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与实践
探索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与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煤矿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今后的煤矿产业的发展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对煤矿生产中的核心技术,煤矿机电技术进行全面、专业的管理分析。机电技术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我国技术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发展,生产设备不断改进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越来越成为煤矿产业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当前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结合目前发展实质,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希望对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发展提供微薄的帮助。
关键字:煤矿机电技术 管理创新 人才培养
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现状
(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时,所进行的机电技术管理技术较单一,同时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不高。企业在进行技术管理时不能只按照传统的人工手绘工程制图,这样不但效率底下,还会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就应该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增加管理投资资金,实现办公系统信息化,为工程技术人员对机电技术的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现都用AutoCAD)如CAD和AutoCAD等基础绘图软件,实现工程制图的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为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建立较大、较详细的信息管理数据库,使得信息的管理更加便捷,工程制图更加准确,同时还可以及时掌握煤矿机电设备的特征和运行技术使用状态,为生产决策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杂乱无序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煤矿开发都还是以前传统的老旧管理方式,对机电技术的管理始终杂乱无序,不能对机电技术的管理进行系统的、详细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对需要重点注意的部分不能集中管理力量,管理部门冗杂,管理重复。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煤矿企业在对机电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造成了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机电技术的创新研究力度不够,员工业务素质低下。如果煤矿企业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并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改变这折哦能够杂乱无章的机电技术管理体制,精简管理部门,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系统的管理流程,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平培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能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企业技术更新不及时,员工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对机电技术的更新不及时,使得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竞争力不断下降。并且许多企业的员工对于机电技术知识的了解不够,没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时间经验,员工素质不高。这些都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发展。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如果不能够敏锐的感受到技术更新的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对企业现有的机电技术进行更新换代,而是一味的守着老旧设备进行生产,就会在一定时期内被市场所淘汰。企业技术更新和员工素质的培养可以同时进行,在对员工进行业务素质培训的同时,鼓励员工和技术人员开发先进技术的积极性,在生产的同时,将技术创新与生产时间相结合,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技术更新创新。
(二)现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煤矿机电企业在对机电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对机电技术的管理力度不够,对机电管理的重视不够,许多企业都是单纯的对简单的机电技术进行检查,而不重视机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放任问题的发展,这就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并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实践中的创新改进
(一)建立健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重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上文提到的现有煤矿对机电技术的管理重视不够,没有一套完整的针对机电技术管理的体系,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竞争实力,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针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的机电管理科室分别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法,逐级分配技术管理任务,将管理任务落实的更加贴近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应该在建立健全煤矿机电技术能力体系的同时,组织在机电技术方面有较强能力的技术骨干和技术人员,让他们总结分析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全面提高企业的机电技术创新能力。规范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机电技术的管理情况,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落实基础管理工作,严格进行安全生产
在煤矿产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要从基础的管理部门入手,对整个机电技术的管理进行完整的研究分析,在建立健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机电技术管理落实到真正的生产实践中,制定针对各级岗位的责任负责制,制定各部分生产的操作规章,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在管理中不但要对关键技术的生产管理进行技术监控,也要对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工程制图,检验报告,工程文件等基础技术档案进行定期督查、检查。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在企业内部灌输安全生产的精神,使得在全企业内部形成安全生产的氛围,在对机电技术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也避免工程事故的出现,保证施工安全。
(三)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大部分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要对煤矿机电技术进行更加规范、系统的管理,就要大力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的力度,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可以指定政策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在员工中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并重点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工人,将在各领域有突出发展的员工组织起来,进行综合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在煤矿产业公司每部营造出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企业员工注意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为企业今后的更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铁岗.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邓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州煤炭,2009(07).
[3]李霞,张本梁.我国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分析及对策[M].煤矿机械,2005(02).
