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亚太地区性行为和性满意度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2013亚太地区性行为和性满意度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导读:作为亚太地区覆盖地域最广的一次性健康研究-2013亚太地区性行为和性满意度调研报告于9月25日在北京正式发布。国际性医学会主席麦克马洪博士和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姜辉教授共同发布并解读了该报告的关键数据和发现。该调研项目的目的是:客观全面地了解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性健康状况,挖掘出性健康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剖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如何推动改善目前的性健康状况提供权威真实的依据。
中国的性满意度令人担忧
该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在整个亚太地区、在中国的性满意度状况令人担忧。有超过一半的夫妻对于性生活感到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并非是由于缺少性生活而造成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夫妻或伴侣的平均每月性行为次数为9次,超过了亚太地区的整体平均值7.7次,在所有的此次调研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一位。
很显然,男性和女性在卧室中都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根据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整个亚太地区有85%的男性和63%的女性希望能够延长每次性生活的时间,而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中国有96%的女性希望延长每次性生活的时间,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亚太地区的整体数据。
早泄正在严重地影响性满意度
经过调研发现,在中国有30%的男性担忧自己没有让妻子或伴侣在性生活方面感到满意。而导致男性有如此担忧的主要因素,其中84%都是和早泄相关的。毫无疑问,性健康问题会对性满意度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性满意度对于两性关系则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调研报告中也得到了验证。在中国有超过70%的夫妻或伴侣认为双方共同的性满意度对于成功地维系两性关系非常重要。
因此,性健康问题诸如早泄正在严重地影响性满意度并且伤害到两性关系。再加上性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很高,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了,在整个亚太地区有32%的男性受到了早泄困扰。于是这种负面的影响就愈发严重。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了,在中国将近90%的夫妻或伴侣认为早泄对两性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有30%男性和40%女性因为早泄而拒绝性生活,有21%男性和22%女性因为早泄而导致感情/婚姻破裂。
对早泄认知的缺乏导致就诊率低
尽管性健康问题对于性满意度、两性关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对于性健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很多误区,而这些误区也使得人们在解决早泄等性健康问题的道路上遇到重重阻碍。
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中国人相比亚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更加倾向于认为早泄是一种心理问题,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人误认为早泄是由于疲劳、压力、焦虑引起,有超过25%的人认为性健康问题基本上都是同一种病,认为早泄和阳痿就是一回事。而这些对于性健康问题的认知误区是导致男性没有去医院寻求诊断治疗的最主要因素。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在整个亚太地区导致早泄患者没有去医院的最主要因素55%就是缺乏对于疾病知识的理解,而这个比例在中国更高,达到了68%。
调研报告发现在整个亚太地区受到早泄困扰的男性中有77%没有去医院就诊,在中国同样也有76%的男性没有去医院就诊。
调研报告背景
该调研项目历时半年,共有3,567位、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人参与,涉及中国、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9个亚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11个城市进行了在线调查,有效样本数为1002,其中男性499、女性503。
整个调研报告得到了包括国际性医学会主席麦克马洪博士、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姜辉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女性研究中心Adaikan医生、吉隆坡医学中心乔治•李医生在内的多位国内外顶级专家的大力支持。
第二篇:体育节满意度调研报告
新生体育节结束了,系学生为了吸取经验,为下届体育节提供参考,因此就宣传,赛程安排,效果等方面做了调研。
一、宣传还需加强
同学们普遍反应宣传较为不足,甚至有人都不知道有体育节。有的宣传也是很临时的通知,说的不明确不清晰导致大家的时间安排很乱,很紧,所以在体育节上的观众普遍偏少。
二、赛事安排合理
对于赛事的安排,同学们普遍认为是合理的,但是也有一部分认为,比赛安排在中午,影响了球员和观众的休息,状态都不好,还有的认为某些比赛时间间隔太近,有多项赛事的运动员会冲突,加上迟到的现象很普遍,规则有点乱。
三、班级凝聚力加强
去观战和比赛的同学都认为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但由于赛事的时间问题,大部分同学没有去看,就谈不上凝聚力的问题了。
四、无需将活动推广
同学们认为,没有必要将此活动推广到大二大三,自己班的都没去看,大二大三的不可能去了,况且看不认识的班比赛也没意思。
五、增设项目要求强烈
许多同学强烈要求增设其他项目,因为今年的体育节的项目多是适合男生的项目,女生的参与度很低。要求增加羽毛球、毽子、拔河、趣味项目、轮滑等。
在大家忙碌参与的同时,也有几个问题,如时间安排欠妥,宣传不得力,这直接导致了观众的人数和参与度。希望下次能得到改进。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第三篇:家长满意度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真实了解家长对我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保育教育工作,家园沟通,行政、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评价程度,以及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发展的期望,及时掌握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与建议,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园办园质量,推进我园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开学初特对我园家长进行了幼儿园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园12个班共423名家长参与了这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法,辅以访谈法。本次调查发放家长问卷423份,回收331份,回收率78%。
为了调查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真实看法,我们请各位家长务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地填写了各项问卷内容。并对幼儿园部分家长进行实地采访,了解他们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开展的想法和建议。
三、调查内容
(一)对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满意程度。
(二)对幼儿园班级保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三)对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四)对幼儿园家园沟通、配合工作的满意程度。
