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神农架林区妇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农村妇女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如何动员占农村劳动力60%以上的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各级妇联组织面临的新课题。在此,就如何动员基层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作一番探讨。
一、神农架林区妇女的现状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妇女的作用逐渐显现,妇女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在积极参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自身也取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分享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1.在新农村建设中增长知识才干。广大农村妇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渐摒弃了自卑、自弱、依附心理,开始树立起市场意识,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她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有的大刀阔斧办企业、勇立潮头兴农业;有的走出家门闯市场、离乡离土搞劳务;还有的自愿合作建协会;努力寻求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方案,求得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上级妇联的指导扶持下,神农架林区涌现出了一批敢为人先,带头致富,积极向上,有理想,有作为的新女性真正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
2.在“双学双比”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调查,约有60%的农村女性愿意接受继续教育,近几年来,累计有上千名农村社会女青年接受了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生产技能培训。
3.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自身价值。近几年来,神农架林区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各种创建活动,她们争创文明家庭,摒弃封建、愚昧的传统风俗,抵制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她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平安家庭”创建,维护社会稳定,带头搞好庭院整治,帮助弱势群体,服务社会;她们积极参与小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优化青少年教育环境,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4.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逐步提升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神农架林区妇女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民主参与意识、法律观念有所增强,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妇女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与新农村建设所担负的任务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1.思想观念与新形势不太适应。一是思想观念、开拓精神与农村建设主力军地位还不相适应。多数妇女还只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仍有一部分妇女受旧思想观念的束缚,缺乏理想和追求,缺乏自我意识,思想停滞在“满足温饱,吃穿不愁,围着灶台、丈夫、儿女转”的状态。还有极少数妇女受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文化层次低,满脑子封建迷信,整天出入歌舞厅,沉湎于赌博场所。二是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科技素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农村妇女小学学历以下居多,社交圈子狭窄,导致所能拥有和所能利用的资源偏少,难以参与到更深层次的农业产业化当中。三是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农村女党员人数不多,年龄结构偏大,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的妇女人数少,从事管理工作比例低,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的力量。
2.致富愿望和现实还有距离。一是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高效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容易造成生产的盲目、被动,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欠缺。二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尽管各级组织实施了小额信贷项目和一些帮助农村妇女提高素质、脱贫致富的项目,但因资金额度少,覆盖面不广,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需要。三是中介服务组织还不健全。即使妇女群众寻求到了新的项目、好的投资,也由于没有稳固的销售关系和畅通的销售渠道,难以实现丰产增收。
3.参政议政的比例还不够高。一是农村妇女组织的工作模式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还不太适应。妇女参政比例低、参政议政程度不高。这样,一方面导致女性的意愿不能在决策层有效地表达和融入政策之中,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女性特有的优势和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挥。二是农村妇女干部整体素质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这种较低层次的文化技术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太适应,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思考与对策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激发广大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她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既要致力于农村妇女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要根据农村妇女的个性特点和现实社会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强农村妇女能力的培养,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重要的作用,使她们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在“生活宽裕”中做贡献,在“乡风文明”中做表率,在“村容整洁”中显身手,在“管理民主”中献良策。因而,基层妇联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需要各级妇联做出不懈的努力。
1.宣传教育是永恒主题。妇联组织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向广大妇女和家庭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妇女典型及各地创造的先进经验,激发广大农村妇女的发展意识、主体意识,调动她们的参与热情、创业激情,影响和带动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2.提高素质是首要任务。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服务中心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载体,向广大农村妇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她们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每个村应建立和办好“妇女之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培训班,开展技术经验交流、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妇女之家”办成科学文化学习的课堂,致富信息交流的窗口,实用技术比武的阵地,最大限度地把妇女们吸引到学文化,学技术中来,达到人人长知识,个个有技艺的成效。第三,要引导妇女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以致用,把实用技术尽快转化成商品生产,转化成先进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把培训和推广新技术、创造新成果结合起来,形成人才培训、推广技术、发展生产的协调统一。
