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感(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12:2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易经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易经有感》。

第一篇: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2010北邮海南移动班何敏10R0386

爱读书,但从来不敢读太高深的书,比如《易经》。在我的心里,这本书就像“天书”一般,岂是我这样资质平常的凡人可懂?

从学习这门课程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抽空就在课堂上聆听老师对《易经》的解读,后来又买书回来连续看,体味着《易经》所讲的自然法则。好奇妙的大自然,万事万物看似独立却浑然一体。

品《易经》的感觉和其他人分享,这是我最近的一种课外兴趣。在我向同事推荐看《易经的奥秘》时,他好奇地问我:你看完后,能总结一下《易经》的观点吗?我沉思:其实想概括出来,但对我是个难题,只能试着说一下体会吧。在我看来,《易经》讲的是这样的道理:天地万物是一体,人与自然是一体,人与人也是相互依存的一体,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就像是宇宙设定好的系统庞大而统一的程序。

我们可以通过看得见的认识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联想远方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推理他人的;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探索未知的。这理念似乎模糊,其实精准;看似玄奥,其实朴实;看似高深,其实平常。我觉得之所以《易经》被称作“众经之始”,很重要的理由是它阐述了一种宇宙同源、同体、同感、同知的世界观、方法论、数据库、信息网。延伸到极处,无穷大,“一”可以生化出“万物”;归纳到极处,无穷小,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一点去观察。这极大又极小的“极处”,不就是“太极”吗?凡事都有正反两面,都是相对的,辨证的,这不就是蕴涵阴阳的“两仪”吗?

在上了这门课程后,我不敢说已经懂得了易理,但对《易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整体”,这里的整体,既是联系的整体,也是发展的整体,还是内外的整体。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内外的整体。按我初浅的理解和比较,“整体”是中华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体”源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细分”是西方文明的特征,局部研究得细,却容易忽略统一的系统。再说电影《阿凡达》,这里传递出的哲学思想与《易经》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与人类紧密相连,破坏了自然,人类也会被惩罚。看《易经的奥秘》期间,媒体不断传来连续的灾难性消息:海地地震、智利地震、中国西南干旱、新疆暴雪成灾„„也许是大自然的力量在提醒人们:世界是相依为命的整体。人类的命运彼此相通,应该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天理。

想通了这些,心底自然升起两个字:“珍惜”。珍惜环境,珍惜身体,珍惜亲情,珍惜友谊,珍惜爱情,因为我们是一体。始终不能忘记在我感到苦痛时,家人、朋友给我的关心和支持,更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本来就是同一个生命,只是不同的身体。这种感受,在我品味《易经》之后,在心中更为强烈。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最强大的时期在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宰相叫虞世南的,此公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又是一个书法家,他曾经对他的皇帝说过:“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同样是唐代的一位名人——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医。”他虽然终身不肯为官,却成为一代药王,活了 101 岁,俨

然是一个人间“活神仙”。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甚至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我们都知道,日本正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取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就,而今成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看来易经功不可没。到了现代,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道:“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而他本人则被誉为“企业经营之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 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不学易,不可为企业家。

有位企业家曾说:“周易首言富,系辞论理财。”所以说,古代的易经和现代的工商管理是有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决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一种有机的联系。近二十年来,《易经》重新在我国流行起来,市场上不仅出现《易经》的各种版本,而且还有易经与管理的各种书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很多企业家也喜欢读《易经》,喜欢谈中国文化,很多企业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理念表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利弊都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取得可喜的成功。

有人认为,今天我们有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这些东西都是基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理性、实用、尊重个人价值)的,属于企业的“经济基础”,如果你引入的文化(上层建筑)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感性、务虚、尊重集体价值),有可能导致与你的初衷相违背,反而弄巧成拙。这种说法显然是片面的。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易经中包涵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只是由于缺少“德先生”、“塞先生”的成分,使它在近代抵挡不住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但儒家文化能够统治中国社会 2000 多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这种文化本身具有的“自我反省”、“超越进取”、“忧患意识”是有关的,这也是这种文化的精髓所在。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一本占卜书,但其中充满辨证思想和系统思想。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思想的分支。其中儒家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

