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影响调研报告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这对于旧城区的原生居民来说,无论是保留、改建还是新建住宅,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异于一场新的变革和冲击,对其身心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既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旧城改造的主导者通常是当地政府。实施旧城改造,根本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是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但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个别地方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这项工作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旧城改造与居住环境的基本概念
比较完整的旧城改造概念,当属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做的概括: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居住环境是指包括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而形成的生活领域与生活环境,主要由周围条件、用地条件、公共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而生活环境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一般涉及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和各种人为条件两方面内容,后者除了包括道路、公园、交通、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之外,还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如人际关系、土地情况)。本文结合城市实际,着重调研分析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和设施条件方面的影响。
二、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方面
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因素。在一个城市中,旧城改造往往对居住区的通风、日照、空气环境及声环境产生影响,有时也通过改良居住区周边地形、地貌、绿化、河流等对改变其原生环境质量。在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通风的影响
居住区内建筑的密度、长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区内部的通风状况。旧城改造中大多数用地中建筑密度或高度都有所提高,因地块形状所限,在多出面积的原因促使下,许多新建建筑长度也很大。如果许多小区中建筑密度较高、夏季主导风向上的建筑较长,则非常不利于通风。我市许多小区若干建筑长度在8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米,且正处在其他住宅的夏季上风向。高层住宅小区建筑的排列中还容易出现有害的强风和旋涡,我们城市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也要对此加以关注。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居住建筑外围的城市公共建筑,如多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若处在城市主导风向轴线上,也会对小区内部通风产生影响。如金鼎世龙城项目中的公建布局方式,正处在住宅的上风向。作为北方城市,小区北部住宅相对长且紧凑,有利于挡住冬天的寒风,而夏季温度较高时,通风则变得重要。通风这一环境指标常常容易被忽视,但它对于居住小气候的改变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对日照的影响
我们通常在各种纠纷中接触到的多是日照方面的问题。旧城改造中有的是原来住宅日照不达标,通过改造符合了国家规范要求,但多数是降低了原有的日照标准才会引发纠纷。在多个旧城改造项目的公示中,居民前来查询的多是对日照的影响情况。即使日照标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会因标准比规划前降低而导致纠纷。
又如商场路与柳泉路夹角处某地块,在招商引资中土地局将一沿路的“银边”拍卖,开发商将其改造成高层商住,但却大大降低了北侧原有住宅的日照标准,比如由原来的最底层大寒日满窗日照6小时降为2小时,引起居民不断上访。该地块原有建筑层数较低,空间开敞,改造后建筑密度很大,楼也高了,空间压抑了不少,居民当然不满意。
其实居民尚不清楚的是,该地块的改造如不结合内部统一规划实施,则旧住宅这块骨头将很难再有改造机会。类似这种地块,日照不如以前的标准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象,土地部门拍卖土地时应当肥瘦搭配,才能使旧城改造有序进行,规划部门则应在规划方案阶段充分考虑被动影响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建设和谐发展。
3、声环境的影响
许多改造前的住宅区面积较大,分布均匀,只有少数与道路相邻,而在还迁时开发公司往往将还房安排在最不利地段,往往是临街楼座或底下几层混合设置公建,居民所受到的道路交通声音污染较前增加,因公建设置造成的潜在污染也较为严重,如音响店、卖场等的设立与声音广告的影响。因为这些楼座往往是最不好卖的,所以就用来还迁,好卖的有利地段的楼座则作为商品房销售。比如第一宿舍改造中开发公司计划将还房主要安排在最北侧两个临街楼座,或东侧临街并带公建的楼座。而内部较为安
静,绿化环境也不错的楼房,则作为商品房销售。不过该项目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尚未实施。在许多小区中均存在类似情况,但居民选择往往较为被动,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利益。
4、对空间的影响
旧城改造在我市主要体现在对旧的楼房改造,平房和棚户区很少。旧的楼区往往层数、密度较低,空间环境宽松,但由于将改造嫁于开发公司,他们为追求利益最
大化,则力争改造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最大化,使规划后的居住空间较前紧张和压抑。如第一宿舍改造前后的图纸对比,空间格局变化很大;还有原大化纤生活区,在所有可以插建的停车场、活动场、绿地、楼头等地块上插建了多个楼座和单元,虽在第一次公示时引起轩然大波,上访频繁,在第二次公示中却不知因何故通过。明知其不合理、不合法而为之,这是规划部门迫于上级压力的一种无奈之举,但对小区内原有居民的影响却是几十年也难以消除的。
(二)设施条件方面
1、对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许多零星改建用地往往因为其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中小学或幼儿园,则就近使用现存教育设施,但其总量较大,给许多学校加大了压力。城区中许多规划配套的学校迟迟不建,如科技苑居住区里的中小学。有的甚至还被调整为其他用地,如北苑居住区里的规划中、小学依次被调整为住宅用地。有的规划配套学校规划服务范围较大,但却被包给民办经营,影响到周边配套不良,如世纪花园的小学,虽是公共资源,但仅有几个班是公办收费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高收费的民办教育,不利于周边居民平等享用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校划片。据说中润华侨城里配套的小学也要建成私立的,但在规划中它是作为配套的义务制小学。世纪花园的规划至今未批,因为其内部许多建筑退让用地距离不足,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其应配套的中学用地最终被占用了。近几年职业学院等学校合并迁址而产生的闲置教育用地,应当首先用于弥补教育设施的不足,但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百姓的切身利益并未得到重视。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家庭面临孩子入学困难,家长们被政府各个部门推来推去,久久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使得适龄中小学生入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幼儿园由于多是市场化管理,其招生班额大大超出国家规范要求,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幼儿园服务半径较小,所以其班数设计仅限于服务范围内人口指标,但由于许多零星改建用地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幼儿园而借用相邻的幼儿园,给其造成压力。为了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扩招,则将活动室改成普通教室,降低了幼教的环境水平。有的旧城改造项目为了满足住宅的用地需求,将规划幼儿园“挤”到位置和朝向均不利的位置。如城市风景小区中的幼儿园,被“挤”到小区西边东西向放置,其朝向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建筑面积根本达不到标准。
