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目录介绍
《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
沈德立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7年12月
随着21世纪的临近,人们正在讨论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本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那些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国家或企业才能生存下来。所谓素质是指作为一一个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从结构上来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叉包括智刀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格,而且要有正常的智刀、一定的特殊能刀和社会交往能刀、适度而良好的动机、浓厚而健康的兴趣、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的信念、充沛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竖韧不拔的毅力、完美的性格等。
心理素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精神基础。智刀因素直接参与对容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而非智力因素在人类活动中则起着动刀和调节等作用。特别是非智刀因素在人的智力和学习、社会交往、品德行为等实践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制约着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其中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是否有效率还取决于他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非智力因素必须通过适当的学习策略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起智力资源,从而保证顺利地完成智力活动或学习任务。学习策略是个体通过自我意识自觉形成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刀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
我们认为,元论是德育、劳动教育、计算机操作教育,还是其它 特殊才能教育,都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前提,并应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刀因素为教育目标之一。特别是德育,如果不 能通过教学和其它教育活动,把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落实为正确而稳定的非智力因素。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因此,我们说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应该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应培养哪些素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采用什么样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因为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中小学教师将无法下手培养学生的素质。如果没有一定的1$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智刀和非智刀因素的理论)作指导,即便是开展一些活动,也是盲目的,不会有什么效采。
自1989年以来,我们就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首先,我承担了大泽市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六本)及(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专著。随后,又承担了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入。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通过问卷,调查了我国中小学生几个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通过访谈,总结了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垮券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经验;通过参阅文献和总结教育经验,初步形成了非智刀因素培养教育的原则、方法、途径以及具体的培养措施;通过在中小学开展自然实验,验证、补充和发展了有关非智刀因素的理论。本书就是对”非智刀因素及其培养“这一科研项目成果的集成,希望它能对目前全国开展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参加这一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入·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非智刀因素及其培养"的有全国六大行政区的,$理学工作者、部分中小学校校长与教师。他们是:大泽的阴国恩、李洪王、李幼穗、张兆坤、庄素芳、杨德弟、岳万才、宋达文、许丽珠、张英群、王宏德、王培;吉林的李玉亭、杜仲伦;安徵的李山川、如b本先、龙文祥、承泽恩;云南的沙镐英、宋志
一、闰卫国、邓云等;陕西的欧阳伦、王淑兰、李殿风、况志华、高屹、解丹坤;广西的沈阳、谭荣波;广东的叶忠根等。
为了本书的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二编室的编辑同志、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发展4$理研究室的董军和韩宗义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还要特别感谢参与这一课题研究的全体同志和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的广大中小学的领导、教师和同学!
目录
第一章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发展简况
第一节非智力因素概念在中国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非智力因素提出的教育实践背景
二、非智力因素提出的心理学研究背景
第二节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和功能
一、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二、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第三节我国心理学界有关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
一、有关非智力因素概念、构成和功能的理论探讨
二、有关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验研究
三、对非智力因素与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
四、对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的调查
五、对特殊类型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
第二章关于非智力因素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非智力因素与全面发展
一、全面发展的概念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助于优良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第二节非智力因素与教育原则
一、教育原则的概念
二、教育原则在非智力因素教育中的应用
第三节非智力因素与德育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内容
三、德育过程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非智力因素是德育的基础
第四节非智力因素与学科知识教育
一、学科知识教育的概念
二、学科知识教育的特点
三、学科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主渠道
第三章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申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现状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与教育建议
第二节影响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人际交往因素
四、个体的认知因素
五、学校教育与社会氛围因素
第三节非智力因素与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第四辈非智力因素的测评
第一节非智力因素测评的原理
一、非智力因素测评的涵义
二、非智力因素测评的性质
三、非智力因素测量属于哪一种水平的测量
四、非智力因素测评的功能
五;测量分数的解释
第二节非智力因素测评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行为观察法
三、行为评定法
四、自然实验法
五、作品分析法
六、仪器测量法
七、投射技术法
第五章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一节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原则
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途径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法
第二节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成就动机的培养
二、交往动机的培养
三、认识兴趣的培养
四、学习热情的培养
五、学习毅力的培养
六、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七、情绪稳定性的培养
八、支配性的培养
九、学习焦虑水平适度性的培养
第一节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研究
一、实验一
二、实验二
三、实验三
四、问题总讨论
五、结论
第二节初申生学习责任心培养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建议
