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阅读笔记(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2:1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存在与时间-阅读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存在与时间-阅读笔记》。

第一篇:存在与时间-阅读笔记

存在与时间-阅读笔记

海德格尔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本源性”的思考,极富“原创性”。我们可以把海德格尔思想看作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枢纽”:清理传统,深入本源,奠定基础,面向未来。

1.“存在”问题的提出

在海德格尔看来,古典哲学并没有解决存在问题。因为依赖于认识论的本体论受到主客二元式认识框架的限制,实际是将存在当作存在物来认识的。他称形而上学史是“在的遗忘”的历史。

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一种能够使存在得以显现的在者,这就是我们向来所是的在者,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人就是此在。分析存在问题必须从人入论。对此在的分析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海氏因此称之为基础本体论。

2.人作为在者的不同之处

人这种存在者不是现成的已成定型的存在物,而是未成定型的开放的存在者。换言之,认识一种“活”的存在者,因而存在就有可能通过人这种存在者这里“存在出来”,得以显现。

一方面人这种存在者乃是存在得以显现的“境域”;另一方面亦意味着人这种存在者怎样理解或领悟自己的存在,他就怎样存在,而存在也就怎样存在出来。他说:“我们怎样理解自己的存在,我们就怎样存在。”

在他那里:人的存在——生存(依是否真正操心自己的生存)——人的生存状态两种方式:本真的与非本真的——人的整个现实存在。

3.关于“烦”

人总是生下来就在世界中的,海德格尔称人在世界中的生存结构为此在在世界中的机制。人不仅在“在手状态”和“上手状态”中与世界打交道,人还与其他的人共同生活,与此在共同存在的是隐匿着的常人,这个共在的常人左右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不仅要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而烦,而且还要经常为他人而烦。人们陷入闲谈、好奇、模棱两可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沉沦的状态反映了人的存在的最根本的情况,也即当他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就不得不处在这个世界之上,生存与日常生活之中。此在的“烦”不是心理上的焦虑,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人最基本的生存状况。

他不是烦忙而是烦忙向他压来。他处在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反应是情绪性的。

4.关于“死亡”

面对死亡,人或者烦忙于日常的生活不去管它,坐以待毙;或者可以突然领悟到自己的生存,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死亡使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死亡提供给人一种自由,面向自己真正地生活的可能性。死亡促使生命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庸庸碌碌的东西。

然而死亡并不是人们愿意直接面对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回归对死亡的领悟。然而在沉默中,在畏惧中,人总能听到来自死亡的声音,这种声音要求人面对自己的生存本身。海德格尔称这种来自烦的呼唤为良知,而把对自己生存的本真的可能性的承担成为罪责。

人不能逃避罪责。因为不选择或逃避也是一种选择。这里不是说人生来就有某种到的缺陷或宗教上的原罪,而是说人必须去选择。选择使人丧失了可能性。

但是良知可以不断地唤起人的罪责和行为能力,使人能不断地认识到自己当下的实践,不断地有所策划,面对自己未来生存的不确定状态,这就是人的良知和决心了。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中,在这种对自己死亡的清醒意识中才能顿悟到自己生存的本真的境域。因为日常的生活状态提供给我们的是常人的态度,不是孤独中,而是在原有良知的决心中,此在才进入自己本真的生存。

5.关于“时间性”

(1)曾在、现在与将在人的生存是时间性的。时间能建立人的存在的种种意义。人的被抛弃在这个世界上的情况属于曾在,人的当前化的处身于境况中是人的现在,而人的面向死亡,有所策划地生存是人的将在。而只有面向死亡地存在才能使人的三种时间状态显示出来。

(2)传统形而上学存在与时间的悖论

其实在此在身上最源始地解释存在的境域,就是“时间”。

形而上学的产生就根源于人类精神要求超越时间的理想,故形而上学的对象总是超越的,但由于我们自己毕竟是有限的即生活在时间中的存在者,因而在“时间性的”存在者与“超时间的”永恒者之间有一道鸿沟,形而上学便竭尽全力谋求为二者“搭桥”,寻求由此及彼的“通道”,这即引出海德格尔的主题:存在与时间。

