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节约型行政机关的对策与思考
精心组织精深改革精细管理
——建设节约型行政机关的对策与思考
摘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家庭(个人)等。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已经逐步企稳向好,经济总量也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国家在现阶段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资源能耗还是会很高的,要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任务还需要下大力度、用真心思、做实工作,因此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势在必行。通过精心组织、精深改革、精细管理可以实现建设节约型行政机关的目标。关键词:节约型机关 改革 管理
前言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机关都要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抓紧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带头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机关,真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2005年7月4日新华网近年来,国家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我国人口多、资源少、消耗大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国家机关以及各类公共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机关应该做出表率。长期以来,各类机关在工作中的浪费现象十分惊人。仅用电一项,有资料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国—美国
政府机关平均水平的33%。政府公务人员1天耗电量,够普通百姓用19天。在用水、办公用品、用油和建筑节能等方面存在类似问题。各类机关特别是政府机关有别于其他部分,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于其他部门影响很大。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各类机关特别是各级政府机关的表率作用异常重要,必须把机关建设成为节约型机关。
正文: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家庭(个人)等。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已经逐步企稳向好,经济总量也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国家在现阶段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资源能耗还是会很高的,要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任务还需要下大力度、用真心思、做实工作,因此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建立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在精心组织、精深改革、精细管理上下功夫。
一、精心组织
(一)加强节能宣传,增强节约意识。
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树立节约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在某些行政部门中,节约意识比较淡薄。长期以来,一些机关人员花起公家的钱大手大脚,用起公家的财务一点也不心痛,慢慢地养成了一种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外面太阳红彤彤,办公室里灯光亮堂堂,水管长流无人管,咫尺之远公车代步,电脑笔记本越配越多,办公效率越来越低,纸张浪费越来越高
等。随手关灯,随手关水管,纸张反正面书写等这些良好习惯在机关里已经罕见,节约意识、节约习惯已经荡然无存。培养机关人员的节约习惯和意识已经迫在眉睫。有了节约意识,大到建设项目的审批会以本着节约材料和能源进行审批,小到随手关灯、关水管来避免浪费等,都会养成自觉习惯。节约意识培养不但对所在单位有好处,而且对于自己的家庭也大有益处。当前应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浪费就是腐败”的节约观,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二)开展节能调查,摸清能耗状况。
当前,我们的行政部门不仅没有能耗状况报告制度,统计部门都只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行政机关的能耗状况成为一个“黑洞”,一直无人知晓。在节约型机关建设中,应尽早成立行政机关能耗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和能耗状况报告制度。由调查小组负责能耗状况的调查统计,为行政机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虽然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我市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已形成,但电子政务的建设进展速度不快,办公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门户网站功能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没有实现共享。今后,应在进一步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增加投入,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在建设资金的保障、门户网站功能的提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和各部门内部的流转、网络安全防范的强化、各部门之间业务系统的整合和资源共享、加快推进无纸化办公等方面进行突破,真正实现“电子政府”的目标。
二、精深改革
(一)健全决策机制,减少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要使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不断完善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要进行科学的决策,真正做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不决策,没有两个以上的比
较方案不决策,没有经过专家学者的论证不决策”。要减少决策失误,首先必须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应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和政务公开机制,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及时纠正违法或不适当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决策的失误,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和浪费。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更高层次的节约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放手。应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方面职能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增强应对和处置各种危机事件的速度和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一是实行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将“企业家政府”的理念引入到政府的管理中,真正实现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和有限政府的目标;二是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建立政府工作外包制,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某些缺陷;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现行的审批职能进行清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
(三)改革预算管理,健全管理体制。
目前,财政预算比较笼统,不够明确,约束性不强,随意性大,不够了再追加,预算超支现象时有发生。要从严格控制办公费用着手,严格招待费支出,提高现代化办公工具利用效率等,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节约型机关。这就要求,日常工作不要讲排场、摆阔气,只求轰轰烈烈,轰动效应,不求实际效果和实际作用。严禁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减少会议、文件,能不开的尽量不开,能用电话会议,就不要开现场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要管用和相关,坚决避免陪会现象。要求不相关的人员列席会议,也是一种巨大浪费现象。能利用电脑进行无纸化办公的就要切实实行。为此应努力推进各项财政预算改革。一是改革预算编制,严格界定各种经费的支出范围、标准,积极探索绩效预算和目标预算,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二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健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管理机构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四是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确保单位各项资金真正纳入财政监督范围。
