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智力的发展论情感教学的实施

时间:2019-05-13 13:2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社会智力的发展论情感教学的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社会智力的发展论情感教学的实施》。

第一篇:从社会智力的发展论情感教学的实施

从学生社会智力的发展论情感教学的实施

一、引言

斯宾塞(H.Spencer)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当然这是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它反映了社会对科学的强烈需求。这一论断导致了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学生学业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在我国, 由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较为有限,加上在课业压力及高考制度的引导下,比欧、美国家更加不重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学校及家长们往往只强调孩子的学业表现,而忽略了教育的多重功能,造成了学生的整体智力难以提高。

实际上,一个人聪明程度,即智力是有多方面因素构成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⑴(E.L.Thomdike)认为个体可能有三种智力:(1)抽象智力(abstractintelligence)、(2)具体智力(mechanicalintelligence)(3)社会智力(socialintelligence)。依据福特(M.E.Ford)和缪拉(I.Miura)在1983年的一项研究报告里指出⑵,社会智力主要包括四种成熟的要素:第一种要素是能察言观色,知道别人的需要,也就能重视别人的存在,这种因素称之为亲社会技能(Prosocial Skills)。第二种表现在处理事情的方面,也就是处事果断,不会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且能克服困难。这种因素称之为领导技能(Leadship Skills)。具备这种因素的人往往会是团体中的领袖人物。第三种要素指社会自在性(Social Ease),泛指一个人对社会的参与力及个人是否热衷于社会活动。这种人能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也能与人分享生活点滴。最后一种称之为自我功效(Self-efficacy),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拥有自信心,是否能肯定自我的存在价值,并勇于尝试新的人生经验,而不致于墨守成规、退缩不前。可见,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不同于一般学校所强调的学习智力(Academic Intelligence)。社会智力的表现是以情感发展为基础。换言之,情感发展成熟的个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智力(Ford & Miura, 1983)。

二、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生活态度,激发其个性朝向正面发展,同时也为将来储备社会生存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一)情感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美国多位学者1973年曾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份书面报告呼吁教育界重视情感教学,内容 1

主要是探讨教育应具有何种功能。这些美国学者以教育家的身份表达出他们深切的期望,他们希望未来的人类是有人性,能察觉并表达内心的感受,能自我肯定,坦诚与人相处,是个懂得尊重自己及别人的个体,也能发挥各方面的学习潜能。

21世纪是高科技激烈竞争的世纪,优秀的学习智力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和重要方面。但仅有此并不能保证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高科技时代的高速度、快节奏、多变化必然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情绪冲击、矛盾和社会适应问题。因而21世纪的人必须具有保持稳定、调控适度的情感,必须通过交流获得他人理解、支持、认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事业的成功。而良好的人际交往、稳定的情绪体验以及积极的自我肯定正是社会智力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社会智力的培养。

其次,社会智力是主宰人生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思考、计划、完成某个项目和解决某些问题等多方面,或在生活中是否快乐,都会受到社会智力的影响,因为这完全取决于个体对周围人、事、物的看法如何。社会智力还体现着人们发挥心灵力量的一种极限,因而他也影响人生的成就。

再者,一直以来,由于受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影响,学校教育普遍重视对学生学习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对社会智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所培养的人在人文、精神、理想、人格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欠缺。据研究⑷,只有11.2%的学生认为教师“总是”或“经常”进行情感教学,而80.3%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有时”或“偶尔”情感教学,另有8.5%的学生则认为教师根本“没有”实施情感教学。当今的学校教育仅仅是学业智力的培养是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

所以说,现代社会中实施情感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社会智力是十分必要性的。

(二)情感教学实施的可能性

首先,神经解剖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表明:学生大脑的功能是可以改变的。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对学生情感教学可以改变孩子大脑的化学组成。比如当我们感觉良好时,大脑释放出一种与良好情绪相联系的生物化学物质--血清素。血清素在和药物一起治疗抑郁症、强迫症 时,可以帮助病人有效地应付压力并减轻病症。精神病学家迈克-诺登认为我们可以训练大脑自然产生血清素。血清素对学生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够影响许多身体机能,抑制对大脑的过分输入,从而有利于学生应付各种压力。血清素的增加可以减少侵略性和冲动性。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社会智力培养的生理基础。