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的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学而优则仕,属于入世之学说。不是加入世贸组织那个入世,而是进入尘俗世界的入世。道家则逃避现实生活,属于遁世之学说。而佛家提倡以今生的修行来获取来生的幸福,获取永生,所以说佛家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

有人简单地将易经和其他中国传统玄学斥之为封建迷信,其实这种说法本身才是真正的迷信。因为他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如同开头所讲,易经八卦产生于奴隶社会乃至于原始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在历朝历代已经有过无数事实的验证。本人也有过很多成功经验,包括八卦、八字和风水皆有应验。

所以说,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所应做的事情,仍然是这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人类传统文化遗产也都是这样做的。有幸得到一本非常有益的书籍《易经》,如饥似渴的研读起来,却感觉非常的深奥难懂。后来在百家讲坛上听了台湾曾仕强教授的讲解后,始觉茅塞顿开。曾教授认为,《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老子还是孔子的思想,都是以《易经》为基础的,不管天文、地理、军事、医学,甚至于现在的电脑,都是从里面顿化而来。整部《易经》主要讲的是六个字“明象位,立德业”。一个人

一定要搞清楚现象,象就是现象,位就是你的位置,所以前面那三个字很重要,明象位,但是后面这三个字才是根本,叫做立德业。一个人学问再好,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要紧品德要好。老子是替高智慧的人解释易经,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一般人很难读懂。孔子是替中层人士解释易经,与他们的生活圈夕夕相关。墨子则是替普通百姓来解释易经,是一名伟大的实践家。而对计算机编程人员来说,认识、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运动规律,就能像刨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从《易经》里,我也学会了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应规律,一切不需要强求,也不必着急。该来的必然要来,该去的终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转星移,周而复始,交替而已,变化而已,轮回而已,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难。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众生之间,我们每个人既自身渺小又汇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绪无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过程,真是一个需要代代人研究并传承的课题啊。

第二篇:易经有感

专业班级 土木1013 李剑辉

2010101014 《易经》。在我的心里,这本书就像“天书”一般,自从选修了易经与人生这门课,通过学习《易经的奥秘》视频讲座,领悟到了《易经》中很多非常有利于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我才茅塞顿开:原来这部奇书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竟然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看来,《易经》讲的是这样的道理:天地万物是一体,人与自然是一体,人与人也是相互依存的一体,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就像是宇宙设定好的系统庞大而统一的程序。

我们可以通过看得见的认识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联想远方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推理他人的;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探索未知的。这理念似乎模糊,其实精准;看似玄奥,其实朴实;看似高深,其实平常。我觉得之所以《易经》被称作“众经之始”,很重要的理由是它阐述了一种宇宙同源、同体、同感、同知的世界观、方法论、数据库、信息网。延伸到极处,无穷大,“一”可以生化出“万物”;归纳到极处,无穷小,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一点去观察。这极大又极小的“极处”,不就是“太极”吗?凡事都有正反两面,都是相对的,辨证的,这不就是蕴涵阴阳的“两仪”吗?

在上了这门选修课后,我不敢说已经懂得了易理,但对《易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整体”,这里的整体,既是联系的整体,也是发展的整体,还是内外的整体。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内外的整体。按我初浅的理解和比较,“整体”是中华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体”源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细分”是西方文明的特征,局部研究得细,却容易忽略统一的系统。再说电影《阿凡达》,这里传递出的哲学思想与《易经》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与人类紧密相连,破坏了自然,人类也会被惩罚。看《易经的奥秘》期间,媒体不断传来连续的灾难性消息:海地地震、智利地震、中国西南干旱、新疆暴雪成灾„„也许是大自然的力量在提醒人们:世界是相依为命的整体。人类的命运彼此相通,应该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天理。