(五)对幼儿园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 331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如实的掌握了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对我园的总体满意度普遍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一)满意程度高,社会口碑好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整体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认可。有 46% 的家长对我园整体工作非常满意;有 45%的家长对我园整体工作满意。家长们普遍认为我园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好的口碑,社会赞誉也逐渐增多,知名度大大提高。
(二)保教工作好,学风教风好
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班级保育、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100%,其中,非常满意度达到67%,满意度达到33%。家长们认为我园学风教风好,教师师德好,教师们不仅业务精湛,对幼儿也负责,精心设计活动,尽心组织活动,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和谐、自由、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氛围,有力的诠释了我园“精心育幼苗”的办园理念。
“家长开放日”活动得到家长一致好评,非常满意度高达87%。家长们这样评价“家长开放日”活动:
“这样的活动太好了!应多开展!”
“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活泼快乐,希望可以多办几次,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快乐。“
“该游戏在发挥孩子创造性方面效果明显。”(结构游戏)
“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真不简单!”
……
“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更细致地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更全面地了解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更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工作的认真与辛苦,有效架起了家园沟通的桥梁,100%的家长都表示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既是沟通,又是宣传,促进了我园品牌的进一步放大。
(三)关注家园沟通,协同配合教育
调查显示,我园各班在家园沟通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充分肯定,非常满意度为42%,满意度为58%。
老师们为了促进家园沟通,除了每周、每月定期更换家园栏内容外,还通过个别交谈、写纸条、打电话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其孩子爱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我园共12个班,其中6个班既建立了班级QQ,又开设了班级博客;另外有5个班开设了班级博客,1个班建立了班级QQ。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园长QQ,同时,园长还参与到班级QQ、班级博客的讨论、交流和管理中,形成一张由幼儿园→家庭,由班级→全园,由领导→ 教师→家长的沟通网络。班级QQ、班级博客等的建立使家园沟通更便捷、有效,多次受到家长好评。
建立了良好的家园沟通形式和亲密关系,家长们普遍认为自己明确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并能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协同教育,配合程度达100%。如根据班级主题内容配合收集各种资料,参与班级互动栏目讨论,配合对孩子的良好品行、学习及生活习惯等进行教育等。
五、思考与建议
此次调查不仅是为了掌握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评价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调查也建立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调查得到了众多家长的宝贵意见。综合来说,家长们认为我园是重庆市示范幼儿园,又刚经历幼儿园上调收费标准,应重视园所环境的打造,关注设施设备的更新,加强内部管理与创新等等。以下是家长提出的主要意见与建议:
(一)后勤管理方面:
1、加强对幼儿园内食堂的监督与管理,完善膳食结构。
2、增加对幼儿卧具的清洗次数,加强教室、走廊照明。
3、设施设备应与幼儿园相匹配,如对幼儿园地面应根据实际进行更换、修缮,增加软场地;教室应增加冷暖空调;教室电视陈旧,应更换;卫生间男、女分厕等。
(二)保育教育方面
1、加强对个别幼儿的照顾与教育。
2、多鼓励孩子,尽量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
六、我们的改进
(一)在营养膳食、平衡膳食的基础上丰富菜品,变换烹饪形式,吸引幼儿均衡摄入所需营养。
(二)积极打造园所文化,围绕“百年树人,立己达人”的理念,不断增强教师凝聚力,凸显“诚、勤、立、达”。同时,增加对园所物质环境的投入,如铺设软场地;更换陈旧设施、设备;开通班班通;改造厕所等。
(三)加强对保教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打造求“精”、求“进”的教师队伍,注重幼儿个别化学习和指导。
(四)继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吸引更多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工作督导中来。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督导组,定期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或家长代表来园考察、监督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篇:卫生事业调研报告正式范文
安宁区卫生事业情况汇报
兰州市安宁区卫生局(2011年11月11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委“35313”总体发展思路,努力把卫生事业打造成为产业强区的保障,生态宜区的基础,民生安区的主力军, 高位建区的助推器,为安宁区社会经济发展、全区居民的健康发挥了服务保障作用。现将安宁区卫生事业现状及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76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 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5家,卫生所8家,个体医疗诊所118家,其它医疗机构13家;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2张;卫生技术人员1179人,其中执业医师607人、注册护士572人;我局主要承担全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新农合等工作。
二、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一)严格落实中央及地方政府医疗费用的政策
1、严格执行药品零差,降低看病费用。根据省市精神,我区从去年6月起已经在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了药品零差率。2011年,仅村卫生所和社区服务中心执行零差率就节约看病费用5.84万元,在区级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和药品配送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药品配送中心的实施,既减轻居民患病就诊的用药费用支出成本,又降低医疗成本费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2、巩固新农合制度,努力扩大群众受益面。
(1)参合情况:我区自2007年实施新农合工作以来,实现了新农合以村为单位覆盖率100%; 2011年参合农民人数为14200人,参合率达到96.62%,比2010年提高了0.35个百分点。
(2)农民受益情况: 2011年1—9月累计补偿681人次,基金支出167.85万元(去年同期补偿598人次,基金支出153.13万元)。截止2011年9月,住院补偿533人次,补偿166.71 万元;门诊补偿107人次,补偿0.1万元;正常住院分娩补偿41人次,补偿1.04万元。
(3)住院补偿情况:
2011年1—9月全区次均住院费用为7696.62 元,次均补偿为3127.77 元,实际补偿比为40.64 %,做到了市区直报。
(4)2012年参合情况:我区已经全面落实筹资标准从160元提高到260元的新政策。其中中央每人补助由60元增加到124元,省级每人补助由50元增加到66元,市县区每人补助20元
不变,个人筹资从30元增加到50元;住院报销比例也由2010年的乡镇、县区、市级、省级的70%、60%、55%、50%调整到现在的90%、75%、65%、50%,同时根据省市安排对补偿起付线和封顶线做了及时调整,累计报销费用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
(5)、减免代缴情况: 2011年减免代缴参合人数1079人,医疗救助率7.6% ;2012年,我区继续对低保户、“计生”两户、重度残疾户等特殊群体进行个人减免,政府代缴政策,预计减免代缴3000人,医疗救助率达到25%。
(二)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
1、医疗投入明显加大,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
