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版预备年级下古诗文训练(一)

时间:2019-05-13 14:2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上海版预备年级下古诗文训练(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上海版预备年级下古诗文训练(一)》。

第一篇:2014年上海版预备年级下古诗文训练(一)

2014年上海版预备年级下古诗文训练

(一)1、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晓看红湿处。

2、孤山寺北贾亭西。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

3、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

4、一夕轻雷落万丝。有情芍药含春泪。

5、雨前初见花间蕊。蜂蝶纷纷过墙去。

6、何事居穷道不穷。家山虽在干戈地。窗竹影摇书案上。少年辛苦终身事。

78、学而时习之,愠,?

9、知之为知之。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1、三人行。则其善者而从之。

12、温故而知新。

13、岁寒。

14、无欲速。

15、吾尝终日不食,以思。

16、《论语》是及其弟子的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成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了。我国古代

伟大的家、家,学派创始者。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

17、《南园十三首》作者,字。

18、《题弟侄书堂》,选自《》,作者,字自号。

19、,字(朝代)。

20、,作者号。

21、,作者,字,晚号,(朝代)。

22、,作者(朝代)。

23、,字(朝代)。

第二篇: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一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一,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默写

(1), ,恨别鸟惊心.(2)青山缭绕疑无路,.(3),三万里河东入海,.(4),予独爱莲之 ,.2,解释带点字

(1),陶后鲜有闻 鲜(2),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3),斯是陋室 斯(4),无案牍之劳形 劳

3,阅读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9-12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2)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3)孔子不能决也 决()(4)问其故 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孰为汝多知乎

11,两小儿辩斗的问题是 ,所得结论不同,是因为一个是从 觉判定太阳远近的,另一个是从 觉判定太阳远近的.(3分)

12,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4分)

9,(1)汤:热水.(2)及:到.(3)决:判断.(4)故:原因

10,(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2)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11,太阳一天中什么时候离人近(远)视 触(或感)

12,对于两小儿的“辩斗”,可以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或者认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对于“孔子不能决”,可以认为知识无穷尽,即使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或者认为孔子能正确地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回答不拘一格,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A,天雨墙坏 雨()B,大亡其财 亡()

C,其家甚智其子 智()D,而疑邻人之父 父()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 学而时习之

C, 暮而果大亡其财

D,而疑邻人之父

3,文中的富人对其子及邻人之父的看法为什么会不一样(3分)

(二)智子疑邻

1, 下雨,丢失,认为……聪明,老人家或老头

2, B

3, 围绕“因感情关系的亲近或疏远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判断错误”来回答即可.《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乘,与儿女讲论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9.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4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3分)

1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分)

18.(1)俄:片刻;欣然:高兴地.(2)未若:比不上.(3)拟:比,比拟.19.“柳絮”一喻好,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20.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A____,则是无信;_____B_____,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 ”毓对曰:“______C_______.”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 ”对曰:“______D_____.”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9.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句填入文中A,B,C,D四处.(4分)

A.B.C.D.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卿何以不汗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12.用甲文原文填空(3分)

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②客人不守信的原因是.③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9.A.日中不至 B.对子骂父 C.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D.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0.(1)约定(2)离开(3)小时候(4)出汗

11.(1)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道歉),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2)钟毓,钟会13岁时,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您的儿子一齐到大殿上来.”

12.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

13.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意对即可)

现代文阅读

(一)不必说

(二)牵着母亲过马路周末 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字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招待我们.母亲说:“您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好,好,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就买啥.”

2,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3,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4,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5,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6,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7,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阅读理解:

1,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2分)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2分)

2,第4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3分)

4,第6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 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D,文章早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6,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2分)

(二)牵着母亲过马路

1,(1)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2)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2,“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3,(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诉说.(3)牵母亲过马路.4,对比手法.突出了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5,B

6,(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和“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2)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写作(40分)

从下面作文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一)“当吹完生日蜡烛时,我想许个愿,许什么愿好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请以《我想许个愿…》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1,2,3,4(略),5,A.日中不至 B.对子骂父 C.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D.战战栗栗,汗不敢出.6,(1)约定(2)离开(3)小时候(4)出汗.7,(1)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道

歉),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2)钟毓,钟会13岁时,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您的儿子一齐到大殿上来.”.8,(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日中不至(3)友人惭,下车引之.9,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意对即可).二,10,11,写出了百草园乐趣之多;更加突出了“泥墙根一带”有着无限的趣味;引出下文对泥墙根一带无限趣味的具体描写.(言之有理即可).12,(略).13,“我”是个热爱自然,好奇心强,好动快乐的孩子.(言之有理即可).14,(1)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2)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15,“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16,(1)陪母亲买菜.(2)听母亲诉说.(3)牵母亲过马路.17,对比手法.突出了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18,B.19,(1)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和“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次牵手.(2)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三篇:古诗文训练

