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业——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
服务业: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
“不管你是生在哪一个城市,是否在欧洲的一个城市,今后大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城市的服务业是不是发展得很好,它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一个推动力,但是现在我们对于城市服务业的概念还是非常浅的。”欧洲服务业论坛副主席JohnC·Coughlan11月8日在由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无锡市人民政府以及美国服务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05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上坦言城市服务业尽管受到广泛关注,但它对很多人来说仍然有些陌生。
究竟何谓城市服务业?其目标是什么?该如何来发展它?它的发展受到哪些制约?在此次大会上来自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人士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
“服务业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改善经济生活的重要条件,当前世界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趋势。”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毫不掩饰他对服务业的期待。他认为,服务业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非常有利于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占中国五分之一人口的就业一直是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服务业将取代制造业成为七大就业的主要行业。此外,信息、法律、会计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降低农业和制造业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效率和提高。”
对于姜部长的这个观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贸促会前会长郑鸿业很是赞同。“一个城市的命运已经与服务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服务业建立了世界各国城市独特的文化传统,做到了不同城市的多种生态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城市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
联合国秘书长顾问、英国女王顾问、英国上议院议员丹尼尔·布伦南强调,服务行业可以支持其它行业的发展,零售业会给消费者带来多产品,电信和
软件行业会使得一切变得更加有效,进入服务业就会使得钱花得更加合理,这对于中小城市来讲都是发展的目标,不光对中国而言是这样,对世界范围来讲也是如此。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全面提升城市内涵的战略抉择,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更多表现为城市的功能的强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作为中小城市的代表,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这样理解服务业。
二、服务业关键是为制造业服务
“中国的服务产业自然发展滞后,但是中国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因为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已经具备了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两个最重要的载体已经基本形成。”博鳌亚洲论坛及入世首席专家龙永图认为中国制造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发展会依然十分强劲,为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比起世界水平来讲有很大的差距,在全球化产业链当中仍然处于低端,而且也加快了对能源和其他资源的需求,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改变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加大创新,另一个就是加快服务产业的发展。”龙永图强调。他认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根本的目标是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结构的优化,从而增强国际的竞争力。“比如说中国的物流成本依然全世界非常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优先发展服务产业,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才会在全球有竞争力。”
三、发展城市服务业需要好的外部环境
在深入分析了服务业的目标之后,龙永图指出,目前在中国发展服务业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个是要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个是观念方面。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创建一个完整的强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个知识的管理体制、一个很好的人才网络,以及如何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信息和资源的调配与流通。此外,也要打破少数行业的垄断,使得更多的市场进入这些行业当中,更好地发挥基本市场的作用。观念方面则要打破过去的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把很多低效率的服务产业从制造业当中分离出来,还要打破很多现有的格局,另外要破除“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陈旧观念,另外还要为建立服务产业创造一些静止性的东西,比如进一步发展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对于这些发展服务业所需的条件,姜增伟表示,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业的环境,加快服务业立法,形成公开平等,增加服务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推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服务的改革。此外,在竞争与创新、吸引外资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上也会加强。
