为基础,整合相关行政、部门和资源,组建新区区委和新区人民政府,统筹管理辖区内所属行政区域及各功能区。第二,以新区核心区即原江北区、渝北区两个行政区域和原北部新区、保税港区等功能区为基础,整合相关部门和资源,组建新区人民政府,属北碚区的蔡家片区与水土-复兴片区,不划入两江新区行政区范围,但仍为新区产业规划区域。第三,沿用原有行政区,在此基础上成立新区管委会居中协调联系,并成立市级层次的新区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兼任组长。第四,成立党政合一的管理机构。

2、职能部门设置

本着体现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等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减少层次、提高效能,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可以考虑设置以下综合部门:发展规划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教科卫委员会、文化广播与体育委员会、经济信息与商务委员会、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委员会等。

四、新区管理体制比较分析及启示

相同点:一是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管理体制变迁。随着新区开发开放的逐步推进,行政体制与现实发展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新区内部行政效率低,规划缺乏统一协调;下辖的功能区和行政区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金、人才流动不畅等。二是发展路径类似。两大新区管理体制大体上都经历了3次变革和创新,第一次是以原有行政区域为基础,设立综合协调部门;第二次是建立新区管委会;第三次也是最核心的一次就是建立一个行政性和政策性合一的实体化新区,即一级人民政府。三是功能区应运而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整合开发小区与周边区域的资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两大新区都先后组建了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在新区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考虑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土地资源配置、市政设施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等,有利于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推进了整体城市化的进程。

不同点:一是各自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改革侧重点不同。浦东新区经过几次体制改革,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促进经济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功能向行政区延伸,行政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经济功能区延伸,其具代表性的是在以建立健全功能区域管理体制为重点的改革创新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主要内容是川沙功能区域和川沙新镇实行合署办公,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滨海新区虽然在整体体制上实现了突破,但由于成立时日尚短,其体制改革的步伐还处于浦东新区的前一阶段,即整合原有行政资源和各种要素,以新的行政性实体(区委区政府)推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二是基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各自的行政层级存有差异。浦东新区区划面积较小,人口相对也较少,因此在管理体制设计上区政府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管理到乡镇街道。而滨海新区由于行政区划面积大,原行政区多且分布广,整合起来较复杂,因此在新区政府与乡镇街道之间设立了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工委和管委会,进行联系协调管理。

启示:

1.实践证明,在新区紧密围绕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来进行相应的管理体制创新,对推动新区的开发建设,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起到了重

要的保障作用。

2.任何体制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组织形式要适应政治经济任务的需要,应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创新。两大新区均经历了基础开发、基础开发与功能开发并重、功能开发为主、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等阶段,其行政体制的演变映照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要求。

3.体制创新一定要以减少管理层次和审批环节为重点,以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事业发展为宗旨。实践充分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要集中力量发展某一特定的区域,就必须敢于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尤其是要在减少管理层次和审批环节方面有所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河西新区管理体制方案

关于县城河西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议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河西新区建设,现就县城河西新区(暂定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把握河西开发区定位

河西开发区定位为县城新区,是我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是我县未来集行政、商业、工业、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运用“经营城市、以地建城”的理念,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把河西新区建成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现代服务业兴旺、区域经济增长较快、具有现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的生态新城。

二、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

(一)机构设置

撤销河西开发建设指挥部,河西新区开发建设实行县河西新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

1、成立河西新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为议事协调机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人大主任、县长、县政协主席、县委分管领导、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建设、公安、规划、国土、林业、环保、水利、房产、吴集镇、栗木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成人员。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2、成立中共河西新区工作委员会和河西新区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为县委、县政府正科级派驻机构,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负责区内详细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市政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村民服务、治安维护、行政审批代办等工作。

3、成立河西新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暂定名)。公司为县政府按《公司法》注册的国有控股公司或独资公司,为新区开发建设经营运作实体。与管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新区土地开发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工作。

(二)内设机构

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河西新区管委会内设办公室、建设规划部、土地资源管理部、招商与投融资部、社会事务部等5个副科级职能部门。

