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易经》有感[范文]
读《易经》有感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易经》是经由宇宙万象,讲出人生的道理。可以说《易经》的智慧博大精深,在仲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总会触动我,尤其《易经》中强调“相亲相爱和平共处”的大智慧。
突然间想起暑假的某一天晚上,我骑着单车穿梭在老家的古香古色的巷道中,很多满头鬓发的老人沐浴着明亮的月光,倚靠着竹椅,坐在自个守护经营几十年的家门口。有的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过路人;有的在闭目养神凝思,惬意地享受这一份宁静;有的仰望繁星星点点的星空;有的在收听村里广播播放的潮剧,时不时跟着哼几句......这些不由得让我感动。这些二三十年代的老人,他们陪伴,见证中国一路的成长,走过战争,**,和平,发展与繁荣的各种浮沉。他们历经沧桑,看透前尘往事,看惯生老病死。如今,坐在门前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平和地洞察世事,享受着平淡惬意地生活。
昨天去饭堂吃饭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去饭堂吃饭。等我打完饭,回到饭桌的时候,发现两对夫妻正围在一桌津津有味地吃饭,好像在吃山珍海味一般。
这一幕幕真的触动到我了。这一种最本真,最自然地生活状态真的是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我们所构思的中国梦。然而,最近接触的一些事情却与之背道而驰。
最近对武则天如何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乃至唯一的女皇帝颇感兴趣,便由此观看电视剧《武则天秘史》。其中让我震撼的一幕是当唐太宗李世民垂垂病危的时刻,太宗的儿子李治不顾父亲的生死,居然在太宗的寝宫与他父亲的才人武则天风花雪月,这一幕不禁让人看了汗颜和恶心;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嘴上会说甜言蜜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然而当李尔王的两个女儿得到财产后,对父亲不闻不问,思念女儿,见女儿一面都不能满足,难于上青天。李尔王的两个女儿却巴不得父亲早点归西;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部作品主人公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他们长大后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为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他们出嫁时,每个人都得到了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家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特别爱自己的女儿,即使他们把他赶了出来,他仍然不恨他们。当他的女儿们需要钱来找他时,他仍然尽他的全力来满足他们的虚荣之心。而当他想念女儿时,却没有一个愿意见他。高老头把他的一切家当变卖之后,女儿们再也不露面了。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一面,但丝毫也感动不了女儿们的冰冷心肠。高老头死后,两个女儿竟然没有来参加葬礼,连一分钱也没出。看到这里都不禁让人心理绞痛,一把把辛酸泪。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一个将死之人在死亡面前的挣扎,但从电视剧或听到的却不少。人在死亡面前,即将屏住呼吸,心脏即将停止跳动死之前,很少人能够安详地死去,大部分人都要垂死挣扎,生不如死口吐白沫,最后死不瞑目地离开人世,犹如低贱的动物一般。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则从欲,不逾距!”人到中年乃至老年,历经生活的种种苦痛之后,当年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都逐渐消失,反而多了一份坦然,泰然和淡然,追求的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与世无争,返璞归真的世外桃源生活。
我一直认为老人和孩子一样可爱,没有计较,没有功利,没有浮躁,有的是一份天真和坦然。终有一天,我们也将成为耄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所以请善待和呵护我们的老人,与老人相亲相爱,和平相处,让他们安享晚年,享受生命中的最后一抹阳光,生活中的最后一份宁静和安详。让他们带着无憾和微笑离开世界。
第二篇:读《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从诗、词、歌、赋,到戏曲、小说、散文、学术典籍,无不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睿智和哲思。读经典名著,能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增长我们的智慧,还能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正如巴金先生所言:“读书是在别人的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不仅如此,读经典名著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正所谓: “品读名著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读经典,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需的,而且是永远必需的。《易经》作为中国群经之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对此,我翻阅了《易经》以及现代对《易经》的一些解读,有了一些小小感触:
一、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又何谈成功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二、遇大事如何解决。人生总有起承转伏,这种变化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大事。对此一是要等待时机慧眼明察。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二是要冷静反省心安理得。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三、执手乾坤,掌握命运。在命运面前我仿佛无从选择,在命运面前一切如同舵轮。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出精彩人生。我们试图用最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人生,而我们的人生却如同人体的经络一样,用任何仪器都看不到,而它却神奇的存在着。孰不知,大自然创造了我们,我们也在同时改造着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都是新的创造。所以命运还是可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我们的手掌心里就有自己的乾坤。如果我们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去改造自然,那么我们的命运就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我们不按着自然的规律去索取成功,那么我们终究会被自己抛弃,就会成为命运的奴隶。
