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当地群众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调查报告(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3:1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里耶当地群众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里耶当地群众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调查报告》。

第一篇:里耶当地群众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调查报告

里耶当地群众对旅游产业认知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里耶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现有发展状况的相关情况,在镇区内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和不同生活环境人群的调查研究,现将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里耶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里耶旅游发展的潜力主要表现在旅游市场拓展潜力大。在当前以乡村旅游、自驾休闲旅游的发展前景下;在湘西旅游市场不断拓宽的背景下,里耶将有着更大潜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区位优势:里耶,位于龙山县最南边的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独占湘渝两省边界四县十五个乡镇的交界点,与重庆市秀山县的石堤镇、酉阳县的大溪乡唇齿相依,与本省保靖县清水坪镇隔水相望。里耶距离湘西州政治文化中心114公里左右与张家界、凤凰名胜景区和酉阳县赵世炎故居能够形成资源互补的一个完整的旅游经济圈。

2、历史、人文优势:里耶至2002年出土36000枚秦简,唤醒了里耶沉睡了千年的厚重历史。“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真实的体现了里耶发展以秦文化为主题的古城旅游价值所在。里耶又是一个有着多样浓厚文化底蕴、古老民俗民风的少数民族集居地。是土家族人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保持土家人原味的土家摆手舞、狮子灯、梯玛、打镏子等独具特色,流传久远,表演方式神奇的民俗土家文化。

3、自然资源优势:里耶拥有神奇的山水风光,秀丽迷人的酉水美景、古老的土家风情山寨、古色古香历史悠久的古城古街古巷。神奇雄浑的八面山风光,有海拔1400米的中国南方空中草场,有多故事的燕子洞,巧夺天工的自生桥,神奇的杯子岩。其充分展示了山水城相互交融、神奇独特、魅力无穷的特点,二、里耶旅游产业现状

1、里耶的旅游产业经过了近几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里耶秦简文化为龙头,以八面山、酉水的神奇风光山水游和土家风情民俗文化游为主线的里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2、秦简文化的产业建设:里耶秦简遗址公园、里耶秦简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正在进行建设,里耶秦简墙,里耶历史文化街区已经可以供游客观赏。

3、秀丽的酉水风光,神奇的八面美景,已经慢慢的展现出它们的 美丽。

4、古色古香的民俗民风基本上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并且内容也不断的到丰富和发展。

5、里耶的旅游产业已经给少数行业,少数人群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比如住宿业、交通运输等行业。

三、里耶旅游产业的不足

里耶旅游产业受到区位和人们传统意识的影响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交通仍是瓶颈问题。里耶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湘渝交界之处的酉水之滨,东距张家界机场200公里,南距吉首火车站114公里,西距319高速公路、渝怀铁路龙池火车站30公里,北距龙山县城114公里,并且全部是不上等级的道路。再加上路况不好,是制约里耶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2、目前景区景点建设不规范,在建景点过慢不能形成市场尽争力。

3、景区景点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个别景点破坏严重。主要表现在景点设施的破坏,植被、草皮的破坏。

4、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没有协调发展。

5、宣传促销力度不强,目前知名度较低。“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里耶古城的修建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前期的宣传工作必不可少。

四、群众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希望

1、整合旅游资源,高起点打造景区景点。里耶现有景点单一,规模小而且分散,景点与景点之间孤立成在,没有形成相互呼应之势。希望将里耶镇内所有景点合理规划,整体包装,使山水城融为一体,形成里耶特有的旅游新品牌。

2、继续加大里耶旅游新品牌宣传。虽然我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品牌效果。要营造出“处处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旅游业发展氛围,快速有效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破解交通瓶颈、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与交通、配套设施、服务质量有着密切关系,要加快里耶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破解交通瓶颈,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在交通方面要尽快打通里花高速接线公路和里龙公路的改造升级,完成县内的几条大通道公路建设和铁路建设;要更进一步的规范配套设施,切实解决广大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之忧,要更一步的转变职能,更优质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好务。

4、建立可持续的旅游保护机制。一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保护好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旅游资源,严禁无规划开发。二是处理好自然和人文关系,要把民俗民风与自然景光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是要把景点建设和名人效应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恢复婆婆庙、翼王墓、抗战碑。

第二篇:关于当地人们对保险认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地人们对保险认识的调查报告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演变,农民的切实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农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而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开展和普及,以及其他各种保险的发展,使得保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不断变化。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人们对风险的认知情况,以及对保险的看法和态度。

二.调查对象:

甘肃省平凉市某一农村地区当地居民。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随机抽样方式。发放问卷是采用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放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

四.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当地人们的家庭情况,对生活中主要存在的风险的认识和处理途径。各种政策性保险的落实情况以及对保险的认识和态度。问卷共向被调查者提出了15个问题。

