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一中新课程实验汇报材料修改(模版)

时间:2019-05-13 13:1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景泰一中新课程实验汇报材料修改(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景泰一中新课程实验汇报材料修改(模版)》。

第一篇:景泰一中新课程实验汇报材料修改(模版)

景泰一中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2010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实施,我校荣幸地成为白银市新课程实验市级样本校。这给学校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是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我校健全组织、强化措施、加强学习、狠抓落实、稳妥推进,使新课改实验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我校近一年来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完善课改配套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实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及时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

一是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工作,负责对学校新课程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二是成立新课程实验业务指导、评价及协调领导小组,主要有:1.学分认定小组,负责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2.选课指导小组,制定选课的各种政策,向学生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与课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选课、补修、重修、改修做好参谋;3.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5.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负责各个学科研究性学习指导,实施过程监督以及学分认定工作。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在修订完善了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先后研究制定了学校新课改实验的相关文件,主要有《景泰一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景泰一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景泰一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景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景泰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景泰一中社会实践课程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景泰一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等。

这些制度方案的制定,使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有章可依、有制可循,保证了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树立课改理念,组织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

课改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使教师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关键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并将新课改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强调“全员培训、骨干引领”的理念,建立“边培训、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的培训模式,组织本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学校努力创设各种机会加强对各个层面教师的培训,力求实现“全员、全面、全程”的培训目标。

1.立足校情,加大新课程教师培训力度。

为积极有效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校加大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我校高

一、高二年级任课教师全员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培训与考核,主要有“国培”及白银市分学科组织的相关培训与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等。1

2.内引外联,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策略。

在“国培”和市级培训的基础上,我校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学校多次请进北京、河南、兰州等国内、省内课改先进地区的专家来我校作报告;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江苏、西安、兰州、张掖、嘉峪关等国内、省内课改名校参观学习,使教师能够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变化,进而促使其教学理念的更新。

3.以老促新,采取“骨干引领”的校本培训方式。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优质资源,他们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对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举行专题讨论会、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促使骨干教师自觉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引导。青年是学校新鲜血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希望,我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一是实施“青蓝工程”,让教龄在五年以下的教师与学科骨干教师结对;二是组织培训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三是组织新教师汇报课;四是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和教学比武活动等,让新教师能快速成长。

4.注重实效,建立常规化的校本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探索建立“边培训、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的校本培训模式。一是凡参加省、市培训的教师要在全校做培训心得报告,对培训情况进行传达、分析,使所有教师都对新课程实验有关事项、各科新课程标准有更深的理解;二是在平时教研活动中,经常性地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对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进行研讨等等;三是强化教师自我研修,学校先后为教师配发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教育教学辅导用书,订阅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并撰写业务学习笔记;同时,学校为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拥有更多的教育和研修资源。

通过以上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实验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达到了帮助教师转变课程观念,把握新课程目标,熟悉新课程内容,掌握教材教法,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课堂教学,开展广泛的教研活动。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新课改以来,教研活动更加活跃,特别是集体备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体现了教师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

1.重视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作用

自新课改以来,学校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景泰一中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并安排各学科每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我们学校集体备课的具体过程是:备课组长在前一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将备课任务提前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主备人,并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认真组织开好议课会。主备人接受备课任务后要分析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及多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并且编制教学简案,在议课会前下发给全体参评人员。参备人要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当“局外人”。

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参备人修改教学简案和学案,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重难点处理、作业训练、检测评估必须统一,同

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在教案本上撰写教案详案。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主发挥。教师特别要记录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上次教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集体备课,营造了研究氛围,增强了课程实效性;同时发挥了集体作用,展示了集体智慧,还解放了教师思想,树立了创新精神,进而培养了教师的超前意识和反思意识。

2.注重教师交流,转变教学方式。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措施、技巧等,课后都要共同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集体探究改进的办法,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首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变为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

其次在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转变上,我校做了大量尝试,如:

(1)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3)重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整理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

(4)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优越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以拓宽知识面。

(5)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6)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

(7)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

3.调动学习积极性,加强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不是一门独立的科目,而是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新课改中,它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按照《景泰一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制定了教学计划,要求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具体方案为:高中三年每年完成1个课题,高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定课题,高二学校指定课题,高三学生自定课题;高

一、高二每个课题6个学分,高三课题3个学分,共15个学分。学生要经过学法指导、选择课题、实施环节、制订计划、开题交流、开展研究、整理总结和交流评价八个实施环节才能完成课题研究。由于高一学生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部分教师就如何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也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学校在上学期组织教师们学习了有关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和其它学校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成功案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导处制定了《景泰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先让学生选题申报,教师认真审查,提出研究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然后利用正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开题报告交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实现研究成果共享。同时编写了《景泰一中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册》,让学生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调查数据、试验结果以及各成员对问