其次,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智力培养的经验。我国古代提倡“忍”、“制怒”、“三思而后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知,宁静志远”以及我们

现在的快乐教学,成功教育等都包含有社会智力培养的因素。所以社会智力培养虽说是一个新领域,但对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我们可以汲取现代和古代教育中关于社会智力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的社会智力培养服务。

再次,目前,智力的研究在进一步深化。在培养社会智力的学生的领域中,已有某些成型的教材,这也为社会智力培养创造了条件。

综合上述,我们知道未来教育走向必须以“人”为中心,教育应注重个体情感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智力, 以人为教育的根本、教育的中心。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认为教育目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教出具有爱心与正义感的下一代则关系到国家及全人类未来的发展。罗杰斯主张人本教育,“人际关系”融入教学内容及过程中,并重视情感及认知双方面并行的学习,使学校成为肯定个人存在价值及发挥人性光辉的场所。

三、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师必须具备人本教育的精神及敏锐的观察力

情感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人格及情感发展与认知学习并重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感教学是否能有效地在各个科目中实施,则有赖于教师是否具有人本教育的精神。换言之,教师是否能善解人意,能主动地关怀学生、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及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都是推行情感教学成败的关键。

罗杰斯主张教师必须具有人本教育的三种精神,即真实、尊重和了解。他认为这三种精神是促进学习的三大要素。换句话说,一位言行一致、不刻意塑造教师权威、能真实表达自己感受及情绪、能信任、尊重学生以及能感人之所感、具备有较强移情能力的教师是施行情感教学成败的关键。

具有人本教育精神的教师能接受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较易赞美及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上起课来较为生动、活泼,这些都是“情感教学”不可缺乏的催化剂。其次,教师必须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儿童的言行举止中评价其情感发展的状况,主动关怀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及辅导。

(二)课程功能必须以“整体学习”为目标

整体学习的目标主要在于启发人类各项学习潜能,同时强调人格的健全发展,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运动、艺术创造力等各方面的学习。当代美国多位学者主张各科统整性的教学,在我国则强调综合课程的设置,强调生活导向的学习重点,将学习分为生活、情绪、社会、创造性及认知等五种层面。包含这五种层面的学习即是整体学习。

求知、开发学习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此次课程改革,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整体学习有助于情感教学的施行,落实学生整体学习除了统整各科的学习之外,必须掌握人本精神、重视学习经验,充实人生,发挥生命的价值,强调爱的熏陶及各种能力的开发。

(三)变革传统学习方式,重视合作学习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成长很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在传统的学习观中,这个问题长期被忽视,虽然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指出并提出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合作学习是基于群体动力学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体系,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它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控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我国学者裴娣娜认为⑸,合作学习具有四个方面特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总之,情感教学的实施有益于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社会智力,更能增

进学生日后的生活竞争力。我们应坚定地加以鼓吹,并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一个和谐、理想的生活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2)叶斌,从社会智力到情感智力[J],心理科学 , 2003(3)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P2

(4)卢家楣,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全国)[ J ],教育研究, 2001(8)

(5)裴娣娜等,发展性教学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P89-90

附:

励骅,男,铜陵学院基础教育系讲师

第二篇:论幼儿教育中舞蹈教学与幼儿智力发展[推荐]

论幼儿教育中舞蹈教学与幼儿智力发展

摘 要: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关键词:幼儿教育;舞蹈教学;智力发展

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的教育可谓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舞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及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具有推动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舞蹈与幼儿生理素质

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如:舞蹈素质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以及肩、胸、腰、髋上的各种手段练习及对孩子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等等都跟体育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来表现各种美。动作的协调性训练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长期训练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儿童形体的健美,培养内在气质、美化身段,提高人对自己欣赏和自信心。从而使儿童的身体塑造的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舞蹈与幼儿智力发展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要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自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的。很多孩子刚参加训练时,一到下叉、下腰就打怵,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则不用心做。可以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孩子来做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甜、那样开心,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舞蹈与幼儿创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广阔天地空间,正因为有这片天地,往往每一个孩子包括每个人对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部舞蹈作品甚至舞蹈感觉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在教《小兵》的时候,先创设情景:”一个个小女孩儿穿着帅气、漂亮的小兵服走路上,她们英姿飒爽,神气极了,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一。”教师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到情景中去,孩子们似乎自己穿了一身整洁的小兵服翩翩起舞。感受那种受大家关注的神气与活跃。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抓住其好胜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舞蹈与幼儿审美修养