在谈到发展中国服务业的时候不少专家提到了吸引外资,对于这点,JohnC·Coughlan说:“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透明的、公平的法律结构,世界上大部分好的服务业公司,在进入一个市场之前,首先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些大型的公司都不想这国家有一个过严的监管,或者是监管不利的情况,他们必须保证这些监管是有比例的、合适的、有节制的。因此,中国政府要制定一定的措施来监管这一行业,但不能够制约这一行业的创新和改革。”
“加速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在信息产业、金融业、教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这样总结,他认为这三点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工具、资金以及人才,因此,国家也该重点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第二篇: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应以服务业为主
现阶段中国应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现状为我们今天的命题提供了怎样的背景。在全球产业分布呈“微笑曲线”的情况下,中国来料加工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处于最低端,发达国家产前和产后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处于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在这种经济结构下,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有过多的收益流出国外,经济增长GDP没有充分惠及全民。再来看中国城市的发展,中国是典型的城市拉动型的国家,具体到某个城市如何发展,我们说要因地制宜,但从宏观普遍性来说,应该是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国家的各项文件政策已经充分体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集中精力改善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长期来看,工业呈现出“服务化”的趋向,现代服务业在制造领域发挥的作用由辅助管理逐渐发展成支持管理、战略导向。现代工业发展以高科技工业为核心,这依赖于长期的科技软实力,依赖于知识信息密集型的服务业支持,在知识经济时代,缺乏专业化、技术化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和导向,想要实现现代工业的发展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第二,从现阶段中国面临的问题来看:一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拉动国内优质消费,是扩大内需、消化产能、优化经济增长模式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产业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缓解就业问题,缓解中国产业转型的阵痛。
第三,为了在充满了文化渗透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话语权,并且达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文化产业、提高软实力也成为了发展关键。在美国大片迷乱了国际视野的今天,日本动漫也充斥着孩子们的试听环境。在文化产业极度落后的情况下,继续以发展工业为主无助于矫正我国文化发展的偏差。在一个国家丧失思想和灵魂的时候,那些死板的高科技机器又能作何用途?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之后,更多精神需求使一个健全有效的服务体系建设变得更加迫切。关注民生民情的需要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更加迫切,现代服务业理应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三篇:现代城市及服务业发展的一些探讨及体会
摘要
从古至今,城市的建立与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息息相关。而每个城市之发展过程,既有其共通性,亦有其独特性。至于现代城市的共通地方,则是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工商繁忙和节奏急促。
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筑大师Le Corbusier 首倡采用垂直型的建筑群体组成大城市的商业核心区域,而配以其它不同功能的区域来构划整个城市。而另一位知名人士Ebenezer Howard 则以「明日之花园城市」作为城市规划之构思。
我们今日喜见中国和平崛起,经济欣欣向荣。值得注意的是,庞大的中国农村人口已一波接一波地走向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而城市的工商业的持续发展亦吸纳了更多的人才及所需的劳动力。现有的大城市将变得更大,而工商业发达的市镇亦一个接一个地变成大城市了。珠三角及长三角最近二十年来所建立的城市群体之规模与速度,是中外历史上所罕见的。
大城市之所以知名,自有其定位及特殊功能,尤其是相对于其所在的邻近地区而言。然而,现今所有称得上大城市的,既要先搅好大大小小的基建课题,包括交通、人流、物流及货运(陆上、海上及航空)、能源、食用水、通讯、就业、教育、安全等一篮子方案。同时又要搅好环保、绿化、工商业及科技发展、文物保护。再者,需要有现代化的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实与大量城市的发展及解决以上的多种课题息息相关,尤其是服务业所提供的产值及就业能力在整个经济比例上愈来愈重要。
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不应仅提供工商业发展的机会,它应拥有文明美丽优雅的建筑,和有韵味的高低密度、错落有致的大都会布局。它还当具有效率的城市管理及交通运输,以应付繁忙的人流及物流。它也需在工商业持续发展,并能把人才及投资吸引及凝聚。一个大城市应有它的品味及特征,既有动态、具活力的一面,使其高科技及文化艺术不断创意和创新。另一方面,它既要提供热闹多姿的文娱节目及表演,但应同时预备予市民悠闲康体的空间与时刻。