1、办公室

负责管委会综合协调工作;负责文秘、接待、后勤、财务等日常工作;负责督查督办及绩效考核;负责拆迁、安置补偿款的发放工作。

2、建设规划部

负责编制工程修建性详规;负责建设项目布局、选址及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工作;负责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确定各类建设工程的预(结)算计价办法和取费标准;负责工程建设、安全措施制定、招投标方案拟定、报建审批等工作;负责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负责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3、土地资源管理部

负责新区土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负责新区土地征收、储备、补偿、出让、转让、变更等工作。

4、招商与投融资部

负责招商项目的洽谈、协作、投资、引资等工作;负责新区土地开发经营、建设项目资金筹集等工作;负责建设项目的归集,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分期用款计划编制;配合土地资源管理部拟定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协同做好土地出让实施;负责新区各类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保值工作;编制融资与投资计划。

5、社会事务部

负责新区拆迁、安置、矛盾纠纷调解;负责协调管理新区范围内村组干部;负责区内失地农民就业指导及社会保障工作。

(三)派驻机构—成立县公安局驻河西治安室。负责新区日常治安维护、周边环境整顿;协同社会事务部调解社会矛盾。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人员编制:核定管委会全额事业编制23名,分别用于党工委书记、主任1名、副主任3名、办公室5名、建设规划部4名、土地资源管理部3名、招商与投融资部4名、社会事务部3名。县公安局驻河西治安室3人,工资、人事关系在原单位,不计管委会编制总额。

2、领导职数:管委会配领导职数4名,设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1名,副主任3名(副主任分别兼任纪工委书记和工会主席)。

三、人事和考核

(一)人事

1、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由县委任免;内设机构负责人由管委会提出方案报县委批准同意,从各单位选调。上述人员是公务员身份的保留不变,退休或调回机关继续享受公务员待遇,但其组织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与原单位脱钩,由管委会统一管理。

2、其他工作人员,由管委会根据各自部门的特点与任务从各单位选调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引进,分别报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审批。

(二)考核

1、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由河西新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其他人员的考核由管委会负责。

2、管委会所有人员待遇与岗位绩效挂钩。具体实施意见由管委会在县人力资源部门指导下拟定,报河西新区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四、理顺管委会与所在地乡镇政府的关系。一吴集镇、栗木乡政府在履行一级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增加同管委会共同做好新区项目用地协调、新区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相关工作,避免出现管事和管地“两张皮”现象;二河西新区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及建设过程中涉及当地村民矛盾纠纷的处理,实行市场运作模式,打捆承包给当地政府;三对吴集镇、栗木乡主要党政领导的任用,组织部门应事先征求分管新区县级领导和管委会的意见;乡镇政府安排规划区驻点村脱产干部要事先征求新区管委会的意见。

第三篇: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吴晶

国电江西丰城发电有限公司江西丰城331100

摘要:文中主要对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的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关键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问题分析。

前言

社会保险工作是企业“一把手工程”,是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好事,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大事,更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维护企业的职工队伍稳定,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期和企业变革期尤为重要。

一、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为深化电力企业改革,加速电力工业的发展,稳定职工队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

1.1同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在养老保险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内,由于制度在设计上的分割,未把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其中,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同企业退休人员在待遇上的一定差距;从缴费上看,机关人员、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不缴费,电力企业单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和个人缴费都要按单位18%,个人8%的缴费比例缴纳保险费用。从养老金待遇上看,由于仅改革了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计发水平与调整办法均高于企业,两者差距较大并在延续。

1.2现有退休年龄的规定, 造成了不同退休年龄的职工退休待遇差距。养老保险制度中建立了个人缴费年限与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关的激励机制,但由于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规定了男女职工、就业、缴费年限上的差别,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一般劳动者男年满60 周岁,女职工在管理岗位满55 周岁,女职工在工人岗位年满50 周岁;特殊工种者如: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达到一定年限的,退休年龄男满55 周岁,女满45 周岁。造成了不同性别、不同工种职工间在参保过程中的不公平。电力行业由于也存在这个问题,并且比较特出。在退休年龄上特别是女职工在退休年龄的上的争议较大。统计分析近几年来退休人员的数据,女职工在工人岗位上(50岁)退休的养老金月平均在937.40 元,女职工在管理岗位上(55 岁)退休的养老金平均在1080.50 元,男职工在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的平均月养老金为1108.15 元,男职工正常60 岁退休的月养老金平均数1247.63元。由此看出退休年龄造成的待遇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二、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提高职工社会保险意识