五.调查结果:

关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身边会存在哪些风险,有55%的人认为财产会被盗被损,60%的人觉得会存在意外伤害风险,52.5%的人认为食品安全存在风险,而75%的人认为存在各种疾病风险,还有12.5%的人认为存在其他风险。因此,大多数人觉得存在各种疾病风险,由于农村人们做定期体检的意识非常淡薄,农村地区医疗条件差,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不太乐观。人们认为存在财产被盗被损和意外伤害是因为农村人口坐落稀疏,也没有统一的治安管理,还有各种自然灾害会导致农田被损等。

关于认为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避免风险,87.5%的人认为有必要,5%的人认为没必要,还有7.5%的人觉得无所谓。其中,男性认为有必要的占94.1%,无所谓的占5.9%;女性认为有必要的占82.6%,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的各占

8.7%,可见男性避免风险的意识要比女性强。同样地,不同的人从事的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待风险的态度也不同。其中,从事农业领域的人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占84.6%,15.4%的人认为无所谓;从事商业领域的人80%认为有必要,2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而从事金融类、建筑类和教育类的人都认为有必要;从事其他行业的人认为有必要的占75%,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的各占12.5%。关于风险分散的方式上,有62.5%的人愿意选择自己多加小心,有40%的人选择储蓄,通过购买保险或其他方式分散风险的人各占20%。可见,大多数人的风险意识很高,而且采取各种方式避免风险。

通过对当地农民家庭情况的了解,得到如下结论:家庭成员有4个和5个的各占27.5%,有6个的占25%,6个以上的占12.5%,3个及以下的占7.5%,很多人的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在正常情况下,仅有7.5%的家庭平均每年发生的医疗费用为200元以下,有15%的家庭为200到400元,有32.5%的在400到600元之间,而有45%的家庭平均每年发生的医疗费用在600元以上。对于当前的医疗费用对其本人或家庭在经济上造成的负担中,认为很轻、完全能承受和较轻、基本能承受的人数各占17.5%,认为一般、尚可的占47.5%,有15%的人认为比较重、很难承受,还有2.5%的人认为很重、无法承受。目前为止,各个家庭所买过的保险中,购买当地农村推行的政策性保险,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占92.5%,购买财产保险的占2.5%,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占7.5%,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占10%,购买子女教育金、备用金的占15%。其中,有77.5%的家庭得到过保险的补偿,但仅有10%的人得到过除政策性保险以外的补偿。对于当前的政策性保险,只有5%的人觉得非常满意,有40%的人觉得满意,还有55%的人认为一般。

对于当地人们对保险认识的调查中,有12.5%的人表示非常了解保险,有60%的人只了解一点,还有27.5%的人完全不了解保险。有65%的人认为有必要购买保险,15%的人认为没必要,20%的人认为买不买都无所谓。另外,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的人对待保险的态度也不同,男性有58.8%的人认为有必要购买保险,11.8%的人认为没必要,而女性有69.6%的认为有必要,17.4%的认为没必要。所从事的行业中,认为有必要购买保险的农业类占53.8%,商业类占80%,金融类占100%,建筑类占75%,教育类占77.8%,其他行业占50%。由此可见,不同性别,各行业的人对保险的认知有所不同,对待保险的态度也不同。

六.调查体会:

国家对农村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大多数人的参保积极性都很高,而且也对保险有了初步的了解,从中得到了补偿,减轻了家庭负担。但还有一部分人对该政策不是很满意,主要在于他们虽然知道这项政策,却对于政策的相关内容不怎么了解,而且在获得补偿时程序比较复杂,办事效率不高。绝大多数人的风险意识很强,并且都不同程度的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尽管人们还想得到农业、孩子就业、意外伤害等方面的保障,但通过购买商业性保险来分散风险的人甚少,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农村人们收入偏低,购买能力差,对保险的了解程度不够。还有目前保险在社会上的口碑不是很好,甚至有人通过夸大事实诱导人们消费,受群众言论的影响,保险的需求受到影响。希望保险从业人员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了解客户的需求,挖掘潜在的客户,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品质,服务的质量,这样才能够正确引导人们参加保险,来满足他们对保险的需求。

第三篇: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地带,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又是--文化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处--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州粮仓”之称,--、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连接线、--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205国道--段改造完工,--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期间内,--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高铁的开工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圈,打响--牌,做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四)逐步彰显的特色。近年来,我县围绕“--派文化的核心区”的打造,深入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有了长足发展;围绕“中国--主产区”建设,制定了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为中心,辐射--、皖西、浙西,赣东等地山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旅游的中心区”打造--东线旅游走廊,编制了--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项目,该项目已列入----省省政府861重点项目。