三、精细管理
(一)构建节能工作网络,确立节能目标。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涉及的单位多、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大。为保证下一步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机关继续完善机关各部门节能工作网络。要设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在机关事务局设立办公室,分别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能源消耗的管理工作,统筹做好政府部门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确定各阶段、各部门的节能目标,多措并举争取实现预定节能减排目标。
(二)构建绩效评估体系,强化社会监督。
科学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括评估理念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式体系、评估组织体系和评估制度体系。应做到以绩效为导向,以组织制度为保障,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政府绩效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应避免重视经济指标、轻视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的传统倾向,通过行政听证会、群众评议机关等切实可行的形式,吸收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参与行政决策,倾听民意,规范行政行为,逐步实现行政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考核体系。创造优良的政绩,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责任,也是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基本期望。但在一些干部心目中,“德、能、勤、绩”发生了变异,“德、能、勤”成了可有可无的指标,“绩”则成了GDP增长率的唯一经济数据,导致“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干部”。正确的政绩观
应该体现在“为民”和“务实”上,在做工作时应考虑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多高、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多好等。完善政绩考核体系,不妨把行政成本的高低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可以将行政成本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占GDP的比重、重大政府性工程建设投入产出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等相关指标,作为政绩考核的基本指标。建立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考核监督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公开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二)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监督管理。
一是从制度层面加强对行政机关浪费行为的约束与惩戒力度,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切实保障。应建立健全一整套要求严格、操作可行的日常管理制度。包括控制各类节庆活动制度、公务接待制度、严格会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差旅费管理制度、严格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制度以及用电用水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对行政机关资源使用实行定额限制和定额管理,加强行政机关节能的跟踪督查,形成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健全监督机制。建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要严肃查处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要对单位进行经济处罚,更要注重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钱伯章科学出版社发行处
2、《节约型机关》郭强 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第二篇: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建设 节约型机关 思考
建设节约型机关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节能降耗、降低行政成本,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穷当克俭是美德,富而思俭则是更高层次的美德。特别是对于我们基层检察机关来说,县级财力薄弱,各种经费短缺,更应该有过紧日子的思想,牢固树立艰
苦创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检察工作理念。为此,笔者在回顾我院近年来机关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机关资源浪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建设节约型机关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机关资源浪费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机关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机关单位的随手关闭电灯、空调、自来水管等良好习惯已不多见,“跑冒滴漏”现象在机关长期不能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增长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铺张浪费之风日盛,尤其是在机关单位表现更为突出。一些干部认为,公家的财物不用白不用,不花白不花,浪费与否和自己无关,缺乏爱单位如家的美德,更谈不上节约的意识。
2、节约意识不够。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干部节约意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节约行动也还只停留在表面:对自己有利的节约可以做到,但对于个人可能带来的不便或者改变自己习惯的事,则不愿自觉去做。因此,慢慢地养成了一种无视节约的不良习惯,像随手关灯,随手关水等这些良好习惯在机关群体中都不多见。
3、制度不完善。要想真正做到节能,关键是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只有从制度上做出了保证,才能有普遍意义。虽然目前各种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上都很健全,但是具体到勤俭节约方面就很难找到有操作性的条款,因而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各种资源浪费的根本所在。
4、措施不力。机关在厉行节约方面没有明确把建设节约型机关有关内容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这就从管理上出现了漏洞,节约与浪费没有什么区别。
5、监督不到位。机关内部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使勤俭节约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以人为本,增强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机关,关键是机关干部在思想上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科学消费的理念,只有人人把勤俭节约做为一种责任,人人想节约,人人去节约,才能真正建设成节约型机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使厉行节约成为自觉意识、自觉行动,成为永远不变的本色。在实践中,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的宣传理念,牢固树立为检察业务服务、为检察干警服务的思想,以方便干警工作,获得干警满意为标准,着力人性化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全体干警的责任感,把厉行节约的观念植入人心,使全院干警养成重节约、会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领导带动,发挥表率作用。在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中,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背后的导向、示范作用,要带头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带头参加创建活动,切实发挥示范作用。从“大处”着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避免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不搞超规格接待,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同时,随时注意自己的“小节”,诸如:能步行的,不以车代步;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俭省开会成本;选择节约型办公用品,非必要情况下不使用一次性笔、少使用一次性水杯;带头利用电脑、互连网等现代化设备,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以健康的消费方式、良好的节约习惯,影响带动下属,齐群众之心,集大家之力共同创建节约型机关。要教育、引导和规范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一条“铁的纪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模范,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示范。