古诗文训练

1、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诗句:(),()。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诗句:(),()。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诗句:(),()。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诗句:(),()。

2、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军旅行进中思乡情深难以入眠的有《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泊船瓜洲》隔岸相望长叹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担忧自己没有将思乡之情完全表达出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走又开封。)。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4、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凉州词》)。

5、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川》)描绘了一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图画。

6、“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词牌名),你知道的词牌名有(清平乐)(水调歌头)(西江月)。

7、有时候,我们队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8、赞美黄河雄伟气势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赞美小草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美春雨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春天到了,小红看到柳枝新长出的芽儿,就像一条条绿色的线带,他禁不住吟出了一句唐诗,你知道他吟的是哪一句吗?请写出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赞美春风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3、古代战争使许多人一去不回,所以王翰在他的《凉州词》中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来感慨战争的残酷。

14、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船上顺长江而下,我们会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遥望洞庭湖的风光,我们会想起(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置身西湖岸边,我们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赞美江南的美景,我们会想起(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6、同样是送别,有的人把酒相送,对朋友的离去充满伤感,于是王维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的人却劝朋友不用难过,前面的路途还会有新朋友,于是高适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的人离别时看到朋友渐渐远去,心中怅然若失,于是李白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的人却认为纵然离别,友谊却不会改变,于是王勃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有的人与亲人朋友离别多年,却认为即使远隔千里,只要大家都平安,能共享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幸福,于是苏轼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童年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学过许多童趣盎然的诗句,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古诗: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

19、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0、根据“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3句相关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22、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3、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24、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5、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6、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泥融飞 燕子,沙暖睡鸳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 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7、古诗数字园:(填数字)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第四篇:预备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测试(二)

预备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二)学号 姓名

一、解释加点字(50分)

1、蜀之鄙有二僧()

2、贫者语于富者曰()

3、吾欲之南海()

4、子何恃而往()

5、西蜀之去南海()

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华捉而掷去之()

8、有乘轩冕过门者()()

9、宁读书如故()

10、宁割席分坐()

11、楚人有涉江者()

12、遽契其舟()()

13、入水求之()

14、不亦惑乎()

15、缀行甚远()

16、两狼之并驱如故。()

17、屠大窘()

17、顾野有麦场

19、苫蔽成丘()()20、弛担持刀()

21、眈眈相向()

22、其一犬坐于前()

23、目似瞑,意暇甚()()()24屠暴起()

25、一狼洞其中()

2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7、止露尻尾()

28、屠自后断其股()

29、乃悟前狼假寐()()30、狼亦黠矣,()

3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2、伐薪烧炭南山中()

33、两翼苍苍十指黑()

34、卖炭得钱何所营()

35、晓驾炭车辗冰辙()()

36、翩翩两骑来是谁()

37、手把文书口称敕()()

38、回车叱牛牵向北()

39、宫使驱将惜不得()()()40、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翻译句子(20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7、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翼苍苍十指黑。

8、晓驾炭车辗冰辙

9、手把文书口称教,回车叱牛牵向北。

10、宫使驱将惜不得

三、内容理解

(一)(8分)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l.本文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3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狼的狼的狡猾表现在(2分)

3、引文中作者的议论是想说明

(3分)

(二)(22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翼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本文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号为,课文选自他的,我知道他的诗歌有(写出一个)(5分)

2、此诗原题下有小注“苦宫市也”,表明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2分)

3、最能表现作者对卖炭翁同情和对宫市激愤之情的诗句是(2分)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 描写,作用是(3分)

5、描写“黄衣使者白衫儿”的动作的词有,(2分)这些描写的作用是(2分)

6、“卖炭得钱何所营?”的修辞手法是(2分)

7、、这首诗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和主题,试举一例分析。(4分)

第五篇:预备年级数学知识口诀

预备年级数学知识口诀汇编(一)

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

宋立峰

1.整数与自然数2 3 4 5 6 7…我们叫它正整数。正整数前添-号,就要叫做负整数。正负整数外加零,合在一起叫整数。零与全体正整数,统称其为自然数。整数零它很特殊,非正非负中性数。

