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3 13:1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大全

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

杨斯涵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洽川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20公里的黄河之滨,面积176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湿地型风景区。2004年1月,洽川景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洽川黄河湿地景区也被列入我省重点推出的十大自然旅游景点之一,旅游产业已成为合阳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洽川旅游资源的概况和洽川旅游开发的相关政策,然后从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全面叙述了洽川旅游开发的现状,最后给出了洽川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洽川 旅游开发 问题 建议

1、洽川旅游资源概况

洽川风景名胜区位于合阳县城以东20公里的黄河之滨,面积176平方公里,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景观秀丽、独具特色。有全国最大的芦苇荡15万亩,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湿地型风景区,2001年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湿地森林公园。

洽川景区丰富的温泉水面、芦苇水草、鱼虾河鲜构成的生态环境,为珍稀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白天鹅、丹顶鹤、黑鹳、大鸨、鸳鸯等10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禽栖息于此。十里洽川,天地一色,湖光与山影相映成趣,构成了景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洽川景区有“华夏一绝”的瀵泉7处,日出水量7.3万立方米,水温常年保持在29摄氏度——31摄氏度,富含锶、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以“处女泉”最为知名。处女泉实际上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不计其数。人入水中漂浮不沉,泉涌沙动,如沙浪浴。洽川瀵泉中,夏阳瀵流量最大,在此已建成了现代化的良种鱼繁育基地,养殖罗非鱼等优良鱼种,是全省最大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洽川景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史称“有莘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夏、商、周、汉古韵犹存。五帝之一“帝喾”高辛氏安葬于此,今有帝喾陵遗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绝句就出自洽川,由此洽川被誉为“诗经文化之乡,中华情诗之源。”出土于此的汉代《合阳令曹全碑》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最负盛名的碑石之一。还有福山古建筑群、梁山—武帝山风景区等名胜。总之,洽川旅游资源容量大、价值高,具有观光、度假、娱乐、健身、修学等多种旅游功能。

2、洽川旅游开发相关政策

在对合阳县旅游局的走访调查中笔者了解到,1995年,洽川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价值开始得到认可。2000年,合阳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洽川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的决定》,旅游产业开发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002年,西安旅游集团投资开发处女泉景点,洽川景区开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4年,洽川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确立了其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

从1997年开始,合阳县旅游局先后编制了《陕西洽川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洽川处女泉景区详细规划》,并将2005年定为景区规划年,对各项规划进行了修编从政策层面保证了对洽川旅游开发的高度重视。

3、洽川旅游开发现状

3.1 取得的成就

3.1.1 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据合阳县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洽川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合阳县先后成立了洽川旅行社和山川旅行社,地接和外联规模不断扩大。修建了具有星级标准的洽川宾馆、国贸大酒店,建成“农家乐”家庭旅馆120多户,提高了合阳县旅游接待能力。全县新增商业网点200余户,商贸物流日趋活跃,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共有涉旅企业4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2680人,年综合收入达6000万元,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3.1.2 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

洽川旅游业发展遵循了“旅游三产社会化”的思路,先后吸引了西安旅游集团、东雷抽黄、喜登辉、迈捷克和渭南森田等多家企业前来投资,开发建设了处女泉、黄河魂、福山、垂钓园等景点和温泉沐浴、芦荡探幽、黄河漂流、民俗文化欣赏等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以处女泉为中心,东有黄河、西有福山、南有垂钓园、北有黄河魂的洽川湿地休闲旅游格局。同时,武帝山、桥头河自然公园、玄武青石殿以及印光法师纪念堂等景点开发也已经初具规模,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景区品位不断提升。

3.1.3 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合阳县先后投资3400万元,修建了22公里全市第一条县级二级专用公路——合洽旅游专线,架起了洽川总干渠大桥;国债投资900万元,修筑了41.3公里景区旅游道路;投资520万元,建成了35KV输变电站;投资200万元,完成了景区移动通讯和光缆通讯系统;投资近100万元,绿化美化了景区及3.4公里支干道;建成了较高标准的合洽路宽幅风景林带,使景区和景区沿线呈现出勃勃生机。2008年,合阳县委、县政府又启动了洽川风景名胜区“一桥两路”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377万元。该工程的完工,必将提升景区品位,大大改善景区的道路通行条件,推进洽川景区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1.4 宣传促销力度加大

近年来,合阳县先后多次在西安、香港等地举办了洽川旅游新闻推介会,拍摄了《洽川览胜》、《飞跃新三秦》、《自古华山》、《体验中国——洽川行》等电视风光片,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陕西电视台和渭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在西安、渭南繁华地段和108国道、西潼高速公路等处制作了巨幅宣传广告牌。在全市率先开通合阳旅游信息网,编发文字、图片信息150余条(幅)。从2001年开始,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洽川旅游文化节”,召开了“诗经发祥地国际考察团洽川研讨会”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旅游联谊会”,提

高了洽川的知名度。

3.1.5 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

按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要求,洽川不断强化行业管理职能,积极指导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和农家乐加强经营管理。例如,成立了接受县旅游局领导的农家乐协会,对各家农家乐旅馆的卫生标准、食宿规格、价格标准等都进行了明文规定,推行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公平竞争、优质服务。另外,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协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了景区商业摊点、代步花车等经营秩序,使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游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受规划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粗放,利用程度低,景点单

一、项目单调,缺乏可参与性。从笔者与队友进行的游客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提到洽川,能联想到处女泉的游客占61%,能联想到荷塘的游客占40.7%,而能联想到诗经、抽黄工程及其他景点和旅游项目的游客很少,可见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还未被游客所熟悉。

另外,根据笔者对农家乐经营者和游客的调查,多数人认为来洽川旅游主要就是游览处女泉、进行黄河漂流等活动,且滞留时间较短,100%的游客在问卷调查中选择了“来洽川旅游,通常停留的时间是1—2天”。可见例如福山、桥头河自然公园等旅游资源知名度较低,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3.2.2 旅游服务设施水平较低

首先,洽川景区导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来洽川旅游的游客中,自驾车散客占很大比重,应提高针对这类游客的散客导游服务水平。同时,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应提供外语导游服务,而目前洽川景区乃至合阳县还无法实现外语导游服务。