2、对交通、绿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区改造规划中,常常因城市经营的利益所驱,不仅无法实现老城区居住环境提升,还会对交通、绿化等公共设施造成很大影响。张店城区中原总规中规划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逐渐被占用为其他用地,如美食街两端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金帝广场北侧的社会停车场用地均被调整用地性质。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存在规划停车场地不足等问题仍被批复,如荣宝斋。有的项目直接吞吃了城市道路,如中润华侨城吞并了三条城市道路;**某工厂改造为住宅项目吞掉了一条城市支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行为使得城市路网结构合理性大大降低,且留下了交通隐患,为将来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设置了人为的羁绊。
绿化方面的影响也令人担忧,城市建设量大增,但公共绿地面积增长缓慢。如张店老城区的绿地,多年来只有三处公园、两个广场,两条沿路绿带,其中东部只有一处公园和一条较窄且短的沿路绿带。近几年老城区内改造项目很多,住宅建筑、商业建筑面积增加速度较快,但公共绿地面积并未增加,配套设施也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许多规划的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却被调成住宅用地,如凯瑞居住区、莲池居住区、华瑞园居住区等控规中均规划了与居住区相应等级的公共绿地,但在随后的修规审批中却逐渐调整位置、减少面积,有的甚至就不见了。
3、对其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商业、医疗、娱乐等设施方面尚未引发较多矛盾,但问题方面也不容乐观。如张店老城区没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娱乐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仅有的几处设施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档次低,无法满足日常活动和市民健身需求。图书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至今未再改建,规模小,设施落后,已几乎停止使用,仅有的一处体育场也因经营不善而几近停业。目前来看,高档次的居住区层出不穷,单在引导居民健康消费、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还有欠缺,居民还有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以科学的消耗他们的时间和金钱,比如提供更多开放性强的图书馆、便民体育设施等。
三、建议和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旧城改造中起着主导作用,许多问题的引发也是政府决策不当引起的,因此解决旧城改造中的诸多问题,应当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同时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应当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监督规划执行,提出合理化建议,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综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对于政府而言,应在旧城改造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避免成为强势群体的代言人。
因为政府往往想通过旧城改造谋取部分差价或是尽量减少投入,将成本转嫁到开发商头上,其实最后还是转嫁到被改造的市民身上。还有“经营城市”、“招商引资”的借口也时常成为偏袒强势一方的客观依据。
基于旧城改造中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其合法利益都应受到保护,就资格和能力而言,首先,政府应当扮演人民利益保护者的角色,尤其对于一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自身力量难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迫需政府提供大量保护。其次,针对旧城改造中公私利益间的冲突,政府应当扮演协调者的角色,较好的进行沟通,慎用手中的强制权力,尽可能的弥补利益损失,做到公私兼顾。第三,政府应当做好旧城改造规划的指导者角色,预先编制系统的规划,批复后用于指导建设,并严格执行,避免规划任意调整行为。最后,政府还应做好旧城改造的监督者角色,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对旧城改造中行为的合法性加以严格监督。
2、对于居民而言,循序渐进、多层次的参与规划制定、执行与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这不仅是捍卫城市利益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优化自身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但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央集权思想根深蒂固,且公众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需逐步扩大和增加。
在目前公众参与的初期阶段,重点应放在规划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上,让公众、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真正了解规划的实质。公众参与的主体应以专业人士为主,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他们作为学者,能用比较理性的眼光分析规划的利弊。同时注重调动媒体舆论的力量,这往往能使决策者或开发商的个人利益让位。
当公众对规划有一定认识时,可以尝试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由公众选出社区代表,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规划师组织各种座谈会、展览会,编制各种手册、目录等方便公众参与。
当公众参与达到成熟阶段时,可将公众参与规划进行立法,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规划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目录。公众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有讨论会议、图形模拟展览会等,参与的深度也从规划的编制阶段过渡到规划决策和实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参与的组织也多种多样起来,可以是社区特别小组、居民顾问委员会等等。
四、结语
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呼唤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优美的物质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美好的社会环境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每个文明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理想。
旧城改造是为人服务,而其机理则是通过市场行为实现的,在任何时候只有坚持人和市场两个主题,才可能有成功的旧城改造,并且可能为长时期的可持续繁荣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处理上,首先必需明确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的收益最终是让市民受益,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改变,应当是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第二篇:旧城改造调研报告
关于商河县城中村改造难题的调查报告
当前,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我县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是影响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形象提升的一道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已势在必行。经过近时期对我县城中村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县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县城中村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县城中村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臵、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臵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县城中村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加之先期投入过大,改造开发资金严重短缺,成为目前制约我县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城中村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城中村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城中村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转换成集体资产的城中村,只要拥有农村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可获得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有的村还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二是城区里村出租房达千余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达数千元,一些临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群体。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综合以上分析,经济利益在维持城中村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制约了城中村整体改造步伐。