(五)良好的政策机遇。2014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被列入--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在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地接、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扶持。同时,从2014年起,每年--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对照“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我县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我县只开发了“--一日游、二日游、自驾游”等几款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休闲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机整合,一些旅游项目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市场差异性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与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如:2013年,我县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绩溪县全年旅游接待量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泾县全年接待游客49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是旅游业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仍十分薄弱,如我县酒店三星(含准三星)仅三家,四星、五星在建各一家,a级景区少,4a景区仅江村一家;旅行社只有三、四家,等等,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由于交通、土地等要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缺少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推进不力,建设进度慢。环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加强矿山管理、古民居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不尽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县旅游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到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点,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不能很好的挖掘、整合和盘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上都缺乏相应的人才,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同时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县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自觉传承,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整合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把我县主要景区景点串珠成线。立足--的资源秉赋、人文特色和区位特点,做好--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题科学规划和>策划,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做强做大旅游地产,最大限度地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二)着力打造精品景区。--生态风景区、--溪国家森林公园、--山生态休闲度假区、仙人谷风景区、王祯农庄、--产业园、--公园等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养生目的地,实现回归自然休闲游。依托中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江村,建设江村、黄高峰、--农民暴动旧址、--岭新四军遗址等点面结合的旅游项目,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教育洗礼游。依托明清古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优势,建设一批以江村古建筑群、朱旺村古村落、--文庙为代表的--派特色明显的旅游项目。打造名人故里、千年古村品牌,实现地方文化欣赏游。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景区环境质量,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景区商品交易秩序,力争建成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景物造型美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心>策划

特色旅游线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要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大景区的交通便利性。二是要加快生态建设,把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引导沿线农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果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形成绿色风景带和绿色观光带。

三是要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卫生秩序、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点和民俗风情点。四是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在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网点,用我县独具特色的--、茶叶、山野菜等土特产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艺品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四)不断强化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政府主导,在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近年来,我县每年都--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促销等专项活动,对于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投资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性投入。把旅游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作为对上争资立项的重要内容,精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能从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承包、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我县景区景点的建设规模、景点品位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

(五)不断强化宣传促销。2008年以来,--县先后荣获“中国--之乡”、“中国--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中国宣砚之乡”等称号,我县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张国字号名片,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广泛采取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以及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着力扩大--文化旅游对外影响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及旅游节庆活动。加大网络宣传,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建立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营销中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其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大力开展地接业务,为--旅游增添人气。

(六)不断强化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部门职责。文化旅游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保证快速推进。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目,明确到各职能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经营支持以及激励政策,动员和引导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社会力量,共创--旅游辉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行业培育和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改善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形成若干人才开发体系比较完善、企业文化特色鲜明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

第四篇: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2019年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范文汇编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等特点。本文将介绍2016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2016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1)

县位于云南省南部,XX市北部,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辖2镇13乡、163个村委会、5个社区,共有人口3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居住着哈尼、彝、拉祜、瑶、布朗等25个民族,其中哈尼族人口22万余人,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人均占有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墨江历史上曾名恭顺、他郎,作为云南历史上茶马贸易、饮马成炊的通关要隘,商贸极盛之地,墨江文化积淀极其丰富,自1984年发现马肺桥贝币,到近年来发现的新抚崖画群以及文武、碧溪新石器时代石器采集点推断,墨江人类活动的历史约有2000余年。绚丽多彩的哈尼族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和双胞胎文化交相辉映,使墨江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条件。近年来,为把墨江建设成为旅游者的乐园、投资者的天堂,在拉动墨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各方构建一个共赢的交流平台,让全国了解墨江,让世界了解墨江。墨江县委、政府着力打造墨江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三张亮丽名片,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强势培育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就墨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如下:

一、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情况。

县城建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馆业务用房915平方米,达省三级馆标准,内设群文辅导组、调研编辑组、美术、书法、摄影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节庆管理服务中心5个组室。图书馆馆舍面积12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7万余册,达国家三级馆标准,内设办公室、采编室、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放映室(报告厅)、地方文献(资料)室等8个部室。乡镇建有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党员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15个、农民网络培训学校4个、农家书屋168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地100块、科技文化活动室263个。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健全。