舞蹈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具广泛性的形式之一。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美的教育。此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塑造儿童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品德美、人格美、感知美的能力。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在《毛序诗》中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舞蹈和音乐的共同点还表现在抒情性。儿童听音乐舞动,音乐可以激发感情,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舞蹈情节表达中去。既加强了他们的节奏感,又能让他们体会、理解、感受音乐的美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我国培养新一代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全面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从幼儿经常接触和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围绕素质教育的目的选择相应的舞蹈内容,使舞蹈教学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当我们以美好的、生动的、诗一般意境的舞蹈进行交流时,让我们体验到的是对人们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生活的自信、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人生的珍重。

总之,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篇:物理教学从论

以兴趣为先导,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学期对《物理教学从论》的学习,特别是由于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变化,通过学习《物理教学从论》我觉得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从这些方面做起。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开头几分钟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在新课进行前必须有别出心裁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可用故事导入新授内容。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一上课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神算“小精灵”吗?一天,“小精灵”去小明家玩,见他正在做一道题:1800÷25=?“小精灵”看了后马上答道:等于72。小明用约分方法果真也是这个得数,他惊讶极了,问道“你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得数呢?”“小精灵”笑着说:“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质呀?”同学们,你们想掌握这种本领吗?通过用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多媒体可以集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新知。教师应改变以往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课件,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兴趣。课件中采用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小动物或卡通形象,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兴趣。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效果,也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形象。

例如,我在教学“加减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应用题的内容,学生看到8只小鸟,飞走了4只,还剩几只?屏幕出现应用题画面,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而屏幕上的动画已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很快地理解了数量关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先出示一个装有很多△、□、○的口袋,告诉学生老师的口袋里装了很多△、□和○,你想知道他们各有多少吗?学生都认为只要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个了。那么怎样数才能又快又好呢?接着引导学生由组长负责,小组分工合作。学生有的取图形,有的报名称,有的作记录,不一会儿,每组都很快统计出△、□和○的个数。在例题教学过后,接着进行几道生活题的统计,如小组合作统计小组里学习用品的情况、统计家里家用电器的情况等。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还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课堂练习也要设计得精彩、巧妙、有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给学生留下趣味,让他们回味无穷。

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对该课程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四篇:再论英语情感教学

摘 要: 人的认知功能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而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实施情感教育能更好地实现素质的培养。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摸索,认为以下几点情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国著名学者朱小蔓教授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情感犹若一部振荡器,它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在教育评论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动力功能。”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身心潜能、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中,情感发展是他们社会化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联系和协调的基本方面。中学生情感上的健康发展会对他们的认知发展、社会适应、道德形成、潜能开发、个性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调节、催化、保证的作用。反之,会对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造成障碍,甚至可能会产生难以逆转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反思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既定规范的灌输与强化,严重忽视学生情感的现象。同时,缺乏教育者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这是深化素质教育、开发学生主体潜能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性工程。

二、情感的内涵

(一)情感的概念、特征、功能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情感也有不合理、消极、不健康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先生认为合理、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理解、记忆等智力活跃。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良好的情感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在上英语课时发现,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他们的学习气氛、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现代西方情感学家更倾向于把情感视为第一性动机;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这句名言的深邃涵义。