(三)思想认识偏差影响了城中村改造。一是思想观念
保守落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融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市民素质提升的要求,没有意识到城中村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体会到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实事。二是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浓厚。在村民传统观念中,村落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担心旧村改造或整体拆迁会使生活无着落。三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部分村民担心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对旧村改造拆迁持不情愿态度,甚至反对。
三、对策与建议
(一)在强化宣传、搞好发动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宣传发动工作是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思想理念,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实行全民参与,使城中村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公开、公正、透明,扎实有力推进城中村改造。
(二)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旧村改造与提升环境、开发产业相结合,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确保改造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一是做好城中村整体改造开发规划。按照“一改一个村、一
改一个区片、一改一条街”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规模改造。二是科学规划与优化产业相结合。注重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商务楼,打造精品商务街区,使城中村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批景观。通过吸引高端人士创业、城区居民就业,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注重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规划模式,突出生态特色,塑造景观特点。通过特色改造开发,进一步彰显城市风采。
(三)在创新模式、规范运作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先建设安臵房,后拆迁改造,再综合开发的程序,合理明确开发模式。一是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城中村自我组建开发企业改造,除部分土地用于安臵村民住宅外,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向市场出售。二是开发企业独资或开发企业与村合资合作改造的方式。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与村民签订拆迁安臵协议,开发的住宅首先用来安臵被拆迁户,其他推向市场销售。三是政府主导有效推进的方式。实行政府收储后统一拆迁安臵,净地招拍挂后由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从而加快城中村拆迁安臵和实现土地收储,合理把握城中村改造开发建设节奏,实现村民赢环境、开发商赢利润、政府赢形象的“三赢”。
(四)在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考核。把城中村改造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里村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考核指标,列出时间表;把城中村改造考核情况作为街道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各村干部考评主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工资补贴等紧密挂钩,激发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项目策划科
王少雷
第三篇: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旧城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镇把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干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更要从细微处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旧城改造背景及意义
在宏观政策上,”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提出都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从先前的经济效率至上,转向”和谐“、”平衡“式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转变。反映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这些细微处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让幸福指数明显飙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政策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供给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城市人口集聚、资金筹措、改变农城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城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镇城市化已进入发展期,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需提升转型;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城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没得到明显改善,无法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城的新机制。
不管是宏观政策的调整,或是新一轮规划的实施,还是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来贯彻和落实。旧城改造政策的推行,可以达到较好的政策预期。一是可打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瓶颈,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有了用地指标也同步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改善农城居民生活环境,能使配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惠及更多的农民。三是引导农城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实现建设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目标。四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镇旧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镇旧城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镇旧城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镇旧城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成为目前制约我镇旧城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旧城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旧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旧城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转换成集体资产的旧城,只要拥有农村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可获得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有的村还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二是城区里村出租房达千余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达数千元,一些临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群体。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综合以上分析,经济利益在维持旧城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制约了旧城整体改造步伐。