想通了这些,心底自然升起两个字:“珍惜”。珍惜环境,珍惜身体,珍惜亲情,珍惜友谊,珍惜爱情,因为我们是一体。始终不能忘记在我感到苦痛时,家人、朋友给我的关心和支持,更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本来就是同一个生命,只是不同的身体。这种感受,在我品味《易经》之后,在心中更为强烈。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最强大的时期在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宰相叫虞世南的,此公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又是一个书法家,他曾经对他的皇帝说过:“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同样是唐代的一位名人——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医。”他虽然终身不肯为官,却成为一代药王,活了 101 岁,俨然是一个人间“活神仙”。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甚至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我们都知道,日本正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取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就,而今成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看来易经功不可没。到了现代,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道:“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而他本人则被誉为“企业经营之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 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不学易,不可为企业家。

有位企业家曾说:“周易首言富,系辞论理财。”所以说,古代的易经和现代的工商管理是有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决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一种有机的联系。近二十年来,《易经》重新在我国流行起来,市场上不仅出现《易经》的各种版本,而且还有易经与管理的各种书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很多企业家也喜欢读《易经》,喜欢谈中国文化,很多企业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理念表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利弊都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取得可喜的成功。

有人认为,今天我们有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这些东西都是基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理性、实用、尊重个人价值)的,属于企业的“经济基础”,如果你引入的文化(上层建筑)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感性、务虚、尊重集体价值),有可能导致与你的初衷相违背,反而弄巧成拙。这种说法显然是片面的。

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易经中包涵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只是由于缺少“德先生”、“塞先生”的成分,使它在近代抵挡不住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但儒家文化能够统治中国社会 2000 多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这种文化本身具有的“自我反省”、“超越进取”、“忧患意识”是有关的,这也是这种文化的精髓所在。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一本占卜书,但其中充满辨证思想和系统思想。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思想的分支。其中儒家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

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的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学而优则仕,属于入世之学说。不是加入世贸组织那个入世,而是进入尘俗世界的入世。道家则逃避现实生活,属于遁世之学说。而佛家提倡以今生的修行来获取来生的幸福,获取永生,所以说佛家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

有人简单地将易经和其他中国传统玄学斥之为封建迷信,其实这种说法本身才是真正的迷信。因为他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如同开头所讲,易经八卦产生于奴隶社会乃至于原始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在历朝历代已经有过无数事实的验证。本人也有过很多成功经验,包括八卦、八字和风水皆有应验。

所以说,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所应做的事情,仍然是这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人类传统文化遗产也都是这样做的。有幸得到一本非常有益的书籍《易经》,如饥似渴的研读起来,却感觉非常的深奥难懂。后来在百家讲坛上听了台湾曾仕强教授的讲解后,始觉茅塞顿开。曾教授认为,《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老子还是孔子的思想,都是以《易经》为基础的,不管天文、地理、军事、医学,甚至于现在的电脑,都是从里面顿化而来。整部《易经》主要讲的是六个字“明象位,立德业”。一个人一定要搞清楚现象,象就是现象,位就是你的位置,所以前面那三个字很重要,明象位,但是后面这三个字才是根本,叫做立德业。一个人学问再好,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要紧品德要好。

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我觉得,易经的“明象位”,与物流系统的编程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看: 其一:易经中的“明象位”,就是要弄清楚某事件所涉及的现象和位置。而物流系统的编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就得分析所涉对象元素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些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其二:孔子说读了《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不会犯大过错。因为《易经》告诉你,你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你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这与计算机程序中的条件语句一模一样。如果将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看作是由无数个小程序组合成的大程序,那么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输入不同的条件,那么得到的现象必然不同。因此,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与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对待同一件事,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即输入的条件不同,那么他们对社会产生的价值也就必然不同。其三:古代人对易经的认识有老子、孔子和墨子的学说,现代人用科学的观点来认识易经,用计算机编程的思想来作合理的阐释,就能认知世界,认知自我,改善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老子是替高智慧的人解释易经,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一般人很难读懂。孔子是替中层人士解释易经,与他们的生活圈夕夕相关。墨子则是替普通百姓来解释易经,是一名伟大的实践家。而对计算机编程人员来说,认识、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运动规律,就能像刨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从《易经》里,我也学会了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应规律,一切不需要强求,也不必着急。该来的必然要来,该去的终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转星移,周而复始,交替而已,变化而已,轮回而已,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难。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众生之间,我们每个人既自身渺小又汇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绪无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过程,真是一个需要代代人研究并传承的课题啊。