归根究底,一个大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才的培育及全民素养的提升,能做到这点,才能突显大城市的气质及品味。良好的城市设计及规划,将有助于实现一个有活力而不偏激,有内涵而不呆板,既快乐而又和谐,有温情而又有礼貌的大都会。另一方面,优越及准绳的未来发展预测,也大大有助于解决将来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的社会失衡问题。
1.序言
从古至今,城市的建立多与其地理、经济、历史、文化及政治等因素有莫大的关系。每个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发展背景。有些是因为位居要津,有些是拥有雄厚文化历史之故,另有些因属工商业重镇所致。从西方工业强国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到从第一产业过渡到「第一加第二」产业,以至「第一、第二加第三」产业是不可避免的过程。第三产业服务业不单助长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还在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的同时,大大提高包括政府及私人在内的服务质量。
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济欣欣向荣,工商业大幅度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庞大的中国农村人口已一波接一波地走向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而城市的工商业的持续发展亦吸纳了更多的人才及所需的劳动力。现有的大城市将变得更大,而工商业发达的市镇亦一个接一个地变成大城市。珠三角及长三角近年来所建立的城市群体之规模及速度,是中外历史上所罕见的。在未来的数十年中,估计每年将有千多万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整体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也因应着城市大幅度的发展,及工商业经济增长,以至国民对生活改善的诉求的增加,而需要大大的提倡和发展。在大量乡镇城市化的同时,城市与农村及周遭腹地实应该保持紧密的合作及联系,达到整体繁荣及互相扶持的和谐关系。
现代城市的一些共通问题是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工商业繁忙,和生活节奏急促。然而大城市之所以知名,自有其定位及特殊功能。现今称得上大城市的地方,自然先要搅好大大小小的基建课题,包括交通、人流、物流及货运、能源、食用水、通讯、就业、教育、安全等问题。同时又要搅好环保、绿化、工商业及科技发展、文物保护。而现代服务业将有助解决以上有关的多种课题。
本文将就现代城市的发展以至有关现代服务业的情况作一些探讨及构想。
2.现代城市发展
城市有大、中、小之分,而现代化大城市的设计及规划,将决定它的长远发展。一般而言,现代化的大城市由于人口稠密,除了水、电、煤气的必须设备外,已容不下重型或污染性强的工业。
2.1 城市核心
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筑大师Le Corbusier 首倡采用垂直型及多元化设计的建筑群体,组成大城市的商贸金融核心区域,而配以其它不同功能的区域,从核心区向外辐射出去。当时争论及反对声音是不少的,很多人尤其抗拒高耸入云的建筑物。不过,对一些地少人多的城市如香港,高楼大厦已是广为接受的及经济上可负担得起的城市规划方案。
2.2 城市区域的布局
由于历史原因,旧城市比较难有明显的城市区域划分,而新城市则倾向把不同的地域划作一定用途,以方便规划,如住宅城、商业区、商住区、工贸城、科学园区、轻工业区、物流区等。另外,居民所需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也需作适当的筹划。以用途分区的规划,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作为一个有活力的大都市,购物及娱乐设施远不宜离民居太远,除非有良好的交通配套,否则难以提供足够的人流以制造热闹的气氛。事实上金融区晚上定必人烟稀少,我们有时也惋惜它比较优美的环境得不到充份的使用。
2.3 城市的绿化空间及环保
众所周知,大城市的建筑物不宜太高,另外,城市中应有适当的空间,如花园、休憩场地及广场等市肺。除了减少压迫感外,还可以提供一处既悠闲及有品味的环境。
上世纪知名城市设计师Ebenezer Howard 已提倡「明日之花园城市」,他主张有系统地在城市中种植树木,藉市容的绿化以减少污染及噪音。今天不少城市在不同的地区悉心栽种大量在不同季节开花的树木,让市民可在不同的时候欣赏不同的花卉。最近更有人鼓励在闹市的屋顶种花,以增加绿化的效果。
为着尽量减低污染,有些大城市除了严格规限发电厂需燃烧比较清洁的煤外,还勒令出租出租车使用液化天然气的措施,另外更实施电子道路收费计划,及征收高昂的汽车销售税。对于污水处理更不惜工本,务求排放的污水的清洁度能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从而避免污染江河、湖泊及地下水。有些城市更把被处理过的再生水用作灌溉等用途,达到节约食水的功能。
2.4 城市内外的交通
美国大城市的交通设计比较依赖汽车及飞机,这是基于美国人比较富裕及早期汽油价格比较便宜之故。近年来油价暴涨,而汽车所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以至交通挤塞的问题,均广受关注。全世界的专家有一个共同的构思,那便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控制汽车的数量,及建造有效的铁路系统连贯城市内外的交通。那包括市内的集体运输系统的地下铁路,及连接郊区的乡郊铁路,以及连接其它城市的快速铁路。现在贯通区域性大城市的火车速度,普遍是每小时250公里或以上。透过这样的快速集体运输系统,我们便可把省与省之间的旅游、商贸及经济活动大量提升。
由于地下铁路的兴建,需要的费用庞大,故此现在许多城市已很普遍地把地铁站的物业上盖与地铁一起发展,从而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效的运输网络设计,将决定大都市的运作及效率,并对其长期繁荣及地位有莫大的影响。
2.5 医疗卫生及安全
医疗、卫生及个人安全好像跟城市发展拉不上关系。然而这些都是市民的切身问题。假如这方面弄得不好,无论城市设计得有多好,它都将会被人诟病,甚至鄙弃的。
2.6 保育自然及保护文化古迹
作为城市的规划者,需要知道城市自身所拥有的山水秀丽的自然景观,得要好好的保育,千万不要被人为地破坏。他们也要全盘的保护文化遗产及古迹。名胜古迹是每一个大城市所必需具有的,它们对市民培养及提高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2.7 港口及机场发展
港口及机场的发展,一定要与人口及经济的增长充份配套。我们需要考虑整体运输及交通网络,与港口及机场的有效联系,以及对旅客及货运的方便。我们注意不要重蹈某些外国机场之弊病,例如尽量减少旅客带着行李徒步上下楼梯的苦事。由于人流及货流与时俱增,倘我们能保持营运之高效率,以及能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周遭环境,那将教旅客及消费者有宾至如归之感!