(二)文化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88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4家,电子游艺场所1家、音响制品零售出租11家(县城6家、乡镇5家)、报刊经营单位6家、印刷经营单位23家(县城15家、乡镇8家)、网吧14家(县城10家、乡镇4家)、其他经营场所119家(棋牌室和台球室),2015年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额700万元,缴税150万元,解决就业近200余人,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始建于1993年,总投资约5000万元。是集天文、地理、气候、植物等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民族文化、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墨江国际双胞文化园。核心区建设用地95亩,以展示双胞文化和生殖文化为主体,主要由大门入口广场、双胞文化长廊、儿童游乐场、双胞井文化广场、阳文化广场、阴文化广场、求子殿、景观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组成。预计投资2100余万元,目前已投入1548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项目依托北回归线文化、双胞胎文化和哈尼民族风情,包括五星级酒店、生活居住区、综合娱乐区、双胞商业街、美食街、旅游购物城,以喝阴阳水、吃阴阳饭、睡阴阳床、生双胞胎为卖点,打造特色鲜明的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于一身的精品旅游区。由金成集团云南汇达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预计总投资7.5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1.5亿元。旅游购物城。购物城是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10亩,由茶叶区、珠宝区、土特产区、餐厅区、停车场等组成,其中停车场可以同时容纳30辆以上旅游大巴车。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于今年4月26日试营业。碧溪古镇。距县城9公里,核心区面积10.37公顷,现有居民246户890人,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古镇以十字为街道,分为四个城区,曾建有城墙,有东、西、南、北四门,呈十字形结构。镇内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有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三房一照壁、跑马转角楼以及一颗印等,雕花刻镂,造型庄重优美,并把防水、防旱、防盗的科学理念设计其中。2015年至2015年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对古镇进行保护性修复,2015年李秀山、李光保、何延年、庾家故居等四家大院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墨江文庙。始建于公元1821年(清朝道光元年),距今已有191年,占地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59.09平方米,1994年县委、政府全面修复文庙,历过十年的维修,于2015年4月全面完成修复。墨江文庙是滇南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处于昆曼国际大通道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墨江县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四)旅游设施配套情况。

住宿及餐饮情况。目前,全县共有不同档次的大小宾馆189家,其中星级酒店7家,可同时接纳近4775人住宿;乡村农家乐200余户(含双龙和碧溪),可以品尝到独具特色的风味佳肴,有紫米宴、全笋宴、百花宴等营养丰富的宴席,有哈尼特色烧烤、凉拌等特色小吃,有水酥、泡皮、麻脆等传统菜肴,大量过境旅游团队进入墨江消费,其中碧溪丰盛园旅游接待餐厅,平均每日接待600人左右的游客就餐,最高接待日达40辆旅游车1600余人。旅游商品开发情况。根据游客喜好,以突出地方特色为重点,充分挖掘开发民间文艺、工艺产品等特色旅游纪念品,部分旅游纪念品已登记注册商标,并委托商家进行设计、制作和销售。目前,已形成以购物城为龙头,县城土特产店、工艺品加工店相互补充的销售网络。有多种旅游商品如双胞水、双胞玉、黑古陶等上市,其中双胞水已形成每小时生产48吨水的能力,其产品远销上海、珠海等省市。

二、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一)哈尼文化资源。

墨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全县民族众多,主体民族突出,哈尼族12个支系中,居住在墨江的就有9个支系,占总人口的62%,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享有哈尼之乡的美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哈尼族民间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市级名录24项、县级名录29项,储备名录10项;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市级文化传承人11人;编制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墨江县民间故事》,《墨江县舞蹈集成》、《阿墨江增刊》(歌曲)、《双胞迷城:墨江》、《哈尼文化丛书》(6本)、《墨江古籍普查名录》等书籍。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大批哈尼族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曲,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不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资源。

(二)北回归线文化资源。

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县城。城内建有设计新颖、气势壮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融天文、地理、科普、园林、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园,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墨江的自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北回归线文化在这里集中展示,故有回归之城的美称。

(三)双胞文化资源。

神秘的北回归线穿境而过,不仅集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而且演变出很多奇特的现象,双胞胎现象就是墨江特有的一道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1000多对双胞胎,仅县城周边北回归线沿线就有600多对,城内建有全球唯一的国际双胞文化园、国际双胞第一镇。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连续八年举办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双胞胎相约墨江聚会狂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素有双胞之家的美誉。

(四)其他人文自然资源。

境内还有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普洱通往昆明的茶马古道驿站之一金马通关,是西南物资交流的重要商道,被誉为官商大道,也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还有亚州最大的哈尼特色生态烧烤城双龙烧烤城,领袖毛泽东、朱德题词的昆洛路上的历史名桥忠爱桥,距今约2015年的新抚岩画,体验淘金乐趣的哈尼山寨癸能淘金村等;连片近万亩、数量达6万余株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林;有千年杜鹃的忠爱桥大峡谷自然景观,绵延的哀牢山脉和纵横交错的三江五河,以及水电开发形成的库区高峡平湖、观峡云海,形成了绮丽迷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三、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情况

