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期的腐败预防机制

时间:2019-05-13 15:1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新时期的腐败预防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新时期的腐败预防机制》。

第一篇:构建新时期的腐败预防机制

构建新时期的腐败预防机制

李红权 《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14日07 版)

治理腐败关键在于预防,预防腐败关键在于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有效治理腐败必须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要使权力的行使者不能腐,就必须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建立一系列阳光制度,公开权力的内容、过程、结果以及相应的责任主体,将每个权力行使者的全部权力行为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中,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行使权力,切实解决权力运行中的“暗箱操作”问题。为此,必须充分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现状及发展要求,通过综合改革的手段,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从宏观上推动各领域改革、综观上建立阳光制度、微观上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将人民赋予的权力锁进笼子,将惩治腐败前移为预防腐败。

规范权力运行,使权力行使者无腐败之机。构建“阳光示权”的长效机制,就是要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领域内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防止权力对市场、社会、公民等的过度干预,提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腐败风险,最大限度降低权力滥用的概率,减少权力行使者寻租的机会,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提高腐败预防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限定权力范围、缩小权力空间、减少自由裁量、规范权力运行程序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要推动“三公”领域改革,探索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够通过市场来解决的问题,都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加以解决,割断权力在资源配置中的利益联系,以减少和避免以权 1

谋私问题的发生。要探索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在清理规范各类社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登记和准入制度,明晰政府管理、市场调节、社会组织服务的边界,逐步实现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强化社会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保证社会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建立阳光制度,使权力行使者不能暗箱操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为阳光制度的建立指明了方向。要建立阳光决策制度,不论重大决策还是一般性决策都要实行公开,公开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方式、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政府的重大决策要充分听取党委、人大、政协、纪检方面的意见,重大事项决策出台前要向人大报告。坚持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要建立阳光管理制度,采用“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形式,对各类公共事务管理的环节和程序实行公开,把决策、执行以及执行的结果向社会公开,向公众开放相关的管理信息和管理过程,使政府的机构设置、管理项目、服务领域、行政流程、办事过程、工作状态趋于“可视化”。要建立阳光服务制度,凡涉及公共服务的事项和权力一律公开。充分利用政务大厅、政府网站等平台,将公开作为服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利用公开改进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知道政府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正在做什么等,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不确定性,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不完备而引发的权力运行的异化和失范。要建立阳光结果制度,针对长期性、固定性的权力行使事项应坚持长期公开,针对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常规性权力行使事项应坚持定期公开,针对动态性、阶段性、临时性的权力决策事项应坚持随时公开。构建“主动公开为主,申请公开为辅”的公开机制,根据群众诉求和

工作需要,随机进行集中公开、对应公开、专项公开、点题公开,使权力公开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提高制度执行力,使权力行使者不能恣意弄权。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仅有赖于完备的制度体系,更要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的权威性与威慑力。要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腐败行为易发多发的“关键点”加强制度创新,着眼于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关联性、适应性,使各项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衔接配套,增强制度的整体效能,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运行质量,不断适应反腐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需要。要强化权力行使的责任追究。责任性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防范腐败必须要建立权力运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在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的同时,对用权不当、以权谋私、领导不力、监管不实的权力主体进行问责,将政治纪律问责、行政问责和司法问责相结合,做到有权必有责,使权力沿着正确轨道运行。要推进“制度+科技”,将现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与权力制约监督相结合,把科技手段融入规范腐败防范机制的设计之中,使权力在阳光下操作、资金在网络上监管、风险在流程内控制、资源在市场中配置,减少权力运行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不断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要加强对各级政府探索建立不能腐的防范机制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总结与推广,适时将规律性的内容上升为法律、法规和制度,为防范腐败机制的建立提供创新思路。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第二篇:构建预防腐败工作机制的意见

构建预防腐败工作机制的意见

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反腐倡廉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按照上级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现就构建预防腐败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在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制度机制和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全面构建预防腐败长效机制,促进公司党风廉洁建设深入开展,为推动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公司营运管理工作中;坚持系统谋划、分类实施,推动公司全面预防腐败工作;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到预防腐败各项工作之中;坚持把握关键、抓住难点,以点带面推动预防腐败工作取得突破。