今天春日融融。当春风轻轻吹拂着我的心,《易经》的真谛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怀里。眼望遥远的天边,在静静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经化身为白云,飘在蓝蓝的天空„„

第三篇:易经有感

专业班级:物流管理081班

爱读书,但从来不敢读太高深的书,比如《易经》。在我的心里,这本书就像“天书”一般,岂是我这样资质平常的大学生可懂?所以,从未想过我和《易经》能有相逢、相识之日。直到选择了这门《中华永恒之经典——易经》选修课,看了《百家讲坛》让我听到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我才茅塞顿开:原来这部奇书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竟然就在我们的身边!

从选修了这门课开始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抽空就在网上聆听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读,后来又买书回来连续看,正是春暖花开、春夏交替的季节,体味着《易经》所讲的自然法则,看着窗外栩栩如生、绿色充裕,真的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好奇妙的大自然,万事万物看似独立却浑然一体。我们每个人都在春风里,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春天与我们自有联系:春风拂面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换上明艳美丽的轻柔春裳。

品《易经》的感觉和同学、室友分享,这是我最近的一种课外兴趣。在我向班上女同学推荐看《易经的奥秘》时,她好奇地问我:你看完后,能总结一下《易经》的观点吗?我沉思:其实想概括出来,但对我是个难题,只能试着说一下体会吧。在我看来,《易经》讲的是这样的道理:天地万物是一体,人与自然是一体,人与人也是相互依存的一体,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就像是宇宙设定好的系统庞大而统一的程序。

我们可以通过看得见的认识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联想远方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推理他人的;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探索未知的。这理念似乎模糊,其实精准;看似玄奥,其实朴实;看似高深,其实平常。我觉得之所以《易经》被称作“众经之始”,很重要的理由是它阐述了一种宇宙同源、同体、同感、同知的世界观、方法论、数据库、信息网。延伸到极处,无穷大,“一”可以生化出“万物”;归纳到极处,无穷小,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一点去观察。这极大又极小的“极处”,不就是“太极”吗?凡事都有正反两面,都是相对的,辨证的,这不就是蕴涵阴阳的“两仪”吗?

在上了这门选修课后,我不敢说已经懂得了易理,但对《易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整体”,这里的整体,既是联系的整体,也是发展的整体,还是内外的整体。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内外的整体。按我初浅的理解和比较,“整体”是中华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体”源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细分”是西方文明的特征,局部研究得细,却容易忽略统一的系统。再说电影《阿凡达》,这里传递出的哲学思想与《易经》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与人类紧密相连,破坏了自然,人类也会被惩罚。看《易经的奥秘》期间,媒体不断传来连续的灾难性消息:海地地震、智利地震、中国西南干旱、新疆暴雪成灾„„也许是大自然的力量在提醒人们:世界是相依为命的整体。人类的命运彼此相通,应该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天理。

想通了这些,心底自然升起两个字:“珍惜”。珍惜环境,珍惜身体,珍惜亲情,珍惜友谊,珍惜爱情,因为我们是一体。始终不能忘记在我感到苦痛时,家人、朋友给我的关心和支持,更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本来就是同一个生命,只是不同的身体。这种感受,在我品味《易经》之后,在心中更为强烈。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最强大的时期在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宰相叫虞世南的,此公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又是一个书法家,他曾经对他的皇帝说过:“不学易,不可为将相”。同样是唐代的一位名人——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不知易,不可以为医。”他虽然终身不肯为官,却成为一代药王,活了 101 岁,俨然是一个人间“活神仙”。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甚至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我们都知道,日本正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取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就,而今成为世界第二发达国家,看来易经功不可没。到了现代,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道:“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而他本人则被誉为“企业经营之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 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不学易,不可为企业家。

有位企业家曾说:“周易首言富,系辞论理财。”所以说,古代的易经和现代的工商管理是有联系的。而且这种联系决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一种有机的联系。近二十年来,《易经》重新在我国流行起来,市场上不仅出现《易经》的各种版本,而且还有易经与管理的各种书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很多企业家也喜欢读《易经》,喜欢谈中国文化,很多企业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理念表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利弊都有着深刻的了解,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而取得可喜的成功。