第三节小学生好胜心培养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三、教学申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
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五、培养学习困难生的学习自信心
六、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成就动机
第二节中学教师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培养认识兴趣是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培养申学生成就动机的尝试
三、政治课教学申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中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
五、中学生的学习毅力及其培养
六、兴趣、毅力与书法学习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节小学教师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关于培养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随想
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
第二篇:英语教学与非智力因素
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开发和利用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是我国各艺术类院系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原因,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试从渗透社会责任和社会需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情感沟通,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待失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施教,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学习态度三个方面来开发和利用艺术生的非智力因素,解决英语学习难题。关键字:艺术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
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是我国各艺术类院系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这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间文化交流造成了困难,也对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智力因素是指基本属于先天形成的,与认识直接相关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兴趣、动机、信念、意志、性格、世界观等方面,完全依赖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开发。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有促进作用,对智力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艺术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英语成为他们熟练掌握的交流工具,是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关键。
一、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原因
英语学习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大学生智力水平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导致艺术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败。具体来说,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
1、英语学习缺乏内在的兴趣和动力。高校艺术生因其特殊的招生考试制度和录取标准(主要以专业课为录取标准,文化课录 取分数相对其他专业偏低),大多从小就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到音乐、美术、舞蹈、绘画、表扬等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对文化课的学习却是少之又少,甚至不够系统,这直接导致他们英语基础弱,底子薄。艺术生虽然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他们听不懂,看不懂, 对英语学习就产生了抵触心理, 自然就毫无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言。
2、意志薄弱,轻
易放弃。艺术生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大多个性张扬,情感丰富,但性格中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他们一旦感觉英语学习目标过高,一时难以实现,就会因为得不到成就感而产生畏难情绪。他们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意志和信心,甚至会因为贪玩厌学而轻易放弃英语学习。
3、自我评价过低,自卑心理过重。艺术生由于英语成绩长期落后遭受打击,在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英语失败感,加之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健全的心理调整能力,还会把这种失败错误地归因于智力方面的先天落后,造成做人自卑,做事消极,完全丧失乐观和自信。
4、良好的学习习惯未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很多艺术生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既指学生的学习随意性强,学习心理状态不稳定,英语学习受到太多的情绪影响,不能按时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也指英语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已成为阻碍艺术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亟待解决。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动力协调作用,英语教学和学习则会事半功倍。
二、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心理活动的产物,具有影响学生思想发展方向和思维发展深度的能动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目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巨大推动力,特别是当这种学习动力与社会责任融合一体时,就会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持久推动力。(2)强化作用: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活动有强化功能,特别是其中的兴趣、情感和意志能强化学生的进取心,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持久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学习活动的鼓舞性力量,能帮助学生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3)补偿作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先天不足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尤其是意志和性格的弥补功能更大。一个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如乐观自信、认真负责、持之以恒、沉着稳定等,可以坚持学习动机,稳定学习情绪,保持学习热情,调节心理活动,进行自我监督和反馈,克服先天的智力因素障碍,改进学习质量。(4)制约作用:非智力因素中各项内容对智力发展的制约都非常大,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智力活动的制约最明显,有什么样的态度和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智力
水平。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作用、强化作用、补偿作用和制约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始终保持较强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有明确而持久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强化学生自己能够坚持计划和实现目标的自信心,敢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善各种智力因素品质,协调其他非智力因素,共同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开发和利用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1、渗透社会责任和社会需求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驱力。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有关系,而内在动机则根源于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与长远的成功有关系。任何人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的。现阶段艺术院校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英语成绩直接与奖学金、综合测评挂钩,或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这种学习动力是一种外在动机,无法让艺术生长久地保持英语学习兴趣。