(二)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及目标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基本的情感可分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情感发展的内部规律来看,教学有两方面的任务:第一,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可谓硬任务;第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因素,可谓软任务。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记忆、思维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样对外语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情感对记忆的影响赞可夫在《记忆》一书中说:“伴随识记过程的情感,对于识记过程的进行并不是完全无关的。如果学生萎靡不振地、毫无兴趣地学习材料,那么记忆的效果就要差得多。当任务完成触动学生内心的时候,记忆就会好得多,表现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引起的愉快,对与识记教材也有良好的效果。”这就是说记忆力与人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人们要从记忆深处回忆某一事物,常常取决于回忆者的心情是否与这一事物发生时的心情相一致。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凡是能使学生情感发生振动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而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凡是学生对之有好感、热爱的事物,就能牢固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中。经过调查93%的学生认为学习积极性高时领悟快,记得牢。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我让学生在欢乐的情绪中学习一张列成16项的互不相关的单词表。完成后,一部分学生继续在欢乐的情绪中学习第二张单词表,另一部分学生则用同样的想象法进入忧伤的情绪,在忧伤的情绪中学习新的单词表。最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第一张单词表的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回忆对学生的情绪与最初学习单词表时的情绪相同,则对单词表的回忆成绩较好。因此,记忆是在学生心情欢乐时获得的,如果在欢乐状态中进行回忆,大都比较容易回想起来。但如果在忧伤的心情下回忆,回忆成绩明显较差。

(四)情感对思维影响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利用知觉、概念和意象来处理信息的一种形式。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情感对思维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焕发激情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第一,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第二,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学生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三、小结

总之,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和途径也是多方面的。显而易见,情感英语教学注重发挥情感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满足。有利于学生身心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这也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五篇:人际沟通,从心开始——情感智力与领导力的提升(上)

人际沟通,从心开始——情感智力与领导力的提升(上)

车宏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课题原来的题目叫《做人际理解与沟通》,后来又改成了现在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要指向的一个是人际协调,人际理解,人际沟通,另外也牵扯到领导力提升的问题,以及情商情感智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属于一类的问题,首先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在前若干年常听到一个词叫情商,情商这个词是美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来的。1995年我在美国做学者交流的时候,发现有一本书刚刚出版,名字英文叫做《Emotional Intelligence》,要是直接翻译应该叫《情感智力》或者叫《情绪智力》,Emotional是情绪、情感。在心理学上,Intelligence就是IQ的I,Intelligence,《情感智力》。但是,后来1997年他的书出版以后,很多国家都翻译了,在港台的翻译里就翻译成跟智商相对应的情商,所以这个名字就叫乱了。

情商的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有人说丹尼尔·戈尔曼是哈佛大学教授,其实不是,他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的,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其实是个自由职业者,或者说是美国《时代周刊》的专栏编辑,因为他是学心理学出身,所以在毕业以后非常关注认知科学的发展,以及领导力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经常在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那么,他关注到近二三十年心理学的研究有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叫做多元智力,就是过去智力的概念,智力这个概念提出来有一百多年了,第一个智力测验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开发的智力测验。那么,智力和智力测验有了以后,可以预测很多事,一个智力高的人,或者智商分数高的人,他在学校里的学习往往是比较顺利的。换句话说用统计学的语言来讲,就是智商分数和在校学习成绩之间是高相关的。因此,测智商可以预测在校学习成绩,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一直到大学。

虽然智商分数跟在校学习成绩是高相关的,但是跟一个人一生的成就的相关不那么理想,也就是一个人事业有成,一生事情做的是否辉煌跟智商分数好像相关不那么高,特别是在企业、管理、领导这些领域,如果你是管理者,是领导者,或者是企业家,那么你一生的成就如何,跟智商分数相关不高。于是,人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说智商这个概念测量的主要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于抽象符号,像数字、文字、语言这些抽象的符号,加工信息的一种能力,逻辑思维、分析判断,但是一个人事业有成,在社会上从事各种各样的组织、管理、领导工作的成功,究竟除了智商以外还需要什么呢?很多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问这个问题。所以,对智力的质疑或者说感觉有些不足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么,就有各种各样的多元智力的提法,有人提出智力主要是逻辑思维找到正确答案的这样一种能力,但是它跟创造力不是一回事,一个人的创造性不是找到一个答案,而是能够想出很多的答案,或者说不去找答案能不能把问题解决。所以,人们认为智力里应该包含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创造性,他们把传统的以前的智力叫分析型智力,所以有人提出了创造型智力,这个研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还有人提出来,社会生活在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工作里边还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也是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是有人就管这个叫社会智力,有的人叫做实践智力,有人叫情感智力,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对待适应社会生活的这种能力比较强。美国有一个教授叫做斯坦伯格(音),他在这方面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了,这里讲智力至少有三个成分,一个是分析型智力,就是传统所说的智力,加上创造型智力,加上实践智力。