3.发挥载体优势是有效途径。以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为着力点,培养一批新型女农民队伍;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创业大户、营销大户,培养一批农村龙头项目带头人;积极引导和扶持妇女参与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建立一批“妇字号”农产品示范品牌;提高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组建一批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女经济人;拓宽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渠道,转移一批农村妇女劳动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新农村文化活动,培养一批乡村业余文娱宣传骨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塑造家庭文明新风;引导妇女参与村和谐促进会,关爱外来人口特别是贫困子女;开展以“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一批教子有方的好家长。
4.参政议政是重要保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重大意义,为妇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要鼓励和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民主管理,重视发挥农村妇女在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中参与决策和民主管理能力。在优秀女性中大力发展中共党员,培养一批女村支书、女村委
会主任,力争妇女进入村级两委的比例达100%,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推广“妇代会+协会”的模式,大力开展“双培养、双带动”工作,把女能手培养成为妇代会干部,把妇代会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要从增强妇女法制意识入手,引导广大妇女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要开展以无毒品、无赌博、无暴力、无黄色、无邪教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平安促社会和谐稳定。
5.完善服务体系是动力之源。妇联组织是协调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发展和完善针对基层妇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信息指导力度。协调建立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信息服务平台,为妇女提供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集技术、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同时,建立使科研人员、农业专家能够定期进村、入农户服务的畅通渠道。二是引导农村妇女参与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村妇女建立“妇字号”示范基地,推动大规模产业基地的形成,发展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让妇女在互助互利中提高抵御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三要加大面向农村妇女的小额贷款、项目扶持力度,有效扶持她们发展农业生产。
6.发展经济是重要前提。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妇女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主力军。第一,要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以奋斗求发展、创新业。要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优势产业建设,引导农村妇女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花卉园林业等新兴产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第二,依靠知识、依靠科技,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程中,由劳动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小户型向规模大户型集中,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第三,在农村妇女中大力开展“争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活动,鼓励农村妇女经纪人队伍发展。鼓励农村妇女大胆迈出家门闯市场,跨出农业求发展,转移就业谋致富,走出农村奔小康。引导一批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农村妇女,带着资金、技术、经验和市场信息,扩大投资创业。
总之,要发挥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给政策,创环境,各级大力支持,让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第二篇:关于庄浪县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庄浪县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庄浪县妇…调研思考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05更新时间:2012-12-
3近年来,随着庄浪县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73%以
上的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群体。她们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而且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一、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庄浪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总人口44.09万人,其中妇女20.01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0万人,男性劳动力外出后,使广大农村妇女由传统家庭中的“锅边婆”转变成为现代家庭中的“顶梁柱”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可以说在农村妇女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一)农村妇女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据调查,由于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流向城市,因此广大妇女自然就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原来由男劳动力承担的播种、田间管理以及饲养牲畜等,都要靠妇女承担。针对这一现状,县妇联与时俱进,不断引导、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学习掌握农业科技新知识,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机制。依托县职业教育中心和妇女实用技术培训中心,每年培训妇女3000多人,逐步建立起文化、实用技术、农民技术员3个层次的培
训体系。组织了“百万农家女十项新技术”培训,近3500余名农村妇女直接接受了培训,并有1200多名农村妇女与160多名女科技工作者、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结成了科技服务对子;85%的村妇代会主任经过了“绿色证书”培训。“岗村共建”城乡妇女结对互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城乡妇女的交流沟通,促进了城乡妇女共同发展。“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层出不穷,妇女种养殖、加工大户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涌现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巾帼科技种养殖大户和女农民女企业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农村妇女成为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男劳动力离家远、工作忙,平时很少回村,对村里的事务了解得越来越少,很难直接参与村务管理。村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和“两委”班子民主选举等事务,一般都由妇女代为表决或投票。这样,妇女就成了参与农村民主管理事务的实际主体。同时,随着妇女逐渐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她们的视野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管理小家的层面上,而把目光投向了对村务的参与和管理,对落实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目前,全县农村共有女党员1275名,293个行政村的妇代会主任100%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并落实了报酬待遇。她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反映妇女诉求,带动群众致富,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文明和谐的创建者。各级妇
