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文化打造活力机关党建
以文化打造活力机关党建
中共珠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为了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近年来,珠海市直机关工委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创理念、树形象、迎挑战、求发展”为主题,以文化蓄内力、催动力、聚合力、激活力,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创新型机关建设,为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文化保障。
一、以文化蓄“内力”,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
机关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修养优劣取决于是否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形成则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积累。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文化蓄“内力”,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
1、开展学习教育,树立学习意识。我们针对机关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通过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大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机关干部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了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有效,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弘扬特区精神,增强职业道德”和“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等主题演讲比赛,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通过组织“读书•思考•进步”专题读书活动,举办读书班、学习论坛、读书笔记展评、朗诵会、优秀图书点评会等,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职业精神和履职能力。
2、开展学习培训,健全学习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强化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每年我们都定期举办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和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同时,结合各个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经常组织专题报告、讲座和论坛,如邀请北京国情调查研究中心刘吉主任为机关党员干部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几个重大问题”专题报告,邀请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丁晋清副研究员作“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专题讲座,邀请中山大学任剑涛教授作“解放思想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邀请全国知名生态作家、凤凰卫视《中国江河水》电视节目总策划徐刚做“珠海:生态文明与未来”的辅导讲座等等,逐步形成了重大事件必谈、重点工作必讲、重要战略必论的市直机关学习常态机制,推动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
3、开展学习竞赛,增强学习效果。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网上办公、电子政务等已成为机关工作的必然趋势。为推动机关干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
运用互联网进行资料收集、查询等相关技能,我们专门开展了以网上冲浪和计算机操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办公技能大赛,大大激发了机关干部职工运用现代科技提高办公效率的兴趣和能力。同时,根据许多机关干部有写作、书法、绘画和摄影等业余爱好,我们还经常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征文、书法、摄影、绘画比赛,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学习的效果。
二、以文化催“动力”,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
做好服务是机关工作的一条主旋律,而机关文化能够催生做好服务的动力,是使这条旋律更加优美动听的音符。在机关文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方向、培育精神、凝聚力量的能动作用,将文化融入机关工作之中,不断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
1、围绕服务,创建机关文化理念。机关文化理念是机关的核心价值观。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早在2004年,我们就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研究,在机关创建了涵盖机关精神、建设目标、工作要求、评价标准和机关作风等内容的机关文化理念体系,如提出“管理科学、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服务高效”的机关建设目标、“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评价标准等。我们本委也结合工作特点,确立了“组织的桥梁纽带,党员的知心朋友”的文化理念。为了进一步深化机关文化理念,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组织开展了“珠海市民最认同的机关文化理念”评选活动,发动广大机关单位提炼上报自己的文化理念,然后让广大市民参与评选,最后,市委组织部“公道正派、选贤纳才”、市中级法院“厚德行端、业精法正”、市公安局“情系百姓安危,心牵民警冷暖”、市农业局“情系三农,根植沃土”等10个单位的理念被评为珠海市最认同的机关文化理念。评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市民的积极参与,大大提升了机关单位的良好形象。
2、突出服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我们每年都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如2006年我们组织开展“三个走在前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在前、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走在前)的排头兵实践活动,2007年开展“三服务一促进”主题实践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促进社会和谐),今年又组织开展“四加强四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推进思想解放;加强创新型机关建设,推进科学发展;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加强廉洁型机关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实践证明,以鲜明的主题为引导开展实践活动,不仅使机关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也为机关工作增添了人文色彩,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内涵。
3、规范服务,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服务型机关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机关作风。在开展机关文化建设中,我们专门制定了《珠海市直机关公务员行为规范》,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言行举止等十个方面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为了使规范入脑、入心,我们不仅以公文形式下发,还制作成精美的台历发给各机关单位,并组织开展公务着装、公务礼仪展示活动,通过小品、着装表演等形式对机关干部执行公务时的着装和礼仪进行