(三)注重规范管理,健全工作机制。人管人管死人,制度管人管活人。要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让节约变个体行为为集体行为,变偶尔作为为长期作为,对节约的计划、目标、责任和措施等要具体细化、落实到位,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把资源节约纳入目标考核之中。在实践中,要一改管理部门“单打一”、“各管各”的做法,积极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协同抓、全院干警齐参与的格局,修订完善和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如《接待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制订《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
(四)注重习惯养成,增强创建活力。管理的高境界是人们自觉为之,养成习惯,形成风气。习惯的养成一要靠培养积累。在节约方面,力争做到办公室、会
第三篇: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建设 节约型机关 思考
建设节约型机关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节能降耗、降低行政成本,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穷当克俭是美德,富而思俭则是更高层次的美德。特别是对于我们基层检察机关来说,县级财力薄弱,各种经费短缺,更应该有过紧日子的思想,牢固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检察工作理念。为此,笔者在回顾我院近年来机关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机关资源浪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建设节约型机关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机关资源浪费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机关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机关单位的随手关闭电灯、空调、自来水管等良好习惯已不多见,“跑冒滴漏”现象在机关长期不能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增长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铺张浪费之风日盛,尤其是在机关单位表现更为突出。一些干部认为,公家的财物不用白不用,不花白不花,浪费与否 和自己无关,缺乏爱单位如家的美德,更谈不上节约的意识。
2、节约意识不够。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干部节约意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节约行动也还只停留在表面:对自己有利的节约可以做到,但对于个人可能带来的不便或者改变自己习惯的事,则不愿自觉去做。因此,慢慢地养成了一种无视节约的不良习惯,像随手关灯,随手关水等这些良好习惯在机关群体中都不多见。
3、制度不完善。要想真正做到节能,关键是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只有从制度上做出了保证,才能有普遍意义。虽然目前各种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上都很健全,但是具体到勤俭节约方面就很难找到有操作性的条款,因而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各种资源浪费的根本所在。
4、措施不力。机关在厉行节约方面没有明确把建设节约型机关有关内容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这就从管理上出现了漏洞,节约与浪费没有什么区别。
5、监督不到位。机关内部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使勤俭节约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对策和建议
注重以人为本,增强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机关,关键是机关干部在思想上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科学消费的理念,只有人人把勤俭节约做为一种责任,人人想节约,人 人去节约,才能真正建设成节约型机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使厉行节约成为自觉意识、自觉行动,成为永远不变的本色。在实践中,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的宣传理念,牢固树立为检察业务服务、为检察干警服务的思想,以方便干警工作,获得干警满意为标准,着力人性化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全体干警的责任感,把厉行节约的观念植入人心,使全院干警养成重节约、会节约的良好习惯。
注重领导带动,发挥表率作用。在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中,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行为背后的导向、示范作用,要带头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带头参加创建活动,切实发挥示范作用。从“大处”着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严格控制公务活动规模,避免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不搞超规格接待,杜绝用公款大吃大喝;同时,随时注意自己的“小节”,诸如:能步行的,不以车代步;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俭省开会成本;选择节约型办公用品,非必要情况下不使用一次性笔、少使用一次性水杯;带头利用电脑、互连网等现代化设备,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以健康的消费方式、良好的节约习惯,影响带动下属,齐群众之心,集大家之力共同创建节约型机关。要教育、引导和规范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一条 “铁的纪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模范,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示范。
注重规范管理,健全工作机制。人管人管死人,制度管人管活人。要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让节约变个体行为为集体行为,变偶尔作为为长期作为,对节约的计划、目标、责任和措施等要具体细化、落实到位,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把资源节约纳入目标考核之中。在实践中,要一改管理部门“单打一”、“各管各”的做法,积极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协同抓、全院干警齐参与的格局,修订完善和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如《接待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制订《关于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节约长效机制。
注重习惯养成,增强创建活力。管理的高境界是人们自觉为之,养成习惯,形成风气。习惯的养成一要靠培养积累。在节约方面,力争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杜绝能耗空放现象,科室开空调时尽管集中办公。严格控制办公室、会议室空调温度,做到夏季高温不达到35摄氏度 以上不开空调,开启空调时温度设定应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 不开空调,开启空调时温度设定应不高于18摄氏度,下班或外出前半小时关闭空调。电脑、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用电设施在下班时要及时关闭,并尽量减少待机时 间。在自然光照较好的条件下,办公室、会议室尽量少用照明灯具,最后下班、离开的工作人员自觉及时关闭电源。楼道、卫生间的电灯根据需要开启并随手关闭,杜绝白昼灯、长明灯。二要注重典型引路。发现、树立、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用典型教育引导每一名机关干部。开展“每月一星”评选活动,将工作中表现优秀、做出突出贡献,尤其是注重节俭、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干警推选出来,总结和宣传其好的勤俭节约做法,将其先进事迹用展板在大厅中展出,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倡导 “人人讲节约,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使全院干警自觉节约每度电、每滴水、每张纸、每升油,迈入讲习惯、重节约的良性循环。