题的认识与理解和研究小组的讨论和分析。学生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过程,形成课题成果,课题完成后和课题报告一起上交。根据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获得合格等级以上的,认定学分。对于优秀课题,学校组织上报评奖。

4.积极筹措,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为了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目标,今年我们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要求,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开发和培养高中生技术素养,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按科学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意识。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分步开设模块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中,我校将开设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学校将在开设这两个必修模块的同时,开设 1到2个选修模块。待课程稳定后,预期3年内使选修模块开设到4~6个。

(2)师资及教室资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工作,在师资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学校通过跨学科兼任的方式配足3名通用技术教师。其中,两名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名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学校十分重视通用技术教师上岗前的培训,三名教师专门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为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学校已多方努力,按照上级标准积极筹建通用技术教室和器材室。

(3)加强课程管理

在课程管理方面,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对技术课程负总责,为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科学开设,防止流于形式,为通用技术的开设提供服务:建立通用技术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组织他们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制定通用技术课的评价管理办法,实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确保我校通用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动态管理,实施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

按照新课改要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将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对学生评价。评价的基本程序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合成评价并填写综合性评语。依据《景泰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景泰一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景泰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景泰一中社会实践课程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各班成立了由班主任任组长,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各班学生的评价工作。

1.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由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测评成绩构成,两项目分值权重为4:6,按此比例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认定学分。学生学习过程等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勤情况(10分)、课堂表现(10分)、作业(10分)、情感态度(5分)、个性评价(5分),总共占考核的40%。模块测评成绩根椐期中、期末或其它考试,总共占考核的60%,最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工作执行小组划定分数线。模块测评成绩在划定分数线以上,给予相应学时学分,否则不予认定。根椐《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模块测试不合格要进行补考或重修。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

学校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精神,结合我校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成立了景泰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了《景泰一中社会实践课程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政教处具体负责安排实施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学年为单位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1周,约为36学时,高中三年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总数不得少于3周,共6学分。高一安排军训活动,高

二、高三安排德育基地教育活动;社区服务安排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假期进行,每个假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共2学分。

高一开学初,政教处制定高一级军训计划,组织实施高一级学生军训,军训后填写《景泰一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和《景泰一中社会实践评价表》,目前已全部填写完毕,每个学生获2学分。社区服务安排在寒假进行,高一多数学生参加了社区服务,并填写了《景泰一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登记表》和《景泰一中社区服务评价表》,获得1个学分。

(五)整合课程资源,积极指导开发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我校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学校现有课程资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此,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了开发主体(教师)和程序(挖掘资源、确定主题、研究论证、确定方案、形成教案、指导选课、组织实施、反思总结、修改完善),并将校本课程开发分为四类,即理科拓展类、文科自选类、特长培养类和活动自育类。目前申报的课程开发计划达十多项,已收到近多个校本课程初稿,将在完善的基础上尽快向高二学生推出,供学生选课使用。其中其中张治忠老师的专著《高中课堂教学艺术》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韩世珍老师主编的乡土教材《美丽的景泰》、周维纳老师主编的校本教材《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我校彰显办学特色的一大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虽然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1.在我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模式还没有完全明朗的情况下,教师普遍认为必修课程的深度广度很难把握。

2.虽然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做了大量工作,但教师的观念转变程度不一,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参差不齐,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3.新课程方案对学校硬软件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学校已加大了投入,尽量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但在理化生实验设备、信息技术手段、体育设施与场地、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条件、与新教材相配套的优秀课例与课件等方面还是很难完全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4.过程评价的形式、内容和实效三者还不能做到很好的统一,导致过程评价实施缓慢。加重过程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部分,我校在过程评价方面做了积极地探索,制订过程评价方案并积极落实,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习惯了原来的单一评价而还不习惯多元综合评价;二是感觉评价的过程太复杂,填写内容多,操作起来困难大,实际是还没有找到常态的多元评价方法;三是把评价表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汇总工作量很大,而又缺乏实效性。

5.新课程的实施对我校来说毕竟还是摸索过程,很多方面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如学分的认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创建等。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经常组织专家进行指导,适当组织外出,到有经验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

6.学生新课改意识薄弱,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主动性欠缺,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今后的工作构想

1.由于通用技术教师的紧缺,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配足、配齐通用技术教师,进一步加强通用技术新课程培训工作。

2.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在经费方面有更大的投入,给我校新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进一步振奋精神,狠抓管理与落实,群策群力,在全校营造浓厚的新课改氛围;

3.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将逐步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将编制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创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