演示,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加大机关作风建设的宣传力度,我们与珠海电视台合作开办《阳光政务》栏目,每周一期,重点对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进行报道,不仅发挥了新闻媒体监督机关改进作风的作用,还起到了宣传引导、扩大影响的良好效果,为改进机关作风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以文化聚“合力”,推动和谐型机关建设。
文化能够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是和谐机关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始终坚持做好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环境,使机关干部在舒心的环境中工作、在融洽的氛围下共事、在进取的天地里创业,推动和谐型机关建设。
1、以人为本,做好人文关怀。机关和谐的主体是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到机关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提出了建立以政治关爱、工作激励、成长关怀、思想疏导、精神抚慰、生活帮扶、城乡互助、服务保障等“八大机制”为重点的机关人文关怀服务体系。实践中,我们始终倡导关爱基层、关爱群众,坚持做到“六个必谈”、“五个必访”等谈心谈话措施,并落实生日温馨祝福、节假日登门慰问、党员“一帮一”、支部“一对一”等具体措施,做到“冷有人问,惑有人解,困有人帮,老有人惦”,细微之处见关怀。
2、创建和谐支部,带动机关和谐。机关支部是机关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支部和谐是机关和谐的一个基础。在机关文化建设中,我们将支部和谐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党内和谐示范和带动整个机关和谐。为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支部在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前的基础上,于2007年专门在机关开展了“和谐党支部”创建活动,机关各党支部按照“五和谐一突出”(思想和谐、班子和谐、队伍和谐、管理和谐、党群和谐和业绩突出)的要求,大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党内和谐程度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和谐机关建设。
3、打造文明办公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优雅和谐、文明有序的办公环境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和谐机关的一种外在表现。近年来,我们在机关倡导建立了200余个党员活动室,其中不仅设置了阅览室、健身房和文艺活动区等硬件设施,而且还专门设有荣誉墙、荣誉柜和包含党旗、入党誓词和党员权利义务等内容的党务公开栏,使人在活动室内能够感觉到浓郁的党建文化气息。同时,我还在各机关倡导设置了包涵如“文章精选”、“学习视窗”、“文化长廊”等内容的文化角和宣传栏,美化了办公场所,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及和谐的机关办公环境。
四、以文化激“活力”,推动创新型机关建设。
创新是机关工作得以不断进步的源泉,而机关工作创新必须以高起点、高层次的机关文化为依托。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化激“活力”,通过机关文化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活力,推动创新型机关建设。
1、搭建平台,培育创新文化。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化
网络,我们率先在广东省地市工委一级设立《机关党建之窗》网站,目前访问人数超过260万人次,成为我市机关党建学习宣传、教育管理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专门设立“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制定了相关的奖励制度,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机关党员积极参与创新。我们举办“创新与发展”专题座谈会,组织市直机关的党务干部交流探讨,启发思路,在机关内部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
2、创新载体,推动工作。我们把机关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从创新党的组织生活入手,组织开展了“最佳党日活动”的评选,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推进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如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调度室党支部开展的“金盾映党旗、苦练基本功”主题党日活动,把提高民警搜救业务基本功与登山活动和党的教育有机地结合,民警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群众得到了保护、受到了教益;市垃圾发电厂党支部开展的“党员身边无事故”主题党日活动和市粮食储备库党支部开展的“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主题党日活动,也都找到了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和文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开展活动,激发活力。文化建设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为此,多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七一”组织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以及新老党员义务植树活动,使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举办以“唱响革命歌曲,回顾光辉历程,争当排头兵”为主题的合唱比赛和“我为党旗添光彩”、“排头兵赞”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使机关干部职工充分施展才华和风采;在市直机关推行工间操,举行拔河、篮球比赛和迎新春游园活动等等,丰富机关党员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团队精神,增进机关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有效激发了机关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以上是我们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市(区)机关工委的工作相比肯定还有差距。希望各位会议代表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更好地推动珠海机关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共珠海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二OO八年六月
第二篇:打造机关党建品牌
淘汰落后产能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我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做好调查摸底,并制定计划,分解目标,引导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9个项目分别涉及建材、酒精、印染、电力等行业,共淘汰产能为41.2万吨水泥、80万重箱平板玻璃、1万吨酒精、1000万米印染、10.9万千瓦时小火电等8个落后项目,夏津盛盟织染公司淘汰项目正在拆除中。
“三部曲”抓实新教师岗前培训 党务公开搭起党员群众的“连心桥”
社会保障护航幸福