2.整数2 3 4 5…… 叫做正整数。零和正整数,合称自然数。

正负整数零,统称为整数。

3.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商是整数余数零。数a能被b整除,b整除a亦可行。

4.整除与除尽

整除并非能除尽,条件有二要看清。被除除数皆整数,整商余数亦为零。除尽条件更宽泛,只要余数它为零。

5.倍数与约数

已知a b 两整数,数a能被b整除。数a称数b倍数,数b是a的约数。

6.整数的约数与倍数

任意一个整数a,最小倍数是本身。最大倍数不存在,因数必有1自身。

7.能被2或5整除的数

被2整除数特征,个位 0 2 4 6 8。被5整除的整数,个位数字0或5。

8.素数与合数

如果一个正整数,仅1本身两因数;叫做素数或质数,否则就要叫合数。整数 1它很特殊,不是素数非合数。整数依此去划分,1 和素数与合数。

9.分解素因数

分解素因数,常规两方法。树枝分解法,外加短除法。

10.求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求法有三条。分别写因数,公有最大挑。

分解素因数,公因数乘到。第三是短除,简便又牢靠。

11.求最大公因数

欲求最大公因数,最好办法是短除。除到所有商互素,除数连乘是得数。

12.求最小公倍数

欲求最小公倍数,最好办法是短除。除到所有商互素,除数乘商是得数。

13.分数与除法

两数相除所得商,可用分数来表示。除数必定是分母,被除数它为分子。除号相当分数线,商可看成分数值。

14.分数大小的判断

被除数它为定值,除数越大商越小。分子一定的分数,分母越大值越小。除数倘若为定值,被除数小商亦小。分数分母若一定,分子越小值越小。

15.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异分母的几分数,大小比较有难度。通分化成同分母,比较大小很清楚。分子越大值越大,判断大小不糊涂。也可变成同分子,分母大的是小数。

16.数轴

直线增加三特点,原点方向单位长;内容丰富作用大,叫做数轴不能忘。数轴乃为数之家,判断大小派用场。原点对应数字零,左负右正无限长。家越靠右数越大,一目了然心不慌。

17.分数的加减法

几个分数相加减,做好通分是关键。只需分子相加减,公分母它不改变。得到结果还没好,必须约分去化简。

18.真假分数带分数

真假分数带分数,划分标准要清楚。真分数的分子小,分子不小假分数。

19.假分数化带分数

整数为整商,分子是余数。分母不变样,得到带分数。

20.带分数化假分数

整乘分母加分子,分母原来不变样。

21.带分数乘法

首先化成假分数,约分之后分别乘。

22.分数的乘法

几个分数来相乘,约分化简是前提。分子的积积分子,积的分母分母积。

23.分数的乘法

几个分数来相乘,约分化简是前提。分子的积积分子,积的分母分母积。

24.整数乘分数

整数分母看成1,能约分则先约分。约分之后再相乘,正确求积靠认真。25.倒数负倒数与相反数

乘积为1两个数,互为倒数要记住。两数乘积是负1,两数互为负倒数。和为零的两个数,它们互为相反数,倒(负倒)数相反数,区别一定要清楚。

26.小数化分数

通过移动小数点,有限小数变整数;一位小数除以十,两位小数除以百… 如果分数非最简,约分化简是得数。

27.小数化分数

欲把小数化分数,已知小数除以1;同时扩大十百千…商用分数来表示; 不忘约分去化简,最简分数可得之。

28.分数化小数

最简分数化小数,分母分解素因数;仅有因数2或5,有限小数可化出。

29.纯循环小数化分数

循环节去当分子,分母各位都是9。9的个数看分子,几位数就几个9。

30.混循环小数化分数

分子它是两数差,分母90组成数。9个数看循环节,0看节前纯小数。带节整数减前面,分子求差要清楚。

下载2014年上海版预备年级下古诗文训练(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上海版预备年级下古诗文训练(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年级记叙文训练一角度(最终定稿)

    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年级作文导学案 记叙文写作训练(一)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编写:顾舟山 审核:陈国翠 批准: 一、训练目标: 记叙文写作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二、......

    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教师专用

    《马说》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 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

    课外古诗文(一)

    课外古诗文背诵一 【解析】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课外古诗文背诵(一) 诗中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

    古诗文阅读一[推荐阅读]

    一、古诗词阅读 1.了解简单的分类; 2.领悟深刻的思想; 3.体味真挚的情感; 4.掌握多姿的风格; 5.分析多变的手法; 6.欣赏形象的语言。自学方法点击1.了解简单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

    古诗文阅读:拔高训练

    《江间作四首?其三》 宋?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蓬。 【注】拳:指白鹭睡眠时一脚蜷缩的样子。 1......

    高中古诗文阅读训练

    高2013级诗文阅读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

    古诗文阅读训练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彭湃中学高二年级语文训练题 ——古诗文阅读一 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____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版2013学年第二学期预备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卷及答案

    上海版2013学年第二学期预备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卷 2014年6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4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 1.人闲桂花落,。 2.,只恐夜深花睡去。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黄鹤楼》中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