2.8 体育、康乐、文化及旅游
任何现代化大城市都需要提供适当的设施及优质居住条件给市民享用。体育、康乐、文化及旅游消闲设施,都是不可或缺的项目。有鉴于西方的一些不良文化及意识,正通过各种媒体及文化商业活动大量涌入,中国的有识之士实应把康乐、文化的内容加以创新,提升其内涵,并配以适当的硬件,达到寓教育于娱乐的效果。
2.9 提供创意空间及环境
政府及民间机构以至大学需要一起关注和合作,以提供创意空间及环境。国际的大都市都有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展览馆、不同种类的大小书局。这些场所都设有一些空间角落给游人休息闲坐,以至聊天畅谈,也提供一些小课题或小玩意,给到来的儿童及青少年思考或玩耍,以启发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及创意。城市规划者可以在一些比较幽静和有树的街头角落开办茶座、啤酒吧,以供游人悠闲小叙,或给一些热爱科技产业的专家在下班后或中午休息时在此交换科技消息及心得。欧美人士通常会以三明治为午饭,日本人则用便当,以节省午饭时间。我们仿效之余,可以在这些茶座或其它合适的地方,供应经过改良、外观优美而饭菜可口的饭盒,既节省用膳时间,亦方便高科技及专业人士利用午饭及下班后的时间,在一些比较幽静舒适的地方多些沟通,达到美国硅谷或法国巴黎的相同环境。其实在大学里亦可按同一道理营造一些创意廊,让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高谈阔论,探讨如何将科技产业化,以及探索明天世界科技的潮流。
2.10 优化土地使用
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期,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吞并了乡郊农村。发人深省的是,这一现象不应该再无限度的继续下去,尤其是当肥沃的农地被水泥化后,便永远不能恢复耕种了。今天还有一点令人烦恼的事,就是城市增大了,人口增多了,汽车也同时增多了,但城市的中心还是多数人工作及购物的所在地,而交通拥挤的问题就日趋严重。另外,当城市覆盖面积太大时,政府所要提供的基建架构就更多及更昂贵了。一般来说,中国的土地使用限制都是非常宽松的,大厦与大厦之间都有宽阔的空间。这原是无可厚非的,但城市的土地是很贵重的资源,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我们需要多加注视。
2.11 城市信息及智能管理系统一个大城市不但要能管好人流及货流,信息流亦是非常重要。不单是讯息及知识的传递及互享,信息科技更需要方便政府及企业的管理及运作。
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便是智能运输系统。假如这系统能设计完善,它能够为更多的车辆在有限的道路上畅通行驶。它利用先进科技去监察所有道路的情况,然后把情报回馈到这智能系统,接着通过计算机分析,发出及时的交通控制指令。
智能运输系统亦可快捷地找出发生意外、紧急事故、交通拥挤或群众聚集,以至有潜在危险的地点。这个系统委实是大城市管理层不可缺少的好助手。
3.现代服务业
中国的服务业近年来增长了不少,已占有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十一。不过它主要仍是餐饮、娱乐、旅游等项目。相较之下,先进的工业国的服务业还包括大量的金融、保险、教育、物流及商务等服务业;而服务业所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则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故此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实在大有发展的空间。
其实当一个城市的工商业及经济逐步发展时,相关的金融、保险、商贸及物流服务便会自然增长。假如要在它发展过程中做得比较顺畅,并且要能发挥服务业的巨大功能,则要关注和做好以下的几点。
3.1 优良的人才
优良的人才不单要有相关的学历及经验,更要有广阔的视野,明白新时代的需要,懂得透过竞争而继续进步;另外又要有团队精神。他们不单能当领导,亦要聆听同事及客人的意见,并采纳良好合理的意见。他们处事要公正,待人要有礼貌,具有良好的服务精神,能把事情做得完美。
3.2 服务的文化
不光是从事服务业的人员需要有礼貌,需要敬业乐业,做到最好。事实上每一个受到国际称誉的大城市的市民都需要有优良的文化素养,包括与人为善,保护大自然及公物,谈吐温文及做事有条不紊。
3.3 制度、管理与纪律
要有良好的效率必须有良好的制度及管理系统,上下一心,奉行既定的制度及系统。当然,不是所有系统都是很完美的;应该定时作检讨,以便改进。为着提升工作效率,员工除了需遵守纪律外,还需定期接受培训。