5.建立课程资源共享的机制。

为保障我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将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6.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将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7、不断总结与完善

(1)学校每学期将召开两次课改工作会,及时研究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课改中的经验和教训。

(2)学校将组织部分教师到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参观学习,不断修订和完善我校新课改的有关制度与方案。

总之,一年多来,我校在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但成果和困惑同生,经验和问题相随。我们深知,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离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我们深知,和全市其它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深知,未来的课改之路任重道远。做为市级样本校,我们将不断地向全市的兄弟学校和全省乃至全国课改的先进学校学习,不断地借鉴这些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寻找和完善符合我校特点的课改方案,不断地探索创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切实担负起“市级样本校”的责任。为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懈努力。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实验课汇报材料

毛井中心小学新课改汇报材料

几年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下,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实践富有声色,为谋求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现将近三年来的课程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课程理念和目标逐步得到体现(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体现);四是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学校评价方式——对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追求);五是新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学校文化——教师合作的孕育与生成)。

二、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推动器”、“催化剂”。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课程改革运行机制,做到管理科学,制度合理,方法多样。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继教主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把教科室作为课改领导小组活动场所,由教务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

2、建立课改激励机制。每年开学,校领导就要召开继续教育工

作会议,完善《毛井中心小学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使全校教师全部培训一遍。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学校还把课改成果作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时作为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课改热情,学校课改氛围日益浓厚。

3、建立三级课改网络。学校建立了乡级、校级、教研组级课改网络,使课改实验在我校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4、保证三个落实。即时间、地点、内容的落实。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校本培训,为课程改革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个性的一代新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学校本着“教师人人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保证机制。

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是已做到了未雨绸缪,认真准备,迎接课改的到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课改理念,并积极把理论学习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优质育人的方法和规律。

(1)把课程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在研究中落实管理。

我们认真分析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如何在教学管理体现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作了三个方面的调整:一要更多的注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针对教师提出的“教案要不要写的问题”,我们明确提出三句话要求:“教案一定要写;要体现实效性;提倡写教学反思。”鼓励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校还设立教师“创新奖”,鼓励教师创造具有鲜活个性的、时代性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等。二要改变以往管理细则化的倾向,实施宏观管理。在探索阶段,我们把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项内容分步过关,循序渐进,给教师创设宽松的实践空间,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三是教学管理模式由行政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监控。同时,及时协助教师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过程及时得到优化,实现行政管理人员向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协调者、研究者方向发展。

(2)建立与新课程标准目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作了调整,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导向。为防止教师在课改中“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指出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课程

理念,对师生的教与行评价。

学校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全体学生是否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力求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个价值目标,开展了“小学生学业成就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已逐步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如在学科评价上我们采用了以下做法: 一是测试的分项制:语文从朗读、背诵、听说、查字典、写字、说话、阅读、作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数学除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等笔试外,增加说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多项内容,自然学科注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思想品德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等。二是发展性评价:通过设立“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袋”等作出关于学生的学习进展的信息反馈,在发展中评估学生个性的学习质量;三是发现性评价:如学校设立“品德奖”、“特长奖”、“学业奖”、“进步奖”等项目,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和激励学生的成长。

2、锻造一支适应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我校采取有利于鼓励和促进教师的学习与研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做法。

(1)落实制度,更新理念,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

理论性学习方面:每周四晚上作为全体教师教研活动学习时间,通过讲座、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讨新教材,及时帮助教师掌握教育信息、动态,充分认识教育教学面临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吸收现代教学信息,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基础知识、业务能力的综合测试,强化了教师学习。

实践方面:组织教师观摩示范课、汇报课,进行案例分析等活动。教师还必须做到有记录、有评价、有体会,参与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促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观摩实践,自觉更新观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制定校本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设主体性教育等实验班,选拔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实验工作,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建立帮带制度,由本校的骨干教师给年轻教师听课、评课,点拨指导,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是建立教学示范制度,学校主动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教改研讨课、汇报课,大胆对外展促进教学交流,树立典型。促使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得到磨练、提高自己。

3、以研促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

学校对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应该着眼于课程改革的全局发展,建立校本课程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1)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设置一些“校本课程”,如电脑课、学科活动课以及根据学生实际开设的兴趣班,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等方面显示出成效与活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实验工作的效率,推进基础教育课改。

充分利用校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育新的“生长点”,更是课改实验工作的“生长点”。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较为完善,通过多方筹措资金 30 余万元,千方百计为课改实验创造条件。两年来学校改扩建了电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班班配有电视机、录音机、等设备。初步实现了教师办公自动化,大部分教师都能熟练操作电脑,这些给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成熟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促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大变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实际,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学校面对现实,狠抓了校本培训,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我校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主