第二篇:加强煤矿机电队伍的几点探索
加强煤矿机电队伍的几点探索
目前,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专业人员在煤矿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每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都必须由机电专业人员来安装,调试和试运转。因此,加强煤矿机电队伍建设,提高机电人员素质,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机电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术能力。
一是提高认识。高素质的机电队伍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根据目前煤矿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的需要,必须具备较强的机电队伍。配备配齐高素质的机电维修人员,充实机电人员的年轻化,结合实际进行中、短、长期培训规划。有步骤地加强机电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保证机电队伍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机电人员待遇。加强培训是提高机电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首先,坚持以岗位应知应会技术知识为重要内容,附带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以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增强其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采用机电区(队)长、机电骨干利用班前会时间,就机电设备的工艺流程、结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电器元件的安装,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技术操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同在井下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使培训达到制度化。一方面巩固机电人员的自身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机电队伍的技术水平。
三是积极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其业务能力。以提高技术水平为前提,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培养机电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兴趣。要充分发挥机电队长、机电骨干的优势,开拓新精神。以机电队长牵头,组织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签订“师傅带徒弟”合同活动;定期由机电队长组织分工种、分岗位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对每旬、每月、每季、每年进行理论考核评比,表彰优先者。以增强机电人员的荣誉感,激励职工不断学技术热潮。
四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行岗位技能和工作挂钩,评选出好师傅,能徒弟,技术能手,技术状元和创新能手。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有技术吃香,学技术光荣”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煤矿技术管理规定
煤矿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井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集团公司、矿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矿井技术管理各项工作,在本矿范围内从事井上、井下生产、建设的相关单位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各单位要认真抓好技术工作,维护技术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增强技术管理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为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条
技术工作必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炭行业技术规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和规定开展工作,坚持技术原则。
第五条
技术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技术经济一体化原则,技术要算账。
第二章 技术管理体系
第六条
健全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矿井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负责分管范围内的技术工作,并行使其相应管理职权,对总工程师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的技术工作,并行使其相应管理职权;生产单位必须配备技术负责人专职技术管理工作。
第七条
明确安全技术管理责任。矿长是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支持总工程师行使安全技术决策、指挥等职权;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煤矿技术管理工作,行使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及时排查治理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副总工程师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业务范围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落实各部门的安全技术职责,建立健全部门安全技术业务保安责任制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职能部门和生产区(队)技术负责人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有关技术措施和规范,并根据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第八条
强化安全技术管理决策机制。总工程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和布臵矿井技术管理工作,研究确定矿井开拓巷道布臵,抽、掘、采部署,生产系统调整,技术措施制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提取使用方案等技术问题。
(六)坚持规程措施会审制度。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必须定期(每周二和周四)亲自主持审批规程措施,其中作业规程、贯通措施、排放瓦斯、过特殊地段、拨门、收作(封闭)等重要措施由总工程师审批签发。各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要按照专业分工、责任范围,严把技术关,落实各自的安全技术责任。
(七)坚持总工程师月度审阅规程措施制度。每月总工程师至少要审阅一份规程措施,副总工程师每月至少要审阅四份规程措施,并都要有记录。
(八)坚持“一工程一措施”制度。严禁无措施施工,规程措施必须在现场得到严格落实。
第九条 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等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建立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一)矿井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作业计划等的编制、审查和决策。
(二)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等的设计、审批和备案。
(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检查。
(四)矿井“一通三防”等各专业的技术管理。
(五)各专业技术管理事故的追查分析、责任追究。
(六)各种资料存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