3.4 创意与创新,发明及发现
任何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城市,都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以至普罗大众,参与创意与创新、发明及发现的活动。除了在科技产业、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创意增值外,也应把一些传统文化及意念加入新的元素,使之成为创意产业。
创意与创新,发明及发现都好像是同义词,但其实他们的意涵都有所不同。创新(innovation)包括发明(invention)和发现(discovery),但不一定只限于发明及发现。发明与科技多数时候分不开,它是从无到有;但创意(creative thinking)与创新不一定与科技有关,它们多从意念出发,可以是局部式改良,亦可以是全新的意念,而不必是牛顿或爱因斯坦式的石破天惊的突破性发现。
好像多年前麦当劳快餐店的成功经营经验,即在它的创新意念:改造快餐店的环境和气氛,更新及改善员工的服务态度,保证食物品质的水平,控制价格在普罗大众可接受的程度内,赠送簇新设计的小玩具、小礼品给小朋友,及作大量的有效宣传。过去人们往快餐店用膳,无非为了它较省钱和省时。但麦当劳却能令顾客享受优质及又友善的服务态度,舒适及清洁明亮的进食环境,及可口的食品。当然,最近很多人怀疑麦当劳对健康所造成的问题。但毕竟麦当劳是一个创意品牌,为它的始创人及整个美国创造了不少财富!
以上例子说明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是倚靠科技,但亦可以运用一点新的意念,因应用家及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最重要是不只满足于现状,能多一些观察,能多一些思考,知道怎样改良服务,怎样利用新的技术,以新的思维给人民提高生活素质,及给用家新的喜悦及方便。
3.5 优良的规划
优良的规划及部署是服务业赖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我们作出规划时要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周遭环境、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制肘,以及环节之间的配合问题,包括所需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时间的问题,并预留空间以应付将来发展的需要,另外如何利用新科技及管理以提高效率,以及如何畅顺地执行所需作出的部署等。现代服务业致胜之道大致离不开利用新的相关科技、具竞争性的价格、优良的服务素质,和及时的服务。
在众多的服务业中,我们可以举物流业作为例子。在软件方面,先进的信息科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物流中心需要有一庞大的工商业及制造业兴旺的腹地,需要有众多的商贸事务及交易、采购及后勤的供应,以及银行及保险的服务。其它的支持服务还包括保险赔款的落实,货物通过海关的效率,及商贸纠纷的有效而公正的仲裁。
硬件方面则需要提供一个大规模的物流园,与机场及集装箱码头互相呼应。物流园需提供一站式的运输和货运服务,并需把空海河陆的运输结合成一个多款式的物流中心。这需要有极优良的出入通路、运输网络,及处理货物的设备,以至适当的仓库设计,及高效率的管理。
一个大城市及物流中心应该是信息发达,并能吸引跨国公司建立地区总部和办事处,亦应有众多的公司,包括货运配送、物流、供应链管理方案供货商。为提升效率,需设立开放的电子平台以方便供应链参与者交换及共享信息和数据,并进行电子物流交易。海关亦应重新设计以利工序流程。为有效的运作,电子货物编码须有统一的标准,可以使用已被广泛使用射频认定标签(RFID)技术。
4.总结
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不应仅提供工商业发展的机会,它应拥有文明美丽优雅的建筑,和有韵味且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大都会布局。它还当具有效率的城市管理及交通运输,注重环保及绿化,令它可持续发展。一个大城市应有它的品味及特征,既有动感活力,又能使高科技及文化艺术不断创新。优良的服务业将给大城市增光不少,又带来无限的商机。
归根究底,一个大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才的培育及全民素质的提升,能做到这点,才能突显大城市的气质及品味。良好的城市设计及规划,将有助于实现一个有活力而不偏激,有内涵而不呆版,既快乐而又和谐,有温情而又有礼貌的大都会。
参考数据
1.