(一)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哈尼民风民俗为看点、双胞胎为卖点,自2015年起以节庆品牌为依托,连续成功举办八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充分展示了墨江独特魅力,打造了墨江文化旅游品牌,2015年被人民网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品牌。2005至2015年一至八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共有5640余对双胞胎参与节庆活动,旅游综合收入达10261.71万元。2015年第八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共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同比增长13 %,接待自驾车7140辆,星级酒店平均日床位出租率达99.2%,旅游综合收入2322.9万元,同比增长13.1%,招商引资协议签约68.66亿元,有效提升了文化产品附加值,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推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不断发展。

(二)宣传推介不断深入,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

通过与云南电视台《旅游新时空》栏目长期合作,建立双胞之家网站等,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营造文化旅游宣传声势;通过参加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文化旅游宣传周、旅游景区(线路)推介会、旅游洽谈会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黄金周等方式,进行多方位多渠道宣传墨江文化旅游产品,推介墨江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墨江国际双胞文化园、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旅游购物城、碧溪古镇等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日趋成熟,哈尼文化展示中心、新抚岩画旅游风景区、北回归线植物园、泗南江万亩桫椤林、忠爱桥大峡谷、墨江金矿-联珠风力电场工业旅游园区、中坤项目集团房车营地和古村落开发选址等后续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商贸营销不断成熟、综合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消费不断增长,各项文化旅游综合指标明显增长,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1%,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墨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已纳入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当中,作为全省30个文化旅游试点县之一和XX市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并列入全省旅游线路统筹的昆曼国际旅游精品线路中的旅游重要节点和发展区域。

(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化旅游市场业态基本形成

2015年7月引进云南湄公河投资公司经营管理,将投入1.5亿元,改造提升北回归线标志园为aaaa旅游景区。目前,公司已完成投入430万元对部分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和配备景区电瓶车,投入200余万元完成对主标馆4d影院的改造,其它相关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双胞文化园于2015年6月正式开园,引进云南汇达置业有限公司在墨江设立双胞文化园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碧溪小镇引进香港城市经营研究院组建东方小镇投资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规划投资运营。项目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概算投资5.8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规划把碧溪古镇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球首家以绘本为主题的国际性教育小镇。引进康辉旅游公司经营旅游购物城,把墨江列入昆曼旅游线路上游客休息、观光、购物的重要节点,每天进入购物城的游客在800人左右,对墨江旅游业发展取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5年10月黄金周期间每天有25辆以上旅游大巴车进入,最高峰时达到36辆旅游大巴车,1300余人进入购物城。另外,在原有手工哈尼服饰作坊的基础上,引进云南民族空间民族工艺美术品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进驻墨江,开发具有墨江特色的旅游商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旅游市场业态基本形成。

四、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墨江县城内无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基础设施设薄弱,旅游景区景点小而散,体量小,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全县无供演出的剧场或影剧院,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明显不足,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品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区)建设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制约,导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定程度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

(二)资金投入不足,文化旅游市场活力未显现

从墨江目前的情况来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财政支持,尽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做了不少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在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中还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整个文化旅游市场发展仍处于粗放的状态,导致文化旅游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缺乏能够举办不同类型文艺活动,同时又具有商贸等多功能的复合性文化场所。对文化产品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规划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队伍营销推介

目前墨江县虽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但完整的、系统的、连贯的产业规划体系还是不健全。尤其是对文化旅游产业这一领域墨江县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探索。受旅游市场初创、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对民族民间艺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力度不够,从而缺乏高素质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演艺人员、导游人员及宾馆酒店专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五、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墨江县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的文化大县,真正实现文化活县的目标,就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发展,像抓工业建设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墨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目前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我省来看,云南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逆势而上,强劲增长的势头。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云南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文化产业方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道路,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应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利用墨江县富集的文化资源,打好民族特色品牌,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机遇,围绕昆曼国际大通道和泛亚铁路建设的有利时机,要按照统一规划,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重组和深度开发力度,进一步做好三张名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理清思路搞好规划,突出重点上项目,制定措施抓落实,营造氛围促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全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二)挖掘资源,寻求优势,高层次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继续围绕哈尼文化、回归文化、双胞文化三张名片,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和中转站。整合地方民俗文化遗迹旅游资源。积极推进墨江碧溪国际绘本教育小镇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和双胞主题园建设。结合中国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建设,抓好城郊及乡村民俗旅游规划。突出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继续开发双胞系列、回归文化系列、哈尼文化系列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积极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节会,与各地旅行社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扩大接团量,使墨江成为哈尼文化、双胞文化、回归文化旅游线中的唯一站点。不断拓展旅游宣传渠道,继续办好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实现节庆品牌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册等媒体,通过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旅游景区(线路)推介会、旅游洽谈会等方式,多方位多渠道宣传墨江文化旅游产品,推介墨江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