不断完善城乡养老体系,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能力,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力争到2013年,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以上,改造农村危房8万户,全市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超过100%……真正把不同群体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活服务、身心健康等现实问题作为建设幸福德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幸福转化为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牢固树立 “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努力增进群众的福利水平,大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使人民群众过上体面尊严和有保障的幸福生活。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我们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能不断提高,更多的百姓就能沐浴在社保 “阳光”下,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富足、温馨与快乐。
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
以实施廉政效能管理工程为总抓手,把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有机结合,抓好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健全制度机制,切实提速提质提效,争当优化发展环境的推进者和维护者。
第三篇:用好文化元素 增添党建活力
以“教育、服务、创新”文化主题提升支部党建活力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民生置业公司改革创新之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长沙民生置业分公司将以红色主题教育文化为抓手,突出以文聚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发展正能量,为公司党建工作增添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这个总要求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即一个根本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个指导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强调,要主动顺应新时代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个基本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总要求为基层党组织指明了党建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新时代基层党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长沙民生分公司根据总公司党支部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将以“创新、服务、教育”为主题,以文化蓄内力、催动力、聚合力、激活力,提升党建活力,为更好的服务民生银行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文化保障。
一、以红色主题教育为契机,提升党建活力
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修养优劣取决于是否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形成则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积累。民生长沙分公司位于长沙,湖南有丰富的红色主题教育资源,周边有刘少奇故居、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杨开慧故居等红色主题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开展“伟人故居游”、“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职业精神和履职能力。让党员群众耳濡目染受到红色文化熏陶,以身边的先进为楷模,浓厚“学先辈、做先进”的氛围,进一步丰富党员的组织生活,调动党员积极性,凝聚党组织活力。
二、以服务为主旋律,提升党建活力
1、做好服务是物业公司工作的一条主旋律,而公司党建文化能够催生出一只具有战斗力的服务队伍,是使这条旋律更加优美动听的音符。在支部文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方向、培育精神、凝聚力量的能动作用,将文化融入物业服务工作之中,不断推动服务型支部建设。公司将围绕服务,结合总公司要求和企业文化,广泛征求意见和研究,创建涵盖支部精神、建设目标、工作要求、评价标准和作风等内容的支部文化理念体系。
2、突出服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我们将在公司开展“为党74周年献礼劳动竞赛”主题活动,以鲜明的主题为引导开展实践活动,将使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也为支部党建工作增添了人文色彩,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和内涵。
三、以创新为源泉,提升党建活力
创新是党建工作得以不断进步的源泉,而党建工作创新必须以高起点、高层次的党建文化为依托。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创新文化激“活力”,通过党建文化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党建活力。
1、创新党建宣传方式。除了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宣传手段外,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将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化网络,及时将党的政策、主张、要求、公司先进党员事迹等内容发布到网络,不断加强党的政策理论宣传。
2、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方式。组织开展“最佳党日活动”的评选,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推进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把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调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创新党建责任主体。党建工作是党组织书记的职责,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人讲”、“一人挑”的问题,没有充分调动其他干部和党员群众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今后党建工作中我们将充分激活文化元素,利用挖掘红色资源、宣传红色故事、参观红色旧址、融合民俗文化,提升党员群众的党性教育,引起党员群众的共鸣,形成“大家传”的良好局面。
4、教育形式创新。传统党员教育管理,往往以单向灌输为主,听课者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受,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效果不佳。通过创新文化党建新模式,根据党员群众不同的文化信仰、兴趣爱好等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利用文化凝聚力,变“灌注式”为“主动式”,不断增强党建活力。党建中增加文化内容,内容上注入新鲜的“血液”,得到文化滋润,提升党建内涵。
以上是我们利用文化元素提升党建活力的一些想法,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性培养,提高党员凝聚力。
第四篇:赋文化以活力、给旅游以魅力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如何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适应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新要求,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近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以现代旅游“激活”文化宝藏
记者:近年来,我国旅游界提炼的一句话得到各个层面认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怎么看待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邵琪伟: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旅游是旅游者经历文化、体验文化、欣赏文化的过程,而文化因素则渗透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站在旅游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记者:现代旅游业怎样“激活”文化消费?