近年来,虽然国家社保改革步伐加快,新政策、新规定不断出台,但企业范围内从领导到职工,对社会保险却缺乏直观、全面、准确地理性认识。具体表现为,领导对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的少;单位参保、缴费能少则少,能拖就拖;一些职工“养儿防老”思想严重;还有一些职工认为自己现在身体好,不需要参加医疗保险等等。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使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难度加大,进程缓慢。

2.2保险基金拖欠严重,职工社保待遇难以保障

这几年,职工医药费用呈连年攀升的趋势,医药费拖欠重新抬头,使职工的正常医疗得不到保障,医改工作陷入困境,造成了老弱多病家庭及困难的职工生不起病,住不起院;失业保险费征缴不力,拖欠较大;生育和工伤保险统筹没有开展,伤残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有的单位女职工生育后的药费不能及时报销,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企业的生产和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3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不及时

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凡涉及职工社保待遇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基层单位和上级部门不能快速沟通。近年来连续发生多次上访、群访事件,甚至导致堵塞公路交通干线。此外,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信息化建设也达不到上级要求,无法实现个人帐户余额电脑语音查询。

2.4社保待遇冒领现象增加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单位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明显不如以前,加上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一些退休人员,特别是外地居住的人员死亡后仍然继续领取养老金和报销医药费,给社会保险基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形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3.1 养老保险的改革及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依法扩大养老保险金征缴的覆盖面,提高收缴率,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拨付,并尽快实现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险基金是职工的“保命钱”,绝不能挪用。其次,要确保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并代他们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通过不断的改革及完善,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中的养老保险得到极大的完善,表现在:1)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现代化越来越完善;2)在改革中,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有力地落实了新型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负担过重及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问题的解决;3)面对养老保险改革的难得机遇及挑战,各级领导更加重视社会保险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长期的努力, 从最基本及最需要的工作做起,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3.2 完善城乡统筹,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要理顺体制,创新体制,配套推进一系列改革,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实现医保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适度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绩效。

电力企业要适应全民医保体系,更要结合行业特色,加快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一方面建设覆盖整个企业广大职工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让职工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使职工享有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基本药物。另一方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3.3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运作及落实,这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及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电力企业从制度上通过采取建立工伤保险费用与工伤发生 率挂钩的预防机制,消除了不利于企业和谐稳定的隐患;在生育保险方面,向企业女职工给予生育津贴,减少和解决了女职工在孕产等时期由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并明确了医疗服务和产假,体现了国家对妇女劳动权益的特殊保护。综上所述,贯彻落实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的相关政策,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四、加强企业基础工作建设的建议

4.1 创新管理观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必须按照企业新的要求、新的定位及新的任务,明确思路且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坚持统观全局,认清形势,同中求异的创新观念,前瞻性地思考和把握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科学合理地运作,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的巩固和发展。结合各社会保险阶段的工作实际需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全国社会

保险制度改革方向为主线,坚持以推动和完善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为目的,积极引导职工支持及参与,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做出新的努力。

4.2 树立合理科学的观念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管理与服务并存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有一支会管理及热爱保险事业的管理队伍,要转变思想,树立大局观念,加强责任心。通过工作人员的创新理念,巩固职工队伍的稳定。此外,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及工作作风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树立服务观念。要提升管理水平,在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于社会保险因其普遍性、强制性及保障性等特点,运作起来工作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因此,我们在充分掌握相关政策理论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业务知识以便提高业务水平。

4.3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

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应朝着长期有效的方向发展,这是平稳、连续执行政策的基础,是切实维护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关键。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制度,形成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高专业素质、高知识层次及高管理水平队伍,从而为企业的改革创新及维护职工的利益提供有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4.4 夯实及创新管理平台

1)社会保险体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机制的不断健全,要求我们管理者要大力培育执行能力,切实维护职工权益。2)要加强宣传力度。基于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为了使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赢得理解和支持,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