(3)有限的时间性

真正的时间性是有限的时间性,就是此在本身。时间性不是一种东西,时间性是从人的生存中涌出的,我们把这种此在的时间性成为源始的时间性,它最重要的维度是将来。

真正的时间性是就时间性和生存论的此在相关的意义来说的,它并不否认时间像河一样流淌,这使一种有限的时间性成为可能。而非真正的时间性则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序列。

唯有人能领会时间性,他在自身有限的必死的生存中发现了生存的时间性,这是一种使人的现实生存具有意义的时间性。虽然公共的时间属于每一个人,而有限的真正的时间性属于某一个人,即此在。

(4)人存在于历史之中

历史并不是已经过去的事物,因为完全过去的东西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

真正的历史性的东西必须在曾在中揭示出种种生存的可能性。它必须是解释学的,和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通过对非本身的文献史和博物馆式的历史学的批判,解释学的历史将展示曾在的生存的可能性,将那些过去的生活经验展示出来。

本真的历史学将人带入生存的核心,使人领悟自己生存的可能性和共在生存的命运。所以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不是客观的,封锁在书本中的故事和文物。人正是先行具有决心,进入本真的发生着的历史之中,人才生活在一个不仅有活着的人,而且还包括死去了的人共同拥有的世界和民族之中。

历史给人以意义,历史也从人处获得其本真性的源泉。

精彩语录:

1)为生存而生存就是本真的。

2)死亡不是人实际能经验的。死亡也不是能被他人代替的。死亡使人个体化,使自己的生存整体地呈现出来。人的畏的情绪向自己展示了自身的生存作为一种有限的存在是终有一死的。谁也不能代替谁,也无可逃避。

3)人从一生下来就被抛弃在这个世界之上,处身于世界之中,沉沦于日常生活之内。

第二篇:读《存在与时间》有感

读《存在与时间》有感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2012302180024李贝

《存在与时间》继承了古希腊的思辨传统,海德格尔对于日常语言中的“是”或“存在者”的意指提出疑问,指出以对象性的思维方式所追问的和得出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存在者”而非“存在”本身,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

海德格尔将“存在”重新放到最重要的本源的位置,突出三个方面探讨存在问题提出的重要性:

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却不等于说是最清楚的概念。

海德格尔通过不同时期对存在的观点,指出这些观点的矛盾,从而说明,存在是一个不清晰的概念。

2、存在是不可定义的。

这个结论从存在的最高普遍性推论而来,因此,它一定不是一个实体,从而它不等同于存在者。但因为它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不能用定义方法从更高的概念导出,又不能有较低的概念来描述,所以存在又是不可定义的。

3、存在是自明的概念。

自明性是存在的一种属性,在人类尚未了解到存在时就已经将存在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来研究其他事物,因此,存在又是自明的。

我认为海德格尔在阐述存在的意义的时候,从“此在”出发。所谓“此在”,一般来说指我们人类现在的存在,而提问这种存在也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因为此时在存在,此时在想而正是我们现在存在着,而我现在发问,因为我现在存在,因而会发问。还有一种定义,“所谓此在,即是在其存在之中与这种存在相互关联的存在者”。意思是说,此在在与各种事物相关联之际,经常把最终回归自己的可能性那样的意义与目的的关联抛到自己的前方。

此刻存在的我为什么会觉醒,反思自己,那是因为作为思想支援的“畏”。心里在担心着什么,畏惧之心时刻有之,造成埋头于日常的此在发生动摇的是“畏”,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本身就是畏的对象。担心能否在这个世界内存在。我们在不断复苏自己的思维状态中,对于存在的意义、自身的价值不断地拷问,因为我们总在担心一些东西,“操心”既是此在的存在,我们因为畏惧而操心。海德格尔认为正在被展开和发现的此在的存在方式才是真理和真实性的本源现象。此在操心自己的存在,是先于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其实就是使自己与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相关联,甚至与自己最后的死的关联。为了作为一个整体而完结,此在非死不可,此在对于自身来说终究是未完,而自身的死对于此在来说绝不可能亲身经历。