有人认为,今天我们有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西方的,这些东西都是基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理性、实用、尊重个人价值)的,属于企业的“经济基础”,如果你引入的文化(上层建筑)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感性、务虚、尊重集体价值),有可能导致与你的初衷相违背,反而弄巧成拙。这种说法显然是片面的。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易经中包涵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只是由于缺少“德先生”、“塞先生”的成分,使它在近代抵挡不住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但儒家文化能够统治中国社会 2000 多年,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这种文化本身具有的“自我反省”、“超越进取”、“忧患意识”是有关的,这也是这种文化的精髓所在。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一本占卜书,但其中充满辨证思想和系统思想。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思想的分支。其中儒家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

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的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学而优则仕,属于入世之学说。不是加入世贸组织那个入世,而是进入尘俗世界的入世。道家则逃避现实生活,属于遁世之学说。而佛家提倡以今生的修行来获取来生的幸福,获取永生,所以说佛家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

有人简单地将易经和其他中国传统玄学斥之为封建迷信,其实这种说法本身才是真正的迷信。因为他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如同开头所讲,易经八卦产生于奴隶社会乃至于原始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在历朝历代已经有过无数事实的验证。本人也有过很多成功经验,包括八卦、八字和风水皆有应验。

所以说,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所应做的事情,仍然是这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人类传统文化遗产也都是这样做的。有幸得到一本非常有益的书籍《易经》,如饥似渴的研读起来,却感觉非

常的深奥难懂。后来在百家讲坛上听了台湾曾仕强教授的讲解后,始觉茅塞顿开。曾教授认为,《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老子还是孔子的思想,都是以《易经》为基础的,不管天文、地理、军事、医学,甚至于现在的电脑,都是从里面顿化而来。整部《易经》主要讲的是六个字“明象位,立德业”。一个人一定要搞清楚现象,象就是现象,位就是你的位置,所以前面那三个字很重要,明象位,但是后面这三个字才是根本,叫做立德业。一个人学问再好,不能担保你有成就,能力再高不能担保你会发达,钱再多也没什么用,最要紧品德要好。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我觉得,易经的“明象位”,与物流系统的编程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看: 其一:易经中的“明象位”,就是要弄清楚某事件所涉及的现象和位置。而物流系统的编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就得分析所涉对象元素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些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其二:孔子说读了《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不会犯大过错。因为《易经》告诉你,你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你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这与计算机程序中的条件语句一模一样。如果将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看作是由无数个小程序组合成的大程序,那么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输入不同的条件,那么得到的现象必然不同。因此,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与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对待同一件事,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即输入的条件不同,那么他们对社会产生的价值也就必然不同。其三:古代人对易经的认识有老子、孔子和墨子的学说,现代人用科学的观点来认识易经,用计算机编程的思想来作合理的阐释,就能认知世界,认知自我,改善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老子是替高智慧的人解释易经,比如:道可道,非常道。”一般人很难读懂。孔子是替中层人士解释易经,与他们的生活圈夕夕相关。墨子则是替普通百姓来解释易经,是一名伟大的实践家。而对计算机编程人员来说,认识、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运动规律,就能像刨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从《易经》里,我也学会了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应规律,一切不需要强求,也不必着急。该来的必然要来,该去的终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转星移,周而复始,交替而已,变化而已,轮回而已,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难。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众生之间,我们每个人既自身渺小又汇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绪无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过程,真是一个需要代代人研究并传承的课题啊。

今天春日融融。当春风轻轻吹拂着我的心,《易经》的真谛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怀里。眼望遥远的天边,在静静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经化身为白云,飘在蓝蓝的天空„„

第四篇:读《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从诗、词、歌、赋,到戏曲、小说、散文、学术典籍,无不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睿智和哲思。读经典名著,能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增长我们的智慧,还能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正如巴金先生所言:“读书是在别人的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不仅如此,读经典名著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正所谓: “品读名著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读经典,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需的,而且是永远必需的。《易经》作为中国群经之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对此,我翻阅了《易经》以及现代对《易经》的一些解读,有了一些小小感触:

一、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又何谈成功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二、遇大事如何解决。人生总有起承转伏,这种变化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大事。对此一是要等待时机慧眼明察。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二是要冷静反省心安理得。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三、执手乾坤,掌握命运。在命运面前我仿佛无从选择,在命运面前一切如同舵轮。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出精彩人生。我们试图用最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人生,而我们的人生却如同人体的经络一样,用任何仪器都看不到,而它却神奇的存在着。孰不知,大自然创造了我们,我们也在同时改造着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都是新的创造。所以命运还是可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我们的手掌心里就有自己的乾坤。如果我们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去改造自然,那么我们的命运就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我们不按着自然的规律去索取成功,那么我们终究会被自己抛弃,就会成为命运的奴隶。

第五篇:读《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班级:车辆122

姓名:魏小飞编号:28

说起《易经》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无事不包、无事不藏,高大上的感觉。“不知易、不可为良相”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知道《易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在学习了好多节课后我也对它有点了解,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而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

为方便学习八卦,古人编排了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其位置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其为文王八卦)这里简单的说说它的乾卦吧。

乾卦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爻辞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我们把它比作人生的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古有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号称卧龙先生,潜心修炼就是这个道理。龙潜于渊,阳之深藏,我们要积蓄力量,等时待机。所以我们大学生来说就应该好好学习自己的文化课知识,多多参加各种活动,积累经验。好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到了第二个阶段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毕业之后就要面临找工作了所以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我们要主动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人,好让自己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在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是说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则可无咎。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自己小有成就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应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哪里还不够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如此方可无忧。人生的第四个阶段至关重要。因为或跃在渊,无咎。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所以重点在于把握时机,不要轻举妄动。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果断出击,一击必胜。第五个阶段就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已飞腾在天上了,居高临下,但是还是要利见大人。只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个时候我想干啥干啥就问一句还有谁。其实这就错了。因为你的成就不光是你自己的努力,前面的利见大人必不可少,没有他们的帮助你什么也不是。在着说,即使你成就再高大的过天地吗?古人说功高盖主必危就是这个道理。谦虚谨慎方为人生不败的不二法门。最后一个阶段说“亢龙有悔。”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亢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所以要只进退,审时度势。汉初三杰如何可谓名动天下,声势滔天了吧,最后的结局如何想必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我最敬佩的便是这越国范蠡了。于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收拾河山,待到时机合适便功成身退,悄然离开,逍遥于江湖之间,开辟自己另一番人生。然而便是有这许多人看不清这功于名,于权利金钱中苦苦挣扎,最终葬送一生。

当然《易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所说的这些微不足道,只是自己的一番见解而已。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好多。

下载易经有感(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易经有感(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易经》有感[范文]

    读《易经》有感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

    易经有感论文

    易经有感 《易经》是先人哲学智慧的大成,其思维辩证精辟磅礴,乃十三经之首。 三千多年来,掌握它、运用它的人少之又少,大多知其皮而不知其肉,懂其形而不懂其实。目前市面上有关方......

    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易经》一书,是汇聚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智慧,不同于一部名著是一个作者用十年八年的时间搞出来的。这书主要的精神是提倡我们做人做事,都......

    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总以为《易经》是本算卦的书,自从读了曾仕强教授《易经的智慧》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根源。《易经》最初都是阴阳相对,至周文王时,才演变成64卦,重于占卦之......

    《易经》

    13.《易经》是一本什么书,简要地写出它的内容,以及在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影响。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

    读易经,论成功--学习易经有感

    读易经,论成功———学习易经有感 “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学习易经管理哲学这门课之前,提到《易经》我感觉很遥远,很深奥,甚至是玄乎的印象。在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易......

    读易经的智慧有感[五篇范文]

    总以为《易经》是本算卦的书,自从读了曾仕强教授《易经的智慧》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根源。《易经》最初都是阴阳相对,至周文王时,才演变成64卦,重于占卦之......

    观《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感

    聆听《易经与中国式管理》有感 “吉天下利,自天佑之;吉善之象,必自来;顺天应人”。有幸聆听了曾仕强教授题为:“易经与中国式管理”的讲座,感触颇深。曾教授从天、地、人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