管部门的肯定,广大学生家长的好评,但对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还存在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继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路。未来的路很长,目标会更高,任务会更艰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朝着“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目标不断前进,争创“平安、和谐、活力”校园。

毛井中心小学

2013-3-1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汇报

课改实验阶段小结

新世纪初,由国务院、教育部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现了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六方面的转变和改革。

新课程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教育实验不同于其他的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措施到位。

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新课程,新理念,学校领导在我市课改启动前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因而在首批国家课改实验区开展课改实验后,就注重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尤其在市教育部门组织参观学习、动员培训后,更是反复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2、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根据课改实验方案,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改实验方案,即通过课改实验,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树立学校整体形象。因此,我校课改实验的主要目标就是: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校本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模式,制订符合课改精神的师生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健全组织,措施到位。学校中、小学部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教导处负责学科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教科室负责课题指导管理,党政办负责课改实验宣传报道,政教处、大队部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课改例会,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汇报制度、总结制度、考核制度等,以此规范各部分及实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理念的行为化。教导处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结合校情,科学地安排了课程表,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中,体现课改要求。

二、加强培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1、先培训、后上岗。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这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进入课改前,我校先让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和高层次的课改培训,共计25人次。每年暑期,学校又将担任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安排参加市、区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教师参加培训后,投身课改的意识得到增强,较好地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思想认识基本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为课改实验做好思想准备。

2、着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本着“学校即教研室,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我校在校本培训上明确思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实效。培养的总目标就是树立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需要的教育行为,以形成新课程需要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实行责任制,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校本培训形式上分通识培训和专项培训,方法上注重讲座与实践、观摩、研讨等参与式培训相结合,走“学习——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提高”培训之路,从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和实践。开学至今,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为全体教师共作课改讲座12次,其中通识培训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了课改的意识。每周的教研组活动,在活动上时间上予以保证,让同学科教师有时间去听研讨课,组织教师用新课程理念去讨论分析实际教育行为,并让执教者作教后反思,了解与教育观念之间的差距,研究提高或调整的措施,实实在在的实践,解放了教师的手、脑,浓厚了研究氛围,解决了心中疑惑,转变了教师角色,对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有深入的理解和尝试。

3、加强学习教育,倡导新型师生关系。(1)、进行师德规范教育。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学校领导根据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听到的有关反映,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规范教育。为此,学校提出“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的师德要求,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四种精神:甘为蜡烛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表率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以此激励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地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监督制度,通过师生家长问卷来测评教师师德的满意率。

(2)、倡导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校为革新师生人际关系,依据新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利,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二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三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保护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四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验成功;五要尊重家长,对家长校访要热情接待。以上要求的实质就是营造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为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服务。

(3)、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纲要》明显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此,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决定,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从出勤和制作一般性课件两方面考核教师。分期系统学习了课件制作。教师们参培积极性高,培训效果较好,不少教师从不会使用电脑到能制作课件,为自己上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扫除了障碍,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4)、组织课改知识考核。为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在对全体教师进行通知培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书面考试的形式,检查教师对课改理论的了解程度。试卷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种形式,任课教师均参加了考试,总体效果良好,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新课程理念较快地被教师所认同。

三、着力课堂,加强校本研究,共同发展。

1、教研组课标学习。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系统地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2)大力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突出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4)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2、加强集体备课。各教研组每周一次,具体要求是教师先自备,再教研组集中讨论,后形成自己研究课的教案。集体备课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加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意识。

3、举行课改专题研讨。在通识培训和各教研组学习的基础上,我校每学期举行两次课改专题研讨活动。讨论主题就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通过研讨,教师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理念,形成了一个共识——课程改革的重心在课堂;其次,各学科教研组增强了集体备课的意识,有助于扎实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第三,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要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增加交流机会;第四,评价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师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尽快出台新课程理念相符的评价制度,已成为我们课改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4、进行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过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我们首先开展了课改实验教师达标课认定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的教学必须达到性课程的要求。其次,以校内每周的示范课、研究课为主,组织教师听课,集中进行点评交流,教师听课后都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并提出更好的教学设想,基本达到了一课一得的目的。此外,我们抓好每周的随堂听课工作,组织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听评课,就日常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进行探讨。课堂的教与学已有三大变化:

一、凸现学生活动,学生学习已由被动渐趋主动;

二、老师角色已开始渐变,由传授知识转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三、信息技术运用意识逐步增强。

由于深入进行了以上课改实验活动,我校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各项教学竞赛活动中都能获得骄人的成绩,去年秋的三大比武活动中,我校派出的四位选手有三人获市一等奖,一人获市二等奖。