(三)思想认识偏差影响了旧城改造。一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融入、适**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市民素质提升的要求,没有意识到旧城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体会到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实事。二是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浓厚。在村民传统观念中,村落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担心旧城改造或整体拆迁会使生活无着落。三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部分村民担心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对旧城改造拆迁持不情愿态度,甚至反对。
四、对策与建议
(一)在强化宣传、搞好发动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是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思想理念,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实行全民参与,使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公开、公正、透明,扎实有力推进旧城改造。
(二)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旧城改造与提升环境、开发产业相结合,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确保改造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一是做好旧城整体改造开发规划。按照”一改一个村、一改一个区片、一改一条街“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规模改造。二是科学规划与优化产业相结合。注重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商务楼,打造精品商务街区,使旧城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批景观。通过吸引高端人士创业、城区居民就业,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注重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规划模式,突出生态特色,塑造景观特点。通过特色改造开发,进一步彰显城市风采。
(三)在创新模式、规范运作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按照先建设安置房,后拆迁改造,再综合开发的程序,合理明确开发模式。一是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旧城自我组建开发企业改造,除部分土地用于安置村民住宅外,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向市场出售。二是开发企业独资或开发企业与村合资合作改造的方式。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与村民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开发的住宅首先用来安置被拆迁户,其他推向市场销售。三是政府主导有效推进的方式。实行政府收储后统一拆迁安置,净地招拍挂后由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从而加快旧城拆迁安置和实现土地收储,合理把握旧城改造开发建设节奏,实现村民赢环境、开发商赢利润、政府赢形象的”三赢"。
(四)在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旧城改造任务,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考核。把旧城改造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里村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考核指标,列出时间表;把旧城改造考核情况作为居委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各村干部考评主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工资补贴等紧密挂钩,激发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关于乌桥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关于乌桥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乌桥岛
调研人员:叶铺岸、颜泳鸿、罗剑霞、陈斌鸿
为了更切实地了解到乌桥岛的真实情况,我们小组来到乌桥岛并对其进行了深入而且有针对性的调查,从中感受得到乌桥改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结合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小组对乌桥的改造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形成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乌桥旧城概貌
1、乌桥的地理位置概况:
乌桥岛,位于汕头市区西北部,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人口约2.98万人。它地理特殊,四面环水,东临梅溪河下游,与中山公园相向;西至石篱尾,与牛田洋二号码头相望;南濒韩江,与对岸“月眉翠堤”相映;北接厦岭港,与光华街道相邻。
2、乌桥的历史:
乌桥岛是汕头市一个历史较为久远的老城区,它与其他城区一样,历经了诸多变幻。曾经的乌桥是汕头的摇篮,历史上乌桥岛内工业企业鼎盛时期有60多家,但后来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渐渐落后,基础设施难以超越其他飞速发展的区域等原因,岛内的众多支柱企业纷纷迁走,到现在能够正常生产的已不足5家。
3、人民的生活状况:
乌桥素有“贫民窟”之称。解放前,这里的居民大都居住简陋的板棚屋,居民以编竹器、做木、捕鱼、搬运、打锁匙、补锅鼎等粗重或简单小手艺为业。成片的板棚屋和泥泞路,使当时的乌桥岛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目前,乌桥岛步履蹒跚,与市区其他街道相比,明显落后,差距较大。岛内绝大数路道崎岖不平,居民住房仍属平房低矮建筑,且大多为危房,破旧不堪;巷道狭窄,无规则,群众生活水平极低。
我们小组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乌桥岛内除了海霸王公司和造船厂之外就再难以发现其他相对有规模的企业了。近代历史表明,一个地区的工业不发达,该地区就难以腾飞,人民生活就停滞不前。在调查中处处可见:旧房上写着“危房,行人勿近!”,可是里面经常有人住着,甚至是摆摊买卖!部分危房已经没有人居住了,房屋却只拆了一半,明显是资金不足连拆迁也感到乏力。上文也说到乌桥岛四面环水,可是当小组调查时发现,尽管现在的乌桥工业并不发达,但是水质问题并不乐观,至于是以前60家企业把水质污染了还是后来其他地区把水质问题带到乌桥岛来,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水质问题必然影响乌桥的改造,也大大地影响了乌桥的形象。在调查过程中,确实难以发现能体现乌桥是汕头历史发源地的闪光点,同时也感受到乌桥与其他街道渐行渐远,差距越拉越大,对乌桥的改造势在必行。经过小组讨论,等出下面的改造方案。
二、改造方案
1、改造的区域分配地图:
2、对于改造的说明:
①建立一个老人康乐中心。经调查发现,在危房内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没钱外迁,二是对原居住地怀有情愫,不愿离开。可是老人不迁出或集中起来,就难免对改造造成一些阻碍,因此在此建造老人中心,并建立一条桥通向中山公园。
②保留了海霸王和造船厂,让他们继续成为乌桥的支柱,此外,在乌桥的右上方建成集中的轻工业区。重工业对环境污染太甚,轻工业是最好的选择。
③在轻工业区旁建立低档次住宅区,然后低档次住宅区对面建立服务区。同时幼儿园和小学也可迁到服务区来,但中学要迁出乌桥岛,跟岛外中学合并。
④服务区旁边建立高档住宅区。
⑤左下角原来有存心善堂和一所文武学校,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建一些篮球场,一些体育健身设施,提高岛内群众的生活质量。
世界大潮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地域如果不懂得求变就要落败,因此乌桥必须要变,而且要变得更好。我们小组希望乌桥能有个更好的明天!