(三)加大投资,夯实基础,为产业建设提供保证

加大对文化旅游业的投入力度。要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县财政每年要增加投入,用于扶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立足区位优势,选择具有墨江地方特色的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地方,鼓励农民参与和发展具有哈尼民居特点、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村。加快推进哈尼文化展示中心及体育公园等基础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立标志性文化设施。同时加快推进新抚岩画旅游风景区、北回归线植物园、泗南江万亩桫椤林、忠爱桥大峡谷、墨江金矿-联珠风力电场工业旅游园区、房车营地和古村落开发选址等景区景点建设,不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推行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人、社会及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投资经营,不断强化市场融资功能。建立激励机制,对全县文化旅游工作出现的新事物、好做法、新经验,及时总结、宣传、推广,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有效开拓墨江旅游市场。

(四)创新文化服务、引导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作为文化旅游产业链的终端,既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又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市场服务水平,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受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媒体传播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民间工艺业等文化产业,建成门类齐全,运转有力的文化体系,同时建立多元的投入体制,培育外向型文化产业,重点培育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长效运行机制及市场化运作机制,深入挖掘、整理以阿迷车、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为主线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加以打造、提升,充分利用。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造舒适的文化休闲与消费平台,有效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习惯,自己花钱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五)抓好结合,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良性互动发展

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服务的要求,积极抓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缺乏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没有吸引力与生命力的,文化含量的增加是旅游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要紧紧抓住墨江县底蕴厚重独特的哈尼文化这个根本,加强哈尼文化研究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结合,把哈尼族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人绝技等按市场化手段物化出来,融入项目开发建设之中,突出比较优势,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含量,逐渐形成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有效提升优秀哈尼族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走出一条符合墨江县实际的特色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六)积极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在景区景点的建设上,要着力在特色和精品上下功夫,按照龙头景区景点带动其他景区景点的思路,突出开发好以双胞文化为核心的双胞园景区和以哈尼文化为核心癸能哈尼山寨景区建设,大力推动中国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碧溪古镇庾恩旸故居,还有将在近期内逐步实施建设的癸能哈尼淘金山寨乡村以及金马通关、羊神庙大山等景点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针对墨江县旅游景点小而散的特点,只有通过景点串珠,打造旅游线路,实行一票制等措施,才能使这些小而散的景区景点的旅游价值得实现。要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精心打造几条旅游线路,将中心城区的回归文化、双胞文化、哈尼文化、太阳文化等旅游资源与县城周边的生态旅游、特色旅游等资源整合起来。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墨江县文化底蕴深厚,但又缺乏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优势没有转化为旅游优势。因此,要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做文章,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在旅游纪念品开发、历史故事再现,歌舞晚会的打造、娱乐项目的开发等方面,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都大有可为。

2016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2)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地带,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又是--文化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处--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州粮仓之称,--、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连接线、--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205国道--段改造完工,--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期间内,--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高铁的开工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圈,打响--牌,做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四)逐步彰显的特色。近年来,我县围绕--派文化的核心区的打造,深入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有了长足发展;围绕中国--主产区建设,制定了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为中心,辐射--、皖西、浙西,赣东等地山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旅游的中心区打造--东线旅游走廊,编制了--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项目,该项目已列入----省省政府861重点项目。

(五)良好的政策机遇。2014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被列入--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在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地接、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扶持。同时,从2014年起,每年--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对照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我县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我县只开发了--一日游、二日游、自驾游等几款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休闲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机整合,一些旅游项目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市场差异性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与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如:2013年,我县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绩溪县全年旅游接待量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泾县全年接待游客49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是旅游业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仍十分薄弱,如我县酒店三星(含准三星)仅三家,四星、五星在建各一家,a级景区少,4a景区仅江村一家;旅行社只有三、四家,等等,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由于交通、土地等要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缺少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推进不力,建设进度慢。环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加强矿山管理、古民居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不尽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县旅游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到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点,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不能很好的挖掘、整合和盘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上都缺乏相应的人才,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同时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县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自觉传承,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整合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把我县主要景区景点串珠成线。立足--的资源秉赋、人文特色和区位特点,做好--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题科学规划和策划

,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做强做大旅游地产,最大限度地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二)着力打造精品景区。--生态风景区、--溪国家森林公园、--山生态休闲度假区、仙人谷风景区、王祯农庄、--产业园、--公园等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养生目的地,实现回归自然休闲游。依托中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江村,建设江村、黄高峰、--农民暴动旧址、--岭新四军遗址等点面结合的旅游项目,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教育洗礼游。依托明清古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优势,建设一批以江村古建筑群、朱旺村古村落、--文庙为代表的--派特色明显的旅游项目。打造名人故里、千年古村品牌,实现地方文化欣赏游。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景区环境质量,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景区商品交易秩序,力争建成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景物造型美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心策划 特色旅游线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要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大景区的交通便利性。二是要加快生态建设,把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引导沿线农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果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形成绿色风景带和绿色观光带。