四、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鲜明办学特色。

1、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就发挥社区和校内课程资源的优势作了几次讨论,将消防支队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将襄江商场作为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把交警三大队和屏襄门派出所作为安全教育基地,把图书室、信息技术中心等作为探索性、信息化学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校结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开发了《安全自护教育》、《古诗文欣赏》两项校本课程,并做到了有课表、有教材、由专任教师,正式进入实施。目前,我校正着手开发第三项校本课程,即《雷锋精神伴我成长》。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校先安排综合实践讲座,让老师们了解它;其次,学校组织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选,再次,课改领导小组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几位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活动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学生在“考察”、“实验”、“做”、“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体验,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过去两年中,积累了一点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并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

4、发挥网络教育效益。教育领域,网络信息成了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科教师的培训要求,为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因此,学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局域网栏目设置以校园教育教学为主,专门开辟了“课程改革”栏目,将学校课改实验方案、校本培训方案、课改专题讲稿等输入其中,便于教师上网查阅,及时了解学校课改进程及相关要求。为方便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处初步对校园网资源库进行规划建设,建立了语、数等学科资源库和以校园网站搜索为主的参考资料收集、查询系统,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良好的起步将为今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奠定基础,使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在提高师生素质方面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五、开展课题研究,注重研究过程,促进课改深入。

1、科研带动课改工作。学校领导重视以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课题带动、提升实验,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学校各学科组结合龙头课题制定了子课题,使每位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

2、突出重点课题研究。我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紧密联系课改目标,为课改服务,促进课改深入开展。学校将龙头课题的思想与课改精神融合在一起,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

每学期,学校都邀请省、市、区教科研专家来校指导教科研工作,在专家及时正确的引领下,我校的教育科研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注重课改宣传,浓厚课改氛围,争取家社支持。

1、校园宣传。课程改革需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期初学校就在对全体教师宣传课改精神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课改是促进自身的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敢于质疑,要学会合作,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校园橱窗中出现了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和教师教改活动的图片,黑板报上有了生动形象的宣传内容,集体晨会上校领导作了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专题讲座,真正让学习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家社宣传。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学校必须主动向广大家长、社区和各界广泛宣传课改精神,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课改顺利实施。为此,我校每学期利用家长会举办课改专题讲座,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课改实验。从家长问卷反馈情况看,家长们对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原来的一些教育观念应该改变,一味地以分数评价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表示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为孩子多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存在困惑与思考:

(1)、评价问题,学校就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研讨,教师在课中对学生评价基本上是鼓励性语言,领导及听课老师对执教者评价也逐步向“以学论教”方向上转变,但对学生多元化评价因教师能力、精力和家长认同在实施上存在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因评价内容、标准而存在困难。(2)、社区教育资源深入挖掘还需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参与。(3)、课改是教育科研,教科研更多的需要理性的思考与研究,必须摒弃任何运动的形式。(4)、课改经费得不到满足,日常课堂教学因教学设备缺乏、教学软件不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方向上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四篇:延庆一中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汇报

延庆一中新课程实施工作汇报

从新课改开始运作以来,学校在制定文件、教师培训、课程安排、选课指导、教学研究、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了第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从总体规划和运作情况看,做到了实施有力、推进有序、成效显著。

一、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整体把握,全面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及时总结。整体把握:是指把我校实施新课程作为一种重新优化和构建学校文化的一个历史机遇,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小生态。

全面设计:广泛收集课改经验,制定我校的相互协调、统筹兼顾的各种方案、制度、规程,力争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有序推进:新课程实施是一个新问题,需要按计划有序推进。重点突破:课堂教学是重点、难点,也是需要干部带领大家共同攻克的难题。及时总结:新事物计划得再好,也需要及时发现问题,组织教师解决问题。因此,各层次的总结会、工作会是本学期的重要工作。

二、推进新课改的一些突出做法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让任课教师深刻理解课改精神和各学科教学理念,尽快进入角色,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同时确定了加强教学示范,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变个体优势为群体优势,提高教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能力的课程改革方向。

为了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我校启动了一些专题项目开展研究。下面我重点从三个方面作汇报。

(一)把学习、理解、落实新课标作为课改的第一要务

新课改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北京市使用两套教材,显然统领两套教材的就是课程标准,我们以前常讲的要老师“吃”透教材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吃”透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应该成为高一老师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第一要务。

我们的主要思路是:

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应用,在应用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循环往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新课标的感悟。

下面以物理备课组为例做汇报。1.在学习中理解。在每位老师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弄清楚《物理课程标准》与以往《物理教学大纲》的不同点,明确新标准新在何处。他们归纳出五个方面的内容。