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感智力,或者情绪智力,这就是他在1995年出版的书里阐述的主要观点。他认为个人能够把握认识自我的情绪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写了一本书叫《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本书出版以后影响很大,现在全世界大概已经翻译的有几百万册了,有二三十种语言都翻译了。他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美国的哈佛商业评论现在有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授权给中国的一个杂志,叫《商业评论》,这是管理学界的一位教授,把这个杂志引过来的,他谈的不管是商业,工商业的事情,这个题目就叫做是造就了领导者,最前面有一段引言,是说要成为卓越的领导者,除了出色的智商和专业技能以外,还得有高情商,所以我们今天把人际沟通、理解、情商、领导力等等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实际上情商或者情感智力的核心之一就是人际的理解和沟通能力,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实践里面也都有这种体会,人际协调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人际关系也是做好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往往还是做不好,知道它重要,还是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研究,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对人际理解的困难,人们缺乏足够的估计,把它看得太简单了,如果我们到书店里去看,发现改善人际关系的书有很多,谈判的技巧、讲演的艺术、信息交流的技术等等,、在现在这种励志书很多,但是这些书往往教的都是三招两式,比如跟人讲话的时候要看着人家,目光要直视,要微笑,我个人觉得帮助可能不大,不能说没用,但是要解决根本问题,任何问题上都有道和术的区别,练武术三招两式那就是个花架子,是不行的,真正练武术的要站桩,要蹲马步,那才是真功夫,功夫在哪儿?功夫在道里边,认识到人际沟通和人际协调的重要性,但还是做不好,这样的人很多,对于一般的工作者来说,人际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做不好对工作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作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我们中国独特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者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政府行政管理大部分都是管理者。做了领导如果在人际协调、人际沟通、人际理解方面还有很大问题,那职业前途我认为并不乐观,举个例子来说,北京市有两个副局级领导干部在办公室里意见不合吵起来了,吵到最后动起手了,抡起椅子了,那么他也就到副局级了,再往上走可能就很困难了。

所以,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日常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如果在人际理解、沟通、协调这些方面有问题,他的职业能力可能就存在某种比较大的问题,在企业里的研究是很清楚的,成功的企业、平庸的或者不成功的要有很多独特的优点或者能力。所以,只是认识到重要性还不够,还要理解这个道是什么,沟通的道不是简单的信息沟通要理解人际协调的道究竟在哪儿。实际上沟通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人际理解,沟通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人,就是人和人交往,三个人四个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在这个团队里边经常会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应该是很正常的,出现不同意见,怎么看待提出不同意见的人的想法观点,以及这个意见怎么来看,如果这些问题上有困难,理解上有困难,那么在做管理或者领导工作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个理解的困难我们是怎么发现的呢?我们做过一项研究,研究内容是中美合资企业里边的管理冲突,在这个研究里边我们发现了问题,就是美方的经理和中方的经理在理解上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的研究方法刚开始是访谈,如果一个企业班子里边从高层到总经理到副总经理共有五六个人的话,每一个人我们都要谈到,每一个人都要谈三个小时左右,半天的时间就谈这一个人,我们问他们在合资企业的管理之中有没有管理冲突?冲突是怎么引起的?又是怎么解决的?怎么发展的?在这个研究里边,我开始对人际理解问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