二、工作重点

(一)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建立防止职务利益机制。

实行领导干部廉洁承诺制度。紧密联系领导干部的职责和工作特点,突出社会反映强烈的廉洁热点问题,全面实行领导干部公开廉洁承诺。把领导干部开展廉洁承诺的情况纳入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建立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各项规定的执行机制。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党纪法规,完善配套制度,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问责机制,严格执行纪律,加大对各类违反规定行为的查处力度,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回避制度。严格实行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调配环节的审查和把关,从源头上落实回避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回避意识,凡涉及需要回避的情形,应主动向组织说明。

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选人用人责任审查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审计预告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责任和任期经济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加强对重点岗位人群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廉洁风险防控,防范执行政策失真、重大决策失误、选人用人失准、从政道德失范等方面的风险。

(二)规范企业廉洁经营行为,建立完善“四不为”机制。

要结合运营管理实际工作,尽快建立起“四不为”机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着力构筑“不愿为”的自律机制,紧紧抓住教育这个基础环节,拓宽教育领域,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使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经受住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努力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切实加强廉洁制度建设和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形成用制度规范企业廉洁经营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强化“不敢为”的惩治机制,对违规违纪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在坚持一手抓严厉惩治腐败、一手抓有效预防腐败的同时,努力形成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积极探索“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三、工作推进机制

(一)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预防腐败工作机制。

全面落实预防腐败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把预防腐败工作作为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预防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构。

建立腐败分析预警机制。构建廉情信息网络,通过信访监督、述职述廉、责任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民主评议等渠道,加强预防腐败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传递,完善腐败预警机制,增强防治腐败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健全公司开展预防腐败工作机制。

建立预防腐败工作责任制。按照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预防腐败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预防腐败工作负责。

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部位,以人财物管理为关键环节,完善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定期分析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中潜在的风险,把预防腐败制度融入到部门业务工作和权力运行的具体环节中,强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管理,建立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和整改纠错机制,加强权力运行监控。

建立预防腐败工作动态改进机制。根据工作中存在的廉洁风险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完善防范措施,健全防范制度,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实效。

(三)通过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推动预防腐败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抓好预防腐败的综合规划、工作协调和检查指导,建立健全预防腐败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加强对预防腐败的政策、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预防腐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推动工作开展。进一步抓好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要着重抓好领导干部“七不准”,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和请销假制度。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和戒勉谈话制度,着力抓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和诫勉谈话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做好领导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礼品、礼金、回扣上缴登记制度。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直接管理、服务对象、主管范围业务单位下属和个人以及行使职权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与礼品等,已经接受且无法退还的,必须及时上缴,未上缴的按违纪处理。

建立预防腐败工作问责制度。落实预防腐败工作责任,把预防腐败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第三篇:谈新时期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最终版)

从法院审理腐败案件情况

谈新时期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也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严惩腐败,是每一个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人民法院之所以前面冠以“人民”二字,目的就是为了让法院真正为人民掌权、为人民服务、执法为民。腐败,对人民感情的伤

害显而易见。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曾经说过:“每当看见腐败分子在庄严的法庭上受审,低头认罪,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正义的力量!”这是人民对法院发挥审判职能、惩治腐败工作的最高肯定。我院在几年的审理腐败犯罪案件的工作实际中,越发感到治理腐败,法院的审理是最强有力的工具,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严惩腐败,是法院系统长远的重要的工作目标。

一、我院审理腐败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典型案例

十六大以来,随着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和工作的逐步深入,鹤壁市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惩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自2003年至2006年6月底以来,该庭共审理各类腐败案件件人,其中贪污案件件人,受贿案件件人,其他案件件人。

在已审结的案件中比较典型的有:被告人郭万和贪污一案。

1999年2月8日,被告人郭万和从鹤壁市淇滨开发区土地管理办公室领取浚县广厦房地产开发公司转来的征用大来店村耕地补偿费用计134541元。回村后郭万和除将青苗补偿费和附着物补偿费9741元正常下帐支付外,同年4月30日郭万和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124800元中的12480元,与另一笔12429.25元的征地款相加后,开具了24909.25元的现金收入凭证,交现金保管蔡晏民入帐,而将余下的112320元留存于自己经管的现金帐上,自己使用和借与他人。2000年下半年,郭万和发现帐目错误时,并未及时采取措施补救,而是将124800元的原始收入单据予以销毁,自制了12480元的虚假收据入帐而将帐走平。2004年3月,被告人郭万和为防事情败露,又将自制的12480元的虚假收据换成自制的124800元的收据,并以脱库为由,伙同蔡晏民开具了4张数额计为112320元的虚假支出单据,重新将帐目走平,从中将112320元据为己有。