海德格尔对于死亡和时间的理解,他通过与传统哲学的批判对比,希冀“存在”本身的澄明与显现。若他揭示出的“此在”之“被抛入世”具有一些生命自身的悲剧性,那么他通过对“向死而在”的生存论分析将“本己”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赤裸裸地揭露出来,免于在有限的生命中一直受常人控制,则是“此在”面对本己虽显孤独,但却具有了活出本真状态的可能。虽然海德格尔没有指出具体的可能的选择,但是也正因为他未指明的可能性,才给后来的“此在”留下了更多自由抉择的空间。

第三篇:《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得益于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静下心来读书的机会,在繁忙的功课之余,拜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深有感触。在过去的两年大学岁月里,一直忙于参加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结交各个圈子的朋友,去图书馆也只是为各种考试复习,竟没有静坐下来认认真真品一本书。在这些白驹过隙的时光中,我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在看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这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代表海德格尔整个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就是这本《存在与时间》,它奠定了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和方向。它之所以享誉于世,是因为它在现代西方社会这个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是海德格尔的巨大贡献。海德格尔所提出的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在西方引起极大关注,与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史和思想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西方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尤其是近代科学哲学革命以来,理性一直是一面高扬的旗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必须接受理性的审判才能谋求自己的合法生存权。

在读海德格尔之前自己所理解的“存在”,就是单纯的存在,例如:“存在即合理”即“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整部《存在与时间》只关心一个问题:存在的意义问题。但是海德格尔用“存在”这个词意指什么呢?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存在意指什么呢?“存在即合理”在《小逻辑》43页原文译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是最普遍最抽象的共相,亦即事物的本质。而所谓“合理”是指合乎理性,合乎绝对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是符合自己的本质的,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所接纳的东西;当只有合乎理性的东西才能“称”为现实的时候,一切现实的存在的东西就都是合理的,合乎理性成为现实的条件。而现实中存在的现在,因为已经存在,自然而然的获得了理性的支撑,它是合理的。跳出自己的思维,不是创造性思维,思维由于存在而存在,这让我想起了唯心主义最核心的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存在的前提是思考,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所以世界因为认识而存在,缺乏了认识那么就构不成构成世界的要素,因为自己的想象世界因此存在,意即思考才是世界的本源,这样的思考和海德格尔的命题有很大的相似处。我思故我在,我的思考铸就了我这个人,推广开来就是思考创造了所有的像。这种思想虽然我们经常去批判,但是不无道理,在没有更合适的道理替代这个道理之前这就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是这样想下去,我因为不断地思考而存在,我不思考就是走向终极的毁

灭。但是这不能解释我的疑惑,因为可能没有真正地悟懂。

“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无论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什么,这种把握总已经包含了对存在的某种领悟。”但“存在”的“普遍性”不是种的普遍性。如果存在者在概念上是依照种和属来区分和联系的话,那么“存在”却并不是对存在者的最高领域的界定:存在不是种。存在的“普遍性”超乎一切种的普遍性。

“存在”是自明的概念。在一切认识中、一切陈述中,在对存在者的一切关联举止中,在对本身一切关联举止中,都用得着“存在”。在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任何行止里面,在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任何存在里面,都先天的有一个谜。

我们不知道“存在”说的是什么,然而当我们问道“„存在‟是什么?”时,我们已经栖身在对“是”的某种领悟中了,尽管我们还不能从概念上确定这个“是”意味着什么。我们一直还未认出该从哪一境域出发来把握和确定存在的意义,但这种通常而模糊的存在之领悟是一种实际情形。