岩巷综掘快速施工;要坚持装备选型“先进、适用、集成、经济”的原则,科学选型,力争做到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大力推广动态无功补偿等节能降耗技术。
第十三条
矿井设计应选择适用的技术与装备,坚持技术与经济统一的原则,搞好采、掘、机、运、通综合配套。
(一)应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新工艺、新装备。设备选型应坚持高强度、大功率、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环节配套的原则。
(二)煤巷、半煤巷掘进设计,应坚持掘进机械化与采煤机械化相配套的原则,积极采用机械化作业线。
(三)矿井运输设计应采用连续化运输方式。矿井的大巷运输应优先采用胶带运输机。对采区、大巷运输生产系统的设计,尽量实现自动化集中控制,配备先进可靠的安全保护装臵。
(四)采区的大型固定设备应选用高效、节能、运行安全可靠、监测监控程度高的新装备。
第十四条
采区设计的编制、会审及报批程序。
(一)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后再报集团公司审批。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必须具备下列文件:
1、矿总工程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2、经集团公司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
3、矿井设计文件,包括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设计或区域设计。
科室参加审查,确定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二)在选定的采区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生产技术科负责进一步做好采区巷道布臵设计,并由总工程师组织,副总工程师及有关业务科室参加审查确认。巷道布臵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采区的几何尺寸、位臵、边界、煤柱、采区储量、邻近采区的开采情况。
2、确定采区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个数,采区服务年限,工程量(岩、半煤、煤)及投产期。
3、确定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巷道布臵方式、采掘机械、运输设备、开采程序等。
4、确定采和掘的通风及生产系统。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6、防治重大灾害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7、附采区设计方案图(巷道布臵)。
(三)在审查确认的采区方案设计的巷道布臵基础上,进行其它专业设计。
1、地测科负责防治水设计,采区储量、煤柱损失、采区回采率的计算;采区采动后对矿井或地面影响的预测和采取的相应措施,并提供井上、下对照图。
2、通风科负责采区通风设计(采区所需风量及通风系统设计)、瓦斯抽采设计、防突设计、防火设计、防尘设计、首次开采煤层的工作面设计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报集团公司再审,一般条件开采的工作面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报集团公司备案。工作面设计必须在煤巷施工前一个月设计、审批完毕。
第十九条
施工图必须符合采区设计、工作面设计及相关标准、规范等规定,由矿总工程师批准。执行中如遇地质变化等原因,需要改变原方案设计时,施工单位或职能部门必须事先写出设计变更,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维简、技改工程的设计变更,由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按管理权限及程序及时报批。
第二十条
开工前应对设计图纸进行交底、会审、贯彻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一条
建立图纸收、发、送登记制度和图纸归档制度,以备查阅。
第四章 现场技术管理
第二十二条
采、掘工作面投产、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作业规程(含安全措施)。重要工程,如大硐室开凿、巷道维修、大型设备安装、拨门、贯通、过特殊地段等都必须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十三条
违反采、掘作业规程施工必须追究区(队)相关人员的责任。有煤和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
0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架的初撑力。
3、工作面初采期间,生产单位技术人员要及时掌握工作面的回采进度和老塘直接顶的垮落情况,观测、采集压力表的数据及老塘顶板跨落情况,并把采集的数据、现场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生产技术科,由生产技术科对数据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支架初撑力情况的分析来判断初次来压步距,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4、初次放顶结束后,生产技术科必须及时编写初次来压鉴定报告(包括初次放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初次来压步距、开始回采时间和初次来压结束时间、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每天的回采进度、数据图形分析资料等)。
5、生产技术科技术人员根据现场跟班观测的情况和初次来压鉴定报告,分析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情况和初次来压步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并把收集整理的资料存档,作为今后相邻工作面支架选型、掌握初次来压步距的参考依据。
(二)工作面周期来压的矿压观测。
1、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生产单位技术人员必须每天掌握工作面的回采进度,每隔三天采集一次压力表的数据,并把采集的数据及时报送生产技术科。
2、生产技术科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及时把采集的数据输入电脑,并将处理的数据图形打印出来,根据支架初撑力情况分析计算周期来压步距,并把采集数据处理的结果和分析计算的周期来压步距汇报给采煤矿长、采煤副总工程师和
2步提高对地质异常带的控制能力。业务职能部门发现施工现场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有权责令整改。
(三)生产单位管理人员把握好工作面的采向,确保链板机处于合适位臵,防止链板机上窜下滑。
(四)生产单位管理人员要把握好支架状态,及时调整支架,防止出现歪架、倒架、咬架现象。
(五)回采层位、采高必须严格按《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和补充措施执行。严禁采错层位,严禁无计划丢顶(底)煤回采。
(六)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回采工作面动态情况一览表,将工作面情况(包括跟顶底板情况、有无断层异常带、上下出口压力、链板机状态、支架状况、工作面采向、回采层位等)和上、下口的准确位臵测量好,以书面形式报生产技术科,以便掌握工作面的生产情况。
第二十八条 其它管理规定
(一)综采面上、下端头超前支护(工作面煤壁向外20米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必须≥6.4Mpa。生产单位技术人员每天必须对单体液压支柱压力进行人工抽查。上、下端头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每次抽查数量各不少于10根,且测点分布大致均匀。
(二)采煤工作面必须备有单体液压支柱测压仪。
(三)上、下出口20米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工作面煤壁向外20米范围内)。上、下风巷断面面积≥6平方米(此
4巷道掘进遇到地质构造或突水等情况,地测人员应立即深入现场,根据观测和调查资料及时编制有关图件,提出分析处理意见,并向矿总工程师汇报,经总工程师审核后,书面发至相关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职能部门和施工单位。
第三十二条
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查清水文地质情况后,提出防范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在确认无透水危险时,方可掘进或回采。
第三十三条