其次,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程度很低。合阳县有十三花碟、辣子豆腐、清汤羊肉、踅面等特色饮食,又有罗非鱼、合阳红薯、红地球葡萄、合阳苹果、莲子、莲藕等土特产品,另外还有扎染、面花、跳戏、线戏等民间艺术,但其资源优势未在旅游业中得到发挥,导致洽川旅游在餐饮、购物等方面特色不突出、收入水平低的现状,也影响了洽川旅游业的整体品位。

再次,景区内交通不够便利。洽川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达176平方公里,包括3个村落,各个景区景点之间以及与宾馆、农家乐分布区之间距离较远,但交通不够便利,电瓶车、马车的数量较少,分布不广,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另外,旅游项目比较单调,针对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的游客认为洽川旅游中欠缺观光项目,40.7%游客认为洽川旅游中欠缺运动项目,认为洽川旅游中欠缺农家体验项目和度假项目的游客分别占35.6%和28.8%,另外有38.9%的游客认为洽川的城市建设不够完善。

总之,目前洽川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发展还比较滞后,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水平不高,还未形成高品位的旅游消费环境。

3.2.3 管理体制不顺,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薄弱

目前虽然成立了洽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景区的专门管理机构,但是受行政区域和行业管理的制约,加之利益部门化、地方化,在管理中资源分割、力量分散、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互相扯皮等问题仍然存在,责、权、利不明确,影响和制约着对洽川景区的统一管理。就在本次社会实践结束后不久,还发生了一次由卫生检查引发的洽川镇干部和处女泉景点职工之间的打架事件,在媒体和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损害了当地的旅游形象和美誉度。另外,各种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还制约着洽川自然资源的保护,乱开、乱占、乱挖、烧割芦苇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

4、对洽川旅游开发的建议

4.1 加快景区开发建设

应该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形成配套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逐一着手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加快建设一批融入现代科技,集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景点,同时深入挖掘古莘文化、诗源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潜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又如扶持和发展民间艺术产品生产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或围绕苹果、红薯、罗非鱼、莲藕等农特产品,开发绿色旅游食品。

4.2 创新管理体制

加快完善洽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强化景区管理、监督规划实施,促进洽川景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避免类似“7.26事件”之类的情况出现,以促进洽川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4.3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根据针对游客的问卷调查,认为洽川景区知名度大的游客仅占13.5%,多数游客认为洽川景区的知名度一般,占71.2%,另有15.3%的游客认为其知名度小。另外,来洽川旅游的游客基本都来自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并以陕西省内游客居多,可见在洽川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以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景区知名度。具体说来,可采用制作旅游宣、传画册、书籍、歌曲、网站等形式,或利用户外广告,开展促销宣传。也可借“中国洽川旅游文化节”、“诗经发祥地国际考察团洽川研讨会”的机会,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但更要注重旅游资源本身的深度开发和旅游线路的科学制定,才能实现洽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洽川景区已经成为全省东线旅游的热点景区,也是渭南市第二大旅游景区。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洽川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继往开来,将洽川景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使洽川“万顷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的美景能被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了解和喜爱。

第二篇: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

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

141801杨嘉璐08097

5调查时间:2012年4月5号

调查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

调查方式:个别走访网上搜集资料

本次调研主要主要是针对我的家乡合阳县的风景名胜区洽川风景区的旅游开发的调查。洽川风景区是合阳县重点发展的旅游景区,但是景区的发展,管理等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次调研根据对合阳县相关人员的走访,和对一些游客的了解,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一意见。

现将本次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洽川旅游资源概况

洽川风景名胜区位于合阳县城以东 20 公里的黄河之滨,面积 176平方公里,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景观秀丽、独具特色。有全国最大的芦苇荡 15 万亩,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湿地型风景区,2001 年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湿地森林公园。

洽川景区丰富的温泉水面、芦苇水草、鱼虾河鲜构成的生态环境,为珍稀候鸟提供了理 想的栖息场所。白天鹅、丹顶鹤、黑鹳、大鸨、鸳鸯等 100 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禽栖息 于此。十里洽川,天地一色,湖光与山影相映成趣,构成了景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洽川景区有“华夏一绝”的瀵泉 7 处,日出水量 7.3 万立方米,水温常年保持在 29 摄氏 度——31 摄氏度,富含锶、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以“处女泉”最为知名。处女 泉实际上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不计其数。人入水中漂浮不沉,泉涌沙动,如沙浪浴。洽川 瀵泉中,夏阳瀵流量最大,在此已建成了现代化的良种鱼繁育基地,养殖罗非鱼等优良鱼种,是全省最大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洽川景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史称“有莘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夏、商、周、汉古韵犹存。五帝之一“帝喾”高辛氏安葬于此,今有

帝喾陵遗址。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绝句就出自洽川,由此洽川被誉为“诗经文化之乡,中华情诗之源。”出土于此的汉代《合阳令曹全碑》是我国 现存汉碑中最负盛名的碑石之一。还有福山古建筑群、梁山—武帝山风景区等名胜。

总之,洽川旅游资源容量大、价值高,具有观光、度假、娱乐、健身、修学等多种旅游 功能。

2、洽川旅游开发相关政策

在对合阳县旅游局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1995 年,洽川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独一 无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价值开始得到认可。2000 年,合阳县委、县政府作出 了《关于加快洽川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的决定》,旅游产业开发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002 年,西安旅游集团投资开发处女泉景点,洽川景区开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4 年,洽川景 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确立了其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

从 1997 年开始,合阳县旅游局先后编制了《陕西洽川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洽川处 女泉景区详细规划》,并将 2005 年定为景区规划年,对各项规划进行了修编从政策层面保证 了对洽川旅游开发的高度重视。

3.洽川旅游开发现状

3.1 取得的成就

3.1.1 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据合阳县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洽川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合 阳县先后成立了洽川旅行社和山川旅行社,地接和外联规模不断扩大。修建了具有星级标准 的洽川宾馆、国贸大酒店,建成“农家乐”家庭旅馆 120 多户,提高了合阳县旅游接待能力。全县新增商业网点 200 余户,商贸物流日趋活跃,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共 有涉旅企业 40 余家,直接从业人员 2680 人,年综合收入达 6000 万元,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 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3.1.2 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

洽川旅游业发展遵循了“旅游三产社会化”的思路,先后吸引了西安旅游集团、东雷抽 黄、喜登辉、迈捷克和渭南森田等多家企业前来投资,开发建设了处女泉、黄河魂、福山、垂钓园等景点和温泉沐浴、芦荡探幽、黄河漂流、民俗