2.
3.
4.
5.
6.
7.
第四篇:发展家庭服务业意义重要前景宽广
发展家庭服务业意义重要前景宽广
——关注现代服务业发展(1)
2010-10-28
特邀主持人:钟禾畔
特约撰稿人:颜 琳
前不久杭州市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我们更要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把服务经济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杭州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打响“服务杭州”品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消费结构加快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花钱买平安、买健康、买知识、买时尚、买休闲成为消费新需求。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和公共服务业,为老百姓提供各种精神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发展服务业,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国城市正步入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劳动社会化阶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家庭服务业正迅速发展。今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家庭服务业作用被定位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
生活性服务业是面向老百姓的服务业,具有覆盖面广、劳动密集、便民惠民等特点,在促进消费、吸纳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顺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趋势,按照便利化要求,加快完善城乡生活服务网点布局,加强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发展商贸、餐饮、家政、娱乐、美容、保健等生活性服务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值得深入研究。
发展家庭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家庭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直是吸纳就业尤其是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的重要领域。目前全国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我国家庭服务业还存在着劳动力供给总量矛盾,即家庭服务业的“繁荣”景象与专业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除传统家政服务,高层次的家庭专业服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初步测算,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人数不到需求人数的30%,还有1400万左右的潜在就业岗位有待开发。有些城市调查,家庭服务员被列为市场需求“非常紧缺职业”之一。
发展家庭服务业是满足现代家庭的生活需要
我国超过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1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25%,两者之和为35%,按城乡人口4.5∶5.5的比例计算,仅城市老人和儿童就有1.6亿人。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由“4个父母,1对夫妻,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模式,渐成当下社会的主流。家庭在子女教育、老人照顾、个人健康、居室环境、休闲形式、社交往来等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求社会提供形式多样、质量满意的家庭服务。资料显示40%以上的城市家庭有家庭服务的需求,同时不少现代家庭已经具备接受社会提供家庭服务的能力和条件,家庭服务业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宏观方向排定了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路线图,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被作为行业发展重点;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均被鼓励。
发展家庭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业年营业额达1600亿元,家庭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居民消费的重要部分。但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仍然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发展家庭服务业不仅会直接带动内需的扩张,还可以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热点的形成。发展家庭服务业,以帮助中高收入家庭提高生活质量为新增长点,带动中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重点惠及解决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和潜力领域,给社会带来双赢。未来家庭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将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到“十一五”末服务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达到37%左右。围绕城镇1.9亿个家庭,将诞生一个庞大的联接城乡的家庭服务产业链。
发展家庭服务业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人员的比重处于60%-78%之间,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40%以上,而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2.4%。农业的调整带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促使一部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看,城市服务业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就业新领域。家庭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家庭服务业增长速度将超过20%,其产值可达国内总产值的10%以上。
专家点评
发展家庭服务业是保障
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傅立群(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所长、研究员)
近日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在政府的眼里,家庭服务业是对家庭运转和发展具有直接、重要的公共影响的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符合中国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在经济学、社会学家看来,家庭服务业作为21世纪的十大朝阳产业之一,必将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福祉发挥重要作用;在劳动者心目中,家庭服务业是新的就业机会,是实现劳动者就业权益的重要途径;对家庭来讲,家庭服务业意味着家务劳动社会化,人们生活多样化,是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家庭服务业已成为一个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千万个家庭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一种社会需求。未来家庭服务业的市场需求量将不断扩大,家庭服务业的门类将日益宽广,家庭服务业的前景广阔。
第五篇: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写写帮推荐)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
李程骅
当前,随着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世界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城市竞争力、经济控制力的提升与城市自身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互动的趋势。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在拓展和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能级、提高城市竞争力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构建城市服务经济体系和向“服务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内在推动力
城市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在从一个生命周期进入到下一个发展周期时,就需要城市转型。城市转型不是一般意义上自然演化的线性延续,而是城市发展动力、模式、路径、形态等多方面的全面转型,有别于一般的结构微调。城市转型的基本内涵是城市的规模、地位、功能以及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发生质的改变。从具体内涵上来说,这种改变面临着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等全方位的调整与转型,既包括了经济方面的转型,也包括了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转型;既体现在制度方面,也体现在结构方面,城市转型的目的是重建符合城市化要求和城市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持城市经济的生命力。城市转型需要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其中,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主要的子系统,在城市转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现代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内容,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发达国家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大都市在转型过程中都经历了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增速加快且超过GDP增速,并在产业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城市功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美国西海岸的新兴城市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成功培育了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教育产业,在转型中实现了新发展;香港自“二战”后几度转换经济结构,先后以加工制造业崛起、现代服务业繁荣为代表,推进产业结构梯次演进,发展成为洲