案发后郭万和已将全部赃款退至公诉机关。

浚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郭万和利用自己担任村委会会计的职务之便,借自己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费用之机,采取收入不入帐和开虚假支出票据的方法,将其经手管理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112320元据为己有,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规定,构成贪污罪。浚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对被告人郭万和的指控既有事实根据,又有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被告人郭万和及其辩护人辩解辩护称“郭万和的行为应认定为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理由法律依据不足,故对其理由不予采纳。被告人郭万和在案发后退出全部非法所得,可酌情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二款、第三百八十三条一款(一)项、第六十四条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规定,经审判委员会研究决定,判处被告人郭万和有期徒刑十年,对其非法所得112320元予以追缴。

宣判后,被告人郭万和提出上诉,本院审理后,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本院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从这个典型的案件中,我们不难看出,鹤壁市属于不发达地区,有较大辖区地处偏僻山区,所以村委会领导职务侵占、利用村委会领导贪污的案件比较多,审理这样的案件,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依法判处,既打击了刑事犯罪,又保护了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给广大辖区农民以安稳与信任,才能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尊崇、对法院的支持和信任。

二、十六大以来,通过几年的反腐败案件审判工作,反映出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其成因:

(一)新特点:

1、从发案数量上看,年发案数量均衡。2003年至2006年6月份,鹤山区法院每年受理腐败案件除2003年较多外,其余年份的收案数量和人数较为稳定。

2、从涉案金额和判处的刑期上看,上述案件的被告人中,涉案金额高的均处以实体刑,金额低又有积极退赃情节给与其缓、免刑处罚。

3、从被告人职务上看,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犯罪现象突出。

4、从被告人政治面貌和学历上看,党员及中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大。

5、从被告人年龄上看,犯罪主体趋向年轻化。

6、从犯罪手段上看,手段直接,随心所欲。多数是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国家财物。

(二)、成因

贪污犯罪一般而言都是主体在

第四篇:预防腐败

中共萧县县委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室,县直各单位党组(党委):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已经县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遵照执行。

中共萧县县委

2014年4月8日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发

【2013】14号,以下简称《工作规划》)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皖发【2013】1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我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坚持群众路线、转变作风,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惩治,坚持改革创新,制度保障,坚持重点突破、统筹推进,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打造萧县新环境、梳理萧县信形象、推进萧县新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至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四风”问题得到认真治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惩治腐败力度加大,腐败蔓延势头得到坚决遏制,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的警戒作用有效发挥;预防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反腐败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二、深化作风建设

(一)

第五篇: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指南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

(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指导煤矿企业(含煤炭为非主营业务的企业)和煤矿(包括生产、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煤矿)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构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范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

(二)事故隐患分级管控标准和机制;

(三)风险预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记录报告、安全监控、督办验收等工作机制;

(四)信息管理体系;

(五)资金保障、通报监督、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保障制度。第三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包括一些煤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下同)到每位作业人员,覆盖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明确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本单位负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上报和督办、验收等工作的责任部门。

将所属煤矿整体对外承包或托管的煤矿企业,应当在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承包(托管)合同中约定本企业和承包(承托)单位在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面的责任,督促承包(承托)单位按规定定期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第四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事故隐患分级管控机制,根据事故隐患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治理难度等制定本企业(煤矿)的事故隐患分级标准,明确负责不同等级事故隐患的治理、督办和验收等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第五条 煤矿应当建立预防事故隐患产生的工作机制,在采掘活动开始前和安全条件、生产系统、设施设备等发生较大变化时,组织安全、生产和技术等部门对涉及到的作业场所、工艺环节、设施设备、岗位人员等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隐患产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汇总分类和危险程度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作业人员,预防事故隐患产生。

第六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按照日常排查和定期排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及时发现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

(一)煤矿作业人员应当在开始作业前对本岗位危险因素进行一次安全确认,并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

(二)煤矿的生产组织单位(区、队)应当每天安排管理、技术和安全等人员进行巡检,对作业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

(三)煤矿应当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等职能部门和相关的专业部门每旬至少开展一次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