几年来,我区共新建了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服务及设施,移交管理万里医院等厂矿医院。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50万,省市配套498万,区级财政拨款3300多万。建筑面积约1.53万平方米。
(1)、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站建设:
新建的区疾控中心建筑面积2898平方米,总投入354.4万,添臵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00毫安X光机等千元以上设备31台(件),设臵了预防科、检验科、保健室等科室,已经在疾病检测、预防、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新建了总投入184万,建筑面积达1150平方米的妇幼保健站。(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建设 :
一是优化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点设臵。按每个街道设臵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服务补充的要求来设臵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到目前,我市已设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服务站25个。基本建成了覆盖城区、布局合理的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医疗“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为解决社区卫生发展瓶颈问题,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任务,区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扎实推进,采取分类实施,整合新建、整体移交等措施健全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孔家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政府新建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1.5亩,中心服务人口2.6万人,工程总建筑面积1596.45 m,总投资280万元,项目建成后,区政府又投入230多万元进行了装修。中心科室设臵齐全,功能布局合理,医疗设备先进,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2、医疗机构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目前,我区已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在内的的以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为补充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及相关卫生防疫体系。目前我区有二级医院4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个。医疗、预防、保健覆盖面达到了100%。
23、预防保健成效显著,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2011年,我区共有产妇1496人,围产儿死亡共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6.01‰;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134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9.80%,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100%。3岁以下儿童4077人,体检人数3674人,体检率为90.12%,其中系统管理3385人,系统管理率为83.03%,生长发育检测及评价3674人,检测率及评价率均为100%。对2307名已婚妇女进行了普查普治,患病1542人,患病率为66.84%。截止目前,已对36名患病妇女作了病理检查,未查出癌细胞。并且已对230名患有宫颈炎的妇女采用海极星聚焦超声治疗,均收到了明显的疗效。
4、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抓手,实施居民健康素质提升。2011年,全区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1864万份,为老人、妇女等重点人群建立个人档案4.7万余份,建档率73.8%,档案更新使用率85%,重点人群建档率96%,慢病管理率80.5%。
5、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传染病控制和督查监测力度,规范网络直报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如通过对全区各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站、所)等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查对核实,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计1402例,报告发病率为757.85∕十万;同时积极推进现代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使我区传染病报告工作达到了程序化、规范化、网络化管理轨道,网络直报系统做到了敏感、及时、5
准确。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结合实际,制定了《安宁区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方案,并做好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无盲区。组织辖区医疗机构进行多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了我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提高了应急处臵队伍的实战能力。
6、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
近年来,我们根据区情,注重培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省城人才优势,在举办专题培训班之外还投入一定资金,将我区医疗学科带头人送到上一级医院及兄弟省区进修、培训、挂职等2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我区采取增加编制、公开招考等方法,引进医务人员35名,增强了医疗队伍力量,为安宁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床位、编制与我区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根据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我国每千人口医院床位配臵数为3.56 张,专业技术人员4.65人。按此平均水平,我区有30万人口,应拥有床位数为1068张,目前我们拥有床位460张,还差608张。应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00多人,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1179人(2010年年底考核人数),还缺200多人。人员、床位缺编严重,不能满足全区人民现在的就医需求。
(二)聘用人员费用高严重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为了保证正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区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的聘用了医护人员,仅2011年区医院及万里医院聘用医护人员总计61人,费用就高达150万元。我区医疗卫生单位原本就底子薄,发展后劲不足,因医护人员不足,再承担高额聘用医护人员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给医疗卫生单位增加了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医药卫生体制不适应群众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
1、虽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政府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核定人员编制,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致使工作较为被动。
2、新城区医院建设已连续两年列入政府兴办实事之一,但土地报批问题一直未解决,导致建设无实质性进展。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结合这次市区党代会的精神,以把医疗卫生事业办成人民满意的事业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模式。完善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继续巩固、完善、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补偿