五、结束语

由于社会保险在保障企业职工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及维护企业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抓住机遇,不断创新,稳步推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作,不断探索及研究新问题,踏实有效地推进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分析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保障水资源供给、抗御水旱灾害、改善水环境和水利经济实现的物质基础。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重视水利发展,水利建设成绩卓著,在保障工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具有特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现行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发挥水利工程的各种效益,使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造福人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意义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保证,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国有水利经营运营体制不完善等。导致效益严重衰减,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护,因此,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水利行业对于市场的依赖低于其他行业,它导致了水利行业的改革相对滞后。水管单位必须要改变观念,对水管单位进行分类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开展社会化服务。由于水的特殊性,水管单位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公共财政改革要求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我国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主要提供的是水土保持、排涝、防洪、挡潮等服务。水管单位必须正确定位,理顺内部事企关系,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畅通运行维护经费的来源渠道,得到合理补给公益性支出。在国家增加投入的前提下,还必须拓宽水利市场化,放开脚步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提出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坚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确立科学化的总体布局,实行制度化的总量控制,推行多样化的分类管理。我国水管单位绝大部分是事业单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弊端日益显露,严重影响水管单位的发展。必须借鉴外行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切实可行的提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方案。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以及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状

水利工程管理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深入了解水利工程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引导和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大力发展经济是国家的首要任务,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强烈的经济增长压力下,水利建设的主题是保障与促进经济增长,水利建设成为政府强烈投资,从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地区的水利管理改革,增强水利管理经济实力为基础,以水费改革为突破口,形成水利管理全面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改革形势,水利工程效益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

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不足。近几年在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水利投入的同时,有的地方没有足够重视对现有工程的挖潜改造,各级干部忽视工程运行管理。基础建设资金不能用于运行管理。在管理上,已建工程的运行管理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模式,使水管单位缺乏必要的物力、人力、财力建设,并且管理水平低下、业务技术能力有限,对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重要性和迫切性,各级领导不能充分认识。

水管单位定位不准,管理体制权责不明。许多水管单位定位性质不明,专款也不能专用,应有的国家财政补贴没有享受。综合性单位占水管单位的大多数,公益性工程和经营性工程合在一起,公益性部分运行管理费并没有得到财政给予的合理补偿,运行机制无法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一些水利工程没有严格按原则进行管理,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超编。人员超编现象在水管单位严重存在。人员超编即造成了管理单位经济负担沉重,使水管单位内部缺乏有力的激励与竞争机制。

工程管理维护经费不足。经费短缺使工程运行维护费没有保障,致使工程老化失修。工程维护费用的投入仅能维持工程的最低运行要求,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水价标准低,水费收取率低水价能否达到成本价和水费征收到位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如农业水费的实际收取率仅为5096左右。

三、水利工程的建管结合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紧密相联,进行建管结合在可行性研、设计、建设阶段非常重要。水利工程建管结合产生的条件。即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新建水利工程才能进行建管有机结合,其前提条件是业主负责制,逐步建立以建设项目法人分级、分层次管理。项目法人的职责就包括了组织运行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管理方案、人员培训等,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对项目风险负责项目法人要负责项目资金的回收,实行建管结合正是在此前提条件下提出的。

可行性研究阶段建管结合。通过对与项目相关的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进而评价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管理机构方面的结合^明确运行管理体制,对水利工程的性质进行初步的确定,以便通过相应的渠道落实经费来源,并防止出现人员超编、机构臃肿现象。

投资方面的结合。与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一起考虑,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阶段费用进行测算,将运行管理资金与建设资金―起考虑。

风险分&的结合。对水利工程运行阶段进行风险分析,与水利工程建设阶段风险分析结合考虑,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增加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五篇: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分析论文

一、目前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相对比较严重的便是安全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体制并不够完善,并且对安全管理体制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安全管理体制发挥不出真正的价值,不能有效地处理生产、安全以及效益的关系。对于煤矿企业的领导人来说,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会对煤矿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观念都比较落后,并且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这就严重地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机制满足不了实际生产过程,两者严重的脱节,从而阻碍了煤矿产业的发展。