任何存在论,如果它未首先充分地澄清存在的意义并把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无论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到底它仍然是盲目的,病背离了它最本几的意图。一切存在论问题的中心提法都根植于正确看出了的和正确解说了的时间现象以及如何根植于这种时间现象。存在有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这是由于此在根本是由向来我属着一点来规定的。但是,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并不意味着“较少”存在或“较低”存在。非本真状态反而可以按照此在的最充分的具体化情况而在此在的忙碌、激动、兴致、嗜好中规定此在。

无论对世界之内的存在者是从存在者状态上加以描写也好,还是对这种存在者从存在论上加以阐释也好,这样的做法中随便哪一种都不着“世界”现象的边际。“世界之为世界”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指的是“在世界之中”的一个组建环节的结构。而我们把在世认作此在的生存论规定性。由此看来,世界之为世界本身是一个生存论环节。“世界”在存在论上绝非那种在本质上并不是此在的存在者的规定,而是此在本身的一种性质。

海德格尔说:“求助于自明性确实是一种可疑的方法。”这个结论这以这样解释,自明性是存在的一种属性,在人类尚未了解到存在时就已经将存在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来研究其他事物,这将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在研究人之前,似乎应该先知道存在是什么。我认为海德格尔在理解存在的意义的时候,从“此在”出发。所谓“此在”一般来说指我们人类现在的存在,而提问这种存在也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因为此时在存在,此时在想而证实我们现在存在着,而我现在发问,因为我现在会存在,因而会发问。海德格尔认为应

在世界,作出这样存在样态的“存在者”,“在世界之中”之三种环节中考察世界存在。在《存在与时间》中依次讨论了这几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中找出下位的各种构成环节。虽然有些术语不懂,但是存在的构成中,三个环节很有道理,因为环环相扣才能符合人类思考的逻辑性,即使我们知道难以理解,但是因为逻辑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因为复杂难以认识所以为我们所追求,人不在追求未知世界么,未知世界不就是为感悟的嘛。未感悟就意味着我们处于昏昏沉沉的境界。

此刻存在的我为什么会觉醒,反思自己,那是因为作为思想支援的“畏”。心在老在担心着什么,畏惧之心时刻有之。造成埋头于日常的此在发生动摇的是“畏”,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本身就是畏的对象。担心能否在这个世界内存在。我们在不断复苏自己的思维状态中,不断地,不愿意按部就班,对于存在的意义,自身的价值的拷问为什么会动摇,因为我们总在担心一些东西,“操心”既是此在的存在,我们因为畏惧而操心。海德格尔认为正在被展开和发现的此在的存在方式才是真理和真实性的本源现象。此在操心自己的存在,是先于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其实就是使自己与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相关联。甚至自己最后的死的关联。为了作为一个整体而完结,此在非死不可。但如果死掉,此在原本就不可能亲身经历这种事。此在对于自身来说终究是未完。自己自身的死对于此在来说,决不可能作为现实的东西亲历。人生在世考虑两个极点,生和死。听天由命转变为人定胜天,对于生我们亲历过,但是对于死作为存在状态的终结,是无法体验到的,那要到另外一个境界了,这是我们所说的来生,循环,还是只是人的肉体形式化为物质的存在,精神消散,但是人的精神反而是人的本真的东西,畏死,我们考虑生的意义价值。为了连续生与死我们有了时间,时间就成了一种纽带。

虽然读起来很晦涩,但后来又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其他人关于此书的见解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存在与时间》给了我许多关于时间与生命的思索:时间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作为具体的人,要用有限的生命去验证无限时间的存在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生命,我们节省的不是时间也是自己的生命,时间是无意义的,而生命就是要在这种无意义中,创造出有意义,赋予这种无意义于意义,打断无限为无数个有限。

第四篇:我存在的时间演讲稿

我想无论是谁 都曾想过这个问题: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出生?