女组织广泛开展了以“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绿色环保、科普宣传、法制教育、全民健身、美德建设、安全知识六项活动进家庭。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提高了自身素质,传播了文明新风,维护了社会稳定。近年来全县涌现出“学习型家庭”600个,“创业型家庭”500个,“绿色和谐家庭”1200个,市级“平安家庭”示范户100户。为美化环境,广大妇女自觉庭院播绿、社区护绿、广场植绿、家庭评绿,围绕“节能减排进社区,绿色和谐进家庭”活动,倡导了绿色、环保的生活新概念。2010年以来,全县参加植绿护绿的农村妇女达4.5万人次,义务植树20多万棵。同时,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活动,320多名妇女争当孤残、留守流动儿童的“爱心妈妈”,捐款6.5万元,捐赠衣物2300多件。广大妇女以强烈的责任感,帮助弱势群体,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良好风气,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庄浪县妇联立足农村妇女的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妇女素质,引导妇女发展特色经济,增加收入,有力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村妇女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妇女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发展新项目、面对新事物过程中存在有心无力、等待观望、临渊羡
鱼却不动手“结网”的现象。而且素质偏低使农村妇女面对快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不适应的同时,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妇女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农村妇女劳务输转工作有待规范。农村妇女劳动力输出自发的、无序的多,有组织、规范的输出的少,而且往往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少,因此存在劳动密集型多、技术型人才少;基层多、管理层的少;短期工、季节工多,长期工、固定型工人少的问题。输出人员集中在年轻人当中,一些中年妇女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在家闲坐也不愿外出打工,尤其是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屡禁不止。在去年离婚案中,83%是由于家庭暴力引起。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影响,农村中部分男同志还充当封建式家长的角色,对妻子、孩子经常施以拳头、棍棒,给妇女、儿童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很多妇女因不能忍受家庭暴力,通过法律途径,走出了不幸的婚姻,解放了自己。但是仍有部分妇女为了孩子,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生活在毫无生机的家庭中。
(四)民主参与的程度尚嫌不够。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各种倾斜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农村女干部比例大幅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副职多正职少的问题,大多是妇代会主任兼自管小组长,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70%的状况相比,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增长缓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也影响到农
村妇女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强化培训,着力培育新型女农民。目前,全县农村妇女劳动力仅有42%的接受农科知识培训,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要着眼于为农村妇女全面发展服务,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网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还要增加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的教育、使农村妇女在发展和投身新产业领域能够了解政策,能有知识储备,能够大胆发展;在培训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在依托农广校、各级党校等培训阵地的同时,还要加大送科技下乡的力度,发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示范户、巾帼科技志愿者队伍采取“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女能手巡回演讲等形式,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返乡创业妇女的引导培训,为她们创办、领办民营企业搞好资金、信息、土地等方面的服务,实现“输出一人、带富一村”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健全发的机制,激发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妇女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政府、市场、社会要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尤其是要强化社会职能。例如社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援、社区建设、群众自助等等,都要发动社会力量。妇联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社会层面上去,强化妇女的自我意识和团队精神,推动妇女谋求自身的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教育、劳动、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妇女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时,要吸收妇联的代表参加,把听取妇联意见作为决策的一项程序。要注重强化农村妇女的主体性,在保证她们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她们的能动性、创造性。
(三)切实保证妇女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让群众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弱势妇女群体发展愿望得不到有力支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便无从说起。因此,各级妇女组织要进一步深化开展“双联双带”活动,为贫困妇女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广泛开展“巾帼扶贫”、“春雷计划”、“美德在农家”等妇联特色工作,组织广大妇女大力弘扬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同时,要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谏言献策,广泛争取有利于农村妇女发展的政策,协调社会资金,整合社会资源,为广大贫困妇女提供帮助,使之有能力发展、有机会发展。
第三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得到了亿万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广大农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历史和现实证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
变化,都会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半数以上,既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组织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农村妇女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十五”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支农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双学双比”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农村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全市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3元,已经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妇女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受传统观念、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学费负担过重、高等学历妇女流向城市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的学历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素质偏低不仅使农村妇女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而且也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才能的发挥,成为影响妇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金项目不足。2003年以来,市政府在全市城乡实施了小额信贷工作,市妇联也积极与市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了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贷款,许多农村妇女从中受益。但有的妇女因为没有担保抵押,有了项目也贷不来款;有的妇女虽有抵押资本,但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农村妇女小额贷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和扩大生产的需要。