(1)新的定位: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物理是科学学习领域的基础。明确地提到,要为全体学生终生发展服务,这说明新的“标准”是以人为本的,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自身的需求。

(2)新的目的: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下,“新课标”在学生的个人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思维、意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正是与物理课程定位的变化相一致的。(3)新的内容:知识难度适当降低,增加了大量现代信息;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利用信息技术,扩展课堂学习空间; 尊重师生个性,拓宽师生发展空间。

(4)对教师新的要求:一是方向性的专业知识要求,主要包括通过继承与批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当代教育所需要的“科学人文主义”观念;二是具体性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主要是新的课程理论,诸如课改中涉及的课程种类,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以及课程层次等知识都需要教师重新学习;新课程涉及的新教法,如体验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等,也是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5)对学生新的评价:新课标淡化单一的文化课考试成绩,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它预示着中国教育新的方向,这给教学评价的实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新的适应新要求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2.在理解中应用

通过对课标的深入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逐渐体现出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比如在设计“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旧教材中侧重于对牛顿定律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而新课程却更加注重理解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和方法(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因此,老师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加大了学生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的力度。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加入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他们设计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专题,通过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并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教师们也在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次作业进行评价,这不仅是一个做法的改变,重要的是教师学生观的改变。

3.在应用中反思

对新课标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反思,这样才能逐渐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尤其要注重对新课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首先,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这一环节,在编制每章计划的教学目标时紧扣新课标,明确新课标的每个内容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更快地使新课标的内容烂熟于心。其次,充分利用组内研究课的评课环节,把每堂课是否依托新课标和北京市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围绕课时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评课的重要方面。第三,利用周四跨学科教研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新课标。尝试从物理课标角度去审视其他学科,在听取做课教师以本学科角度说课、评课后,也会以此学科为借鉴去理解物理课标,这样对课标就有了更深一层含义的理解。

应该说我校开展的新课标学习、应用、反思的活动,对于克服教师以往教学的惯性,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使用教材、应用教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而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二)在同伴互助中与新课程同行

理论只有在丰富的课程实例的支撑下,才能被人理解和吸收;只有在边实践边揣摩,边学习边总结之中,才能融入到教师的职业生命之中,新课标和指导意见才能得以贯彻,教师才能随新课改成长。为此,我们提出了依靠专业引领、立足同伴互助、督促教师个人反思这一校本教研思路。同伴互助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除了要求备课组严格按照集体备课的要求,做到“定时、定地、定主讲人、定内容”,每周组织研究课之外,扩大同伴互助的范围,要求高一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八个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互相学习,共同研讨新课标与学科指导意见,在跨学科的观摩交流中,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启动了高一年级新课程下的课例研讨行动。

具体做法是:

每周晚6:45---8:45在多媒体室进行课例研究,校长、副校长和其他教学干部、高一全体教师参加研究活动。活动程序如下:

1.作课教师说课(10分钟):

2.教师面对学生上一节课(45分钟);

3.以备课组为单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研讨(35分钟); 4.各备课组出一名教师代表做交流发言(30分钟)。本学期共组织了九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第一,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得到体现。在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教师说课缺少理论支撑,上课惯于“我讲你听”,评课容易“就事论事”等诸多问题,要求教师熟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以课例为样本,做到环节完备、程序清楚、说课议课有理有据。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教师的课堂在悄然变化,教师的评课水平在逐渐提升。集体研讨的大环境促使教师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教学的设计中,彼此切磋,集思广益,借鉴他人所长,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更恰当、更准确,教学活动的设计更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学生活动更为丰富,课堂能够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个性发展的、开展多元评价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的教研之风日渐浓郁。

第二,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第一批进入新课改的教师,既要承担压力,也要看到机遇。从课程来看,他们是改革者;从“新”上来看,他们是开拓者。学校利用课改契机,为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激励教师主动发展,而我们的教师,也在这个平台上,学习、思考、总结、提高,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进行自我改进。

第三,为学校的发展积累资源。每次研讨活动,我们都全程录像,保留下了最原始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料,课例类型多样,评课细致中肯,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料支撑,也为今后的课改积累了经验。教育教学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链条,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去创造,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这些还只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点有益的尝试,是通向课改顺利完成的桥梁上的一块砖瓦,但是,至少它能使后来者的步子迈得更大更稳。

我校坚持不同学科的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教师是开拓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肺腑之言说明了项目研究活动的价值所在。

语文教师陈金华的感言:在听课的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同学科如何在知识 的传授中实现能力的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在学习和交流中,无论是学法指导,还是学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课堂资源的再生,学科德育的渗透,我们都在相互的融合中有所借鉴。而这一活动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为年级性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平台,使教师的视野更开阔了,更有利于我们从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