生病前的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只是茫然的过日子,没有自我,对家人隐瞒真心,总在扮演着谁。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大学四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同学自杀了。我并不知道原因,也许是因为没找到工作。虽然那件事给了我很大冲击,但毕竟死的人不是自己。我想我的人生,还会理所当然继续下去。

就是这样的我,在踏上社会的第一年的时候,被告知得了病,是名为ALS,肌肉逐渐衰弱下去的病。一开始是左手有了违和感,无法顺利抓取东西。接着左手开始无力,左臂举不起来。左腿则无法动弹,虽然现在右手稍许还能动弹几分,但手臂却提不起来,右腿也不能动。无法走路,甚至无法站立。总有一天,无法吞咽食物,也无法进行呼吸。如果不能呼吸的话,就会导致死亡,因此就需要安装人工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装了人工呼吸器后,就无法说话了。即便不能说话,只要脸或者是身体的一部分肌肉可以动弹,就能通过传感器在电脑上打字,把自己的意思传达出去。如果肌肉都无法动弹了,也许就不能把自己的意思都传达出去了。不知道到那时是否还会有活着的真实感觉。

人工呼吸器一旦装上,就不能再拿下来了。我在得了这个病后,下过很多次决心。决定把生病的事情告诉周围的人,决定接受现实,努力活下去的时候,左手腕完全不能动弹的时候,无法走路的时候,不能工作的时候。我被病魔夺走了很多东西,当我望向那些被夺走的东西时,只剩下恐惧,所以我只能把视线都转移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即使找到了目标,也只是再度失去的周而复始。我现在的目标是去大学念医科,我不知道自己花几年才能考上,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是现在,只有想去念医科的想法,是病魔无法从我身上夺去的。今后,哪怕是所有的目标都被夺去,我曾为了这些目标而活的事实,却是不会被夺走的。而且,病魔带给我的并非只有痛苦和绝望,我感受到了人的温暖。学会了敞开心扉,直面自己的家人,变得相信爱情了。也开始有些喜欢这样的自己。更让我察觉到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如此,我能说话,能走路,能跑步,能品尝食物,能笑,能触摸彼此,能感受到风,能为太阳的光芒所包围。现在能活着,能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我现在必须要下一个新的决心,那就是安装人工呼吸器。我惧怕死亡,也惧怕生存,决心去死或者生存,都不是简单的事。虽然我周围的人都说,只要我活着就好,但我是否能只为了家人和重要的人就活下去呢,是否能在也许无法传达意思的状态下活下去呢,关于这些,我一无所知。但是只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无论变成怎样,我都被爱和温暖所包围着,家人、朋友、前辈、主治医生,医院里的工作人员,看护我的几位,以及一直在我身边的女朋友。我是否能只为了爱和温暖就活下去呢,是否就能因此能感受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现在别说做事了,就连活着都很费力,排泄,洗澡,吃饭,痰液吸引,即便如此,我也可以继续活下去吗?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只要我活着,周围的人就能感到活着的价值,只要我活着,就能不断向社会探求活着的意义。那么,在我只是活着的状态下,我要怎么做才能维持自我呢。到那时,能支撑我的,不就是我曾活过的时间,我曾存在过的时间吗.我下定决心了,要活下去的决心。为了那不知何时将要来临的时刻,我想要全力以赴过好现在。今天,能让我有这样的机会演讲,我衷心的感谢大家,因为遇到了你们,我找到了自己新的目标,我希望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大家。谢谢诸位的聆听。

第五篇:5-8党员学习笔记时间和内容.