3、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各级妇联组织参与和群众的自发组织下,全市建立各类农村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569个,发展妇女龙头企业220多家,培养女经纪人2057名,在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占农村劳动力60的农村妇女劳动力相比,妇女经济组织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一些组织属于松散型,对会员的服务仅局限在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提供市场信息等几个方面。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系机制,没有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
4、生存环境有待改善。在去年召开的女村官座谈会上,女村官提出的55个问题中,主要集中在人畜饮用水、道路桥梁、土地海域承包、招商引资等方面,尤其在经济基础较差的村,由于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给排水设施、垃圾集中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等,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从全市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吃水难、看病难、出行难和居住条件差、社保水平低等仍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5、民主参与不够。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各种倾斜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女干部的决策能力和自信心有所提高。但在村一级政权中女性参政比例偏低、增长缓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60的状况明显失衡,必然影响农村妇女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妇女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调动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组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解决农村妇女存在的问题入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妇女的生力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庭》一书中,极为深刻而又精辟地阐述了妇女与社会进步的天然关系:“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取决于妇女的素质。”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以传统美德为积淀,以现代理念为引导,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培育新型女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农村妇女。一个国家的伦理道德水平是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是无法用金钱和引进获取的。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
合作的传统美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表现为传统美德的淡化、信仰危机的出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代表要割裂传统,而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书写新的篇章。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必须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心,用民族精神强化理想,用传统文化厚重基础,强化农村妇女的民族意识、主体意识和振兴意识,引导她们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现代的意识理念塑造农村妇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妇女在计划经济时代享有的保护政策逐步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调节和激烈竞争所取代,在经济社会中的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逐步显现。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要用学习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意识与理念教育和塑造农村妇女,消除不利因素和弱势心理,转变她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自尊自强的思想品格,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境界,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健康优雅的形象气质”的女性时代精神,倡导时代新风尚,树立生活新理念,展现女性新风貌,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开放成为一种要求、进取成为一种习惯,引导她们超越性别自我、建立个性自我,超越生存自我、建立经济自我。
——提高妇女素质,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农村妇女。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号召农村妇女“上学去、上网去、学外语去”,广泛开展百万妇女学习奉献活动,即:“百万妇女学科技、百万妇女学技能、百万妇女学外语、百万妇女学法律、百万妇女做奉献”。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扩大教育扶贫资金中妇女的受益面,突出解决好经济落后地区女童失辍学、高等教育女性比例低等问题,提高农村妇女的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要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培训阵地,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科技普及和转移培训,发挥网上致富女能手的作用,建立网上培训点和信息传递站,提高妇女电脑网络应用能力;发挥龙头项目带头人的作用,全面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发挥各专业协会的作用,研究推广新的实用技术,定期进行科技培训;发挥巾帼农业专家团的作用,针对产业项目需要,不定期送科技下乡;发挥文化中心户的作用,利用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对农村妇女进行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普及,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
(二)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全国范围来看,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市农民收入虽然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经济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妇女占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村妇女的富裕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的经济水平。因此,必须以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资金为后盾,以精品基地为依托,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网上致富工程、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转移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妇女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引领农村妇女扩大生产、走向国际。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壮大经济合作组织。现代化的农业大生产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给传统的小农经济带来强大的冲击,现阶段只有把广大农村妇女有效地组织起来,积极帮助农村妇女应用技术、开拓市场,才能有效地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因此,要鼓励那些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妇女典型,不断扩大再生产,建立产、加、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要发动农村妇女按照产业、兴趣等建立各种横向妇女组织,推广“妇代会 协会 研究会”模式,强化服务、指导和扶持,通过妇代会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实现妇女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对接,引导更多的妇女参加到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来。要学习借鉴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在推广农业科技、引进先进技术、培训农民技能、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扩大组织规模,规范组织制度,强化组织职能,使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在现代科技、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之间,为农村妇女搭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到更大、更广泛的国际化、产业化链条中,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强化项目资金扶持。