第三篇:读《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班级:车辆122
姓名:魏小飞编号:28
说起《易经》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无事不包、无事不藏,高大上的感觉。“不知易、不可为良相”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知道《易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在学习了好多节课后我也对它有点了解,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而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
为方便学习八卦,古人编排了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其位置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其为文王八卦)这里简单的说说它的乾卦吧。
乾卦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爻辞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我们把它比作人生的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古有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号称卧龙先生,潜心修炼就是这个道理。龙潜于渊,阳之深藏,我们要积蓄力量,等时待机。所以我们大学生来说就应该好好学习自己的文化课知识,多多参加各种活动,积累经验。好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到了第二个阶段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毕业之后就要面临找工作了所以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我们要主动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人,好让自己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在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是说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则可无咎。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自己小有成就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应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哪里还不够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如此方可无忧。人生的第四个阶段至关重要。因为或跃在渊,无咎。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所以重点在于把握时机,不要轻举妄动。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果断出击,一击必胜。第五个阶段就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已飞腾在天上了,居高临下,但是还是要利见大人。只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个时候我想干啥干啥就问一句还有谁。其实这就错了。因为你的成就不光是你自己的努力,前面的利见大人必不可少,没有他们的帮助你什么也不是。在着说,即使你成就再高大的过天地吗?古人说功高盖主必危就是这个道理。谦虚谨慎方为人生不败的不二法门。最后一个阶段说“亢龙有悔。”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亢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所以要只进退,审时度势。汉初三杰如何可谓名动天下,声势滔天了吧,最后的结局如何想必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我最敬佩的便是这越国范蠡了。于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收拾河山,待到时机合适便功成身退,悄然离开,逍遥于江湖之间,开辟自己另一番人生。然而便是有这许多人看不清这功于名,于权利金钱中苦苦挣扎,最终葬送一生。
当然《易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所说的这些微不足道,只是自己的一番见解而已。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好多。
第四篇: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易经》一书,是汇聚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智慧,不同于一部名著是一个作者用十年八年的时间搞出来的。这书主要的精神是提倡我们做人做事,都要从天理出发,不可逆天而行,做事要符合大众利益才会得到发展,对成就人生事业的有重要意义。主张无论是做什么事,应重过程。
《易经》一书中有一个“蒙卦”蒙以养正
蒙卦象征事物创生后的蒙昧状态,寓意教育要从童蒙抓起。蒙以养正的意思就是通过启蒙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易经》中的蒙卦对教育究竟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我们又如何才能达到蒙以养正的目的呢?
《易经》中的需卦告诉我们,人们在获得启蒙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也正是这种需要,带来了许多烦恼和危机。那么,当我们需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又该如何正确地对待需要呢?
这书对教育也用“蒙”字作了一个概括。认为“蒙”是障气、烟雾这样的一层东西,也是智慧的意思。认为人的智慧是无限的,而智慧就是被不知是一层什么东西蒙住了。我们教者就是要“启蒙”,把这层东西拔开,让人的智慧显露出来,而不是灌输什么知识,强调启发与引导。也重教育的过程,过程要注意得法与得道,不能过了也不能少,要恰当。
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考如何有高效的课堂:
注重学生的学习的过程,让学习的兴趣变成智趣,让学生对学习有幸福感,建立信心与理想。
例如:制作一个茶杯,逐步教与放手让其完成,效果不一样吧?逐步教的两三天可能忘记了,如放手让其自己完成,做了再算的,又是自己做出来了,这背子不会忘也会创,长此下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达到1+1>2的效果吧?