在访谈里我们发现,中方的经理和美方的经理,除了法律、经济、利益这些问题以外,还有很多问题就在于理解的困难。比如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访谈中收集了大量的实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93年物价上升得很快,北京市一部分企业主管单位给企业的退休工人涨了二三十块的退休金,我们调查的这家企业是一个中美合资企业的化工企业,原来中方的企业是北京市化工局领导的一个化工厂,美方是联碳,联碳是美国的一个大的化工公司,那么两家合资成立了一家化工厂生产工业气体,在1993年由于物价涨得比较厉害,通货膨胀率很高,是两位数,而且是负利率。于是,为了照顾老同志的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得太厉害,北京市化工局做出决定,给这个化工厂的所有的退休工人的退休金里加了20块钱,北京市化工局现在还领导着若干个化工企业,于是这些企业里的退休工人就都涨了20块钱,但是我们调查的这家公司合资以后从体制上就不归北京市化工局管了,于是这些退休工人就没有涨20块钱,这都很正常,但是有些个工人就提出涨退休金,报告打到经理办公室,总经理是一位美国经理,中方的经理说我们很敬佩这个美国人,很敬业也很专业,工作也很认知,为人也不能说不好,但就是跟我们在管理问题上争吵不断,这个报告美方经理很难理解,说这些人退休了很长时间,有的都十年八年了,怎么回过头来又找后账了?这在美国是没有的事情,因为美国的退休金的管理已经社会化了,今天我们其实也在社会化,退休金的领取发放以及标准核定不再是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社会的事情。所以,他就很难理解,把这个问题搁置了,搁置一段时间以后,有些老工人就集合了二三十人到厂里来跟领导层对话,礼拜一上午正好企业里开办公会,中高层领导的办公会也是例会,例会要研究企业管理的很多问题,这些人认为打报告没人理,来了也没人接待,就把办公会给冲了,这样冲突就发生了,美方经理说打电话报警让警察来,中方的副总赶紧说你作为总经理,命令我都可以做,但是,我要跟你说清楚,如果发生任何后果,不利于企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你负责任,我不负责任,这些保安都是年轻小伙子,跟老人也没有任何感情和工作的联系,推推搡搡肢体冲撞之中很容易发生流血事件。再有打电话报警叫警察来,电话可以打,警察准不来,来了也不管,这就是文化差异,这样的事情在美国,警察大概一定是来,是管的,在中国只要不打破脑袋,这事儿是企业内部的事儿,警察来能怎么解决?

所以,遇到这种冲突的时候,双方的理解道理没有语言问题,都能够说清楚,但是双方觉得完全不可思议,这样的例子特别在中美合资企业里边调查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互相之间有很多很多问题,不单是合资企业有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地区长大的人,实际上也有这个问题,后来我们把这个课题延伸了,延伸到一个更为宏观的课题,不是合资企业了,我们也调查有过这样的情况,国内的合作企业或者是国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都有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有一个深圳的经理,他本来是云南人,从云南出来上大学,上完大学就到深圳工作了,早年在深圳工作掘得了第一桶金,有了一笔财富,于是就回到家乡云南去办厂,办一个企业,在这个企业里边他跟家乡的一些同学老朋友在一起,合伙办了一个企业,这个技术和市场由他负责,管理由其他人负责,我到了车间里就发现一个问题,工人迟到现象很严重,三五分钟迟到的人很多,5分钟到10分钟之内能来齐的就不错,迟到最多的甚至30超过分钟以上,他在董事会上提出来要抓这个问题,结果除了他一个人以外,所有合伙人董事会的人都反对他,如果抓考勤,会把这管理层跟所有的员工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其实多长时间算迟到?每个单位可能都不一样,有的单位可能非常严格,不许迟到,有的单位里头可能迟到个三五分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儿,有的单位可能就更松弛,时间观念不同的文化出身的人,或者不同的群体不同个人组织,那完全不一样,军队大概就不可能存在迟到的问题,军令如山倒,政府里头可能也稍微好一点,在其他的组织里边,比如高校或者研究所这问题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各级组织关于时间观念可能就有很大冲突。

再有一个就是绩效的标准,工作做到什么程度算达到了合格的标准,或者优秀的标准也完全不一样。弹性的空间在不同的组织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一个组织里习惯了,到了另外的组织,特别是两个组织合并,或者是换了领导,主持工作人的风格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就很大了,不同的文化管理冲突其实在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有冲突?冲突的根源在哪儿?我们做这个研究大概是在1992、93年左右,在1995年到美国去,这个研究也是一个合作研究,是跟美国密西根大学一起合作做的研究,美方的经理教授和美方的经理做访谈,我们中方的教授和中方的经理做访谈,因为美国人可能不愿意说中国人的坏话,中国人也不愿意对美国人说美国人的坏话,所以我们也是一个联合的研究,合作的研究,然后我们把访谈资料汇集到一起进行分析,翻译成中英文两种语言一起来研究访谈的结果。