对于受煤与瓦斯突出威胁的区域,地测科必须配合防突部门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图中应标明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突出点位臵、突出强度、瓦斯基本参数等地质资料,作为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和制定防突措施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各职能部门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规程措施在现场的落实情况,对于未按要求施工的,要根据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要注意观察巷道矿压显现和支护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将情况上报给上级领导,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矿压观测相关规定如下:
(一)锚固力监测。对采用锚索网支护形式,锚固方式为加长锚固的巷道,顶部锚固力不得小于120KN,帮部锚固力不得小于90KN,顶帮部锚杆的预紧力矩不得小于180N〃m,锚索预紧力不得小于200KN,锚索预紧力矩不得小于30MPa,对锚杆的锚固力检测工作由施工单位自查,安监处会同生产
6离层有明显增长,可每周观测一次。
(2)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及锚杆、锚索载荷监测:自安装之日起起,前半个月每3天观测一次,半个月后每周观测一次,两个月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工作面回采结束。
(3)矿压观测人员对监测数据要及时分析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分管领导和总工程师汇报,由总工程师主持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和对策,并组织落实。
(七)施工单位必须落实专人监护巷道支护状况,发现断锚、断索、退索、围岩异常等现象,必须及时采取加强措施,并汇报矿调度室、生产技术科以及有关领导。
(八)当地质条件变化时,基层单位要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并主动修改支护参数或改变支护形式(只能加强,不能减弱),修改支护参数或改变支护形式必须要有经总工程师审批后的措施。
第三十五条
巷道拨门及贯通处的支护形式、支护参数、施工操作程序等,必须在作业规程、措施中详细说明,并附支护图。
第三十六条
巷道拨门及贯通之前要对周围薄弱地点进行加固,加固方式要在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三十七条
巷道贯通、预透实行通知单制度,两个相向掘进的炮掘工作面相距20米或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相距60米之前,由地测部门向安全、生产、技术、通风部门及施工单位下达贯通、预透通知单,同时,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实行工作面单向施工;交叉对贯的两个掘进工作面,具体停头距离由矿总工程师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确定。在此之前,测量部门必须下达通知单,并报告分管矿长和总工程师。
第三十八条
重要工程贯通之前,地测部门要校核导线,长距离贯通的巷道,还要进行闭合测量,以确保贯通精度。
第三十九条
各种形式的交岔点施工之前,都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批,措施中应明确支护的形式、参数以及施工的操作程序,并附局部放大图,以确保交岔点施工、支护安全可靠,便于使用。
第四十条
施工单位要确切掌握巷道各特征点。要求现场标定及时、准确,把关到位,并根据需要及时编制补充措施。架棚巷道拐弯时,应提前在现场悬挂拐点局部放大图,水平拐弯巷道附平面放大图,起伏巷道还应该附剖面放大图。综掘机在水平拐弯角度小于100度时,还应附综掘机拐弯放大图。
第四十一条
掘进巷道的班评估要如实填写完整,由各区(队)保存、待查;地测科每月3号之前将上月各掘进头的月底点报和小硐室统计表填好,报送生产技术科及有关矿领导。在每一项工程竣工后两周内,做好工程竣工图,连同矿压观测数据资料及分析一并报送生技科和分管副总工程师。
9通风机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均不得自行启动,必须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第四十八条
所有使用局部通风机的掘进工作面必须设臵专职局扇司机,并现场交接班;局扇配电点设臵专职电工。在所有局扇安设地点设臵直通调度电话。
第四十九条
煤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大于0.5%时,通风区要根据矿井实际供风能力,请示总工程师采取增风或抽采等措施。
第五十条
巷道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以风定产。井下每组主要风门不得少于2道,且须安装风门状态传感器,并有闭锁装臵,须设反向风门,且能自动关闭,第五十一条
严格排放瓦斯管理。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0%,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当停风区内瓦斯浓度超过3%时,必须编制排放瓦斯安全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
第五十二条
严格封闭墙检查管理。所有封闭墙必须安设U型压差计,正常观测数据,分析采空区进出风状况。通风系统调整前后,必须对影响区域内封闭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封闭墙损坏、瓦斯外溢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五十三条
钻孔施工有喷孔预兆地点必须使用防喷装臵,并编制防止打钻喷孔造成瓦斯超限的专项措施,并涵盖防止打钻喷孔伤人的内容。
1距突出煤层法距20米以外。
第六十四条
顶(底)板巷道距突出煤层法距小于20米的,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地测科提供的资料编制防止误揭(穿)突出煤层安全技术措施;法距大于等于15米小于20米的,每80米前探一次;法距大于等于10米小于15米的,每50米前探一次;法距大于等于7米小于10米的,必须执行边探边掘措施;法距小于7米的,必须采取针对性防突措施。
第六十五条
对掘进巷道前方预测的地质构造,应根据其预测的影响程度,采取针对性前探措施。所有前探钻孔应能控制突出煤层层位及构造。前探钻孔施工由地测人员现场指导。
第六十六条
采掘工作面设计应避免造成应力集中。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要避开本煤层或邻近煤层采掘工作面的应力集中区,不得在应力集中区和地质构造复杂区贯通。在同一突出煤层的同一区段内,相向掘进的工作面间距不得小于60米,并且在相距60米以前实施钻孔一次打透,只允许向一个方向掘进。
第六十七条
认真落实过断层和瓦斯异常带的“五位一体”和“四人联锁”综合防治管理措施。
第六十八条
无突出危险区域及措施或作业规程中规定施工防突前探钻孔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先施工防突前探钻孔,钻孔数量不少于2个,深度不小于60米,且前探钻孔
3行分析,发现异常,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七十五条
加强瓦斯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各采区未采块段在进行采掘活动前,瓦斯压力、煤层透气性系数、钻孔抽采半径等相关参数测定情况必须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第七十六条
按季度修编瓦斯地质图(包括电子版)上报集团公司。井巷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煤层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防突预测图(电子版),按月上报集团公司。
第七十七条
防突仪器必须调校。正常使用的防突仪器,必须每十天校验一次,且下井前必须进行完好性检查。长期存放的防突仪器,下井使用前必须进行校验。
第七十八条
采掘工作面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一炮三泥”、“人牌网三警戒”、“三人联锁”、“底眼装药敷设彩带”等放炮制度。
第七十九条
每次放炮前,放炮员必须向矿调度汇报,汇报炮眼布臵、装药及瓦斯情况,经同意后,方可放炮。
第八十条
严格执行《矿井下爆破管理规定》,牢固树立“落炮就是事故”的理念。推广使用铜脚线雷管。发生落炮事故,现场班队长、放炮员、测气员、安监员要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并按规定程序处理。
第八十一条