文化欣赏等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以 处女泉为中心,东有黄河、西有福山、南有垂钓园、北有黄河魂的洽川湿地休闲旅游格局。同时,武帝山、桥头河自然公园、玄武青石殿以及印光法师纪念堂等景点开发也已经初具规 模,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景区品位不断提升。

3.1.3 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合阳县先后投资 3400 万元,修建了 22 公里全市第一条县级二级专用公路——合洽旅游 专线,架起了洽川总干渠大桥;国债投资 900 万元,修筑了 41.3 公里景区旅游道路;投资 520 万元,建成了 35KV 输变电站;投资 200 万元,完成了景区移动通讯和光缆通讯系统;投 资近100 万元,绿化美化了景区及 3.4 公里支干道;建成了较高标准的合洽路宽幅风景林带,使景区和景区沿线呈现出勃勃生机。2008 年,合阳县委、县政府又启动了洽川风景名胜区 “一 桥两路”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 377 万元。该工程的完工,必将提升景区品位,大大改善景 区的道路通行条件,推进洽川景区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3.1.4 宣传促销力度加大

近年来,合阳县先后多次在西安、香港等地举办了洽川旅游新闻推介会,拍摄了《洽川 览胜》《飞跃新三秦》《自古华山》《体验中国——洽川行》等电视风光片,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陕西电视台和渭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在西安、渭南繁华地 段和 108 国道、西潼高速公路等处制作了巨幅宣传广告牌。在全市率先开通合阳旅游信息网,编发文字、图片信息 150 余条(幅)。从 2001 年开始,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洽川旅游文化 节”,召开了“诗经发祥地国际考察团洽川研讨会”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旅游联谊会”,提高了洽川的知名度。

3.1.5 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

按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要求,洽川不断强化行业管理职能,积极指导景区景点、宾 馆饭店、旅行社和农家乐加强经营管理。例如,成立了接受县旅游局领导的农家乐协会,对各家农家乐旅馆的卫生标准、食宿规格、价格标准等都进行了明文规定,推行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公平竞争、优质服务。另外,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协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了景区商业摊点、代步花车等经营秩序,使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游客创造 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受规划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粗放,利用程度低,景点单

一、项目单调,缺乏可参与性。从笔者与队友进行的游客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提到洽川,能联想到处女泉 的游客占 61%,能联想到荷塘的游客占 40.7%,而能联想到诗经、抽黄工程及其他景点和旅游项目的游客很少,可见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还未被游客所熟悉。

另外,根据对农家乐经营者和游客的调查,多数人认为来洽川旅游主要就是游览处 女泉、进行黄河漂流等活动,且滞留时间较短,100%的游客在问卷调查中选择了“来洽川旅 游,通常停留的时间是 1—2 天”。可见例如福山、桥头河自然公园等旅游资源知名度较低,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3.2.2 旅游服务设施水平较低

首先,洽川景区导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来洽川旅游的游客中,自驾车散客占很大比重,应提高针对这类游客的散客导游服务水平。同时,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应提供外语导游服务,而目前洽川景区乃至合阳县还无法实现外语导游服务。

其次,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程度很低。合阳县有十三花碟、辣子豆腐、清汤 羊肉、踅面等特色饮食,又有罗非鱼、合阳红薯、红地球葡萄、合阳苹果、莲子、莲藕等土 特产品,另外还有扎染、面花、跳戏、线戏等民间艺术,但其资源优势未在旅游业中得到发 挥,导致洽川旅游在餐饮、购物等方面特色不突出、收入水平低的现状,也影响了洽川旅游 业的整体品位。

再次,景区内交通不够便利。洽川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达176平方公里,包括 3 个村落,各个景区景点之间以及与宾馆、农家乐分布区之间距离较远,但交通不够便利,电瓶车、马车的数量较少,分布不广,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另外,旅游项目比较单调,针对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的游客认为洽川旅游 中欠缺观光项目,40.7%游客认为洽川旅游中欠缺运动项目,认为洽川旅游中欠缺农家体验项 目和度假项目的游客分别占 35.6%和 28.8%,另外有 38.9%的游客认为洽川的城市建设不够完 善。

总之,目前洽川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发展还比较滞后,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游客 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的水平不高,还未形成高品位的旅游消费环境。

3.2.3 管理体制不顺,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薄弱

目前虽然成立了洽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景区的专门管理机构,但是

受行政区域 和行业管理的制约,加之利益部门化、地方化,在管理中资源分割、力量分散、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互相扯皮等问题仍然存在,责、权、利不明确,影响和制约着对洽川景区的统一管理。就在本次社会实践结束后不久,还发生了一次由卫生检查引发的洽川镇干部和处女泉 景点职工之间的打架事件,在媒体和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极大地 损害了当地的旅游形象和美誉度。另外,各种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还制约着洽川自然资源的保 护,乱开、乱占、乱挖、烧割芦苇等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

4.对洽川旅游开发的建议

4.1 加快景区开发建设

应该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形成配套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逐一着手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加快建设一批融入现 代科技,集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景点,同时深入挖掘古莘文化、诗源文化、黄 河文化、民俗文化潜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又如扶持和发展民间艺术产品生产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或围绕苹果、红薯、罗非鱼、莲藕等农特产品,开发绿色旅游食品。

4.2 创新管理体制

加快完善洽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强化景区管理、监督规划实施,促进 洽川景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避免类似“7.26 事件”之类的 情况出现,以促进洽川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4.3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根据针对游客的问卷调查,认为洽川景区知名度大的游客仅占 13.5%,多数游客认为洽 川景区的知名度一般,占 71.2%,另有 15.3%的游客认为其知名度小。另外,来洽川旅游的游 客基本都来自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并以陕西省内游客居多,可见在洽川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以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景区知名度。具体说来,可采用制作旅 游宣、传画册、书籍、歌曲、网站等形式,或利用户外广告,开展促销宣传。也可借“中国 洽川旅游文化节”“诗经发祥地国际考察团洽川研讨会”的机会,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但更要注重旅游资源本身的深度开发和旅游线路的科学制定,才能实现洽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洽川景区已经成为全省东线旅游的热点景区,也是渭南市第二大旅游景区。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洽川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继往开来,将洽川景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 旅游品牌,使洽川“万顷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的美景能被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了解和喜爱。