刘健生
2012年10月30日
第五篇:读易经的智慧有感
总以为《易经》是本算卦的书,自从读了曾仕强教授《易经的智慧》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根源。《易经》最初都是阴阳相对,至周文王时,才演变成64卦,重于占卦之用。六千年前,我国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人民一穷二白,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大自然的威力明显压倒了弱小的人类,因此可以预测未来吉凶的“预测学”就凸显出其重要地位。
中华伟大的部族首领“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总结宇宙万物的生息规律,创建了一套占卜未来的学问,叫做“八卦”(包括: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八种卦象)。伏羲利用火来烧乌龟壳,观察龟壳焚烧后裂缝的特点,把裂缝特点“映射”为八卦中的某一卦,并按照一定的卦义来预测事情的吉凶。
在懵懵懂懂的原始社会里,“八卦”在被发明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各种事情起到了很大的“自圆其说”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当汉字体系成熟以后,“八卦”由于机理过于简单而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高层次文化需求。
为了解决“八卦”的单纯性,使之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人类文化层面需要--三千年前,周文王利用坐牢的“空闲时间”写了一本书,名叫《周易》--周文王把八卦中的卦象两两相加,用“叠罗汉”的方法对八卦进行叠加,之后排列组合,演绎出了“六十四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八卦”变成了《易经》。
易学则是中国文化的缘起,是中华文明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了解易经、易图、易学,有助于我们掌握易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结构和中华文明传承的脉络,有助于我们分析成功、面对失败,有助于我们的生活、事业和人生规划,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分析未来、把握今天。同样,易学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易经》的核心讲“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而这三者也正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国管理哲学的核心。因此,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1.简易
简单管理是管理发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準化、资讯化、普及化,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组织的结构、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
2.不易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其有机生命的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也就是说探索社会基本成员,包括城市、政党、政府、企业、团队、產业、市场等所有组织系统,构成其生命系统的构和规律,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而易学的“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图、洛书、64卦”等准数学模型,为研究系统组织结构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3.变易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就是变易,“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传”、“象传”、“文言”等,核心思想讲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易经》以“全息”、“系统”、“变易”的哲学观和独特的符号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变易”的类数学模型;为我们研究企业、团队等组织系统的生命周期,如何更好地把握变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路径。
《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其含义是天道循环,君子应当像天道一样周而复始,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作为人应当自强自立,既要进步又要学会进步,在进步中掌握规律以最佳的状态,借助外力去达到完美的结果。卦辞又说“初九,潜龙勿用”,这里的勿用不是没有用,而是要如何用,它告诫人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把握最佳的时机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企业的发展道理相同,通过对企业架构的分析,确立管理模式,合理统筹员工。特别是在一个企业的初期,对于自身能力的评估以及未来趋势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要学会“潜龙勿用“,当时机成熟后才会“飞龙在天”大展宏图。
易学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其中涉及企业管理与发展的认知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一一阐述。
易即变革,易即创新,易即发展,易即和谐,大道自然。通过研习易学,我们可以在继承和回归易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整合和突破西方辩证思维、系统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哲学思维的历史局限和知识缺陷,建立起更符合人性伦理、社会发展和生命运动的自然本源的易学思维、管理模式,进而探索自然管理法则,解析企业组织,建立全息的创新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战略决策、组织变革、创新管理、危机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和谐管理建立起新的理论平台,为企业、政府等各类社会组织的成长、创新和发展,提供简单易行、科学实用的组织诊断和管理模型,为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的战略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