(四)煤矿企业应当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职能部门定期开展覆盖各运营煤矿的事故隐患排查。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要立即停止受威胁区域内所有作业活动、撤出作业人员。第七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事故隐患记录报告工作机制,及时记录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并逐级上报本企业相关部门。

第八条 煤矿应当建立依据事故隐患的等级实施分级治理的工作机制。对于有条件立即治理的事故隐患,在采取措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事故隐患治理责任单位应当及时治理;对于难以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治理的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治理责任单位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方案,限期完成治理;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由煤矿或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治理方案。

制定的隐患治理方案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第九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治理分级督办、分级验收机制,依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等级在其治理过程中实施分级跟踪督办,对不能按规定时限完成治理的事故隐患,及时提高督办层级、发出提级督办警示,加大治理的督促力度。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相应的验收责任单位应当及时对事故隐患治理结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解除督办、予以销号。

对于企业主动上报并按规定停产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并经本企业验收责任单位验收合格、确认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可自行恢复生产,同时及时报告负责督办的部门。对于有关单位实施督办的其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当书面报请负责督办的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十条 煤矿应当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严防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治理前无法保证安全或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出现险情时,应撤离危险区域作业人员,并设置警示标志。

对于短期内无法彻底治理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组织对其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监控和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第十一条

煤矿必须建立防范强降雨、洪水、大风和雷电等自然灾害引发煤矿水害、断电等事故的工作机制,制定针对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加强预警,一旦出现险情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

发现周边其他单位对本单位安全生产造成威胁时,煤矿企业应当向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并请求协调解决,同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加强监测;自身生产活动对相邻矿井造成安全威胁时,煤矿企业应当及时向受到威胁的矿井通报,并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排除。

第十二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事故隐患统计分析和汇总建档工作制度,定期对事故隐患和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研究制定预防性措施;并及时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督办、验收过程中形成的电子信息、纸质信息归档立卷。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设具备事故隐患内容记录、治理过程跟踪、统计分析、逾期警示、信息上报等功能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事故隐患从排查发现到治理完成销号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应当接入煤矿调度中心(生产信息平台),并确保事故隐患记录无法被篡改或删除。

第十三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资金保障机制,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排,每年在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中留设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四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宣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建设纳入职工日常培训范围,并根据不同岗位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第十五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煤矿井口显著位置公告,一般事故隐患可以在涉及的区(队)办公区域公告或在班前会上通报;事故隐患公告必须包括隐患主要内容、治理时限和责任人员等内容,重大事故隐患公告还应标明停产停工范围。

第十六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井口和信息发布栏等醒目位置公布事故隐患举报电话,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对于经核实的事故隐患举报,应奖励举报人。

第十七条

煤矿企业和煤矿应当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明确、落实,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完成良好,以及能够及时发现、报告和排除事故隐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表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不明、排查工作不力、治理措施不落实,以及瞒报谎报事故隐患的,要参照事故调查程序,查明原因、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的责任,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下载构建新时期的腐败预防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新时期的腐败预防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反腐倡廉机制预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腐败

    完善反腐倡廉机制预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腐败 青海省交通厅纪委监察处 二00六年入月一日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青海公路交通事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加强党风廉政......

    预防和治理腐败文档

    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又处于社会经济转变型的时期,腐败现象的滋长和蔓延不会在短期内消除。因而预防和治理腐败仍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惩治和预防腐败

    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2012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XX办事处按照开发区《2012年党......

    如何预防治理腐败

    如何预防治理腐败 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实现党执政兴国,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开展反腐败斗争,预防和治理腐败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弄清楚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只 有找准腐败发生的......

    生辉煤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山西临汾西山生辉 文件 煤 业 有 限 公 司 西山生辉字〔2017〕27号 签发人:李国富 生辉煤业关于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矿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

    2017xxx煤矿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方案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有限公司第五矿 关于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构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一系列《关于构建、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遏制腐败关键在于机制

    --来自德国廉政建设的考察报告一、主要特点 德国尽管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政府十分重视廉政建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廉政建设的特点,归纳起来是五个“机制”: (一)以......

    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现代国家廉政制度体系是以选举制度和分权制衡原则为核心、保障政权对公民负责的一系列机构和规则所组成的体系;建立现代国家廉政制度体系是有效防治腐败、走出政权兴亡周期律......