第三篇: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房地产开发

风景名胜区开发保护与旅游房地产开发

Scenic spot protection and leisure travel and tourism realestate development

姓名 郭 星 源

指导老师 迪 克 牛 肉

学号 08##

#

班级 08级 城市规划#班

摘要 自1982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标志创立以来,我国当代风景名胜区事业已走过23个春秋,在保护人类和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伟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人们对风景名胜区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特别是受到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而陷入种种误区,导致风景名胜区出现了“旅游产业化”,务必引起严重关注和高度正视。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开发与保护 旅游房地产开发

Abstract

Since 1982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announced the first national key scenic for mark was founded, the Chinese scenic areas career has passed through 23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protect human and national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great,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However, because people know to scenic area has the big respectively, especi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growing social environment and fall into the deep influence of the mistakes that cause of scenic spots appear “tourism industrialization”, be sure to cause serious attention and high face.Key Words

Scenic spot,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Tourism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目录

1.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房地产开发现状概况

2.风景名胜区旅游房地产过度开发的成因 3.风景名胜区旅游房地产开发过度具体案例分析 4.休闲时代的旅游地产开发平衡模式探讨

5.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房地产开发成功案例 6.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房地产开发二者关系总结

1.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房地产开发现状概况

目前旅游房地产按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大小可分为几种形态:一是分时度假(时权酒店),客户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拥有一定时段的物业居住和使用权;二是产权酒店,产权酒店是指将酒店的每一个单位分别出售给投资人,同时投资人可以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或分时度假网络进行管理,用于营业,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北京的金色假日产权酒店、快乐无穷大等);三是主题社区或景区住宅,这类项目实际上是旅游休闲设施和住宅两大块拼凑在一起,但前者不出卖产权及使用权给个人,后者实际就是商品住宅,可以购买完全产权(高尔夫、登山、滑雪运动度假村等);四是房地产大盘或者新城区项目,由于开发面积很大或者周围有需要保护或可以借力的生态环境,因此,就出现了不同于小区配套景观的、大规模人为造景或者自然借景的开发项目。

“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社会公益事业”,“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必须强调资源保护工作的首要地位”。各级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国家相关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把保护好这一特殊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并永传后代,作为自己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然而,由于人们对风景名胜区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特别是受到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而陷入种种误区,导致风景名胜区出现了“旅游产业化”,务必引起严重关注和高度正视。

在调查中还发现,当前,无序开发风景名胜区的行为随处可见,包括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都热衷于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甚至引入房地产开发。风景名胜区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性和独特作用,八达岭城市化使长城变成城墙,成为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南京中山陵地区除不断扩建的帝豪别墅外,环绕着中山陵,新的高档别墅项目不断诞生:山北有占地64万平方米的聚宝山庄别墅及公寓,东北方向是占地220万平方米的钟山高尔夫别墅及球场,再往东有占地78万平方米的马术场别墅及赛场,以及占地20万平方米的天泓山庄,南侧将由“韦陀巷”项目填补高档别墅的空白。这也成为风景名胜区管理困境的一个缩影。

一些地方变相出让风景资源及其土地,使风景名胜区出现了扭曲的产业化定位,背离了公益的开发方向,走上危险道路。更为可怕的是,这一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风景区保护困境突围已迫在眉睫。

公共资源在一些风景区成为私有者的“天堂”,临水而建的各处豪宅肢解了作为公众资源的城市景观。以莫愁湖为代表的湖泊成了城市的“洗脚盆”和临湖富豪的“私家花园”。杭州西湖岸线可谓是“黄金岸线”,但四十多家会所用会员制和高价门槛圈地独享,成为事实上的“私有化”。而云南大理洱海也正在遭受破坏性开发,极目望去,到处是林立的别墅群,成为风景名胜区“私有化”愈演愈烈的一个缩影。

2.风景名胜区旅游房地产过度开发的成因

 扭曲的“产业”定位

一些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和领导,对风景名胜区这一特殊资源保护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定位认识不清,片面地从发展地方经济的愿望出发,如同抓其他经济产业一样,将风景名胜区也当作产业来抓,要求其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新增长点”,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下达风景名胜区经济增长比例、上缴地方财政硬性任务和招商引资规定指标,甚至还作为对风景名胜区及主要管理干部工作考绩的基本目标等。因而迫使景区领导为了完成这一系列经济指标而煞费心机,以图实现当地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增长点”总体发展目标的要求,从而使风景名胜区步入愈陷愈深的“产业化”发展的歧路。在这种极端片面认识的影响下,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挂牌命名和机构名称也改变为“某某旅游风景区”或“某某风景旅游管理局”,将风景名胜区亦变成了旅游产业的同义词、代名词,这不符合国家有关对风景名胜区科学命名和法定定位。

应当指出,持有这种片面认识的人,严重混淆了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产业的本质区别:前者是国家一项特殊资源(人类和国家极其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型社会公益事业,而后者则是国家新兴的一项经济产业。风景名胜区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的载体之一,当然可以成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但风景名胜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应也不可能是风景名胜区本体所能全部体现的,而主要应在于风景名胜区之外由旅游活动全过程所带动的社会经济产业链,包括旅游产业及相关其他经济产业(如交通运输业、宾馆业、餐饮业、商业、娱乐业、信息业、建筑业等)共同产生的社会性综合经济效益,并努力使其达到最大化,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经济效益目的所在。对此,我们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清醒理智地对待。

 背离的开发方向

首先应当澄清一个概念,即所谓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应当是在保护前提下的科学合理开发,是在不损害、不破坏风景资源及风景环境、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和不影响风景审美环境的原则下,为提供良好的游赏、观光、休憩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而进行的有严格控制的适度开发,绝不是无度的、甚至以破坏风景名胜资源及其环境为代价的掠夺性开发;保护,在风景名胜区全部工作中自始至终是第一位的。

严峻的现实是:在风景名胜区被“产业化”错误认识的误导下,风景名胜区的科学合理开发被异化成为了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商业性开发,把风景名胜区蜕变成了以图谋经营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超级市场”,风景名胜资源成了具有特殊品牌价值的另类商品。