这个对我们理解这个文化冲突,以及交流的困难,协调的困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文化的自我中心造成了理解的困难,在美国长大的经理如果不是很认真的学习中国文化或者其他文化的话,他就觉得从小到大成长起来所经历的这些规则是天经地义的,大家都应该遵守,走到世界上都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的管理只能这么管。而我们中国的国营企业则有另外一套管理规则,也觉得世界上的企业都应该这么管,所以合资之后冲突就是必然的,那么两个单位兼并重组以后,同行也好,不管文化有多远都有这样的困难。所以,现在近十年兼并重组非常多,结果就很多并不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不能融合。

那么,文化的自我中心造成了理解困难,什么叫自我中心呢?每个人或者每个组织每个国家都觉得自己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是合情合理的,不能说是唯一的,但是对于其他的东西也基本上采取一种偏见或者敌视的、最坏的一种看法,或者是落后的,不合理的看法。理解的困难造成了难以沟通。

所以,文化传统、习惯等等都在起作用,这种理解的困难导致人们之间沟通和协调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在组织里边更是这样,组织中的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背景眼界不同,视角不同看到的结果自然就不同。过去人们的收入差别是很小的,任何人的收入都不能差的太多,解放以后我们干部定24级工资制,最高级的大概是400多块钱,工人八级工的工资是150块钱左右,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大概就拿400多块钱工资,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拿个50块钱左右的工资,初入职的大学生。

所以,长期在这样一个观念下长大的人,工资人和人工资之间的差异是很难接受的,很多工人是很难接受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争论,国营企业的管理层跟工人的工资差异在多少倍为合适,在各个国家都不一样的。

组织中人们对不同的角色,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形成的观点很自然的都是不一样的,而如果人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冲突就不可避免,协调就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以后的研究发现,不止组织和组织之间有文化冲突,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价值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些价值观标准看待事物的这些标准。第二个层次就是为人做事行事的规则,比如说对人要不要有礼貌,比如从小家长就教育孩子,对人要有礼貌,小孩两三岁会说话了,碰到熟人的时候大人在谈话,大人就要教这小孩叫阿姨,叫叔叔,如果这个小孩几次之后还不会叫的话回家要教他,小孩慢慢就会遵从这种行为规范。第三个层次就是使用的东西物品,现在我们从头到脚的服饰衣服一直到鞋帽都是西式的,一百年前肯定不是这样的,作为国家机关里的干部,发式服装,这都是文化,包括今天的讲座,在这样一个场景里面,有这样的设备,我要做好PPT,给大家把提纲写出来这都是一种形象,可见的器物的文化。

而这一套东西形成一个文化体系,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对这一点人们没有清醒的认识,比如说称呼对方什么人称您,什么人称你,有的地方有的人就很讲究,有的地方就不讲究,有的地方这个讲究的还不一样,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发现,我们班的班长不会说您,在北京这个文化情况下,如果不会说您,有时候讲话听起来是很别扭的,比如说系里六七十岁的老先生得说您,在北京对人说你很得罪人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尊敬人就一定都得到好感呢?也不一定,有一次我在电梯里开电梯的是个下岗女工,大概是40多岁,我就说您,她说我比您岁数还小呢,你可别这么说话,好像我把她看老了,无意之中也得罪了。所以,各个不同的人对文化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个事情不至于引起太大的问题。

但是,这类的问题在人和人相处的时候,每个人从小家庭里教育,学校里教育,一个地区里长大,然后来上大学,再到一定的工作岗位上去工作,到二三十岁的时候,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对这一点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如果不是有充分的认识,那些不经意的矛盾,想象不到的问题就会发生。比如尊老爱幼,当然是好的,又讲礼貌又好的品德,但是在有的文化里要是给老人让座他不是特别高兴的。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文化,而文化的自我中心其实是非常深刻的心理学道理,只有心理学家对这点能够更敏感讲得更清楚,自我中心实际上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应该说是天生的合理的,人的所有知识,包括社会规范都是通过感官的刺激,感觉和直觉慢慢习得的。