三是要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卫生秩序、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点和民俗风情点。四是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在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网点,用我县独具特色的--、茶叶、山野菜等土特产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艺品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四)不断强化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政府主导,在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近年来,我县每年都--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促销等专项活动,对于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投资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性投入。把旅游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作为对上争资立项的重要内容,精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能从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承包、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我县景区景点的建设规模、景点品位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

(五)不断强化宣传促销。2008年以来,--县先后荣获中国--之乡、中国--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中国宣砚之乡等称号,我县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张国字号名片,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广泛采取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以及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着力扩大--文化旅游对外影响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及旅游节庆活动。加大网络宣传,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建立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营销中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其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大力开展地接业务,为--旅游增添人气。

(六)不断强化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部门职责。文化旅游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保证快速推进。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目,明确到各职能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经营支持以及激励政策,动员和引导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社会力量,共创--旅游辉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行业培育和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改善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形成若干人才开发体系比较完善、企业文化特色鲜明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

第五篇: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亳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资源概况

我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花戏楼、曹氏宗祖墓群、曹操运兵道、尉迟寺遗址、万佛塔5处国保单位,有南京巷钱庄、道德中宫、华祖庵、白衣律院等18处省保单位,现有950余处文物古迹,已公布为保护单位的近200处,再加上名城、名人、名胜、名产,形成了独具亳州特色的文化流派,为发展文化资源拉动型的文化产业提供基础。史前文化,主要以蒙城县尉迟寺遗址为代表。道家文化,以老庄文化、哲学思想为核心,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陈抟等,代表景点有问礼巷、道德中宫、天静宫、遗履桥、庄子祠、陈抟庙等。曹魏文化,是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曹操、曹丕、曹植等,代表景点有曹操地下运兵道、曹氏宗祖墓群、曹操纪念馆等。中医药文化,代表人物主要是华佗,代表景点有华祖庵、中药材交易中心、亳州药用植物园、沪谯中医药文化博览园

等。白酒文化,代表白

酒有古井贡酒和高炉家

酒,代表景点有主要是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等。

亳商市井文化,代表景

点有花戏楼、南京巷钱

庄、北关老街区、江宁

会馆等。据统计,亳州

文化旅游资源共有6大

类、13个亚类、32个基

本类型,其中优质资源

占50%以上,在新皖北文

化旅游板块中具有得天

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发展基础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初具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为文化旅游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除有众多的国保、省保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众多世界级历史名人和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花戏楼、地下运兵道、万佛塔等名迹胜景,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文化旅游业加速发展,现在全市拥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景点37处、A级以上国家旅游风景区10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两处、国家工业和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现有旅行社28家、星级饭店14家、星级餐馆4家;有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12家、省级旅游乡镇和优秀旅游乡镇15家、市级3星级农家乐示范点7家;新组建了亳州报业集团、亳州广播电视台等文化骨干企业。明确15项旅游业发展任务,力争3年内全市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突破20亿元。

二、亳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

多年来尽管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整体上看仍处于一流资源、二流服务、三流开发的初始发展阶段,存在着“起步早、发展慢,名气大、规模小,有说头、没看头”的现实问题和不足。

突出表现为:一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效益不高。二是文化旅游发展水平低,整体上处于对原始文化旅游资源初始利用阶段,附加值不高,缺乏核心带动和“月亮工程”辐射。三是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以人文资源居多,尽管品位高、价值大、前景好,但短期内很难形成拳头产品。四是文化旅游人才十分匮乏,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更是紧缺,不能够适应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发展模式不清晰,缺乏分层次的模式体系,文化旅游业发展欠帐太多,文化旅游产业总量偏小、比重较低、内容生产相对薄弱依然是突出问题。

三、亳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加强资源开发,突出两个重点。

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个重点,全力推进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累计投入1.5亿多元,实施了涡河文化旅游景观带、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曹操纪念馆、陈抟庙、市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花戏楼创建4A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曹操地下运兵道出口改扩建工程开始动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宁国恩龙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涡阳县老子文化生态园项目,已完成一期投资6000多万元;江苏常州第二园林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金桂山庄休闲度假区项目,主体工程即将竣工;郑店子养生度假区项目已与国购集团签订初步框架协议。同时,正在大力推进亳州古