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受“新经济增长点”片面观念影响,在风景名胜区内大搞招商引资,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把风景名胜区作为发展地方经济而八方融资、极力挺进的“新方向”、“新领域”。开发过程中不顾国家一系列有关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的禁令和规定,不执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明确要求,曲意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和发展产业经济的“规模聚集效益”等理论来指导风景名胜区开发,于是什么项目赚钱就开发什么项目,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已建规模不够就再加大,一切任由投资者说了算,并由政府提供最优惠的条件和政策支撑。结果形成的局面是,就怕投资者不来,不怕项目建不成,违法违规,弄虚作假,屡禁不止,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将风景名胜区当作另类城市建设用地,什么会议中心、康复中心、娱乐城、酒店式宾馆、定时分享式度假别墅„„一古脑都搬进了风景名胜区,有的还公开或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等等。大量的开发项目根本上背离了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方向,也不符合风景名胜区合理开发的基本原则,并不断侵占、蚕食风景名胜区土地和资源,使风景名胜区已见严重的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状况更加日愈加剧。

诚然,平心而论,出现这种状况是不能完全归咎于开发商的,作为一个投资者,讲究的就是投入产出比,追求的就是效益最大化,他有选择自己投资项目的权利与自由,这自在情理之中,也是能够理解的。但问题的要害在于,手中掌握部分权力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清醒的头脑,要用更高、更远的眼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政策与决策思维,牢牢把握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及国家法制的高度工作原则,严格把好这个关口,忠实地履行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风景名胜区这一神圣的历史职责。

 异化的体制蜕变

风景名胜区必须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这一原则是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风景名胜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及《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中一再明确和强调的,并在风景名胜区“十六字”工作方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级人民政府和由人民政府授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规划,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应当说这是具有充分的法定与政策依据的。

但是,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状况实际上并非如此。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以来,一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出现了异化蜕变,将原来应该统一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权分离开来(个别风景名胜区甚至出现将统一管理权一分为三、一分为四),而在风景名胜区内部或从外部引入人员机构和资金,另行成立专营旅游开发的企业实体,分管着不同权限,完全依据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需求,按企业经营体制去开发和经营,必然一切决策都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追逐经营利润的原则出发;还有的开发企业实体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融资,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发行上市股票,把风景名胜区当成了押注的资本,如同经营金融产业一样来开发经营风景名胜区。更有的地方,无视国家法规、政策的规定,恣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和土地,将一个完整的风景名胜区割裂成几个、十几个、几十个独立开发经营的小地块,开发商自行做主,各行其是,协议一签就是几十年不变,将风景名胜区这一最珍贵的国有无价遗产资源转为私有企业所占有,这是根本背离风景名胜区统一管理、保护原则和永续利用的发展宗旨的。国务院办公厅《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通知中明确指出:“风景名胜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必须依法加以保护。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景区土地”。然而,值得高度警示的是,这一明令禁止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有更大范围蔓延之势,十分令人痛惜和深忧。通观当前风景名胜区存在的各种纷繁而复杂的问题,为何长期以来得不到根本解决,甚至愈演愈烈,笔者认为:除了认识上的重要原因之外,现行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严重不适,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国家层面上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权限及工作深度不到位,国家主管风景名胜区工作职能部门机构设置的强度不到位,国家对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法制建设力度、执法渠道及执法监督不到位等。

3.风景名胜区旅游房地产开发过度具体案例分析

 历史文化名湖沦为“城市洗脚盆”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成为牺牲品,有的倒在推土机下,有的被迫“减肥瘦身”。

“莫愁湖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碧水也温柔„„”上世纪8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莫愁之歌》,是对莫愁湖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可是,今天在莫愁湖边走,看到的是周边高楼大厦铁桶般“围剿”湖边风光的图景。站在湖畔高楼上向湖里望去,莫愁湖更像一个“城市洗脚盆”。

经调查发现,莫愁湖东岸是万科金色家园小区,共有12幢住宅楼临岸建造,最低的18层,最高的30层,基本封死了莫愁湖东岸。紧邻这12幢大楼的是“名湖雅居”小区的多幢高楼,位于莫愁湖东南方向,与“万科”连为一体,把莫愁湖的南面封闭了。这两个“豪宅区”离湖岸仅十多米远,小区和莫愁湖之间还有私开的小门,莫愁湖成为小区居民的“私家花园”。

不仅莫愁湖如此,当地其他的城市湖泊如玄武湖、乌龙潭、百家湖等也正在被高楼大厦和富人豪宅包围和侵占,如南京百家湖西岸的百家湖花园、文化名园等豪宅小区临湖而建,将环湖路拦腰截断,环湖路由一个圆圈变成了一个半圆,另一半成为别墅群和停车场。

“一些历史名胜景区是完整的,但开发商在边上‘贴烧饼’破坏了景观。”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副局长穆耕林说,南京将起草旅游景区保护条例,把那些打着旅游旗号、搞房地产嫌疑的项目,明确列为不受欢迎的项目。

 被鲸吞的“生存空间”

“政策法规不过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能当真。”一位地方官员如此表白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古商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近10万平方米、380余栋明清古窨子屋建筑,静卧在湘西大山深处。当房地产开发商的推土机开到古建筑旁边时,这座被文物学者认为完整记录中国古代商业文明全过程的古城,行将走向消亡。

这只是当前在中国内地上演的房地产开发追逐风景名胜的故事缩影。

在不少城市,被文物界视为“珍宝”的历史文化古城景区,正面临开发过度危机。依托古城的品牌优势,房地产开发不断升温,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遭到商业化侵袭,一些核心景区外的古建筑遭到强拆,整体风貌受到破坏。

在这股浪潮中,一些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成为牺牲品,有的倒在推土机下,有的被迫“减肥瘦身”。

“要给历史名胜一点‘生存空间’!”有关专家发出呼吁。 又是一场“生死”考验

在洪江古商城,核心区外的许多精美建筑已被夷为平地,在瓦砾堆上新建的楼盘和酒店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一段风景优美的沿河风光带被建成商业步行街,门面价格达每平方米1.6万多元,高出当地均价数倍。

无独有偶。凤凰古城从被文物专家发现,到地方政府引入开发商进行旅游商业开发,也经历了一个“狂飙突进”的阶段。

站在古城南华山上,本刊记者看到数栋钢筋水泥楼房居高临下,俯视着一大片深褐色的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而一些看上去古香古色的“老房子”,也只是现代“仿古建筑”。最能体现凤凰风情的吊脚楼,有一部分已被改建成钢筋水泥结构的民居,只在回龙潭附近尚留有10多栋老屋。