邵琪伟: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同时旅游业也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旅游能够使很多“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
目前我国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4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1个,历史名镇名村251个,博物馆2141个,文化馆3258个,我国还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道教宫观1500余座,伊斯兰教清真寺3万余座,天主教教堂4600余座,基督教教堂1.2万余座等。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用于旅游开发的有6000多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风俗习惯等也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实践证明,开发旅游业,需要对各类文化文物资源进行梳理和修整,需要对古城、古镇、古村落进行挖掘和保护,从而让文化文物资源多年沉睡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有利于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敦煌的同志有句话讲得好,“敦煌的优势在文化,出路在旅游,未来在文化旅游”。
在文明对话中提升中国形象
记者:旅游被称作文明间的对话,怎么看待其中的中国角色?
邵琪伟: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是民间对民间、人民对人民友好交往、传递友谊的渠道。现代大众旅游已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载体之一,人们在旅游中对文化的接受是在一种完全自愿的环境中发生的,是出于旅游者个人意愿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因而也最有力、最持久。
旅游还是跨时空的交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位旅游旅行者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促进沟通交流的文化使者。随着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在更广范围展开,为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共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实践证明,旅游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民增进了解、加深理解、促进友谊。很多国外游客通过旅游加深了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也使更多的中国人“零距离”的了解了外国和外国文化。
记者:中国旅游在这里面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邵琪伟: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文化根基。
发展旅游可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每年数千万国际游客来到中国,首先接触到的“中国印象”更多的是“中国旅游印象”。中国是一个真诚、真实、开放的国
度,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活动和产品来加强对外传播,能够使各国的游客在旅游中认识、了解、感知一个真实发展变化的中国,传播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已达5739万人次,如此众多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有利于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推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好交往。外宣和旅游、文化部门要共同推动,把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在世界文化旅游大潮中高悬中国之帆
记者:如何看待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的现状?
邵琪伟: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的作用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从国内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融合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着领域不宽广、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例如江西景德镇是千年瓷都,瓷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但整理、挖掘、提升与弘扬都还不够到位。
目前全球已有49个饭店国际品牌进入了我国旅游市场,我们还没有一个品牌走出去;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在香港、上海“登陆”,我们还没有一个主题公园走出去。目前针对国际游客的旅游线路,仍以京西沪桂广为主,丝绸之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瓷器文化等都还没有打造出成熟完整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此外,如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英国伦敦的歌剧、俄罗斯莫斯科的芭蕾舞剧等,成为国际游客必看的旅游演艺节目。我国更多还是形象宣传,从形象推广走向产业推广,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办法上都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广泛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加快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记者:如何有效缩小在这方面与国际的差距?
邵琪伟: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目前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和发展业态等方面创新有广阔空间。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要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政策措施,注重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为旅游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新的空间,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旅游文化。要加大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鼓励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进旅游文艺演出形式创新,提升旅游演艺节目创意。要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提升面向游客的文化演出、文化产品的信息服务和从业人员的科技涵养。