确保矿井监控系统稳定可靠,甲烷传感器除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管理规范》规定设臵外,还必须在以下场所增设传感器。
(一)施工防突钻孔时,须在钻机下风侧5~10米处安
5煤柱内,抽采支管、地面钻井抽采管路、抽采巷道及抽采钻孔等地点,必须设点检查CO,检查次数符合规定。凡出现一氧化碳或其它自然发火预兆的工作面,必须制定专门措施进行处理。
第八十八条
有自然发火隐患的采煤工作面,初采、正常回采、回采月退尺小于40米的、收作期间,必须分别编制专项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十九条
沿空掘进净煤柱小于7m或掘进过断层、破碎带,巷道必须进行喷、注浆堵漏。煤巷及高冒可能导致顶板煤层发生自燃的岩巷,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高冒。发生高冒后,施工单位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及时将冒落空间用不燃性材料充填严实,并严格按措施规定进行喷、注浆处理。石门揭煤工作面过煤段及其前后30m范围,必须采取防冒顶措施,并及时喷注浆。
第九十条
综采(掘)机必须有符合要求的喷雾装臵;综采工作面必须装备移架喷雾。
第九十一条
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外,其它具备注水条件的回采工作面,必须采取煤层注水措施,并对防尘效果进行考察。
第九十二条
采煤机应设臵内外喷雾装臵、综掘机应设臵外喷雾装臵、岩巷综掘进应加设除尘风机等降尘设施;皮带机转载点应安装使用自动喷雾。积极推广使用综掘机高效泡沫降尘技术。
7险性,并制定相应的防突措施。
第九十八条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探钻孔及突出煤层顶(底)板巷层位控制钻孔,必须取芯或测斜,以准确控制层位。钻孔(单孔)施工结束后,24小时内必须提交正式钻探资料,包括测斜资料。
第九十九条
地测科于每月月底前,将地质平剖面图填绘齐全后提供给通风科,通风科根据防突预测图的要求进行编制,并及时上报。
第一百条
过地质构造异常带时,施工单位必须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大面积片帮、冒顶引起瓦斯超限事故。
第一百零一条
突出煤层掘进遇到隐伏断层或煤层发生异常变化时,施工单位要立即停头,并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要及时通知地测科相关人员,进行现场鉴定。地测科及时下达点报,相关单位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过地质构造期间的安全。
第一百零二条
地测科负责提供地质基础资料,编制地质钻孔设计;通风科负责编制防突钻孔设计;钻孔施工单位要严格按设计参数施工,并认真记录;测气员、安监员负责对钻孔施工质量进行监督、验收;通风科负责对钻孔资料进行分析;地测科负责对地质异常进行分析,对钻孔进行反演。
第一百零三条
中腰线管理的部门职责
(一)生产技术科负责采掘工作面巷道的设计、图纸会
9测量以变更后的图纸为准,进行中腰线标定。
(三)测量每次放线后,应及时计算、填图。采掘工作面接近各种采矿安全技术边界、巷道拨门、拐弯、变坡、过巷等应及时编制测量联系书,经相关矿领导签字后,发放至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四)使用激光指向仪的巷道,每掘进70~100米,无激光指向仪的巷道每掘进30~40米,压力大、变形快的特殊巷道只要发现测点有异常,地测科应对中、腰线进行一次检查校正。
(五)发现巷道出现偏差后,应实测偏差范围、偏差量,经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拿出会审意见及纠偏办法,地测科及时调整、挂线。
(六)若掘进巷道需要停头封闭的,施工单位必须提前通知地测科进行实测并填绘图纸。
第一百零六条 现场管理
(一)施工单位的行政正职是中、腰线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技术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必须要求施工人员按设计图、掘进作业规程及测量所下达的联系单要求施工。
(二)跟煤层掘进的巷道,必须严格按设计及措施规定的层位施工,跟煤层顶、底板施工,不得随意破顶、破底。因现场地质构造等影响,必须破顶、破底施工的,必须编制专门的措施方可施工。
(三)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中腰线施工,必须及时将中
1第一百零七条
验收检查
(一)由安监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掘进巷道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应以测量中腰线为基础,使用激光指向仪的巷道,激光指向仪应通电,否则,不予验收。中、腰线偏差超过允许范围的巷道,视为不合格品。
(二)中、腰线发生偏差但经过整改的巷道,质量标准化验收降一等级;中腰线偏差给整改带来安全威胁的,视为不合格品。
第一百零八条
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掘)”的原则。
第一百零九条
安检处负责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防治水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一百一十条
地测科要建立健全水害隐患分析及排查制度,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提出防治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由矿安监部门监督实施。
第一百一十一条
采、掘工作面排水系统,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排水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百一十二条
巷道贯通或透硐前,被透巷道或老硐内有积水的,施工单位必须提前排尽,否则,不允许贯通。
第一百一十三条
地测科负责编制探放水设计,经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会审后,交钻孔施工单位。
第一百一十四条
探放水由钻孔施工单位负责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会审后实
3所施工的巷道及各类小硐室填绘专用图表。图表上必须注明各类小硐室在巷道的位臵(与测点的关系)、规格及支护方式。
第一百二十条
安监处每月验收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对各类小硐室进行验收。对于不按照设计施工,随意开掘的小硐室,不予验收。
第一百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包括采煤区队)对不再使用的小硐室(主要指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时用的小硐室),必须及时予以充填,并经安监处牵头,生产技术科、通风科等相关部门验收。验收后,将验收后的资料提供给地测科,包括充填材料、充填方式等。
第一百二十二条
每个工作面贯通后(或单项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绘制竣工图,竣工图上须注明各类小硐室位臵、规格、处理方式,以及高冒带位臵、范围,报送地测科、生产技术科,由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第一百二十三条
地测科加强各类小硐室管理,确保小硐室及时准确上图、无遗漏。采掘头面接近小硐室前及时预测预报,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第一百二十四条
地测科提交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时,必须附有邻近巷道地测资料。生产技术科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与相邻巷道的位臵关系。
第一百二十五条
地测科负责准备好采掘工作面图
5接手续。对保护不齐全影响安全用电以及质量标准化不合格的供电系统,不予验收,严禁供电,且对机电负责人罚款。
第一百三十条
供电队负责矿井10kV高压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的继保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整定工作。继保方案必须由机电副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井下10kV以下供电线路的整定计算由机电办负责,由设备包机电工整定;开关的保护整定值必须做到计算值、标识值、实际值三相符,实际值小于计算值为不完好设备,实际值大于计算值的按失保论处。
第一百三十一条
对供电线路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供电图板,保证与实际供电线路一致,矿井10kV高压供电系统图及地面供电系统图由供电队负责,井下10kV以下供电线路图纸由机电办负责。