数学教师李彦军的感言:研究课为全体高一教师提供了学习新课标、领悟新理念的机会。结合学科共性理念和评价原则去分析评价课堂教学,从而加深了对课标和学科指导意见的理解和运用。

英语教师柯秋红的感言:每周四的跨学科的听课活动这是新课改进程中的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亮点,在高一形成了浓厚的研究风气。作课的老师们精心地准备,为我们呈现了很多堂精彩纷呈的课例。虽然学科不同,但在课堂组织教学和学生活动的方式中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通过听课和评课活动能够学习到一些可以借鉴的妙招,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历史科青年教师刘洪澎的感言:通过参加年级研究课活动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每听一次课都感觉是一种享受,置身于不同学科课堂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给我提供了不断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的机会。

教师的感言还有很多。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给教师提供一个舞台,他们会是很用心的舞者。

(三)开展“我也做先生——学生互助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辅导答疑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老师辅导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挖掘和利用学生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体现新课程思想的一个支撑点。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校高一年级开放思想,在教师辅导答疑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我也做先生——学生互助行动”。

学生互助行动主要是通过学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本着“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的原则进行运作,面向年级所有学生,分学科开辟年级答疑室,周一到周四每晚6点至7点。关于人员落实,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确定自己最擅长的科目申报,为年级其他同学答疑解惑。年级组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进行分配组织和调整。使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报名非常踊跃,请他们答疑解惑的同学门庭若市。由此可见,在学生中蕴含着多么积极的的力量,关键是我们怎样去挖掘,怎样去创设这样有利于学生力量展现的机制。为更充分地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年级组织的学生互助行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又号召在班级内部同时开展班级答疑角,充分挖掘各班学生资源,让那些学习成绩在班级前列,却没有参与到年级答疑活动的学生也有用武之地,给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年级组大力为学生互助行动造势。从年级、班级角度进行宣传和动员,为年级答疑室和班级答疑角制作了“答疑标志”;向参与到年级答疑的学生发放了“聘书”,九让学生作为一种荣誉保留下来;任课教师对这些小先生们加以指导。

我校高一年级开展的“我也做先生——学生互助行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也为教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帮助。负责答疑的同学既为其他学生服务,又巩固了自己的所学。现在,在高一的课间、在晚自习前一小时的时间里,班级和楼道内少了打闹和说笑的声音,少了些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聊闲天的身影,更多的是讨论问题的状态。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学生互助行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问题、合作学习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把学生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了,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学习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涵养着自己关心他人的品质,在学生群体中涵养着勤学善问、积极进取的学风,而这不正是新课程中我们所期望的吗?

三、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学期的效果

第一,教师的认识提高了,对课程改革更有信心了。经过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个人研究和互相借鉴,教师对课改的理解逐步深入,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县教科研中心视导检查课堂教学评价优质课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任课教师能够积极承担导师工作,整个年级形成了一个和谐、奋进的集体。

第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引导和指导,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思维活跃,学风浓厚。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融洽,学生能够及时向学生和老师求教,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高中学习非常好的开端。

第三,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分认定通过率高。第一学段模块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的及格率均达到了90%以上,根据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学生综合成绩按学习表现、作业情况、平时成绩与模块考试综合计算,学生的学分认定通过率达到了100%。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还存在找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师对学科基本理念和教学原则的理解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差异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期望效果。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仍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层面的培训、教研和自我感悟等方式加强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普遍反映教学时间紧,完成模块教学任务难度大。这在课时教学设计仍需进一步加工和优化,也需要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上还学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持久的坚持。对于我们来说,做过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课改过程中将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困惑,需要不断去研究和探索。教学既要不断完善固有的教学模式,又要认识和探索新的方式。为此,我校将继续依托校本教研,通过项目研究的推进,让高一教师、学生在同伴互助中与新课改同行,促进高一新课程精神能够全面贯彻,确保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创造出有价值的经验。

2008年1月15日

第五篇:一中新课程自查报告

通渭一中高中新课程改革调研自查报告

一、教师培训及交流情况

参加国家、省市课改培训基本情况及课改先进学校在新课程实施方面的交流情况。

答:为使广大教师尽快从观念上适应新课程、从行动上走进新课程,在认真分析我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实施“观念先导,培训保障”的策略,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学校围绕“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主题内容,积极创新课程培训和教研活动:

1.4月初冯校长在银川参加了新课改培训,8月初全体教师参加了暑期教师网络培训,8月底各学科骨干教师在兰州参加了新教材培训,10月中旬教务处杨主任参加了教务主任培训。2.10月14日---10月15日去定西一中学习观摩交流

