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当代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思想观点。
4.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5.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7、试述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及其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重大意义。
8、为什么说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9、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内涵。为什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11、试述十三年的基本经验的内容。
1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13、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14.试述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5.试述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16、为什么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17、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18.试论述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属性。
19.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0.论述江泽民关于解决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八项主张。
2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22、结合实际试述你对经济因素已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理解。
2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
24.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涵、实质、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25、怎样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二篇:说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全国成人中专政治理论课通用教材《邓小平理论与实践概论》的第一章第一节。编者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两个方面阐明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地位;强调了理论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和实践、思想、群众基础等。了解邓论产生的过程及历史地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理论等的认知前提。
本节是邓论实践概论的开篇。针对对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2、3、4、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并最形成能列举现实生活的实例,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情感价值目标:团队、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邓小平理论的本质内涵;关键是把握邓小平理论不是个人的教学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于邓小平理论是门枯燥的学科,感性的认为就是“上政治课”,中专的学生一般都只重视学习技能,对文化课特别是政治课都没有兴趣,甚至反感。因此,传统的讲授方法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纯理论的东西在了解上也有困难,要想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多创新。为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讲解,要遵从“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思路,列举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历史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说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形成对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体系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形成一个认识:创新必须以实际相结合;集体智慧的重要性等
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以“对比讲授”的方法,列举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经济、政和文化状况(主要是图片的形式——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达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结合时政:汶川地震、奥运会等)一个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邓小平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教材的教学重点:根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和实践思想基础,理解
通过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歌颂改革开放的历史伟绩,引出邓小平其人,其历史功绩;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探究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等
以感知为主,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巨变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巨变的原因——理论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时数安排是1课时
三、主要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先抑后扬的教学模式,即“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不利因素——感知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首先了解学情
同学们对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态度、原因——教学目标对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要性(矛盾)——引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是中专学生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怎样才能找到学习和考试的平衡呢?请跟老师一起进入课题
(二)主要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设问:这首歌曲歌颂了谁?从而引入
2、讲授新课:以邓小平理论产生根源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把握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感知改革开放前后的现实图片,说明变化的根源——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参与:说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邓论指导下中国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3、课堂小结: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你们觉得幸福吗?我们幸福的根源是什么?——那你们要不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产生共鸣!
四、教学效果评价
第一节课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更重要的是让在思想上认同学习邓论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的参与(列举的案例论证等)、丰富教学内容,容教育于教学中,降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被激发!
柳市春华
2008-9-2
第三篇: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热敏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四篇: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定稿)
一、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包括: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
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12大《党章》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五 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是什么?
是要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是: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第五篇: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B 哲学、宗教
B0 哲学理论 B1 世界哲学 B2 中国哲学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 B6 大洋洲哲学 B7 美洲哲学 B80 思维科学
(总论)B81 逻辑学
(论理学)B82 伦理学
(道德哲学)B83 美学 B84 心理学 B9 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 C2 机关、团体、会议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8 统计学 C91 社会学 C92 人口学 C93 管理学 [C94]系统科学 C95 民族学 C96 人才学 C97 劳动科学
D 政治、法律
D0 政治理论
D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 中国共产党 D33/37 各国共产党
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 世界政治 D6 中国政治 D73/77 各国政治 D8 外交、国际关系 D9 法律
E 军事
E0 军事理论 E1 世界军事 E2 中国军事 E3/7 各国军事
E8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 军事技术
E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 经济 F0 经济学
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F3 农业经济 F4 工业经济
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 F59 旅游经济 F6 邮电经济 F7 贸易经济 F8 财政、金融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0 文化理论
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G3 科学、科学研究 G4 教育 G8 体育
H 语言、文字
H0 语言学 H1 汉语
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 常用外国语 H31 英语 H32 法语 H33 德语 H34 西班牙语 H35 俄语 H36 日语 H37 阿拉伯语
I 文学 I0 文学理论 I1 世界文学 I2 中国文学 I3/7 各国文学
J 艺术
J0 艺术理论
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J2 绘画 J29 书法、篆刻 J3 雕塑 J4 摄影艺术 J5 工艺美术 J6 音乐 J7 舞蹈 J8 戏剧艺术 J9 电影、电视艺术
K 历史、地理
K0 史学理论 K1 世界史 K2 中国史 K3 亚洲史 K4 非洲史 K5 欧洲史 K6 大洋洲史 K7 美洲史 K81 传记 K89 风俗习惯 K9 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N1 自然科学现状及发展 N93 非线性科学 N94 系统科学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O1 数学 O3 力学 O4 物理学 O6 化学 O7 晶体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P1 天文学 P2 测绘学 P9 自然地理学
Q 生物科学
Q1 普通生物学 Q2 细胞生物学 Q3 遗传学 Q4 生理学 Q5 生物化学 Q6 生物物理学 Q7 分子生物学
Q81 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R 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 临床医学 R5 内科学 R6 外科学
S 农业科学 S1 农业基础科学 S2 农业工程 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 S5 农作物 S6 园艺 S7 林业
SS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S9 水产、渔业
T 工业技术
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U1 综合运输 U2 铁路运输 U4 公路运输 U6 水路运输 [U8] 航空运 V 航空、航天
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V2 航空
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X2 社会与环境 X3 环境保护管理 X4 灾害及其防治 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X7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X9 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Z1 丛书
Z2 百科全书、类书 Z3 辞典
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Z5 年鉴、年刊
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