通过改革创新和依靠科技进步,要打造更多像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集团、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这样的文化旅游企业,更多像新疆维吾尔族古尔邦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会、宁夏回族开斋节、西藏藏族雪顿节、内蒙古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这样的旅游民俗节庆活动,更多《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漠敦煌》这样制作精美、演绎精湛、格调高雅的旅游文化演艺作品,为古老又现代的文明中国,扬起现代旅游的风帆。
第五篇:融入发展抓党建 打造品牌添活力
融入发展抓党建 打造品牌添活力
打造“一圈两带五点”城乡
为探索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江西安远县坚持“以点带面、点点成圈、连点成带、连线成体”的目标要求,精心打造“一圈两带五点”城乡一体基层党建示范品牌,在全县各领域集中创建了一批党建基础扎实、特色明显、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党建工作示范典型,整体提升了全县基层党建水平。提出“一圈两带五点”基本构想
按照“点上出经验、面上求突破、整体抓推进”的思路,我县提出了“一圈两带五点”的基本构想,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规划:
——“一圈两带五点”是用规划的理念谋划党建工作,形成集聚效应的全新路径。系统科学原理告诉我们,党建品牌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措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动作,才能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一圈两带五点”正是坚持了规划的理念,高度重视党建资源的整合利用,将“孤立型”的党建示范点连成“圈带型”的党建示范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示范点的示范典型带动作用,凸显集聚效应。
——“一圈两带五点”是提升党建示范点整体水平,打响党建品牌的重要举措。示范带动是实践证明推进党建工作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有效方法。开展“一圈两带五点”城乡一体基层党建示范典型建设,能有效打破 “遍地开花、聚集效应不强”的党建格局,真正发挥示范点“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促发展”的带动作用,让基层党建“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提升党建示范点整体水平,打响安远县党建工作品牌。
——“一圈两带五点”是围绕中心,服务安远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党建工作只有自觉融入中心、服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才有生命力,才能出生产力。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新一届县委提出了“提升农业、突破工业、做美城乡、做旺旅游、壮大财政、做强教育、做实民生,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安远,打造全省著名的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一流的脐橙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县,努力建设生态、和谐、富裕、幸福安康的新安远”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大力实施“一圈两带五点”党建品牌创建工程,有利于扩大党的组织工作覆盖面和渗透面,更宽领域贴近发展实际,更好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加快发展、推动转型发展。
搭建“一圈两带五点”主体构架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灵魂。我县在找准城乡基层党建的共同特征和共同诉求的基础上,确立了“一圈两带五点”的主体构架,努力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一圈”,即:以城区为中心的城乡基层党建综合示范圈。综合考虑布点路线、品牌布局、示范带动等各方面因素,以县城城区为中心,确定了个党建示范点,这些点涵盖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党建示范圈,具有连接中心、辐射周边的示范带动作用。
——“两带”,即:按乡镇区位划分的南、北两条党建精品示范带。安远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产业优势明显,已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西甜瓜等四大支柱产业。按照打造“富民党建”要求,南片乡镇重点打造旅游观光、协会带创、产业富民精品示范点,大力发展旅游、脐橙、食用菌等特色经济,打造辐射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群众收益高的党建示范带;北片乡镇主要突出以发展产业、服务创业、“双带”致富等示范主题,依托烟叶、蔬菜、果业、西甜瓜等产业资源,重点围绕构建发展潜力好、发展空间大的产业格局,通过积极开展党建强村、产业富村、“定区联户”、“部门扶村、党员帮户”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和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培育基地带创、产业带创、协会带创、能人带创、服务带创等精品示范典型,形成以基地为纽带、服务为宗旨的党建示范带。
——“五点”,即:邻县进入安远的五个乡镇为党建品牌示范点。根据安远地理区位特点,以定南、寻乌、信丰、会昌、于都等毗邻安远的5个县进入安远的第一乡镇为依托,按照“一乡一品牌”的原则,打造5个党建示范品牌乡镇。各示范点依托资源、结合实际,切实抓好党建载体创新,赋予党建新内涵,进一步巩固提升、打造品牌。如,鹤子镇以“党员互助会”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拓宽互助范围,增加互助会功能,着
力解决党员群众“创业无项目、发展无资金,致富无技术”等难题,探索出创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创业创新的党建品牌的新途经;三百山镇发挥旅游大镇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做活景区党建模式;版石镇以开展创先争优(“三送“)活动为契机,坚持双“会”启动,双“轮”驱动,双“制”促动,双“齿”联动的“四动”模式,力促发展产业常态化,实施扶贫帮困常态化,社会管理常态化,基层党建常态化;天心镇在巩固现有载体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基地+协会+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烤烟、蔬菜、生猪、西甜瓜等产业,建强协会党组织,着重培育基地带创为品牌的党建示范点;龙布镇围绕建设“党群连心楼”确定示范点重点打造,致力于打造基层文化党建示范品牌,充分彰显当地文化特色。
“一圈两带五点”党建示范点品牌创建
按照基层党建工作有新亮点、基层党建氛围有新变化、基层党建水平有新提升、基层党建成效有新显现的“四新”党建工作目标,紧扣“八化”要求,“七个一”工作内容,倾力打造“亮点纷呈、点点成圈、连点成带、连线成体”的城乡一体基层党建示范品牌。