(二)煤矿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煤矿生产中还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首先,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安全检查办法,只根据管理和监督工作人员自身经验进行工作,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据自身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如果一个煤矿企业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检查方法,那对于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以及财产都是很大的威胁。其次,从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角度来说,如果缺少比较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就不会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工作,并且也没有标准可依照,再加上管理力度的不够,这就不能有效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国家采取重要措施之前,煤矿必须意识到安全管理体制的必要性,要加强落实和实施安全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保证我国煤矿企业能够稳定、长久地发展下去。

二、煤矿安全管理体制

(一)煤矿安全监察化

对煤矿安全生产建设过程进行系统的监察便是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在煤矿安全监察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煤矿产业的特殊性,同时还要考虑环境以及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点具有移动性,并且作业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煤矿安全监察中,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安全监察工作方式。监察工作方式包括很多种,例如日常监察、定期监察以及重点监察等。煤矿安全监察内容也有很多,其中包括检查制度、检查安全设施、检查思想等,同时还要对该煤矿企业进行调查,查看其企业资质以及生产程序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安全管理法律化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法律运用,这也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评价标准。煤矿安全管理法律化包括很多内容,如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等。近几年我国对煤矿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标准进行了改进和调整,从而让其更好地为我国依法治矿提供依据,严格控制煤矿企业工作程序。虽然我国一些煤矿企业还没有完全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煤矿企业仍有明显的改善,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取得成效,其主要就是因为执法力度不够,并且煤矿守法意识不强。

(三)煤矿保险责任化

首先,根据保险公司的相应保险条款,要设计好相关投保企业以及承包保险公司的责任,同时要激发煤矿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并且当煤矿安全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从而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作;其次,煤矿生产企业不要因为进行了保险,就不重视安全状况,只在乎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这会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综上所述,整个过程就是煤矿保险责任化的内容和宗旨。我国要引用不同种的保险形式,单一的社会强制保险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仅仅引入社会强制保险是不够的,必须要增加一些和税收相似的支出。从收取保险费用机构的角度来说,在加强煤矿生产企业安全监督以及技术改进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强的经济动力。

三、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是需要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煤矿产业是我国一次能源核心,要想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同时煤矿安全生产形式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的稳定。当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不仅会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形象,甚至会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我国非常重视煤矿产业的安全性。近几年,由于工作的不到位,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尽管我国的煤产量相对于其他国家高出很多,但是因事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世界煤矿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所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受到世界的关注。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形象,还会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是解决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首先,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能够规范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生产行为,同时还能控制监管行为,最主要的是完善煤炭安全管理体制,能够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安全生产的意识,并且能够有效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不仅能够规范煤炭企业的经营行为以及工作流程,还能帮助煤矿企业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他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煤矿企业的自身发展,还能提高我国煤矿产业在国际上的形象。

四、结束语

在煤矿生产管理大系统中,安全管理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在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生产管理体系进行,要使两者能够相互融合、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让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发挥出真正的价值。煤矿安全管理体制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促进煤矿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最主要的是能够提高煤矿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下载三大新区管理体制分析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大新区管理体制分析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大主要财务报表分析之一(最终版)

    三大主要财务报表分析之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分析 1、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它有什么样的格式?它的作用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某一年度12月31日或6月......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最终定稿)

    :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从十五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了欧洲国家对全球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时代。殖民主义时代和殖民地的非殖民化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可以这样说,......

    科技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科技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论文导读:各科技管理部门仍然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具体的项目和研究团队管理方面,管理的范围过于宽泛、工作过细,而且制度死板,这些都为科研机......

    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趋势分析

    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趋势分析(2008-12-04 10:02:18)转载▼标签: 财经 分类: 开发区经验 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趋势分析——兼论广东湛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新区......

    创新创造引领发展三大主导产业集聚新区崛起

    创新创造引领发展 三大主导产业集聚新区崛起“百亿”新概念组团 2008/01/14 本报讯 (记者英洁)优化发展的主枝上,依次生发出集成电路、光伏、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数朵光彩夺目的繁......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分析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分析社保192 194464 王梓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分别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思想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运......

    三大绩效考核体系的分析

    三大绩效考核体系的分析 本文将对以下三种绩效考核体系:战略导向的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简称为BSC考核体系)、流程导向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考核体系(简称为SCOR考核体系)和财务......

    贫困生三大心理问题分析

    贫困生三大心理问题分析 2008-04-29 02:2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网友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贫困大学生这个群体在高校中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