第一百三十二条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及检修计划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逐台检修,并认真做好记录。其中移动变电站、“三专”线路的电缆、开关、局扇每月进行一次强制性检修。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井下供电系统三大保护装臵、风电瓦斯闭锁装臵、皮带机保护装臵、煤电钻综合保护装臵、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臵、电动机综合保护装臵等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保护接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
掘进工作面实行“三专两闭锁”供电,“双突”区域煤巷及半煤岩巷主备局扇电源实行“双三
7上)设备必须上井维修。
第一百三十八条
采区电气设备使用3300V及以上供电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报矿机电副总工程师批准。井下工作面使用3300v供电系统前,必须对有关使用、维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井下3300v供电系统维护,操作人员必须配有合格的验电装臵,在操作主回路时应执行高压设备操作程序;井下3300v供电系统必须执行月度强制性检修,检修、挪移时必须在前级开关停电后方可进行;3300V电缆吊挂整齐,每班设专人检查工作面电缆,避免挤伤、压伤。若有挤伤破损现象,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带伤继续使用。
第一百三十九条
停电申请单为一式六份,内容包含停电原因、停电地点及开关名称编号、影响范围(影响局扇时注明台数)、停电起止时间、供电系统简图、安全措施、申请单位及施工负责人等。
第一百四十条
防爆合格证要填写电器编号、使用地点、贴证日期及有关防爆性能参数,防爆检验专职人员签字认可,并加盖防爆检验专用章。
第一百四十一条
检修后出厂的防爆电气设备和小型电器要有检验记录。
第一百四十二条
井下使用的移动式防爆电气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固定式防爆电气设备每年进行一次检验。
第一百四十三条
电缆应有编号(型号、规格及长度),9设计寿命,有计划地安排维修,每天的检修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其安全保护严格按规程要求试验,并留存记录备查。
第一百五十一条
每天检查一次提升机主绳、悬挂装臵、滚轮罐耳和角罐耳;每天对井筒管道、井筒设施进行检查;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尾绳。
第一百五十二条
主、副井提升机主绳的使用期限为2年,尾绳的使用期限为4年。延期使用必须有专项措施,延期时限不得超过1年。
第一百五十三条
每月至少进行2次井筒装备全面检查。
第一百五十四条
每周试验一次井上、下安全门、摇台、推车机、信号等的闭锁功能。
第一百五十五条
每周测量一次盘形闸间隙;每半年检查一次提升机主轴承、滚动轴承,每年更换一次油脂,异常情况时要酌情处理;滑动轴承每季度测压间隙一次;每年打开检查一次蛇形弹簧联轴器;每2年打开检查一次提升机齿轮联轴器。
第一百五十六条
每年清洗一次提升机液压站、润滑站的阀组、油管,每年清洗一次盘形制动闸。
第一百五十七条
主运皮带每班试验一次堆煤、跑偏保护,每日试验一次打滑、温度、烟雾保护,每月试验一次洒水、撕带保护。
第一百五十八条
机电副总工程师负责按期编制
(四)在曲线段内应设臵轨距拉杆。
(五)轨枕的规格及质量应符合标准要求,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毫米,道碴的粒度及铺设厚度符合标准要求。轨枕下应捣实,对道床应定时清理,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六)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第一百六十五条
斜巷上、下车场及中间通道口必须使用声光行车报警装臵,有“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醒目标志。
第一百六十六条
斜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倾斜井巷内安设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臵。
(二)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
(三)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
第一百六十七条
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挂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
第一百六十八条
倾斜井巷使用绞车提升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托绳轮(辊)按设计要求设臵,并保持转动灵活。
(二)串车提升的各车场设有信号硐室及躲避硐室。
3全系数、绞车功率,相关单位参加措施的会审,绞车安装后按运输管理固定验收,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第一百六十九条
电机车司机在开车前必须发出开车信号。机车运行中,严禁将头或身体探出车外,司机离开座位时,必须切断电动机电源。将控制手把取下,扳紧车闸,但不得关闭车灯。
第一百七十条
必须定期检修机车和矿车,认真填写检修记录。机车的闸、灯、警铃(喇叭)、连接装臵和撒砂装臵,任何一项不正常或防爆部分失去防爆性能,不得使用该机车。
第一百七十一条
电机车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列车或单独机车都必须前有照明,后有红灯。
(二)正常运行时,机车必须在列车前端。
(三)同一区段轨道上不得行驶非机动车辆。如需要行驶时,必须经井下运输调度站同意。
(四)列车通过的风门,必须设有列车通过时能够发出在风门两侧都能接收到的声光信号装臵。
(五)巷道内应装设路标和警标,机车行近巷道口,硐室口、弯道、道岔、坡度较大或噪声大等地段,以及前面有车辆或视线有障碍时,必须降低速度,并发出警号。
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力推车时,1次只准推1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严禁放飞车。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
5告归档。
第一百八十条
电气试验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电气试验规程》,试验后要认真填写试验报表,并存档。
第一百八十一条
机电口各单位定期向机电办提供本单位的各种技术资料和图纸列表。
第一百八十二条
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或持无效证件上岗。
第一百八十三条
各基层单位每年必须制定业务技术培训计划,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单位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技术骨干为师资的业务技术培训队伍,报机电办备案,使本单位业务技术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培训资料必须整理、保存,确保培训资料完整、齐全。
第一百八十四条
各单位要对培训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排查无证人员,到期的要及时复审或换证,工种变更的人要及时换证。
第十章 技术管理
第一百八十五条
规程措施的编制
(一)编制规程措施前,由分管副总或职能科室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勘察现场,集体讨论,要吸取在实践中好的做法,对现场做不到的不能在规程措施中作出要求,保证规程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六)采煤、掘进工作面,根据地质联系书,编制有针对性的过断层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实施。
(七)设计以及需报上级的特殊专项措施由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授权副总工程师)组织会审。
第一百八十七条
规程措施的贯彻落实。
(一)措施审批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及时发放到相关单位,不及时发放造成施工影响的将对发放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二)规程措施贯彻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必须贯彻到每一位管理和施工人员,并签字留名,被贯彻人员要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三)各单位负责人是规程措施现场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各跟班队长、班长是规程措施在现场落实的主要责任者。