与这场开发浪潮相伴的,是文化遗产的“文化异化”。

凤凰这座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小城”,正弥漫着进口啤酒和爆米花的味道。

调查时看到,夜色中的古城喧闹无比;沱江边的古民居不少摇身变成了闹哄哄的酒吧,形形色色的游客在灯红酒绿的吊脚楼歇斯底里地大呼大唱。

经营银器和扎染的张桂英老人说,随着古城旅游开发的加速,老街上的古旧味儿越来越淡了,由于租金水涨船高,商铺门面渐渐被外地资本占据,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店面,生意远远不如那些喧嚣的酒吧和饭店。

凤凰的一位“蜡染大师”,祖宅就在古城老街上,前些年还在家中与天南地北的游客交流创作心得,出售一些自己创作的蜡染工艺品,如今却将老宅子租给了外地商人。

“如果听任旅游开发热潮对古城文化遗产的损害,就将导致文化主体的转移和失落,而这正是古城作为文化遗产最有价值的部分。”专家提出忠告,“对地方政府来说,当一种经济目标被非理性夸大时,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更不仅仅是旅游业的。”

 “情人湖”不见了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03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拿出全市最好的洱海公园附近的地域进行开发建设,把优美的“情人湖”大部分水域填埋,建成别墅区。

本刊记者看到,“洱海天域”五星级酒店、别墅区和风情商业街占地260多亩,距离洱海仅有10多米的距离。

“当时政府说要建设环海路和南排污干渠,大家认为是保护洱海的有效手段,一致赞成。没想到2008年‘情人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别墅。”当地一位市民说,“这样的行为伤害了市民的感情,为保护洱海实施的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湿地的‘三退三还’还有什么意义?”

与此同时,在滇池边开建的彩云湾度假中心项目经媒体曝光后也引起了各界关注。

云南圣元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冰说,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划法、水法、国土法、森林法、滇池保护条例和洱海保护条例等规定,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 国家级风景区建成了别墅群

天目湖是江苏溧阳市国家4A级风景区,是江苏省重要的水利设施,更是难得的山水旅游资源。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房地产的发展,景区周边出现了大量的别墅,形成了多个别墅群,并出售给个人。

据本刊记者现场调查,天目湖周边约有近千座大小不一的别墅,站在天目湖宾馆旁边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红绿相间,十分抢眼。

距离湖岸几十米的“香樟名岸”别墅群这样自我描述:“地处天目湖太公山侧„„项目占地250亩左右,由近百栋独立别墅,近百栋双拼、联排别墅及三百多套别墅式休闲公寓、三百多套精装修酒店式度假公寓组成。”

涵田度假区的楼房站立在青绿色的湖岸山景中,好像一个“大补丁”。

无独有偶。著名的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周边也存在着大量违规别墅。

除此之外,在千岛湖边,几幢几十层高的大楼都贴上了玻璃幕墙。如此豪华的城市建筑突兀地耸立在自然风景之中,遮住了远处的青山。200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也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度假区等。”

2003年国土资源部(356)号文《关于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停止别墅类用地的土地供应。

2004年10月1日,国务院(28)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再次强调:继续禁止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用地的审批。

“政策法规不过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能当真。”浙江淳安县的一位官员说,该不该建和如何建别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看风景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被看的问题”。

随着千岛湖开发力度的加大,目前绿城、滨江、开元等著名房地产公司和旅游公司纷纷进驻景区。

天目湖和千岛湖的开发问题引起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近年来,纯粹的房地产项目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很多房地产项目便以旅游项目出现,但跟旅游系统没有关系。而我们在房地产开发上政策太宽,出现了失误和教训,现在都停了。”溧阳旅游局纪检组组长冷洁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财富。”冷洁说,天目湖将打造长三角的净水源,对过度的开发进行急刹车,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态措施跟上去,弥补历史欠债和规划考虑不周问题。

休闲时代的旅游地产开发平衡模式探讨

相比与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特点的前旅游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以休闲为主导的后旅游时代成为旅游产业进行飞跃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出现的很多旅游新变化正是休闲旅游时代的具体表现,如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旅游线路的组合化,旅游服务的精细化,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化,旅游经营的标准化,景区营销的数字化,旅游经济的产业化等等。这些表现进一步催生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旅游业相对来说技术壁垒较低,更容易陷入同质化的低层次竞争之中。研究揭示,在大众旅游市场,主要产品越来越相似,游客更多的是基于交通便利性、低廉的价格来做出选择,全国范围的景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近年来旅游从业者借用流通企业的竞争工具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以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旅游新业态,进而开创一片蓝海。

以农家乐这种最适宜城市居民短距离度假产品为例,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农家乐旅游项目,使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缺乏特色,形式单一,制约着产品的发展,城市中不同水平的消费者,往往有着不同的目的,简单的农家乐产品将难以满足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日前北京市旅游局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国际驿站、养生山庄、休闲农庄、旅游观光示范园、乡村酒店、满乡篱园、生态渔村、山水人家”等8个乡村旅游新型业态的标准,将于近期出台,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标准。

5.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房地产开发成功案例

 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2009年,电影《非诚匆扰》让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名声广传——5分钟、3个景点的镜头,使西溪湿地的游客呈爆炸式增长。统计表明,2008年,西溪游客为80万,旅游收入为4600万元,而到2009年,旅游人数猛增到306万,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慕名而来的游客没有失望。当他们在曲水寻梅、渔村烟雨的美景里,坐着手摇船领略清代诗人厉鹗笔下“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胜景时,绝想不到这里原来是一片养鱼养鸡养猪、垃圾污水横流的城郊农村,当时甚至连许多杭州人都不知道西溪湿地为何物。

2003年,西溪湿地综保工程正式启动。杭州市遵循湿地保护国际公约,确立“积极保护”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最终找到了一种“湿地+公园”的模式,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建成开放了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综保工程实施以来,总计拆迁居民4000多户,搬迁企事业单位160多家,拆除建筑100多万平方米。在7年中,西溪湿地坚持修复自然生态,湿地内植物从以前的221种增加到了目前的1000多种,芦苇、野荚白等高草湿地型群落和狗牙根、结缕草等低草湿地型群落得到了恢复,形成了多样性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同时,西溪湿地鸟类已由79种增加到126种,占杭州市鸟类总数的50%。西溪水质也提升了2个标准。