第五篇:关于吉水县城市管理与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吉人常字[2013] 号
关于吉水县城市管理与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中共吉水县委: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县“四城同创”,促进城市品位提升,6月15日—7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深入到县住建局、城管局、交警大队、文峰镇、鉴湖社区、城西社区等部门单位,通过实地调查、听取汇报、座谈讨论、个别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城市管理及旧城改造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调研。为了更好地借鉴外地做法,调研组还到新干县学习考察,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决策参考。
一.我县城市管理及老城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原则,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环境不断改观,城市面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正努力朝着规范、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
虽然我县在城市管理及城市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
— 1 — 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建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卫生状况依然较差。一是部分街道保洁效果差。一些主次街道卫生状况依然较差,“前面扫后面扔”,特别是一些人口密集场所,果皮、纸屑、食品袋随处可见。二是住宅小区卫生状况差。有些住宅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环卫设施不配套,加上居民卫生意识差,生活垃圾随地乱扔。也有部分小区如时代商贸城、城市花园原先有物业管理但费用收缴不上来,公司退出管理,小区卫生状况一片狼籍。三是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多。有些背街小巷长年无人员清扫,生活垃圾遍地都是。也有些城乡结合部由于无人员保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长年无人清除,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过往群众怨声载道。四是建筑工地多街道灰尘大。特别是当前正值滨江路堤改造,施工车辆多、建筑工地多,过往车辆带土运输,随意撒漏相当严重,整个县城似乎就是一个大工地,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街灰,居民对此意见非常大。
(二)市容管理秩序较为混乱。一是街道交通秩序差。随着家用小汽车的增长迅猛,一些主要路段,如文化中路、文明路、文峰大道、十字路口等,一到节假日或上下班,便拥堵不堪。有些非机动车如电动车、摩托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道、乱转弯、闯红灯,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二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一些主要街道商户占道经营较为严重,如文化中路、文明路、龙华大道,有的商户直接把商品或宣传广告摆在人行道,有的修配店、组装店、饮食店,有门市没场地,直接利用人行道进行作业。特别是文化中路、文水大道、艺术广场的冷饮摊、烧烤摊,一到晚上,占道为市,严重影响居民出行。三是街边路旁市场多而乱。一些街边路旁如进士学校旁、文明路、桥北新村路口等,一到早上,鱼肉摊蔬菜摊应运而生,市民、菜民热闹非凡,烂菜烂叶,— 2 — 随地乱扔,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难度。
(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垃圾中转站少,公厕少。目前我县只有9座垃圾中转站且布局不合理。整个城北新区、城东片区没有一座,环卫工人运送垃圾极为不便。龙华大道、城北新区没有一个公厕,文水大道、龙华南大道有公厕,但整天关门上锁,成为摆设。二是公共绿地少、绿化率低。尤其是老城区,除了路边一排绿化带外,基本没什么公共绿地。文峰大道、龙华大道一些边角地,很少充分利用,有的干脆用围墙围起来,成为闲臵地或菜园地。三是农贸市场少、停车场少。县城现有农贸市场4个,整个城北新区没有一个,居民要到菜市场买点菜,至少要走上五六公里,生活着实不便。车位少、停车难,已成为当前居民出行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县商业中心没有一个停车场,一到节假日,车水马龙,人车抢道,乱停乱放,混乱不堪。四是部分路段排水差雨涝多。我县现有排水系统大多是雨污合流,在设计标准上,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路段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地况因素,排水功能弱,内涝严重。如文水小区和老县委政府门口,一到下雨天,整个小区街道便严重积水,居民多次上访,但问题依然无法彻底解决。
(四)城市整体品位依旧不高。一是城市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县城老城区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达10万人,人口密度过大,显得繁荣无序。人口的过度聚集,使得老城区建筑间距小,“亲嘴楼”比比皆是,文峰大道虽经改建,但依旧“建成了新街,但见不到新貌”。二是城市建设整体性不强。由于老城区历史承接性强,加上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性相对滞后,控制性规划管理跟不上,使得老城区建设普遍存在“见缝插针”、零敲碎打现象,没有整体规划,没有整体建设,整个城区看起来就是杂乱无章。三是城区建筑风格单一。在建筑设计上,形式过于呆板,风格单一,没有很