因此,要使学生产生真正地学好英语的内在动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了解和洞察国际形势和社会发展情况,规划和展望自身发展和职业生涯,一方面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他们肩负着社会文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英语是一种必备的国际化交流工具,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英语也是他们在人才市场谋求理想职位以及开创理想职业人生的必需技能。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以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2、注重情感沟通,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内心感情和态度的表露。良好的情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理解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还能产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和热情。当学生不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信任,对教师的热爱和依赖感就会不断增加,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得到加强。
教师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是正面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使学生多获得一些满足、快乐和自豪的情绪体验,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强化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利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长处来带动其薄弱环节的进步。同时教师要看到“由学生个体差异所带来的需要、动机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并由此对不同层次、秉性各异的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激励。” 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可以适时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期更大的进步;而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非言语交流是教师开拓师生问情感沟通的另一种有效渠道。非言语交流贯穿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胜利的手势或一个满意的眼神都会向学生传递一种向上的力量和一种精神的鼓舞。社会心理学家把用于教学领域的非言语交流概括为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非言语交流有体态语、人际距离以及言语中的语气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非语言形式与学生沟通情感,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境、饱满热情的情绪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唤起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激励学生行动上的协同。
3、引导学生善待失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
英语学习是一个目标语输入——目标语输出——错误修正——内化巩固的复杂过程。学习者会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过度概括、学习方式不科学、本民族文化因素影响等原因遭受各种错误和失败。失败在所难免,可一旦出现,学生便很容易变得颓废、消沉而从此形成情绪上的恶性循环如畏难、不愿参与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要在情感上主动理解、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失败,及时帮助他们转化“失败者”的心态,还要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克服挫折,坚持目标,追求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为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去感染、引导学生,或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可以设置一定的困难,有目的地磨练学生的意志,或设计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的提问或练习,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或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听录音、记单词、写日记、限时限速阅读,以培
养学生的坚持性和自觉性。同时,让学生学会凭借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用平静的心态面因失败造成的恐慌、受挫和悲观失望等情绪,发展健康的个性,提高自控力。
4、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施教,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学习态度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大方,并且有个性,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学生展现自我的最佳场所,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交际法,小组竞赛法,头脑风暴法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不论组织何种教学活动,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在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的同时认识到英语的实用性,以及在各自专业中的交际用途,培养他们热爱英语学习的积极学习态度。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大致的性格分类,利用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总之,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个性品质等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开发这些非智力因素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有利用艺术院校大学生学习英语困难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为社会的文化事业和国际文化交流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1]胡永晖.英语口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48-149.[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胡惠红.浅析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第三篇: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1921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推孟选择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少年儿童进行大规模的测查。先后发现1528名天才儿童。其中男的557名,女的671名。他们的平均智商为150。其中有80名智商在170以上。(美国心理学家把智商在90---110的定为普通智商,智商在110---120的称为优异智力,智商在120---140的称为最优智力,智商在140以上的称为天才或类天才。)推孟经过30年的追踪调查,1959年发表了研究结果:1528名天才儿童中,只有100名列入了美国的《名人辞典》,这100名列入了美国的《名人辞典》中的人,倒不是他们有多少才能,而是在于他们在社会上声望颇高。美国哈佛大学曾对300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其中仅15人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但20年后,这15个人的财产超过了那285个人财产的总和。我国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伤仲永》一文。说的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叫仲永,他在五岁时就能作得一手好诗,人们都非常奇怪。仲永的智力可谓超群了,可到了十二三时作诗已大不如从前了。再过几年,他就像平常人了。王安石异常感慨地说:仲永小时候天资聪颖,但最后却变成一个一般的人,这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去教育他。
沉痛的教训,确实令人深思。大凡教师深知: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未必就是智商高的学生,相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未必就是智商低的学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不少实验统计结果表明:人类个体智商水平的差异并不大。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家犬和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然而,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是不能回避的。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中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此人和彼人的差别,超乎人和兽之差别。” 英国作家吉辛在《四季随笔》中说:“读书和不读书人的距离,就如同死人和活人之间的差别一样。”几位大家的笔下都机杼同一喟叹,防范是商量好了说出来的。体悟深刻,妙语天下,且极尽夸张之能事。设喻大胆,因为说得过于真切,令人激赏的同时,伴生悲凉的心境。现实中人与人的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是什么因素在起制约作用?是非智力因素所致!智力再好,如果没有决定的意志,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智力就会在日晒雨淋、风吹霜打下,褪尽鲜艳的色彩,还是那样碌碌无为,终了一生。
不受一番风霜苦,那得梅花放清香。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智力好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更主要的是靠刻苦和勤奋这些非智力因素。有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气概,智力差些,也能成才。孟轲说得好:“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难看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偌大的差别,其实质是为非智力因素所致。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毅力、性格、信仰、兴趣、习惯、道德、体力等等诸多因素。