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是从五大感官感觉到的,然后我们给它赋予意义和互相之间的关系得来的。小孩刚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外边都看不清楚,因为人眼睛的构造好像一个照相机,照相机有一个功能得对焦,焦距对准了才能看清东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睁开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东西,但是聚焦还不会,两三天就会学会聚焦,也没有人教他,他就努力要看清楚周围的世界,那么慢慢的他就会要看哪儿就把眼睛调焦调到哪儿。他看到最生动的东西就在他面前经常有人影的晃动,刚开始大概也分不出是谁,慢慢就发现不一样,把不同的人区分开,人的所有的知识都是这么来的,所以是很依赖于感官的,而感觉器官长在自己身体上必然是自我中心的。

在儿童心理学实验里就发现,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并不具有客体的永久性,比如放一个瓶子他当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放一个小狗熊在面前,他整天拿着小狗熊又摸又啃,把玩具放在前面他就伸着小手去抓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如果一个屏幕降下来,看不见了他就不找了,他还没有客体永久性的概念。等到他再大一点会爬了,他会绕过这个屏幕,偶然的爬过去,发现那个东西还在那儿,其实刚开始是很奇怪的,次数多了就会建立一种逻辑关系,心理学叫建立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小孩最初的时候,第一,千万不要以为他跟你一样,他那张白纸得一点一点往上写东西,画东西。第二,就是不要低估了他的能力,越小的时候建立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越强。但是,所有建立的关系都以自己为本体,他要来学习我跟这个世界究竟是相互什么关系,这个世界上的这些东西都是怎么回事,世界上发生的前因后果,时间空间慢慢慢慢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慢慢在脑子里就画出了一张图,我们叫图式,以后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他就用他这张图去解释,解释不了的时候,有时候还要把这个图稍微的改变一点,重画一下,在某一条通路上重画一下,这就是一个人的学习过程。

这条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叫皮亚杰提出来的,他曾经当过国际心理学联合会的主席,提出了很多人类认知的,自然认知和社会认知发展的规律。图式这个概念也是他提出来的,因此实际上我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因为我们从第一天睁开眼睛看世界,慢慢再画一张图,以后我们再看到什么东西,我们都把对世界的解释和脑子里这张图做对照,才能够找到它的价值和意义。图式实际上是逐渐变化的过程,而且在有的时候发展的并不能像期望发展的那么快,那么迅速,或者是变化起来那么容易。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来说,克服自我中心的倾向,克服视觉、听觉、感知觉,以自己本体为中心的倾向是一种认知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来讲要经历很多年,成年人总觉得很容易,但是实际上也不容易,当外界的自然跟我们感知发生冲突的时候,有的时候能够理解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人在社会,在自然认知上能够慢慢克服自我中心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社会认知上,克服自我中心倾向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常常表现成刻板印象,或者叫偏见。比如说南方人看北方人脏,北方人看南方人抠、太细,我们心理学叫做刻板印象。

沟通与协调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克服自我中心,克服自我中心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立体的图式,每个人对这个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自然关系,脑子里都有一张图,而且这个图式只是一种抽象的说法,立体图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说要知道客观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学会换位思考在人的社会思维里,克服自我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南方人看北方人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局限性,北方人看南方人也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局限性。

那么,第一个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能够理解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也就是世界上的道理并不是唯一的,这个要从哲学思想上做一个很大的改变,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可能解释唯一的,一个客观的东西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可能都是不全面的。

下载从社会智力的发展论情感教学的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社会智力的发展论情感教学的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情感课教学心得体会

    社会情感课学习教学心得体会 接触社会情感课已经一年有余,从自己作为学生去学习,到作为老师给学生上课,随着角色的转变,有不同的感受,体会颇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感受。......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

    论从生存的角度谈发展

    论从生存的角度谈发展 【论文摘要】:发展既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又会在一定阶段上与生存发生冲突;解决冲突的根本出路就是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本文的三个部分......

    写字情感教学的实施论文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则是这一语言的文字体现,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对掌握语言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的分目标把这一点放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而实施好识字写字情感教学,在识......

    我国智力障碍人士社会融合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智力障碍人士社会融合的现状与发展 1987年,我国首次对残疾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基本摸清了残疾人数、地区分布、年龄结构、致残原因和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小学 刘 莹 【摘要】教育中语文教学在各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因......

    论历史教学中情感渗透(精选五篇)

    论历史教学中情感渗透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

    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乐清市乐清镇第四中学林旭清 【内容摘要】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往往被人忽视,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