6.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房地产开发二者关系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这里归纳出三条结论:第一,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一项对特殊资源——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型社会公益事业,必须由国家高度统一管理,不适用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当前风景名胜区出现的“旅游产业化”发展趋向,更严重背离了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性质定位和目标方向,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要求,严重危害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坚决遏制和纠正,统一管理把危害降到最低;第二,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深入展开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中,由于人们认识的差距及法制、政策的执行力度、效率不到位,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许应当看作为特定经济社会环境和发展阶段的“过程产物”,但必须将其延续时间和造成危害损失缩小到最少、最低;第三,风景名胜区“产业化”及其他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充分反映了我国现行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严重不适,国家对各地风景名胜区的主管权力影响存在诸多重大缺失,受地方局部和狭隘经济利益及政策的制约影响程度极大,必须进一步严格明确和划分国家与地方权力分管范围,全面深入地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从而保障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京风 杭州市旅游用地评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2.甘枝茂 旅游管理与开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3.郑爱榕 怀化市洪江主要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4.吴承照 名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用地研究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5.刘滨谊 游憩与景观生态理论研究 国土资源(地理科学部分)2005

6.陈志刚

旅游开发中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城市规划汇刊 2000

7.孙慧芳 旅游对风景名胜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 中山大学 2007

第四篇:风景名胜区旅游营销的理念

旅游发展的初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由旅游吸引物的多少和质量决定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因素,“得市场者得天下”,现代旅游发展史,亦是惊心动魄的营销战史。“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旅游目的地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其管理者必善谋划,冷静打市场,以整合营销的理念(TIMC),强调打市场的创意策略和计划的可操行,旅游管理者才能掌握市场营销的制高点。以旅游需求导向为中心,整合旅游地的各项资源(人、物、资金、专有诀窍)配合市场导向投入,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买点,地区发展的方向去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满足顾客需求,制定赢取市场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惟此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动,能充分并设计出能配合策略执行的组织,以实现营销总目标,并达到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为一个旅游开发区域,马陵古战场旅游区必须既能够符合消费者在功能方面的需求,例如度假、美食、水上运动等,又必须让其感到物有所值,使消费者认为在此地的消费、投资比在其它类似功能的地方消费更有价值。这就创造了在一个“非城市化的自然区域中”实现“城市化高消费”的可能性,使投资回报能力得以提高。而要实现高回报率,则必须能够在不断的营销过程中,以感性色彩来打动消费者,而不仅仅是依靠理性的交通便利、项目丰富、价格实惠等条件。

第五篇: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

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

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别致的园中之园

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丰富的节庆活动

东湖既是花的海洋,也是水的世界。“月月有节、季季有花”是东湖的魅力所在。东湖名花荟萃,万彩纷呈,花开四季、十里飘香,春兰、秋桂、夏荷、冬梅是风景区最具特色的花卉;东湖浩淼的水域云蒸霞蔚、雾绕烟横,万顷波光浮天摇地。东湖旅游主题活动不断,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中国梅花节、樱花节、牡丹节、屈原暨端午文化节、夏日沙滩风情、金秋园林艺术节等活动,游客纷至沓来。

二、风景区具体景区调查分析:

 东湖钓鱼台

 东湖钓鱼台俱乐部位于国家级旅游度假胜地东湖风景区境内,是全国第一家以游钓事业为主,集综合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

 这里风光迷人,空气清新,环境典雅,民风淳朴,是难得的“都市桃园”。东湖钓鱼台建于1993年12月,横跨200余亩,有普通楠竹钓位250个,豪华钓位包间22个(内有KTV),另有中西餐厅、棋牌苑、迷你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和别野区等可供娱乐的场所。

 东湖钓鱼台是春游踏青、暑期戏水、品尝金秋、冬钓夜钓活动的绝好去处,是企业单位组织员工活动,开展会员健身的上乘择地,更是企业领袖、政务要员决策前静思彻悟的难得场所。水情水意水世界,乐身乐心乐天地。昔日美丽的“渔父”传说,将在这里写出更加灿烂的诗篇。

 八一游泳池

 消暑戏水的传统去处。2001年,市政府与东湖风景区管理局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对游泳池进行全面改造,目前,游泳池拥有7000平方米停车场、9000平方米的游泳场、300平方米的儿童戏水池、2000平方米的草坪及更衣室、淋浴间、咖啡屋等设施。

 听涛景区

 听涛景区是东湖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位于东湖最大的湖泊郭郑湖的西北岸,湖岸线长达3290米。景区是由内堤路连接的多个半岛组成,总占地面积2560亩,其中陆地面积2160亩,湖面面积400亩。听涛景区的前身是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先生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也是东湖风景区的第一个开放景区。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建有由纪念屈原的景点行吟阁、屈原纪念馆、橘颂亭、沧浪亭、湖滨客舍等组成屈子文化游览区;有先月亭、寓言雕塑园、可竹轩、水云乡、和平龙、濒湖画廊、碧潭观鱼、长天楼、落霞水榭、鲁迅广场等特色景点;还有纪念太平天国英烈的九女墩和为蒋介石40寿辰建立的湖光阁等历史陈迹;近年又相继建成了观景平台、楚风园和中国内陆最大的东湖疑海沙滩浴场等新的游览景点。湖滨平坦的草地和广阔的湖面相连,特色景点与多种名贵花木相映成趣,构成了东湖听涛景区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磨山景区简介

 磨山景区是国家风景名胜区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2年6月正式通过国家ISO14000环境质量论证。

磨山景区三面环水,六峰逶迤,分为楚文化游览区和植物专类园游览区。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平方公里,尤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味到各种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磨山植物专类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开发,逐步建成并开放有集科普、观赏、游览与一体的13个植物专类园。楚文化游览区有雄伟壮观的楚城门,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媲美江南三大名楼的楚天台,号称碑、字、文三绝的《离骚》碑刻,全国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园和南国哲思园等。著名的“朱碑亭”位于楚文化游览区与植物专类园区之间。近年来还修建了刘备郊天坛、关圣庙、清河桥、摩崖石刻、烟浪亭等极具文化内涵的新景点。旅游局确定的“全国文明风景区旅游示范点”