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
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能够使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
(二)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
(三)巩固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弥补作用。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国外许多关于心理研究证明,同样智商的人的成就差别在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人们的学习过程既是眼、脑、耳、口、手综合运用的一门艺术,也是心理过程的外在反映,一般地认为,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现在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应该包括六个方面: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从心理学上讲,这些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学生学习过程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前者属于认识系统,后者属于动力系统。没有认识系统,学习活动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维持。
第四篇: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后记
后
记
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研究学习,就必然要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告诫我们,如果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就必然会出现“他要吃白米饭,你倒老是弄些面条给他吃,事情是会两不讨好”的教与学的矛盾;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教授(1999)预测,21世纪的语文学习,会“越来越靠近心理”,会吸收和反映更多的“语文学习的心理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2001)研究发现,“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文学习心理”问题等等。由此可见,研究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顺应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调控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和历史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朱绍禹教授(1999)曾经十分遗憾地说:长期以来,“单从语文学习心理方面着眼、落笔的相对少些”。关于这一问题,我们查阅了近20年来,国内最有影响的《心理科学》、《心理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心理学》等杂志,发现研究语文学习心理的文章确实较少,研究语文学习心理的著作则更是空白,这种情况是令人遗憾的。
有鉴于此,在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的组稿下,笔者从1999年开始了《小学语文学习心理》的研究与写作。该书目前已通过教育部师范司组织专家的评审,作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参考书,应该说该书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体例,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得了权威的认定。
这本书是从“智力因素”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众所周知,“学习心理”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部分。根据沈德立教授的自然实验研究,二者在一个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中的关系是“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仅仅从“智力因素”方面来研究“语文学习心理”是不够的,是残缺的;还应该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来研究“语文学习心理”。于是我们从1999年下半开始构思这本书,2001年开始调查,搜集资料,2002年开始撰写这本书。
根据朱绍禹教授的研究,“单从语文学习心理方面着眼、落笔的相对少些”;根据我们的了解,专门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来研究语文学习心理的著作还是空白。因此,本书的写作是探索性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诚望读者们批评指正,一则是帮助我们改正提高,二则是推动语文学习心理研究的发展。
本书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荣昌中学王明万主任,荣昌铜鼓中学唐国学校长,永川北山中学陈铁钢校长,南岸区下浩小学朱静萍校长,渝中区实验一小李阳萍老师,永川市三教镇小学赵玲老师的大力支持;此外,郝一波先生也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大量的鼓励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学生谭本领、郭连友、陈孝军三同学的帮助,三位同学分别为“兴趣与语文学习”、“意志与语文学习”、“策略与语文学习”章查阅了一些资料,并撰写了一部分文字,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社,得到了重庆教育学院科研处的大力资助。长期以来,重庆教育学院始终把“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作为生存、发展的战略目标,极力鼓励老师们科研,并大力资助老师们科研。科研处根据学院的战略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资助措施,大大促进了重庆教育学院科研战略的发展。本书的出版,要感谢重庆教育学院,要感谢重庆教育学院科研处。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重庆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谷生华
2003年3月8日
第五篇:读后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读后感
原洪敏
初读此文,感受之深有两处:一是《三字经》中的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这六字尽人皆知,但有多少人知道,它诠释的正是非智力因素在人一生的成长道路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中学所学彭端淑的《为学》一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处我早已熟知,但却没有对其意义有过深刻理解,此次阅读,使我感受深刻,同时也对非智力因素了解更多,加深了我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也促进了我在教育教学方面进一步去探索和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而在我国,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独立提出,一经提出,就引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其主要内容涉及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五个方面。
关于动机,其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引用作者的话就是,按学习的动机不同,可以分为“牛耕田”式学习和“儿童学习”。“牛耕田”式学习就是指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力,就像牛耕田一般,被动接受,鞭打耕田,是肯定学不好的,而学习者有了一定的学习动机,就会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学习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学生激发不起自身的学习动机,而只是在一味的强迫督促下学习,有的学生自学计划完整,目标明确,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成为自身前进的动力,更多的智慧和学识丰富头脑、视野,也成为一部分人学习的动力,总之,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关于兴趣,它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学习的推动力,兴趣的动力作用极其巨大,是活动的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坚强的学习、忘我的学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积极地情感促进学习,消极情感则抑制学习,二者相互依存,转化,冲突,用之得宜,便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同时避免、消除否定、消极、减力情感对学习的影响,让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轮流交替、以活跃学习气氛,促进学习效果。意志通常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来,困难越大,意志会磨练的越强,学会适时下决心、做决定,并付诸行动、执行决定,勤学也是以意志为基础,做到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长期的意志磨练,习性养成,培养健康开朗、积极地性格,加强终身化学习,高效的学习。
人生来天性接近相同,但日常的习惯养成不同,就可以使人们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距离越来越远,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朝好的方面发展,促进健康积极地性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