3.10月23日---10月24日高一级各科代表、教研组长去兰州参加了“文慧苑”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这次新课改培训,使我们学到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的学生观、人才观,学会了更加熟练的使用网络。通过这次新课改培训,使教师都意识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11月19日---21日高一级全体语文教师赴兰州参加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培训。

5.11月26日---28日高一级数学、英语科代表教师赴兰州参加新课程数学、英语课堂教学培训。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1.能否开齐、开全、开足各科目的必修模块?答:能。特别是能否开齐、开全、开足通用技术(不能,省上没安排,无条件)、信息技术和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必修模块?答:能。能否按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答:不能。

2.能否按照学生实际选课要求开设选修1内容一?答:还没开设,应当能,已在学习模块计划中有安排。如果有不能开设模块,是哪一科的哪一模块?为什么(是课时问题、还是师资或选修学生不足问题)?答:师资不足的问题。

3.能否按照学生实际选课要求开设选修1内容二?学校开设了选修1内容二各学科的哪些模块?答:都还没开设。

4.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少选修2课程?答:没有。

三、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

学校是否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综合素质实施细则?阶段性评价实施情况如何?

答:已制定,阶段性评价、教师集体研讨,几次高一级科任教师

会议。

四、课堂教学情况 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答:体现出了。是否实现真正的转变?答:正在转变。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答:探究摸索教学过程的转变,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是否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而进行的?答:是。

五、学分认定和学业水平考试情况

能否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认定学分?答:能,制度已制定。学校是否有统一的学分管理机构?答:有,成立学校新课程领导小组。是否对学分认定结果进行统一管理?答:是,已制定了课程实施方案中有学分认定制度。

六、教师队伍建设和建设发展情况

学校是否制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答:制订了。是否建立有效的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机制?答:建立了并正在实施安排编写校本教材。

七、学校管理情况

1.为了实施新课程,学校做了哪些制度预设?答:通渭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及各类指导方案(制度建设)。各种预设制度执行情况如何?答:基本都能落实或正在落实。

2.为了实施新课程,是否对原有的学校制度进行了调整?答:进行了调整,如部分科目课时量的增多,增加了新课程培训、研讨、交流的活动次数。

八、经验与问题

1.你们认为新课改实施后,带来哪些可喜的变化?答: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气氛活跃,知识覆盖面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取得哪些成绩和经验?答:(1)听课、评课、交流、探讨;(2)去外地观摩;(3)开展示范课活动;(4)集中交流,集体备课。

2.与新课程的预期目标有多大差距?答:有较大差距。哪些问题制约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是制度方面、还是观念方面、操作方面和条件方面的制约)?答:是观念、操作和条件方面的制约。哪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答:(1)资源配制;(2)教法与方法 ;(3)如何处理新课程与高考之间的矛盾关系。

3.你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答:(1)望能及时传送一些最新的文件和有关新课改的最新信息;(2)争取更多的机会到新课改实验区观摩学习、交流;(3)各科能有关于新课改的最优秀的课堂录像光盘供老师上课参考;(4)望能尽快拿到我省新课程考纲,以便平时对新课程上课有一个导向作用。

下载景泰一中新课程实验汇报材料修改(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景泰一中新课程实验汇报材料修改(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景泰四中实验教学管理之我见(合集五篇)

    景泰四中实验教学管理之我见深刻的教育来自于深刻的体验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王子锋 蒋宜芳 责任编辑:hj 更新:2013年03月13日小】【字体:大 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

    新课程修改20061130

    本次营销学系教材修订内容较多,概括为下列内容:职前培训:《走进平安》、《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与未来》、《成功有约》单元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岗前培训:《展业服务体系的现状与......

    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实施情况简要汇报

    新课程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 实施情况汇报提纲 我校2010年高一招生1548余人,设行政班18个,平均每班85人,这一批学生将是我校第一届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一、领导重......

    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范文

    武夷山一中普通高中新课程 实验工作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2006年3月,我校被南平市确定为南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为贯彻省、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相关精神,确保我校高......

    修改汇报稿

    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 ——2010年合肥师范学院外语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响应院团委关于“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号召,锻炼我系同学的动手能力和......

    汇报材料修改

    山西省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税务局 整治吃拿卡要创优发展环境汇报材料自省局和管委会安排部署“整治吃拿卡要创优发展环境”活动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整......

    新课程实验总结

    新课程实验总结——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课堂教学观音寺镇王行庄小学二00九年七月新课程实验总结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

    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泉州市洛南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汇报材料 (2004年12月16日) 各位领导、专家: 我校在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下面从两方面把我校开展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