— 3 — 好地立足本地传统,大多是照搬照套都市建筑风格,火柴盒,钢筋楼,没有特色。有的街道如下文峰大道“一张图纸管一片”,没有错落有致,缺乏生机,缺乏活力。四是城市标识不明显。城市标识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到目前为止,我县城市建设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标识,没有能够凸显自己独特文化品位的广场、公园或建筑物,总体风格仍处于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初始状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执法手段受到限制。近年,我县虽然出台了《吉水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吉水县户外广告设臵管理暂行办法》、《吉水县县城余土废渣管理暂行办法》、《吉水县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但这些管理办法,只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管理办法,而且大多数管理办法是在“双创”期间或“双创”以前出台的,与现期的城市管理极不适应。有的管理办法,条款标准不明确,没有详细的处罚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规划执行管理上,也没有一个长效的管理制度。前些年,我县虽然在打击违规乱建、少批多建、未批先建上采取了一些措施,狠刹了乱搭乱建歪风,但仍有部分居民抱有侥幸心理,如黎洞新村、铁路新村许多违规建筑不拆不建,停工观望,给城市发展与管理埋下了隐患。
(二)措施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形成真正的长效管理。比如,在城市卫生管理上,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致使有的环卫工人出工不出力,有的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落实卫生清扫要求。大多数街道社区没有“门前三包”,没有部门单位责任区,原先“双创”期间,创建的一套较好的做法如领导机制、议事机制、考评机制等都没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在城市交通管理上,没有建立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有的交通协管员重罚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特别是处理交通违规违章上,“关系”变通性大,导— 4 — 致乱停乱放、违规行使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市政设施建设上,没有建立很好强制措施,有的街道“今天建明天挖”,如县农业局、县总工会旁边的人行道刚建不久,电信部门、移动公司、供电公司就挖了三、四次,整个路面破坏严重,至今仍未恢复。
(三)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市民文明意识比较淡薄。提升城市居民素质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应有之义,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宜居,就必须要求市民具备良好的公德意识、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而我县城市居民乱丢乱吐、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仍十分普遍,人为破坏、盗窃公共设施等行为有时还十分猖獗,如文化公园的先贤雕塑全遭“黑手”,“挖鼻断手”,无一幸免,令人扼腕。然而我们在宣传教育上,针对性不强、办法不多、方式不新。比如,在电视台、《活力吉水》等公众媒体上,没有一个固定性的城市管理宣传栏目,没有不定期对城市管理中文明与不文明行为进行大力宣传。在学校教育上,也没有充分利用好班会、校会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四)城市规划不够科学,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在规划设计上,我县没有很好地利用吉水的“古红绿”资源和“两江三岸”自然风光,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城市品位的提升。同时,在功能设计上,也是低档次、低水平。从我县早期建成的几大小区来看,基本上都存在公共设施少、效用低,绿地面积少、品位低等问题。特别是停车位少,成为困扰当前小区管理的一大难题。早期的小区都没有地下停车库,没有人车分流,在设计理念上,与小区现在的发展极不适应。尤其应该引以注意的是,当前我县正在实施旧城改造,只制定了《吉水县旧城改造实施方案》,没有出台相应的《吉水县旧城改造规划》,虽然我县出台了《吉水县新型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但对旧城改造的针对性不强。如果没有《吉水县旧城改造规划》作指导,— 5 — 这必将又给城市今后的发展与布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城市管理与旧城改造的对策建议
(一)以统筹规划为引领,提升城市发展品位。编制好规划是实施旧城改造的基本前提,建议应尽快委托有关设计单位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出《吉水县老城区改造详细规划》。在编制规划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整个旧城改造应注重“以人的尺度去规划改造”,力求更加适合人的生活和居住。除了在旧城的主要节点和居民密集区见缝插针地规划一些休闲广场外,更要注重旧城房屋的间距和城区排水系统、绿化系统及路网的规划。特别是在城区路网建设上,要结合城市人口居住的密集程度来加以规划,切实解决“车多路堵”的问题。二是凸显“吉水文化”的原则。要把吉水老街文化、先贤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老城改造中,赋予老城独特的城市风貌。一方面,要把旧城改造规划定位在“古城、古镇”上,充分挖掘吉水悠久文化底蕴,打造一些吉水“古城景点”;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学习都市风格,打造一些吉水“时尚亮点”,从而构建“一街一景”、“一古一今”的最佳旅游景观效果。三是注重“功能分区”的原则。要结合路堤改造、恩江二桥建设、赣江二桥建设和鉴湖扩建等工程项目,做好城市功能分区。要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确定发展什么,保留什么,什么地方该建,什么地方不该建。比如,在滨江地带可以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岸水景,规划一些休闲区、高档住宅区和能够代表吉水形象的景观建筑,从而构建出具有吉水特色的水乡城市景观格局。