——树立标准,突出抓好示范品牌“八化”创建。“八化”标准,即:阵地建设标准化、资料台帐规范化、实践活动正常化、工作内容品牌化、示范带动样板化、规划布局精品化、讲解推介“导游”化、示范点建管维护持续化。按照上述“八化”要求,努力把示范点打造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基础好“五个好”基层组织,进而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有新亮点、氛围有新变化、水平有新提升、成效有新显现的创建目标。
——明确内容,集中抓好基层党建宣传推介“七个一”工作。为更好地宣传推介我县党建(“三送”活动),在全县形成抓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各示范点切实“七个一”创建内容进行精心打造,即:每个党(工)委建设一批党建工作展厅,形成一批典型经验材料,制作一部党建工作汇报片,培训一批党建工作讲解员,开展一次党组织书记话党建活动,每个党建示范点制作一份彩页简介,全县制作一本彩页宣传画册。——强化责任,切实加强品牌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将“一圈两带五点”城乡一体基层党建示范典型打造情况纳入全县党建考评的重要内容,实行示范点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并成立了党建工作督查指导组负责抓好督查指导工作,随时跟踪、协调落实,抓亮点、攻难点。同时,还安排了县直部门单位结对挂点,下派驻点包扶干部帮扶创建,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大力把持。强化责任落实,对创建标准高,特色鲜明的乡镇给予通报表扬和资金扶持奖励;对开展工作较差或进展缓慢的乡(镇)及村(居)进行通报批评,不予或少予扶持奖励,并责令整改,同时追究党(工)委书记及派驻单位“一把手”的连带责任。“一圈两带五点”示范点党建品牌创建成效凸显
“一圈两带五点”城乡一体基层党建示范品牌的创建,是统筹推进了各领域党建创新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有益尝试和生动实践。我县通过“一圈两带五点”示范点党建品牌的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效:
——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在党员干部中营造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氛围。“一圈两带五点”示范点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通过建立“抓书记、抓书记”的责任落实、定期考核评比等责任落实激励机制及奖优罚劣等系列激励措施,党组织书记抓品牌示范点创建的职责进一步明确,自觉把上级引导与基层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自觉融入全县中心工作,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加速推动了示范点“党建项目”的落实。党员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将工作重心下移,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有效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注重典型引导。在各领域发现和培树了一大批鲜活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身边人,浓厚了创建氛围。建立奖罚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党建评先评优标准和条件,促进了示范点创特色、出经验、求实效。
——创新了抓基层党建落实的手段,在基层党组织中构建出“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工作格局。通过“一圈两带五点”示范点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各党建示范品牌创新了工作思路,坚持载体创新、机制创新、活动创新、宣传创新,从而使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呈现出“百花斗艳、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如,在农村,组织开展了“五日一体”、“两定一争”等主题活动,破解了“三会一课”制度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突出难题。在非公有制企业,组织开展了“三卡一评”、“每月一主题,„双五星‟创评”、“三联三促”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岗位竞赛活动,推动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在社区,组织开展了“四联共建”城乡互
帮互助一体化服务活动,加快推进了社区党建“三有一化”进程。在机关,适时组织开展了“双树双比双评”活动,机关党员的党员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了“三重三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舒心,让教师安心,让家长放心。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了“三好一满意”创评、“四制联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在全县上下呈现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生动局面。各创建单位党组织以创建“一圈两带五点”城乡一体基层党建示范品牌为契机,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示范点建设与促进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各示范点创建成为引领各方面工作的“标杆”,有效推动了中心工作的完成,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如:镇岗乡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全乡启动重点项目17个,相继完成投产的4个,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个亿。多数乡镇结合农户发展意愿,采取“基地+协会+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白莲、西甜瓜、灵芝、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一大批新兴种植养殖业的产业基地和龙头项目,辐射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党建和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据统计,全县脐橙面积超过30万亩,产值超过12亿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超过6000万袋,年产值达到1.6亿元。以版石、天心为代表的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县城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功能日渐完善,城区面积从2005年的不足
7.6平方公里扩展到8.9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8.16万人。农村面貌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