项目和资金是当前制约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扩大生产的两大瓶颈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动态,建立妇女增收致富网,发布致富信息,介绍致富项目,引导农村妇女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特点、产业发展和自身优势的庭院经济项目,形成庭院经济专业村屯、一条街及示范户;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妇女发展基金和针对农村妇女的小额信贷制度,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和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充分利用特困母亲救助项目循环资金,采取开发式扶贫方式,为贫困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她们通过自身发展摆脱贫困;要借助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为妇女提供技术、项目和岗位,实现农村妇女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手工艺品生产、家庭小作坊,建立“农家乐”等,在二、三产业中谋求更多的岗位,由务农转向务工经商,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必须发展精品示范基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精品化示范基地的支持。要引导农村妇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水产、畜牧等五大优势产业,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和发展一批集科研、生产、营销、示范为一体的“妇”字号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妇”字号农产品品牌。以基地为依托,以品牌为示范,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开展科技结对等科技服务活动,带领农村妇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农民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另一方面,传统的生活习惯、居住方式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彻底改变,与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和谐家庭为基石,以美化家园为重点,改善农村妇女的文化环境、文明环境、居住环境,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繁荣群众文化。实践证明,以妇女为主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文明新风送到农民家中;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根据业余自愿、健康有益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广泛建立农村妇女文化活动阵地和各种妇女文艺队伍,积极开展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社会新风貌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扶贫助困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妇女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活动,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活跃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要大力开展“学习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富裕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美德在农家、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廉洁家庭等活动载体,进一步规范对十星级文明户的管理,拓展创建范围,丰富创建内容,提升创建水平,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学习兴家、节约持家、廉洁护家。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后备人才。通过建设和谐家庭,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追求,都能在家庭生活中享受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都能相互关心,相互沟通,共同营造团结和睦、奉献进取的融洽氛围,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必须绿化美化家园。农村优美清洁的居住环境,不仅让人感觉赏心悦目、舒适温馨,而且可以使农村妇女在共同优化、携手维护的过程中树立城乡生活等值的理念,产生共同愿景和共富情结。要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和支持村庄规划建设和以“四个五”为载体的村屯整治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污染环境的事不做、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上,树立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高效化”三化合一目标;要深化“三八”绿色工程,开展“增收致富绿化美化家园”竞赛活动,组织妇女绿化荒山荒坡,建设经济生态林带,改变部分农村妇女靠天吃饭、向资源要收成的现状,引导农村妇女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共富之路。
(四)充分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广大农民的参与程度和贡献大小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切实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创造性,提高农村妇女的参与率和贡献率。因此,必须以维护权益为基础,以激励创新为动力,以民主参与为保障,积极调动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快速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完善维权保障体系。只有有效保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合理的法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树立大维权意识,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网、咨询投诉网、法律援助网、社会救助网、司法保护网、维权监督网等网络,壮大维权力量、延长维权手臂、拓展维权阵地、增强维权实效;要强化源头参与,推进维权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呼吁和参与立法,推动政府及时解决涉及农村妇女利益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使农村妇女能平等地分享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使农村妇女的家务劳动、生育价值、人格尊严、地位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营造性别平等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要强化疏通引导,立足于引导方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农村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和农村妇女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农村妇女中存在的困惑进行积极的引导,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要强化贯彻落实,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解决好孕产妇死亡率和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等问题,推动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实现,促进农村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精神激励的做法,物质利益成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要把尊重农村妇女的首创精神与尊重农村妇女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妇女和各类专业协会进行自主创新,开展巾帼科技发明竞赛等活动,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村妇女的自觉行动;要研究探索农村乡土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性问题,畅通以各种妇女组织、团体会员、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为主体的发现和推荐女性人才的渠道,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乡土女性人才信息体系,争取政府把农村妇女人才列入农业人才培养规划,纳入政府表彰序列,为农村女性乡土人才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水平,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打造培育多种模式的巾帼示范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动农村妇女的创造激情,必须加大民主参与力度。