(二)以完善设施为基点,筑牢科学发展基石。一要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合理布局城市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建设。建议在城东、城北新区、城南各新增1个农贸市场,在城北新增2座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压缩站,在城东、城南— 6 — 各新增1座垃圾中转站,要免费开放街道所有公厕,并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主次街道适度增设公厕,设臵公厕标志,方便群众使用。二要抓好交通路网建设。要全力抓好恩江二桥、赣江二桥、环城路堤结合和文峰大道等主次街道“白改黑”工程建设,力争三至五年内打造一个三纵六横的快速便捷的主体城市道路交通网。同时,要本着便于管理的原则,在城市主要交叉路口,建设地下通道,实行人、车分流。要加大停车场位的建设,将现有临时停车场改造成长期停车场,并在商业中心地带创造条件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要制定政策,鼓励有空地、有院落的机关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位,提供有偿服务。三要抓好地下管网建设。要结合路堤改造和“白改黑”工程,对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要按照雨污分流、科学规划的要求,对地势较低、易涝易陷地段进行集中改造,切实解决城市“下雨涝”问题。四要抓好行业市场建设。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将105国道、文峰大道的一些钢筋、建材、修理、机动车销售等经营门店,按类集中,科学布局,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中经营的各类专业市场。
(三)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加速旧城提档升级。一要着力抓好环卫保洁,打造“国家卫生城”。要科学制定网格化的保洁制度,实行划片包干、分段分组作业。要建立“日巡查、周排查、月通报”工作制度和“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位、定质量、定报酬”工作机制,实现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全覆盖。要加大环卫经费投入,学习新干做法,新增一批中小型垃圾清扫车,在主次街道实行不间断清扫,提高保洁效率。要将保洁人员工资和环卫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县财政预算,建立保洁人员工资增长保障机制,确保保洁队伍的稳定。要加强窗口地段和居民生活小区管理。对居民生活小区,要发挥乡镇社区参与管理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区管
— 7 — 理难问题。要切实加强城区建筑工地规范管理,设臵冲洗池、实行出入口路面硬化,严管重罚车辆带泥上路、冒装、撒漏行为,减少城市扬尘。二要着力抓好城区绿化,打造“省级森林城”。要立足小东山、文峰山、赣江、恩江等现有山水,结合山水相依、两江环绕等特点,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线,公共绿化为面,单位小区庭院绿化为点,制定独具吉水特色的城市绿化规划。要按照抓点、延线、扩面的思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城区的空闲地、边角地、废弃地,见缝插绿,科学栽种,切实提高城区绿化率。要加强城区道路绿化管护,采取“线在林中过”或强行推行管线下地的办法,坚决制止“一年一小砍,几年一大砍”等随意砍伐路边林的行为发生。三是着力抓好景观美化,打造“国家园林城”。要重点抓好城北森林公园、滨江公园、城西湿地公园、城南文山公园、鉴湖公园扩建、吉水大桥三角绿地、铁路桥垂直绿化建设,促进城区园林整体上档升级。要切实加强街道花坛、社区公园、小区游园、小区广场建设,积极启动阳台、屋顶绿化工程,开展庭院透绿建设,改善人居绿化环境。要加强临街立面景观建设,继续推行龙华大道临街立面改造做法,按照统一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对城区主次街道的临街立面实行亮化改造。四是着力抓好市民素质提升,打造“省级文明城”。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活力吉水》和吉水政府网站开辟“城市管理曝光台”栏目,对居民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开展评论,引导居民爱护城区环境。要开展“城管进校园”、“城管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优势,广泛发动学生、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协肋执法人员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居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充分发挥文明办、爱卫办、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干部职工、市民开展义务清扫、文明礼让、爱护公物等活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投身— 8 — 城市创建中。