(注:5月份党员学习笔记 写在心得体会页面 时间:2011年 5月 20日 地点:1501室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学习内容: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心得体会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 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动的延展和深入,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为此 作为基层党组织,如何突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这次 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要使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实 效,必须把功夫下在服务上,达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 进和谐,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

一、培养全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直接决定着行动的主动性和有效 性。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基层组织和党员只有强化宗旨 意识,培养全局观念,从党的事业成败和前途命运的战略高 度,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才能把服务化为理念, 化为行动。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服务能力。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干部和党员素 质能力的高低,与他们的服务质量、服务业绩息息相关。所

以全体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要 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培育 “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干部队伍为重点,扎实开展 好好创先争优活动。

三、强化自身建设,注重服务实效。

创先争优活动应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要真抓实干,突 出实效。每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共产党员的先 进性、纯真性,以实际行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带 头示范作用。

四、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活动目标。

要建立鼓励机制,弘扬先进,增强争创的动力,保证活 动的有效展开。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 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 并注意把一些经验、措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制度 的方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基层党组织围 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努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 党员学习教育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考评激励机制以及听民 声、通民意、服务群众、扶贫帮困的民心机制。

(注:2月份党员学习笔记

时间:2011年 6月 7日 ――― 2011年 7月 14 地点:1501室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学习内容: 《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历史的轨迹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围绕国内外读者关注的 13个重大党史问题,以平易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故事,从历史 的角度做了深入的剖析, 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 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为何能屡创奇迹?个人认为体现在 创新二字上。

在革命方式选择上, 中国共产党突破了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 方式选择, 按照中国国情创造了农民为主力军的农村根据地斗争, 引 导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政党制度上, 它既不同于苏联 等国实行的一党制, 也不同于欧美等国家实

行的两党制或多党制, 而 是采用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在经济体制的方面,集合计 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精华, 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将市场 经济有效的同社会主义进行结合;在对待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上, 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绝妙构想 „„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 1995年在全国 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只有不断的创新,不 断践行,才能产生新思维,实现新跨越、新突破。

我认为工作也是一样,如何将工作做好,做的更加出色,同样必须践 行创新思维。只有不断创新,给工作添加新的元素,才能始终保持兴 奋的状态,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只有不断创新,践行新想法、新思 路,才能解放思想,破除思维束缚,更好的指导工作。

(注:8月份党员学习笔记 时间:2011年 8月 10日 地点:1501室 学习形式:自学 学习内容: 学习胡锦涛主席建党 9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 充分认识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总结了我们党 90年 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的新课题, 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通篇 贯穿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新时期各项工作的 行动指南,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要着重学习党的 90年发展历史,深刻理解我们党取得的宝贵经 验和成为新中国各项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

必然性;着重学习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 “ 办好中国的

事情关键在党 ” 这一科学论断;着重学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 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改革开放的必 要性、紧迫性。通过学习,推动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进一步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 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下载存在与时间-阅读笔记(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存在与时间-阅读笔记(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8党员学习笔记时间和内容

    (注:5月份党员学习笔记)写在心得体会页面 时间:2011年5月20日 地点:1501室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 学习内容: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心得体会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

    阅读笔记:变“占有”为“存在”

    2013届高三作文材料13 读书笔记:变“占有”为“存在”你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

    时间与快乐

    时间与快乐 ——读《和时间赛跑》有感 义乌市实验小学三(7)班吴哲涵 读了《和时间赛跑》一文,我的感受很多,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懂得和时间赛跑,就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和......

    时间与数学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

    时间与数学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数学备课组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等数学方法找出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确填写集合图。 2.通过观......

    时间与目标管理

    时间与目标管理 在这个喧嚣忙碌的世界里,我们似乎永远无法拥有足够的时间。事实上,也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时间可供我们利用。时间是有限的,每天只有那么多个小时可以用来谋生、工......

    研究性学习:虫洞存在的可能性与时间旅行(精选合集)

    研究课题:浅谈虫洞存在的可能性与时间旅行 高一15班 张峰齐 主题一:虫洞的设想 主题二:关于虫洞利用的猜想 主题三:时间旅行 引言 对于这个课题的兴趣源于一部极为经典的科幻电......

    广告学二课堂笔记归纳总结和时间熟记

    广告学二课堂笔记归纳总结和时间熟记 广告学时间熟记 1、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1984年12月 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1918年(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 3、1984年提出“大市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