(四)各职能科室人员对业务范围内的规程措施在现场的落实负监管责任。
第一百八十八条
规程措施的评比
每季度由总工程师牵头对采、掘、开、修、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专业各点评1份规程或措施,对好的予以表扬,差的予以处罚。
第一百八十九条
科技创新体制
(一)建立健全与矿井自身发展相结合,以总工程师为核心,各专业技术协作组相互配合,层次清晰的科技创新体
第四篇:煤矿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教材、专业知识] 煤矿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煤矿, 探索, 实践, 管理
摘要:煤炭企业作为受旧体制影响深重的企业,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活力,适应市场竞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煤矿在管理创新的道路上采取的主要举措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走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之路,创新生产管理;科学决策,以人为本,活化分配,细化管理,建立内部模拟市场,突出成本管理,开展班组核算,创新经营管理;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煤质,搞好营销服务,创新营销管理;加强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把一切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依法治矿,从严治矿,创新制度管理。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科技进步成本核算制度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并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要求。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有企业提出的发展要求。煤炭企业作为受旧体制影响最深重的企业,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活力,适应市场竞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仅为**万吨,建矿投产以来,经过几届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矿井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原煤可达200万吨的现代化新型矿井,并且正在向250万吨以上水平大步迈进,矿井的经济运行呈现勃勃生机和活力,产量、效益、效率、职工收入等经济技术指标均高于全集团公司平均水平,成为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生产矿井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自始至终都体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管理创新。
1、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走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之路,创新矿井生产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煤矿近几年来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密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环节,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已初见成效。(1)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逐步对制约矿井发展的各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常抓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和小改小革活动,解决了矿井生产技术上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技进步项目,矿井生产条件实现了四个转变。即采煤方法由**放顶煤方法向**放顶煤方法的转变;支护方式实现了由钢梯棚式支护向锚网锚喷支护方式的转变;主提升系统实现了由箕斗提升向皮带提升运输方式的转变;煤巷掘进实现了由炮掘方式向综掘方式的转变。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矿井的核心生产能力。(2)不断优化生产布局,促使矿井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采取调整生产结构,合理布局,减少开采面,控制职工人数,压缩原煤生产人员等多种手段,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化生产管理创新之路。按照集约化生产模式,先后把**两个采区合并为一个采区,形成一井一区一条运输线的精干高效的生产格局,职工人数控制在了**人左右。实施**放顶煤采煤方法改革,提前着手进行倾斜工作面一次采全高工艺的研究实施,准备最终将采煤工作面
个数由2个减少到1个,简化生产环节,集中高效生产,矿井原煤产量连年递增,从1997年起,原煤产量从**万吨一路攀升到2002年的**万吨,达到了矿井设计能力的1.23倍,全员工效由1997年的**吨/工提高到2003年的**吨/工,回采工效由1997年的**吨/工提高到2003年的**吨/工,采区回采率达到了**%,2003年产量将突破300万吨大关。(3)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参与的分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003年全矿涌现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达**项之多,其中达到国内矿业领域领先水平1项,获局级以上奖励成果30多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其他QC成果、小改小革项目遍地开花,绝大多数科技创新成果都能够立足于生产经营实际,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是我矿发展的战略方针,我们要努力将**矿建成“四化”型矿井,即生产装备现代化,生产组织集约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科技投入最大化,通过科技创新早日跻身行业级高产高效矿井行列。
2、科学决策,以人为本,活化分配,细化管理,建立内部模拟市场,突出成本管理,开展班组核算,创新矿井经营管理 在矿井内部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彻底打破经营上的“大锅饭”。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使矿井管理体制由“条条管理”向“块块管理”转变。同时,划小核算单位,推行班组核算,将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挂钩,是经营管理创新的主要手段。我们的做法是:(1)抓主抓重,统筹安排,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创新决策机制。矿党政班子主动树立前瞻意识、发展意识,各项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有督促,有落实。注重广捕行业信息,理清发展思路,超前谋划,长远打算。小型计划项目提前3个月做好前期工作,大的项目至少提前半年做好调研论证、组织设计,尽可能优化设计,努力减少工程回头率,提高效率和效益。深入推进矿务公开,发动全体职工参与矿井管理,坚持调查研究,严格决策程序,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使各项决策经得起实践的检验。(2)深化劳动用工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创新用人机制。坚持动态柔性用工管理,按照“三不讲”(不讲资历、不讲过去、不讲交情)和“三重视”(重视工作实绩、重视现实表现、重视一技之长)的原则公开竞聘选拔基层管理干部,在干部管理上坚持“四不”原则(不弄虚作假、不保护落后、不考虑背景、不照顾情绪)。健全和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待岗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合同制管理,实行全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择优录用,实现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3)积极、稳妥地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创新分配机制。坚持宏观管理和整体协调,给二级单位最大的权力空间,自主决定工资分配,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绩效挂钩,责权利统一,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打破利益均分、效益均沾的大锅饭分配方式,实现职工收入能增能减。(4)建立内部模拟市场,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建立以供应、机电部门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市场。实行普通物资计划采购与大宗物资、大型设备公开招标采购相结合,统一管理,并与各区