(四)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打造旧城活力空间。一是要切实抓好文峰大道等主次街道“白改黑”项目建设。要在进一步总结龙华大道“白改黑”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文峰大道等主次街道的“白改黑”建设。在规划建设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人行道、临街立面、花坛、路灯和下水道等要进行超前规划,将道路两侧的所有杆线,包括电力、通讯等强行下地,达到管线不露面、店招统一、门面规范、街道亮丽的改造效果。二是要着力抓好 “老街改建”项目建设。“老街改建”,可采取分区分片、分步实施和整体推进的办法进行。在改建方式上,可借鉴路堤改造或组团拆迁的做法,实行整体拆建;也可采取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居民就地改建的做法,分期分批推进老街整体升级改造。在改建范围上,可适度扩大到北至渔业社、南至恩江二桥、东至文峰大道、西至滨江大道。在设计理念上,可学习新干习家仿古街的做法,采用石阶卵石路、明清马头墙、阁楼的建筑风格,建成吉水仿古街,并以仿古建筑为载体,以老街文化、先贤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为内涵,展示吉水积淀深厚的地方文化。三是要重点抓好 “鉴湖扩建”项目建设。要在现有鉴湖公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老县委、县政府整体拆迁的时机,采用市场运作的办法,进一步扩大鉴湖公园绿地面积,增设城市广场,广场临街地段修建一些标志性的高档建筑,广场临湖地段修建吉水县老年活动中心,以最好的地段为全县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最佳的休闲养生场所。四是要突出抓好“一点两面”标志性建筑的建设。“一点”即交通节点,“两面”即主要临街面和临江面。在这些交通节点和临街面、临江面,新建一些标志性的雕塑或综合性建筑。如在十字路口和街心花园附近,修建一些超大型的商务楼、写字楼;在赣江二桥附近,修复观音阁;在滨江路堤附近,修建一些主题公园、休闲
— 9 — 场所,设计建造一些雕塑建筑,从而达到既提升城市品位,又美化环境的良好效果。
(五)以健全制度为突破,创建高效监管机制。一要制定出台《吉水县城市管理办法》。要在综合原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吉水县城市管理办法》。要在管理权限、部门职能上进一步明晰,在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道路和市政设施管理、市场和交通秩序管理、城市绿化管理上制定具体详规。要根据条款规定,制定具体处罚细则。特别是在管网建设上,要出台严厉措施,坚决制止“今天建、明天挖”现象的发生。二要制定出台《吉水县物业管理办法》。要根据吉水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出台《吉水县物业管理办法》,在物业管理范围、小区配套建设、业主委员会工作职责、物业的使用与维护、物业服务管理、社区物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明确。在具体做法上,可借鉴市里和新干县的思路,采取政府介入和市场推动的办法,强力推行小区物管化。在费用收取上,将物业管理费纳入水电费中一并收取,切实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问题。三要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要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长效的强有力的领导力量。要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按月或按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提高管理效率。四要建立统一的考评工作机制。要参照“双创”的做法,建立长效的城市管理工作考评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将城市管理纳入各部门单位的目标管理考评。
(六)以强化管理为保证,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一要加大城市交通管理力度。要严格落实客运三轮车单双号运营制度,按照规定,严肃查处乱停乱靠、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不按车位泊车、随意调头倒车等违规行为。要多向社会聘用一些交通协管员,在主要路段、主要交叉路口设立交通协管岗,对车辆行人乱穿马路、— 10 — 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制止。二要加大城管巡查力度。要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采取“分片块、定街道、划路段”和“定岗、定人、定责”的做法,进一步完善“错时、轮岗”机制,实现城市管理日常巡查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三要加大城市规划监督管理执行力度。在执行城市规划上,要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严格依法、依程办事,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能因领导人思路的改变而改变。要加大城市规划执法力度,对不按规划实施的行为要敢于叫停,真正体现城市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四要加大执法检查的打击力度。对违反城市管理特别是违规乱建、随意破坏公共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始终保持高度态势,发现一例,打击一例。要始终对违法违规者形成强大震慑,坚决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和随意毁坏公共设施等行为的发生。
抄报: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县委书记、副书记
抄送:县政府、政协、纪委、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县直各有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本会各办公室
吉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3年7月 日印发 共印8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