注重强化监管,加大管理力度。机关内部要成立专门的民主监督小组,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切实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定期对机关内部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整改解决,坚决遏制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同时鼓励干警对机关中的浪费行为进行检举和监督。实行院领导轮流值周制度,在值周院领导的带领下,政治处、办公室、计财部门、监察部门共同派员参加,每周至少两次不定期地对检察干警一周节约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浪费水电、汽车燃料、办公耗材等行为,对发现违反规定的进行严肃处理,发现问题现场整改,并予以通报表扬或批评。计财部门要严格把关,要加 强对办公经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对铺张行为要在审批环节上坚决予以制止,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钱物坚决不予报销。
第四篇: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在寒假期间,我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这一调研课题进行了调研,如何使我国更好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如何是我国在资源匮乏的今天仍能更好的稳步发展?要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我建议从下面的10方面着手,从而更好的应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难题: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
一、铜产量的二分之
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 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
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评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
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0、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常识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在宣传教育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常识的小册子,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做到以教育形式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长影响社会。
虽然以上10点也不是很全面,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我相信这10点对策的实行会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使我国成为更加民主富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篇:建设节约型矿井的几点思考
建设节约型矿井的几点思考
建设节约型矿井的几点思考
节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大兴节俭之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每个公民和组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煤矿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组织,由于其生产方式的独特,因而创建节约型矿井的内容和方法也具有独特性。联系实际,笔者认为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节约型矿井首要的任务必须搞好安全生产。安全是煤矿工作的生命线,没有了安全,煤矿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搞好安全工作,减少事故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支出,本身就是最大的节约,据统计我国煤矿每年因各类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每年因矿工患尘肺病、矽肺病的直接治疗费用就达20多亿元,这些损失数目之大,发人深思。然而由于认识的原因,目前,一些煤矿经营管理者还认识不到安全与节约的这种关系,仅仅把节约理解为降低和压缩有形的设施设备及各种材料的投入,忽视了安全管理的无形效益。事实一再证明: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效益,搞好安全工作就是最大的节约。
二、建设节约型矿井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收率。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就是增加原煤产量,提高企业效益,也就是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让资源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最好措施,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矿的矿井回采率只有45,而乡镇小矿的矿井平均回采率最高不超过20,这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甚至不足他们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在投入及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发达国家比我们产量多出一倍以上。分析我们回采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开采方式落后,目前,我国还有2万多家的小煤矿,这些小煤矿年生产能力平均只有5万吨左右,其开采方式简单,吃肥的丢瘦的,条件好的多采点条件差的就丢下。二是大矿井田受小煤窑私采滥挖影响,地质条件受到破坏后无法正常开采,以至有些资源成为呆滞资源,有资料显示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每年都在数千万吨。三是由于技术手段和生产条件限制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一些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丢弃了一些资源。四是企业生产管理的漏洞以及职工对资源保护意识不强,也造成了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资源回收率。五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煤矿对采掘过程中出现的煤质差、发热量低的煤炭随意丢弃。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建设节约型矿井都是不相适应的。
三、建设节约型矿井必须加强对采矿过程中附品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矿井水、煤层气是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三大类附属品,目前这些附品绝大多数都是当作废废物而排放的。据统计我国煤矿每年排出的煤矸石有数千万吨,累计已达到70多亿吨,排出的矿井水有数百亿立方米、排出的煤层气(瓦斯)达190亿立方米。物有所值,这些附品资源也具有自身的潜在的价值,煤矸石是矸石电厂以及矸石砖厂的主要原料,瓦斯可以集中抽放储存,是居民清洁的生活能源,也可用来发电,矿井水可以进行净化处理,用以生活用水以及农田灌溉和工业使用,然而这些附品的用途开发还处在初始阶段,它们的价值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我国用煤矸石发电的矸石电厂为数不多,用煤矸石造砖还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对矿井水的净化利用更是少的可怜,对瓦斯进行集中抽放,开发利用还处在实验阶段,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富含煤层气的国家,地下2000米以内煤层气达314600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按照能源消费标准相当于中国20年的能源,而目前每年我们能直接进行抽放并利用的只占总排量的2。因此建设节约型煤矿必须重视附品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建设节约型矿井必须加强采矿设计与技术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和浪费。煤矿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必须高度重视设计与技术环节的管理,加强地质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全面准确地掌握地质资料的各种信息,坚持对采区采面及各个巷道的安排布置方案,进行优中选优,防止报废工程出现,避免不计成本的投入。
五、建设节约型矿井必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要改变煤矿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实行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提高煤矿职工的节约意识,坚持从节约一度电、一根椽子、一块芭子、一滴油、一张纸做起,形成文明作业、节俭作业的良好风气,使节俭成为广大职工的行为习惯。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控制机制,严格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与奖惩,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