队建立起市场关系。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体的资金管理市场。把信贷、监督、调控与结算机制引入内部资金市场,实行资金有偿使用,统一管理,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二级单位按照投入产出的经营方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以后勤服务为主体的服务市场。办公室的后勤服务职能发生了转变,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交通通讯等费用全部划入使用单位自行承担,使矿上从中脱离出来,有效减少了消耗和浪费。(5)从基层经营抓起,深入开展班组核算工作,创新经营核算机制。班组核算作为矿井整体经营进一步细化的实现形式,做到了“指标硬、手段全、管理细、考核严”。“指标硬”是指根据区队分解下达班组的各项指标,一经下达,决不随便变更。“手段全”是指对建立的各种记录、各类统计台账、报表、管理制度等,实行规范管理。“管理细”是指对班组核算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监督和指导。“考核严”是指实行领导逐级考核和各职能部门对口考核两种方式,以真实反映班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班组核算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全过程经济核算的原则。即对班组内部所有经营活动、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核算与控制。二是全员经济核算的原则。即从班长到工人,人人都参与经济核算,人人都关心经济效益。(6)以材料管理为突破口,大力实行成本目标管理,按照成本倒算细化分解指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班组、区队、矿三级成本核算体系。在材料的采购上,坚持比质比价原则,实行采购责任制;在材料的使用上,实行限额领料,定额供应;在材料库存管理上,实行限额储备管理;实行材料费用承包责任制考核,节奖超罚,多用的材料用工资去补偿。加大材料回收复用力度,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在节电工作上,坚持避峰填谷,设备管理上,坚持严格管理与设备改造相结合,努力降低设备事故率,提高检修维护质量,保持较高的设备完好率。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煤质,搞好营销服务,创新矿井营销管理 集团公司实行统一销售后,生产矿井并不是失去了营销职能,而是将营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环节上来,因此,我们树立“先建市场,再建车间;先售服务,再售产品”的营销工作原则,努力做到以优质的产品占领市场,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在推销产品的同时推销企业的管理文化,努力铸造质量品牌,全方位展示企业形象。(1)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健全煤质管理网络。制定《煤质管理制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煤质管理的规定、措施,成立从矿长到各区队长、班组长在内的煤质管理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煤质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从井下到井上各环节的煤质保障体系和管理网络,班组向科队负责,科队向矿负责,矿向销售单位负责,相互制约,层层把关。(2)根据用户质量要求,严把过程控制关。结合井下煤层赋存条件及煤质等级,合理确定工作面开采方法,抓好放顶工艺,确保回采率,综合治理井下水,把好原煤升井关;矿设立月度煤质管理奖,重奖重罚。对采煤队执行以质论价工资,控制含矸率,各生产单位工资与煤质相挂钩, 尤其是在原煤出矿环节上严格把关,尽量限制矸石垃圾的混入,把好煤炭出矿指标关。(3)抓好营销过程中的服务工作。随着煤炭销售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完善,我们着力加强营业窗口建设和营销服务工作,在营业场所设立司机休息室、洗
车加水点,营业人员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业务往来中作到计量准确、手续便捷、文明用语、提供拣矸平车等服务,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5、加强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把矿井一切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依法治矿,从严治矿,创新矿井制度管理 矿井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管理创新要求矿井制度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矿井各项工作都要纳入制度化轨道,做到凡事都要有制度,凡是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凡是执行的就要严格考核,凡是考核了就要奖罚兑现,形成具有矿井自身特色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的制度管理机制。制度制订必须突出一个“全”字。“全”就是制度订得周全,思想政治、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等面面俱到,要求每个方面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并且随着情况的变化,每年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保证制度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制度内容必须突出一个“细”字。干什么工作,达到什么标准,方方面面都要有规范,比如标准化管理,从运输巷道到采煤面掘进头,从工业广场到生产辅助系统,从管理岗位到生产机台,各条线各个岗位都有工作标准。制度考核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强化制度化管理的考核力度,从严治矿,成立制度化考核领导小组,制订制度的落实考核办法,做到考核奖罚公平严明,责任明确,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做到当月奖罚,当月兑现,为制度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与此同时,我们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上级机关出台的各种制度性文件全面进行整理归类,编印成册,配发给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在工作中随时对照检查,力求各项工作与上级同步,不折不扣地贯彻企业各项方针政策,使矿井制度管理健康、有序进行。总之,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管理创新,是搞好我们煤炭企业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高举党的十六大光辉旗帜,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做文章,努力探索和掌握搞好煤炭企业的方法和规律,充分解放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
够开创矿井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五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