城旅游区改造、大寺旅游度假区、庄子文化园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突出改革创新,打造三个平台。一是组建亳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改革原来旅游景点分散、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打造运营平台,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二是成立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招商中心,把所有文化旅游招商项目统一策划、统一招商,打造招商平台,提高针对性和成功率。三是定期举办三大节庆活动,着力办好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中国(亳州)曹操酒文化节和国际老子文化节,打造营销平台,提高亳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组织协调,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完善旅游发展领导机制。成立了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定时调度、及时解决旅游发展相关问题。二是完善旅游发展协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原地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特点,加强区域协作,拓展客源市场,推动旅游成线连片发展。三是完善旅游发展奖励机制。制定《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亳州市对旅行社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奖励力度,切实调动旅行社组团来亳旅游的积极性。四是完善旅游发展考核机制。把旅游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定期进行综合考评。

强化品牌战略,落实五项举措。一是加强营销。采取举办养生旅游文化节、新皖北区域合作年会、淮海经济区旅游峰会等形式,与新闻媒体携手推介亳州旅游资源,加强亳州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促销,提高亳州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二是加强创建。积极开展旅游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景区创A、饭店创星、乡镇创优的规模和水平,重点推广养生休闲游、曹操故里游、道家文化游、古城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三是加大投入。以政府

投入为引导,积极争取省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和其他各类支持资金,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四是引智借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采取聘请专家、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激活我市各类旅游生产要素。五是完善政策。制定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优惠政策、税费优惠政策、用地优惠政策等,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旅游资源,盘活旅游市场。

(二)亳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构想

指导思想:树立新的文化旅游发展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旅游发展观,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和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的发展目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人才队伍为保障,以招商引资为要务,以产业惠民为目的,加快构建现代文化旅游市场和服务体系,走出一条坚持科学发展、体现时代要求、具有亳州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发展思路:推动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建筑、信息、制造、教育、体育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整合文物文献资源、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以特色文化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用特色文化产业展示特色文化,在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上取得突破,以深厚文化内涵确立“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城市品牌。

发展模式:文化旅游资源拉动型发展

南京巷钱庄

——我市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具有较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正在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但是,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发展模式不清晰,缺乏分层次的模式体系,文化旅游业发展欠帐太多,文化旅游产业总量偏小、比重较低、内容生产相对薄弱依然是突出问题。亳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适合发展文化旅游资源拉动型的文化旅游产业。产业结构:培育系统发展能力

——通过健全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增值链,完善文化旅游产业生态,降低文化旅游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运营质量,营造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传媒、文化会展、印刷发行、娱乐休闲、工艺制造为代表的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以创意设计、数字动漫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框架。

特色旅游: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文化旅游业。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合理利用,通过创造性再开发,围绕“天下道源、中华药都”和新皖北旅游版块中的核心城市,做好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将亳州市打造成集文化观光、健身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泛长三角特色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内著名的道家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文化演艺业。发展特色演艺产业,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文化资源,做好二夹弦、五禽戏、清音戏、拉魂腔、淮北大鼓、“万人迷”花鼓灯、胡集猴戏、民间唢呐等与旅游、传媒等产业结合开发。重点扶持谯城区梆剧团运用市场机制做大做强,把梆剧团打造成安徽省乃至全国富有特色和实力的文艺团体。开发亳州市的历史名人和历史故事,积极组织创作反映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历史人物的影视剧。

——文化传媒业。整合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展影视内容及相关产业,提升电视剧和其他非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实施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打造集节目制作、演艺等一体化、功能齐全的传媒基地;扶持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大集团,重点扶持亳州报业集团、广播电视台,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形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品牌;把握“三网融合”趋势,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在新兴传媒业态和新媒体内容生产上获得突破,延长产业链。

——文化会展业。加快会展场馆建设,提升会展承载力。打响特色会展品牌,将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推向全世界。

10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0090456张辉

下载里耶当地群众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调查报告(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里耶当地群众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调查报告(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发展农业旅游产业的探讨

    对发展农业旅游产业的探讨——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开发农业旅游产业的专题调研●来福根一、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业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农村田园风光和自然资源开......

    关于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物电系09级物理学 班学号:姓名:日期:2011年8月摘要:通过在四川都江堰的旅游景点的调查,还有在网上浏览调查发现旅游业给环境造成了或轻或......

    关于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加快实施“旅游富市”战略,积极应对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对旅游事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

    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

    一、旅游产业现状**乡位于**县南部,辖*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余人,是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烟叶产业大乡。距**国道*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苗族风情浓......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做大做强“药、水、游”三篇文章。面对新机遇、新形势,作为“绿色氧吧”的××如何让旅游产业乘势而上、快步跟进,实现大发展?如何为经营绿色××注入......

    对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探析

    **要在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上实现大的突破,必须大力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旅游功能全面化、旅游客源多元化、旅游质量标准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旅游休闲......

    恩施旅游产业开发综合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恩施旅游产业开发综合调查报告 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 日期:2011-11-3 【打印】【大 中 小】 【关闭】    o o o o o o o o o中研网讯:2011-2015年中国铝桌行业市场发展趋......

    关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兴起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全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