当前我国对女性的角色评估还是处于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之下,仍然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等文化价值思维的影响,在农村这种思想尤为严重,农村妇女可以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干出成绩,但如果走上村级领导岗位,欣赏就可能演化成一种排斥和贬低。加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的力度,既是对这种落后思想的有力回击,也是保护农村妇女的积极性,更有效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要保证。要鼓励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女大学生树立进取的人生价值观,明确妇女参政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观念对自身的束缚,积极参与村庄的民主管理;要通过培养各类农村妇女典型、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综合素质,树立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的形象和威信,把优秀妇女推举到管理岗位上来,扩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关心、关注和支持女村官的成长,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她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推进,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将日益突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各级妇联组织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特色工作和品牌工作的基础上,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动承接由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职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协调组织的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找准工作定位,加强协调沟通,积极开拓创新,组织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
第四篇: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庆阳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2006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002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2004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对唱”。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及“****彩”等歪风盛行。
4、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编的有12人,但仅有9人在岗,被乡镇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岗的也往往兼有乡镇(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乡镇文化专干平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第五篇: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浅析
研究与探索
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浅析
土地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咸宁市共争取高产农田、低丘岗地改造等土地整理项目118个,总建设规模150.32万亩,批准总投资30亿元,预计全部完工后可增加耕地面积19.37万亩。通过实施土地整理,着力打造一批高产农田示范工程、农业特色板块基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惠及全市60多万农民,有力服务了新农村建设。
一、土地整理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土地整理项目的普遍开展,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落实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改善了耕地的质量,增加了农民收益。但土地整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地整理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县、乡、村基层干部对项目期望值过高,希望增添自己政绩,并从项目运作中获得一定工作经费,因此争取项目的积极性较高。在项目施工阶段,由于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有限及对项目资金使用上的严格监控,加之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难以处理和协调的矛盾,部分基层干部产生失望心理,导致他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性下降,顺利施工难以保障,项目实施难度增大。
2、整理资金严重不足。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均为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开发的部分,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
3、土地整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近几年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一些较易实施的项目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大多是实施难度较大的项目。
4、土地整理涉及政策法律问题,思想工作难度很大。目前,土地整理中田块调整、权属变更、房屋拆迁等问题还没有具体的政策依据,缺乏统一的政策措施,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如何把土地整理工作搞好,积极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土地整理服务新农村建设要重点实现“四个转变”:
1、土地整理目标由重耕地数量增加向适度提高耕地数量、重点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以适度提高耕地数量,重点向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质量转变。围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实现农业经济综合发展。
2、土地整理内容由农地整理向农地整理与居民点整理相结合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专项整理相一致的原则下,土地整理规划与交通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尤其是土地整理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使土地整理的内容由单纯的农地整理向农地整理与居民点整理相结合转变,土地整理的效果更加显著,综合效益将发挥得更好。在居民点整理上应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适度逐步开展,优化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护目标。
3、土地整理投入由政府投资的单一化向政府、社会相结合投入资金的多样化转变。咸宁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最大难题,因此,广开土地整理资金的来源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化解资金难题,主要途径有: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二是捆绑使用各项支农资金,将农村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国家、省级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等各项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村庄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三是要发挥商业银行和信贷资金的作用,建立稳定的资金支持体系;四是要吸纳产业资本进入。
4、公众参与由参与到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的前期阶段向参与到土地整理项目的全过程转变。公众不仅要参与到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更要参与到土地整理的施工中去,这样也可以为农村部分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今后与新农村结合的土地整理,不仅涉及到农地整理,还涉及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整理。公众参与土地整理与农村建设,可以保护、尊重公众利益,使相关政策和具体实际相吻合,保证决策合理与公正,弥补技术研究不足,使项目设计更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更顺利并能保证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