机制和监管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二)、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全面抓好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强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应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着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开工建设拟设臵床位1200张,建设用地面积196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78万平方米的新城区综合医院,努力使之成为设计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三级综合医院。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凸显中医特色,壮大中医事业。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红十字会工作,发挥好红十字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为了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编写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6月9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湖北省正式联合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这是农业部发布的首个水产养殖重点品种产业发展报告。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巡视员丁晓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正局级)孙有恒,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林伟华出席发布会。丁晓明在致辞中指出,淡水小龙虾是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龙虾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或者文化。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对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产业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苗种繁育、养殖技术、病害防控、副产物利用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丁晓明表示,此次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除了展示成就、引导市场、促进绿色发展的目的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考虑就是要建立一个平台,汇聚众智,集科研、推广、教育和企业众家之所长,研究和解决小龙虾产业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以推动小龙虾产业绿色、高效、持续发展。孙有恒指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高度重视此次报告的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总站、学会精心部署,组织主产省区推广人员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小龙虾产业发展状况,并召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相关省份水产技术推广骨干,围绕小龙虾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初稿后,又广泛征求了相关政、产、学、研、推各单位,及相关企业意见,并经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审核,报告研究了小龙虾产业问题,展望了发展形势,提出了发展建议。孙有恒表示,此次报告的编写和发布是总站开展一二三产融合研究、引导产业发展的重大探索,下一步,总站、学会将及时总结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的编写经验,按照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其他渔业产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同时,积极发挥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的全国体系和专家平台优势,配合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服务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在小龙虾产业的技术推广、种业建设、疫病防控、市场分析、产业宣传等方面做好服务,为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发布会从“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市场消费、产业拓展、品牌建设、产业扶持、产业技术、产业问题、形势展望、发展建议”等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记者马艳霞)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养殖经济虾类。进入本世纪以来,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物流、节庆文化”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由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多地区将小龙虾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打造,小龙虾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旨在全面总结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形势,提出发展建议。
一、产业规模
1养殖面积和产量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全国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2016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捞产量),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图1 2007-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变化情况2产业产值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及旅游节庆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小龙虾产业链中,第一产业以小龙虾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小龙虾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以虾为基,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节庆文化、休闲体验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服务业。据统计测算,2016年小龙虾产值564.10亿元,经济总产值1466.10亿,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500万人。
二、产业布局
1生产产区小龙虾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等5个主产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左右。湖北省养殖规模最大,2016年养殖面积487万亩、产量48.9万吨,占全国近6成。近两年,湖南省养殖规模增长较快,四川、重庆、河南、山东、浙江、广西等省(区、市)小龙虾养殖也逐步发展,养殖区域逐年扩大。另外,部分省份尚有捕捞产量。表1 2012-2016年五个主产省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情况单位:万亩/万吨地区湖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年份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201226330.22648.3732.68.57235.833.60.2201330134.7563.88.3346.58.69235.884.560.272014368.539.3618.869.69.32246.057.110.352015378.743.362.39759.72256.1735.081.75201648748.962.39.6580.611.78266.52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