 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楚风情是磨山景区的四大特点。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水在她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她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味到各种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这里更是花的海洋,花的品种成千上万。梅花、杜鹃花、樱花、兰花、荷花、桂花、月季、海棠、桃花是这些花卉的主要代表。其中,仅梅花品种就达206种,梅树、梅桩2万多株,为全国之最。栽培技术与研究水平均领先全国,“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就设在磨山梅园内。优厚的旅游资源条件吸引了日本陆奥银行在这里投资兴建了与日本的弘前市、美国的华盛顿并称世界三大赏樱胜地的磨山樱花园,美丽的樱花灿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园林经典建筑法隆寺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磨山杜鹃园品种冠中南五省之首,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满山遍野花海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磨山桂花也一向在民间享有盛誉,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飘香”之说。磨山朱碑:朱碑耸翠主要指以朱碑亭为中心的景区、朱碑亭位于磨山第一峰顶。背靠楚文化的区、北有天然浴场,南有13个植物专类园。是纪念朱德同志为东湖题词的纪念性建筑。1982年兴建,为二层亭廊市建筑。亭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朱碑亭”匾额。上刻有朱德亲笔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东湖有很好的自然条件,配合工业建设,一定可以建设成为劳动人民十分爱好和优美的文化区和风景区”。登亭远眺,湖港稻畦,星罗棋布,舟楫往来,帆影飘流,长江如流金闪烁,隐约可见。楚文化旅游:楚文化旅游区沿磨山第二峰依次展开。1987年动工兴建,历时速年,现已建成开放的景点有楚城、楚市、风标、楚天台、祝融观星雕塑、离骚碑、楚辞轩等。

常春花苑:花苑位于磨山南麓,规划兴建梅园、杜鹃园、盆景园、樱花园、水生花卉区、紫薇园共13个以观赏、科普教育为目的的专类植物园。

翠帷蕴谊:该景区位于磨山南,北望朱碑亭,东对楚文化旅游区,南临月季园,西有杜鹃园,背靠刘备郊天台。是国交流中举行植物活动的场所。

 落雁景区简介

 东湖落雁景区位于东湖东段团湖水域的沿岸,南源九峰马鞍山森林公园山谷,东沿新武东村西南岸,北至白马区,其间包括龚家岭先锋村、湖光村沿线。岸线曲折,湖湾交错,是东湖风景区的核心景区,总面积10.2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9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9平方公里。

水域面积以团湖水域为中心,陆地面积以沿岸半岛、坳谷和岗地相间为主,以湖泊岛屿为辅。沿湖水生湿地植物十分丰富,自然分布面积达十几万平方米,陆地植物种类繁多,仅现已开放的自然生态休闲园的骨干树种就有50多个,其中拥有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30多株,是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古树名木群落。由于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近几年来,来此栖息繁衍的鸟类越来越多,基本上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旅游胜地。

 马鞍山森林公园概况

 公园区域总面积713公顷,6个自然村湾散落园中,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风景画。公园内有大小山峰17座,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最高峰——马鞍山海拔136米,马鞍山两头凸起,中间凹陷,状如马鞍,公园因此得名。最低的山头海拔仅60米。相传姜太公、楚庄王、赵子龙、朱元璋等历史名人曾在这一带留下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公园内的太渔山、吹笛山、子龙山等因此而得名。唐贞观年间曾在太渔山上建有云岩寺,与洪山宝通禅寺和九峰寺齐名,据传规模宏大,香火旺盛,遗憾的是在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乱。成立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后,上级主管部门加大了建设改造的力度,大片村落也被纳入了改造范畴,目前正在着力改造位于景区主干道旁的梁章村,该村将被整体搬迁。

 93年,1995年对外开放,这里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空气清闲,景色宜人,是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风景区存在问题分析

1.景区面积过大,景点较为分散,结构松散,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大多分布于人口密集的东湖流域,使得保护、开发和管理都具有较高难度,在景区界定、保护与生产、生活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缺乏标志标牌,解说系统等,都影响到它的发展前景。

2.规划编制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由于是以前编制的规划, 应加快规划修编进度,以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规划是实现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景区近期才建立管理机构,风景名胜区资源非常好,但管理机构设置不到位,建而未管,形同虚设;管理机构政企不分,以企代政或以政代企,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

3.违章违规建设仍时有发生,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未落实到位。风景名胜区违背规划、不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自行开工建设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在风景名胜区修建道路等毁坏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

四、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核心是保护,通过规划来实施保护措施;关键在管理,也就是规划的落实就是管理。”根据现有景区的总体规划,积极准备编制各景点的详细规划,将景区具有宝贵价值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迹全部纳入保护监控的范围以内,避免人为的破坏。

2.加强立法,继续推进重点风景名胜区依法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依法实施管理,是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指导和规范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协调风景名胜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加快技术创新,强化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科技手段强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实施科学保护、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要加快遥感信息、监测信息、规划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四个数据库的建设,强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监管的力度。

4.积极开展创建核心景区工作,深入推进风景名胜区文明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改变一些风景区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生态效益的倾向,强化风景区的宣传、教育和展示

下载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景名胜区旅游策划总体设计构思解读

    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策划设计中将以历史文化符号为本底,以及现代休闲理纪为基调,以道路组织为主线,通过道路网络与景观通道的建设,分割出不同的游览空间,在单个项目布局设计上要自......

    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名胜区(优秀范文5篇)

    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名胜区(项目)情况介绍一、景区简介:藏山号称“中国赵氏孤儿藏匿地”、“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位于山西省东大门的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东临石家庄,西接太原市......

    【旅游】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作者:谢凝高 来源:《规划师》2005(05):5-7 时间:2006-12-01摘 要:风景区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在风景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关方面应在总规......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样例5)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 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 面积......

    2018年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8年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

    风景名胜区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

    风景名胜区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xx风景名胜区要完成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当前,xx创建AAAA级景区工作已经进入克难攻坚的关键阶......

    川大旅游开发与规划考点总结

    节庆旅游—-以节庆活动作为特殊的旅游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是旅游的主题性强的旅游产品。 旅游规划—是在专家、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下,通过对旅游资源和社会政......

    体验经济时代下盘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探讨重点

    盘山位于京津唐腹地,是天津市域内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历史上被称为“京东第一山”,也曾与泰山、黄山、西湖等景区齐名,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1994年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