际级经济中心。因此,新型现代服务业可以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其集聚和扩散效应的发挥将优化城市功能和结构。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与服务业直接的相互作用将逐渐增强,城市化与经济服务化这两股力量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的对应性,完全可以形成阶段性的互动之势。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如果说传统服务业对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辅助”作用,那么现代服务业则直接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城市的空间特性,如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全球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增长共同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世界上44个国家2006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以及相应的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0.37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互补互动机制,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其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现代服务业有别于一般的传统服务业,其强大的集聚效应更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优化。
现代服务业全方位促进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的,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之上的。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服务业对城市转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系统的促进作用。首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能级。城市能级水平是一种内在综合素质及其地位与作用的表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水平、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影响与控制力水平等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突出表现为以新理念、新业态和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成为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动力
其次,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外部效应的重要源泉。现代服务业内部产业的高度关联性、融合性,在城市空间中所形成的外部性就非常明显,比如对就业结构的改善,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对消费时尚的引导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传统工业产品相比,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互利的,“外溢”效应就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福利,使整个社会受益。尤其是现
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城市就业,改善城市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三,现代服务业优化了城市空间资源。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依托交通枢纽,将城市空间资源如商务楼宇、商业设施等有效合理集中,从而推动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是实现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的有效动力。
第四,现代服务业创新驱动城市竞争方式的转变。与传统工业化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同时,现代服务业拥有实现创新的两个决定性要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或一个城市经济增长情况取决于其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
因此,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深化细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城市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地或载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代服务业通过作用,使城市在产业转移、空间集聚、资源配臵、要素转移、技术扩散、结构调整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促进了城市转型。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处在快速发展转型之中,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社会发展进入攻坚期,体制改革进入突破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中国服务业,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必须借助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系统推力,在都市圈与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内,在城乡一体化的新要求下,走出“精明增长”的新路径,让服务业的产业要素与城市的空间要素得到最佳配臵,则需要有创新型的思维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第一,借鉴“城市发展阶段理论”,超前谋划城市转型。城
市转型是城市在面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时,自我调整经济活动的手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矛盾更为显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及国内体制、外部环境的新问题开始集中显露出来。在这个时候,如何利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预防中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衰退”,如何利用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并且依据城市发展的规律摆脱世界产业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被动影响,及早实现战略转型,推动城市不断发展。
第二,借鉴“城市差异化理论”,强化产业发展战略导向。我国有655个县级以上城市,其中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268个地级市、368个县级市。显然,由于不同城市本身的特殊性,其转型模式也是千姿百态。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其城市化水平、制造业发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特色都不尽相同,因此面临的城市转换方式和途径就大不相同。因此,面向“十二五”及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国内城市如何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空间的重组以及城市的转型战略进行有机结合,让先进生产要素在城市和区域空间内发挥“乘数效应”,促进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升级的互动,成为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共同应对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需要思考的是,国外在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中国由于其所处特殊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他西方国家又存在不同。那么,对于发达国家城市转型的今天是否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如中国城市转型的明天?也就是说,现在有关发达国家城市成功的转型经验是否同样预示了中国城市今后转型的方向?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推敲。
第三,以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束缚”。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的动力机制不同的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论是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升级,还是城市的转型发展,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国家意志的“顶层设计”和地方的制度性创新,将形成合力甚至新的博弈。目前,我国不少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领域存在政府干预过度,垄断色彩强烈等问题。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竞争很不充分。其结果导致了服务业的发展适应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影响了服务企业的经营和机制创新,不利于服务业的成长。因此,必须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不断推进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当然,由于产业性质的特殊性,加之服务业本身的门类庞杂,我们不可能要求服务业整齐划一地打破垄断和政企分开的改革进度完全一致,需要循序渐进,有效推进。(作者: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博导)(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